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ΔS2 SF1a-PRLR对人类乳腺癌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唐海欧;聂玺;张洁;张惠娟;谢安心;谭敦勇

关键词:乳腺癌, ΔS2SF1a, 主成分分析, 转录组
摘要:目的 探讨SF1a-PRLR和ΔS2 SF1a-PRLR对人类乳腺癌细胞转录组的影响,分析两者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构建携带ΔS2 SF1a-PRLR与SF1a-PRLR的慢病毒载体,将稳转细胞总RNA分离纯化,然后进行RNA测序,整理数据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统计和分析.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空载体)、过表达SF1a-PRLR基因组(过表达SF1a-PRLR基因)、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组(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结果 G8-3(将ΔS2 SF1a简称为G8)、Con-1、1a-3(将SF1a简称为1a)与G8-1的相似度均偏低,G8-3与1a-1的相似度高.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G8-1、Con-2为离群样本,G8-3、G8-2、1a-3、1a-2、1a-1为相似性高的样本.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过表达SF1a-PRLR基因组、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组和con组的转录组表达情况存在差异.con组和过表达SF1a-PRLR基因组的差异基因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涉及调节肿瘤生长和维持肿瘤细胞多能性的多条信号通路获得富集,如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又称AKT)、环腺苷一磷酸(cAMP)、Hedgehog、Hippo信号通路.对con组和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组的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涉及调节肿瘤生长的多条信号通路获得富集,如MAPK、TNF、TGF-β、PI3K/AKT、ErbB、Hedgehog、Hippo信号通路.通过可变剪切分析发现,3组样本中主要发现了6种不同的剪切模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SF1a-PRLR基因组的MCF-7细胞中有42885个SNP位点,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组MCF-7细胞中有37305个SNP位点,con组的MCF-7细胞中有31583个SNP位点.结论 过表达SF1a-PRLR基因和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能够影响MCF-7乳腺癌细胞的多种基因的表达,且可通过MAPK、TGF-β、PI3K/AKT、Hedgehog等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的生长.
癌症进展杂志相关文献
  • 阻断STAT3信号通路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

    目的 探讨阻断信号转导与转录激活因子3(STAT3)信号通路对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用0、200、400、800、1600 nmol/L的STAT3信号通路特异性阻断剂JSI-124作用于恶性淋巴瘤细胞株Raji,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水平,计算半数抑制浓度.用半数抑制浓度的JSI-124作用于Raji细胞,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和细胞周期,Western blot法检测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STAT3、磷酸化的STAT3(p-STAT3)、活化的半胱氨酸天冬氨酸蛋白水解酶3(cleaved caspase 3)的蛋白相对表达水平.结果随着JSI-124作用浓度的升高,细胞存活率逐渐下降.计算半数抑制浓度为(615.62±52.98)nmol/L,故后续选用600 nm/L的JSI-124作用于恶性淋巴瘤细胞.600 nm/L作用组细胞凋亡率明显高于0 nm/L作用组(P﹤0.01).600 nm/L作用组G0/G1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低于0 nm/L作用组,G2/M期细胞所占比例明显高于0 nm/L作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S期细胞所占比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600 nm/L作用组p-STAT3、cyclin D1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低于0 nm/L作用组,cleaved caspase 3蛋白相对表达水平明显高于0 nm/L作用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阻断STAT3信号通路可促进恶性淋巴瘤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增殖,将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

