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检测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筛查胎儿染色体病

林琳华;任景慧;游泽山;方群;姚秋璇;曾彩兰;徐宏里

关键词:检测, 妊娠相关血浆蛋白, 筛查, 胎儿染色体病, 孕妇血清, protein A, 重大课题, 早期血清, 严重缺陷, 产前诊断, 前瞻性, 优生, 价值, 产科, 病例
摘要:随着人们对优生问题的广泛关注,产前诊断并及时淘汰严重缺陷胎儿成了产科领域的重大课题.Brambati等[1]和Wald等[2]证实,在妊娠唐氏综合征胎儿的孕妇中,约60%的病例妊娠早期血清妊娠相关血浆蛋白A(pregnancy associated plasma protein A, PAPP-A)水平低于妊娠正常胎儿的孕妇.我们前瞻性检测了973例孕妇血清中PAPP-A水平,旨在探讨PAPP-A检测在筛查胎儿染色体病中的价值.
中华妇产科杂志相关文献
  • 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灶大出血的疗效观察

    目的评价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控制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灶大出血的效果.方法自1990年2月?01年6月,因瘤灶大出血而行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治疗的恶性滋养细胞肿瘤患者31例,其中绒毛膜癌患者24例,侵蚀性葡萄胎7例.出血部位分别为,子宫22例,阴道3例,肝脏3例,膀胱2例,肠道1例.动脉栓塞治疗后所有患者均接受了化学药物治疗.结果 28例(90.3%)患者通过超选择动脉栓塞术成功控制出血;3例(9.7%)再次出血的患者,经手术证实均为子宫穿孔,行子宫切除术.26例(83.9%)患者化学药物治疗后痊愈,其中4例患者再次妊娠成功并足月分娩.结论超选择性动脉栓塞术可有效控制恶性滋养细胞肿瘤灶的大出血.

    作者:万希润;向阳;杨秀玉;杨宁;刘巍;辛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孕妇羊水中丙型肝炎病毒RNA检测的临床意义

    目的通过检测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孕妇的羊水中HCV RNA,探讨HCV母婴传播的途径及HCV基因型.方法应用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逆转录巢式PCR(RT-nPCR)技术,检测孕妇血清和羊水中的HCV RNA.对34例(研究组)血清HCV RNA阳性标本采用酶切分型法检测,依据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RFLP)图谱判断HCV基因型.另选40例正常孕妇(对照组)的血清和羊水作为对照.结果在研究组孕妇羊水中仅有2例(5.9%)检测出HCV RNA,病毒滴度分别为105、106拷贝/ml;对照组孕妇血清和羊水标本中均未检测出HCV RNA.研究组孕妇血清中HCV RNA阳性标本HCV基因分型为:Ⅱ型27例(79.4%),Ⅲ型5例(14.7%),Ⅱ/Ⅲ混合型2例(5.9%).结论 HCV感染孕妇的羊水中HCV RNA阳性率极低,提示羊水不是HCV母婴传播的主要途径.HCV感染孕妇的HCV RNA基因型以Ⅱ型为主.

    作者:聂青和;王平忠;周永兴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妊娠期糖尿病孕妇行葡萄糖耐量试验后的血压变化

    高血压和糖尿病往往并存,并与高胰岛素血症和胰岛素抵抗有关[1,2].有报道显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妊娠高血压综合征(妊高征)、先兆子痫的发生率高于正常孕妇,提示妊高征和先兆子痫的发生与葡萄糖耐量受损的程度有关[3].目前,尚不清楚血压正常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的血压改变,是否与行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 OGTT)的结果有关.本研究旨在探讨血压正常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妇,其OGTT值与平均动脉压之间的关系.

    作者:马润玫;劳子僖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穿刺辅助释放卵子用于黄体化卵泡未破治疗的探讨

    黄体化卵泡未破(LUF)是一种常见的排卵异常现象.临床观察发现,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频繁发生LUF[1-3].此外,在应用氯米芬诱导排卵时,LUF发生率也增加[4,5].LUF与不孕有密切关系, 并存在不明原因LUF现象.本研究探讨穿刺辅助释放卵子治疗LUF的可行性.

