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治平;陈明清;王熙才;李云峰;蒋永新;李文亮;金从国
组织芯片是指固定在玻片上的高密度的组织微点阵.讨论了组织芯片技术的发展历史、现状和在细胞表型、基因表达、疾病分子诊断、预后判定以及与基因芯片的结合等方面的应用,并对其优缺点和发展前景进行了分析.
作者:李军;刘镭;李青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11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X-刀治疗,脑转移瘤和原发灶的大径分别为(2.7±1.7)cm和(3.8±1.2)cm,平均照射剂量分别为(22±6)Gy和(65±8)Gy.X-刀治疗1年后局部肿瘤控制率分别为84.7%(11/13)和91%(10/11),1年后因神经系统疾患死亡4例,占本组患者36%.初步研究结果提示,X-刀是一种微侵袭和安全的治疗方法,对于肺癌并发脑转移瘤的治疗是有效的.
作者:柳宪华;于效良;华庆云;林野;胡殿雷;庄会林;孙光远;滕志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70岁以上妇科肿瘤患者手术治疗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我科近10年来收治的70岁以上的妇科肿瘤患者87例,对患者的一般情况、合并症、对麻醉和手术的耐受情况、手术持续时间、出血量、输血量、术后的恢复情况、并发症等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将患者按肿瘤的性质(良性组,恶性组)及手术范围(附件切除术+,子宫切除术+)进行分组比较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安全度过麻醉期和手术期,恶性病变组和子宫切除术+组的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及术后住院时间均较良性病变组和附件切除术+组显著增多;但子宫切除术+组的术后严重并发症的发生率无显著增高.结论:70岁以上的妇科肿瘤患者可以耐受手术,但应加强对合并症的处理及对并发症的防治.
作者:吴强;邵衡华;彭素蓉 刊期: 2003年第02期
1998年3月-2001年3月,我院共发生6例肺癌患者在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后大咯血死亡,而同期常规放射治疗的肺癌患者只有1例发生大咯血死亡,结果提示,肺癌患者立体定向放射治疗(X-刀)有可能增加大咯血的发生率.
作者:李陆;岑笃才;代英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血管增殖与乳腺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78例乳腺癌标本中CD31的表达,并结合微血管计数和随访结果,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进行统计学处理.结果:微血管计数较高的患者5年生存率明显低于计数低者(P=0.0066);肿瘤组织中高水平的血管增殖与患者无瘤生存率(RR=3.1)和总生存率(RR=2.9)有很强的相关性.结论:肿瘤组织内血管增殖水平的高低在乳腺癌患者中是一个独立的预后指标,高水平的血管增殖的存在预示着患者可能在短期内复发或转移.
作者:王成刚;余之刚;孙靖中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p27蛋白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应用SP免疫组化法,对20例胃良性病变标本及62例胃癌组织p27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进行分析.结果:p27在胃良性病变中的阳性率为100%(20/20),而在胃癌中的阳性率为41.9%(26/62),p27在两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p27的阳性表达在未累及浆膜及淋巴结未转移者显著高于累及或穿透浆膜及有淋巴结转移者(P<0.05).结论:p27参与胃癌的进展,可能是一个预测胃癌预后的重要因素.
作者:万美珍;陈玉芳;朱友群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CD44V6和PCNA表达与食管癌分级、浸润、转移和预后的关系,以及CD44V6表达与PCNA表达的相互关系.方法:应用微波-SP免疫组化法,检测65例食管鳞状细胞癌组织中CD44V6和PCNA表达水平.结果:在食管癌中CD44V6和PC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8.5%和69.2%.CD44V6和PCNA表达均与肿瘤分级、浸润、淋巴结转移和预后相关.CD44V6表达与PCNA表达呈正相关(r=0.45,P<0.005).结论:CD44V6和PCNA是食管癌高度恶性和预后不良的重要生物学指标.食管癌CD44V6和PCNA表达可能具有相互协同作用.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刘艳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观察泰索帝(Taxotere)每周用药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及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毒性反应.方法:泰索帝25mg/m2,d1、d8、d15,静脉滴入1h,每次给药前30min予地塞米松10mg静脉推注.乳腺癌联合吡喃阿霉素40mg/m2,d2,静脉推注;非小细胞肺癌联合卡铂300mg/m2,d2,静脉滴入.28d为1个周期.治疗2个周期.结果:乳腺癌5例,PR2例,NC3例,有效率40.0%;非小细胞肺癌11例,CR1例,PR3例,NC5例,PD2例,有效率36.4%.全组16例,有效6例,总有效率37.5%.毒性反应主要为白细胞减少,但无Ⅳ度者.非血液毒性为乏力、恶心及脱发.结论:泰索帝每周给药方案与每3周给药方案相比疗效基本相同且具有良好的耐受性,骨髓抑制轻微.
作者:关小倩;李丽;王蕾娜;戴朝霞;金霞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原发性十二指肠球部腺癌的临床特点及诊治方法.方法:对北海市人民医院普外科1994-2002年误诊的4例十二指肠腺癌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4例术前、术中均误诊,从而导致误治.结论:对40岁以上有消化性溃疡症状的患者要警惕该病的存在,内镜活检或术中活检是确诊的依据.手术切除是首选的治疗方法,应根据肿瘤的分期选择术式.化疗和放疗未能显著延长生存期.
作者:李冠华;吴国柱;李秀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综述了中药藤黄(Gamboge)及提取的有效成分在抑制肿瘤细胞、药效学和临床方面的研究资料,展示藤黄是一种纯天然和独创的抗癌药物,从而孕育着新药开发与综合使用的前景,值得重视.
