于万泉;李晓华
匹克假单胞菌为极生单鞭毛的革兰阴性杆菌,偶见两端鞭毛.可从环境、人工肾用水、高压锅冷凝水、静脉内用液、透析液等处分离.本菌与败血症有关,可引起非致死性膜脑炎、尿路感染和呼吸道感染.本院1994年9月使用同一厂家同一批号生产的5%葡萄糖注射液发生输液反应,经血培养及剩余液培养,结果培养出6株匹克假单胞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冯琴;朱善军;秦梅;郁文江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务人员在对SARS患者诊疗工作中的感染和防护措施效果.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观察医务人员的发病,采用EPI统计软件对资料进行分析. 结果北京胸科医院SARS救治中心在2003年3月27日~6月24日,共收治SARS确诊患者418例,疑似患者35例,约1 861名医务人员参加了SARS救治工作,其中仅9名医务人员被感染,感染率为0.48%,显著低于全国水平. 结论北京胸科医院SARS救治中心采取的防护措施是科学、有效的.
作者:伍冀湘;李六亿;徐玉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山区基层医院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方法采集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137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和KB法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137株葡萄球菌分为7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率高,为35.8%;137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SAU总数的34.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总数的31.8%;药敏结果显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耐药率明显低于MRS株. 结论山区基层医院同样存在MRS感染,且比较严重,应采取切实措施,以有效监测与控制MRS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肖国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初步研究探讨APPJ等离子体对大肠埃希菌的杀灭作用其灭菌机制. 方法大肠埃希菌(Escherichia coli)标准株ATCC8099经DBD及RF两种APPJ等离子体处理,研究其存活曲线,进而利用扫描电镜观察其细胞壁、膜等外部结构的变化. 结果两种APPJ等离子体对大肠埃希菌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RF-APPJ的杀灭效果(D值约2s)明显好于DBD-APPJ(D值约10s,前15s内),且大肠埃希菌的细胞壁在APPJ作用下有明显破损. 结论 APPJ氩气常压低温射频等离子体可快速有效地杀灭大肠埃希菌,在消毒灭菌领域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其灭菌机制可能与微生物细胞壁、膜的破裂有关.
作者:李振钢;常啸;魏华;韩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笔者对全院临床科室的42部电脑鼠标,分别在消毒前、75%乙醇消毒及0.05%有效氯消毒后,采集标本进行监测.
作者:吴陈英;胡丽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逆转录(RT)-PCR方法并设置内参照,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感株的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中OprM的结构基因OprM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耐药组OprM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组. 结论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的表达水平增高或异常增多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密切相关.
作者:金正江;彭少华;李从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TORCH是一类广泛传播的病原体的缩写,它包括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性接触、哺乳、胎盘、产道等途径传播.经TORCH感染后,免疫功能低下者,往往表现有不适、发热、肺炎、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细胞增多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作者:陈安心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在拥有现代化设备的综合医院,供应室护理人员不仅要为临床一线提供安全可靠的无菌用品,还必须高标准、严要求地执行供应室的各项制度,保证医疗器械的绝对无菌和各种穿刺包物品齐全,功能完好,以及全院急救任务的完成.如何加强供应室灭菌质量管理,笔者有如下几点体会.
作者:于静敏;池金风;付式勒;王培荣;李义民;杨海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院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的流行情况. 方法用改良三维实验检测86株阴沟肠杆菌中表型可疑产酶的菌株. 结果检出产酶菌26株,其中高产AmpC酶17株,ESBLs 4株,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 5株;产酶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 结论及时准确检测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株,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对细菌耐药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清芳;丁兆明;任福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为了解海口地区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阳性菌的种类及其分布,为控制其扩散、预防暴发流行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采用双纸片琼脂扩散法,测定3年中从临床各类标本分离的革兰阴性菌的ESBLs,比较菌种、病房及标本间ESBLs阳性率差异. 结果产ESBLs的菌种已达28种,阳性率高达60%,常见菌的阳性率均达约50%,且3年间的变化多数无统计学意义;ESBLs阳性菌分离率在病室间的差异不大,门诊患者相对住院患者较低,在标本间的分布存在一定差异. 结论 ESBLs阳性菌已在海口地区广泛存在,并已成为医院及社区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控制其进一步发展已成为一项迫在眉睫的工作.
作者:欧阳范献;陈允凤;卜平凤;林翀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头孢类耐药肺炎克雷伯菌(KPN)质粒β-内酰胺酶的分布及耐药性,寻求佳的检测方法. 方法双纸片协同试验和三维试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表型筛选法和三维试验检测质粒AmpC酶. 结果 182株KPN中,ESBLs检出率双纸片协同试验为42.85%、三维试验为45.05%,两法总符合率为95.12%;表型筛选法显示9株(4.9%)产AmpC酶,三维试验则为7株(3.8%);4株(2.2%)同时产两种酶;产酶株对三代头孢高度耐药,对喹诺酮类、复方新诺明交叉耐药率也很高,对氨基糖苷类有一定敏感性,尚未发现亚胺培南耐药株. 结论 KPN质粒β-内酰胺酶以ESBLs为主;双纸片协同试验操作简便,为检测ESBLs常用方法;AmpC酶表型筛选法只能作为初筛,确证还需用三维试验证实.