    作者:肖红梅;卢光;龚斐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妊娠子宫扭转致孕妇死亡一例

    患者,32岁.孕2产1,孕34周.入院前1天因一氧化碳中毒晕倒,经治疗后缓解.此后自觉胎动频繁,于1999年1月22日上午入我院急诊内科就诊.身体检查:神志清醒,查体合作,呈贫血貌,脉搏112次,血压90/60 mm Hg(1 mm Hg=0.133 kPa),心音弱,心率112次,心律整齐,各瓣膜听诊区未闻及病理性杂音,足月妊娠腹型,稍偏向右侧,未闻及胎心,无自觉胎动,下腹部压痛明显,无反跳痛,肝、脾触及不满意,双下肢无明显水肿.经补充液体、抗感染治疗40 min,病情逐渐加重转入产科.

    作者:王淑新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精制抗蛇毒血清治疗妊娠期毒蛇咬伤12例报告

    妊娠期毒蛇咬伤,蛇毒素进入机体后,直接或间接地危及母婴的生命安全,现将1984年7月至2000年8月间,我院收治的12例妊娠期毒蛇咬伤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羊梅兰;陈康德;韦炜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关于出示刊出文稿获奖及获基金资助证明的说明

    作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加入国际妇产科联盟后面临的挑战

    加入国际妇产科联盟(FIGO)是我国妇产科学界几代人的愿望.从20世纪80年代初,我国妇产科前辈们就开始申请、争取加入FIGO,希望我国妇产科能成为FIGO的正式、合法的成员.但鉴于当时以致以后多年的形势和情况,加入FIGO的条件不成熟.因此,一直没有成功.对于一个13亿人口的大国不能加入国际妇产科组织,不能不说是一件十分遗憾的事情.

    作者:曹泽毅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胎膜早破的治疗

    胎膜早破指临产前胎膜破裂,包括足月前胎膜早破及足月后胎膜早破.其发生率国外报道为5%~15%[1],国内为2.7%~17%[2].由于胎膜早破发生后,胎儿早产、感染、羊水减少及胎儿窘迫等并发症的发生率明显增加,尤其是足月前胎膜早破者,围产期母儿发病率及病死率大大增加,因此胎膜早破作为病理产科情况之一而日益受到产科界重视.但至今尚无针对胎膜早破的理想治疗办法.本文就胎膜早破的病因、发病机理作一综述,旨在探讨有效的治疗胎膜早破的方法.

    作者:张斌;苏琦枫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异位妊娠术后滋养细胞大网膜种植一例

    患者21岁,已婚,孕1产0.输卵管妊娠保守性手术后16 d,下腹胀痛3 d,加剧4 h伴少量阴道流血入院.患者于16 d前因停经46 d,突发下腹痛半天,肛门坠胀感,头晕,无阴道流血,门诊检查尿hCG阳性,B超提示异位妊娠并内出血,阴道后穹隆穿刺抽出不凝血7 ml,拟诊为异位妊娠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右侧输卵管峡部妊娠破裂并活动性出血,腹腔积血800 ml,术中取出妊娠组织,缝合输卵管,并探查冲洗腹腔,双侧卵巢正常.术后第2天尿hCG 28 800 U/L,手术标本病理诊断为胎盘绒毛.

    作者:陈伟志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二甲双胍治疗多囊卵巢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以慢性无排卵、高雄激素血症为特征,是育龄妇女常见的内分泌紊乱.因涉及下丘脑-垂体-卵巢轴、肾上腺、胰腺及遗传等因素,生化及临床表现有高度的异质性,病因尚不明了.有关PCOS的发病原因、病理生理及治疗等方面尚存在争议.现就二甲双胍治疗PCOS的机制及效果作一综述.

