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宇;李慧;张晓曙;王小玲;高丽;刘长江
河南省濮阳市在卫生人力培养方面做好了三顶工作:充分利用卫生教育资源推进医学学历教育、积极开展继续医学教育工作、加强卫生管理人才培养,促进了当地卫生事业发展.
作者:于海泉;张炎冰;侯守燕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甘肃省全省预防接种注射器使用、处理情况,评价自毁型注射器(AD)在全省预防接种中的效果、影响,为卫生行政部门进行预防接种安全注射管理提供依据.方法:在全省按照典型抽样方法抽取3个县,设立对照组和干预组,采取问卷调查、现场观察等措施,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评价.结果:干预前,对照乡和干预乡在预防接种工作中都使用一次性注射器,部分使用AD注射器,使用后仍有一定比例的接种人员采取掩埋、随意丢弃的方式进行处理;在干预后,干预组村医在注射器材使用后100%都能对使用后一次性注射器进行安全处理,并认为使用AD注射器可以促进安全注射工作,而对照乡人仍有部分村医不能正确处理使用后的注射器;干预乡的儿童监护人有152人(90.77%)选择使用AD注射器进行预防接种,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各接种点在配发足量的一次性自毁型注射器,以及对村医进行经常性、短期的强化培训,可以明显提高村医使用安全注射器以及正确处理注射器,达到安全注射的要求.
作者:唐宇;李慧;张晓曙;王小玲;高丽;刘长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老年脑卒中患者膳食状况和营养素摄入情况,为开展营养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以方便抽样方法对79例老年脑卒中患者饮食习惯及膳食结构进行调查,运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相关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79例患者中日餐次数仍以三餐为主64人(81.%),偏食25人(31.64%),口味偏咸18%;膳食结构中谷类食物日主食量平均260g,常吃杂粮18人(22.78%),偶吃58人(73.42%),不吃23人(29.11%);牛奶每天喝13人(16.46%)、每周喝1~2次32人(40.51%)、不喝29人(36.71%);结论:老年脑卒中患者中有不良饮食习惯,膳食结构不够合理,营养素摄入不均衡,要针对性进行营养健康教育,提高患者生存质量.
作者:于翠香;王俊峰;吕卫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射阳县乙型肝炎的流行特征,为制定乙型肝炎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射阳县2003-2007年的乙型肝炎疫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2003-2007年射阳县共报告乙型肝炎574例,年均发病率为11.11/10万,男性累计发病率18.09/10万,女性累计发病率3.84/10万.以20~59岁青壮年发病率高,占80.66%;发病人群中以农民为主,占60.28%.结论:该县乙型肝炎发病呈逐年下降趋势,今后在做好儿童乙肝疫苗接种的同时,要重点加强对青壮年以及农民乙型肝炎的防治工作.
作者:张婉莹;蒋守海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以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相结合的高血压社区综合干预效果.方法:在杭州市5个城区分别选取1个社区,每个社区随机抽取高血压户和非高血压户各100户,共计2 590人,进行为期一年的限盐行为干预和健康教育,比较干预前后人群知信行水平和摄盐量的变化.结果:干预后11项知信行指标均有显著性提高(P<0.05),高血压和非高血压人群摄盐量<6克者均明显增加,由干预前34.56%上升43.02%(P<0.05).结论: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结合的社区综合干预模式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也适合在一般人群中进一步推广.
作者:刘庆敏;裘欣;金达丰;方顺源;朱晓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提高对自身免疫性肝炎(AIH)的认识,减少漏诊和误诊.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确诊为AIH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AIH多见于女性,平均发病年龄(42.3±11.1)岁,84.61%的患者表现为隐匿性或慢性起病过程,有19.23%的患者急性起病,74.3%的患者以胃肠道就诊.所有患者均有血清中转氨酶和谷氨酰转肽酶升高,胆红素升高占76.92%,球蛋白升高占80.76%;自身免疫性肝炎相关抗体阳性占83.25%.结论:AIH女性多发,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易漏诊和误诊,对于有肝功能损害、肝炎病毒标记物阴性、球蛋白升高的患者应及时行自身抗体和肝脏组织学的检查,早期诊断及治疗可改善预后.
作者:郑帮林;刘观志;何锐;韦明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项目地区群众艾滋病健康教育的现状和需求,为IEC策略的制定及传播材料的设计提供依据.方法:定量和定性调查方法相结合.结论:项目地区农村初中学生和15-49岁的妇女是IEC策略的优先目标人群;目标人群喜欢的传播媒介是小媒介(作文本、围裙);喜欢的传播形式分别是漫画故事和顺口溜;健康教育传播的核心信息是艾滋病预防和治疗的知识.
作者:仲学锋;董华;计国平;程明铭;洪涛;曹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通过对1 356人次护理服务满意度调查测评,总结护理服务中存在的问题,包括入院护理,护理操作过程,实施药物治疗时以及护士言语、行为等方面,针对冲问题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关改进措施,突出人文关怀,收到良好效果.
