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营养师日记——由两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饮食误区想到的

方玉;王艳莉

关键词:
摘要:近有两例患者,情况十分相似,都是因为消化道肿瘤术后体重丢失过多,经大夫推荐或朋友介绍来看营养门诊.患者A是结肠癌术后,由于担心肠梗阻自己不敢吃,术后1个月减重8 kg;患者B则是胃切除术后,因为担心伤口没长结实不敢吃,术后1个月减重10kg.两个人术后快1个月了,尽管每天都很饿很想吃,但就是不敢吃或家人不让多吃,两个中年汉子每天只靠喝不多的粥和吃少量的鸡蛋羹、蔬果汁度日,肉类、牛奶和蔬菜基本没敢碰,结果两人都由于能量、蛋白质严重负平衡导致体重直线下降.
癌症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写下你的抗癌日记

    这所癌症中心感觉更像一个艺术博物馆,不像是医院,地上铺的是实木地板,柔和的自然光照射下来,一进门就传来悠扬的钢琴演奏声.如果不是缓慢走动着的消瘦苍白的癌症病人,还有到处弥漫的消毒水的味道,我很容易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作者:爱丽丝·泽戴尔·梅耶;李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如何实现癌症患者的安宁疗护?

    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2年全球因癌症死亡人数820万人,其中有220.6万人在中国.因癌症死亡的220万人在临终阶段的疼痛、恶心、喘憋、腹胀等痛苦症状有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他们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对死亡的困惑和担忧等心理精神痛苦有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他们悲伤的家属有没有得到很好的抚慰?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个人思考.

    作者:陆宇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你的真诚,患者不会忘记——记北京肿瘤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李萍萍教授

    在《你的真诚,患者不会忘记!》这篇文章中,著名医师作家李惠薪讲述了一位肿瘤患者生命后的故事.从起初对诊断结果的疑虑、不知所措,到在中医科室终被确诊,这位患者被真诚的大夫深深地感染了,她平静地度过了自己后的时光.临终前,她向李惠薪表示:“我此生大的遗憾之一,是没能对延迟了自己生命倒计时的医生亲口说一声谢谢”.

    作者:支锂;刘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黑色素瘤知识问答

    什么是黑色素瘤人体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真皮层分为浅层和深层.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使皮肤呈现自然的颜色,当皮肤暴露于日光下,黑色素细胞便会产生更多的色素使肤色加深,这是机体对日光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的康复秘籍

    我今年73岁.1996年1月,患胃癌.经手术,胃被切除了4/5,至今已有20年.您要问,你怎么能活这么长呢?我告诉您,没有什么秘方,只有个人体会.您从以下五个方面注意就能延长寿命,不信您可以试一试.

    作者:闫茂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肉,怎样吃才健康?

    肉,你吃对了吗?中国被称为烹饪大国.味贯南北的“八大菜系”中,少有名菜离得开河鲜家禽.肉类在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肉是人类的必备食物.每天食用一两瘦肉是基础数量,但总量一般不要超过三两,荤素搭配的饮食才健康合理.

    作者:于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体检——经济的防癌计划

    福州市民赵德兴(化名)有家族患癌史,父亲及姐姐均查出患有肝癌,这成了他的一个心病.前不久,赵先生听网上广告说做一次PET-CT检查,连萌芽状态的癌症都能查出,他立即赶到医院,指定要做PET-CT的全身防癌体检,但却被医生劝住了.原来,PET-CT一般不推荐给健康人作为体检项目.

    作者:吴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循证医学浅析

    近来与友人交谈中,经常被问及何谓“精准医疗”,与当前医疗实践中经常提到的“循证医学”有何异同,不是说后者是医学临床实践中的一大进步吗?何以问世不久,各种据此而订的“指南”、“规范”尚在不断修订、普及、更新之中又出新招?岂不是另起炉灶,前功尽弃?不得不让人们疑窦丛生.

    作者:徐光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营养师日记——由两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饮食误区想到的

    近有两例患者,情况十分相似,都是因为消化道肿瘤术后体重丢失过多,经大夫推荐或朋友介绍来看营养门诊.患者A是结肠癌术后,由于担心肠梗阻自己不敢吃,术后1个月减重8 kg;患者B则是胃切除术后,因为担心伤口没长结实不敢吃,术后1个月减重10kg.两个人术后快1个月了,尽管每天都很饿很想吃,但就是不敢吃或家人不让多吃,两个中年汉子每天只靠喝不多的粥和吃少量的鸡蛋羹、蔬果汁度日,肉类、牛奶和蔬菜基本没敢碰,结果两人都由于能量、蛋白质严重负平衡导致体重直线下降.

    作者:方玉;王艳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与癌症的亲密接触(三)

    昨晚做了一些梦,梦里的具体内容记得不是那么清晰,只是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梦中的那份紧张、恐惧与无助,直到梦醒后那种感觉依然持续了一段时间,使得自己术前一上午都有些心神不宁.梦是潜意识表达的一种方式.我知道了,对于肺结节的潜在恶性性质和要面对手术风险这两件事,我的内心深处依然是恐惧而无助的.感谢梦的告知!

