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平;韩晓萍;周绮;王全顺;吴晓雄;楼方定;张伯龙
目的防止和减少婴儿室及新生儿病房感染性疾病暴发流行.方法对17例新生儿鼠伤寒沙门菌医院感染进行调查分析.结果鼠伤寒沙门菌在免疫功能低下的新生儿中易引起暴发流行.结论患病儿、人工喂养、难产、早产是易感因素.感染途径主要有经产道感染和交叉感染.
作者:陈建蕊;谢多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的常见致病菌及其对目前常用抗生素的敏感情况.方法采用VITEK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对327例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患者术中采集标本,进行需氧菌和厌氧菌培养、菌群分离鉴定及药物敏感实验.结果 327例标本中320例有细菌生长,其中需氧菌328株,厌氧菌436株,以G-菌为主;在需氧菌中以大肠埃希菌为主,占176株;厌氧菌中以类杆菌属为主,占219株;大多数为需氧菌和厌氧菌的混合感染,占64.7%;单纯需氧菌和单纯厌氧菌感染分别占25%和10.3%;需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的敏感率在90%以上,厌氧菌对甲硝唑(灭滴灵)的敏感率在97.7%.结论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多为厌氧菌和需氧菌的混合感染,G-菌所占比例较大.所有菌种都是人体正常菌种,条件致病菌和内源性细菌感染是急腹症外科感染性疾病的特征;需氧菌对第三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厌氧菌对甲硝唑仍较为敏感.
作者:孙桂珍;杨道贵;魏玉芝;李风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的特点和预防措施.方法对我院1998年1月~2000年6月住院透析患者11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血液透析患者医院感染多见于慢性肾功衰,好发部位为下呼吸道,常见病原菌为G-杆菌.结论对血液透析感染的预防措施主要为充分透析,提高免疫力,改善营养状况.
作者:许志忠;戚刚;朱再志;胡素吾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下呼吸道感染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革兰阴性菌的产生及对11种抗菌药物耐药情况,并对临床针对性治疗产ESBLs耐药菌下呼吸道感染提出了建议.方法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生产的GNS-506药敏卡及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对从临床下呼吸道感染标本中分离出的166株革兰阴性菌作ESBLs的检测,比较亚胺培南等11种抗菌药物对产ESBLs耐药菌体外抗菌作用.结果产ESBLs耐药株占全部分离菌的21.7%,其中肺炎克雷伯菌占36.1%,大肠埃希菌占27.8%,阴沟肠杆菌占25%,铜绿假单胞菌占8.3%;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外产ESBLs耐药菌均表现出强抗菌作用;头孢西丁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及大肠埃希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其他产ESBLs耐药菌对头孢西丁呈全部耐药;氨基糖苷类及氟喹诺酮类抗菌药物对产ESBLs肺炎克雷伯菌呈现出较好的抗菌作用.结论产ESBLs革兰阴性菌所致下呼吸道感染不容忽视;对产ESBLs革兰阴性菌下呼吸道感染的治疗,亚胺培南可作为首选药物.
作者:李真;戴丽;张亚莲;刘颖;甄然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分析无偿献血人群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丙型病毒性肝炎(HCV)、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率,从而探讨我地区公民HBV、HCV、HIV感染者的感染率、分布及流行趋势.方法回顾性调查分析1998年10月~1999年10月无偿献血人群13 166例.结果无偿献血人群HBV、HCV、HIV感染率分别为3.59%、1.25%、0.16%.结论应加强献血者的筛选;健康人群的预防接种;艾滋病危害性的宣传教育,从而减少HBV、HCV、HIV的感染.
作者:王斌;刘国防;张悦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过滤的血液,减少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预防同种免疫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按操作规程在无菌间操作.结果滤过前后悬浮细胞中的白细胞浓度分别为(7.446±1.925)×109/L和(6.970±2.851)×105/L,白细胞的清除率为(99.9900±0.0469)%;红细胞的回收率:(83.05±5.529)%,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与血液的保存时间无显著关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有所降低,血小板含量显著减少.结论去除白细胞血液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减少医院输血后感染和并发症,保证安全科学输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锡金;刘景汉;陈民才;石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方法对我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13株、大肠埃希菌35株,共48株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在48株产ESBLs试验菌株中,有2株大肠埃希菌被证明是亲缘关系密切的同源菌.结论 PFGE是研究临床菌株流行情况、分析菌株间同源性理想的分子分型方法.
作者:崔岩;沈定霞;周贵民;李广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了解儿童过敏性紫癜的医院感染及其相关因素.方法对我院4年内收治的过敏性紫癜患儿共87例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发生医院感染的共28例,占同期住院儿童过敏性紫癜患儿的32.18%,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消化道常见,继发性紫癜性肾炎、免疫功能紊乱、激素治疗时间、住院时间与医院感染显著相关.结论过敏性紫癜医院感染率为32.18%,与继发紫癜性肾炎、免疫功能紊乱、激素治疗时间及住院时间密切相关.
作者:林新富;林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了降低新生儿医院感染性肺炎发生率.方法采用临床统计分析,对感染患者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医院感染发生率占同期新生儿住院患者的9.1%,与入院时应用抗生素、病房消毒和原发病均有显著性意义.结论合理应用抗生素,新生儿病房应建立严格消毒制度,对患两种疾病以上患儿,应加强护理与支持治疗.
