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疗加热疗治疗中晚期食管癌的前瞻性临床研究

邓怀慈;赵东利;张龙;张晓智

关键词:肿瘤/放射治疗, 高温, 诱发, 随机对照试验
摘要:为观察128例Ⅱ期以上食管癌放疗合并热疗的近期和远期临床疗效,将 128例Ⅱ期以上食管癌随机分为两组.外照射放疗合并热疗为热放疗组(R+H组),单纯外照射为放疗组(RT组).放疗采用常规放疗,热疗每周采用2次,共4~6次,全部病例均随访 5年以上.结果为:1)近期疗效:R+H组有效率分别为 CR 54.7%(35/64)、PR 29.7%( 19/64); RT组有效率分别为CR 32.8%(21/64)、PR 18.7%(12/64),两者比较前者明显升高,P<0.05.2)R+H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78.1%(50/ 64)、42.2 %(27/64)和31.2%(20/64),RT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 59.4%(38/64)、25% (16/64)和15.6%(10/64),两组比较热放组明显升高,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食管癌放疗同时联合热疗有放射疗效增强作用.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双倍环磷酰胺的CHOP方案加大剂量MTX治疗高危NHL

    目的:观察双倍环磷酰胺(CTX)的CHOP加大剂量甲氨蝶呤(HD-MTX) 方案治疗高危非霍奇金淋巴瘤(NHL)的客观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前瞻性临床研究采用双倍CTX的CHOP加HD-MTX方案治疗高危NHL11例,每3周重复1次,至少用2个疗程.结果:11例患者共接受38个疗程的化疗,其中CR 8例,PR 2例,NC 1例,有效率90.9%;毒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恶心和呕吐、脱发和转氨酶增高,心脏毒性轻微,无肾功能异常,其余毒性均为Ⅰ~Ⅱ级.结论:双倍CTX的CHOP加HD-MTX方案在无MTX血药浓度监测下,治疗高危NHL,疗效高,毒副反应可耐受,值得临床应用和进一步研究.

    作者:刘驯炎;张天惠;陈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1999-2002年云南省肿瘤医院恶性肿瘤住院病例分析

    目的:掌握恶性肿瘤发病特征,为制订肿瘤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方法:回顾1999-2002年云南省肿瘤医院的住院资料,以首次入住的患者为研究对象,详细分析这些患者的年龄特征、性别及疾病构成.结果:前10位的恶性肿瘤分别为:肺癌、结直肠癌、乳腺癌、恶性淋巴瘤、鼻咽癌、脑恶性肿瘤、原发性肝癌、子宫颈癌、胃癌、食管癌.男性与女性中恶性肿瘤的顺位有所不同,各种肿瘤的发病年龄段也有不同,如血液病较为集中30岁以下人群,而肺癌则以中老年居多.结论:恶性肿瘤患者数逐年升高,尤其以肺癌和结直肠癌增长趋势明显;患者的年龄有年轻化的趋势;男女患者在疾病构成和年龄分布上均有不同.

    作者:金从国;王熙才;伍治平;陈晓群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检测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血清可溶性细胞间黏附分子-1 (sICAM-1)的水平及其与疾病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LISA)检测54例NSCLC患者血清sICAM-1水平.结果:NSCLC患者血清s ICAM-1水平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肺癌的组织学分型无关,P>0.05 ,有转移的患者sICAM-1水平高于无转移者,P<0.05.结论: NSCLC血清sICAM-1增高,sICAM-1参与了NSCLC的发展和转移.

    作者:刘维佳;张湘燕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恩格菲注射液联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的疗效观察

    应用恩格菲注射液配合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30例(治疗组), 与单纯化疗治疗恶性肿瘤患者30例(对照组)对照.初步研究结果示,治疗组在减轻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疲乏无力等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5,近期疗效治疗组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46 .67%,两者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恩格菲注射液可作为减轻恶性肿瘤化疗毒副作用的辅助药物.

    作者:董晓荣;程晶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康莱特注射液改善晚期肿瘤患者食欲和生存质量的临床观察

    2001年1月-2003年3月,我科应用康莱特治疗晚期实体瘤患者32例,疗效满意,总结报道如下.

