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维权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 DC)是人体内功能强大的专职抗原递呈细胞,是肿瘤免疫反应中不可缺少的辅助细胞.未成熟DC可摄取抗原,当有危险信号刺激时可迁徙至淋巴器官,并递呈抗原给T细胞进而激发免疫应答.目前普遍采用的获取DC的方法是对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进行体外诱导和培养.证据显示DC浸润与许多恶性肿瘤的预后有关.DC数量减少和功能缺陷,也是肿瘤细胞逃避机体免疫监视的机制之一.用于装载DC的抗原包括肿瘤细胞或肿瘤细胞提取物、肿瘤抗原蛋白、肿瘤抗原肽、肿瘤抗原DNA/RNA等.肿瘤抗原经脂质体介导在体内转染DC,也可激发特异性免疫应答.
作者:潘源;梁寒;郝希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鼻咽癌中信号传导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的表达特征及其与bcl-2和EB病毒潜在膜蛋白1(LMP1)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原位杂交和免疫组化法分别检测62例鼻咽癌组织中EB病毒EBER1的表达和STAT3、bcl-2和LMP1蛋白的表达.结果:鼻咽癌中EBER1阳性率为100.0%(62/62);LMP1阳性率为61.3%(38/62);STAT3和bcl-2阳性癌细胞占癌细胞总数的百分率跨度分别为5.0%~95.0%和0~100.0%.STAT3与bcl-2表达呈正相关,rs=0.444,P=0.000.STAT3与LMP1表达无显著相关性.结论:鼻咽癌细胞中STAT3呈持续表达状态(即异常激活状态).STAT3的异常激活可能通过上调bcl-2这一抗凋亡基因的表达,从而延长了鼻咽癌细胞的生存时间.
作者:韩安家;宗永生;何洁华;林素暇;梁英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探讨生殖细胞瘤的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32例患者的治疗方法及疗效.治疗后头痛症状完全缓解的31例(96%),改善的1例.视力下降改善16例(84%),无改善3例,多饮多尿好转2例(33%),无变化4例.3、5年生存率分别为75.2%、60.6%.放射治疗可作为颅内生殖细胞瘤的首选治疗手段,联合化疗有利于减少复发率.
作者:蔡林波;山常国;罗燕琼;成良正;刘国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结直肠癌中谷胱甘肽-S-转移酶π(Glutathione -S-transferase-π,GST-π)的表达和血浆GST- π的水平,并对两者进行比较.方法:我们对48例结直肠癌(17例患者手术前进行过化疗,其中9例行1次化疗,8例行2次以上化疗),21例结直肠息肉患者和18例正常对照者进行研究.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标本组织的GST-π表达情况,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测定血浆中的GST-π水平.结果:GST-π在结直肠癌组织的阳性表达率为64.58%(31/48),比正常对照组和结直肠腺瘤组GST-π阳性表达明显增高,P<0.05.GST-π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位置、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分化程度、局部浸润深度、远处转移、Duke's分期、CEA和预后均无关.从正常对照组到结直肠腺瘤组再到结直肠癌组,血浆中的GST-π水平呈现递增的趋势.辅助化疗后,结直肠癌组的血浆GST-π水平明显下降,P<0.05.检测结直肠癌GST-π时,免疫组化和ELISA两种方法间有相关关系(Mantel-Haenszel χ2=6.475,P=0.011).结论:结直肠癌中GST-π表达增加,应用免疫组化和ELISA方法都可以有效检测,但ELISA方法可以使GST-π成为监测化疗效果的一种指标
作者:李乐平;孟丹;靖昌庆;石玉龙;张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孕3产1.因半年来出现不规律下腹痛,时轻时重,持续时间长短不一,有时活动后感绞痛,向会阴部放射.近2 d感腹痛加重行B超检查示卵巢肿瘤于2002年4月15日入院.平素月经规律.查体:一般情况好,心肺未见异常,下腹轻压痛及反跳痛,未及包块,移动性浊音阴性.妇科检查:外阴经产式,阴道通畅,宫体略大,右附件区可触及5.0 cm×5.0 cm-实性包块、质硬、活动、轻压痛.血尿常规及生化指标正常.B超示:子宫大小正常,右附件区见5.0 cm×4.8 cm-实性包块.初步诊断:卵巢肿瘤蒂扭转.急症在硬膜外麻醉下行剖腹探查术.术中见宫体略大,其前壁见-1.5 cm×1.5 cm肌瘤突起,右卵巢增大7.0 cm×6.0 cm×6.0 cm、质硬、表面光滑、形状规则、包膜完整、无扭转,左附件正常.未见腹水.术中诊断:1)卵巢实性肿瘤;2)子宫肌瘤.遂行右附件切除及子宫肌瘤挖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大体观卵巢瘤体7.0 cm×6.0 cm×6.0 cm, 切面实性灰白色,编织状,质韧.另送子宫瘤体切面灰白,编织状.两瘤体切面经HE染色镜检均证实为平滑肌瘤.病理诊断:1)卵巢平滑肌瘤;2)子宫肌瘤.
