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大力;董寒香;张诚;邵文东
1 临床资料听神经瘤切除术后多数病例并发面部单纯疱疹病毒(HSV)感染,我院1998~2003年,切除听神经瘤19例,男性7例,女性12例,年龄33~52岁,左侧13例,右侧6例.全组病例均实施了手术治疗,完全切听神经瘤15例,其中保留面神经8例;大部切除肿瘤4例.
作者:唐运涛;刘伦波;陈宏刚;韩杨云;文素琼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医院感染的管理是医疗质量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为了控制医院感染,降低医院感染率,提高医疗质量.现介绍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体会.
作者:于万泉;李晓华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为了引起广大医务人员高度重视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掌握其耐药特性,依据药敏结果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延缓其耐药性的产生. 方法采用美国Microscan微生物鉴定仪、革兰阳性菌鉴定药敏复合板(PC11),对1998~2000年分离的MRSA对万古霉素敏感性的监测. 结果 1998~2000年分离的MRSA菌株中,有4株对万古霉素敏感性降低,其中1株对万古霉素的MIC=8μg/ml;3株对万古霉素的MIC>16μg/ml. 结论在我院监测中出现1株万古霉素中介敏感金黄色葡萄球菌(VISA);3株万古霉素耐药金黄色葡萄球菌(VRSA),药敏结果显示多重耐药.
作者:任文贵;邹云;王东;闫兴辉;张晓兵;娄俊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疾病的细菌学疗效. 方法以盐酸左氧氟沙星片为对照药,采用多中心随机盲法阳性对照平行试验设计方法,评价甲磺酸加替沙星片治疗急性细菌性感染的细菌学疗效. 结果甲磺酸加替沙星片组和盐酸左氧氟沙星片组细菌分离阳性率分别为77.42%和80.99%;两组细菌清除率分别为 97.92%和97.96%;对不同致病菌感染有效率分别为83.33%~100%和80%~100%;以上结果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纸片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加替沙星、左氧氟沙星、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和司帕沙星的细菌敏感率分别为93.81%、93.30%、91.24%、84.54%和87.11%;从MIC90结果看,加替沙星对多数致病菌的抗菌活性略强于左氧氟沙星. 结论甲磺酸加替沙星片具有良好的细菌学疗效.
作者:崔俊昌;王睿;裴斐;刘庆锋;余秉翔;段蕴铀;高和;陈萍;王选锭;张健鹏;梁蓓蓓;方翼;柴栋;刘又宁 刊期: 2004年第08期
血站站内消毒是预防站内采血感染的重要手段之一,加强对站内消毒效果监督检测是控制站内采血环境感染、防止血源性疾病传播提供安全采供血环境的有效措施.为此,对我站成分室、机采室、血检室、供血科、储血冰箱、流动采血车、采血人员手消毒效果质量进行监测.
作者:蔡磊;吴霞;王俊平;张亚莉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山区基层医院葡萄球菌医院感染和耐药现状,以采取有效措施控制医院感染. 方法采集2000年1月~2003年12月,我院医院感染患者临床各类标本中分离的葡萄球菌137株,进行了细菌鉴定、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MRS)检测和KB法药敏试验,并进行统计与分析. 结果 137株葡萄球菌分为7种,以金黄色葡萄球菌(SAU)分离率高,为35.8%;137株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占SAU总数的34.7%;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占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总数的31.8%;药敏结果显示甲氧西林敏感葡萄球菌(MSS)耐药率明显低于MRS株. 结论山区基层医院同样存在MRS感染,且比较严重,应采取切实措施,以有效监测与控制MRS的发生与流行.
作者:肖国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对出院病历进行医院感染病例的综合性调查中,发现有1例缺陷涉及面较宽,因此,将其整理,加以分析,以提高医疗质量等目的.
作者:徐洪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加强医疗废物管理. 方法成立以法人为第一责任人的医疗废物管理领导小组;建立健全管理制度;加强全院职工依法管理医疗废物的培训;制定医疗废物管理原则;加大监督检查的力度,将检查的结果及时反馈,限期整改,并将医疗废物管理工作纳入医疗质量管理之中. 结果通过以上措施,我院的医疗废物管理达到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 结论依法管理医疗废物采取综合管理措施是行之有效的.
作者:姚林燕 刊期: 2004年第08期
2003年国家卫生部和国家环境保护总局颁发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中将医疗废物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毒性废物.
作者:覃金爱;黄小红;张云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根据消毒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目前首选的消毒灭菌方法是高压蒸汽灭菌法,因为它具有安全、可靠、高效、彻底、无污染、无残留物及对物品的耗损低等优点,凡是适宜用高压蒸汽灭菌的物品均首选此法.
作者:于云彩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微波在兔保脾手术对抗感染的应用价值. 方法微波行兔脾部分切除(PSM)术后细菌廓清功能与假拟手术(SO)、全脾切除(TS)比较. 结果 PSM与TS比较,10min、 2h及 4h菌落差异均有非常显著性(P<0.01); 1h差异有显著性(P<0.05);PSM与SO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SO与PSM做细菌廓清功能48h内无死亡. 结论微波行兔脾部分切除术有较好的抗感染能力,并可能预防切脾后暴发性感染的发生.
