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征;周薇薇;徐雅萍;董立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氟喹诺酮的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62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测定40株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的gyrA基因和parC基因突变.结果 6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环丙沙星的180株(28.8%),耐左氧氟沙星的219株(35.0%),40株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有30株(75%)发生gyrA基因83位点突变,26株(65%)发生parC基因87位点突变,两种突变同时发生的25株(62.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氟喹诺酮的机制大多为药物作用靶位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
作者:熊薇;孙自镛;申正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微量泵操作方便,能长时间、小剂量、匀速地注射药物,在重症监护病房(ICU)、冠心病监护病房(CCU)、心内科、消化内科等科室的危重患者中已被广泛应用.在持续使用微量泵过程中,存在着较重的污染问题,已逐渐被广大医护人员所关注.现将对微量泵细菌学监测、原因分析、预防措施报告如下.
作者:马荣华;李坤;范传玲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新生儿由于缺乏抗细菌定植能力,免疫系统不成熟,机体抵抗力低下,容易发生医院感染.我们医院使用的婴儿高压氧舱是用透明有机玻璃制造,用含氯消毒剂擦拭的方法消毒,消毒方法是否可靠,为此,我们进行了连续的监测.
作者:刘玉华;刘丽华;浦周昆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者,男,28岁,农民,5年前肺部诊断为肺结核,两年前发现右背胸部包块逐渐增大,于院外行包块切除术后伤口经久不愈(未做任何检查),并出现破溃流脓.X胸片示右侧第3~7肋缺如,第2肋腋段见不规则小片状透光区,第3肋腋段处可见少量致密的碎片影,在肺中上叶见斑片状增高密度影,并见一软组织块影由胸阔外向肺内突入,考虑右侧2~7肋改变系由结核所致伴寒性脓肿形成,CT示右背部和肩胛骨下及右肺上部系软组织肿块致肋骨破坏,右肩胛骨受侵,右胸膜受侵,痰液、脓液涂片查结核杆菌阴性.病理学找癌细胞阴性.血像:WBC19.8×109/L,L0.127,N0.849,B0.024,涂片革兰染色:革兰阳性酵母样真菌,菌体染色不均,空染区无色可见颗粒,墨汁染色查见隐球菌.
作者:贾淑芳;姚平;袁璐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和免疫水平. 方法 ELISA法,对1 256名在我院进行小学入学体检的儿童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7例,总阳性率为0.56%,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5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2例.共检出HBsAb阳性841例,总阳性率为66.96%.结论 HBV感染在我市低龄人群中已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吴正林;朱国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酵母样真菌感染的病原学变化及其临床意义. 方法用常规方法和mini VITAL血培养仪进行培养,用常规方法及ID32C或ATB Expression 鉴定. 结果酵母样真菌感染的患者144例,分离真菌152株,内有念珠菌(假丝酵母菌)133株,占总数的87.5%,念珠菌中白色念珠菌33株,占21.7%;白色念珠菌以外的其他酵母样菌119株占78.3%. 结论 ICU患者大量使用广谱抗生素或长期留置导管等均为酵母样真菌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作者:龚国富;徐三男;项勤;段秀群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对胸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医学和经济学效益.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比观察268例胸外科患者围术期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和经济学效果. 结果实验组和常规用药组相比较,其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差别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差别亦无明显性,而住院总费用及抗生素费用等则明显低于常规用药组. 结论围术期应用双剂头孢西丁预防胸外科术后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经济的预防方案.
作者:陈刚;肖朴;花柱明;崔建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提供2002年老年机械通气患者痰铜绿假单胞菌对16种抗菌药物药敏结果,更好地指导临床选用抗生素. 方法对2002年1~6月30例老年气管切开患者痰培养的94株铜绿假单胞菌及32例气管插管患者痰培养的63株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分析,药物敏感采用纸片法(Kirby-Bauer)测定. 结果铜绿假单胞菌对阿米卡星敏感率为66.9%;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敏感率分别为47.1%、44.7%;头孢他啶45%;头孢吡肟43%;哌拉西林40.4%;环丙沙星39.2%;对庆大霉素、阿奇霉素、复方新诺明、头孢噻肟耐药率在87%~100%. 结论老年机械通气患者铜绿假单胞菌对大多数抗菌药物耐药,对抗菌药物敏感性≥40%的抗菌药物为阿米卡星、美罗培南、头孢他啶、亚胺培南、头孢吡肟、哌拉西林.
作者:张晓军;刘长庭;张军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特点及易感因素,以采取有效防治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1 468例肺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结果老年肺结核病患者医院感染率为28.1%,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泌尿道、肠道次之;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程、原发病情况、并存症、抗生素的使用及侵袭性操作为易感因素.结论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减少复治、难治老年肺结核病患者,防治并存症,合理使用抗生素,减少、避免侵袭性操作,是防治老年肺结核病医院感染的有效措施.
