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丽;曾华松;卢惠珍;王蓓
暴发型心肌炎目前尚无有效治疗方法,一般多采用综合治疗.因内源性心肌细胞能量代谢障碍,致使心肌收缩力减弱,因此,在急性期提供外源能量,能减少心肌细胞损伤和有助心脏收缩功能的恢复.下面介绍的是几种常用的制剂.
作者:于宪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年来认为病毒性脑炎患儿除炎症反应外,免疫调节反应失调也起了重要作用,其重症者病死率高,后遗症多.近三年来我科用大剂量静注丙种球蛋白和地塞米松治疗15例病毒性脑炎患儿取得满意疗效,报告如下.
作者:王晓斌 刊期: 2003年第03期
二例患儿均男性,足月顺产。起病时间生后7d、11d。症状:哺乳差、消瘦、神萎、嗜睡、尿少。1例伴发烧。
作者:李笑男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大量资料表明,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IVIG)治疗儿童急性川崎病较传统的阿司匹林(ASP)疗效及预防冠状动脉病变(CAD)均有显著疗效,本文就IGIV不同治疗方案对89例川崎病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佳用药方案,现报道如下.
作者:顾承萍;傅雅珠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 病历摘要患儿,男,8岁,以胸闷、气短、心悸3d、抽搐1次为主诉入院。一周前,患儿发烧、咳嗽。
作者:于宪一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儿,男,6岁,因咳嗽7d,加重1d入院。在当地医院拍胸片示两肺内带斑片状影,临床诊断为肺炎,静点氨苄青霉素3d,病情不见好转,疑肺炎支原体感染,给予阿奇霉素0.2静点。
作者:黄燕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儿,女,8岁,因低热40d,肝脾大20d,皮下结节状包块5~6d,于2002年9月10日入院。
作者:王冰;孙梅;张立忠;郝良纯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患儿,女,4个月,以腹泻2d,精神萎靡、吃奶不佳、尿少,发绀、呼吸促6h入院。查体:T36.7 ℃,HR190次/min,R 56次/minBP84/55mmHg,神志清,表情淡漠,精神差,面色苍白,呼吸规则,口唇青紫、干燥,眼窝凹陷,四肢皮肤发花、凉,皮肤弹性好,足跟毛细血管再充盈时间4s,桡动脉、股动脉搏动消失,双肺呼吸音清晰,心音低钝,心律齐,肝肋下1.5cm。
作者:张素玲;阎虹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肌炎临床表现轻重差异悬殊,部分患儿呈暴发型可迅速出现心力衰竭(心衰)及心源性休克而猝死,近年来屡有报道[1-3],如云南报道[2]:大姚县于1998年7月一起病毒性心肌炎爆发流行,死亡9人.山东报道[3]:招运市2000年小儿手足口病1698例中并发暴发型心肌炎4例,全部死亡.但如诊断及时、抢救正确,大部分患儿可望恢复.
作者:陈新民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心力衰竭(以下简称心衰)是儿科常见急症,不但见于各种心脏病,其他系统疾病也可影响心脏而导致心衰.
作者:韩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近2年来,我们对11岁以上头痛小儿作脑血流图检查,以探讨小儿头痛时应用脑血流图检查的临床价值.
作者:郑学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沐舒坦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对66例符合条件的研究对象进行分层随机分配,在上呼吸机的同时,治疗组(34例)予沐舒坦针剂(每次7.5mg/kg),对照组(32例)则予生理盐水,两组输注时间均大于5?min,均每6h一次,连用7d.实验观察期达28d,期间观察用药后24、36、48、60、72、84、96h,各研究对象MAP、PaO2/FiO2的变化以及患儿并发症的发生率、两组死亡发生率.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MAP在开始用药后60?h、72h、84h、96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PaO2/FiO2在60h、72h,84h,96h亦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组及对照组脑室周围-脑室内出血(SHE-IVH)发生率分别为29.41%、56.25%,χ2=4.861,P<0.05,相对危险度降低率(RRR):47.72%,需治疗人数(NNT):3.7;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气胸、死亡发生率治疗组较对照组均有下降,其RRR、NNT均提示有临床意义.结论沐舒坦在用药60h后能显著改善NRDS的肺换气功能及降低机械通气时的平均气道压力,显著减少NRDS患儿中SHE-IVH的发生率,降低BPD、死亡、气漏的发生率.
