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兴国;张百江;罗景玉;刘希斌;张德贤
目的:探讨 p27、p53 蛋白及 T β RⅡ在胃癌中的表达关系和预后意义.方法:用免疫组化法同步检测人胃癌组织中 p27、p53、T β RⅡ的表达.结果:62 例胃癌中 p27 蛋白失表达率为58.1%,高于胃癌旁组织20.0%;p53 和 T β RⅡ阳性率在胃癌中分别为43.5%和17.7%,而癌旁组织分别为 0 和 50%.p27 阳性组的 p53、T β RⅡ阳性率(分别为65.4%、31.0%)显著高于 p27 阴性组(P<0.05),p27与 p53 及 T β RⅡ呈正相关;而 p53 与 T β RⅡ差异无显著性(P>0.05).Kaplan-Meier 曲线显示 p27、T β RⅡ阴性组及 p53 阳性组患者的预后较对照组差(P<0.05),Cox 回归模型分析显示,p27 与预后弱相关(P=0.056 1),p53 和 T β RⅡ与预后密切相关(P<0.05).结论:p27、p53、T β RⅡ相互作用,对胃癌发生发展起重要作用;p27 和 T β RⅡ表达愈强、p53 表达愈弱,说明预后较好,反之则差.联合检测 p27、p53、T β RⅡ,可辅助胃癌诊断、估计预后、选择治疗方案.
作者:朱友群;万美珍;胡岳棣;张永琪;史永娟;佘正尧;郑建明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为研究不同剂量的CF组成的ELF方案(分为小剂量组及中剂量组)治疗晚期大肠癌的疗效,将43例晚期大肠癌随机分成两组,其中小剂量组24例,中剂量组19例.结果小剂量组有效率为50.0%,而中剂量组为52.6%,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组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静脉炎、口腔炎,经统计学分析两组差异均无显著性(P>0.05).研究结果提示,小剂量CF组成的ELF方案治疗晚期大肠癌,疗效可靠,更经济,值得临床上进一步研究.
作者:孙建国;陈烈;王俊峰;高峰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是一种小 DNA 病毒,多种恶性肿瘤的发生与 HPV 感染有关,尤其是宫颈癌.目前通过分子生物学方法获得的 HPV 疫苗依其作用效果可分为三大类:以体液免疫为主的预防性疫苗、以细胞免疫为主的治疗性疫苗及兼具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的预防性兼治疗性疫苗.
作者:吴勉云;伍欣星;邱惠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我院1988年8月-2000年10月收治的46例乳房肿块切除病例,探讨乳房肿块切除的手术进路问题.
作者:邵谦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回顾性分析1993年8月-2000年8月昌邑市人民医院手术治疗 78 例老年食管癌及贲门癌的临床资料.78 例患者术前合并陈旧性心肌梗死 1 例,冠状动脉供血不足 23 例,慢支、肺气肿 20 例,陈旧性肺结核 2 例,合并2种以上并发症的 8 例.术后发生心肺并发症 27 例(34.6%),死亡 2 例,其中 1 例死于 ARDS.详细术前检查、充分术前准备、谨慎的麻醉处理、术中轻柔操作、术后严密监护及时处理,可有效地预防并发症的产生.
作者:王修智;张晓兰;王成功;庞大斌;马君实 刊期: 2003年第01期
总结我院1991-1998年6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实施胸部肿瘤手术后出现的 49 例各种类型的心律失常,对同期冠心病与非冠心病患者围术期心律失常发生率进行对比分析,经统计学处理,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5).老年冠心病是开胸术后发生心律失常的基础,术后应严密监护.
作者:李润智;姜红菊;王瑞来;高健;郭雷;张春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是一种常见的出血性疾病,河北省开滦集团公司林西医院1988-2001年使用高能射线照射脾脏治疗本病36例,结果报道如下.
作者:邹玉环;王东才;曲宏伟;付占昭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颅脑照射和抗癌化疗是中毒性脑白质病非常确定的病因.对肿瘤放化疗引起中毒性脑病的临床及其研究进展加以综述.
作者:何声秀;吕丽荣;包兴才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5岁,术前经CT及纤支镜检查,诊为左肺中心型肺癌,病理为小细胞未分化癌.既往有预激综合征病史.
作者:刘延昌;李桂芝;张栋 刊期: 2003年第01期
乳腺癌是女性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我科 1997 年 8 月-2001 年 12 月对 46 例疑诊乳腺癌、乳腺肿块≤2 cm 的患者采用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取得了及时确诊的效果,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杨中祥;孙晶波;朱江;张国利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临床资料例1:患者男,42岁.12年前曾患回盲部非霍奇金淋巴瘤行手术及放射治疗.
作者:李新功;孙莉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与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在人脑胶质瘤中的表达及与胶质瘤恶性表型的关系.方法:免疫组化和原位杂交方法检测 50 例胶质瘤标本、10 例正常脑组织中 VEGF 蛋白及 MMP-9mRNA 的表达.结果:高级别胶质瘤(Ⅲ~Ⅳ)高于低级别胶质瘤(Ⅰ~Ⅱ),P<0.05.结论:VEGF 蛋白和 MMP-9mRNA 参与胶质瘤的发生发展且与胶质瘤的恶性表型有关.
