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居民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健康风险概率评估

刘爱东;周萍萍;刘飒娜;李建文;王彝白纳;毛伟峰;张卫民

关键词:氨基甲酸乙酯, 概率风险评估, 白酒, 食品污染物, 风险评估
摘要:目的 了解我国居民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状况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及以上人群白酒消费量数据和2010-2011年全国25省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调查数据,采用@Risk软件对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健康风险进行概率风险评估.结果 2010-2011年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平均含量为0.072 mg/kg.18岁以上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每日平均暴露量为8.09 ng/kg BW,暴露限值为37 083,个体暴露限值超过引起公共卫生关注度的概率为0.052.白酒饮酒者氨基甲酸乙酯每日平均暴露量为159.99 ng/kg BW,暴露限值为1 875,饮酒者个体暴露限值超过引起公共卫生关注度的概率为0.455.结论 18岁及以上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白酒饮酒者存在较高健康风险.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相关文献
  • 2013年中国桶装水铜绿假单胞菌的复核验证及耐药特征分析

    目的 了解2013年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鉴定正确率,对我国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状况进行初步分析.方法 采用基于eta2和oprⅠ两对基因的PCR方法对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快速复核,使用Vitek GN生化鉴定卡进行生化验证,评价分离菌株的复核正确率和PCR方法的准确度,采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对8类12种抗生素的耐药性进行测定.结果 两对引物均能对铜绿假单胞菌扩增出预期的目的条带,但eta2具有更高的特异性;抽样进行生化试验结果显示2013年各地上报并运送的菌株复核正确率为100%;两种基因的PCR方法准确度均在95%以上,但均存在较低比例假阴性;2013年中国21个省市自治区上报的531株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为11.68% (62/531),主要耐受多粘菌素B(5.27%,28/531)、氨曲南(4.14%,22/531)和美罗培南(3.01%,16/531),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的中介率分别为43.31% (230/531)和25.42%(135/531).结论 各地上报分离的铜绿假单胞菌的准确性较高,PCR方法可对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进行快速筛选,结合生化鉴定方法可准确鉴定.桶装水来源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处于较低水平,但替卡西林/克拉维酸和替卡西林某种程度上显示了一定的耐药趋势,需要定期监测,以阐明桶装水中的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特征和耐药趋势.

    作者:胡豫杰;甘辛;闫韶飞;赫英英;杨大进;裴晓燕;王伟;白莉;李凤琴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国食品安全地方标准存在的问题及管理建议

    2009年《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后,各地方卫生行政部门相继发布了百余项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作为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的补充.本文对目前已经颁布实施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进行了分析整理,针对现行有效的食品安全地方标准中所存在的问题进行了概述,并就未来食品安全地方标准的管理措施及方向提出了几点建议.

    作者:于航宇;樊永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水果中11种农药残留量

    目的 建立一种同位素内标-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测定水果中11种农药的方法.方法 样品用乙腈提取,离心后取上清液旋转蒸发浓缩,经过氨基固相萃取小柱净化后,旋转蒸发至干,流动相溶解样品,用Waters XSelect@HSS T3色谱柱(2.1 mm×50 mm,2.5 μm)进行分离,以乙腈和0.2%甲酸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洗脱,内标法测定.结果 本研究建立的方法相对标准偏差(RSD)在4.7%~9.4%之间,样品加标回收率在78.6% ~ 107.4%之间,定量限和检出限分别在0.002~2.2和0.000 4~0.66μg/kg.结论 本研究建立的分析方法操作简便、结果准确、灵敏度高,可满足实验室对食品中农药残留的检测要求.