    作者:姚金晓;杨如玉;马海龙;李超;魏旭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放射治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肺癌的发生、发展与患者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是肿瘤与机体免疫系统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放射治疗是治疗肺癌的重要手段之一,其对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亦具有重要的影响.以往的观点认为,放射治疗具有免疫抑制作用,能够使患者的免疫系统紊乱.但是,放射治疗亦能够激活宿主的天然免疫系统和适应性免疫系统,对肺癌患者的免疫系统具有调节作用.放射治疗联合免疫治疗对肺癌患者的免疫功能具有重要的作用,合理的分割模式和佳剂量的分布可提高机体的抗肿瘤作用.本文就放射治疗对肺癌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黄丛秀;郁志龙;宝莹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VEGF和Bcl-2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和B细胞淋巴瘤2(Bcl-2)在食管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并分析VEGF、Bcl-2表达与食管癌患者淋巴结转移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86例食管癌患者作为研究组,另选取同时期的52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两组受试者血清中VEGF、Bcl-2的表达水平,并分析血清VEGF、Bcl-2水平与食管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结果 研究组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病理类型、发病部位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化、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明显高于中高分化、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的食管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经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食管癌患者血清VEGF、Bcl-2的表达与食管癌患者的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r=0.597,P﹤0.01;r=0.671,P﹤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均较高,且VEGF、Bcl-2的表达可能与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情况有关,食管癌患者的血清VEGF、Bcl-2水平与淋巴结转移情况均呈正相关,VEGF、Bcl-2的表达对食管癌的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可作为临床诊断食管癌的标志物.

    作者:尹博;王兵;牛磊;刘宗志;肖琳;隋玺仲;程斌;霍承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p75神经营养素受体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

    目的 探讨p75神经营养素受体(NTR)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胃癌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80例经手术切除的胃癌患者的胃癌组织标本及相应的癌旁正常组织标本.体外分离并培养胃癌细胞株,并将其分为p75NTR转染组和阴性对照(NC)组.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75NTR在胃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p75NTR的阳性表达情况与胃癌患者临床特征的关系.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T-PCR)和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胃癌细胞中p75NTR mRNA和p75NTR蛋白的表达水平,采用Transwell小室检测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检测胃癌细胞的黏附能力.结果p75NTR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6.25%(21/80),明显低于癌旁正常组织的73.75%(59/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为Ⅰ~Ⅱ期、无淋巴结转移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p75NTR阳性表达率均高于肿瘤直径≥5 cm、TNM分期为Ⅲ~Ⅳ期、有淋巴结转移的胃癌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年龄、性别、分化程度胃癌患者胃癌组织中的p75NTR阳性表达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转染p75NTR后,NC组胃癌细胞中p75NTR mRNA和蛋白的相对表达量均低于p75NTR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75NTR转染组胃癌细胞的黏附率、侵袭率均低于N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75NTR在胃癌组织中呈低表达,且与肿瘤直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上调p75NTR表达能够抑制胃癌细胞的侵袭能力和黏附能力,对于胃癌靶向治疗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董胜肖;靳海峰;陈连刚;刘爽;刘惠敏;刘文格;刘贞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射频消融术联合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疼痛及疗效的影响研究

    目的 探讨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KP)联合射频消融术(RFA)对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疼痛及疗效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27例(共405节椎体)脊柱转移性肿瘤患者的病历资料,其中联合组(采用PKP联合RFA治疗)患者164例,245节椎体,PKP组(单独采用PKP治疗)患者63例,160节椎体.比较两组患者疼痛缓解情况、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视觉模拟评分及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术前视觉模拟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天、术后5个月,联合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均低于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周、术后2个月,联合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均高于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5个月,联合组患者疼痛缓解有效率明显高于PKP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术前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天、1周、2个月、5个月,联合组患者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均明显低于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术前两组患者椎体前缘、椎体中部高度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联合组患者椎体前缘、椎体中部高度均明显高于PK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PKP联合RFA治疗脊柱转移性肿瘤可缓解患者疼痛,改善患者日常活动功能,更好地提高病变椎体高度,增强脊柱的稳定性,效果显著.