    作者:宋菊香;沈鸿敏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血管性介入技术在妇产科领域的应用

    介入治疗学是一门融医学影像学和临床治疗学于一体的新兴边缘学科.有学者将其列为与内科治疗学和外科治疗学同等地位的第3种治疗方法.随着数字减影机的问世,导管、栓塞材料的发展及插管技术的改进与提高,血管性介入治疗以其创伤小、起效快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在妇产科疾病的诊治中,血管性介入技术主要应用于以下几个方面:(1)定位和诊断:对病变或出血部位进行选择性或超选择性动脉造影以确定病变部位和明确诊断;(2)动脉灌注化学药物治疗(化疗);(3)止血:主要用于肿瘤破裂出血,产后出血,因异位妊娠、血管畸形等引起的子宫出血,动静脉瘘及症状性子宫肌瘤等.

    作者:杨秀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运动平板试验预测分娩时孕妇心功能16例报告

    妊娠合并心脏病迄今仍是孕产妇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如何正确评估妊娠、分娩时的心功能,是产科医生十分关注的问题.本研究选择孕32~34周这一心脏病危险期进行运动平板试验,观察心脏在负荷状态下的血液动力学变化及心脏电生理变化,对心功能进行评估[1].同时用心阻抗图监测分娩过程的心血管系统血液动力学变化.

    作者:蒋国静;汤希伟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经导管子宫动脉栓塞(TUAE)治疗子宫肌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对38例子宫肌瘤患者经导管子宫动脉注射碘油-平阳霉素乳剂行TUAE治疗,其中5例于栓塞后1~3周行全子宫切除或肌瘤剔除术,标本送病理检查;对33例随访6~12个月者,观察肌瘤与子宫体积变化及卵巢内分泌功能改变.结果行TUAE后,患者总的症状改善率为90.6%(29/32),其中月经完全恢复正常为90.3%(28/31),下腹部、腰腿胀痛消失为83.3%(25/30),尿频、尿急等压迫症状消失为45.5%(5/11).栓塞6个月后,肌瘤与子宫体积平均缩小为59.1%和49.3%,栓塞12个月后平均缩小为61.8%和49.9%.卵巢内分泌功能栓塞前后无显著变化.手术标本病理学检查,碘油仅分布于肌瘤组织,栓塞2周后肌瘤组织出现点状坏死,3周后出现大量片状坏死,而正常子宫肌组织未见异常.结论行TAUE治疗子宫肌瘤,近期疗效明显,对卵巢内分泌功能及正常子宫肌组织无明显影响.

    作者:杜娟;左约维;陈晓明;胡小平;林华欢;罗鹏飞;洪淡华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妊娠早期孕妇辅助T细胞亚群分泌功能变化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是妊娠期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类激素.hCG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可抑制辅助T细胞1(Th1)、辅助T细胞2(Th2)分泌各自独特的细胞因子[1]. 我们对早孕妇女外周血、宫腔血及蜕膜中的辅助T细胞(Th)亚群分泌功能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越;屈野;陈小义;高秀霞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HOXA10基因在子宫内膜组织中的表达及与不孕的关系

    目的探讨HOXA10基因在正常育龄妇女及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中的表达,在着床过程中的作用及与不孕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检测52例正常育龄妇女及38例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组织中HOXA10基因mRNA的表达.其中,正常育龄妇女子宫内膜周期为10例增殖早期、10例增殖晚期、9例分泌早期、16例分泌中期、7例分泌晚期,不明原因不孕患者子宫内膜周期为增殖早期7例、增殖晚期8例、分泌早期6例、分泌中期11例、分泌晚期6例.结果 (1)HOXA10基因mRNA在正常育龄妇女子宫内膜腺体及间质中均有表达.原位杂交法检测(以显色区灰度阳性单位表示)显示,分泌中期腺体为5.69±0.57、间质为7.48±0.67,分泌晚期腺体为5.99±0.40、间质为7.98±1.08,显著高于增殖早期(腺体3.04±0.30,间质3.25±0.31)、晚期(腺体3.35±0.20,间质3.20±0.37)和分泌早期(腺体3.07±0.26,间质3.18±0.27)(P<0.01);分泌中、晚期间质表达高于腺体(P<0.01).RT-PCR法检测显示,HOXA10基因mRNA表达,分泌中期为(57.0±3.4)%、晚期为(56.2±2.9)%,显著高于增殖早期的(31.8±2.6)%、晚期的(32.2±2.3)%和分泌早期的(32.5±1.6)%.(2)不明原因不孕患者HOXA10基因mRNA在月经周期不同时期子宫内膜腺体和间质中表达基本一致,无明显的分泌中、晚期峰.结论 HOXA10基因可能在胚胎着床过程中起某种作用,着床期的低表达可能与着床障碍有关,并在蜕膜化过程中起作用.

