韦长元;杨伟萍;李挺;欧超;姚波
目的:探讨ⅠB~ⅡB期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危险因素及其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首次确诊并行手术治疗的652例ⅠB~ⅡB期宫颈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45例髂总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的治疗结果.结果:652例宫颈癌患者中,45例(6.90%)发生髂总淋巴结转移.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期别、盆腔淋巴结阳性组数(除髂总淋巴结外)、肌层浸润、脉管瘤栓与髂总淋巴结转移有关,但 lonistic回归法分析结果显示,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为临床期别、盆腔淋巴结阳性组数(除髂总淋巴结外).结论:临床期别、盆腔淋巴阳性组数(除髂总淋巴结外)为宫颈癌髂总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髂总淋巴结阳性宫颈癌的治疗值得进一步探讨.
作者:陈雅卿;郑爱文;楼洪坤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为了协助临床更为直接、快速处理术后并发症.对28例术后局限性感染性或化脓性积液患者行经超声导引下经皮穿刺抽吸,并以甲硝唑200~1 000 mL冲洗,然后注入20 mL生理盐水溶解的一定剂量的广谱抗菌素.在28例患者中,胸腔感染性或化脓性积液5例,腹腔感染性或化脓性积液16例,盆腔感染性或化脓性积液7例.结果28例患者中,16例经1次介入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积液90%~100%吸收,有效率为100%;10例经2次介入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积液>90%吸收,有效率为100%;2例经3次介入治疗后,体温恢复正常,积液>90%吸收,有效率为100%.所有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未发生并发症和严重的不良反应.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超声导引下经皮穿刺治疗外科术后腔内局限性感染性或化脓性积液是安全有效的,且方法简便、价格低廉,应在临床推广和应用.
作者:牛丽娟;郝玉芝;周纯武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为了观察分析肾上皮样血管平滑肌脂肪瘤(angiomyolipoma,AML)的临床病理学特征,进一步认识、评价其病变性质.对4例肾上皮样AML的组织形态学特征和免疫组织化学进行观察分析,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和生物学行为进行探讨.4例病例组织形态学的主要特征:均呈明显的上皮样分化;浸润破坏性生长并伴有不同程度的不典型性;肿瘤组织广泛坏死;免疫学形态表现为肿瘤细胞呈HMB45阳性;临床均呈多器官发病,远隔脏器转移;1例合并结节性硬化症,术后10个月因本病死亡.分析结果提示,明显上皮样分化的AML生物学行为与经典型肾AML不同特征在于浸润性生长方式;细胞学异形性;多器官发病或远隔脏器的转移和致死性,证明恶性上皮样AML的存在.
作者:刘晖;唐小筱;纪祥瑞;孙显露;刘勇;姜天福;梁军;唐丽瓯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检测肺腺癌组织中nm23表达和p53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寻找有助于准确预测局部肿瘤进展、分型和预后情况的临床参照指标.方法:应用PCR技术检测31例肺腺癌术后存档蜡块组织中nm23表达及p53基因外显子突变情况,并与肺腺癌的病理及临床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nm23表达及p53基因突变率分别为38.7%(12/31)及48.4%(15/31).nm23表达和p53基因突变与临床分期相关,P值分别为0.005、0.037.结论:nm23表达和p53基因突变与肺癌临床分期和生存相关,在判断肺腺癌细胞增殖、分化程度、恶性程度及预后转归方面有一定价值,可作为判断肺腺癌预后的参考指标,指导高危患者的进一步治疗.
作者:陈国平;毛伟敏;赵力;舒跃;祝鑫海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膀胱癌相关Livin基因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的表达以及Livin基因表达与膀胱移行癌生物学行为的关系;研究抑癌基因p53在膀胱癌组织中突变以及Livin表达与p53基因突变的关系.方法: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设计Livin α引物,以半定量RT-PCR的方法,检测膀胱癌组织Livin α mRNA,以免疫组化法检测癌组织中p53蛋白.将膀胱肿瘤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是否复发等生物学行为及p53蛋白染色强度分别量化,与组织Livin α mRNA RT-PCR产物量进行等级相关分析.并以10例正常膀胱黏膜作为对照.结果:100例膀胱移行细胞癌,67例检测到Livin α mRNA表达,10例正常膀胱黏膜组织未检测到Livin α mRNA表达,Livin α mRNA在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表达率高于正常膀胱黏膜,χ2=14.4,P=0.000.Livin α mRNA在膀胱癌组织中表达与p53蛋白阳性(rs=0.465,P=0.002)及肿瘤病理分级(rs=0.463,P=0.002)有相关性.结论:膀胱移行细胞癌组织中可见Livin α mRNA高表达,Livin α mRNA表达与膀胱癌病理分级及癌组织中p53蛋白呈正相关.
