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建立固相萃取结合高效液相色谱-四级杆/静电场轨道阱高分辨质谱的检测方法分析苹果和橙柑类水果中吗啉的残留情况.方法 样品采用含1%甲酸的乙腈-水溶液(1∶1,V/V)提取,经MCX固相萃取柱净化,BEH HILlC色谱柱分离,以含0.1%甲酸的乙腈、含0.1%甲酸和4 mmol/L甲酸铵的水溶液作为流动相进行梯度洗脱分离.采用正离子采集模式对样品进行分析,tMSMS采集模式定量分析,内标法测定.结果 吗啉在1~ 100 μg/L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回归系数r2>0.999,该方法的检出限和定量限分别为5和10μg/kg.在不同加标水平下的平均回收率为81.3% ~ 103.7%,日内和日间精密度分别为2.7% ~7.4%和1.7% ~8.1%.结论 本方法灵敏、准确,适用于苹果和橙柑类水果中吗啉残留的分析测定,具有很好的实际应用价值.
作者:沈葹;陈达炜;殷轶群;苗虹;赵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食品安全问题是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尤其在全球化发展趋势下,影响食品安全问题的因素越来越多样化和复杂化.而在中国,近十年频发的食品安全事件使食品安全问题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其中存在的各方因素使得这一问题的解决变得十分棘手.“One Health”作为一个跨学科领域的新方法已在多个国家进行了实践.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食品安全问题方面出现的新的影响因素,着重介绍了“One Health”的发展历程和内涵,及世界各国在“One Health”领域的实践,为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解决提供借鉴.
作者:王安娜;黄琼;张永慧;Gregory Charles Gray;陆家海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体外谱系选择法诱导胚胎干细胞(ES)神经分化的特点,建立ES细胞体外神经分化的模型.方法 通过悬滴和悬浮培养、Nestin阳性筛选培养、神经样细胞增殖培养以及神经细胞分化培养的方法,建立体外诱导未分化的ES细胞分化为多巴胺能神经元模型;观察各神经分化及各阶段的ES细胞形态,并通过RT-PCR以及荧光免疫化学方法检测各分化阶段ES细胞神经特异表达基因和蛋白的表达特点;通过高效液相检测各阶段分化细胞分泌神经递质多巴胺的能力.结果 随着分化培养阶段的延长,分化的ES细胞中可见大量神经样细胞出现,分化末期可见清晰的神经元结构(包括突触);分化早期,仅有部分神经细胞特异基因和蛋白表达,且表达水平低,随着培养阶段延长,特异基因和蛋白均表达,且表达水平明显增加;神经递质多巴胺的水平在未分化和分化早期细胞中未检出,分化的中后期可检测出并呈现随分化时间延长而增加的趋势.结论 建立的体外谱系选择培养方法可诱导ES细胞分化获得具有多巴胺能神经元特性的细胞,可为神经发育毒性研究提供模型.
作者:许磊;耿雪;胡静;于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采用石墨炉原子吸收光谱法对我国部分地区液体乳样品中铅进行检测及含量调查.方法 样品经微波消解后注入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石墨炉中,电热原子化后吸收283.3 nm共振线,测得样品吸收值与标准系列比较定量.2013年6~8月采集全国15个省市的液体乳,对其铅含量进行调查.结果 全国15个省市的98份样品中铅的总检出率仅为20.4%(20/98),检出样品的铅含量在2.53~30.5 μg/kg之间,均低于铅限量标准,平均铅含量为2.43 μg/kg.结论 该样品量及区域范围内液体乳样品的测定结果显示,样品中铅含量普遍较低,但仍有一些样品检出微量的铅,仍需对液体乳的生产、储存和销售过程进行合理的全程控制,尽可能减低液体乳中的铅含量.
作者:马兰;赵馨;尚晓虹;赵云峰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2010-2012年浙江省食源性疾病事件的流行病学特征,提出当前防控重点.方法 对2010-2012年食源性疾病(食物中毒)报告系统上报的食源性疾病事件进行描述性流行病学分析.结果 2010-2012年浙江省共上报食源性疾病事件95起.以微生物类事件为主,占58.9%,其中又以副溶血性弧菌为常见,占23.2%;5~9月为食源性疾病事件高发月份,占66.1%,微生物类事件夏秋季发生更为频繁,在确定的中毒食物种类中,以肉与肉制品多,且每个季度均较多,以副溶血性弧菌、非伤寒沙门菌污染为主;其次是水产品,在二、三季度较多,主要是受到副溶血性弧菌污染;误食毒蕈、误将亚硝酸盐当成食盐等调味品引起的食源性疾病事件仍有发生.结论 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重点是肉与肉制品、水产品及亚硝酸盐的监管;落实食品安全健康教育,减少蕈类中毒发生;防控的重点场所为宾馆饭店、集体食堂,重点类型为副溶血性弧菌等常见微生物污染事件.
