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上颌窦癌术后即时修复的研究

王永刚;王冬梅;邹淑娟;王志刚;崔永春;史本玲

关键词:上颌窦肿瘤/外科学, 手术后期间, 吻合术, 外科
摘要:上颌窦癌术后即刻修复26例,其中上颌骨全切12例,半侧及部分颌骨全切的14例,共26例,随诊时间2~5年,不但早期恢复了癌症患者的咀嚼功能重建,也给患者心理上减轻一定的负担,获得满意效果.认为上颌窦癌术后即刻修复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相关文献
  • 甾体激素受体PR、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关系的研究

    目的:探讨激素受体PR、E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对159例子宫内膜组织中的PR、ER表达进行检测.结果:PR阴性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阳性率明显高于PR阳性者,两者差异有显著性(P<0.01);ER阳性和阴性的淋巴结阳性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PR、ER阴性表达的淋巴结阳性率为51.5%,而PR、ER阳性者为10.7%,两者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PR表达与子宫内膜癌的淋巴结转移更具相关性,可将PR、ER表达结果作为评估盆腔淋巴结转移的参考指标之一.

    作者:陈雅卿;楼洪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静脉自控镇痛结合消炎痛栓用于膀胱痉挛的疗效观察

    把70例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和对照组30例.治疗组在术后经静脉镇痛泵(PCIA,pa-tient-controlledintravenous analgesia)持续静脉给曲马多2.0 mg/h,患者疼痛时自控追加曲马多0.5 mL/次,间隔时间至少为15 min,并且麻醉清醒后经肛门直肠塞入消炎痛栓100mg,每4 h 1次;对照组出现疼痛时肌肉注射哌替啶100mg、强痛定100 mg或654-2 10 mg.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法观察各组患者膀胱痉挛的次数及持续时间、停止膀胱冲洗的时间及副作用.治疗组与对照组相比具有镇痛效果强、膀胱痉挛次数少、疼痛持续时间短的优点(P<0.001);治疗组前20例中有2例术后2周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经嘱患者床上多活动及早下床等措施预防后无此情况发生.曲马多静脉自控镇痛结合消炎痛栓用于膀胱部分切除术后治疗膀胱痉挛效果良好,并且安全,可推广应用.

    作者:曹雪萍;杨明山;潘丽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一氧化氮、内皮素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

    目的:探讨恶性血液病患者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方法:采用RIA法、硝酸还原法对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进行NO、ET、SOD测定.结果:26例初治恶性血液病患者NO、ET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P<0.05),SOD低于正常水平(P<0.05).26例恶性血液病患者治疗后,10例完全缓解,8例部分缓解,8例未缓解,其中完全缓解组NO、ET、SOD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部分缓解与未缓解组三者水平仍与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O、ET、SOD可能与恶性血液病发病有关,对三者动态监测有利于判断疗效.

    作者:钱素英;夏兆雄;陈燕敏;徐建芬;徐雷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DDP合并LV/5-FU不同应用方式治疗放疗前鼻咽癌的随机研究

    目的:比较DDP合并2周大剂量LV/5-FU 48 h连续输注与每月大剂量LV/5-FU 120 h连续输注治疗鼻咽癌新辅助化疗的近期疗效与不良反应.方法:通过前瞻性对照研究,将46例中晚期鼻咽癌随机分成DDP合并2周大剂量LV/5-FU 48 h连续输注的治疗组25例;DDP合并每月5 d大剂量LV/5-FU 120 h连续输注的对照组的21例,对其疗效及毒副反应进行观察、比较与分析,所有患者均接受2个疗程的治疗.结果:治疗组有效率(CR+PR)92.0%,对照组有效率81.0%,两者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3~4级毒性反应治疗组的患者比对照组的患者出现更多外周静脉炎(32.0%比23.8%),其余出现更少白细胞减少(40.0%比47.6%),黏膜炎(8.0%比38.1%),腹泻(4.0%比19.0%),恶心呕吐(24.0%比38.1%),但大多为Ⅰ~Ⅱ度.结论:DDP合并2周大剂量LV/5-FU 48 h连续输注比每月1次5 d大剂量LV/5-FU的方案更有效,毒性更低,值得进一步的前瞻性研究.

    作者:许德明;雷桂华;王伟;劳逸;吴宏;陈国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异常凝血酶原和肝细胞癌

    目前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的诊断主要有影像学诊断和血清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异常凝血酶原(des-gamma-carboxy-prothrombin,DCP)又被称为PIVKA-Ⅱ(protein induced by vita-min K absence or antagonist-Ⅱ),与AFP(alpha-fetoprotein)和AFP-L3(alpha-fetoprotein L3 fraction)一样被认为是一种很有价值的肝细胞癌血清肿瘤标志物.在HCC的检测诊断上,它们之间无明显相关关系,而表现为一定的互补性,结合影像学诊断,动态观测HCC高危(肝炎、肝硬化)人群,这些血清肿瘤标志物有助于HCC的早期发现,同时对HCC的手术疗效的评价、预后的估评有着一定的指导意义.