作者:段玲;尹光芝;章银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以含氯消毒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灭活试验效果的观察,探讨消毒剂杀灭病毒试验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细胞感染法,以活细胞染色法(MTT法)和观察细胞病理变化(CPE)法测定中和剂、消毒剂及中和产物对狗肾细胞(MDCK)存活性的影响;通过流感病毒对细胞感染情况的观察、计算半数细胞感染剂量(TCID50)的值,确定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 结果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5 mg/L时,作用于细胞,仍可影响细胞的存活性,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仅为26.15%,与CPE法测定含氯消毒剂对狗肾细胞存活性影响的结果基本一致;用MTT法筛选出的含0.07% 硫代硫酸钠的PBS的中和剂,可作为含氯消毒剂杀灭甲型流感病毒试验的中和剂;有效氯含量400 mg/L、作用10 min,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平均杀灭率为99.91%.结论以细胞感染法确定消毒剂对病毒杀灭效果的试验方法简便、可行.
作者:佟颖;邓小虹;石伟先;丁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针刺是护士常见的经血传播疾病的途径,传播的疾病达20余种.可怕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我们为了妥善处理针头,设计针头放置盒,方便了操作,杜绝了针头刺伤自己与他人的途径.
作者:陈水敏;张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了解纤维喉镜污染情况,同时对受检者进行追踪调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方法采集标本62份,对50份合格标本进行培养. 结果使用后的纤维喉镜均存在严重污染,并有较多细菌,除了有鼻咽部分布的正常菌群外,还有较多的致病菌;侵入性操作对人体有一定损伤,本组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其中有两例发生了医院感染. 结论只有正确的应用消毒灭菌方法,才能保证消毒灭菌质量;定期监测纤维喉镜,以了解病原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防止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医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锦葵;杨雪英;黄云平;杜忠坚;李大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石蜡油、滑石粉的灭菌方法进行研究.方法将生物菌种按5×105-6CFU/ml各20 μl滴染于石蜡油和滑石粉中,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菌片直接放入石蜡油和滑石粉内,用聚乙烯袋双层封装后,环氧乙烷灭菌,临床应用122件次经环氧乙烷灭菌后做细菌的定性定量分析.结果石蜡油、滑石粉混合的枯草杆菌黑色变种芽胞(ATCC9372)等生物菌株全部杀灭,灭菌指数为5×105-6CFU/ml,临床应用122件次灭菌后均无菌生长.结论环氧乙烷对石蜡油、滑石粉的灭菌效果可靠.
作者:吴修荣;孙伯英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前言随着对医院感染控制工作的认识和重视,1972年美国成立了感染控制者协会(Association for Practitioner in Infection Control),简称APIC;由于该组织的不断成熟和工作范围的扩展,包括研究一些非感染性的副作用和传统医疗保健系统尤其是医院以外的问题,在1994年该组织的名称正式更改为感染控制与流行病学专业协会(Association for Professional in Infection Control and Epidemiology) ,仍然简称为APIC.
作者:李六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内分泌科病房是我院医院感染高发科室之一,为了解其医院感染情况,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1年393份病历进行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李培杰;周长征;李维维;张新玲;高青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利用链延伸反应的原理延长引物链以提高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表面的质量负载,从而提高传感器检测MRSA的灵敏度.方法以不对称PCR的反应产物做为长链探针,人工合成的寡核苷酸片段为短链探针,在基因传感器阵列表面分别固定上金黄色葡萄球菌mecA及femA的长链及短链探针共4种探针片段,与相应的靶序列杂交后,加入Klenow酶,37℃进行链延伸反应1 h.结果长、短链探针均有效地固定在了传感器表面.mecA、femA短链探针在链延伸反应前的检测灵敏度为0.5 nmol/L,但经链延伸反应后检测灵敏度提高到了0.05 nmol/L;而长链探针却无法与相应的基因组靶序列发生杂交.结论短链探针链延伸反应有效地提高了石英谐振式基因传感器的灵敏度,但该法不适用于长链探针.
作者:陈鸣;府伟灵;刘明华;张波;蒋天伦;公衍文;蔡国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医院感染不仅给患者带来二次痛苦,加重经济负担,同时也给医护人员在诊护等方面带来诸多困难.为探讨传染病专科医院感染的特点,制定有效的预防和控制措施,对2001年317例传染病患者的医院感染情况进行了回顾性流行病学调查.
作者:庄英杰;周华;文翠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监测驻京医疗单位空气质量,掌握重点科室空气微生物动态变化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方法以现场抽查、采样的方法检测12所驻京医疗单位的空气质量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结果门诊部各科室空气中菌数超标率均高于医院,治疗室及特诊科空气菌数全部超标,可吸入颗粒物的合格率仅为50%.结论应大力加强和改进手术室、妇产科的空气质量,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尤其是控制外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作者:梁克为;唐晓敏;刘雪林;邹淑华;杨振洲;贾瑞忠;张绪;武雪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为了解我院护理人员医院感染认知程度,以采取有地放矢的培训方法,2000年8月,笔者对临床17个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对7年来我院烧伤病区病原菌结构的变化进行分析.方法对本院烧伤病区病原菌分离、鉴定的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革兰阳性菌特别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在病原菌中的构成比逐渐升高,1996年至今始终占病原菌构成比的第1位.而铜绿假单胞菌和大肠埃希菌等革兰阴性菌的的构成比逐年下降;同时原来不是主要病原菌的阴沟肠杆菌、不动杆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等构成比有明显升高. 结论临床抗生素使用方面的变化以及其他相关抗感染措施的采用是导致病原菌结构变化的重要因素,而了解病原菌的结构及其变化趋势对于加强抗感染治疗的针对性和主动性,取得佳的感染防治效果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于勇;盛志勇;柴家科;常东;蒋伟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