作者:鹿占鹏;王卫国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为了探讨中晚期肝癌的临床治疗价值,将49例不能接受手术的中晚期肝癌患者分3组采用不同的方法治疗.18例接受单纯放射治疗(RT);18例接受单纯的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TACE);13例采用肝动脉导管化疗栓塞加放疗(TACE+RT).结果49例患者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61.2%、32.6%和14.3%,各组1、2、3年生存率分别为TACE组38.9%、5.6%和0,RT组66.7%、38.9%和16.7%,TACE+RT组84.6%、53.8%和30.8%.TACE组与RT组之间及TACE+RT组与RT组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TACE+RT组与TACE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中晚期肝癌在临床治疗上TACE+RT的疗效优于单纯RT及单纯TACE,由此对失去手术机会的中晚期肝癌仍可积极治疗,TACE+RT联合治疗为首选治疗.
作者:修霞;王德昌;邓湘;张永春;张宝珠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Bcl-2基因在人膀胱癌细胞中表达对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凋亡诱导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基因重组技术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cl-2;应用脂质体介导的基因转染技术将pcDNA3.1(+)/Bcl-2导入膀胱癌BIU-87细胞,RT-PCR检测Bcl-2基因表达水平;不同浓度抗Fas单克隆抗体(Anti-Fas mab)模拟CTL的Fas-配体(Fas-L)处理转染与未转染Bcl-2基因的膀胱癌细胞,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比色法、吖啶橙(AO)荧光染色法和流式细胞检测仪(FCM)分析细胞存活和凋亡情况.结果:酶切和核酸测序证明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Bcl-2构建成功.将重组质粒转染膀胱癌细胞后,RT-PCR分析表明,转染Bcl-2基因的BIU-87/Bcl-2细胞的Bcl-2基因表达水平较BIU-87细胞和转染空载体的BIU-87/neo细胞显著增高,P<0.01.Anti-Fas mab 作用后,BIU87/Bcl-2细胞的存活率显著高于BIU-87和BIU-87/neo细胞,P<0.05或P<0.01.3种细胞虽均发生凋亡的形态学改变,但BIU87和BIU87/neo细胞改变更为明显,两者的凋亡率分别为(25.33±3.00)%和(27.05±1.75)%,而BIU-87/Bcl-2细胞的凋亡率为(18.06±1.41)%,显著低于前两者,P<0.01.结论:Bcl-2基因高表达通过阻断CTL杀伤膀胱癌细胞的Fas/Fas-L途径,使膀胱癌细胞能够抵御免疫系统中CTL的攻击.
作者:时京;孔垂泽;刘贤奎;刘奔;张莹;孙志熙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光动力疗法(PDT)是治疗肿瘤的主要方法之一.以光与生物组织的相互作用原理及生物效应理论为依据,对不同运转方式的激光在肿瘤治疗过程中所产生的光动力效应、热效应以及生物刺激作用等方面进行分析,并对激光作用时间不同和总能量的差异对疗效的影响进行了分析.从发展的角度讲,为使PDT达到佳疗效,同时有益于新光源的开发和利用,PDT采用脉冲激光无疑是一种佳的选择.
作者:李晓;吴玉芬;李峰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观察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associated macrophages,TAMs)U937和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细胞株A549在体外不同的共培养条件下,对趋化因子白细胞介素-8(interleukin-8,IL-8)促表达和分泌的作用.方法:原位杂交法分别测定浓度为1×105 mL-1的A549细胞和0、1×105、2×105、4×105和8×105 mL-1的U937细胞共培养24 h后,A549细胞中IL-8 mRNA的阳性表达.ELISA法分别测定浓度均为1×105 mL-1的A549细胞和U937细胞共培养0、4、8、16、24和48 h后,共培养物上清液中IL-8的含量.结果:随着U937细胞浓度逐渐增高,癌细胞A549中IL-8 mRNA表达的阳性系数均值也相应地增高,高为3.88±0.35,明显高于U937细胞浓度为0×105 mL-1共培养组的阳性系数均值0.25±0.46.共培养物上清液中IL-8的含量随共培养时间的延长而增加,在48 h达到高为5 422.75±4 442.55,明显高于共培养0 h段的含量13.97±16.63和对照组各时段的含量,0 h为5.06±4.62,48 h为967.15±475.62,IL-8在后两者中也有一定的自分泌.结论:TAMs细胞U937和NSCLC细胞株A549共培养能够促进癌细胞IL-8 mRNA的阳性表达和共培养物上清液中IL-8分泌量的增加,并可能与两者相互作用的浓度和时间有关.