    作者:李红;陈士岭;邢福祺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不同抗生素的疗效分析

    目的选择较理想的剖宫产术后预防性使用的抗生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 266例腹膜内剖宫产产妇,使用不同种类抗生素的临床效果及药物不良反应等.根据使用的抗生素种类分为6组:1组用青霉素+氨苄青霉素;2组用美洛西林钠;3组用舒巴坦+氨苄青霉素;4组用环丙沙星;5组用盐酸克林霉素;6组用头孢唑啉.结果 (1)术后体温恢复正常的时间,1组为(54.0±28.4) h、2组为(48.9±27.8) h、3组为(49.9±23.9) h、4组为(58.6±33.7) h、5组为(52.5±25.2) h、6组为(63.1±51.1) h,其中6组较其他组术后体温恢复时间长,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2)2组孕妇用药费用及产褥病率与1组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且药物不良反应低.结论青霉素+氨苄青霉素仍然是剖宫产术后预防性应用抗生素的首选方案,美洛西林钠值得推广使用,对青霉素过敏者,抗生素的选择有限,宜进一步探讨.

    作者:李春梅;曾蔚越;陈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黄体功能不全患者月经期子宫内膜中雌孕激素受体、细胞凋亡及bcl-2、bax蛋白的表达

    黄体功能不全(LPD)是临床上不孕或流产的常见原因,其子宫内膜的病变日益受到瞩目.本研究通过测定LPD患者子宫内膜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子宫内膜细胞凋亡指数,探讨ER、PR、细胞凋亡在LPD患者子宫内膜病变中的意义.

    作者:刘岚;王元佩;施作霖;林振石;李燕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人子宫内膜癌裸鼠模型的建立及其生物学特性的研究

    目的为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动物实验模型.方法将人子宫内膜癌手术切除标本移植于BALB/C(nu/nu)裸鼠皮下,传代移植成功后进行鼠间传代.结果共进行了14例手术标本移植,原代移植成功率为42.9%,自第5代以后,移植瘤的传代成功率均达00.0%.至2001年5月,共有5株移植瘤连续传至48~63代,连续传代的移植瘤仍保持原癌组织病理形态特点及人类肿瘤染色体的特点.在传代过程中,裸鼠模型SL-1、SL-2、SL-3的DNA倍体和DNA指数均无明显变化,而SL-4、SL-5随着传代次数的增加,DNA倍体和DNA指数均发生明显变化.5个移植瘤模型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表达均为阴性;p53蛋白表达:SL-3、SL-5阴性,SL-1弱阳性,SL-2、SL-4强阳性;P16表达:SL-1、SL-4、SL-5阴性,SL-3弱阳性,SL-2强阳性;c-erbB-2表达:SL-3、SL-5阴性,SL-2弱阳性,SL-1、SL-4强阳性.结论人子宫内膜癌手术标本经48~63代传代,成功建立了5株人子宫内膜癌裸鼠皮下移植瘤模型,为开展人类子宫内膜癌的体内实验及临床研究,提供了理想的动物模型.?档

    作者:盛修贵;孙建衡;周春晓;王淑珍 刊期: 2002年第01期

  • 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子宫肌瘤的进展及评价

    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 UAE)在临床应用已有20余年的历史,主要用于治疗妇科和产科的急性出血、妇科肿瘤及血管畸形等.1994年,法国学者Ravina等[1]首次报道,在应用UAE以减少子宫肌瘤术中出血时发现,患者在接受UAE治疗后出血症状停止、肌瘤缩小,有些患者经UAE治疗后获临床痊愈.随着放射影像学技术的提高和栓塞材料的不断改进,UAE治疗子宫肌瘤以其创伤较小、方法简捷、患者易接受等优点而迅速发展起来.

    作者:李广太;杨秀玉 刊期: 2002年第01期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华医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