    作者:刘海军;王欢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相关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乳腺癌根治术治疗的70例乳腺癌患者的病历资料.记录乳腺癌患者术后发生院内感染的分布情况,并对乳腺癌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 70例乳腺癌患者中,术后发生院内感染者21例(30.00%);感染部位以呼吸道和手术切口为主,分别占38.1%、2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伴随疾病、引流时间、住院时间、白细胞计数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的院内感染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伴随疾病、引流时间较长、住院时间较长及白细胞计数降低均是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乳腺癌患者由于体内白细胞水平降低,免疫功能下降,容易受到病原菌的感染,而分析乳腺癌根治术后患者发生院内感染的高危因素,对临床制定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降低患者术后院内感染的发生率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刘秀莲;宁纯民;吕东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卵巢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β-CTx、N-MID和β-Crosslaps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卵巢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β-Ⅰ型胶原羧基端肽(β-CTx)、N-端骨钙素(N-MID)和β-胶原特殊序列(β-Crosslaps)表达水平及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64例卵巢癌骨转移患者(卵巢癌骨转移组)、64例未发生骨转移的卵巢癌患者(卵巢癌无骨转移组)和64例健康体检者(健康组),比较3组研究对象的血清β-CTx、N-MID及β-Crosslaps水平.根据骨转移病灶数目将卵巢癌骨转移患者分为4组,骨转移病灶≤6个为A组,6个﹤骨转移病灶≤20个为B组,20个<骨转移病灶≤30个为C组,骨转移病灶>30个为D组.对卵巢癌骨转移患者随访1年,根据死亡情况分为死亡组和未死亡组.分析不同骨转移病灶数目、不同预后情况的卵巢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β-CTx、N-MID及β-Crosslaps水平.结果 卵巢癌骨转移组患者的血清β-CTx、N-MID及β-Crosslaps水平均高于卵巢癌无骨转移组和健康组(P﹤0.05).A组、B组、C组、D组卵巢癌骨转移患者的血清β-CTx、N-MID及β-Cross-laps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骨转移病灶数目的增加,患者的血清β-CTx、N-MID及β-Crosslaps水平均逐渐升高,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未死亡组患者入院时的血清β-CTx、N-MID及β-Crosslaps水平均明显低于死亡组(P﹤0.01).结论 卵巢癌发生骨转移时,血清骨代谢标志物β-CTx、N-MID及β-Crosslaps水平均发生改变,其对卵巢癌骨转移的诊断、病情评估以及预后预测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陈雪;李秋菊;杨利丽;李俊峰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ΔS2 SF1a-PRLR对人类乳腺癌细胞转录组的影响

    目的 探讨SF1a-PRLR和ΔS2 SF1a-PRLR对人类乳腺癌细胞转录组的影响,分析两者在乳腺癌细胞中的基因表达差异.方法 构建携带ΔS2 SF1a-PRLR与SF1a-PRLR的慢病毒载体,将稳转细胞总RNA分离纯化,然后进行RNA测序,整理数据并进行生物信息学统计和分析.将人乳腺癌MCF-7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con组)(空载体)、过表达SF1a-PRLR基因组(过表达SF1a-PRLR基因)、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组(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结果 G8-3(将ΔS2 SF1a简称为G8)、Con-1、1a-3(将SF1a简称为1a)与G8-1的相似度均偏低,G8-3与1a-1的相似度高.主成分分析(PCA)结果显示,G8-1、Con-2为离群样本,G8-3、G8-2、1a-3、1a-2、1a-1为相似性高的样本.高通量测序结果显示,过表达SF1a-PRLR基因组、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组和con组的转录组表达情况存在差异.con组和过表达SF1a-PRLR基因组的差异基因进行京都基因和基因组数据库(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涉及调节肿瘤生长和维持肿瘤细胞多能性的多条信号通路获得富集,如丝裂原激活蛋白激酶(MAPK)、肿瘤坏死因子(TNF)、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磷脂酰肌醇-3-激酶(PI3K)/蛋白激酶B(PKB,又称AKT)、环腺苷一磷酸(cAMP)、Hedgehog、Hippo信号通路.对con组和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组的差异基因进行KEGG通路富集分析,发现涉及调节肿瘤生长的多条信号通路获得富集,如MAPK、TNF、TGF-β、PI3K/AKT、ErbB、Hedgehog、Hippo信号通路.通过可变剪切分析发现,3组样本中主要发现了6种不同的剪切模式.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分析结果显示,过表达SF1a-PRLR基因组的MCF-7细胞中有42885个SNP位点,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组MCF-7细胞中有37305个SNP位点,con组的MCF-7细胞中有31583个SNP位点.结论 过表达SF1a-PRLR基因和过表达ΔS2 SF1a-PRLR基因能够影响MCF-7乳腺癌细胞的多种基因的表达,且可通过MAPK、TGF-β、PI3K/AKT、Hedgehog等信号通路影响乳腺癌的生长.