作者:邹文;胡铁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克隆肿瘤相关基因WDR45L的大鼠同源基因,并进行初步的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以人WDR45L同源氨基酸序列(CAJ57996.1)作为查询序列,利用TBLASTN和BLASTN软件搜索数据库中与大鼠WDR45L基因同源的cDNA和EST序列.把检出序列组装为连续体(Contig),在UCSC程序上进行EST连续体序列的拼接和基因组序列与EST序列的双重校对.克隆基因采用RT-PCR测序证实,并进行核酸与蛋白质特性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综合利用基因组和EST序列信息成功克隆了大鼠WDR45L基因(GenBank登记号:AM182327和NM_001039587.1).RT-PCR测序结果与计算机克隆结果完全一致.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WDR45L基因定位于染色体10q32.3区,含11个外显子和10个内含子,ORF为1 035 bp,编码344个氨基酸;在种属中高度保守;WDR45L基因在胃癌、结肠癌、乳腺癌、卵巢癌、肾癌和胰腺癌等恶性肿瘤中表达上调.结论:综合利用基因组和EST序列信息是更为科学的计算机克隆方法,进一步深入研究WDR45L基因的功能具有重要生物学意义.
作者:王海涛;畅继武;郭志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植入诱导H22肝癌细胞凋亡的可能机制及影响.方法:分别把125I、DDP和两者联合植入荷 H22肝癌小鼠瘤体内28 d,观察肿瘤生长,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离体的H22肝癌细胞凋亡情况.结果:125I、DDP植入肿瘤组织后,瘤体生长受到一定的影响;两者合用后致肿瘤生长变慢且出现变性坏死.细胞凋亡率:125I组为(16.12±1.46)%;DDP组为(10.30±1.96)%;联合组为(6.61±0.56)%,且有较多的死亡细胞.结论:放射性粒子125I组织间植入可诱导肿瘤细胞凋亡,与化疗药合用除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还可导致肿瘤变性、死亡,是一种简便易行,安全有效的新治疗方法.
作者:韦长元;杨伟萍;李挺;欧超;姚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评定的客观标准.方法:采用组织微阵列技术,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对60例不同级别人脑胶质瘤组织的hTERT和 Ki-67表达水平进行测定,并与10例正常组织比较.结果:Ⅰ~Ⅱ级、Ⅲ级、Ⅳ级胶质瘤与对照组Ki-67表达阳性细胞标记指数分别为1.90±0.29、8.39±1.26、21.19±3.06与0.35±0.13,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hTERT表达阳性细胞标记指数分别为5.30±0.65、28.63±3.59、53.62±4.68与0,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P<0.01.hTERT与Ki-67表达阳性指数显著正相关,r=0.94,P<0.01,hTERT表达水平越高,Ki-67的表达也越高.结论:联合测定Ki-67和hTERT表达水平可以作为评价胶质瘤生物学行为、判断临床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
作者:马越;于士柱;杨树源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p21和p27基因多态性与非小细胞肺癌(NSCLC)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CR-RFLP)方法,分析202例NSCLC患者和265名健康对照人群p21基因3′非翻译区(3′UTR)和p27基因第109密码子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结果:p21基因3′UTR突变型(C/T+T/T)频率在病例组(72.8%)显著高于对照组(63.8%),χ2=4.24,P=0.039.携带C/T和T/T基因型可显著增加这一人群NSCLC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校正的OR=1.54,95% CI为1.03~2.30).分层分析发现,p21基因突变型(C/T+T/T)频率在不吸烟病例组(81.6%)和≥50岁病例组(73.1%)均显著高于对照组,携带C/T和T/T基因型可显著增高不吸烟者和≥50岁人群的NSCLC发病风险(经性别、年龄校正的OR分别为2.78和1.72,95% CI分别为1.38~5.63和1.09~2.71).p27基因型总体分布和分层分析在病例组和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p21基因3′UTR多态性可能与NSCLC的发病风险有关.p27基因多态性与NSCLC遗传易感性无关.