    作者:王炼;朱作芳;羊雨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鸡蛋过敏人群中主要过敏原的反应性及卵类粘蛋白抗原表位的初步研究

    目的 分析年龄、性别对鸡蛋过敏人群中主要过敏原反应性的影响,初步探索我国鸡蛋过敏儿童卵类粘蛋白的主要抗原表位.方法 以卵类粘蛋白、卵白蛋白、卵转铁蛋白纯品为抗原,采用免疫斑点印迹,检测21例鸡蛋过敏儿童血清特异性免疫球蛋白E(SIgE)与蛋白反应性,分析年龄、性别因素对过敏原反应性的影响;应用DNAStar生物分析软件,预测并合成卵类粘蛋白抗原表位肽段,采用免疫斑点印迹检测抗原表位与鸡蛋过敏儿童血清的反应性.结果 A(≤1岁)组、B组(2~3岁包括3岁)、C组(>3岁)的卵类粘蛋白反应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卵白蛋白、卵转铁蛋白反应率各组间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性别对各过敏原的反应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卵类粘蛋白抗原表位反应率较低.结论 卵类粘蛋白sIgE在不同年龄段存在差别,卵白蛋白sIgE在21例患者均可检测出,卵转铁蛋白sIgE在各年龄段无明显差别;应用DNAStar生物软件预测的卵类粘蛋白抗原表位,在天津地区反应性低,不是该地区主要抗原表位.

    作者:楚海荣;林书祥;侯丽英;张盈莹;朱黎娜;闫娟娟;李会强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重组人乳铁蛋白对子代大鼠免疫功能影响的一代繁殖毒性扩展试验

    目的 研究转基因牛乳腺生物反应器表达的重组人乳铁蛋白(rhLF)对子代大鼠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参照一代繁殖毒性扩展试验指南设计试验,将Wister大鼠分为对照组(酪蛋白)、重组人乳铁蛋白组,每组30只雌鼠、15只雄鼠;按照蛋白占比为20%的比重掺入饲料进行全食物喂养.雌/雄大鼠喂养相应饲料两周后进行交配,各组雌鼠在交配期、妊娠期和哺乳期继续给予相应饲料,子代大鼠从断乳到处死继续给予相应饲料.子代大鼠分别在PND0(出生后0天)、PND21(出生后21天)和PND56(出生后56天)进行免疫功能评价.结果 重组人乳铁蛋白组与对照组比较,重组人乳铁蛋白组子代大鼠血常规、血生化和淋巴细胞分型结果未见明显改变;溶血空斑试验(PFC)、淋巴细胞增殖试验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活性试验指标结果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本研究的试验条件下,重组人乳铁蛋白对子代大鼠免疫功能未见不良影响.

    作者:徐一凡;支媛;汪会玲;冯晓莲;王二辉;胡静;杨建军;贾旭东;于洲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某公司一起副溶血性弧菌食物中毒调查

    目的 查明中毒原因,及时采取有效干预措施,为类似疫情的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通过核实诊断、访谈病例和企业内搜索等方式搜索病例.应用描述流行病学手段确定暴露模式和因素.开展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暴露因素与发病的关联.对粪便、呕吐物和剩余食物等样品/样本进行可疑致病菌检测.结果 共搜索到37例病例,回顾性队列研究显示2014年8月18日午餐鱿鱼炒青椒、凉拌豆腐卷是危险食物,在剩余食品和病人腹泻物中均检出副溶血性弧菌.结论 本次食物中毒暴发是因为病人食用了被副溶血性弧菌污染的鱿鱼,豆腐卷在制作过程中存在交叉污染,加工过程未能有效杀灭细菌所致.