作者:彭艳;厉宣英;孟祥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回顾性分析528例Miles术后结肠造口回缩的原因及处理.发生结肠造口回缩者12例,其中6例因为造口处肠管缺血坏死,2例因继发造口皮下感染,另4例因肥胖所致;8例予局部手术治疗,4例保守治疗效果好.初步研究结果示,造口处肠管缺血坏死是结肠造口回缩的主要原因,术后局部复发行Miles术的患者为高危人群,局部行肠管提取术治疗为有效治疗方法.
作者:宫向前;张华平;张波;杨世春;丁印鲁;苏海龙;寿楠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了解我国宫颈癌高发之一的江西省修水妇女宫颈癌的流行状况和高危型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方法:对江西修水县2 460名妇女进行妇科检查,宫颈刮片细胞学检查,对可疑病例采集其宫颈细胞进行高危型HPV DNA检测(HC-Ⅱ)或对其行阴道镜检查.结果: 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普查的2 460例已婚妇女中宫颈癌10例,CIN Ⅱ 6例,CIN Ⅰ 8例.该人群宫颈癌的患病率为406.50/10万,高危型HPV DNA检出率为24.5%(70/286), HPV DNA检出率随病变程度加重呈趋势性增高,χ2=7.73,P<0.01.结论:江西省修水县是宫颈癌高发区,女性生殖道高危型HPV感染是当地宫颈癌及宫颈内瘤样病变(CIN)高发的重要危险因素.对宫颈癌高发区进行有效筛查十分必要.
作者:李凌;李隆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E-cad和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大肠癌临床病理特征、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利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70例大肠癌、10例腺瘤、8例正常大肠黏膜的E-cad、CD44V6蛋白表达.结果:大肠癌组织的E-cad保存型表达(31.4%)显著低于腺瘤(70.0%)和正常黏膜(100.0%),P<0.05.E-cad保存型表达率与Duke's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5)、脉管浸润(P<0.01)呈负相关.CD44V6在大肠癌中的阳性率(55.7%)显著高于腺瘤(20%)和正常黏膜(12.5%),P<0.05,CD44V6阳性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P<0.05、淋巴结转移,P<0.01、脉管浸润(P<0.01)呈正相关.大肠癌组织E-cad表达减低与CD44V6过表达有显著相关性,P<0.01. 结论:大肠癌组织中E-cad失表达、CD44V6高表达与大肠癌发生发展、淋巴结转移及预后有一定关系.
作者:石麒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他莫昔芬(TAM)对人胰腺癌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钙离子荧光指示剂flour-3/Am,流式细胞仪动态检测TAM作用后人胰腺癌细胞(Capan-Ⅱ)内游离钙离子([Ca2+]I)水平的变化,同时用MTT比色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TAM使细胞内[Ca2+]I水平上升,与静息状态细胞内[Ca2+]I水平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浓度的TAM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结论:TAM有抑制人胰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其作用机制除通过竞争性结合雌激素受体来抑制雌激素的作用外,还可通过诱导细胞内[Ca2+]I水平升高,抑制Ca2+依赖蛋白激酶C和钙调蛋白,从而抑制癌细胞的生长.