作者:陈江;章荣华;张荷香;齐小娟;朱大方;王绩凯;吕鹏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第37届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大会(Codex Alimentarius Commission,CAC)于2014年7月14 ~ 18日在瑞士日内瓦举行.来自170个成员国和1个成员组织(欧盟),以及28个国际政府和非政府组织的代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主席Sanjay Dave先生(印度)主持.世卫组织卫生安全和环境事务助理总干事Keiji Fukuda博士和粮农组织农业及消费者保护部助理总干事王韧博士分别代表世卫组织和粮农组织总干事致欢迎辞.中国派出了由卫生计生委、农业部、质检总局、工信部和香港食环署组成的22人代表团参加了会议.卫生计生委食品标准与监测评估司张志强副司长任代表团团长.
作者:田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分析青岛市北区主要食品中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含量水平,计算本区居民膳食暴露水平并进行初步风险评估.方法 全区采集7类样品共281份,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法测定食品中DEHP和DBP的含量.利用食品中DEHP和DBP的平均含量,同时结合居民平均食物消费量,计算7类食品的DEHP和DBP的膳食暴露水平,并分别与DEHP和DBP的每日可耐受摄入量(tolerable daily intake,TDI)比较,初步评估市北区居民主要食品中DEHP和DBP的暴露风险.结果 7类食品中DEHP和DBP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 ~5.90和0.00 ~ 7.20 mg/kg BW.市北区居民经7类食品中DEHP和DBP暴露量分别为0.006 927和0.005 558mg/kg BW,均未超过相应的TDI.结论 市北区居民经7类食品摄入DEHP和DBP的的健康风险较低.
作者:于维森;于红卫;吕晓静;赵金泉;郭英兰;辛文静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第36届营养和特殊膳食食品法典委员会(Codex Committee on Nutrition and Foods for Special Dietary Uses,CCNFSDU)会议于2014年11月24 ~ 28日在印度尼西亚召开,本次会议由德国和印度尼西亚政府共同举办.来自54个成员国、1个成员组织和25个国际组织共299名代表参加.我国卫生计生委、食药总局、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等单位派人参加了会议.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韩军花研究员任代表团团长.
作者:梁栋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为加强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能力建设,提升地方风险评估技术水平,我司会同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以下简称食品风险评估中心)在广西桂林举办食品安全风险评估工作骨干培训班.参加本次培训班的学员主要是来自各省卫生计生行政部门以及省级食品安全技术机构相关领导和业务骨干.在此,我谨代表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以下简称国家卫生计生委)食品司向大家表示热烈地欢迎!委党组高度重视食品安全标准和风险监测评估工作,要求我们,提高风险评估能力,加强评估工作体系和人才队伍建设,打牢食品安全标准的工作基础.我们希望通过培训,使大家进一步学习领会食品安全风险评估法定职责,掌握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的基本要求,更好地依法履职.下面,我讲几点意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金黄色葡萄球菌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中,致病力强,是常见食物中毒的病原菌.本文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致病因素、污染状况、食物中毒、试验诊断、预防措施等方面进行概述,为今后金黄色葡萄球菌食物中毒的预防提供参考.
作者:向红;周藜;廖春;陈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验证长程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不同品质的油脂快速检测和鉴别的效果.方法 利用自行研发的快速检测仪器,采用紫外吸光值的测定方法,对苏州市区餐饮单位食品安全监督中采集到的65份煎炸油、37份火锅红油、3份涉嫌非法回收食用油及111份地沟油盲样进行快速检测和分析,并与实验室检测结果进行比对.结果 该方法能有效地检测地沟油、煎炸油、火锅红油,在盲样考核中准确率达79.28%,检测混合油品时假阴性率较高.结论 该仪器能适用于基层食品安全监管部门开展食用油粗筛.