    作者:薛慧丽;蒋希宏;王健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钇早期暴露对大鼠海马组织生长发育的组织形态学影响

    目的 探讨钇早期暴露对大鼠海马组织生长发育的组织形态学影响.方法 基于神经发育毒性模型,将试验分为4组:对照、低、中和高剂量组,染毒剂量分别为0、2、8和32 mg/kg BW(以饲料中钇计),子鼠从GD0(受孕成功之日)持续暴露至PND70(出生后第70天),每组随机选取6只子鼠(雌雄各半)的海马组织制作石蜡切片,用4',6-二脒基-2-苯基吲哚(DAPI)染色、神经特殊染色以及苏木精-伊红(HE)染色法观察海马组织形态结构以及凋亡情况;通过透射电镜观察海马组织细胞和亚细胞结构.结果 32 mg/kg BW组海马组织胶质细胞凋亡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海马神经元尼氏体、神经纤维较对照组变化不明显;32 mg/kg BW组血脑屏障完整性受到破坏,线粒体脊肿胀、内有致密颗粒物沉积.结论 GD0~PND70钇暴露,高剂量组(32 mg/kgBW)海马组织胶质细胞凋亡增加,血脑屏障完整性受到破坏,线粒体受到氧化损伤.

    作者:李炳辉;张丽英;陈晨;李宁;张文众;贾旭东;李志华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全基因组测序在食源性疾病监控和暴发调查中的应用

    全基因组测序(WGS)分型在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特征分析、菌株进化和暴发溯源调查中已经显示出了其极大的应用价值和发展潜力.本文简要概述了WGS的基本原理,介绍了基于全基因组的单核苷酸多态性分型和基于全基因组多位点序列分型两种主要的测序数据解读和分析方式,比较了WGS与脉冲场凝胶电泳技术、多位点序列分型等常见分子分型手段的主要特点,列举了典型的WGS应用于食源性疾病监控和暴发识别的案例,后对WGS分型在食源性疾病监控和暴发调查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作者:李柏生;柯昌文;张永慧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居民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健康风险概率评估

    目的 了解我国居民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暴露状况并对其健康风险进行评估.方法 利用2002年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18岁及以上人群白酒消费量数据和2010-2011年全国25省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调查数据,采用@Risk软件对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健康风险进行概率风险评估.结果 2010-2011年白酒中氨基甲酸乙酯的平均含量为0.072 mg/kg.18岁以上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每日平均暴露量为8.09 ng/kg BW,暴露限值为37 083,个体暴露限值超过引起公共卫生关注度的概率为0.052.白酒饮酒者氨基甲酸乙酯每日平均暴露量为159.99 ng/kg BW,暴露限值为1 875,饮酒者个体暴露限值超过引起公共卫生关注度的概率为0.455.结论 18岁及以上人群白酒氨基甲酸乙酯暴露的健康风险较低,但白酒饮酒者存在较高健康风险.

    作者:刘爱东;周萍萍;刘飒娜;李建文;王彝白纳;毛伟峰;张卫民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国边销茶中稀土元素含量水平调查及成年消费人群的暴露风险评估

    目的 初步掌握我国边销茶中稀土元素含量水平,评估我国边销茶成年消费人群中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及其潜在的健康风险.方法 用GB 5009.94-2012《植物性食品中稀土元素的测定》中推荐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边销茶中稀土元素含量进行测定,采用24 h回顾法对我国边销茶消费地区成年人群的边销茶消费状况进行调查,通过简单分布评估法计算边销茶成年消费人群中稀土元素暴露水平并进行风险评估.结果 边销茶中稀土元素总体超标率为74%(67/90),含量范围为0.10 ~10.35 mg/kg,平均含量为3.41 mg/kg,中位数为3.10 mg/kg,其中稀土元素铈、镧、钇、钕的平均含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74、0.43、0.35、0.30 mg/kg.我国边销荼成年消费人群通过饮用边销茶摄入的稀土元素每日平均暴露量为0.668 μg/kg BW,占ADI的1.13%;高边销茶成年消费人群(P95)稀土元素每日暴露量为2.302 μg/kg BW,占ADI的3.90%.16种稀土元素中,铈、镧、钇、钕的每日平均暴露量相对较高,分别为0.178、0.104、0.082、0.073 μg/kg BW,占总稀土元素暴露量的65%.结论 目前我国边销茶成年消费人群中稀土元素摄入水平对人群健康造成的风险处于可以接受水平,健康风险较低.

