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液体活检

申文江

关键词:
摘要:组织活检:诊断肿瘤的“金标准”肿瘤确诊的关键证据是取得癌细胞,有了肿瘤病理诊断结果,或找到癌细胞,才能确诊为癌症.掌握肿瘤的病理诊断,才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癌症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在雨中舞蹈

    2月份,我在乳房上摸到一个肿块,天上细雨蒙蒙.到了3月份,当乳腺癌被确诊时,天上已是大雨瓢泼.“生活,不仅仅是在暴风雨中活着……而是要在雨中舞蹈.”这句乳腺癌幸存者布雷特的名言,在这个多雨的春天开始对我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我决定,每天坚持跳舞,即使只跳一个小时.

    作者:艾米·布莱恩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液体活检

    组织活检:诊断肿瘤的“金标准”肿瘤确诊的关键证据是取得癌细胞,有了肿瘤病理诊断结果,或找到癌细胞,才能确诊为癌症.掌握肿瘤的病理诊断,才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作者:申文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写下你的抗癌日记

    这所癌症中心感觉更像一个艺术博物馆,不像是医院,地上铺的是实木地板,柔和的自然光照射下来,一进门就传来悠扬的钢琴演奏声.如果不是缓慢走动着的消瘦苍白的癌症病人,还有到处弥漫的消毒水的味道,我很容易忘了自己身在何处.

    作者:爱丽丝·泽戴尔·梅耶;李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就诊指导——“问清楚,跟一个”

    癌症患者确诊后,常常会走两个极端.一是前后就诊数家医院,反复咨询十余名甚至数十名医生,治疗过程中不断托熟人咨询专家并不停地更换医院;另一类则是只认准一个,对医生和治疗方法毫无质疑.那么,究竟怎样做才合理呢?

    作者:张小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也说“助医”之心得

    在医院工作的人几乎都有帮人就医的经历(姑且称之为助医),在医院工作时间越长这种助医经历越多.曾在我的微信医生朋友圈看过几个段子,如“对不起,我的朋友都很贵”、“所谓的‘熟人’看病”、“‘医生朋友’不是‘实时客服’”等等,都是说助医的事;“靠‘关系’看了病我还是不满意”是说求人助医的经历.助医之事多多,个中无奈无法言说,大多是吐槽医生帮人就医之不易,之纠结,之委屈;被帮之人如何不理解,不知足,不领情.我虽也是感同身受,但并不完全苟同.回想我的助医经历,可谓“异彩纷呈”,心路历程有和上述撰稿人雷同的,也有令人欣慰和释然的,感觉有大量“心得”可说.

    作者:杨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阳光心态灿烂人生——平和在天堂 记恨入地狱

    趣闻轶事一匹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着.正午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骆驼一肚子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可就在这时,一块玻璃瓶的碎片被它踩上,玻璃把它的脚掌硌了一下.郁闷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踢那碎片.然而,就在这一瞬间,那玻璃碎片将骆驼的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顿时染红了沙粒.

    作者:孙健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肉,怎样吃才健康?

    肉,你吃对了吗?中国被称为烹饪大国.味贯南北的“八大菜系”中,少有名菜离得开河鲜家禽.肉类在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肉是人类的必备食物.每天食用一两瘦肉是基础数量,但总量一般不要超过三两,荤素搭配的饮食才健康合理.

    作者:于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抗癌治疗也需人文关怀

    众所周知,单靠技术进步尚不能带领我们彻底走出抗癌治疗的窘境,重新审视癌症治疗尤显必要.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塑已经成为肿瘤工作者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作者:刘端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黑色素瘤新闻三则

    有些黑色素瘤患者预后不良(每日健康新闻)克利夫兰诊所的泰莱兹和他的同事对女性黑色素瘤患者的预后进行了一项回顾性研究,发现年龄40~49岁的女性患者和恶性黑色素瘤合并妊娠的患者复发率、转移率、死亡率高.年龄小于50岁的女性黑色素瘤患者需定期做皮肤检查和自我检查.此外,恶性黑色素瘤合并妊娠的患者,在分娩后的一年内需定期随访和监测复发.

    作者:严毅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世界上动听的话:你的肿瘤是良性的

    记得2010年11月13日晚回家睡觉时大概12点多了,我打开电视机(习惯是睡前把电视上的台溜一遍作为“催眠”),当调到江苏卫视时看到了《非诚勿扰》后一段,没想到主持人孟非说:“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动听的一句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

    作者:纪小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与癌症的亲密接触(三)

    昨晚做了一些梦,梦里的具体内容记得不是那么清晰,只是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梦中的那份紧张、恐惧与无助,直到梦醒后那种感觉依然持续了一段时间,使得自己术前一上午都有些心神不宁.梦是潜意识表达的一种方式.我知道了,对于肺结节的潜在恶性性质和要面对手术风险这两件事,我的内心深处依然是恐惧而无助的.感谢梦的告知!