作者:杨建生;吴本清;吴俊;李志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8年1月-2002年10月,我院收治经皮肤吸收的有机磷农药中毒31例,抢救成功率达100%,现报告如下.
作者:郭燕军 刊期: 2003年第03期
暴发型心肌炎是指有些病毒性心肌炎(VMC)患儿发病初期(极大多数为发病7d以内)有危及生命的并发症,如:①心源性休克;②急性心力衰竭;③心脑综合征;④严重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三度房室传导阻滞、窦性停搏等.由于暴发型心肌炎发病机制、病理生理改变及并发症是多方面的,差异很大,变化很快,归纳起来是多变、易变、特变.因而其治疗措施也是综合性的、多方面的,并且因人而异.治疗措施包括抑制病毒,降低自由基,纠正心源性休克、心力衰竭和心律紊乱,适当纠正水电平衡紊乱和酸碱平衡紊乱等.中药治疗亦是抢救暴发型心肌炎的重要措施之一.
作者:马沛然;黄磊 刊期: 2003年第03期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是小儿时期严重心律失常之一,症状严重程度相差悬殊,若发生时间持续较久,易出现心力衰竭及心源性休克,并且在应用药物转律过程中也较困难,因此需要及时处理.本文总结了我院心血管内科自1997年7月-2002年7月期间所收治的32例PSVT患儿的临床资料,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孙玉婵;韩怡波;杨晶 刊期: 2003年第03期
1991年Lieberman根据心肌活检的组织学改变与临床表现,首次将心肌炎分为暴发型、急性型、慢性活动型和慢性持续型四种类型[1].在其报道的35例经心肌活检证实的心肌炎中,有4例被归类为暴发型心肌炎,其共性为:①起病均为非特异性流感样表现;②病情迅速恶化,短时间内出现严重的血流动力学改变,临床表现为重度心功能不全等心脏受累征象;③心肌活检显示广泛的急性炎细胞浸润和多发型心肌坏死灶;④1个月内完全康复或(少数)死亡;⑤免疫抑制剂治疗只能减轻症状而不能改变疾病的自然病程.
作者:汪翼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病毒性脑炎并心脏损害的报导不多,我们对189例小儿病毒性脑炎中98例(51.85%)合并心脏损害患儿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病毒脑炎合并心肌损害的临床特征.
作者:张兰珍 刊期: 2003年第03期
小儿EB病毒感染时表现多样,临床上常见为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而EB病毒脑膜脑炎文献报道不多。我科于2002年10月收治1例以颅神经损害和神经定位症状为主,诊断为病毒性脑膜脑炎的病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胡宇伟;周传新;熊嗣玉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影响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比存活组与死亡组患儿的基本特征,采用单因素χ2检验、t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判定影响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结果通过单因素分析,插管前PaCO2水平、合并低钠血征、机械通气时间、并发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患有先心病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对死亡预后有影响.经分析,后三者可作为预测机械通气患儿死亡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机械通气患儿患有先心病、并发MODS和伴有心跳呼吸骤停是判断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应予以重视及预防.
作者:王晓敏;黄敬孚;杨宝昌;赵津生 刊期: 2003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小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临床特点及诊断手段.方法对142名经尿CMV-DNA及血清CMV-IgM抗体测定确认为巨细胞病毒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结果用FQ-PCR法反复多次检测尿中CMV-DNA,利用ELISA法检测血中CMV-IgM抗体诊断CMV感染.结论巨细胞病毒感染以肝脏损害多见,以神经系统缺陷为严重,还可累及周身各脏器;FQ-PCR法及ELISA法诊断CMV感染方便、敏感、有效.
作者:赵继顺;阮强;孙梅 刊期: 2003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