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毅;宋维娜;初清;万代红;李爱敏
目的 研究低分子肝素对初发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高凝状态的疗效.方法 初发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伴有高凝状态患儿3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两组患儿均在开始正规激素治疗的基础上采用抗凝治疗,治疗组给予低分子肝素钙60~100u/(kg·d)皮下注射,连用2周,同时潘生丁2~3 mg/(kg·d)口服3~6个月;对照组只给予潘生丁2~3 mg/(kg·d)口服,3~6个月.两组患儿均至少随访6周.结果 抗凝治疗前两组患儿血小板(PLT)、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时间(APTT)、血浆纤维蛋白原(FB)和血浆D-二聚体(DD)水平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时治疗组血浆FB和DD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治疗2周时两组血浆FB和DD较治疗前均有明显下降,但治疗组血浆FB下降更为明显,两组之间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DD浓度在两组间差别已无显著性(P>0.05),治疗1周和2周时PLT、PT、APTr在两组间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治疗组患儿蛋白尿完全缓解时间(10.15±2.54)d,明显低于对照组(15.06±5.63)d,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短期低分子肝素治疗能够有效缓解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的高凝状态,并且对血小板浓度和凝血时间无明显影响,对于初发的激素敏感型肾病患儿可缩短蛋白尿完全缓解所需的时间.
作者:武建文;王晓琳;李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回顾性总结先心病术后长期机械通气的治疗经验,比较监护治疗策略调整前后的治疗效果,提高监护质量.方法 2005年1月至2009年1月我院ICU收治先心病术后长期机械通气婴儿50例(男35例,女15例).年龄≤24 h 2例(4.0%),~28 d 10例(20.0%),~6个月26例(52.0%),~11月12例(24.0%).平均体质量为(4.9±1.4)kg.以监护治疗策略调整(2006年12月底)为界将50例分为2组:A组23例,为2005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的病例,B组27例,为2007年1月至2009年1月间的病例.观察两组间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监护时间、术后并发症以及病死率的差别.结果 A组术后气管插管时间、监护时间及病死率明显高于B组(P<0.05).低心排血量(低心排)综合征、呼吸功能不全、感染及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低心排综合征、急性肺损伤、肺动脉高压、呼吸机相关性肺炎以及肺表面活性物质的缺乏是造成本组呼吸机辅助通气和监护滞留时间延长的重要原因.积极防治低心排综合征、控制肺动脉高压、预防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给予外源性肺表面活性物质补充有利于婴儿术后恢复,缩短机械通气时间,改善监护质量.
作者:高毅;乔彬;吴莉莉;鞠吉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儿童急性白血病治疗相关心脏毒性的发生、监测及预防.方法 总结4例急性白血病患儿化疗中及化疗后出现的相关心血管系统改变,并对其化疗药物累积剂量、心脏毒性发生时间及相关辅助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 临床及亚临床心脏毒性与蒽环类药物的累积剂量有关(建议小于300 mg/m~2),对患儿心电图、心脏超声进行动态监测有助于早期发现心功能改变.结论 儿童急性自血病的治疗应采取精确的危险分组,注意药物的累积剂量,监测患儿的心脏功能,避免过度治疗,可提高急性白血病患儿的总体生存率及生存质量.
作者:郭晔;陈晓娟;杨文钰;李彦珊;王雅琴;竺晓凡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体肺动脉侧支循环患儿的救治措施.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8年10月我院收治的12例肺血减少型先天性心脏病合并体肺动脉侧支循环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本组死亡4例,病死率33.3%.外科手术前行侧支血管的栓堵或结扎术6例,死亡1例,死因为术后充血性心力衰竭.术后并发广泛肺渗出、低心排出量综合征各1例,其余3例痊愈.外科手术后行侧支血管的栓堵或结扎术5例,死亡3例,死因分别为顽固性低氧血症1例,低心排出量综合征2例.术后并发灌注肺3例,反复气道大量出血1例.侧支未作栓堵或结扎1例,经对症处理而痊愈.结论 术前明确诊断、术中选择恰当的治疗方式、术后积极防治并发症是患儿顺利恢复的关键.