    作者:左彩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病理解读:黑色素瘤——小世界大乾坤系列之(二十三)

    曾经遇到一个外地来的会诊病人,会诊的病理片是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涂片,显微镜下见到明确的恶性肿瘤细胞,而且有很多色素颗粒,怀疑为黑色素瘤转移到淋巴结.患者病史提示:患者大脚趾内侧有个黑痣,没事时老爱抠,导致黑痣溃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遇到这样的病例让人很痛心,这个患者如果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原本可以避免发生这样的悲剧,但是很可惜……

    作者:李香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营养师日记——由两例消化道肿瘤术后患者的饮食误区想到的

    近有两例患者,情况十分相似,都是因为消化道肿瘤术后体重丢失过多,经大夫推荐或朋友介绍来看营养门诊.患者A是结肠癌术后,由于担心肠梗阻自己不敢吃,术后1个月减重8 kg;患者B则是胃切除术后,因为担心伤口没长结实不敢吃,术后1个月减重10kg.两个人术后快1个月了,尽管每天都很饿很想吃,但就是不敢吃或家人不让多吃,两个中年汉子每天只靠喝不多的粥和吃少量的鸡蛋羹、蔬果汁度日,肉类、牛奶和蔬菜基本没敢碰,结果两人都由于能量、蛋白质严重负平衡导致体重直线下降.

    作者:方玉;王艳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癌症知多少——老年肿瘤问答》选登(七)

    听说皮肤白皙的人容易患黑色素瘤,是真的吗?皮肤白皙的人确实容易得黑色素瘤,但也不尽然.有的人在四肢的肢端有“雀斑样痣”,还有的人容易长雀斑,他们患黑色素瘤的风险较普通人要高两倍,与肤色并没有关系.现在已经找出了某些黑色素瘤的高危因素,这些因素可单独或共同存在,主要包括对光容易过敏的所谓“光敏型皮肤”、长雀斑的皮肤、长时间暴露于阳光、身体有大量的普通痣或发育异常的痣,个人或家庭成员中有任一种普通类型的皮肤癌(鳞状细胞和基底细胞癌)病史,以及个人史或家族史中有黑色素瘤病史.可能每一种危险因素其本身的危险性并不大,但如果同时具有多个危险因素,其危险性就会大大增加.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生活的艺术——夫妻相处之道

    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夫妻又是家庭成员中的核心.家庭的和谐与否,关键在于夫妻双方是否和谐,一个家庭是否能够达到家和万事兴,夫妻相处为重要.夫妻关系处理得当,则家庭和睦万事兴;反之,则家无宁日,甚至累及所有关系密切的亲友,其自身的健康、事业、子女成长等都会受到影响.

    作者:韩翠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姥姥

    我的姥姥离开我已经30多年了,那时候我还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姥姥生病了.一开始,爸爸妈妈认为老人是便秘,但是后来姥姥的肚子逐渐膨胀起来,连我这个刚刚开始学医的医学生都觉得不对劲了.“不是便秘吧?我看像肠梗阻.”我对爸爸说.

    作者:顾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我的康复秘籍

    我今年73岁.1996年1月,患胃癌.经手术,胃被切除了4/5,至今已有20年.您要问,你怎么能活这么长呢?我告诉您,没有什么秘方,只有个人体会.您从以下五个方面注意就能延长寿命,不信您可以试一试.

    作者:闫茂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循证医学浅析

    近来与友人交谈中,经常被问及何谓“精准医疗”,与当前医疗实践中经常提到的“循证医学”有何异同,不是说后者是医学临床实践中的一大进步吗?何以问世不久,各种据此而订的“指南”、“规范”尚在不断修订、普及、更新之中又出新招?岂不是另起炉灶,前功尽弃?不得不让人们疑窦丛生.

    作者:徐光炜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她走入了天堂——一位乳腺癌患者的故事

    在我刚刚毕业从医时,接诊了一位乳腺癌多发骨转移、肺转移的患者.起初,她的到来和所有来我诊室看病的患者一样,并没有给我十分不同的感觉,但是了解了她的经历后,却让我永远都无法忘记她,甚至至今都在思考,是否是她的经历给她带来了这样灾难性的疾病和后果?

    作者:唐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 体检——经济的防癌计划

    福州市民赵德兴(化名)有家族患癌史,父亲及姐姐均查出患有肝癌,这成了他的一个心病.前不久,赵先生听网上广告说做一次PET-CT检查,连萌芽状态的癌症都能查出,他立即赶到医院,指定要做PET-CT的全身防癌体检,但却被医生劝住了.原来,PET-CT一般不推荐给健康人作为体检项目.

    作者:吴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癌症康复杂志

癌症康复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主办:中国抗癌协会;北京市肿瘤防治研究办公室;北京大学临床肿瘤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