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亚光;龙秀官;吴志坚;欧阳育琪;罗志坚;吴润常;蒋晶星;苏湘兰;林杰;徐雨佳
目的为降低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严格消毒措施、避免不必要操作、改进引流方法和早期处理感染等一套较为完整的新护理方法.结果在1988年2月~2000年2月间,32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这套方法,仅出现2例感染,效果优于现行常规护理方法.结论常规法感染率87.5%,新法护理感染率6.2%,χ2=28.14,P<0.005,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刘冬兰;齐洁;谷建风;刘之苓;沈春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4年内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共87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共28例,占同期住院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的32.1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常见,继发性紫癜性肾炎、免疫功能紊乱、激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结论过敏性紫癜医院感染率为32.18%,与继发紫癜性肾炎、免疫功能紊乱、激素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林新富;林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重症肝炎大多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合并细菌性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应用抗生素受到很大限制.笔者采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合并肺炎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8年6月~199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肝炎病例中合并肺炎3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1~52岁,其中亚急重症肝炎1例,慢性重症肝炎2例,全部为乙型肝炎.大叶型肺炎1例,支气管肺炎2例.3例都在用鱼腥草注射液前,用过抗生素4~9 d无效而改用本治疗.
作者:王军;于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Weinstein教授[1]回顾了过去100年来住院患者中细菌耐药性的3个变化趋势.他表示,第1个变化趋势发生于1920~1960年间,当时出现的问题是住院患者中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但由于医药界很快生产出较好的抗生素,其耐药问题得到了解决.至70年代革兰阴性菌成了难题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它们成为医院难对付的细菌.当时,人们开始应用越来越多的头孢菌素对付这类革兰阴性菌.第3个变化趋势是革兰阳性菌耐药问题的再次出现.头孢菌素的应用似乎诱发了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增加,而静脉导管的使用也增加了患者皮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
作者:张杰;王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从而探讨我地区公民HBV、HCV、HIV感染者的感染率、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8年10月~1999年10月无偿献血人群13 166例.结果无偿献血人群HBV、HCV、HIV感染率分别为3.59%、1.25%、0.16%.结论应加强献血者的筛选;健康人群的预防接种;艾滋病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从而减少HBV、HCV、HIV的感染.
作者:王斌;刘国防;张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处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理论和经验.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56例重度脑创伤昏迷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结果发现ICU的医院感染菌群分布、耐药性及抗生素的选择使用不同于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更有别于社会获得性感染,在ICU的医院感染中,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例很高,尿路感染低于国外报道,菌(败)血症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关系密切,感染性腹泻发生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之后,ICU的医院感染细菌耐药率高,对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ICU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耐药率很高,值得重视.
作者:曾清;郭发良;张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皮维碘)溶液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分析自1996年9月以来用该溶液清创的开放骨折94例共103处细菌培养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深部感染率为6.8%,用聚维酮碘前、后创面的菌落数(CFU/cm2)明显降低,且0.5%~1%浓度对革兰阴、阳性细菌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对伤口生长和骨折愈合均无明显影响,大剂量、短时间应用对肝、肾及甲状腺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聚维酮碘在开放骨折清创中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张敏;黄远翘;陈忠羡;陈元庄;黄小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早期感染的综合防治.方法总结56例次HSCT患者经过肠道净化、层流室隔离、无菌护理等预防措施后合并感染的发生及治疗.结果 56例次合并感染35例次,于(+8.24±7.52) d出现,部位集中在口咽部、肠道、呼吸道,感染前口服氟康唑(大扶康)组真菌感染6例,未服氟康唑组真菌感染13例.结论 HSCT后感染的发生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关系密切,口咽部清除细菌对降低感染有重要作用,口服氟康唑可预防真菌感染,足量广谱抗生素应用对HSCT早期感染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王平;韩晓萍;周绮;王全顺;吴晓雄;楼方定;张伯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快速多酶清洗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等多种酶的清洗液,可有效的分解人体的各种分泌物蛋白质、粘多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我院应用3M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对表面含有血污,齿缝、关节处含有污垢的器械及术后纱布按一定比例进行清洗,效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应用3M安必洁多酶清洗液,常用手术器械,腔镜手术器械,纱布.
作者:曹依群;阚蜂玉;陆风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中医院主要肠杆菌科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发生率和药敏情况,为防止产ESBLs细菌的传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产ESBLs细菌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抗生素敏感测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 174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48株产ESBLs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21株,总检出率为27.6%;检出的产ESBLs细菌对所有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等其他抗生素有极高的耐药性,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丁胺卡那)耐药性较低,对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全部敏感.结论在中医院产ESBLs细菌的发生率也较高,产ESBLs细菌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易引起区域性暴发流行.