作者:周智恩;孙小圣;冯君;何伦德;王道庄;邓硕曾;严善秀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感染/炎症和免疫问题是生命科学和临床医学永恒的主题.近几十年来,我国相继发生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禽流感、肠道病毒71型(EV71)、甲型H1N1流感等病毒感染性疾病流行.院内感染,如ICU、新生儿病房等院内抗药性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等耐药菌株交叉感染事件时有发生.
作者:陈贤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超低出生体重儿由于各系统发育极不成熟,临床上病死率很高.提高超低出生体重儿的存活率离不开科学的护理,本文从体温管理、建立静脉、动脉通路、液体疗法护理、呼吸道管理、喂养护理、感染的预防、环境管理、健康教育等方面阐述关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护理方案.
作者:熊小云;朱小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例1,男,3岁,因腹痛、呕吐4d,加剧伴抽搐1次经中医院治疗无好转而转至我院,有铅接触史,其父也有铅中毒史.入院查体:神志尚清,贫血貌,心肺查体无特殊,腹胀,局部隆起,肝肋下1cm,神经系统查体阴性.
作者:方丽婉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手足口病患儿合并神经系统损伤时脑脊液的改变,探讨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因素.方法 收集2008年5月至7月福建省泉州市儿童医院收住的进行脑脊液检查的手足口病患儿的完整资料,比较脑脊液检查正常者与异常者的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的异同.结果 脑脊液检查正常者42例,异常者89例.在发病年龄、嗜睡或倦怠、肢体抖动或惊跳及发热持续时间上,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WBC计数、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及脑电图异常方面上,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发病年龄小、嗜睡或精神倦怠、肢体抖动或惊跳及发热持续时间长可能是重症手足口病的高危因素.
作者:卓志强;潘万贵;赵国荣;陈宝川;吴俊峰;洪志明;康碧珠 刊期: 2010年第01期
2009年11月5日至2009年12月3日,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儿科重症监护室共收治2009甲型H1N1流感(甲流)危重确诊患儿12例~([1]),平均年龄3岁2个月(16个月~8岁),全部病例均有重症肺炎和低氧性呼吸衰竭,6例出现肺气漏,其中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并给予机械通气6例,氧合指数(PiO_2/FiO_2)87~148(平均105.5),初调参数吸入氧浓度60%~100%,PIP28~40 cm H_2O(平均32.3 cm H_2O,1 cm H_2O=0.098 kPa),PEEP 10~20 cm H_2O,机械通气时间6~44 d(平均15.5 d).
作者:刘春峰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新生儿脐血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和内皮素(ET)在窒息缺氧后的变化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择1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17例重度窒息新生儿为研究对象,31例正常新生儿为对照,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脐血EPO和ET水平.结果 15例轻度窒息新生儿脐血EPO和ET水平比正常对照组升高(P<0.05,P<0.001),17例重度窒息新生儿脐血EPO水平亦较正常对照组升高(P<0.001).脐血EPO、ET水平和Apgar评分之间存在明显负相关(r=-0.642,P<0.001;r=-0.887,P<0.001),EPO、ET间呈正相关(r=0.705,P<0.001).结论 EPO、ET参与了新生儿窒息的病理过程.
作者:严争;林敦彬;康强;刘凡;赵兰玉;危夷;王健;郑丽芬;李慧贞;成辉;潘香凝;黄勉;谢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癫(癎)持续状态(status epilepticus,SE)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危急重症之一.近年来,对于其定义、易忽视的发作形式、药物治疗及脑电图监测的作用不断有新的认识.本文着重对于SE定义、诊断、治疗等方面的新进展进行综述,并介绍国外难治性SE的新治疗方案.
