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肿瘤专科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卫燕;戚宜晶;余荣;马戈

关键词:恶性肿瘤, 医院感染
摘要: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中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近6年收治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包括恶性淋巴瘤)中并发医院感染的1 422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肿瘤专科医院中医院感染多见于淋巴瘤和肺癌;≥60岁、临床Ⅲ~Ⅳ期的患者较易并发感染;呼吸道是常见的好发部位;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56.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和万古霉素分别对G-菌和G+菌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两种包装材料对环氧乙烷灭菌效果的影响

    环氧乙烷灭菌物品的包装材料有纸/塑包装和双层布包装两种,为了解这两类包装材料的环氧乙烷灭菌效果,对两种包装材料各进行160次的灭菌测试,现将测试方法与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魏静蓉;邹英;李彬;张渝;张琦霞;施建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脐孔切口感染的分析

    目的探讨腹腔镜胆囊切除术后脐孔感染的相关因素.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1年收治的胆囊切除术患者脐孔切口愈合情况. 结果 211例患者中感染11例, 脐孔感染率5.47%. 结论脐孔切口感染与术前脐孔红肿、术中缝合方式及术后用碘伏消毒明显相关,提出术前准备脐孔时动作应轻柔、术中采用常规缝合方式、术后对脐孔切口常规用碘伏进行换药消毒.

    作者:杨莉;刘荣;范永卫;戴智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氟喹诺酮机制的研究

    目的了解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及其耐氟喹诺酮的机制.方法用纸片扩散法测定626株铜绿假单胞菌对11种抗生素的耐药性,琼脂稀释法测定40株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对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的低抑菌浓度(MIC),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长度多态性分析检测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的gyrA基因和parC基因突变.结果 626株铜绿假单胞菌中耐环丙沙星的180株(28.8%),耐左氧氟沙星的219株(35.0%),40株耐环丙沙星的铜绿假单胞菌有30株(75%)发生gyrA基因83位点突变,26株(65%)发生parC基因87位点突变,两种突变同时发生的25株(62.5%).结论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性日趋严重,临床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耐氟喹诺酮的机制大多为药物作用靶位gyrA和parC的基因突变.

    作者:熊薇;孙自镛;申正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介绍一种杜绝针刺的装置

    针刺是护士常见的经血传播疾病的途径,传播的疾病达20余种.可怕的是乙型肝炎、丙型肝炎和艾滋病.有资料显示:因职业引起的感染途径中针刺损伤占80%.我们为了妥善处理针头,设计针头放置盒,方便了操作,杜绝了针头刺伤自己与他人的途径.

    作者:陈水敏;张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的管理

    供应室向临床发放的一次性使用的输液(血)器及注射器的质量直接影响着医护质量.为达到安全使用的目的,现把我们对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发放和回收管理报告如下.

    作者:王亚霞;吴玲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928株革兰阴性杆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青岛地区临床分离的重要革兰阴性杆菌的耐药情况以指导合理用药. 方法 2001年青岛3家医院临床分离的5种革兰阴性杆菌用Kirby-Bauer法进行药敏试验. 结果 5种病原菌均占3家医院革兰阴性杆菌分离率的前5位.大肠埃希菌对氟喹诺酮类药物的耐药率达60%~87%;细菌对亚胺培南均呈高度敏感,但铜绿假单胞菌耐亚胺培南株占25.8%;头孢他啶的抗菌活性是三代头孢菌素中高的;复方酶抑制剂表现出良好的抗菌活性. 结论细菌耐药问题仍是目前临床的严重问题,地域性的耐药性监测是必要的.

    作者:梁冰;孙英姿;刘蓬蓬;苏维奇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务人员手机微生物污染分析

    手机是目前应用很普遍的通讯工具,由于医院特殊的工作环境,医务人员手机容易受到污染,为此我们对我院医务人员手机进行微生物学检测,结果如下.