作者:陈茶;黄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方法对我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13株、大肠埃希菌35株,共48株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在48株产ESBLs试验菌株中,有2株大肠埃希菌被证明是亲缘关系密切的同源菌.结论 PFGE是研究临床菌株流行情况、分析菌株间同源性理想的分子分型方法.
作者:崔岩;沈定霞;周贵民;李广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调查分析黄杆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及医院感染状况.方法对4年来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黄杆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4年来35株黄杆菌阳性标本中有33例为医院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在1999年9月~2000年1月,在ICU病房有明显的医院感染聚集;慢性基础疾病及创伤性操作为其易感因素,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尤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表现出较高的体外活性.结论黄杆菌属引起的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及检测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贾红莲;秦俊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灭菌发生湿包致湿因素以便减少或杜绝湿包的发生.方法采用半自动式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操作控制观察法,对989柜次、12 042个无菌包分组进行对照试验.结果 12 042个无菌包中,常规组6 140个无菌包中,湿包发生率11%,控制组5 902个无菌包中,湿包发生率为0.41%,χ2=616.87,P<0.005,控制组湿包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开机前排尽送气管道内的冷凝水、预热、抽真空、灭菌时严密观察供汽情况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干燥时间,是减少湿包、提高灭菌合格率的有效途径,对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飞宇;张雷锋;李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的测定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用滴加法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使用中消毒液均存在细菌超标现象,发生率为8.13%,控制后降到1.48%.结论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超标现象比较严重,只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消毒液才能避免消毒液被污染.
作者:唐丽萍;董丽华;李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针对前列腺增生这一高危人群术后留置导尿管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染菌情况,探讨其细菌谱及药敏谱,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 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于24、48、72、92 h分别采集尿道口、尿管内壁及中段尿,做细菌培养,对阳性病菌做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尿路感染率较一般导尿患者高,部分病原菌耐药性较强,本研究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这与报道的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有差异.结论高危人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在药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以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同时应加强护理.
作者:郝海燕;刘新建;王东来;潘玉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出对导管败血症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病原学、插管静脉情况、插管深度和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导管败血症的主要病因及对策.结果导管败血症的感染菌种以G-杆菌为主,G+球菌次之,83.33%的病原菌来自创面,因此应避免经烧伤创面静脉切开插管,并严格控制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插管深度;一旦确诊或怀疑导管败血症,应立即拔管、取栓、切除感染静脉、投入敏感抗生素和加强营养支持等积极的治疗,仍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严重烧伤并发导管败血症,病势凶险,死亡率甚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仍可防止其发生和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徐国士;袁家德;朱志军;邱明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寻找建立一套完善简便而有效的控制血压计袖带细菌污染的方法.方法上肢一侧经75%酒精喷雾消毒后测血压.结果不消毒者细菌数为(17.56±26.45) CFU/cm2,连续应用20人次,细菌数114.2 CFU/cm2;消毒者细菌数为(0.95±1.3) CFU/cm2.连续应用20次细菌数4.48 CFU/cm2,P<0.01.结论 75%酒精喷雾消毒是一个简便可行而又非常有效地控制血压计袖带细菌污染的方法.
作者:崔丽华;刁连英;金媛;韩素杰;杨海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后合并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1997年12月,在我科进行化疗的149例次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58.4%,而住层流床和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感染率明显低.结论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应用G-CSF能降低医院感染率;大部分医院感染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立克菌星效果较好.
作者:高飞;席家水;王宝灿;尹洪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从加强兼职监控员的教育和管理入手,提高医院感染监控工作的效率.方法健全组织,形成医院感染监控的完整网络;加强兼职监控员的培训,指导监督兼职监控员工作;对监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反馈;实行奖惩考核挂钩,并表彰先进.结果兼职监控员参预医院感染监控的管理,成为医院感染监控和管理的重要力量.结论充分发挥兼职监控员的作用,可以有效地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降低了漏报率.
作者:李春红;沈黎;张亚英;吴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和比较活性炭体外对万古霉素等7种抗生素的吸附能力.方法采用在普通培养瓶中加(FAN)或不加活性炭(SA),用于培养含有各种抗生素的模拟标本,在全自动血培养仪上测定其阳性报警时间.结果活性炭瓶(FAN)中的细菌生长繁殖情况明显好于普通瓶(SA),活性炭对红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吸附浓度为16 μg/ml;对阿米卡星为8 μg/ml;对左氧氟沙星为4 μg/ml;对万古霉素、青霉素为2 μg/ml;而对亚胺培南只有1 μg/ml.结论活性炭对7种抗生素体外都有很好的吸附作用,选择活性炭瓶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赵旺胜;唐新;童明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