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Forskolin对人胃癌细胞增殖影响的实验研究

王祥;张岭漪;赵世义;马力

关键词:胃肿瘤/病理学, 萜类/药理学, 原癌基因蛋白质p21(ras), 蛋白质p53,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探讨毛喉萜(Forskolin)的抗胃癌作用.方法:采用MTT比色法、克隆形成法观察Forskolin对SGC-7901细胞的作用,利用免疫细胞化学方法检测其对rasp21、p5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Forskolin可明显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经Forskolin处理细胞3 d后,rasp21、p53蛋白表达均有明显下降,P<0.01.结论:Forskolin能明显抑制人胃癌SGC-7901细胞增殖,其作用可能与降低rasp21、p53蛋白表达有关.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胰十二指肠切除术中胰管结扎预防胰瘘的临床研究

    目的:研究胰十二指肠切除术后胰管暂时性结扎对胰瘘的预防作用.方法:对山东省肿瘤医院1989年5月-2002年10月因壶腹周围肿瘤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230例患者,比较胰管结扎组(A组)和胰管不结扎组(B组)胰瘘的发生情况.结果:胰管A组160例患者发生胰瘘4例,发生率为2.5%;B组7例出现胰瘘,发生率为10%,两组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时胰管暂时性结扎手术操作简单,预防胰瘘效果可靠,是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管较可靠的处理方式.

    作者:石学涛;衣龙海;李胜;张波;卢红;张俊峰;周武元;王春英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良性疾病误诊为食管癌行手术治疗17例分析

    目的:总结食管良性疾病误诊为食管癌行手术治疗的经验教训.方法:回顾17例良性疾病误诊为食管癌而行手术治疗的病历资料,分析其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情况.结果:本组上消化道造影、食管镜、组织学的误诊率分别为88.2%、52.9%及0;前两者各种表现均缺乏特异性.结论:坚持以病理为依据是减少误诊食管癌的重要准则;多种检查相结合及必要时复查可减少误诊;提高临床医生自身对辅助检查的诊断及评价能力十分重要.

    作者:黄景陶;赵锡江;任鹏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抑素检测意义

    目的:研究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抑素(endostatin)的含量水平与肺癌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方法:用ELISA法对79例原发性肺癌、8例肺部良性疾病及20例健康人血浆内皮抑素含量进行分析.结果:血浆内皮抑素含量在原发性肺癌、肺部良性疾病及健康人分别为(9.3±5.7)pg/mL、(6.3±2.5)pg/mL、(4.9±3.2)pg/mL,肺癌明显高于肺部良性疾病和健康人,P<0.05;血浆内皮抑素含量在Ⅰ、Ⅱ、Ⅲ、Ⅳ期肺癌中分别为(6.6±4.3)pg/mL、(7.1±5.5)pg/mL、(8.7±6.0)pg/mL、(10.6±4.5)pg/mL,血浆内皮抑素含量与肺癌临床分期有关,P<0.05;年龄≥60岁肺癌患者血浆内皮抑素含量为(7.9±4.2)pg/mL,年龄<60岁为(10.4±5.6)pg/mL,后者明显高于前者,P<0.01.结论:原发性肺癌患者外周血内皮抑素含量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且与肿瘤分期和淋巴结转移有关.

    作者:王颖;石殿鹏;于金明;李道堂;郭其森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人淋巴结窦组织结构与窦内出现血液的病理意义

    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的现象一直未引起太多的重视,但是在日常病理工作中,这一现象并不少见.淋巴窦除了作为淋巴循环的引流通道,是否还发挥着使淋巴循环与血循环相互交通的作用?为了对这一问题有更为深刻的认识,将淋巴结窦的组织结构,以及多年来有关淋巴结窦内出现血液现象的研究进展,包括淋巴窦血管转化和血淋巴结予以综述.

    作者:尹彤;纪小龙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肝癌的灌注化疗及栓塞治疗和护理

    手术切除虽仍是肝癌的首选疗法,但由于肝癌的多中心发生和原先切除灶的播散等原因,复发率可达47.6%~56.6%[1].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因其相对安全、有效、创伤小和痛苦少而广泛应用于肝癌的治疗.作者仅就术前及术后护理谈几点体会.

    作者:孙兰玉;杨爱菊;邵珠美;王春英;李艳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调节环氧化酶-2治疗肿瘤的前景

    环氧化酶-2(cyclooxygenase,COX-2)高表达与肠癌、乳腺癌、卵巢癌和头颈癌等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有关.研究发现,COX-2通过抑制细胞凋亡和促进肿瘤血管增生,参与肿瘤的发生、发展.目前研究结果显示,化疗、放疗与COX-2抑制剂以及其他有关因素结合的综合治疗具有很大的发展前途.