    作者:宋雁;刘兆平;张磊;隋海霞;毛伟峰;包汇慧;雍凌;李宁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厦门市市售土笋冻中铬的污染状况及来源探讨

    目的 了解厦门市市售土笋冻中铬的污染状况,探讨土笋冻中铬的污染来源及预防措施.方法 2012-2014年在厦门市各采样点随机抽取土笋冻样品81份,虫体样品9份,从宁德地区滩涂海域采集可口革囊星虫、淤泥、海水等环境样品6份,依照GB/T 5009.123-2003《食品中铬的测定》中推荐的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样品中铬的含量.结果 81份土笋冻样品中铬含量范围在0.024 ~ 17.6 mg/kg之间,平均值为2.17 mg/kg,中位数为1.33 mg/kg,超标率为42.0%(34/81).添加明胶加工后导致土笋冻中铬含量从1.33 mg/kg升至5.35 mg/kg.从宁德地区滩涂海域采集的星虫、淤泥、海水样品中铬的含量范围分别为2.67~2.70、68.5 ~77.9和0.038 ~0.046 mg/kg.结论 厦门市市售土笋冻样品中铬的污染情况较为严重,监管部门须加强对土笋冻的原料、加工、销售过程的监控,保证食品安全.

    作者:骆和东;洪华荣;周娜;姜艳芳;吴雨然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一起纽波特沙门菌引起的食物中毒检测及菌株同源性分析

    目的 运用脉冲场凝胶电泳(PFGE)对一起食物中毒事件中分离的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为查明事件原因提供依据.方法 采集患者、食品加工人员和剩余食物样本进行病原分离及鉴定,对分离到的菌株进行PFGE及耐药性分析.结果 从采集的13份样本中检出4株纽波特沙门菌,其中1株来自病人样本,1株来自食品加工人员(厨师)样本,剩余牛肉、鸭肉各1株.4株菌株经PFGE分析,同源性为100%.4株分离菌株耐药谱相同.结论 此次食物中毒由纽波特沙门菌引起,PFGE分型揭示菌株之间的流行病学联系,为事件的分析和溯源提供分子流行病学证据.

    作者:金建潮;曹春远;何春荣;林英华;廖琳虹;张景平;陈前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线性离子阱质谱法测定乳制品中8种青霉素类药物及其主要代谢产物

    目的 建立一种超高效液相色谱-四极杆串联线性离子阱质谱技术测定乳制品中8种青霉素类抗生素(青霉素G、氨苄西林、青霉素V、阿莫西林、苯唑西林、萘夫西林、氯唑西林、双氯西林)及其相应的代谢产物青霉噻唑酸(青霉素G噻唑酸、氨苄青霉噻唑酸、青霉素V噻唑酸、羟氨苄青霉噻唑酸、苯唑青霉噻唑酸、乙氧萘青霉噻唑酸、氯唑青霉噻唑酸、双氯青霉噻唑酸)残留的方法,并对市售乳制品中青霉素及青霉噻唑酸残留情况进行调查.方法 乳制品样品中青霉素及青霉噻唑酸采用纯水超声提取,经乙腈沉淀蛋白,正己烷液液萃取除去脂肪,用氮气吹至近干,用乙腈-水(10∶90,V/V)复溶后,经0.22 μm微孔滤膜过滤,经超高效液相色谱C18柱(50 mm×2.1 mm,1.8μm)分离,选用乙腈-水(含0.1%甲酸)为流动相,梯度洗脱分离8种青霉素及相应青霉噻唑酸共16种组分;在优化的四极杆串联线性离子阱质谱条件下,采用ESI源、正离子模式、多反应监测方式,外标法定量,采用信息依赖采集扫描功能(IDA)结合增强子离子扫描(EPI)模式对检出阳性结果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为1.0 ~ 200 μg/L,8种青霉素及相应青霉噻唑酸在各种乳制品基质中均有良好的线性相关性,相关系数r在0.999 1~ 0.999 9之间,方法低检测限为0.01 ~0.05 μg/kg(固体乳粉)和0.002~0.010 μg/kg(液体奶);方法回收率在80.0% ~110.0%,相对标准差为0.16% ~7.06%.结论 该方法测定8种青霉素药物及相应代谢产物青霉噻唑酸的残留量简便、快速、定性准确,可以满足对青霉素类药物及其代谢产物残留的检测要求.