    作者:袁联文;唐伟;幕内·雅敏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中晚期食管癌102例疗效观察

    探讨食管癌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的临床价值.1995年1~1995年12月将102例经病理证实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外照射加腔内放疗组(综合组)、单纯外照射组(对照组),各51例.6 MV X线外照射,综合组外照射剂量60 Gy 6周,补充腔内治疗2次,剂量10~12 Gy;对照组外照射剂量65~70 Gy 6~7周.结果:综合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72.5%、42.0%、28.5%、20.4%、14.2%,对照组的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52.9%、33.3%、21.5%、15.6%、11.7%,仅1年生存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因局部复发或未控而死者综合组为50.9%,对照组为68.6%,差异有显著性(P<0.05);食管溃疡、瘘和狭窄的发生率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初步研究结果提示,外照射结合腔内放疗可提高食管癌的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

    作者:刘阳晨;周绍兵;赵莺;叶宏勋;项其昌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每周泰索帝联合铂类方案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目的:评价泰索帝每周疗法联合铂类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方法:采用泰索帝每周20.2~29 mg/m2(中位剂量为每周24.4 mg/m2),静脉滴入,连用6周休2周,并于第1天、22天分别给予顺铂60 mg/m2或卡铂(AUC=5)静脉滴入,所有患者均接受8周以上的化疗.结果:30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14例患者达到PR,有效率为46.7%.中位生存期为12个月,1年生存率为50%.主要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和腹泻、肝功能损害、骨髓抑制、皮疹等.大部分患者为Ⅰ、Ⅱ度反应,患者耐受良好.经常规预防用药后,未观察到过敏反应、疲乏、浮肿现象.结论:泰索帝每周疗法联合铂类方案是一种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有效的治疗方案,毒副反应轻,临床使用安全,值得进一步的临床研究.

    作者:林英城;林雯;林忆;杜彩文;吴名耀;李德锐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术前尺动脉插管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术前尺动脉插管化疗在局部晚期乳腺癌中的治疗作用.方法:通过分析119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治疗组61例行尺动脉插管化疗,对照组58例行全身化疗,并对两组的近期临床疗效进行对照分析.结果:尺动脉插管化疗组与全身化疗组有效率分别为90.16%和75.86%,差异有显著性(P<0.05).尺动脉化疗组毒副反应相对轻.结论:尺动脉插管化疗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近期临床疗效优于全身化疗.

    作者:邹天宁;汤学良;周绍强;唐一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癌痛克对微循环及超氧化物歧化酶和脂质过氧化物的影响

    作者:孟明慧;任清华;马灿华;王丽;姜枫勤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腹腔灌注5-FU或/和DDP预防大肠癌术后复发

    作者:刘淑秋;陈平;单宝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296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ⅠB和ⅡA期子宫颈癌治疗方法.方法:分析2000年2月~2002年1月浙江省肿瘤医院收治的296例Ⅰ B和ⅡA期子宫颈癌病例.结果:35岁以下子宫颈癌患者48例,其腺癌比例及盆腔淋巴转移率高.所有患者术后病理未发现卵巢转移.13例宫颈肿瘤≥4 cm患者行新辅助化疗,均顺利手术切除.结论:近年来35岁以下患者子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卵巢移位术是保留年轻妇女子宫颈癌患者卵巢功能的简便有效方法.对具有盆腔淋巴转移高危因素的患者选择新辅助化疗是合理的.

    作者:胡明;朱滔;羊正炎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及西艾克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西艾克和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对经病理组织学证实的32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给予吉西他滨0.8 g/m2静脉滴入,d1、d8、d15;西艾克4 mg静脉滴入,d1、d8;顺铂30 mg/m2静脉滴入,d1~d3,28 d为1个周期.结果:全组CR 2例,PR 12例,NC11例,PD 7例,总有效率达43.75%.初治有效率达56.25%,复治达31.25%,两组经统计学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毒性反应为白细胞减少和血小板减少.结论: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和西艾克疗效较高,毒性可耐受.