    作者:刘培跃;朱召明;孙永习;代俊合;石健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普通外科老年肿瘤患者术后医院感染的探讨

    目的预防老年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方法对395例老年肿瘤手术患者医院感染情况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 633例老年肿瘤患者手术后医院感染395,感染率为24.19%,其中呼吸道感染率高为53.17%.依次为切口、泌尿道、静脉置管. 结论老年患者因其自身的特点,免疫力下降,手术打击,各种管道介入及抗生素使用易发生医院感染.

    作者:肖西平;周静;李娟;郭洪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免疫观察

    目的了解深圳地区学龄前儿童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情况和免疫水平. 方法 ELISA法,对1 256名在我院进行小学入学体检的儿童HBV血清学标志物(HBVM)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共检出HBsAg阳性7例,总阳性率为0.56%,其中大三阳(HBsAg、HBeAg、HBcAb同时阳性)5例,小三阳(HBsAg、HBeAb、HBcAb同时阳性)2例.共检出HBsAb阳性841例,总阳性率为66.96%.结论 HBV感染在我市低龄人群中已得到有效控制.

    作者:吴正林;朱国都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胸腺肽α1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应用

    目的分析胸腺肽α1(日达仙)在长期机械通气患者预防呼吸机相关肺炎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例高龄长期应用机械通气患者给予胸腺肽α1 1.6 mg,皮下注射,每周两次,治疗1年余,分析应用胸腺肽α1后0.5年及0.5~1年时间内与未应用胸腺肽α1两个0.5年时间的体温变化、肺部感染次数、痰培养结果及病重、病危天数、药费、检查费等,并对血常规、血生化结果进行比较. 结果应用胸腺肽α1后体温升高天数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发生次数减少;对抗生素不敏感的嗜麦芽寡养单胞菌消失,各项检查次数减少,血尿素氮恢复正常,病情处于平稳状态. 结论长期机械通气患者应用胸腺肽α1治疗可减少呼吸机相关肺炎次数,改善患者全身状况,减少医疗费用.

    作者:刘长庭;谭效锋;王德龙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肿瘤专科医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肿瘤专科医院中恶性肿瘤患者并发医院感染的特点及预后.方法对我院近6年收治的恶性实体瘤患者(包括恶性淋巴瘤)中并发医院感染的1 422例患者的临床情况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肿瘤专科医院中医院感染多见于淋巴瘤和肺癌;≥60岁、临床Ⅲ~Ⅳ期的患者较易并发感染;呼吸道是常见的好发部位;病原菌以G-菌为主,占56.1%;亚胺培南/西司他丁(泰能)和万古霉素分别对G-菌和G+菌保持较高的敏感性.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多为条件致病菌且耐药率较高.

    作者:卫燕;戚宜晶;余荣;马戈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

    目的探讨有效的护理管理方法,降低医院感染率. 方法根据<医院消毒技术规范>[1]修订医院感染护理质控标准,量化考核评价,实施奖罚措施,敦促管理制度的落实. 结果有效的护理管理可明显降低医院感染率. 结论加强护理管理对控制医院感染具有重要的作用.

    作者:盛芝仁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纤维喉镜病原菌污染调查及消毒管理

    目的了解纤维喉镜污染情况,同时对受检者进行追踪调查,了解患者的感染情况. 方法采集标本62份,对50份合格标本进行培养. 结果使用后的纤维喉镜均存在严重污染,并有较多细菌,除了有鼻咽部分布的正常菌群外,还有较多的致病菌;侵入性操作对人体有一定损伤,本组大部分患者均有不同程度的症状,其中有两例发生了医院感染. 结论只有正确的应用消毒灭菌方法,才能保证消毒灭菌质量;定期监测纤维喉镜,以了解病原菌与医院感染的关系,防止侵入性操作引起的医源性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黄锦葵;杨雪英;黄云平;杜忠坚;李大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胸外科手术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预防性合理应用抗生素对胸外科手术后感染的医学和经济学效益. 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对比观察268例胸外科患者围术期不同给药方法的临床和经济学效果. 结果实验组和常规用药组相比较,其预防术后感染的效果差别无显著性,平均住院时间、术后平均住院时间等差别亦无明显性,而住院总费用及抗生素费用等则明显低于常规用药组. 结论围术期应用双剂头孢西丁预防胸外科术后感染是一种合理有效而经济的预防方案.

