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立平;杨玉书
目的了解不同手术方式对Ⅰ期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后生存及复发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Ⅰ期子宫内膜癌128例.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将其分为两组,A组;次广泛(或全子宫)+双附件切除术,80例;B组:A组术式+盆腔淋巴结清扫术,48例,分析二组生存率及复发情况.结果 A、B两组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95.24%,94.87%,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访中,12例复发,复发率11.76%,10例在3年内复发,其中盆腔复发3例,肺转移6例,A、B两组复发率分别为7.94%,17.95%,分别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结论腹膜后淋巴结切除可明确分期,但不是Ⅰ期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手段,扩大手术范围并不能显著提高患者的生存率,远处转移在术后复发中占相当比例,有高危因素时,应考虑辅助治疗.
作者:崔李宁;陈宝钧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IVF - ET)后异位妊娠(EP)的危险因素、诊断及治疗方法.方法对我院1992年10月~2002年6月接受体外受精 - 胚胎移植治疗(包括单精子胞浆内注射, ICSI)后821例临床妊娠中38例异位妊娠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IVF - ET后异位妊娠的发生率4.6%,多胚胎不同部位妊娠(HP)的发生率0.6%.异位妊娠组取卵数明显多于对照组.单因素分析发现异位妊娠史、盆腔炎性疾病(PID)史是IVF - ET后异位妊娠的危险因素.结论盆腔炎性疾病史、异位妊娠史是IVF - ET后异位妊娠的高危因素.胚胎移植后妇女激素水平可能与异位妊娠的发生相关,但需进一步的研究证实.早期诊断和微创性治疗,减少异位妊娠的并发症和死亡率.
作者:马彩虹;陈贵安;张丽珠;刘平;乔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具有生长能力的子宫内膜组织出现在子宫腔被覆粘膜以外的身体其他部位时,称为子宫内膜异位症(EM)[1].随着近年生殖医学的进步,发现本症和不孕症之间有着密切的关系,并已成为生殖医学范围内的重要疾病之一.现就子宫内膜异位症和不孕症的发病机制阐述如下.
作者:张虹;张建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中区域性动脉灌注化疗对子宫内膜癌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0年1月~2002年11月间在我科施行了术中动脉灌注化疗的20例子宫内膜癌患者(灌注组),选择同期手术治疗的子宫内膜癌患者33例为对照(对照组),分析两组的复发及死亡情况.结果灌注组中Ⅰ期8例,Ⅱ期8例,Ⅲ期4例,Ⅳ 0例,其中1例Ⅲ a G2者于术后8个月盆腔复发,无1例死亡,复发率为5.0%.对照组中Ⅰ期25例,Ⅱ期3例,Ⅲ期4例,Ⅳ1例,其中3例复发,复发率为9.1%.复发者分别为Ⅰ b G2 - 3,Ⅰ c G3和Ⅲ c G3,1例为阴道断端复发,1例为盆腔复发,1例为远处脏器转移,其中2例死亡,死亡率为6.1%.两组的平均随访时间为 15.6±5.2(个月)及16.8±7.4(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术中髂内动脉灌注化疗可降低子宫内膜癌的复发率,且操作简单易于掌握,既具有术前选择性动脉灌注化疗的优点又可避免其弊端,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孙秀丽;王建六;屠铮;富琪;张晓红;梁旭东;郭瑞霞;孙蓬明;魏丽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卵巢癌是妇科三大恶性肿瘤之一,由于肿瘤复发和耐药的存在使得患者5年生存率很低,仅为30%左右.卵巢癌80%~90%来源于卵巢表面上皮细胞,其病因不明,认为与内分泌、环境、遗传等多方面因素有关.近些年来,激素和上皮性卵巢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的关系研究颇多,认为上皮性卵巢癌为激素依赖性肿瘤,激素在上皮性卵巢癌的病因和辅助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就激素和上皮性卵巢癌在流行病学、实验研究和受体关系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栗宝华;赵丽嫣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一、细胞凋亡的概念和研究进展细胞凋亡(apoptosis)是一种主动耗能的多基因参与调控的细胞自我毁灭过程,在多种生理和病理情况下对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发挥重要作用.自1972年Ker等[1]首次提出这一概念以来,人们对细胞凋亡的认识经历了细胞形态学、生物化学、分子生物学三个时期.