作者:夏蝉;单小鸥;陈其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了解昆明地区5年中儿童肺炎支原体(MP)感染状况及MP病原流行病学特点.方法 对2003年1月至2007年12月我院收治的急性下呼吸道感染(ALRJ)住院患儿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测定血清中MP-IgM抗体;分析儿童MP感染的年龄、性别分布特点,对5年监测结果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2003至2007年昆明地区ALRI儿童MP感染率分别为20.9%、14.3%、17.5%、15.7%、19.5%,感染率各年间比较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各年龄组MP感染率分别为~1岁10.7%、~3岁20.5%、~6岁21.5%、~14岁21.7%,婴儿组低于其他年龄组;女性MP感染率高于男性;儿童MP感染存在年龄、性别差异性.流行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昆明地区2003年、2007年MP感染率高于其他年份,不同年份MP感染率比较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2003年4至9月、2007年7至12月出现MP感染流行趋势.5年问夏、秋、冬不同季节MP感染率差异存在显著性(P<0.01).除2005年外,每年中不同季节MP感染率均存在季节差异性.结论 MP是昆明地区1岁以上儿童ALRJ的重要病原,病原流行无季节规律,5年间出现两次流行趋势.
作者:吴茜;倪林仙;樊茂;赵明波;高丽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不同年龄组喘息患儿的过敏情况.方法 对505例喘息性疾病患儿按婴儿组、幼儿组、儿童组进行食物和吸入物过敏原筛查(Fx5E试验和Phadiatop试验),并抽取Fx5E阳性和Phadiatop阳性各30例行血清IgE测定.结果 婴儿组、幼儿组、儿童组Fx5E阳性率分别为25%、55%、17%;Phadiatop阳性率分别为8%、45%、48%.Fx5E阳性过敏原主要是牛奶、鸡蛋白;Phadiatop阳性主要是尘螨、屋尘.结论 咳喘婴儿以食物过敏为主,其阳性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升高,至幼儿期后,又随年龄的增长而降低.吸入物过敏则随年龄而增多,幼儿期吸入物过敏的发生率与食物过敏比例已接近,至儿童期则以吸入物过敏为主.体外过敏原检测是一种用于筛查和寻找变应原的较为准确的方法.
作者:吴晓波;何勇;诸彭伟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建立大鼠肺内源性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LI/ARDS)模型.方法 大肠杆菌[O111B4,(4.0~6.0)×1012 CFU/L]3 ml/kg气管注射制作大鼠肺内源性ALI模型.分别于注射大肠杆菌后12、24、36、48、72 h共5个时间点给予机械通气,监测氧合指数(PaO_2/FiO_2)及胸肺动态顺应性(Cdyn).肺组织常规固定进行病理学检查.结果 12、24、36、48、72 h大鼠PaO_2/FiO_2分别为(30.71±7.95)kPa、(21.66±5.34)kPa、(21.09±4.75)kPa、(25.01±8.78)kPa、(33.82±8.02)kPa.均低于正常组(63.82±3.03)kPa(P<0.01).12、24、36、48、72 h大鼠Cdyn分别为(4.23±0.13)ml/(kg·kPa)、(4.19±0.96)ml/(kg·kPa)、(4.28±0.69)ml/(kg·kPa)、(4.44±0.62)ml/(kg·kPa)、(4.58±0.35)ml/(kg·kPa),均低于正常组(8.16±0.78)ml/(kg·kPa)(P<0.01).12、24、36、48、72 h大鼠ALI发生率分别为71.4%、100%、100%、83.3%、57.1%;ARDS发生率分别为28.6%、85.7%、83.3%、66.7%、14.3%.病理学改变方面,随着感染时间延长,由肺内少量渗出液到肺泡壁明显水肿.肺泡腔内出现大量渗出液和炎症细胞,可见透明膜形成以及严重肺泡萎陷,但在72 h炎症已明显减轻.结论 本实验经气管滴入大肠杆菌建立了肺内源性ALI/ARDS动物模型,分时间点观察了病情演变,为有效利用动物模型提供了资料.
