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红细胞自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

蒋玉红;刘华林;车承清

关键词:再生障碍性贫血, 红细胞, 免疫粘附
摘要: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RIT)的能力,采用王海滨设计的红细胞自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实验,对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功能明显下降.因此,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下降,提示临床该组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是红细胞免疫功能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相关文献
  •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1例

    幼年型类风湿性关节炎(Juvenile Rheumatoid Arthritis JRA)是原因不明的慢性炎症性疾病,可导致关节以外的病变,国内曾报道可合并骨髓瘤,巨噬细胞活化综合征,但JRA合并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cute Lymphoblastic Leukemia ALL)尚属罕见,现报道如下:

    作者:王建新;苏秀瑛;刘思赵;潘晓峰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大剂量甲氨蝶呤治疗急淋白血病的副作用观察及对策

    对接受大剂量甲氨蝶岭(MTX)治疗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儿,观察及总结MTX副作用的种类、发生率,评价相应防治MTX副作用措施的实用性及价值.方法病例来源:急淋患儿33例共接受大剂量MTX治疗107例次,以临床症状、体征、实验室检查为观察指标,总结MTX的副作用发生种类及发生率;采用还原型谷胱甘肽(TAD)护肝治疗及大剂量Vit B12肌注为主的综合防治措施分别防治MTX对肝脏和粘膜的毒副作用,对比采用防治措施前后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程度的变化,结果进行统计学处理(t检验),评价其防治效果.结论33例患儿接受MTX冲击治疗后副作用的发生率及种类与国外报道基本一致,两种综合防治措施是有效的,值得推广;甲基强的松龙治疗MTX引起的剥脱性皮炎的方法能否推广应用尚需进一步观察.

    作者:夏焱;薛红漫;方建培;陈纯;钟风仪;岑丹阳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骨髓纤维化症6例报告

    骨髓纤维化症是以骨髓中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成分沉积,伴肝、脾等器官髓样化生为特征的综合征.按病因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按起病急缓又可分为急性和慢性.

    作者:王锦辉;王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优生的预防性工作人人关注

    作者:王玉燕;秦振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血小板生成素的测定

    研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瘕及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变化及其临床意义,采用放射免疫法检测15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痰患儿、9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和13例正常儿童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结果显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为(100.08±38.4)pq/ml,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为(144.07±2.83)pq/ml,显著高于正常儿(P<0.05).因此,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受骨髓巨核细胞数调控,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则是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血清血小板生成素水平的主要调节因素.

    作者:杨引;陆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铁与慢性病贫血

    铁是人体必需的重要微量元素之一,参与人体代谢的很多酶均含铁或在一定量的铁存在时才有活性.另一方面,铁能通过Haber-weiss反应介导羟自由基的产生,细胞内铁过多聚集将对细胞和周围组织造成危害.因此,机体需要对铁代谢进行精密调节以维持细胞的基本功能,避免细胞受到损害.

    作者:徐学聚;韩广莲;廖清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急淋白血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相关

    为探讨急淋白血病患者血清细胞因子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我们对相应的年龄组的急淋白血病患儿与正常儿各7例采用ELISA法检测了其血清中部分细胞因子水平(TNF-α、IL-2、IL-4、α-IFN),并进行了统计学处理.结果显示,急淋白血病组患儿的TNF-α血清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IL-2、IL-和α-IFN血清水平无显著差异(P>0.05).上述结果提示血清TNF-α水平不仅是其它肿瘤,也是急淋白血病患儿的生物因子微环境之一,而IL-2在急淋白血病患儿的血清中的水平并不象其它肿瘤患者那样降低.

    作者:李建新;丁甫月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新旧两种复苏方法对新生儿窒息复苏效果的比较

    为比较新旧两种复苏方法对新生儿窒息复苏的效果,以提高复苏成功率,减少死亡率,现将我科1997年1月~1998年12月间收治的采用不同方法复苏的新生儿窒息90例,进行回顾性统计分析,报告如下.

    作者:孙玉凤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信函

    作者:秦振庭;郑直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儿巨细胞病毒感染的研究

    研究人类巨细胞病毒(HCMV)感染与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之间的关系,采用ACD抗凝外周血HCMV-DNA PCR以及非抗凝血清CMV-IgM、IgG ELISA方法,进行HCMV感染的检测.结果显示,ITP患儿组HCMV-DNA PCR阳性率为71.7%,体检儿童对照组为20.8%,P<0.01,差异有显著性.ITP患儿组CMV-IgM阳性率为41.5%,CMV-IgG阳性率为75.5%,体检儿童对照组中未检出CMV-IgM阳性者,CMV-IgG阳性率为22.9%,P<0.01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认为:HCMV感染与ITP密切相关,HCMV病毒是ITP致病病因中很重要的一个致病病毒,对ITP患者的实验室检测不仅需要血液学检测而且需要HCMV等病毒学检测,对HCMV活动性感染的ITP患者加用更昔洛韦,可能会很好地提高疗效.

