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76例婴幼儿眼分泌物菌群分布

张艳;耿奇;杨选英;李洪

关键词:婴幼儿, 眼炎, 分泌物, 细菌培养
摘要:我室对76例<3岁的婴幼儿眼分泌物进行培养、鉴定,结果分析发现65.8%的眼分泌物有细菌生长,报告如下.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对快速生物指示剂假阳性原因分析

    我科自2002年 9月开始采用美国3M公司生产的高压蒸汽灭菌快速生物指示剂每周监测1次,培养3h后出监测结果,提高了监测质量.但偶而出现阅读结果阴阳混杂现象,进行原因分析.

    作者:梁树森;王华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血液病念珠菌感染基因扩增检测技术建立及临床应用

    目的针对血液病真菌感染日益严重趋势,建立念珠菌基因扩增技术并应用于临床. 方法本研究应用Lyticase 破真菌壁提取DNA,采用二对引物分别对白色念珠菌EO3125bpDNA和念珠菌细胞色素P450 L1A1 243 bpDNA进行基因扩增;并分别对白色念珠菌标准株、临床样本株、其他念珠菌和不同细菌菌株进行基因扩增特异性比较,同时应用该技术检测血液病患者痰液和血液中念珠菌. 结果基因扩增显示EO3125 bp DNA只有标准株和临床样本白色念珠菌阳性,细胞色素P450 L1A1 243 bp DNA具有念珠菌种的特异性,临床血液和痰液标本检测阳性率显著提高,与临床病情一致. 结论血液病念珠菌感染基因扩增技术敏感性、特异性显著增强,而且耗时显著缩短,临床应用取得良好效果.

    作者:沈建箴;吕联煌;佘菲菲;朱春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医院感染例会制度在医院感染管理中的作用

    为科学有效地进行医院感染的监测、控制、管理,我院近年实施医院感染例会制度,取得了良好效果.该会议每月定期召开,会议内容包括医院感染工作的各个方面.通过实践,此例会制度具有高效、可操作性强,能在大多数医院普遍开展.

    作者:胡贤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呼吸机相关性肺炎

    为探讨哌拉西林/他唑巴坦治疗VAP的疗效,我们于2001年3月~2003年3月间用美国惠氏-百宫制药厂生产的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特治星)治疗VAP66例,临床疗效观察如下.

    作者:王黎恩;陆佩文;殳儆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与实验研究

    目的研究肿瘤患者深部真菌感染早期诊断的临床特征及耐药性. 方法根据原发肿瘤治疗过程中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验为依据选择真菌感染患者,采用微量稀释法测试药敏试验. 结果发现52例真菌感染者,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酮康唑耐药率较低为2.5%外,依次为两性霉素B 9.6%、氟康唑17.3%、伊曲康唑19.2%、咪康唑28.8%. 结论筛选出的52例真菌感染患者结合药敏试验合理用药,有效率可达88.5%,而耐药性的出现可能与大量使用咪唑类药如氟康唑有关.

    作者:张鹏;陈瑛;张文芳;白仁华;王金良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检测

    目的探讨尿路感染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性特征,为临床合理选用抗生素、控制医院感染提供依据. 方法收集我院尿路感染患者标本中分离的151株病原菌进行鉴定,同时对G-杆菌进行ESBLs的检测,肠球菌属进行氨基糖苷类高水平耐药(HLAR)的筛选. 结果尿路感染病原菌分布占前几位的细菌为大肠埃希菌53.64%、肠球菌属9.27%、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7.95%、假单胞菌5.96%;产ESBLs大肠埃希菌的检出率为13.58%,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为16.67%,HLAR肠球菌属检出率为57.14%. 结论重视尿路感染病原菌耐药性检测,对控制医院感染、合理使用抗生素十分重要.

    作者:喻华;刘华;颜英俊;周忠华;传良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肺炎的防治

    目的探讨食管癌贲门癌术后肺炎的防治措施.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54例食管癌和贲门癌切除术后肺炎的临床资料. 结果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肺炎的发生率为2.3%、病死率14.8%,其发生与高龄、术前合并疾病密切相关. 结论术前、术中、术后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对降低食管癌和贲门癌术后肺炎的发生率和病死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志平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1997~2001年武汉地区医院消毒效果监测

    目的回顾武汉地区部、省、市三级医疗机构1997~2001年医院消毒效果监测情况并探讨监测中存在的问题. 方法按<消毒与灭菌评价方法及标准>和<医院消毒卫生标准>的要求对医院开展消毒效果监测. 结果 5年共检测各类样品2 624件,合格2 542件,检测合格率为96.88%;各类检测项目中,紫外线灯强度、无菌器械包检测合格率均达100%,空气检测合格率低,仅为74.19%. 结论武汉市医院消毒效果监测合格率较高并有逐年提高的趋势,1995年版<医院消毒卫生标准>有进行修订的必要.

    作者:罗同勇;邓兵;齐昌俐;魏杰;梁建生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医用灭菌器对腹腔镜器械灭菌效果的观察

    目前国内大多数医院的腹腔镜器械都采用2%戊二醛浸泡灭菌法灭菌.但戊二醛具有腐蚀性、刺激性,且浸泡时间长等缺点,同时也不易满足接台手术连续使用腹腔镜器械的要求.我院自2001年8月引进汇日医用(内镜)灭菌器对腹腔镜器械灭菌并进行监测比较,报道如下.