作者:陆仲寅;刘芳;宗群;吴滟;胡慧琴;高昕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评价RapidChek SELECT方法对食品中沙门菌的检测效果并验证.方法 用添加并回收沙门菌标准菌株方法验证RapidChek SELECT的检测限,添加非沙门菌标准菌株方法测定其特异性,以国标法为参比,通过检测实际样品,对RapidChek SELECT方法进行验证.结果 ①RapidChek SELECT沙门菌检测试纸条的检测限为1 cfu/25 g(或1 cfu/ml);②与10种非沙门菌无交叉反应特异性;③直接检测食品中沙门菌的低浓度为106 cfu/ml;④对实际样品中沙门菌的检测结果显示,RapidChek SELECT方法和国标方法阳性率分别为87.5%(35/40)和85%(34/40),两种方法终检测结果的符合率为97.5% (39/40),RapidChek SELECT方法等同于国标方法.结论 与国标方法相比,RapidChek SELECT沙门菌检测试剂盒灵敏度高、特异性强、操作简便,有效减少非沙门菌的干扰、省时,适用于食品中沙门菌的快速检测.
作者:闫韶飞;王伟;胡豫杰;徐进;赫英英;李凤琴 刊期: 2015年第02期
人乳中常见的低聚糖包括3-岩藻糖基乳糖(3FL)(0.07 ~0.86 g/L)、乳糖-N-四糖(LNT)(0.18 ~1.18 g/L)、乳糖-N-新四糖(LNnT) (0.10 ~ 2.04 g/L)、2'-岩藻糖基乳糖(2'FL) (0.45 ~4.04 g/L)、乳酰-N-岩藻五糖Ⅰ~ Ⅲ(LNFP Ⅰ~Ⅲ)、乳糖-N-二岩藻糖基-六糖Ⅰ~ Ⅱ(LNDFH Ⅰ~Ⅱ)等,它们在促进婴儿生长发育、增强免疫力、调节肠道菌群方面有重要意义.目前分析人乳中低聚糖常用的方法有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和高效阴离子交换色谱-脉冲电化学检测法(HPAEC-PED).本文综述了人乳中主要低聚糖的含量及常用分析方法.
作者:任向楠;杨晓光;杨振宇;荫士安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2014年3月19日顺义区某工地食堂,多人午餐后短时间内陆续出现胃部灼烧感、恶心、呕吐等症状到医疗机构就诊.顺义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应急人员为查明致病原因,控制疾病发展,减小疾病造成的危害,开展流行病学调查工作.方法 运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结合食品卫生学调查和实验室检验对致病原因进行调查,同时开展溯源调查.结果 调查显示患者临床症状主要为恶心、呕吐、头晕、胃部灼烧感,潜伏期为18 min,符合化学性物质造成中毒的特征;19日午餐为可疑餐次;厨师午餐制作前5道菜所用“盐”状白色粉末为引起本次中毒可疑物质;对白色粉末化学成分进行分析为氟硅酸镁.结论 本次事故是一起厨师误将工业化学品当食盐引起的食物中毒,中毒人数32人.
作者:陈东宛;李永进;刘秀峰;高彭;吕金昌;徐彦;甄国新;刘晓涛;朱春晓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比较实时荧光定量PCR法(RT-PCR)与分离培养法对食品从业人员肠道致病菌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测效果.方法 ①RT-PCR法:用实时荧光定量PCR对体检肛拭子进行初筛;②分离培养法:按照国标方法GB/T 4789.4-2010《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微生物学检验沙门氏菌检验》和GB/T 4789.5-2003《食品卫生微生物学检验志贺氏菌检验》对所筛选出的菌株进行鉴定.结果 RT-PCR法对食品从业人员肠道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分离培养法.结论 RT-PCR法相对于分离培养法在从业人员体检沙门菌和志贺菌的检测中,无论从检出率、准确度,还是检测时效性上都有着明显的优势.因此,在从业人员体检中运用RT-PCR法具有很好的实际意义.
作者:韩毅;孙燕萍;周虹;毛菲菲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了解供澳门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的污染状况和三间分布.方法 2012年8月-2013年7月,采用随机抽样的方法收集珠海、中山两地的供澳水产品样品1 510份,利用基于HAND系统多重PCR方法初筛后采用常规分离培养和生化鉴定验证,分析其污染状况,季节性、地域性以及水产品种类的分布.结果 供澳水产品样品中弧菌阳性率为59.5% (898/1 510),复合感染率为37.3%(563/1 510).一年中的5~11月份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较高,1月和12月阳性率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珠海地区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69.5%)高于中山(5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贝类的致病性弧菌总阳性率(70.6%)高于鱼类(54.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供澳门水产品中致病性弧菌污染现象严重,需加大致病性弧菌的监测力度,以防致病性弧菌的感染和流行.