    作者:刘红河;廖仕成;康莉;毛丽莎;肖惠贞;尹江伟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茶叶稀土含量对植物性食品质量安全的影响

    稀土元素(rare earth,简称RE)为重金属元素,具有广谱的生物毒性并可产生低剂量蓄积效应,农产品中稀土元素的安全问题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鉴于茶叶因稀土元素含量超标而引发诸多争议与质疑,本文结合研究结果与文献调研,得出以下结论:①基于稀土元素的低剂量效应,茶叶的稀土元素持续摄入及其在体内的蓄积对健康存在的潜在影响应予以重视;②制定植物性食品稀土元素相关限量标准具有必要性、科学性、前瞻性,以保障农产食品的质量安全;③茶叶的稀土元素含量超标的主因是人为持续使用含稀土元素的肥料,特别是含稀土元素的叶面肥,茶叶的稀土元素高残留与稀土元素的土壤累积效应、茶树(叶)的生物学特性与对稀土元素的高度选择性吸收等有关,茶叶中源自土壤的稀土元素应是土壤固有的和外源稀土元素累积于土壤中叠加的,农用稀土元素产品的性质与农业惯用的植物生长调节剂的特性要求相违背,将其用于茶叶的举措是导致茶叶稀土元素含量升高或超标的主要原因;④解决茶叶稀土元素含量升高或超标的关键措施是倡导茶叶生产中杜绝使用稀土元素肥料,从源头切断茶叶稀土元素的来源,减轻土壤和茶树(叶)的稀土元素承载.

    作者:陈祖义;朱旭东;王筱霏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法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的含量

    目的 建立一种以高效液相色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联用测定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含量的方法.方法 样品以ZORBAX 300 SCX阳离子交换拄(4.6 mm×250 mm,5μm)分离,用三乙胺水溶液-乙腈(80∶20,V/V)作为流动相洗脱,蒸发光散射检测器检测.结果 胆碱的检测限为4 μg/ml,线性相关系数(r)为0.998 1,加标回收率在94.98%~ 100.90%之间,且日内精密度(RSD日内)和日间精密度(RSD日间)分别为2.75%和3.12%.结论 本方法操作简便、回收率高、准确度好、可缩短试验时间且目标峰峰形窄而对称,适用于对婴幼儿配方乳粉中胆碱的测定.

    作者:刘雪梅;刘波;郭园;沈遥;陈波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我国海洋食用贝类重金属污染特征及其健康风险

    目的 探讨我国海洋食用贝类重金属累积水平及人体健康风险.方法 基于已报道的数据,分析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Cu、Pb、Cd、Cr、As和Hg污染统计特征,采用美国国家环境保护局(US EPA)提出的靶器官危害系数(THQs)方法评估贝类重金属污染的人体健康风险.结果 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各重金属含量呈非正态分布.Pb、Cd、Cr、As和Hg的平均含量均未超过食品中污染物限量.牡蛎、菲律宾蛤仔、缢蛏及贻贝4类典型食用贝类中,As、Cu和Cd的含量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牡蛎中Cu和Cd含量高,缢蛏中As含量高;4类贝类中其他重金属含量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珠江口、福建沿海、长江口-浙江沿海、山东沿海、渤海湾海域食用贝类中Cu、Pb、Cr、Hg的人体健康风险较低,但山东沿海、渤海湾和福建沿海部分贝类中Cd以及福建海域部分贝类中As的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除山东沿海、渤海湾和福建沿海贝类重金属污染对儿童的风险值大于1.0外,其他海域贝类6种金属的总风险均可接受;Cd和As是我国贝类重金属污染健康风险的主要贡献者.结论 我国海洋食用贝类中Cu、Cd和Cr含量存在超标现象,部分海域一些贝类Cd和As污染的健康风险超出了可接受水平.总体上,海洋贝类重金属污染不严重,但重金属复合污染的健康风险需引起重视.