作者:朱旭慧;孙自镛;叶嗣颖;陈如;熊薇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烧伤患者创面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流行的情况,找出传染源、传播途径,防止再流行. 方法对某院烧伤科创面感染的6例患者及医院环境进行了流行病学调查. 结果烧伤科患者MRSA感染的罹患率31.58%,患者创面MRSA和环境中培养的MRSA耐药菌谱基本一致;环境细菌培养结果:烤灯架、陪护手、门把手、床面均分离出MRSA,提示通过污染的烤灯架、陪护手而引起传播. 结论警惕区域性暴发的同源性交叉感染;不容忽视陪护手、门把手、公用医疗用品的消毒.
作者:张兴华;孙洪芹;孟庆慧;苏芬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及合理性.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1年围手术期病例163份,从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用药频度、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的时间和数量、术后用药天数及术后感染等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病例共151例,联合用药占79.75%;应用1种或2种药物与应用>3种药物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0.5~1 h或术中给药与术后当日给药患者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用药时间1~4 d与>5 d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抗感染药物共涉及7类25种. 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作者:唐志华;曹国建;陈辉;王依心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喉癌手术的患者年龄偏大、病情重、术后长期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预防及治疗感染,造成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很易发生医院感染,而延长住院时间,影响愈后.现就喉癌术后医院感染因素、感染部位及治疗护理对策阐述如下.
作者:荆雷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患者,女,34岁,因患盆腔炎多年,自诉身体不适,伴有下腹部坠胀、疼痛及腰骶部酸痛,白带多、有腥臭.于2003年7月突然高热,下腹部剧烈痛,疑为慢性盆腔炎急性发作,来本部就诊.
作者:王小连;陈燕燕;陈湘萍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卡他布兰汉菌为人类鼻咽部的正常寄生菌.该菌至发现以来,一直被认为非致病菌.1972年,Verger和Rior通过对痰细菌定量研究,首次证实其为下呼吸道感染的致病菌之一,世界各地的研究进一步证明,该菌可累及全身各系统,尤以肺炎、中耳炎多见,菌血症少见.我室于2003年9月从一患者血液中检出1株卡他布兰汉菌,现报道如下.
作者:刘正祥;李建华;宫荣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增强医护人员艾滋病(AIDS)的预防意识,减少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生. 方法对医院可能引起HIV感染的环节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加强医院HIV预防与控制意识减少误诊,HIV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预防HIV感染的关键. 结论严格控制HIV感染的环节,就可有效预防HIV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曹伟;李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医务人员和后勤工作人员自身预防SARS的措施及防护效果. 方法制定医务人员自身预防的措施,提高每个医务人员对SARS的认识,构建良好的心理防御体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正确戴好防护设施;定期服用利巴韦林等预防SARS的药物. 结果 424名医务人员中,有235例与SARS 患者密切接触者;两肺纹理增多增粗呈支气管炎改变者8例,陈旧性肺结核改变者3例;随机抽取92名一线医务人员的血清,检测冠状病毒抗体IgG和IgM,无一例阳性. 结论做好各项消毒工作、保持良好的心态、提高机体免疫力、正确使用防护设施、配合预防性服药,是保持医务人员不被SARS感染的有效防护措施.
作者:江捍平;周伯平;陆普选;余卫业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细菌学疗效. 方法以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为对照药,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对照平行试验设计方法,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学疗效. 结果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组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组细菌分离阳性率分别为77.42%和80.99%;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7.92%和97.96%;对不同致病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3.33%~100%和80%~100%;以上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纸片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的细菌敏感率分别为93.81%、93.30%、91.24%、84.54%和87.11%;从MIC90结果看,加替沙星对多数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略强于左氧氟沙星. 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具有良好的细菌学疗效.
作者:崔俊昌;王睿;裴斐;刘庆锋;余秉翔;段蕴铀;高和;陈萍;王选锭;张健鹏;梁蓓蓓;方翼;柴栋;刘又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我院近5年来肠球菌在临床标本中的分布特点及其耐药性变迁,更好地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 方法常规方法进行菌株分离,应用VITEK-32型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进行菌株鉴定、药敏试验及庆大霉素和链霉素增效筛选试验,部分药敏采用纸片扩散法. 结果近5年从各种临床标本中共分离到肠球菌 255株,其中痰液42.6%、尿液34.2%、脓液11.2%、胆汁4.9%、其他标本7.1%;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5年中对肠球菌均保持强的抗菌活性;氨苄西林、青霉素、呋喃妥因对肠球菌也保持较强抗菌活性,5年中耐药率均<20%,耐药率上升快的是环丙沙星和四环素,5年中分别上升了43%和33%,高剂量庆大霉素和高剂量链霉素耐药率虽有上升,但近两年趋于稳定. 结论肠球菌在临床各标本中的检出率有逐年上升的趋势,氨苄西林、青霉素和呋喃妥因对肠球菌有较稳定的抗菌活性,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对肠球菌有强的抗菌活性,但临床已检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值得重视.
作者:胡龙华;贾坤茹;陈东红;胡晓彦;徐建民;桂炳东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