作者:徐滨;朱贤立;辛志敏 刊期: 2003年第01期
对中国肿瘤分子生物学的研究近况进行综述,讨论了我国肿瘤分子生物学研究已取得的进展和有待改进的方面,提出了应进行系统化研究的建议.
作者:韩金祥;高雪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人类疱疹病毒6型(HHV-6)感染间的关系.方法: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骨髓、外周血中的HHV-6-DNA,健康体检者和缺铁性贫血者为对照组.结果:20例 ITP 患者、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和30例健康体检者外周血的 HHV-6-DNA 检出率分别为25%(5/20)、10%(1/10)和3.33%(1/30),ITP患者组与健康体检组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ITP患者组与缺铁性贫血组间差异无显著性.15例ITP患者骨髓和10例缺铁性贫血患者骨髓,HHV-6-DNA 检出率分别为46.67%(7/15)和0,二者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10例ITP治疗前、治疗第5天、第10天时外周血HHV-6-DNA检测,分别有3、3、2例阳性.结论:ITP与HHV-6的感染呈正相关;骨髓中HHV-6-DNA检出率高于外周血中.
作者:董学君;刘忠民;傅佳萍;詹乾钢;钟永根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设计一种基于微机的放射治疗剂量学数据的录入、显示、查询和处理的新管理方法.方法:根据归属将测量剂量学参数进行分类使之分属不同的层次,建立一个具有层次性结构的放射治疗剂量学数据库,按照该管理思想设计一个满足临床需要的软件系统.结果:将测量剂量学数据归类成适合层次管理的数据结构,开发了具有多种数据输入方式、剂量曲线显示、数据拟合、剂量转换、简单剂量计算和打印输出的软件系统.结论:放射治疗剂量学数据分层管理方法不仅方便、直观、可靠、快速,极利于数据的查询、验证和更新,而且很容易设计成软件系统.
作者:於文雪;尹勇;李松毅;李宝生;邢力刚 刊期: 2003年第01期
通过对96例经病理证实的腮腺区肿瘤临床资料的回顾性分析,结合良恶性腮腺肿瘤的发病特点及诊治要点,总结了混合瘤复发的一些基本原因和减少复发的处理方法.
作者:袁道英;杜琛;赵怀元;陈桂英;霍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研究 pS2 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 Envision 二步法,检测91例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 pS2 的表达.结果:pS2 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阳性表达率为 61.5%(56/91).pS2 阳性表达与 ER、PR 之间及临床分期、病理学类型及腹水细胞学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而与组织学分级无相关性(P>0.1).化疗不影响 pS2 在卵巢癌中的表达;pS2 的表达与晚期卵巢癌化疗效应之间也无明显相关性(P>0.1).结论:pS2 在上皮性卵巢癌中的表达仍为激素依赖性;在 ER、PR 高表达及黏液性囊腺癌、临床分期早或腹水细胞学阴性患者,其表达率高(P<0.05);但 pS2 尚不能作为一个独立指标来预测晚期卵巢癌对化疗的反应.
作者:傅士龙;张国玲;陆洪芬;范月珍;施达仁 刊期: 2003年第01期
进入21世纪,中国由于人口的逐渐老龄化,以及吸烟、感染等问题的存在,肿瘤防治所面临的形势极为严峻.对中国肿瘤流行状况做一简要概述,并就中国癌症控制策略和肿瘤防治工作的目标进行探讨.
作者:徐宁志;董志伟 刊期: 2003年第01期
目的:探讨人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癌组织中NDR2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随机收集正常甲状腺及乳头状甲状腺癌病理标本,采用小鼠抗NDR2单克隆抗体的免疫组织化学ABC法,研究NDR2蛋白在人正常甲状腺及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的表达,并结合图像分析比较NDR2蛋白在正常甲状腺组织与癌组织中含量的变化.结果:人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胞浆均呈现较强的阳性NDR2免疫反应,胞核中未见有阳性物质表达.乳头状腺癌细胞胞浆免疫反应阳性很弱,阳性率为23.3%,胞核呈阴性.正常甲状腺组NDR2免疫反应阳性率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图像分析结果显示,正常甲状腺组NDR2蛋白相对含量与甲状腺乳头状腺癌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DR2在正常甲状腺组织及甲状腺乳头状腺癌中表达差异有极显著性,推测NDR2可能参与了乳头状甲状腺癌的发病机制.进一步研究NDR2蛋白的功能有重要意义.
作者:周洁;刘新平;姬秋和;张文红 刊期: 2003年第01期
1 病例报告患者女,38岁.无意中发现左乳外上腋前线区 2.0 cm×1.5 cm×1.0 cm 大小肿物,质硬,活动度差,略压痛,皮肤无红肿,未做治疗.
作者:孙晓玲;张秀珍 刊期: 2003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