    作者:林雯;肖燕;刘勤;费洪宝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78例小儿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及疗效分析

    探讨小儿急性髓系白血病的临床特点、治疗疗效及预后因素,对1991年4月~2000年5月我院收治的78例小儿急性髓系白血病进行临床总结和分析.结果显示,发病高峰为学龄儿童,男:女=2:1,M2型占42.39%.治疗的69例分别以四种方案化疗,完全缓解率(CR)63.76%;证明强诱导缓解方案对CR的进步、复发率的降低、生存率的提高有重要影响,治疗前的白细胞计数、肝脾肿大程度是影响诱导缓解的重要因素;治疗前心肌酶正常和CR所需时间短者预后较好.此外,化疗后的支持疗法和积极妥当的并发症处理,也是提高生存率的因素.

    作者:李翠萍;宋丽英;张凤清;李明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急性白血病与关节痛3例报告

    儿童白血病常有关节痛表现,易误诊误治,现报告3例,结合文献分析如下.

    作者:姜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联合白细胞介素-2活化的脐血造血细胞抗肿瘤作用的研究

    为探讨粒-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联合白细胞介素-2(IL-2)活化的脐血造血细胞体外杀伤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作用,以及对脐血粒-巨噬造血祖细胞(CFU-GM)生成活性的影响,采用MTT比色法测定经GM-CSF和(或)IL-2激活的脐血造血细胞的抗肿瘤活性及半固体培养法检测活化脐血CFU-GM生成活性.结果显示,IL-2或GM-CSF+IL-2组均可活化脐血产生对体外培养的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杀伤率分别为(67.2±15.1%)和(63.4±23.9%);GM-CSF单独应用不能活化脐血产生对白血病细胞株HL-60细胞的杀伤作用:GM-CSF或GM-CSF+IL-2均可扩增脐血CFU-GM,其产率分别为(136.1±42.9)/105MNC和(90.1±30.3)/105MNC;IL-2单独应用对CFU-GM产率有减少的趋势.结果表明,IL-2或GM-CSF+IL-2均能活化脐血产生明显的抗肿瘤活性;GM-CSF或GM-CSF+IL2组使脐血CFU-GM得到了明显的扩增:脐血造血祖细胞治疗和免疫治疗相结合将是肿瘤高剂量化疗中一种有希望的治疗方法.

    作者:刘瑞海;尹振尧;张玲;尹刚;綦美花;高岱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出血性疾病不容忽视

    作者:秦振庭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信息

    作者:《两刊》编辑部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小儿ITP巨核细胞各亚阶段比例及面积的探讨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出血性疾病,以急性者多见.主要表现皮肤粘膜出血,血小板减少.其主要原因是由于体内产生了抗自身血小板的抗体,使血小板在外周血中破坏增多.其骨髓的特点是巨核细胞成熟受阻,但其总数及各亚阶段的比例及其面积未见报道过.近,我们总结了我院和河北医大三院收治的急性ITP 225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丽;王敏;李连杰;陈丽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23例临床分析

    从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染色体改变,探讨本病的特点.方法是采用染色体G显带技术检测染色体改变.结果显示,幼年型粒单核细胞白血病多见于4岁以下儿童,以白细胞增高(91%)、血小板减少(65%)、肝脾肿大(100%)、皮肤浸润(48%)、HbF增高(100%)、和ph染色体阴性为特征.因此,本病预后差,尚无特效药物治疗,骨髓移植是唯一能改善JMML预后的方法.

    作者:张大伟;臧晏;耿兰增;石惠丈;吴敏媛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2例

    近年小儿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的报道逐年增多.现将我院2001年3月以来收治的两例朗格罕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报告如下.

    作者:师晓东;陈静;王天有;李君慧;刘嵘;候伟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哮喘患儿血小板计数与平均血小板容积水平变化的临床观察

    探讨哮喘患儿血小板计数(Plt)与平均血小板容积(HPV)水平的变化及意义,采用美国Coulte-JT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30例哮喘患儿在喘息发作期及其中22例处于喘息缓解期的Plt及MPV水平,并与20例健康小儿作为对照.结果显示,哮喘患儿于喘息发作期存在Plt增多和MPV减小,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P<0.01);与缓解期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喘息缓解期Plt及MP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因而,动态观测哮喘发作时Plt及MPV的变化,可反映哮喘发作中血小板的活化状态,表明血小板参与了哮喘的病理过程;血小板活化可能在哮喘的发病机理中起一定作用,或有助于指导治疗.

    作者:和强;廖志勤;虞靖虹 刊期: 2002年第02期

  • 再生障碍性贫血患儿红细胞自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能力的实验研究及临床意义

    研究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RIT)的能力,采用王海滨设计的红细胞自然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实验,对27例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进行红细胞免疫粘附能力的测定.结果显示: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功能明显下降.因此,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肿瘤细胞的能力明显下降,提示临床该组患者红细胞免疫粘附功能低下是红细胞免疫功能低的一个重要原因.

    作者:蒋玉红;刘华林;车承清 刊期: 2002年第02期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中国小儿血液与肿瘤杂志

主管:中国小儿血液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