    作者:张明;谢可;陈淋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和四氢叶酸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40例

    为研究国产奥沙利铂(L-OHP)与氟尿嘧啶(5-FU)+四氢叶酸(LV )联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的近期疗效与毒副作用,采用L-OHP 125 mg/m2,静脉滴入,持续2 h,d1;LV 200 mg/m2,静脉滴入 ,持续2 h,d1~d5;5-FU 500 mg/m2,静脉滴入,持续4~6 h,d1~d5. 21 d为1个周期,2个周期后评定疗效,有效病例4周后确认疗效.结果CR 4例,PR 11例, 总有效率37.5%,不良反应主要为恶心、呕吐、贫血和感觉神经毒性,对白细胞和血小板影响较小.初步研究结果提示,OLF方案治疗晚期胃肠道肿瘤近期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能耐受, 对晚期胃肠道肿瘤可作为首选方案.

    作者:蒋晖;范玉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肺癌脑转移的治疗及预后分析

    为探讨提高肺癌脑转移疗效的方法及影响预后的因素,1995年5月-2000年5月收治的64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行手术加放疗、放疗加化疗和单纯放疗.放疗采用 60 Coγ线或6 MV-X线全脑照射,多发灶全脑照射40~50 Gy/4~5周,2 Gy/次,5次/周;单发灶全脑照射40 Gy后局部野增加10~20 Gy.化疗采用威猛(Vm-26) 100 mg, 静脉滴入d1~d3;顺铂(DDP) 50 m g,d1~d3;CCNU 120 mg,口服,d1或CAP(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顺铂)+CCNU方案 ,3~4周重复.手术加放疗的中位生存期和1年生存率分别为13个月和71.4%,明显放疗加化疗的8个月和40%,而放疗加化疗又明显高于单纯放疗的5个月和15.6%,三者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手术加放疗和放疗加化疗的综合治疗对肺癌脑转移有较好的疗效.

    作者:折虹;丁喆;海平;夏新舍;詹文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食管癌52例

    目的:观察去甲长春花碱(NVB)联合顺铂(DDP)治疗晚期食管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随机将52例晚期食管癌患者分为两组.NVB组:NVB 25 mg/m2,静脉推注,d1、d5;DDP 30 mg/m2,静脉滴入,d2~d4.对照组:醛氢叶酸(CF)0.1,静脉滴入,d1~d5;5-FU 0.5 mg/m2,静脉滴入,d1~d5; DDP 30 mg/m2,静脉滴入,d2~d4.2个方案均每4周重复,每例化疗2个周期.结果:NVB组总有效率53.3%,对照组42.3%,P>0.05;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NVB组白细胞减少发生率为88.5%,对照组为65.4%,P>0.05,NVB组成本疗效比大于对照组.结论:NP方案适合用于复治患者.

    作者:吴云;严晓春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壶腹部癌的局部切除治疗--附11例报告

    目的:评价局部切除治疗壶腹部癌的效果.方法:1996年5月-2000年12月,16例壶腹部癌的患者进行局部切除术,获随访11例,其中术后组织病理证实为高分化腺癌7例,其中中分化腺癌2例,低分化腺癌2例.11例均行十二指肠切开肿瘤切除术.结果: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均获随访,随访时间6~53个月.3例分别于术后9、18、27个月死于其他病,1例21个月后复发死亡.其余7例均在随访中,平均生存期23.4个月.术后1年生存8例(72.7%),2年为5例(45.5%),4年为2例(18.2%).结论:局部切除具有手术操作简单、创伤小、恢复快、手术并发症及死亡率低等特点.适应于肿瘤较小、无壶腹周围浸润及淋巴结转移,合并内科疾病而不能耐受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老年患者.

    作者:孙宝友;张俊峰;穆庆岭;申泮远;潘晓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右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一例报告

    1 病例报告患者女,57岁.因咳嗽、咳痰及痰中带血15 d,伴胸背部疼痛3 d于1999年10月 25日入院.胸部CT示:右肺上叶后段一软组织肿块影,边界清晰,形态欠规则,有结节状突起及切迹,大小约6.5 cm×5.0 cm×7.0 cm,其内缘有纤维条索影与肺门相连,考虑为右肺上叶癌.各项术前检查无手术禁忌证.于1999年11月1日在全麻下行右肺上叶切除术. 术中见:肿瘤位于右肺上叶后段,约7.0 cm×7.0 cm×5.0 cm大小,质硬,侵及后外侧胸壁.7组、10组、11组淋巴结肿大,约2.0 cm×1.0 cm×1.0 cm大小,质韧,部分融合成团,无胸腔积液.术后病理示:右肺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7组、10组、11组分别查到2、 2、4枚淋巴结,均呈慢性炎症.

