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小儿急性白血病强化疗后并发医院感染的防治

高飞;席家水;王宝灿;尹洪臣

关键词:急性白血病, 医院感染, 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
摘要:目的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后合并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1997年12月,在我科进行化疗的149例次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58.4%,而住层流床和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感染率明显低.结论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应用G-CSF能降低医院感染率;大部分医院感染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立克菌星效果较好.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相关文献
  • 留置尿管患者预防尿路感染的护理体会

    目的为降低留置尿管患者的尿路感染发生率.方法采用严格消毒措施、避免不必要操作、改进引流方法和早期处理感染等一套较为完整的新护理方法.结果在1988年2月~2000年2月间,32例患者的护理过程中应用这套方法,仅出现2例感染,效果优于现行常规护理方法.结论常规法感染率87.5%,新法护理感染率6.2%,χ2=28.14,P<0.005,差异有显著性.

    作者:刘冬兰;齐洁;谷建风;刘之苓;沈春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聚维酮碘在四肢开放骨折清创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聚维酮碘(皮维碘)溶液在开放骨折中的应用.方法分析自1996年9月以来用该溶液清创的开放骨折94例共103处细菌培养阳性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深部感染率为6.8%,用聚维酮碘前、后创面的菌落数(CFU/cm2)明显降低,且0.5%~1%浓度对革兰阴、阳性细菌均有较好的杀灭作用,对伤口生长和骨折愈合均无明显影响,大剂量、短时间应用对肝、肾及甲状腺功能均无明显影响.结论聚维酮碘在开放骨折清创中应用安全有效.

    作者:张敏;黄远翘;陈忠羡;陈元庄;黄小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鱼腥草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合并肺炎3例体会

    重症肝炎大多病情凶险,病程长,并发症多.合并细菌性感染是常见并发症之一,应用抗生素受到很大限制.笔者采用鱼腥草注射液治疗重症肝炎合并肺炎3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1 病例与方法1.1 病例 1998年6月~1999年11月,我院收治的重症肝炎病例中合并肺炎3例,全部为男性,年龄31~52岁,其中亚急重症肝炎1例,慢性重症肝炎2例,全部为乙型肝炎.大叶型肺炎1例,支气管肺炎2例.3例都在用鱼腥草注射液前,用过抗生素4~9 d无效而改用本治疗.

    作者:王军;于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多酶清洗液临床效果观察

    快速多酶清洗液是一种含有蛋白水解酶等多种酶的清洗液,可有效的分解人体的各种分泌物蛋白质、粘多糖、脂肪、碳水化合物等.我院应用3M安必洁快速多酶清洗液对表面含有血污,齿缝、关节处含有污垢的器械及术后纱布按一定比例进行清洗,效果报告如下.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应用3M安必洁多酶清洗液,常用手术器械,腔镜手术器械,纱布.

    作者:曹依群;阚蜂玉;陆风妹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检测及耐药特性

    目的了解中医院主要肠杆菌科细菌中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细菌的发生率和药敏情况,为防止产ESBLs细菌的传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产ESBLs细菌用VITEK-32全自动细菌分析系统检测,抗生素敏感测定采用K-B琼脂扩散法.结果 174株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中共检出48株产ESBLs细菌,其中大肠埃希菌27株,肺炎克雷伯菌21株,总检出率为27.6%;检出的产ESBLs细菌对所有的青霉素类抗生素产生耐药,对三代头孢菌素、复方新诺明、喹诺酮类等其他抗生素有极高的耐药性,对头孢他啶、阿米卡星(丁胺卡那)耐药性较低,对亚胺培南(亚胺硫霉素)全部敏感.结论在中医院产ESBLs细菌的发生率也较高,产ESBLs细菌有较高的交叉耐药性和多重耐药性,易引起区域性暴发流行.

    作者:陈茶;黄彬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郴州地区农村医疗机构中致病菌耐药性监测

    目的了解农村人群中致病菌对常用抗生素耐药性现状.方法收集郴州市辖区12所主要服务于农村人口的医疗机构,1999年1月~2000年7月期间分离、鉴定的4 226株细菌并作抗生素药敏试验.结果常见菌种为大肠埃希菌,占24.6%,其次为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链球菌属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淋球菌、志贺菌、变形杆菌属等;大部分细菌对青霉素、氨苄西林(氨苄青霉素)、羧苄西林(羧苄青霉素)、红霉素、妥布霉素等耐药,对阿米卡星(丁胺卡那)、氧氟沙星、万古霉素、头孢他啶(复达欣)等敏感;对头孢唑林、头孢拉丁、环丙沙星等耐药率达50%以上,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曲松(菌必治)耐药率达80%;耐苯唑西林(苯唑青霉素)的金葡菌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分别占52.1%和61.3%,未发现耐万古霉素菌株;淋球菌对青霉素、复方新诺明、四环素等高度耐药.结论基层医院同样需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及时掌握细菌耐药的新动态,以提高抗生素的合理使用率.