作者:鞠新华;孙继梅;魏林;刘勇;张激扬;夏振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增强医护人员艾滋病(AIDS)的预防意识,减少医院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的发生. 方法对医院可能引起HIV感染的环节进行观察和分析. 结果加强医院HIV预防与控制意识减少误诊,HIV可作为常规检测项目,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是预防HIV感染的关键. 结论严格控制HIV感染的环节,就可有效预防HIV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曹伟;李虹 刊期: 2004年第08期
1概念灭菌:指杀灭所有形式微生物的过程.鉴于微生物的消亡是以几何级形式,因此评价医疗产品的灭菌程度常用无菌保证水平(SAL)10-6来表示;也就是说,在每百万件灭菌物品中,微生物污染的可能性要《1件.生物指示剂就是为了保证整个灭菌过程达到SAL水平而应用的,它能综合反映导致灭菌失败的各种因素.
作者:黄靖雄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研究的发展方向. 方法从医院感染监测、控制及研究3个方面,剖析与比较国内外医院感染管理发展水平及现状. 结果我国在医院感染管理学科建设、人员层次、监测技术标准、标准预防及相关研究领域,尚存在许多不足. 结论人员管理与教育、医院感染的目标性监测及综合性医院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的建设等是我国医院感染管理研究学科发展的主要方向.
作者:韩黎;朱士俊;魏华;陈运奇;陈世平 刊期: 2004年第08期
淋病奈瑟球菌(NG)、沙眼衣原体(CT)和解脲脲支原体(UU)是临床常见的性传播的病原体.我们采用实时荧光聚合酶链反应(FQ-PCR)方法对来自性病门诊及妇科门诊的患者进行检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世勇;袁远;吴春龙 刊期: 2004年第08期
TORCH是一类广泛传播的病原体的缩写,它包括弓形体、风疹病毒、巨细胞病毒及单纯疱疹病毒.这些病原体可通过输血、器官移植、性接触、哺乳、胎盘、产道等途径传播.经TORCH感染后,免疫功能低下者,往往表现有不适、发热、肺炎、肝脾或淋巴结肿大及淋巴细胞增多等,严重者可引起死亡.
作者:陈安心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新生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特点与危险因素及预防措施. 方法对2001年3月~2003年3月收治入我院NICU 106例新生儿,从上呼吸机治疗第1~7天行呼吸机管路及附属部件和病儿气管深部分泌物的细菌培养,同时随机将患儿分成2组(研究组56例,对照组50例),采用2种不同消毒呼吸机管路及附件方法,比较不同消毒方法优劣. 结果呼吸机管路细菌阳性率随通气天数增加而增加,上机≤3 d细菌监测结果均为阴性,>3 d、≤7 d细菌培养有64例阳性;采用过氧乙酸浸泡消毒管路及附件细菌培养监测有8例阳性,需重新消毒灭菌,采用环氧乙烷或甲醛熏蒸灭菌细菌监测均为阴性. 结论呼吸机管路及附件更换消毒时间应在1~3 d内为宜;呼吸机管路及附件消毒应采用初步浸泡消毒,严格清洗后干燥经环氧乙烷或甲醛熏蒸灭菌,才能确保无菌,防止VAP的发生.
作者:邓庆萍;谭南;叶永青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分析我院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的应用及合理性. 方法随机抽取我院2001年围手术期病例163份,从抗感染药物的种类、用药频度、联合用药、预防用药的时间和数量、术后用药天数及术后感染等进行调查分析. 结果预防性使用抗感染药物病例共151例,联合用药占79.75%;应用1种或2种药物与应用>3种药物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术前0.5~1 h或术中给药与术后当日给药患者之间的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术后用药时间1~4 d与>5 d的患者感染率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抗感染药物共涉及7类25种. 结论应加强围手术期抗感染药物使用的管理和监督,强化临床医生合理用药.
作者:唐志华;曹国建;陈辉;王依心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铜绿假单胞菌对碳青酶烯类抗生素的耐药机制. 方法以亚胺培南为代表,应用逆转录(RT)-PCR方法并设置内参照,分别研究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亚胺培南耐药株和亚胺培南敏感株的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中OprM的结构基因OprM的mRNA表达水平. 结果耐药组OprM的mRNA表达水平明显高于敏感组. 结论主动外排系统MexAB-OprM的表达水平增高或异常增多与铜绿假单胞菌对以亚胺培南为代表的碳青酶烯类抗生素耐药密切相关.
作者:金正江;彭少华;李从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
目的了解医院高产AmpC酶和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阴沟肠杆菌的流行情况. 方法用改良三维实验检测86株阴沟肠杆菌中表型可疑产酶的菌株. 结果检出产酶菌26株,其中高产AmpC酶17株,ESBLs 4株,同时高产AmpC酶和ESBLs 5株;产酶菌对多种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高于不产酶菌. 结论及时准确检测阴沟肠杆菌的产酶株,对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减缓对细菌耐药的选择性压力、避免医院感染的发生和流行有重要意义.
作者:邱清芳;丁兆明;任福荣 刊期: 200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