作者:张明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索一种提高护理病历质量管理的有效方法.方法:采用护士-责任组长-护士长-护理部四级病历质控法进行质控,并随机抽取采用四级质控法前后两组病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对两组病历书写基本要求、体温单、医嘱单、入院护理评估单、病情护理记录单等5项内容中存在的缺陷进行比较,经过t检验,P值均<0.05,观察组缺陷明显少于对照组.结论:四级质控法是全面质量管理在病历管理中的具体应用,是对病历质量实行持续质量改进的有效方法,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戴文英;於霞;庄丽萍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农民朋友,您是否参加了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参合的手续怎么办理?相关政策法规怎么理解才正确?如何报销医药费用?在新家合中弄虚作假会受到什么处罚?参合农民哪些权利和义务?等等,参合过程中的这些问题是不是时时困扰着您?
作者: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评价杭州市萧山区第一人民医院1998-2006年全院医疗质量.方法:Ridit分析法.结果:全院医疗质量按高低顺序依次为2001年、1998年、2004年、2002年、2005年、2000年、1999年、2003年.结论:用Ridit分析法求得的值简单直观,结果明确,能为医院管理者提供科学决策的依据,有较大实用价值.
作者:姚水娟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文章分析了舟山市社区卫生人力资源存在的问题:领导者管理水平缺陷、卫技人员数量不足且不稳定、专业人员结构不合理、岗位结构不合理等,对此,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作者:张明君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免疫层析法与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HBsAg)和表面抗体(抗-HBs)符合率.方法:分别用免疫层析法和酶联免疫法检测待检儿童血清HBsAg和抗-HBs,将两法检测结果做以分析、比较.结果:400例标本中,胶体金法和ELISA法检测HBsAg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法符合率为97.25%;乳胶层析法和ELISA法检测抗-HBs 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法符合率为79.25%.结论:免疫层析法简便快速,但存在一定假阳性或假阴性率,不能完全替代ELISA法进行乙肝病毒血清标志物的检测,适合在不具备ELISA法检测条件的基层医疗单位和标本初筛使用.
作者:张宁静;钟继荣;雷红霞;刘建锋;付鸿;甄晓荣;王军;张平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了解浙江省基层CDC对传染病网络直报数据分析和利用的现状,为制订网报数据分析方案,建立有效利用直报数据的机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自填式问卷调查全省基层CDC中传染病网络直报工作相关人员,资料录入Epidata数据库,运用SPSS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网报主要用于查看疫情,对数据的利用进行疫情预警监测的较少(27.48%),96.04%的人员使用Excel对直报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其次为EpiData(47.79%),而 SAS、Stata等软件的使用率较低.软件使用熟练程度高的是Excel(54.37%),其他软件使用熟练程度均较差.影响数据分析利用的主要原因是学历和统计软件的掌握.结论:目前浙江省基层CDC直报工作相关人员对直报数据的分析和利用程度较低,数据的统计技能不高,急需加强网络直报人员的培训.
作者:胡得意;吕华坤;余蒋敏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应用山西医学院属附第一医院的宫外孕2号方加味,配合米非司酮对38例异位妊娠未破损型进行治疗,获得成功,βHCG降至正常,无并发症出现.
作者:岑兰芬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探讨甲氨喋呤(MTX)联合米非司酮保守治疗异位妊娠的疗效.方法:将异位妊娠58例随机分为观察组(28例)和对照组(30例),均予药物保守治疗.对照组予MTX 50 mg/m2单次肌肉注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同时口服米非司酮300mg.用药后第4、7天复查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孕酮、肝肾功能和血常规,观察组28例中成功24例(85.7%),其中2次用药2例(7.1%);对照组30例治愈21例(70%),2次用药4例(13.3%),两组成功率及2次用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血孕酮>10ng/ml者治疗成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严格掌握药物治疗适应证的前提下,甲氨喋呤联合米非司酮治疗血孕酮>10ng/ml的异位妊娠疗效显著.
作者:刘冬梅;姜鸿;吴立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
文章通过对某县医院13 983份住院病历的的检查评估,分析住院病历存在的缺陷及原因,探讨进一步改进措施和建议.
作者:张秀华;马玉良;朱国庆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目的:通过为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后遗症病人制定有针对性的康复计划和康复指导,探讨社区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患者功能恢复、减少复发、提高生活质量的效果.方法:将经过治疗已经脱离危险、但留下了偏瘫等后遗症的26例脑血管病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即实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3例,实验组实施社区护理干预,对照组则由家庭进行家庭护理.一年后对两组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患者后遗症恢复程度、复住院情况以及生活质量进行评估.结果:实验组脑血管致肢体偏瘫患者各项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社区护理干预对脑血管病致肢体偏瘫患者的后遗症恢复、减少复发住院以及提高生活质量等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作者:吴霞 刊期: 2008年第12期
分析沟通原则,探讨影响护患沟通交流的因素,提出在临床护理工作应用沟通技巧的建议.
作者:袁小凤 刊期: 2008年第12期
笔者5年内运用抗抑郁药物、电针灸、心理疏导等方法治疗抑郁症患者150例,取得较好的临床疗效,现报道如下.
作者:蒋小红 刊期: 2008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