作者:于同虎;李胜;王兴武;王春英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长期服用茶多酚(green tea polyphenols,GTP)对肝癌高危险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的影响.方法:以服用GTP和安慰剂满3年的1 200名肝癌高危险人群为对象,采用SP一步染色法抽样检测淋巴细胞亚群、MTT法抽样检测NK细胞活性.结果:服用GTP人群的CD3、CD4、CD4/CD8及NK细胞活性均显著高于服用安慰剂的对照人群,P<0.05.CD8则明显低于对照人群,P<0.05.结论:长期服用GTP可影响肝癌高危险人群T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活性, 可能与预防人类肝癌的作用机制有关.
作者:崔英;梁新强;岳惠芬;唐凯;刘志民;雷考宁;欧盛秋;张丽生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研究晚期胃肠道癌应用Melodie泵时辰化疗的近期疗效和耐受性.方法:晚期胃肠道癌患者共42例,应用配对设计,随机分为时辰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各21例.时辰化疗组:应用法国AGETTANT公司生产的Melodie多通道编程输液泵给药:氟尿嘧啶(5-FU)500 mg/(m2· d);醛氢叶酸(CF)60 mg/(m2·d);奥沙利铂(L-OHP)30 mg/(m2·d).L-OHP给药的浓度高峰为16:00,5-FU/CF为04:00.4 d为1个周期,休息10 d进行下1个周期.常规化疗组:L-OHP 130 mg/m2静脉滴入,第1 d;CF 200 mg/m2静脉滴入2 h,接用5-FU 400 mg/m2静脉推注,继以5-FU 1.6 g/m2恒速静脉滴入22 h,d1、d2,14 d为1个周期.化疗2个周期以上评定近期疗效及毒副反应.结果:42例晚期胃肠道癌患者共化疗109个周期,平均每例2.55个周期,总有效率为59.5%(25/42).其中,时辰化疗组和常规化疗组的近期有效率分别为76.2%(16/21)、42.9%(9/21),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反应主要为胃肠道反应、末梢神经炎、骨髓抑制及口腔炎等.时辰化疗组的各种毒副反应均较常规化疗组轻,其中口腔炎的发生率分别为9.5%、38.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L-OHP、5-FU和CF三药采用多通道编程输液泵时辰化疗对晚期胃肠道癌的有效率高,耐受性好,值得继续研究.
作者:何流;周荣平;何爱娣;王剑;王义兆;王琪;卞仕云 刊期: 2005年第02期
我院自1997年6月,对17例膀胱肿瘤合并前列腺增生症的患者,进行了同期经尿道肿瘤汽化电切及前列腺电切治疗,取得满意效果,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陈孟孝;孙朝霞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检测肿瘤抑制基因RECK(reversion-inducing-cysteine-rich protein with Kazal motifs)及MMP-9在胃癌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mRNA的表达水平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47例胃癌患者的肿瘤组织和正常胃组织中RECK基因及MMP-9 mRNA的表达.结果:47例胃癌患者的正常组织中RECK mRNA的表达量为0.793±0.012,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312±0.076,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 52;正常组织中MMP-9 mRNA的表达量为0.425±0.107,肿瘤组织中的表达量为0.663±0.098,两者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 71,胃癌组织中RECK基因mRNA的表达与MMP-9 mRNA的表达呈正相关,r=0.55,P<0.05;RECK的表达与肿瘤浸润深度和周围脏器侵犯密切相关,P<0.05;RECK表达水平高于0.314的患者的2年生存率要显著高于RECK表达水平低者,P=0.043.结论:胃癌组织中RECK基因的转录水平显著降低,RECK基因与MMP-9存在某种共同的转录调节机制;RECK基因低表达的肿瘤具有更强的侵袭能力,其表达与胃癌患者的预后密切相关.RECK基因可能成为判断胃癌患者预后新的指标及肿瘤治疗的新的靶位点.