    作者:陈亚光;龙秀官;吴志坚;欧阳育琪;罗志坚;吴润常;蒋晶星;苏湘兰;林杰;徐雨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的临床菌株脉冲场凝胶电泳特性

    目的研究临床分离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的同源性.方法对我院临床分离的产ESBLs的肺炎克雷伯菌13株、大肠埃希菌35株,共48株菌,进行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结果在48株产ESBLs试验菌株中,有2株大肠埃希菌被证明是亲缘关系密切的同源菌.结论 PFGE是研究临床菌株流行情况、分析菌株间同源性理想的分子分型方法.

    作者:崔岩;沈定霞;周贵民;李广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中湿包形成相关因素研究

    目的研究灭菌发生湿包致湿因素以便减少或杜绝湿包的发生.方法采用半自动式脉动真空灭菌器灭菌过程操作控制观察法,对989柜次、12 042个无菌包分组进行对照试验.结果 12 042个无菌包中,常规组6 140个无菌包中,湿包发生率11%,控制组5 902个无菌包中,湿包发生率为0.41%,χ2=616.87,P<0.005,控制组湿包率显著低于常规组.结论开机前排尽送气管道内的冷凝水、预热、抽真空、灭菌时严密观察供汽情况并采取应急措施,保证干燥时间,是减少湿包、提高灭菌合格率的有效途径,对预防医院感染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飞宇;张雷锋;李永红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活性炭体外对万古霉素等7种抗生素吸附的实验研究

    目的了解和比较活性炭体外对万古霉素等7种抗生素的吸附能力.方法采用在普通培养瓶中加(FAN)或不加活性炭(SA),用于培养含有各种抗生素的模拟标本,在全自动血培养仪上测定其阳性报警时间.结果活性炭瓶(FAN)中的细菌生长繁殖情况明显好于普通瓶(SA),活性炭对红霉素和头孢哌酮/舒巴坦的吸附浓度为16 μg/ml;对阿米卡星为8 μg/ml;对左氧氟沙星为4 μg/ml;对万古霉素、青霉素为2 μg/ml;而对亚胺培南只有1 μg/ml.结论活性炭对7种抗生素体外都有很好的吸附作用,选择活性炭瓶在提高血培养阳性率方面具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作者:赵旺胜;唐新;童明庆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T细胞亚群白细胞介素2活性测定

    目的了解难治性下呼吸道医院感染患者的细胞免疫功能.方法对难治性医院下呼吸道感染31例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和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分泌白细胞介素2(IL-2)活性进行检测,并设置同期对照组31例.结果难治组CD3、CD4、CD4/CD8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难治组PBMC分泌IL-2的活性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难治性医院下呼吸道感染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紊乱,其PBMC分泌IL-2的活性低下.

    作者:郭世春;吴蕊;王国俊;褚晓静;周明行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6 543例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的临床调查分析

    目的为了解我院住院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加强监控.方法对我院1999年1~12月我院的6 543份病历进行了调查.结果有217例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为3.32%.检出致病菌88株,细菌检出率40.55%;其中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占47.73%,革兰阳性球菌为23.86%,真菌为28.41%.结论 NI重在预防,应加强环境质量控制,加强洗手管理,加强对感染病原菌的分析鉴定及对抗生素的耐药动态监测,加强医务人员宣传教育.

    作者:徐廷模;杨薇;赵和平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亚甲蓝光化学法对临床单袋人血浆的消毒研究

    目的观察亚甲蓝光化学法对临床单袋人血浆中各种病毒的灭活能力,以及处理后对血浆正常成分的影响.方法采用细胞感染法评价病毒的灭活效果,用生化、免疫测定法判定血浆成分的破坏情况.结果在国产PVC血浆袋中加入200 ml人血浆,然后加入光敏剂亚甲蓝使其终浓度为1 μmol/L时,再给以20 0001ux强度的红色光照射,作用10 min后,可使105.09TCID50的HIV、106.25TCID50的VSV和106.50TCID50的Sindbis病毒完全灭活;作用30 min,血浆中主要成分的生化指标无显著变化,各种酶活性未发生明显改变,凝血因子Ⅷ促凝活性(FⅧ:C)仍大于80%,血浆的抗原性无特殊变化.结论该方法具有良好的灭活输血传播之病毒的能力,并能保证绝大部分血浆的正常活性.

    作者:张文福;钟儒波;袁庆霞;刘蓉;姚楚水;沈德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加强供应室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

    目的加强医院消毒供应室工作各环节的质量管理,控制医院感染.方法重视再生物品清洗、包装质量,严格灭菌物品装放,正确选择灭菌方法,加强无菌物品储存和发放管理,完善各项监测措施.结果加深了供应室工作重要性的认识,确保了无菌物品质量,有效地防止了医院感染的发生.结论通过落实一系列管理措施,使供应室工作达到科学化、规范化、标准化.