    作者:王明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纵隔血管源性肿瘤的诊治分析--附5例报告

    回顾性分析5例经病理证实的纵隔血管瘤的临床表现、诊断方法和治疗,并对全部患者进行随访.其中3例生存已达8~12年.纵隔血管源性肿瘤诊断困难,良性纵隔血管瘤没有复发、转移及恶性倾向.肿瘤的位置、大小及手术切除范围与预后无关.

    作者:杨景魁;郑广钧;柴树德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睾丸切除术后复发性前列腺癌

    目的:探讨超声引导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前列腺癌.方法:8例前列腺癌去势术后复发实施超声引导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2例单纯粒子植入治疗,肿瘤匹配周边剂量为(matched peripheral dose,MPD)90~145 Gy,2例先行外放疗,外放疗剂量为40~45 Gy.粒子活度0.35~0.40 mCi.随访3~29个月,连续3次前列腺特异抗原(prostate specific antigen,PSA)升高即为生物化学失败(biochemical failure).结果:粒子治疗前后PSA分别为(7.53±7.64)ng/mL 和(1.25±1.19)ng/mL,统计学处理明显下降,t=2.297,P=0.038.2例生物化学失败,生物化学控制率(biochemical control rate)为6/8例,1例出现1级泌尿道并发症,1例出现2级泌尿道并发症.1/8例患者粒子发生移位,但是并没有引起临床相关并发症,没有粒子移位到肺.结论:超声引导经会阴放射性 125 I粒子植入治疗复发前列腺癌具有安全、微创、并发症发生率低和疗效肯定,是一种较理想的补救治疗手段.

    作者:王俊杰;黄毅;冉维强;朱丽红;刘江平;白静;葛辉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骨髓涂片和X线检查结合对20例骨髓瘤的诊断分析

    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是骨髓内大量异常浆细胞增生,同时异常增生的浆细胞产生M球蛋白及其多肽链,引起骨质破坏、肾功能损伤及贫血等异常表现,是较常见的骨髓原发性肿瘤.仅通过某些临床症状和体征及一般实验室检查,对本病容易漏诊或误诊;骨髓涂片和X线检查相结合,可提高对MM的诊断准确率.本院1992-2002年收治20例患者,其资料分析报道如下.

    作者:张桂华;李丽;马庆峰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胸部肿瘤患者术后的尿液监测与护理--附72例分析

    手术是治疗胸部肿瘤的重要方法之一,但他对患者造成了明显的应激状态,导致不同程度的尿液改变.通过收集72例患者术前与术后第1天尿常规的资料,经统计学处理显示,术后与术前尿常规的差异有显著意义.因此,应加强对此类患者术后的尿液监测与护理,并提出了主要的护理措施.

    作者:曲华燕;孙雪梅;房玉芳;赵希义;王福红;田明雪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CD44V6和CD15s抗原在子宫内膜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CD44V6 、CD15s抗原表达与子宫内膜癌和侵袭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ABC方法对50例子宫内膜癌标本进行CD44V6和CD15s抗原检测.结果:CD44V6和CD15s在子宫内膜癌中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4%和72%,两者呈正相关.CD44V6和CD15s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临床分期和病理分级呈正相关,并随肿瘤细胞侵袭肌层深度的增加,阳性表达率增高.结论:CD44V6 、CD15s高表达提示子宫内膜癌生物学行为不良,联合检测CD44V6 、CD15s可作为判断子宫内膜癌恶性程度、预测转移和评估预后的生物学指标.

    作者:曲群;梁睿;马玉琴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卡莫氟合并放射治疗食管癌40例临床观察

    1998-2001年,采用卡莫氟片剂(山东齐鲁兴华制药厂)与放疗同步治疗和单纯放射治疗,对40例食管癌患者进行临床对照实验,以观察卡莫氟对食管癌的放疗增敏作用和毒副反应.

    作者:刘斌;刘剑辉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一期游离皮片植皮在乳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

    我院1997年8月-2001年8月选择39例乳腺癌患者,针对术中皮瓣缝合张力较大这一情况,取腹壁或大腿游离皮片做一期植皮,显著降低了皮瓣坏死的发生,取得较满意疗效.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潘琦;陈福春;林加宝;郭定刚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内镜下碘染色诊断食管癌的探讨

    探讨和评价镜下卢戈氏液染色对食管癌的诊断价值.结果示,对121例符合规定条件患者的食管染色后,有碘不染色者67例,其中病检为食管癌的 38例,其中手术证实为早期食管癌的4例,异型增生的23例,6例为慢性炎症,手术及放疗后碘染发现有跳跃病灶的5例.初步结果提示,内镜下碘染色技术是诊断早期食管癌的主要方法,能提高内镜下诊断食管癌的能力,能发现食管癌的多发跳跃灶,从而指导外科手术及放疗定位.对评价放疗后效果有重要意义,且方法简单实用.