    作者:左彩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癌症康复》杂志电子刊开启癌症康复新里程

    2016年10月29日,《癌症康复》杂志电子刊发布会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癌症康复》杂志主编李萍萍教授主持会议,中国抗癌协会王瑛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刘兴平主任分别致辞祝贺,国务院参事室郭瑞参事现场赠送墨宝“遍洒大爱甘露,广播希望之光”祝贺发布会圆满成功.各方专家、团体、组织代表和媒体单位100余人次出席本次会议,一起见证了《癌症康复》杂志电子刊发布会的隆重召开.

    作者:《癌症康复》编辑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她走入了天堂——一位乳腺癌患者的故事

    在我刚刚毕业从医时,接诊了一位乳腺癌多发骨转移、肺转移的患者.起初,她的到来和所有来我诊室看病的患者一样,并没有给我十分不同的感觉,但是了解了她的经历后,却让我永远都无法忘记她,甚至至今都在思考,是否是她的经历给她带来了这样灾难性的疾病和后果?

    作者:唐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抗癌路上琴声悠扬

    这是一个平凡的上午,与平时并无不同,北京肿瘤医院的候诊大厅心音坊依旧传来悠扬舒缓的琴声.一名白发苍苍的志愿者,优雅地端坐在钢琴前,随着她手指地灵活舞动,音符宛如一个个小精灵,变幻出优美的乐章.

    作者:章新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阳光心态灿烂人生——平和在天堂 记恨入地狱

    趣闻轶事一匹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着.正午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骆驼一肚子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可就在这时,一块玻璃瓶的碎片被它踩上,玻璃把它的脚掌硌了一下.郁闷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踢那碎片.然而,就在这一瞬间,那玻璃碎片将骆驼的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顿时染红了沙粒.

    作者:孙健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液体活检

    组织活检:诊断肿瘤的“金标准”肿瘤确诊的关键证据是取得癌细胞,有了肿瘤病理诊断结果,或找到癌细胞,才能确诊为癌症.掌握肿瘤的病理诊断,才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作者:申文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癌症知多少——老年肿瘤问答》选登(七)

    听说皮肤白皙的人容易患黑色素瘤,是真的吗?皮肤白皙的人确实容易得黑色素瘤,但也不尽然.有的人在四肢的肢端有“雀斑样痣”,还有的人容易长雀斑,他们患黑色素瘤的风险较普通人要高两倍,与肤色并没有关系.现在已经找出了某些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可单独或共同存在,主要包括对光容易过敏的所谓“光敏型皮肤”、长雀斑的皮肤、长时间暴露于阳光、身体有大量的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的痣,个人或家庭成员中有任一种普通类型的皮肤癌(鳞状细胞和基底细胞癌)病史,以及个人史或家族史中有黑色素瘤病史.可能每一种危险因素其本身的危险性并不大,但如果同时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其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的康复之路

    一向身体还不错的我,在2010年8月因剧烈腹痛,经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结肠癌Ⅱ期.当听到这个结果时,我顿时觉得生死未卜,强大的心理压力使我不知所措.8月12日,我被推进冷冷的手术室,经过8个小时的手术,当我从手术室被推出来后,看到家人和朋友焦虑的脸,才知道我还活着.

    作者:孙富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姥姥

    我的姥姥离开我已经30多年了,那时候我还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姥姥生病了.一开始,爸爸妈妈认为老人是便秘,但是后来姥姥的肚子逐渐膨胀起来,连我这个刚刚开始学医的医学生都觉得不对劲了.“不是便秘吧?我看像肠梗阻.”我对爸爸说.

    作者:顾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也说“助医”之心得

    在医院工作的人几乎都有帮人就医的经历(姑且称之为助医),在医院工作时间越长这种助医经历越多.曾在我的微信医生朋友圈看过几个段子,如“对不起,我的朋友都很贵”、“所谓的‘熟人’看病”、“‘医生朋友’不是‘实时客服’”等等,都是说助医的事;“靠‘关系’看了病我还是不满意”是说求人助医的经历.助医之事多多,个中无奈无法言说,大多是吐槽医生帮人就医之不易,之纠结,之委屈;被帮之人如何不理解,不知足,不领情.我虽也是感同身受,但并不完全苟同.回想我的助医经历,可谓“异彩纷呈”,心路历程有和上述撰稿人雷同的,也有令人欣慰和释然的,感觉有大量“心得”可说.

    作者:杨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病理解读:黑色素瘤——小世界大乾坤系列之(二十三)

    曾经遇到一个外地来的会诊病人,会诊的病理片是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涂片,显微镜下见到明确的恶性肿瘤细胞,而且有很多色素颗粒,怀疑为黑色素瘤转移到淋巴结.患者病史提示:患者大脚趾内侧有个黑痣,没事时老爱抠,导致黑痣溃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遇到这样的病例让人很痛心,这个患者如果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原本可以避免发生这样的悲剧,但是很可惜……

    作者:李香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癌症康复杂志

癌症康复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