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小龙
记得2010年11月13日晚回家睡觉时大概12点多了,我打开电视机(习惯是睡前把电视上的台溜一遍作为“催眠”),当调到江苏卫视时看到了《非诚勿扰》后一段,没想到主持人孟非说:“你知道吗,这个世界上动听的一句话,不是‘我爱你’,而是‘你的肿瘤是良性的’!”
作者:纪小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在我刚刚毕业从医时,接诊了一位乳腺癌多发骨转移、肺转移的患者.起初,她的到来和所有来我诊室看病的患者一样,并没有给我十分不同的感觉,但是了解了她的经历后,却让我永远都无法忘记她,甚至至今都在思考,是否是她的经历给她带来了这样灾难性的疾病和后果?
作者:唐丽丽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在医院工作的人几乎都有帮人就医的经历(姑且称之为助医),在医院工作时间越长这种助医经历越多.曾在我的微信医生朋友圈看过几个段子,如“对不起,我的朋友都很贵”、“所谓的‘熟人’看病”、“‘医生朋友’不是‘实时客服’”等等,都是说助医的事;“靠‘关系’看了病我还是不满意”是说求人助医的经历.助医之事多多,个中无奈无法言说,大多是吐槽医生帮人就医之不易,之纠结,之委屈;被帮之人如何不理解,不知足,不领情.我虽也是感同身受,但并不完全苟同.回想我的助医经历,可谓“异彩纷呈”,心路历程有和上述撰稿人雷同的,也有令人欣慰和释然的,感觉有大量“心得”可说.
作者:杨锐 刊期: 2017年第01期
2月份,我在乳房上摸到一个肿块,天上细雨蒙蒙.到了3月份,当乳腺癌被确诊时,天上已是大雨瓢泼.“生活,不仅仅是在暴风雨中活着……而是要在雨中舞蹈.”这句乳腺癌幸存者布雷特的名言,在这个多雨的春天开始对我具有了特殊的意义.我决定,每天坚持跳舞,即使只跳一个小时.
作者:艾米·布莱恩特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我的姥姥离开我已经30多年了,那时候我还是大学一年级的学生.姥姥生病了.一开始,爸爸妈妈认为老人是便秘,但是后来姥姥的肚子逐渐膨胀起来,连我这个刚刚开始学医的医学生都觉得不对劲了.“不是便秘吧?我看像肠梗阻.”我对爸爸说.
作者:顾晋 刊期: 2017年第01期
2016年10月29日,《癌症康复》杂志电子刊发布会在中国国家会议中心正式召开.《癌症康复》杂志主编李萍萍教授主持会议,中国抗癌协会王瑛秘书长、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学会服务中心刘兴平主任分别致辞祝贺,国务院参事室郭瑞参事现场赠送墨宝“遍洒大爱甘露,广播希望之光”祝贺发布会圆满成功.各方专家、团体、组织代表和媒体单位100余人次出席本次会议,一起见证了《癌症康复》杂志电子刊发布会的隆重召开.
作者:《癌症康复》编辑部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一向身体还不错的我,在2010年8月因剧烈腹痛,经北京友谊医院确诊为结肠癌Ⅱ期.当听到这个结果时,我顿时觉得生死未卜,强大的心理压力使我不知所措.8月12日,我被推进冷冷的手术室,经过8个小时的手术,当我从手术室被推出来后,看到家人和朋友焦虑的脸,才知道我还活着.
作者:孙富兰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肉,你吃对了吗?中国被称为烹饪大国.味贯南北的“八大菜系”中,少有名菜离得开河鲜家禽.肉类在国人的饮食结构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肉是人类的必备食物.每天食用一两瘦肉是基础数量,但总量一般不要超过三两,荤素搭配的饮食才健康合理.
作者:于康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人活百岁,总有一死,但没有几个是无病而终的!人常说:“七十三,八十四,阎王不请自己去.”纯属巧合,2015年我八十三岁,突发心梗,生命垂危.由于血压230/158mmHg,被堵塞的三支血管位置都接近远端,医生和我都不考虑搭桥或放支架.医生采用了各种治疗,终于使我缓解返家.所用药物皆为终身所需,不宜停止,每天都要吸氧气,皮下仍然不时发现淤斑,随时有出血的危险,生命进入了以日计算的阶段.
作者:佘国蔚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什么是黑色素瘤人体皮肤分为表皮和真皮,表皮分为角质层、透明层、颗粒层、棘层、基底层;真皮层分为浅层和深层.黑色素细胞位于皮肤表皮基底层.黑色素细胞产生黑色素,使皮肤呈现自然的颜色,当皮肤暴露于日光下,黑色素细胞便会产生更多的色素使肤色加深,这是机体对日光损伤的一种保护性反应.