    作者:高建普;贾万奇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喉癌手术切缘AgNOR定量研究

    目的:探讨喉癌手术的安全切缘,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方法:对167例喉癌患者不同原发部位、不同方位、不同距离手术切缘做临床评价、病理学观察及AgNOR各项指标的定量研究.结果:声门区喉癌AgNOR各项参数,肿瘤与2、5、10 mm切缘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意义,P<0.05;而2、5、10 mm切缘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声门上区、跨声门型及声门下区喉癌肿瘤与2 mm、5与10 mm对比AgNOR计数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肿瘤与5、10 mm、2与5、10 mm对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病理观察前连合、会厌前间隙以及浸润性喉癌深面切缘是容易出现阳性切缘的部位.结论:对以外生性生长为主的声门区喉癌,黏膜及黏膜下2 mm切缘即可保证安全;以浸润性为主者2 mm黏膜切缘可行,但黏膜下切缘需适当加大.对跨声门型、声门上区、声门下区喉癌则至少保证5 mm以外.术前纤维喉镜、CT检查以及选择合适的手术入路可有效减少阳性切缘的发生.

    作者:宋西成;潘新良;张庆泉;沈晓芳;覃业军;陈秀梅;孙岩;张华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健择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观察及对策

    2000年6月-2002年6月,我院放三科应用健择(注射用盐酸吉西他滨)单药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46例,取得较满意的临床疗效.临床应用中的注意事项及观察护理要点介绍如下.

    作者:刘新平;庄娥;徐妮;刘新元;房林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贲门癌FasL上调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凋亡

    目的:探讨老年贲门癌FasL表达上调与肿瘤浸润性淋巴细胞(TIL)凋亡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0例老年贲门癌组织中FasL表达及TIL的数量.采用脱氧核糖核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技术(TUNEL),对其中40例贲门癌组织中凋亡的TIL及肿瘤细胞进行观察.结果:50例贲门癌组织FasL蛋白表达程度不等.FasL表达程度高的组织TIL计数低于FasL表达低的组织,同时其TIL凋亡指数高于FasL表达低的组织,P<0.05;而贲门癌细胞的凋亡指数低于FasL表达程度低的组织,P<0.01;TIL凋亡指数与贲门癌细胞的凋亡指数呈负相关,γ=-0.51,P<0.01.结论:老年贲门腺癌有不同程度的FasL表达,其表达程度与TIL的浸润程度和凋亡相关,可能是老年贲门癌免疫逃逸的重要机制之一.

    作者:郑世营;赵军;葛锦峰;王志刚;仲宁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FN-γ在胃癌中的表达

    目的:研究干扰素-γ(IFN-γ)在胃癌中的表达规律及可能的意义.方法:应用分子克隆方法,克隆IFN-γ基因片断,并通过体外转录方法制备寡核苷酸探针.在石蜡包埋的58例胃癌组织和53例癌旁正常组织中,采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IFN-γ mRNA的表达.结果:癌旁组织中胃上皮细胞IFN-γ阳性率为49.1%,而胃癌组织中未发现1例阳性,两组间差异有极显著意义,χ2=37.156,P=0.000.结论:胃癌细胞不表达IFN-γ,可能与胃上皮细胞癌变及免疫逃逸有关.

    作者:李昭辉;王占民;赵志伦;张勇;柯杨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国产吻合器在中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中的应用

    应用国产吻合器对38例中低位直肠癌行低位前切除吻合术.本组术后吻合口瘘1例,吻合口狭窄1例.随访3个月~5年,局部复发2例,死亡1例.认为应用吻合器提高了低位直肠癌的保肛手术的成功率,手术方便简捷,安全可靠.

    作者:王志民;杨明利;郭卫东 刊期: 2003年第09期

  • 呼吸动度对适形放疗射野的影响

    为了探讨呼吸动度对适形放射治疗照射野的影响,在模拟机下分别测量24例患者在缓慢呼吸、平静呼吸、深呼吸时肺部肿瘤随呼吸动度的变化而位置变化的范围.结果:呼吸动度对肺部肿瘤的影响在水平方向上有一定范围,且与呼吸幅度及年龄、是否有肺心疾病有关.缓慢呼吸时影响小,深呼吸时影响大;患有肺心疾病的影响较无肺心疾病患者大;<65岁患者呼吸动度较≥65岁者小.

    作者:陈兴秀;刘广升;李强 刊期: 2003年第09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