    作者:吕长城;卢艳;吕斌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40例临床观察

    用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中重度癌痛患者40例,疼痛缓解率为72.5%(29/40),其中,完全缓解5例(12.5%),明显缓解24例(60.0%),中度缓解8例(20.0%),轻度缓解3例(7.5%),未见严重副作用.

    作者:孙建国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三苯氧胺对乳腺上皮增殖活性及血管形成的影响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三苯氧胺(TAM)对实验性乳腺增生和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用雌二醇和黄体酮诱导Wistar大鼠乳腺增生动物模型.180只雌性大鼠随机分为6组:A组:空白对照组,B组:模型对照(单用性激素)组,C组:性激素加 5倍TAM组,D组:性激素加10倍TAM组,E组:性激素加15倍TAM组,F组:性激素加20倍TAM组 ,喂养2个月后,检测DNA、AgNORS、Ⅷ因子及 PCNA.结果:1)各个TAM剂量组对细胞核DNA合成均有抑制作用,10倍剂量组已很明显;2)10倍及以上TAM剂量组有明显抑制AgNORS计数的作用;3)10倍及以上TAM剂量组有明显降低MVD的作用;4)20倍TAM剂量组对PCNA表达有抑制作用.结论:TAM有抑制乳腺增生和血管形成的作用 .

    作者:甘长清;吴凯南;苏新良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Ⅲ及Ⅳ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探讨

    目的:探讨影响Ⅲ、Ⅳ期子宫内膜癌的预后因素.方法:Ⅲ、Ⅳ期子宫内膜癌78例,按治疗方式分4组:单纯放疗组8例,单纯手术组7例,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组46例,放疗加化疗组14例,另3例为化疗加激素治疗.结果:78例总的3和5年生存率分别为61.5%(48/78)和29.0%(18/62);子宫内膜腺癌为65.2%(4 5/69)和34.0%(18/53),子宫内膜腺鳞癌为3/8和0,两者3年生存率,P>0.25,腺磷癌无1例生存5年.3年生存率:Ⅲ期75.0%(42/56),Ⅳ期27.3%(6/22),P<0.001.5年生存率:Ⅲ期40.5%( 17/42),Ⅳ期5.0%(1/20),P<0.01,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腺癌组织学分级Ⅰ、Ⅱ、Ⅲ级5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治疗方式中以手术联合化疗及放疗组疗效佳 ,与单纯放疗及化疗加放疗组间差异无显著意义,3、5年生存率,P>0.05.结论:影响晚期子宫内膜癌预后因素主要为FIGO期别、组织学类型、组织学分级及治疗方式的选择.

    作者:李庆菊;马志芳;李庆水;马悦冰;盛修贵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50例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为了观察芬太尼透皮贴剂治疗晚期癌症患者合并中重度疼痛的镇痛疗效及不良反应,将50例晚期癌痛患者进行为期15 d以上治疗观察,选择初始剂量25 μg/h或者根据以前吗啡用量计算,然后根据患者疼痛缓解情况进行剂量调整,使患者达到无痛或基本不痛,记录治疗前后疼痛强度变化和不良反应.用药期间未进行任何抗肿瘤治疗.初步研究结果提示疼痛缓解率88%,其中完全缓解 14例(28%),明显缓解 28例(56%),个体剂量25~175 μg/h,未见严重副作用.

    作者:王亚娟;徐世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转录因子E2F-1在肺癌组织中表达的意义

    目的:探讨转录因子E2F-1在肺癌发病机制中的作用及其与肿瘤生物学行为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E2F-1在46例肺癌和8例正常肺组织中的表达.结果:在肺癌组织中E2F-1阳性率为58.7%,显著高于正常肺组织的12.5%.E2F-1表达随肿瘤分期升高而增高,不同病理类型肺癌组织的E2F-1表达也有差异,但与淋巴结转移无相关.结论:E2F-1异常高表达在肺癌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可作为肿瘤浸润程度的标记物.