作者:代荫梅;朱劲松;王丽京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一、病情摘要患者37岁,宫内孕40+2周,孕3产1,因不规律宫缩半天于2002年2月4日4∶00 pm入院.
作者:叶蓉华;吴瑞芳;邓玉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妇女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基因多态性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从而了解子宫内膜癌的发病因素及影响预后的因素,做到早预防、早诊断、早治疗,从而改善预后.方法选取患者52例,平均57.5岁.患者的诊断均经手术病理证实.选取非子宫内膜癌患者52例作为对照组,平均59.3岁.所有入选者均未服用过激素类药物.用分子生物学的方法分析内切酶PvuⅡ、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RFLP),观察ER基因多态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中的基因型分布.RFLP用Pp(PvuⅡ)和Xx(XbaⅠ)来表示.同时对人雌激素受体基因上游的高变区二核苷酸(TA)重复序列进行纯化、克隆和序列分析,阐明该重复序列的重复多态性在实验组与对照组当中的分布情况及与子宫内膜癌的关系.结果实验组X基因型频率为65.4%,对照组为44.2%,OR值:2.38(95%CI 1.08~5.25),P=0.048;P基因型,OR值:1.09(95% CI 0.49~2.43),P=0.84.PvuⅡ、XbaⅠ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在两组中均呈多态性分布.另外,TA重复序列在两组当中也存在着重复次数多态性.结论实验人群中依XX>Xx>xx基因型子宫内膜癌发病危险呈递减趋势.TA重复序列分别在实验组及对照组中存在着不同的特异重复多态性.
作者:山丹;贲继红;郭燕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通过对104例Ⅰb~Ⅱb期宫颈癌术前化疗及放疗患者进行分析,探讨术前不同治疗方法与疾病近期疗效的关系.方法分别对51例及53例Ⅰb~Ⅱb期患者行术前盆腔介入化疗与放疗,化疗组术前采用选择性髂内动脉灌注化疗,药物:顺铂80~100 mg、平阳霉素40~50 mg、长春新碱1.5~2 mg.放疗组术前采用直线加速器盆腔外照射,每次剂量200 cGY,1次/日,2周10次,共2 000 cGY.治疗后2周左右行宫颈癌根治术.结果术前介入化疗组患者比放疗组肿瘤退缩明显,CR分别为74.5%和56.6%,有显著性差异,P<0.05;化疗组与放疗组术后两年内复发率分别为7.83%和13.2%,P<0.05;术前治疗有效者、无效者及肿瘤进展者,术后两年内复发率分别为13.6%、33.3%及50%,P<0.05.结论宫颈癌患者术前行盆腔介入化疗预后好于术前放疗者,术前治疗效果明显者术后两年内复发率明显降低.
作者:杜敏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丙泊酚复合芬太尼在人工流产中的疗效.方法对66例早孕妇女,术前静脉注射芬太尼1 μg/kg,丙泊酚2 mg/kg.观察麻醉效果、宫口松弛、人工流产综合征(RAAS)发生率及出血量.并分别记录推药前、入睡中、手术时、清醒后BP、P、SPO2等参数.结果丙泊酚复合芬太尼用于人工流产术,起效快,镇痛效果明显,有效率达100%,无一例发生RAAS.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苏醒早,血压、心率无明显变化.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结论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是人工流产术中的适宜麻醉方法之一,可达到无痛人工流产的良好效果.