    作者:张晓春;许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黄杆菌属医院感染分析

    目的调查分析黄杆菌的抗生素耐药情况及医院感染状况.方法对4年来中日友好医院住院患者标本中分离出的黄杆菌,采用肉汤稀释法进行耐药性监测,并对感染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结果 4年来35株黄杆菌阳性标本中有33例为医院感染,有逐年上升趋势,在1999年9月~2000年1月,在ICU病房有明显的医院感染聚集;慢性基础疾病及创伤性操作为其易感因素,对目前常用的抗生素耐药性较高,尤其对β-内酰胺类抗生素,而对万古霉素、克林霉素(氯林可霉素)表现出较高的体外活性.结论黄杆菌属引起的感染应引起临床医生及检测人员的高度重视.

    作者:贾红莲;秦俊玲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去除白细胞输血防止医院感染发生

    目的研究去白细胞过滤的血液,减少发热性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发生,预防同种免疫反应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一次性去白细胞滤器,按操作规程在无菌间操作.结果滤过前后悬浮细胞中的白细胞浓度分别为(7.446±1.925)×109/L和(6.970±2.851)×105/L,白细胞的清除率为(99.9900±0.0469)%;红细胞的回收率:(83.05±5.529)%,白细胞清除率、红细胞回收率与血液的保存时间无显著关系,血红蛋白和红细胞比积有所降低,血小板含量显著减少.结论去除白细胞血液为临床安全输血提供了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减少医院输血后感染和并发症,保证安全科学输血,是预防医院感染的重要措施.

    作者:李锡金;刘景汉;陈民才;石群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小儿急性白血病强化疗后并发医院感染的防治

    目的为探讨儿童急性白血病强化疗后合并医院感染的防治措施.方法对1995~1997年12月,在我科进行化疗的149例次急性白血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医院感染率58.4%,而住层流床和应用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CSF)组感染率明显低.结论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环境卫生、消毒隔离、应用G-CSF能降低医院感染率;大部分医院感染用第三代头孢菌素、阿米卡星(丁胺卡那霉素)、立克菌星效果较好.

    作者:高飞;席家水;王宝灿;尹洪臣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严重烧伤并发导管败血症18例临床分析

    目的总结出对导管败血症有效的防治措施.方法通过对病原学、插管静脉情况、插管深度和发病时间等临床资料的调查分析,找出了导管败血症的主要病因及对策.结果导管败血症的感染菌种以G-杆菌为主,G+球菌次之,83.33%的病原菌来自创面,因此应避免经烧伤创面静脉切开插管,并严格控制静脉导管留置时间和插管深度;一旦确诊或怀疑导管败血症,应立即拔管、取栓、切除感染静脉、投入敏感抗生素和加强营养支持等积极的治疗,仍可收到较好的治疗效果.结论严重烧伤并发导管败血症,病势凶险,死亡率甚高,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高度重视,采取积极的预防和治疗措施,仍可防止其发生和控制病情发展.

    作者:徐国士;袁家德;朱志军;邱明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75%酒精喷雾消毒血压计袖带控制细菌污染的研究

    目的寻找建立一套完善简便而有效的控制血压计袖带细菌污染的方法.方法上肢一侧经75%酒精喷雾消毒后测血压.结果不消毒者细菌数为(17.56±26.45) CFU/cm2,连续应用20人次,细菌数114.2 CFU/cm2;消毒者细菌数为(0.95±1.3) CFU/cm2.连续应用20次细菌数4.48 CFU/cm2,P<0.01.结论 75%酒精喷雾消毒是一个简便可行而又非常有效地控制血压计袖带细菌污染的方法.

    作者:崔丽华;刁连英;金媛;韩素杰;杨海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老年支气管肺癌伴深部真菌感染的原因与对策

    目的探讨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伴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手段.方法对我院1997年1月~1999年12月,收住院的38例老年肺癌伴深部真菌感染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真菌感染率为32.76%,病原菌以白色念珠菌为主,有22例(57.89%);长期慢性消耗性疾病;各种有创诊疗手段;手术;放、化疗等免疫抑制使用,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等为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伴深部真菌感染的常见危险因素,诊断的关键是对该病的警惕和认识,治疗上提出积极治疗原发病,改善机体免疫状态与抗真菌药物的应用同样重要.结论老年支气管肺癌患者伴深部真菌感染的原因多种多样,临床死亡率高,早期诊断和治疗尤为重要.

    作者:刘政;李占燕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肺部感染细菌耐药现状

    Weinstein教授[1]回顾了过去100年来住院患者中细菌耐药性的3个变化趋势.他表示,第1个变化趋势发生于1920~1960年间,当时出现的问题是住院患者中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的耐药性.但由于医药界很快生产出较好的抗生素,其耐药问题得到了解决.至70年代革兰阴性菌成了难题菌(尤其是铜绿假单胞菌),它们成为医院难对付的细菌.当时,人们开始应用越来越多的头孢菌素对付这类革兰阴性菌.第3个变化趋势是革兰阳性菌耐药问题的再次出现.头孢菌素的应用似乎诱发了MRSA(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和肠球菌的增加,而静脉导管的使用也增加了患者皮肤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的感染.

    作者:张杰;王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主管: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