作者:李红日;宋国维;甘小庄;崔小岱;孙丽萍;孙春荣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重症支原体肺炎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总结2007年1月至2009年3月我院收治的35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临床特征以及诊治过程.结果 在35例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中,所有患儿均有发热、咳嗽,气促2例,喘息6例,胸痛5例,肺部有阳性体征17例.所有患儿均有肺部异常X线平片和CT改变、红细胞沉降率增高以及C反应蛋白增高.结论 肺炎支原体可引起重症肺炎,对于临床上有上述表现的重症肺炎,应考虑到重症支原体肺炎的可能性.根据发病机制,对重症支原体肺炎患儿除应用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外,可并用肾上腺皮质激素和大剂量丙种球蛋白以及纤维支气管镜冲洗等治疗.
作者:王薇;殷勇 刊期: 2010年第01期
早产儿循环系统在出生时发育不成熟,常发生早产儿低血压和动脉导管未闭,其处理方法不同,常会影响患儿存活率和预后.扩容药物、血管活性药物、环氧化酶抑制剂以及肾上腺皮质激素等是较常用的药物,但对超低出生体重儿发生的心血管系统问题何时需要处理和如何处理一直困扰着临床医生.
作者:杨传忠;朱小瑜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特征.方法 总结8例重症甲型H1N1流感病例的临床表现和诊治经过.结果 8例患儿均否认传染病接触史.4例有基础疾病,分别为肾病综合征、先天性甲状腺功能低下症、支气管哮喘及贫血.8例均有咳嗽和发热,咳嗽有痰,高热为主(5例),均有气促,出现在病程0.5~6 d,且进行性加重,3~24 h后出现呼吸衰竭;X线胸片为局限性渗出病变,类似支原体肺炎表现;血常规示7例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6例CRP明显升高;均伴有呼吸衰竭,2例并发中毒性脑病.8例患儿均予抗病毒药物和脏器支持治疗,均使用了丙种球蛋白,部分患儿使用了皮质激素治疗,6例需要呼吸机支持,机械通气时间3~6 d,无一例死亡.结论 儿童重症甲型H1N1流感多是以严重低氧血症为突出表现的重症肺炎,经过及时有效的干预可避免严重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的发生,降低病死率.
作者:周涛;吕峻峰;马立忠;刘玉玲;梁少峰;付四毛 刊期: 2010年第01期
应激性高血糖是指无糖尿病史的患儿在手术、创伤、严重感染、缺氧、休克等应激状态下体内内分泌系统紊乱而出现的高糖血症.在应激状态时,神经内分泌系统被激活导致体内应激激素分泌增多,而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胰高血糖素与胰岛素比例失调,刺激糖原分解并拮抗胰岛素的作用.
作者:宋福英;陈晓波 刊期: 2010年第01期
目的 通过分析温州2008至2009年手足口病合并脑炎住院患儿的临床特征,以期找到预测手足口病危重后果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以便早期进行临床干预,指导临床治疗.方法 将患儿分为2组,心肺衰竭组除有脑膜脑炎的表现外,伴随心肺衰竭和/(或)迟缓性麻痹,脑膜脑炎组仅具有脑膜炎或脑炎表现;比较两组间发热持续时间、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糖、肌钙蛋白等指标间的差异.结果 两组间在发热持续时间、血糖水平、肌钙蛋白水平差异有显著性(P<0.0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血钠、脑脊液细胞数两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 手足口病患儿持续发热、高血糖水平及高肌钙蛋白水平多提示病情危重.鉴于病例数有限,尚需收集更多的病例,以期找到预测危重患儿的临床及实验室指标.
作者:李素华;汪洪姣;陈益平;狄军波;陈均亚;石海矾;徐志伟;张桂莲 刊期: 2010年第01期
超低出生体重儿是NICU中具风险的一组早产儿,除了必要的生命支持技术以外,营养管理成为直接影响到其生存和预后的关键因素.本文从超低出生体重儿的营养需求、肠内外营养和出院后喂养几个方面阐述了其营养管理的特点.超低出生体重儿营养支持的理想目标是使其生长速率及与之相关的功能发育和体重增长的成分接近正常胎儿.
作者:王丹华 刊期: 2010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