作者:李作生;马玉泉;李保庆;张云杰;张月峰;李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携带CEA重组基因痘苗病毒(CEA-rV)抗原的树突状细胞(DC)诱导的杀伤细胞(CIK)对CEA阳性原代肿瘤细胞的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用脐血制备脐血单个核细胞(UBMC)、DC、CIK、DC+CIK、CEA-rV+DC+CIK和CEA-rV+DC+UNBC细胞.取新鲜切除的食管癌组织和肺癌组织,制备原代培养的CEA阳性肿瘤细胞作为靶细胞.用MTT法测5组效应细胞对两种靶细胞的杀伤活性.结果:1)用CEA兔抗人单克隆抗体鉴定证实两种原代培养靶细胞系CEA阳性细胞.2)流式细胞仪测定DC的分子表型,证实为DC.3)流式细胞仪测定CIK的CD3+CD56+双阳性细胞达75.4%.4)DC+CIK和CIK相比,对两种CEA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CEA-rV+DC+CIK对两种CEA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率(78.80%)明显高于DC+CIK(52.94%),P<0.05.结论:CEA-rV+DC能明显提高CIK细胞对原代培养的CEA阳性肿瘤细胞的杀伤活性,而单纯DC不能提高CIK的杀伤活性,说明CEA-rV在提高CIK对CEA阳性肿瘤细胞的特异杀伤作用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杨家启;祁岩超;姜鸿南;杨波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90(heat shock protain 90,HSP90)分子伴侣复合物阻止剂17-丙烯胺基-17去甲氧基格尔德霉素(17-allylamide-17-demethoxgeldanamycin,17-AAG),对热诱导的骨肉瘤SOSP-9607细胞杀伤作用的影响.方法:采用干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FCM)和吖啶橙荧光染色等方法观察比较单纯热疗组与热疗联合17-AAG治疗组对骨肉瘤SOSP-9607细胞活力、凋亡率及形态学影响.结果:干细胞集落形成实验显示,热疗联合17-AAG治疗组较单独热疗对骨肉瘤SOSP-9607细胞的杀伤效应明显增强,P=0.036;Annexin V-FITC染色流式细胞术结果显示,热疗联合17-AAG治疗组所致凋亡率(52.2%)大于单纯热疗组(17.5%);用吖啶橙荧光染色法观察到热疗联合17-AAG治疗组明显见骨肉瘤SOSP-9607细胞固缩着色不均而且较深,细胞核浓缩、裂解等凋亡特征.结论:HSP90分子伴侣复合物阻止剂17-AAG能增强热诱导的骨肉瘤SOSP-9607细胞的杀伤作用.
作者:苟永胜;裘秀春;杨彤涛;马保安;周勇;张明华;周本根;李伟;何立宏;范清宇 刊期: 2007年第14期
为了术前超声扫描检查甲状腺癌患者的颈部,有无颈部淋巴结转移,为临床拟定手术方式提供有价值的信息.收集中国协和医科大学肿瘤医院198例甲状腺癌伴颈部淋巴结肿大的患者,详细扫描颈部各区域,按颈部分区精确记录淋巴结的部位及超声影像特点.结果经手术病理确诊198例患者中有177例为淋巴结转移,3例为颈部淋巴结核,1例为恶性淋巴瘤,17例为淋巴结炎性病变.177例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中,140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79%.其他21例患者有8例诊断正确,准确率为38%.初步研究结果提示,超声诊断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准确率较高,对临床拟定手术方式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可作为术前常规的检查项目.