作者:雷秋模;刘金妹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简述山东省恶性肿瘤放射治疗的发展现状及放疗设备增长情况,阐述了立体定向放射治疗的基本理论及当前放疗过程中存在的问题,目的是呼吁有关部门加强质控,提高放疗质量.
作者:郝俊芳;刘秀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人乳头瘤病毒(HPV)16/18与膀胱癌发病之间关系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78例膀胱癌标本和11例正常膀胱组织中HPV16/18、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细胞周期蛋白(cyclin)D1和cyclinE的表达及相关关系.结果:膀胱癌中HPV16/18阳性率为65.4%,显著高于正常的27.3%;而且与肿瘤病理分级、分期相关,但与肿瘤复发无相关.膀胱癌中HPV16/18与bFGF及cyclinD1表达之间有显著相关性,但与cyclinE表达之间无显著相关性.结论:HPV16/18感染参与膀胱癌发病过程,而且通过多途径发挥作用.
作者:谢庆祥;林福地;韩聪祥;张闽峰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Bcl-2和Bax表达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及癌旁组织中Bcl-2和Bax的表达,用TUNEL法检测乳腺组织中细胞凋亡.结果: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与癌旁组织比较,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Bcl-2的阳性表达分别为15/18和6/18,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Bax的阳性表达分别为8/18和14/18,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Bcl-2和Bax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细胞凋亡调控中有重要作用.
作者:黄平;杨光伦;姚榛祥;涂刚 刊期: 2003年第02期
对我院1996年7月-1999年7月应用羟基喜树碱(HCPT)行膀胱内灌注治疗的膀胱肿瘤24例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CR12例,PR8例,NC2例,PD2例,有效率83.3%(20/24).随访18个月,复发率10%(2/20).毒副反应表现为轻度膀胱刺激症状及骨髓抑制.研究提示,该方法对于治疗表浅膀胱肿瘤、防止术后复发确实有效,且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吴建亮;高广庭;徐怡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研究青年人肺癌的致病因素、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1985年1月-2000年1月,手术治疗并经病理诊断的≤40岁青年人肺癌67例.对其临床特点、误诊原因、手术及预后进行总结.结果:按TNM分期:Ⅱ期17例、Ⅲ期41例、Ⅳ期9例.病理类型:腺癌和小细胞癌达67.2%(45/67).术前41例曾误诊误治.全部经手术治疗,34例行根治手术,20例行姑息手术,13例行剖胸探查.1年、3年、5年存活率分别为73.1%、46.3%、25.4%.结论:青年人肺癌就诊时多为晚期,生物学行为较差,早期诊治是提高生存的根本措施.综合治疗可提高疗效.
作者:李留峥;洪志鹏;施云飞;赵宗贵;黄韬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p27蛋白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乳腺癌组织p27蛋白的表达,分析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结果:p27在乳腺癌中的高表达率为61.67%(37/60),低表达率为38.33%(23/60).p27低表达与乳腺癌肿瘤直径、分期、淋巴结转移、远处转移、预后差相关.结论:p27蛋白的检测对鉴定无淋巴结转移但预后较差的乳腺癌患者,指导术后辅助治疗具有一定的意义.
作者:邹文;胡春宏;郭凯平;何燕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分析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治疗(SRS或SRT)发生放射性脑水肿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131例有完整随访资料的颅内肿瘤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患者临床资料,分为2组:水肿组51例,对照组80例,采用单因素分析(χ2和t检验)和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肿瘤体积、限光筒直径、大剂量、边缘剂量、肿瘤部位、肿瘤类型、等中心点数目、治疗方式、术前放疗、瘤周强化、性别及随访时间对脑水肿的影响.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体积、大剂量、边缘剂量、限光筒直径、术前放疗及肿瘤部位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多因素分析提示限光筒直径是影响脑水肿的重要因素(OR=1.28),其次是边缘剂量(OR=1.06).结论:在影响脑水肿的各种因素中,限光筒的大小和边缘剂量是相对重要的两个危险因素.
作者:刘延鹏;郭守芳;李玲;庞琦;张庆林 刊期: 2003年第02期
我院1998年2月-2001年2月对78例恶性腹水患者给予顺铂与白细胞介素-2联合腹腔内灌注化疗,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崔秀凤;张海霞;崔超 刊期: 2003年第02期
观察长春瑞滨(VLB)治疗恶性淋巴瘤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治疗组27例采用环磷酰胺(CTX)800mg/m2,静脉推注,d1、d8;VLB25mg/m2,静脉推注,d1、d8;表阿霉素(Epi)50mg/m2,静脉推注,d1;泼尼松(Pred)40mg/m2,口服,d1~d14,每21d为1个疗程.对照组以长春酰胺(VDS)代替VLB,治疗恶性淋巴瘤29例,进行随机对照,观察两组的疗效及毒副作用.治疗组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尤其是对复发性难治性患者以及老年患者,疗效更显著.治疗组毒副作用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均大于对照组,主要是骨髓抑制和静脉炎,经适当处理后能缓解.结论:VLB治疗恶性淋巴瘤疗效显著,毒副作用可以耐受.
作者:陈洁;董戴玉;杨镜明 刊期: 2003年第02期
目的:探讨尿中O6-甲基鸟嘌呤(O6-MeG)水平与肿瘤关系.方法:利用高效毛细管区带电泳法,检测了正常人和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结果:呼吸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为(2.58±1.23)μmol/L,消化系统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为(2.89±1.11)μmol/L,正常者尿中O6-MeG水平为(1.38±0.99)μmol/L.两恶性肿瘤组与正常人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恶性肿瘤患者尿中O6-MeG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人,在恶性肿瘤诊断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杜卫;张秀珍;梁惠 刊期: 2003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