    作者:唐海欧;聂玺;张洁;张惠娟;谢安心;谭敦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索影响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的疗效和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155例接受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作为一线治疗方案的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病历资料,采用χ2检验或Fisher检验评估客观缓解率(ORR);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探讨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的中位治疗时间为18(6~26)周,一线治疗的ORR为60.1%,疾病控制率为92.2%.整体人群的中位随访时间为25.3(3.8~89.7)个月.一线治疗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8.9个月(95%CI:7.9~9.9),中位总生存期(OS)为28.7个月(95%CI:23.6~33.8).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有腹膜转移、BRAF突变型、原发肿瘤未切除、转移灶未切除的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PFS短于无腹膜转移、BRAF野生型、原发肿瘤已切除、转移灶已切除的患者(P﹤0.05);原发肿瘤部位在右半结肠、有腹膜转移、BRAF突变型、原发肿瘤未切除、转移灶未切除的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的中位OS短于原发肿瘤部位在左半结直肠、无腹膜转移、BRAF野生型、原发肿瘤已切除、转移灶已切除的患者(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BRAF突变型、原发肿瘤未切除是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PFS的独立危险因素;有腹膜转移、BRAF突变型、转移灶未切除是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患者O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 BRAF突变和腹膜转移可能是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KRAS/RAS野生型转移性结直肠癌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原发肿瘤部位与OS相关,转移灶切除患者的PFS和OS均延长.

    作者:俞悦;张雯;孙永琨;杨林;崔成旭;曾益新;周爱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功能训练对喉癌患者术后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研究功能训练对喉癌术后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康复管理方式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术后接受常规管理,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功能训练.采用吞咽相关生存质量量表(SWAL-QOL)和欧洲癌症研究治疗组织的生活质量核心问卷(EORTC QLQ-C30)评估两组患者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结果 术前,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个月,两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高于本组术前(P﹤0.05);且观察组患者EORTC QLQ-C30评分和SWAL-QOL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术后2个月内,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训练可明显改善喉癌术后患者的吞咽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王苗苗;魏莉;王春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NSCLC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临床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20例行肺癌根治术的NSCLC患者的病历资料,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将患者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60例.对照组患者给予开胸肺癌根治术治疗,观察组患者给予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围手术期指标、术后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分、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生活质量,并对治疗前后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胸腔引流量、术中出血量、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患者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前,两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血清中期因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可以明显降低血清中期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水平,提高NSCLC患者的生活质量,且不良反应发生率低,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万仁平;廖洪亮;陈慧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后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局限性原发性肾癌患者免疫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后腹腔镜微创手术对局限性原发性肾癌患者免疫与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择82例局限性原发性肾癌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1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对照组患者接受传统开放式肾癌根治术治疗.记录并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下床时间和住院时间,分析手术前后两组患者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和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和出院时间均短于对照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两组患者的T淋巴细胞亚群指标与神经内分泌激素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两组患者的CD3+、CD4+和胰岛素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皮质醇、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水平均高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CD3+、皮质醇和ACTH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5天,观察组患者的CD3+、CD8+水平均低于本组术前,CD4+/CD8+比值高于本组术前,对照组患者的CD3+水平低于本组术前,且观察组患者的CD3+水平、CD4+/CD8+比值和胰岛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患者,CD8+水平、皮质醇和ACTH水平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后腹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局限性原发性肾癌具有出血少、手术创伤小等优点,且对患者免疫功能和神经内分泌功能的影响较小.