作者:纪立平;杨玉书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血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β - HCG)在早期诊断异位妊娠的价值.方法采用前瞻性方法对比研究了不同停经周数的异位妊娠和先兆流产患者的血β - HCG值,取静脉血以Bayer Acs180 HCG双抗体夹心光化学测定法测定β - HCG值.结果 84例异位妊娠β - HCG值与停经天数无显著相关(r=0.21,P=0.063 8),78例先兆流产的β - HCG值与停经天数正相关(r=0.59,P=0.000 1). 两组的平均β - HCG分别为2 014.5 U/L和41 726 U/L,异位妊娠组的平均β - HCG值显著低于流产组,P<0.001,差异有极显著性.结论相对较低的血β - HCG值和较低幅度的上升变化,对异位妊娠的早期诊断有肯定价值.
作者:赵映华;陈惠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原发腹膜肿瘤中,良性肿瘤比较罕见.原发性腹膜癌又常与卵巢上皮性恶性肿瘤难以鉴别.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曾收治1例原发腹膜浆液性囊腺瘤,并结合该例对原发腹膜肿瘤进行了讨论.
作者:刘阳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瘤手术时囊肿破裂的相关因素和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2002年间接受腹腔镜下卵巢良性畸胎瘤剥除术121例临床资料,并使用SPSS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结果术中发生囊肿破例48例,未破裂73例.两组比较,破裂组手术时间长于未破裂组,术中囊肿破裂与左侧肿瘤和盆腔粘连有关,而与患者年龄、孕产次、肿瘤大小、出血量、术后月经改变、腹痛以及术后妊娠无明显关系.结论手术者熟练的腹腔镜技术,术中使用取物袋,可能减少囊肿破裂,如发生破裂,及时、大量生理盐水冲洗盆腹腔可以减少术后病率发生,不会影响妊娠.
作者:刘晨;赵彦;崔恒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一、病例摘要患者,15岁,发现下腹部包块20 d,腹痛半月余,加重12 h,于2002年3月8日20时急诊入院.月经初潮:2001年9月,周期不规律.末次月经:2002年1月26日,半月前无诱因出现下腹部持续性隐痛,能忍受,无发热、头痛、恶心、呕吐等反应.未婚,否认性生活史.
作者:黄卫华;温玉华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研究细胞周期相关蛋白p27与cyclin E在宫颈鳞癌中的表达及其与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检测54例宫颈鳞癌中p27和cyclin E蛋白的表达,分析它们的阳性表达与肿瘤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结果 P27蛋白在宫颈鳞癌中呈低表达,且与组织学分级和预后有关;而cyclin E蛋白在宫颈鳞癌中呈高表达,且与临床分期和预后有关.两者在肿瘤中的表达呈负相关.低p27、高cyclin E表达预示患者有一个不良的预后.结论 p27和cyclin E蛋白与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有关.p27与分化有关,cyclin E与病程进展有关,二者均可作为临床判定预后的指标.
作者:程丽坤;艾志宏;郑冬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卵巢上皮性癌(ovarian epithelial carcinonma,OEC)是严重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死亡率高居妇科恶性肿瘤之首.在美国,它是引起妇女死亡的四大癌症之一.
作者:刘颖;魏丽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卵巢肿瘤是妇科常见病,妊娠合并卵巢肿瘤亦较多见,其发生率约为1∶300~1∶8 000次妊娠之间[1],因此,孕期应及早发现卵巢肿物,及时处理,防止其对母婴造成不良影响.现将我院5年来收治的23例妊娠合并卵巢肿瘤病历分析如下:
作者:郭艳红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中期引产时,宫颈及子宫下段不成熟,强行牵拉引起的分娩痛是难以忍受的,尤其是初产妇.为了消除这种疼痛,我院把用于足月分娩的镇痛方法用于中期引产.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丽霞;张波;周磊;李英兰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一、病例资料患者22岁,外地打工人员,因第二胎孕9+个月;腹胀痛伴气促2周,加重3 d,于2002年4月19日16时30分入院.末次月经2001年7月中旬,早孕反应轻,孕4个月余曾患口腔溃疡,服中药后愈.
作者:张碧藻;何荣惠;杨一燕;杨宗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一、病例摘要患者22岁,孕1产0,主因宫内孕39+4周重度妊高征于2002年5月31日收住院.患者平素月经规律,无痛经,末次月经2001年8月26日.
作者:荀艳霞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