作者:滕勇勇;莫秋华;王琪;唐明慧;吴雷;姚月娴;陈惠芳;杨泽;陈清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建立改进固相萃取-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器检测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方法.方法 以中性氧化铝作为食用油固相萃取前处理净化填料.样品经中性氧化铝固相萃取柱前处理净化后采用Ultimate(c) XB-C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以乙腈-水(88∶12,V/V)为流动相,流速为1.O ml/min,柱温为30℃,进样量为10μl,在激发波长384 nm、发射波长406 nm处进行检测.试验过程中重点考察了不同含水量的中性氧化铝对油脂的去除效果和苯并(a)芘的回收率效果,终筛选出含水量为6%的中性氧化铝作为检测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专用前处理净化填料.结果 本方法的检出限为0.5 ng/g,线性范围0.5~ 100 ng/ml,加标回收率在91.2% ~101.0%之间,相对标准偏差在2.2% ~2.9%之间.结论 该方法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定量准确,适用于食用油中苯并(a)芘的准确检测.
作者:薛昆鹏;吴韶铭;陈宗良;余冲;张勇;姚立新;赵岳星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目前国内零食安全问题不容乐观,相较于成人,仍处于生长发育阶段的儿童更易受到健康威胁.然而,在有限的监测成本下,很难达到全面的风险监测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应首先开展食品安全风险预测工作,设置风险的优先次序.方法 本研究以北京地区零食安全为例尝试进行了风险预测工作,基于对2011-2013年北京地区官方发布的全市流通领域不合格零食信息数据,对其中蛋糕/派类、果冻类、膨化食品、饮料类等11类与儿童有关零食的危害因子进行分析,并结合对当地3~6岁儿童零食消费情况的调查结果,将危害因子的高、中、低三级水平以及儿童对零食密集、经常和偶尔消费的三种情况进行了交叉匹配,形成了九大风险矩阵.结果 北京地区的蛋糕类、饼干类、糖果及膨化食品类零食,由于其消费量密集,且致病菌污染、重金属污染、非法添加以及食品添加剂过量等问题突出,属于第一风险矩阵,在之后的风险监测中应作为监测重点进行监测.而其他风险矩阵的零食/危害组合可随着风险的强度减弱而逐级减弱监测力度.结论 食品安全风险预测通过对食品风险的分级分析并设置优先次序,可为有效开展风险监测和风险管理奠定良好基础.
作者:李佳洁;罗浪;崔艳艳;王志刚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目的 研究硝酸钇对子代大鼠神经行为和认知能力的影响.方法 将孕鼠随机分为对照和受试物低、中、高4个试验组,20只/组.从孕期第6天(GD 6)至分娩后第21天(PND 21),受试物组每天分别灌胃给予硝酸钇溶液5、15、45 mg/kg BW,对照组灌胃给予蒸馏水.断乳后,继续给予子鼠原剂量受试物直至PND 63天.观察不同剂量硝酸钇对子鼠生长发育、脏器组织和神经行为的影响.结果 在PND 21天时,雄鼠低、中、高3个剂量组体重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从PND 42天开始至试验结束,雄性高剂量组体重明显低于对照组,导致高剂量组雄鼠总增重和总进食量均低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食物利用率无变化.PND 42天时雌鼠低剂量组体重和雄鼠高剂量组脑体比均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不认为有生物学意义.Morris水迷宫试验中仅高剂量组雌鼠第5天的潜伏期高于对照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神经行为试验结果均未见差异.结论 在本试验条件下,断乳后持续给予硝酸钇受试物会导致高剂量组雄性子鼠的体重下降,但不会影响脑组织重量,也不会在成年早期对子鼠的痛觉、运动活力和认知能力等神经行为造成影响.
作者:李晨汐;耿雪;马川;方海琴;支媛;于洲;贾旭东;徐海滨 刊期: 2015年第02期
第19届粮农组织/世卫组织亚洲区域法典委员会(FAO/WHO Coordinating Committee for Asia,CCASIA)于2014年11月3~7日在日本东京召开,1号下午召开了由中国主持的非发酵豆制品区域标准实体工作组会议.来自21个成员国、4个区域外成员国、6个国际组织以及FAO和WHO的代表参加了此届会议.中国派出了由国家卫生计生委、农业部、中国商业联合会的14名代表组成的代表团,农业部代表任团长.
作者:张婧;张哲 刊期: 2015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