作者: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根据2014年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全球癌症报告,2012年全球因癌症死亡人数820万人,其中有220.6万人在中国.因癌症死亡的220万人在临终阶段的疼痛、恶心、喘憋、腹胀等痛苦症状有没有得到有效控制?他们对疾病的不确定感,对死亡的困惑和担忧等心理精神痛苦有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他们悲伤的家属有没有得到很好的抚慰?这些问题都需要每一个人思考.
作者:陆宇晗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曾经遇到一个外地来的会诊病人,会诊的病理片是腹股沟淋巴结穿刺涂片,显微镜下见到明确的恶性肿瘤细胞,而且有很多色素颗粒,怀疑为黑色素瘤转移到淋巴结.患者病史提示:患者大脚趾内侧有个黑痣,没事时老爱抠,导致黑痣溃烂、腹股沟淋巴结肿大.遇到这样的病例让人很痛心,这个患者如果了解一下相关知识,原本可以避免发生这样的悲剧,但是很可惜……
作者:李香菊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家庭是社会的小单位,夫妻又是家庭成员中的核心.家庭的和谐与否,关键在于夫妻双方是否和谐,一个家庭是否能够达到家和万事兴,夫妻相处为重要.夫妻关系处理得当,则家庭和睦万事兴;反之,则家无宁日,甚至累及所有关系密切的亲友,其自身的健康、事业、子女成长等都会受到影响.
作者:韩翠娥 刊期: 2017年第01期
众所周知,单靠技术进步尚不能带领我们彻底走出抗癌治疗的窘境,重新审视癌症治疗尤显必要.值得庆幸的是,近年来人文精神的回归和重塑已经成为肿瘤工作者们共同关心的话题.
作者:刘端祺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近有两例患者,情况十分相似,都是因为消化道肿瘤术后体重丢失过多,经大夫推荐或朋友介绍来看营养门诊.患者A是结肠癌术后,由于担心肠梗阻自己不敢吃,术后1个月减重8 kg;患者B则是胃切除术后,因为担心伤口没长结实不敢吃,术后1个月减重10kg.两个人术后快1个月了,尽管每天都很饿很想吃,但就是不敢吃或家人不让多吃,两个中年汉子每天只靠喝不多的粥和吃少量的鸡蛋羹、蔬果汁度日,肉类、牛奶和蔬菜基本没敢碰,结果两人都由于能量、蛋白质严重负平衡导致体重直线下降.
作者:方玉;王艳莉 刊期: 2017年第01期
昨晚做了一些梦,梦里的具体内容记得不是那么清晰,只是能够清楚地感受到梦中的那份紧张、恐惧与无助,直到梦醒后那种感觉依然持续了一段时间,使得自己术前一上午都有些心神不宁.梦是潜意识表达的一种方式.我知道了,对于肺结节的潜在恶性性质和要面对手术风险这两件事,我的内心深处依然是恐惧而无助的.感谢梦的告知!
作者:左彩凤 刊期: 2017年第01期
在《你的真诚,患者不会忘记!》这篇文章中,著名医师作家李惠薪讲述了一位肿瘤患者生命后的故事.从起初对诊断结果的疑虑、不知所措,到在中医科室终被确诊,这位患者被真诚的大夫深深地感染了,她平静地度过了自己后的时光.临终前,她向李惠薪表示:“我此生大的遗憾之一,是没能对延迟了自己生命倒计时的医生亲口说一声谢谢”.
作者:支锂;刘静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组织活检:诊断肿瘤的“金标准”肿瘤确诊的关键证据是取得癌细胞,有了肿瘤病理诊断结果,或找到癌细胞,才能确诊为癌症.掌握肿瘤的病理诊断,才是诊断恶性肿瘤的金标准.
作者:申文江 刊期: 2017年第01期
趣闻轶事一匹骆驼在沙漠里跋涉着.正午的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晒得它又饿又渴,焦躁万分,骆驼一肚子火不知道该往哪儿发才好.可就在这时,一块玻璃瓶的碎片被它踩上,玻璃把它的脚掌硌了一下.郁闷的骆驼顿时火冒三丈,抬起脚狠狠地踢那碎片.然而,就在这一瞬间,那玻璃碎片将骆驼的脚掌划开了一道深深的口子,鲜红的血液顿时染红了沙粒.
作者:孙健升 刊期: 2017年第01期
癌症患者确诊后,常常会走两个极端.一是前后就诊数家医院,反复咨询十余名甚至数十名医生,治疗过程中不断托熟人咨询专家并不停地更换医院;另一类则是只认准一个,对医生和治疗方法毫无质疑.那么,究竟怎样做才合理呢?
作者:张小田 刊期: 201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