    作者:束永前;黄普文;卢凯华;王榕生;穆庆霞;刘凌翔;朱陵君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成功抢救一例胸腺瘤术后并发肌无力危象的护理体会

    作者:郑群英;吴莹芳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剂量醛氢叶酸加5-FU持续静脉滴注治疗晚期贲门癌的初步研究

    目的:评价大剂量醛氢叶酸加5-FU持续48 h滴入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的客观疗效及毒副反应,探索晚期贲门癌较合理治疗方案.方法:对入选的27例晚期贲门癌患者采用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48 h滴入为主方案进行治疗,平均2.89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CR)1例,部分缓解(PR)10例,稳定(NC)12例,进展(PD)4例,有效率为40.74%.主要的毒副反应为恶心呕吐、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脱发及腹泻.上述毒副作用除恶心呕吐较明显外,其余绝大多数均为Ⅰ~Ⅱ度反应,且发生率不高,经常规对症治疗后见好转.结论:大剂量醛氢叶酸+5-FU持续48 h滴注为主方案治疗晚期贲门癌疗效好,毒副反应轻.

    作者:江艺;徐绮腻;杨钰贤;许香华;邱希辉;张盛奇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大剂量放疗加云克治疗骨转移癌20例体会

    作者:铁山;樊庆权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直流电对人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的抑杀作用

    目的:探讨直流电对人舌鳞状细胞癌Tca-83细胞系的抑杀作用.方法:对体外培养的入舌鳞状细胞癌细胞系Tca-83采用不同的电处理参数进行了直流电处理.观察处理后癌细胞的形态、结构、生长情况、生物学特性;检测电处理后培养液的酸碱度、电解质的改变情况.结果:直流电处理对舌鳞状细胞癌有明显的杀伤及抑制作用.在电压一定的情况下增加电量可提高抑杀效率.电处理后的培养液pH、电解质、有机成分发生较大改变,其对癌细胞的生长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电处理后未被杀死的癌细胞增殖能力也明显降低.实验电处理后尚有少部分癌细胞可修复并继续生长、增殖.结论:直流电处理可通过电解、电泳、电渗作用直接杀伤舌癌细胞,亦可通过改变细胞生长的外环境抑制舌癌细胞修复、生长、增殖.在临床应用中需多次治疗,2次治疗的时间不宜间隔过长.

    作者:李佳荃;农晓琳;蒙宁;蒙敏;林毅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PTEN基因编码产物与胃癌发生发展相关性的研究

    目的:观察抑癌基因PTEN编码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PTEN与胃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及作用机制.方法:采用sABC免疫组化方法检测184例胃癌及其癌旁肠上皮化生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比较其与胃癌的WHO组织学分型、Lauren分型、临床病理分期及淋巴结转移的关系;另对其中68例胃癌同时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并比较它与PTEN蛋白表达的关系.结果:胃癌组织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正常胃黏膜(47.8% vs 100%,P<0.01).弥漫型胃癌PTEN表达显著低于肠型胃癌(41.5% vs57.8%,P<0.05);弥漫型胃癌癌旁肠上皮化生组织PTEN蛋白表达显著低于肠型胃癌旁肠化组织(52.5% vs00%,P<0.01);进展期胃癌PFEN表达显著低于早期胃癌(40.9% vs67.6%,P<0.01);PTEN蛋白表达降低或失活与胃癌淋巴结转移显著正相关(转移组40.3%vs非转移组63.3%,P<0.01);PTEN蛋白与VEGF表达(31/68,45.6% vs 51/68,75.0%)呈一定负相关.结论:PTEN失活或蛋白表达降低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病理分期及转移能力密切相关.提示PTEN基因编码产物的检测可作为判定胃癌发生及侵袭转移能力的一项客观指标.

    作者:况立革;杨琳;王艳萍;李锦毅;吴东瑛;张素敏;辛彦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诊断肺癌的经验体会

    对400例临床疑诊为肺癌的患者进行纤支镜检查,病理诊断证实肺癌336例.提示纤支镜检查在肺癌临床早期诊断中的价值.

    作者:谷淑枝;吕丽荣;张文强;李爱君;范振芹;许进秀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23例临床及病理分析

    回顾分析乳腺癌术后胸壁复发的临床及病理因素.乳腺癌术后胸壁局部复发23例,占同期全部乳腺癌手术病例的3.86%,病理学类型多为浸润性导管癌,Ⅲ期患者复发率为13.9%,腋窝淋巴结转移数超过4枚者多发率高为12.5%,原发灶ER(-)及PR(-)的患者复发多发生于术后第1、2年内,复发后12例2年内死亡.所有病例随访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2.2%、66.7%、54.5%.回顾分析结果表明,乳腺癌患者术中应采取措施预防癌残留及种植,术后易复发的高危人群应行规范化的治疗,同时应实施胸壁放疗,可望提高生存期.

    作者:宋万新;李明虎;李煜;刘志生 刊期: 2002年第05期

  • 50例癌症患者SCL-90相关调查分析

    作者:吕尊香;侯爱芝;孙爱贞;李善英 刊期: 2002年第05期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主管:齐鲁肿瘤杂志;肿瘤防治杂志;当代肿瘤学杂志

主办: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