作者:白梅;关富山;程爱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继发医院肺炎的发病机理、病原菌菌型分布及耐药现状.方法对本院COPD继发医院革兰阴性杆菌(GNB)肺炎患者痰液中分离的298株GNB进行菌型分类,选用14种常用抗菌药物对298株GNB进行了体外MIC药敏试验.结果 298株GNB占COPD继发医院肺炎病原菌总数的68.7%,其中以非发酵菌为主,占45.3%;肠杆菌科细菌居第2,占43.3%;菌种分类: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伯菌、流感嗜血杆菌分别居1、2、3位;本组病例中还分离出18株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细菌;药敏结果表明,所有GNB对抗菌药物耐药率均呈上升趋势.结论 GNB为COPD继发肺炎的主要致病菌,在临床治疗中,必须合理使用抗生素,才能控制GNB的耐药趋势.
作者:彭少华;李栋;施菁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通过对使用中的消毒液染菌量的测定及时发现问题、分析原因提出改进方法,以控制医院感染发生.方法用滴加法对使用中的消毒液进行细菌培养.结果使用中消毒液均存在细菌超标现象,发生率为8.13%,控制后降到1.48%.结论使用中的消毒液细菌超标现象比较严重,只有严格按照无菌操作原则使用消毒液才能避免消毒液被污染.
作者:唐丽萍;董丽华;李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快速多酶清洗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等多种酶的清洗液,可有效的分解人体的各种分泌物蛋白质、粘多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我院应用3M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对表面含有血污,齿缝、关节处含有污垢的器械及术后纱布按一定比例进行清洗,效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应用3M安必洁多酶清洗液,常用手术器械,腔镜手术器械,纱布.
作者:曹依群;阚蜂玉;陆风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Weinstein教授[1]回顾了过去100年来住院患者中细菌耐药性的3个变化趋势.他表示,第1个变化趋势发生于1920~1960年间,当时出现的问题是住院患者中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但由于医药界很快生产出较好的抗生素,其耐药问题得到了解决.至70年代革兰阴性菌成了难题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它们成为医院难对付的细菌.当时,人们开始应用越来越多的头孢菌素对付这类革兰阴性菌.第3个变化趋势是革兰阳性菌耐药问题的再次出现.头孢菌素的应用似乎诱发了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增加,而静脉导管的使用也增加了患者皮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
作者:张杰;王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为预防和处理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的医院感染提供理论和经验.方法对重症监护病房(ICU)56例重度脑创伤昏迷患者发生的医院感染进行调查.结果发现ICU的医院感染菌群分布、耐药性及抗生素的选择使用不同于普通病房的医院感染,更有别于社会获得性感染,在ICU的医院感染中,肺部革兰阴性杆菌感染比例很高,尿路感染低于国外报道,菌(败)血症与中心静脉导管感染关系密切,感染性腹泻发生于抗生素的长期使用之后,ICU的医院感染细菌耐药率高,对氟喹诺酮类和第三代头孢菌素较为敏感.结论重度颅脑损伤患者在ICU期间医院感染发生率、耐药率很高,值得重视.
作者:曾清;郭发良;张丽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皮维碘)溶液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分析自1996年9月以来用该溶液清创的开放骨折94例共103处细菌培养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深部感染率为6.8%,用聚维酮碘前、后创面的菌落数(CFU/cm2)明显降低,且0.5%~1%浓度对革兰阴、阳性细菌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对伤口生长和骨折愈合均无明显影响,大剂量、短时间应用对肝、肾及甲状腺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聚维酮碘在开放骨折清创中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张敏;黄远翘;陈忠羡;陈元庄;黄小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总结造血干细胞移植(HSCT)早期感染的综合防治.方法总结56例次HSCT患者经过肠道净化、层流室隔离、无菌护理等预防措施后合并感染的发生及治疗.结果 56例次合并感染35例次,于(+8.24±7.52) d出现,部位集中在口咽部、肠道、呼吸道,感染前口服氟康唑(大扶康)组真菌感染6例,未服氟康唑组真菌感染13例.结论 HSCT后感染的发生与中性粒细胞减少关系密切,口咽部清除细菌对降低感染有重要作用,口服氟康唑可预防真菌感染,足量广谱抗生素应用对HSCT早期感染治疗效果良好.
作者:王平;韩晓萍;周绮;王全顺;吴晓雄;楼方定;张伯龙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伴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手段.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住院的38例老年肺癌伴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率为32.76%,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有22例(57.89%);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各种有创诊疗手段;手术;放、化疗等免疫抑制使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为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伴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诊断的关键是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治疗上提出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机体免疫状态与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同样重要.结论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伴深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刘政;李占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后合并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1997年12月,在我科进行化疗的149例次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58.4%,而住层流床和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感染率明显低.结论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应用G-CSF能降低医院感染率;大部分医院感染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立克菌星效果较好.
作者:高飞;席家水;王宝灿;尹洪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再生物品清洗、包装质量,严格灭菌物品装放,正确选择灭菌方法,加强无菌物品储存和发放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加深了供应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张晓春;许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目的针对前列腺增生这一高危人群术后留置导尿管在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染菌情况,探讨其细菌谱及药敏谱,为临床提供可靠的治疗依据.方法 3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术后于24、48、72、92 h分别采集尿道口、尿管内壁及中段尿,做细菌培养,对阳性病菌做药敏试验.结果患者尿路感染率较一般导尿患者高,部分病原菌耐药性较强,本研究的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为主,这与报道的致病菌以G-杆菌为主有差异.结论高危人群在使用抗生素时应在药敏的基础上有目的、有针对性,以降低细菌的耐药性,同时应加强护理.
作者:郝海燕;刘新建;王东来;潘玉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