    作者:陈刚;肖朴;花柱明;崔建修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

    探讨医院工作人员医院感染的原因及预防对策,供医院工作人员参考,以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

    作者:张小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的探讨

    目的加强医院氧气湿化瓶消毒管理. 方法对我院干部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的调查,制定消毒方法,进行消毒效果跟踪调查. 结果干部病房氧气湿化瓶污染严重,污染率达76%,通过使用新的消毒方法,完全可以控制氧气湿化瓶的污染. 结论加强氧气湿化瓶系统消毒管理是杜绝由氧气湿化瓶引起的医院感染发生的重要措施.

    作者:刘松君;宁赤凌;霍春雨;邢红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美洛西林血清杀菌与美洛西林/舒巴坦效价研究

    目的采用测定血清杀菌效价(SBA)的方法评价美洛西林/舒巴坦(MLBT)与美洛西林(MLXL)的体内抗菌活性. 方法 10名健康男性志愿者,采用随机分组,自身前后对照方法,分别静脉滴注MLBT3.75 g、MLXL3.0 g,于给药后0.5 h(峰浓度)、7 h(谷浓度)采血,测定SBA. 结果 MLBT对产β-内酰胺酶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表皮葡萄球菌、阴沟肠杆菌、大肠埃希菌的峰时SBA均≥1∶8,为MLXL的2~4倍(P<0.01);对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血清杀菌活性为MLXL的1~2倍;对铜绿假单胞菌,两药无差异.结论 MLBT对临床常见产β-内酰胺酶细菌的体内抗菌活性强于MLXL,对治疗感染性疾病将会有更好的临床疗效.

    作者:王培兰;柴栋;刘又宁;王睿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对患者危害的监测与探讨

    目的监测驻京医疗单位空气质量,掌握重点科室空气微生物动态变化及可吸入颗粒物含量.方法以现场抽查、采样的方法检测12所驻京医疗单位的空气质量和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含量.结果门诊部各科室空气中菌数超标率均高于医院,治疗室及特诊科空气菌数全部超标,可吸入颗粒物的合格率仅为50%.结论应大力加强和改进手术室、妇产科的空气质量,控制医院交叉感染尤其是控制外源性感染的发生,降低可吸入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危害.

    作者:梁克为;唐晓敏;刘雪林;邹淑华;杨振洲;贾瑞忠;张绪;武雪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消毒剂灭活流感病毒方法的探讨

    目的以含氯消毒剂对甲型流感病毒灭活试验效果的观察,探讨消毒剂杀灭病毒试验方法.方法试验采用细胞感染法,以活细胞染色法(MTT法)和观察细胞病理变化(CPE)法测定中和剂、消毒剂及中和产物对狗肾细胞(MDCK)存活性的影响;通过流感病毒对细胞感染情况的观察、计算半数细胞感染剂量(TCID50)的值,确定消毒剂对病毒的杀灭效果. 结果含氯消毒剂有效氯含量25 mg/L时,作用于细胞,仍可影响细胞的存活性,以MTT法测定,细胞存活率仅为26.15%,与CPE法测定含氯消毒剂对狗肾细胞存活性影响的结果基本一致;用MTT法筛选出的含0.07% 硫代硫酸钠的PBS的中和剂,可作为含氯消毒剂杀灭甲型流感病毒试验的中和剂;有效氯含量400 mg/L、作用10 min,对甲型流感病毒的平均杀灭率为99.91%.结论以细胞感染法确定消毒剂对病毒杀灭效果的试验方法简便、可行.

    作者:佟颖;邓小虹;石伟先;丁立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 护理人员医院感染认知程度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院护理人员医院感染认知程度,以采取有地放矢的培训方法,2000年8月,笔者对临床17个科室护理人员进行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宋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