作者:张勇;郑启昌;卢昕;张景辉;田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人类食管癌在世界范围内的发生表现了显著的地理分布差异,男女性合计居各种癌症第7位.临床上所见的食管癌患者大部分已有晚期转移,这些患者的预后往往很差.研究显示,人类食管癌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阶段的逐步发展过程.从己研究发现的病因来看,食管癌化学预防可能是重要的预防措施之一,它强调危险因素与发病、发展的关系研究,在致癌物暴露较高的癌症高发区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近年来,一个基于食物的肿瘤化学预防研究正在逐步取代单一化合物防癌方法.
作者:陆维权 刊期: 2005年第02期
肿节风注射液是从中药肿节风中提取的一种抗肿瘤中成药,已用于多种肿瘤的临床治疗.我们对64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进行了肿节风注射液+化疗组(ZJF+化疗)与单纯化疗组的Ⅲ期临床比较研究,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丛珊亭;毕文;姜立喜 刊期: 2005年第02期
对乳头溢液患者行乳管内视镜检查,选择部分病例行镜下活检.与术后组织学对照,统计其诊断符合率.共选择89例患者行镜下活检,有67例在本院手术,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4.0% (63/67).其中,活检诊断为导管内乳头状瘤49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3.9% (46/49);乳腺导管内癌5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5/5.乳腺导管炎11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90.9% (10/11);乳腺导管扩张2例,与术后病理诊断符合率2/2;初步研究结果提示,乳管内视镜下病理活检对乳管内病变可作出明确的诊断和定位,对乳头溢液的病因诊断及治疗则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作者:罗永辉;雷秋模;黄京铭;徐溧宝;王忆丽;万雪婷;王国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造血干细胞移植(h1ematopozetic stem cell trausplam tation,HSCT)是根治恶性淋巴瘤、白血病为有效的方法之一.
作者:毕文;闫荣;刘新元;王云;李崇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观察艾迪注射液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患者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影响.方法:按齐同原则纳入病例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术前给予艾迪注射液,对照组常规准备.术中均按标准术式行食管癌根治,区域淋巴结清除术.术后完成HE染色常规病理检查后,以SP免疫组化法CK(AE1/AE3)和CK10/13作为指标检测淋巴结微转移.结果:实验组15例患者共318枚淋巴结,常规病检转移阴性者211枚,其中2例(13.33%)共6枚(2.84%)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表达;对照组20例患者共396枚淋巴结,常规病检转移阴性者263枚,其中10例(50%)共29枚(11.03%)淋巴结微转移阳性表达.两组比较X2=11.463 3,P=0.000 7.结论:艾迪注射液能有效地降低食管鳞状细胞癌区域淋巴结微转移的检出率,表明其有阻断该肿瘤细胞淋巴结微转移的作用.
作者:潘立群;李明;王峰;陈德轩;邹浩生;凌立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为研究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双吻合器致吻合口瘘的原因,并探讨其预防方法,3年中共应用双吻合器实施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70例,对发生吻合口瘘者进行分析和总结.结果示,发生吻合口瘘4例,发生率为5.71%(4/70).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双吻合器吻合安全可靠.吻合口瘘的发生原因主要是术中止血不彻底及吻合操作不规范所致.
作者:孙现军;刘庆来;马恒;徐忠法;宋希林;郭洪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目的:探讨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微波治疗气道肿瘤的操作要点、适应证及临床疗效.方法:对60例中央型支气管肺癌及3例气道良性肿瘤患者采用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微波行热疗.结果:该疗法对60例肺癌患者完全缓解22例(36.7%),部分缓解28例(46.7%),其中腔内肿块型总有效率93.1%(27/29).3例气道良性肿瘤均获显效.阻塞性肺炎总好转率88.5%(46/52),肺不张总有效率85.2%(23/27).对改善气喘、发热症状疗效显著,有效率分别为89.1%(41/46)、93.8%(45/48).结论:气道良性肿瘤及伴支气管阻塞的中央型肺癌是经纤维支气管镜介入微波热疗的良好适应证,它能为气道肿瘤患者提供除手术、放疗及化疗外,又一安全、实用且有效的辅助治疗手段.
作者:韩斌德;曾娟琴;马镛;郑任珊;喻红 刊期: 200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