    作者:王锦涛;陈文峰;赵素顺;刘新军;李立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SOX和TP方案治疗晚期三阴性乳腺癌的临床疗效及生存情况的比较

    目的 探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SOX)方案和奥沙利铂联合多西他赛(TP)方案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及对生存时间的比较.方法 选取82例晚期乳腺癌患者,根据终选取的治疗方案分为SOX组(n=44)和TP组(n=38),观察两组患者近期疗效和不良反应,检测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糖类抗原153(CA153)和癌胚抗原(CEA)水平,并随访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结果 SOX组和TP组患者近期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总缓解率分别为31.82%和31.58%;SOX组和TP组患者治疗后CA153和CEA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X组和TP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SOX组和TP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7.45个月(95%CI:6.40~8.50)和7.50个月(95%CI:6.91~8.09),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14.00个月(95%CI:12.40~15.60)和13.00个月(95%CI:10.98~15.0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OX和TP方案在晚期三阴性乳腺癌治疗中的临床疗效相当,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祝洪梅;项海芝;宁纯民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及BRAF V600E突变的关系研究

    目的 探讨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以及BRAF V600E突变的关系.方法 选取70例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及颈部淋巴结清扫的甲状腺癌患者,收集术前超声检查结果,术后行BRAF V600E基因突变检测.结果 70例患者中,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30.00%,BRAF V600E突变率为71.43%;男性患者颈部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女性患者,且超声表现为病灶多发、病灶直径﹥10 mm、边缘不规则、可接触被膜、血流丰富、钙化、病灶纵横比≥1患者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均高于超声表现为病灶单发、病灶直径≤10 mm、边缘规则、不可接触被膜、血流不丰富、无钙化、病灶纵横比﹤1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表现为病灶多发、边缘不规则、可接触被膜、血流丰富、钙化患者的BRAF V600E突变率均明显高于超声表现为病灶单发、边缘规则、不可接触被膜、血流不丰富、无钙化的患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灶多发、可接触被膜、血流丰富、钙化是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OR=3.071、6.253、2.575、2.502,P﹤0.01);病灶多发是发生BRAF V600E突变的危险因素(OR=3.333,P﹤0.01).结论 甲状腺癌超声表现与颈部淋巴结转移、BRAF V600E突变有一定关系,值得进一步研究.

    作者:孔繁云;符尚宏;唐昌明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单纯化疗后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放疗靶区勾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单纯化疗后局部进展小细胞肺癌(SCLC)放疗靶区的勾画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65例单纯化疗后局部进展SCLC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放疗,根据放疗靶区勾画方法的不同将患者分为观察组(n=32)和对照组(n=33).两组患者均按照化疗后残留的原发灶范围勾画大体肿瘤体积-原发灶(GTV-T),按照GTV-T外扩摆位误差至计划靶体积-原发灶(PTV-T).观察组计划靶体积-淋巴结(PTV-N)为阳性淋巴结范围外扩摆位误差,对照组PTV-N为阳性淋巴结引流区外扩摆位误差,处方剂量为DT 60 Gy/30 f,每次2 Gy,每天1次,每周5次.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生存情况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放疗后1个月,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1~36个月,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时间分别为24.4个月(95%CI:21.110~27.627)和22.8个月(95%CI:19.160~26.206),中位无进展生存时间分别为23.6个月(95%CI:20.469~26.832)和21.4个月(95%CI:18.058~24.763).Log-rank检验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总生存情况及无进展生存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放射性肺炎和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观察组患者3~4级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于单纯化疗后局部进展的SCLC,阳性淋巴结照射与阳性淋巴结引流区域照射的疗效相当,但前者能够降低3~4级放射性肺炎及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颖;杨健;许新明;杨红霞;王静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374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采集所有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情况和实验室检测结果,分析胃癌患者的感染情况,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374例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共发生感染52例,其中呼吸道感染发生率高(36.54%),其次为手术部位感染(23.08%)和泌尿道感染(13.46%).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手术时间≥3h、围手术期输血、术中没有保温措施及合并糖尿病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发生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手术时间≥3h、围手术期输血、术中没有保温措施及合并糖尿病是胃癌根治术患者术后感染的独立危险因素.

    作者:郭世洲;黄贵儒;陈兵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密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在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中的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目的 探讨密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治疗转移性乳腺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选择68例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治疗方案的不同将患者分为A组(n=30)和B组(n=38).A组患者接受表柔比星+环磷酰胺,序贯紫杉醇的剂量密集化疗方案,B组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采用曲妥珠单抗靶向治疗.出院后,对两组患者进行为期3年的随访.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临床疗效、生活质量及3年总生存率.HER2阳性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 A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40.00%,B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为50.0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患者总缓解率、生活质量核心量表(QLQ-C30)评分均明显优于A组患者(P﹤0.01).B组和A组患者的3年生存率分别为60.0%和30.6%,B组患者的生存情况优于A组(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转移器官数量是转移性乳腺癌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因素.结论 密集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可提高转移性乳腺癌患者的肿瘤缓解率,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且安全性较好.