    作者:林福地;谢庆祥;张闽峰;孟家榕;郭以河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国产去甲长春花碱联合顺铂治疗蒽环类药物耐药乳腺癌23例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对蒽环类药物耐药乳腺癌的有效化疗方案.方法:对23例蒽环类药物治疗过的转移性乳腺癌给予国产去甲长春花碱(盖诺,NVB)加顺铂(DDP)化疗 .结果:23例患者总有效率56.5%,其中单发转移病灶有效率66.7%,多发转移灶有效率50.0%.肺转移灶有效率66.7%,胸壁转移灶有效率50.0%,对侧乳腺转移灶有效率33.3%,淋巴结、胸膜、骨、肝转移灶有效率分别是56.5%、40.0%、11.0%、0,心包100%.剂量限制性毒性是骨髓抑制.结论:NVB联合DDP可作为蒽环类药物耐药乳腺癌有效的二线治疗方案.

    作者:夏月琴;何续逊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右心黏液瘤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右心黏液瘤的诊断和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995年10月-2001年10月收治的24例右心黏液瘤病例(其中右心房黏液瘤19例,右心室黏液瘤5例).术前均经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确诊,均在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19例,三尖瓣机械瓣置换术1例,房间隔缺损修补术3例.结果 :无围术期及手术死亡,随访20例,时间1个月~6年,心功能(NYHA分级):Ⅰ级11例,Ⅱ级5例,Ⅲ级2例.1例死于非心脏方面的疾病,1例复发再次手术,复发率5%,效果良好.结论:右心黏液瘤一经确诊应尽快手术,手术效果满意,复发率低,心脏彩色超声心动图对诊断及术后随访有重要作用,应重视术后随访.

    作者:章斌;张宝仁;郝家骅;梅举;徐志云;邹良建;孙道华;于伟勇;王志农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检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用RT-PCR方法检测67例乳腺癌患者、29例乳腺良性疾病患者, 35例正常健康人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结果:67例乳腺癌患者中有18例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 mRNA表达阳性,阳性率为26.9%,与健康对照人群和乳腺良性疾病患者相比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Ⅲ、Ⅳ期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表达高于Ⅰ、Ⅱ期乳腺癌患者,P<0.05,在不同病理类型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意义,P>0.05,手术后比手术前的阳性表达率低,但差异无显著意义,P>0. 05.结论:乳腺癌患者外周血中组织特异性mRNA的阳性表达同肿瘤的分期有关,可作为乳腺癌微转移的一个监测指标.

    作者:丁小文;郑树;丁小礼;韩明勇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乳腺癌组织p16与nm23-H1的表达及临床病理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乳腺癌组织p16与nm23-H1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0例乳腺癌组织P16与nm23-H1的表达 ,并结合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进行分析.结果:乳腺癌组织p16阳性率55.00 %,p16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负相关,P<0.05,与5年生存率正相关,P<0.05 ;nm23-H1阳性率42.50%,nm23-H1阳性表达与腋淋巴结转移负相关,P<0.05,与5 年生存率正相关,P<0.05.p16与nm23-H1表达无相关性,p16(-)/nm23-H1(-)淋巴结转移率高于p16(+)/nm23-H1(+),5年生存率低于p16(+)/nm23-H1(+),统计学检验差异具有显著意义,P<0.001;P<0.01.结论:p16与nm23 -H1阳性表达与乳腺癌的预后有关,其联合表达可更好地判断乳腺癌的转移和预后.

    作者:薛兴欢;康华峰;苏宝山;代志军;王西京;刘小旭;薛锋杰 刊期: 2003年第12期

  • 瑞白在肺癌化疗中对白细胞保护作用的观察

    将62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治疗组化疗结束后48 h给瑞白150 μg连续3 d,对比组在化疗后白细胞下降至<4.0×109 L-1时给瑞白150 μg.结果示,治疗组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瑞白预防给药具有疗效高,经济并且实用.

    作者:王正艳;安晓华 刊期: 2003年第12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