    作者:金颖;胡祖荣;苏润霞;赵根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次性使用剖宫产手术包的应用改进

    由于实施剖宫产手术时,产妇体内羊水量和出血量很多,而一次性使用手术包的设计缺陷影响了这些液体的吸收,故而导致这些液体从手术野顺势而下,溅到医务人员身上,对医务人员健康构成极大威胁.鉴于此,我们对一次性使用剖宫产手术包进行了改进,并且在使用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作者:杨红军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紫外线消毒治疗室空气效果评价

    对有紫外线消毒与无紫外线消毒的治疗室空气细菌数进行比较分析,现将结果报告报如下.

    作者:康亚婵;吴丽瑄;赵艺苹;朱金莺;江如苹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社区诊所、区乡卫生院消毒工作调查分析

    为了解我市社区诊所、区乡卫生院消毒管理现状,于2001年6月对嘉兴市卫生局管理辖区内6所社区诊所、4所区乡卫生院消毒管理工作进行现状调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作者:谢丽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4 432株临床病原菌及其耐药谱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临床主要病原菌及其耐药性变迁,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方法对临床分离的4 432株病原菌及其药敏试验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4 432株病原菌中,G-菌占48.26%,G+菌占37.66%,真菌占11.69%;依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17.15%)、大肠埃希菌(12.79%)、铜绿假单胞菌(12.77%)、真菌(11.69%)、肠球菌属(7.29%)、表皮葡萄球菌(6.68%)、克雷伯菌属(4.99%);大多数病原菌耐药率高,但G+菌对万古霉素和亚胺培南/西司他丁较敏感, G-菌对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头孢吡肟、阿米卡星敏感性高. 结论近年,病原菌仍以G-菌为主,但G+菌逐年上升,尤其是表皮葡萄球菌及真菌感染日趋增多,同时耐药率加速增加.

    作者:于兴;王素芬;陈进华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的回收管理

    为了避免一次性输液(血)器、注射器流入社会,危害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我们实行了严格的监控,达到了预期的目的.

    作者:李振芬;高岩;赵云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力百傲用于手术创口冲洗消毒的临床观察

    目的比较临床上使用消毒剂的抗菌效果. 方法用力百傲进行普外科、泌尿外科、骨科、心胸外科及妇产科的200例手术患者创口消毒. 结果手术切口均为甲级愈合,力百傲对创口及手臂部皮肤细菌的即时杀灭率均为100%,在术后24 h换药时切口部位亦未检出细菌. 结论手术伤口采用具有持效杀菌作用的力百傲进行消毒后再缝合,对控制医院感染有积极意义.

    作者:庄敏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革兰阴性杆菌在医院感染的检测及耐药性分析

    目的了解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的分布及耐药性,为加强医院感染的控制及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方法对2 487例医院感染患者标本中的革兰阴性杆菌进行鉴定和药物敏感试验. 结果医院感染病原菌中,革兰阴性杆菌占主要地位,其中大肠埃希菌19%、肺炎克雷伯菌16%、肠杆菌属13%;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检出率分别是37.5%和33.3%;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较低,嗜麦芽寡养单胞菌和阴沟肠杆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相对都比较高. 结论我院医院感染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实验室对病原菌及其耐药性检测,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及加强医院感染控制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任利珍;张翊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污染药物注射引起医院感染分析

    在采用一人一针一管、一用一灭菌的严格管理中,因为注射器械污染引起的感染十分少见.但由于注射受污染的药物而引起的感染却并非少见.现将24例因静脉注射、局部封闭污染的药物引起败血症的医院感染分析如下.

    作者:朱风珍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用双重聚合酶链快速鉴别葡萄球菌及其甲氧西林耐药性

    目的建立一种同时鉴别金黄色葡萄球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的快速方法. 方法利用双重聚合酶链反应(PCR)技术同时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特有的耐热核酸酶(NUC)基因和编码耐甲氧西林葡萄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PBP2a)的mecA基因. 结果 94株金黄色葡萄球菌(SA)的NUC基因100%阳性,mecA基因阳性率为48.9%,药敏法MRSA的阳性率为47.9%;101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的NUC基因100%阴性,mecA基因阳性率为35.6%,药敏法MRCNS阳性率为34.7%. 结论双重PCR技术检测葡萄球菌(SA、CNS)及其甲氧西林耐药性具有简便、快速、敏感和特异的特点,是一种非常有效的鉴别方法.

    作者:阳志强;郭兆彪;宋亚军;周正强;王津;杨瑞馥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院内真菌感染94例临床分析

    近年来院内真菌感染有增高的趋势,本调查统计1987~2000年医院感染真菌94例,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杨媛魁;王福刚;刘鑫;贾雪枝;高丽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 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感染性休克的临床特征分析

    目的研究40例失代偿性肝硬化患者合并感染性休克后的临床特征. 方法观察和比较感染性休克发生时和发生后患者血液生化指标变化. 结果 72.5%患者死亡,10例不发热者均死亡;25例血和(或)腹水培养的细菌培养阳性,G-菌占72%;血WBC及中性分类增高;血Alb和Pa明显下降;血BUN、CR、Glo和Bil升高. 结论 (1)肝炎肝硬化失代偿患者发生感染性休克后容易死亡;不发热者,预后凶险;(2)感染性休克加重肝、肾功能损害.

    作者:陈黎明;王陆军;曾珍;张晓峰;韩玉坤;张鸿飞 刊期: 2003年第10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