    作者:程家丽;张贤辉;卓勤;刘婷婷;唐阵武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免疫亲和柱净化-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鱼肉和肝脏中河鲀毒素

    目的 采用免疫亲和柱净化鱼肉和肝脏中的河鲀毒素,建立高效液相色谱-三重四级杆质谱串联(LC-MS/MS)方法检测鱼肉和肝脏中的河纯毒素,为水产品中的河纯毒素检测提供方法依据.方法 选用Zic-Hilic色谱柱(150 mm×2.1mm,5μm),以10 mmol/L甲酸铵-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采用梯度洗脱进行分离.样品用1%乙酸-甲醇沉淀蛋白提取,上清液加入PBS缓冲液后经免疫亲和柱净化,将洗脱液氮吹至干定容后上机测定.多重反应监测(MRM)方式检测.结果 河纯毒素的线性范围为1.0 ~1 000.0 ng/ml,鱼肉和肝脏中河纯毒素的检出限分别为0.3和0.2μg/kg,回收率在52.4%~72.6%之间.结论 本方法特异性强、提取效果好、无基质抑制效应,适用于鱼肉和肝脏中河鲀毒素的痕量检测.

    作者:岳亚军;张律;游杰;夏伟;陈戊申;张风雷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中国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进展与展望

    食品微生物风险评估一直是国际上食品安全研究的热点.食源性致病菌引起的食品安全风险是全球性问题,发展中国家面临的情况更为严峻,我国政府高度重视食品安全工作,不断加强风险分析体系能力建设.从2010年以来,国家食品安全调查数据提示致病微生物导致的食物中毒事件的报告数一直高于化学性危害和有毒动植物造成的危害.因此加强我国微生物定量风险评估以减少与发达国家的差距,从国家层面上势在必行.

    作者:朱江辉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中国的发展概况

    本文分析了外资和我国本土企业在中国发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的现况,以及我国本土研究机构和政策的发展.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中国尚处在产业发展的起步阶段,需要通过产业创新系统的建设来推动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在中国的快速发展.

    作者:索思卓;胡豪;王一涛 刊期: 2016年第02期

  • 超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食用植物油中的4种植物甾醇

    目的 建立超高效液相色谱(UPLC)法测定食用植物油中4种植物甾醇(菜籽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的方法.方法 食用植物油样品经皂化后,用冰醋酸调节pH=6.0~7.5,乙醇定容后冷冻离心,取上清液测定.采用Endoavorsil C18(100 mm×2.1 mm,1.8 μm)色谱柱,以甲醇作为流动相等度洗脱,使用二极管阵列检测器在波长205 nm下进行检测.结果 方法的线性范围:β-谷甾醇、豆甾醇、菜籽甾醇为20~ 200 μg/ml;菜油甾醇为10~100 μg/ml,相关系数r均大于0.999 9.方法检出限(S/N=3):菜籽甾醇、豆甾醇、菜油甾醇、β-谷甾醇分别为23.2、18.8、18.6、23.8 μg/g;定量限(S/N=10)分别为77.5、62.8、62.2、79.4 μg/g;4种组分按高、中、低3个浓度水平加标回收率为84.7% ~ 100.7%,相对标准偏差RSD(n=6)均<3%.结论 本方法简便稳定,准确灵敏,适用于食用植物油中4种主要植物甾醇的同时测定.

    作者:赵海燕;詹未;李兵;吴国华;赵榕 刊期: 2016年第02期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中华预防医学会;中国卫生信息与健康医疗大数据学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