作者:牛丽娟;王勇;朱利;郝玉芝;周纯武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研究六亚甲基二乙酰胺(HMBA)体外对K562细胞的抑制增殖、诱导凋亡和促进分化的作用.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HMBA对于K562细胞的增殖抑制率;流式细胞仪(FCM)检测HMBA对于K562细胞周期分布的影响;Annexin V/PI染色方法检测HMBA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通过瑞氏染色、联苯胺染色和FCM检测分化抗原研究K562细胞分化情况.结果:HMBA可以抑制K562细胞增殖,1、2、3和4 mmol/L对K562细胞增殖抑制率分别为21.97%、36.05%、41.56%和47.59%;HMBA可以阻滞K562细胞周期,主要表现为G0/G1期的阻滞;HMBA诱导K562细胞凋亡的作用不明显,4 mmol/L的HMBA对K562细胞诱导凋亡率<5%;HMBA处理后,瑞氏染色显示K562细胞有一定程度的成熟表现,联苯胺染色基本为阴性;K562细胞膜表面CD11b、CD14、CD68和胞质内溶菌酶抗原的表达在HMBA处理前后均为阴性.结论:HMBA可以抑制K562细胞的增殖,提示具有一定的治疗作用;HMBA对K562的作用机制和阻滞细胞周期有关,诱导凋亡不是主要作用机制;HMBA有促进K562细胞分化的迹象,但分化方向和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作者:孟妍;丁天凌;朱萍;谢毅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构建AKT2基因特异性短发卡状RNA(shRNA)真核表达载体,观察RNA干扰(RNAi)技术,对人卵巢癌A2780和SKOV3细胞中AKT2蛋白激酶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促进细胞凋亡的机制.方法:运用基因工程技术,设计合成针对AKT2 mRNA的特异性shRNA,构建真核表达载体pAKT2-shRNA.将pAKT2-shRNA经脂质体(LipofectamineTM 2000)包裹转染人卵巢癌A2780和SKOV3细胞,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内DsRed红色荧光蛋白的表达,计算转染效率,半定量RT-PCR(Semi-quantitative 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AKT2的表达及干扰效率,流式细胞学检测法(FACS)检测细胞凋亡率,比较抑制AKT2基因前后卵巢癌细胞抵抗凋亡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pAKT2-shRNA载体.A2780和SKOV3细胞转染pAKT2-shRNA后,荧光显微镜下观察转染效率约40%;Semi-quantitative 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示,转染后AKT2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降低.FACS检测结果显示,转染pAKT2-shRNA后,紫杉醇25 nmol/L处理细胞12 h,与空白对照组和阴性对照组相比,细胞凋亡率显著增加,P<0.05.结论:构建的pAKT2-shRNA真核表达载体能有效抑制AKT2基因表达;运用RNAi技术,降低卵巢癌细胞中AKT2基因表达水平,能增强肿瘤细胞对化疗药物的敏感性,促进肿瘤细胞凋亡.
作者:翁丹卉;邢辉;邓友星;梁逢奇;黄磊;李芳;马丁;卢运萍 刊期: 2007年第14期
目的:探讨含亚砷酸(arsenic trioxide,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脱氧氟尿苷(floxuridine,FUDR)、卡铂(carboplatin,CAP)和吡柔比星(pirarubicin,THP)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86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成亚砷酸组(41例)和对照组(45例),分别采用As2O3联合常规化疗药物和单纯常规化疗药物方案行肝动脉栓塞化疗(TACE)治疗.结果:As2O3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获益率(CR+PR+SD)、AFP下降率及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14.6%、75.6%、84.6%和14.6%;对照组的客观有效率(CR+PR)、获益率(CR+PR+SD)、AFP下降率及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分别为8.9%、66.7%、73.5%和33.3%.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发热、胃肠道反应、血液学及肝脏毒性.As2O3组的肝内外转移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而两组的客观有效率、获益率、AFP下降率及不良反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THP、CAP及FUDR化疗方案相比,As2O3联合THP、CAP及FUDR化疗方案TACE治疗中晚期肝癌可显著降低肿瘤的肝内外转移发生率,并有较好的近期疗效而不增加毒副反应.
作者:周臻涛;林小军;崔伯康;李国辉 刊期: 2007年第14期
回顾性分析60例睾丸恶性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照分析了二维超声图像与病理结果.术后病理诊断精原细胞瘤34例、胚胎性癌8例、畸胎瘤12例、淋巴肉瘤4例和混合性癌2例.睾丸的各种恶性肿瘤均有不同的二维超声图像特征,超声诊断符合率达96.7%;对腹股沟、腹膜后及锁骨上等区域的淋巴结转移诊断符合率高;同时由于其方便、经济及没有辐射忧虑,可作为睾丸恶性肿瘤首选的影像诊断方法.
作者:赵月环;王秀荣;郭伟 刊期: 2007年第14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