    作者:朱志远;陈平;赵霞;马靓;钱琦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乳腺癌放化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放化疗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的基线资料进行问卷调查,应用蒙特利尔认知评估量表(MoCA)、一般性自我效能量表、心理弹性量表对患者的认知情况进行评估,并分析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影响因素.结果100例乳腺癌放化疗患者中,认知功能障碍者24例,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率为24%(24/100).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年龄、文化水平、婚姻状况、工作情况、放化疗不良反应程度、运动锻炼情况、自我效能水平、心理弹性水平乳腺癌放化疗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合并症情况、TNM分期、放化疗情况乳腺癌放化疗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发生情况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60岁、放化疗不良反应程度为2~3级是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危险因素(P﹤0.05),而运动锻炼≥3次/周、自我效能高等水平、心理弹性高等水平是乳腺癌放化疗患者发生认知功能障碍的保护因素(P﹤0.05).结论 乳腺癌放化疗患者认知功能障碍的发生与其年龄、放化疗不良反应程度、运动锻炼情况、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水平有关,积极提高患者的自我效能和心理弹性水平有助于减轻患者的认知功能障碍,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李秋娜;李向华;李卫东;孙萍萍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C-erbB-2、ETS1、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

    目的 分析C-erbB-2、成红细胞特异性转化因子1(ETS1)、p53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情况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 选取128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和同期100例妇科疾病患者的组织标本,分别作为观察组和对照组.采用苏木精-伊红(HE)染色和免疫组化染色分析两组患者C-erbB-2、ETS1、p53的阳性表达情况,其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观察组患者C-erbB-2、ETS1、p53的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0.01).FIGO病理分期Ⅲ~Ⅳ期、低分化程度和有淋巴结转移等的子宫内膜癌患者C-erbB-2、ETS1、p53阳性表达率,均明显高于FIGO病理分期Ⅰ~Ⅱ期、高中分化程度及无淋巴结转移等的患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C-erbB-2、ETS1、p53阳性表达与FIGO病理分期、分化程度、肌层浸润、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1).结论 子宫内膜癌组织中C-erbB-2、ETS1、p53阳性表达率明显升高,并可促进肿瘤组织的淋巴结转移.

    作者:王丹;秦珍珠;梁运霞;张玉文 刊期: 2019年第02期

  • 贝伐珠单抗所致蛋白尿的研究进展

    贝伐珠单抗作为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阻断药之一,可通过影响VEGF信号通路,抑制肿瘤新生血管的生成,从而达到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近年来,贝伐珠单抗已被广泛应用于肿瘤的抗血管生成的治疗中,尤其是其在转移性结直肠癌、非小细胞肺癌、转移性肾细胞癌等肿瘤的治疗中疗效显著.不同于使用传统细胞毒性化疗药物产生的不良反应,使用VEGF信号通路阻断药会出现蛋白尿、高血压、出血等不良反应,而贝伐珠单抗的临床应用在很大程度上又受到蛋白尿这一不良反应的限制,不仅降低了整体的临床获益,也不利于患者的治疗及预后.使用贝伐珠单抗进行治疗是否会导致蛋白尿的发生,与患者的用药剂量、用药疗程、肿瘤类型、是否合并使用肾毒性药物、是否具有肾脏相关基础性疾病等多种因素有关.目前,对于使用贝伐珠单抗导致蛋白尿,其发生机制尚不十分明确,且无针对性的预防和治疗手段.本文就使用贝伐珠单抗而产生蛋白尿的发生原因、可能机制、影响因素和治疗方案等作一综述.

    作者:陈笑;方明治 刊期: 2019年第02期

癌症进展杂志

癌症进展杂志

主管:中国医学文摘-眼科学分册

主办: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