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康复新联合口腔综合护理的临床观察

张颖月;刘旭辉;杨彦;宁丽云;沈静侠;郭亚娟;康海立

关键词:康复新, 综合性护理干预, 胃肿瘤, 结直肠肿瘤, 药物疗法, 治疗结果
摘要:目的 探讨康复新联合口腔综合护理方案在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口腔溃疡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确诊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化疗科常规护理,观察A和B组均予以康复新液治疗,其中观察A组同时联合口腔综合护理措施.比较3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情况,记录其口腔溃疡程度、溃疡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情况,分析干预前后口腔异味评分、牙齿软垢评分差异,比较3组患者干预依从性.结果 ①干预后,对照组口腔溃疡发生率为78.1%,观察B组为50.0%,观察A组为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口腔溃疡Ⅲ~Ⅳ级者12例(37.5%),显著高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但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和15.6%,P>0.05).②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A组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6.5±1.4)分、(4.7±1.5)分、(2.9±1.1)分,溃疡愈合时间分别为(7.7±1.2)d、(5.0±1.0)d和(4.3±0.8)d(均P<0.05).③对照组干预前后口腔异味评分和牙齿软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干预后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A组低于观察B组[(2.0±0.5)分、(1.5±0.5)分和(3.7±0.9)分、(2.6±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干预后,观察A组完全依从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B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9%和31.3%,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康复新联合口腔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降低口腔溃疡发生风险,对改善溃疡严重程度、缩短愈合时间和减轻疼痛症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显微镜下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研究

    目的 探讨显微镜下夹闭治疗脑动脉瘤的临床疗效及护理干预方法.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4年12月彭州市人民医院收治的采用显微手术夹闭治疗的40例脑动脉瘤患者为夹闭组,另选同期采用血管栓塞术治疗的45例脑动脉瘤患者为介入组,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并总结围手术期的护理方法.结果 夹闭组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长于介入组,治疗费用少于介入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MRS评分及预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下夹闭手术治疗脑动脉瘤的效果较好,且并发症少、死亡率低、预后好,做好围手术期的护理工作是确保手术疗效的重要因素.

    作者:黄颖;代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安全性和远期疗效的比较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与开放手术的远期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 选取2006年1月至2015年8月广西玉林市红十字会医院150例结直肠癌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腹腔镜组和开放组,每组75例.腹腔镜组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开放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手术治疗.比较两组术后并发症、术后无瘤生存率及术后总生存率.结果 腹腔镜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12.0%)低于开腹组(34.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0.16,P<0.05).腹腔镜组切口感染、肺部感染、肠瘘、肠梗阻及吻合口出血的发生率明显低于开放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3年和5年无瘤生存率(66.9%和59.8%)高于开放组(65.7%和53.1%),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按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术后无瘤生存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患者5年生存率(70.1%)高于开放组(67.3%),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病理分期进行亚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5年总生存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 与开腹手术比较,腹腔镜治疗结直肠癌远期疗效好,且安全性较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林荣;姚清深;李晓和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外周血凝血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的相关性

    目的 探讨外周血凝血指标与胃癌临床病理特征及化疗的相关性.方法 选择2013年2月至2015年12月延安大学附属医院普通外科收治的120例胃癌患者作为观察组,另选100例健康人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的凝血酶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凝血酶原时间(PT)、血清纤维蛋白原(FIB)、血小板计数(PLT)和D-二聚体(D-D)等外周血凝血指标,并比较不同临床病理特征胃癌患者的外周血凝血指标.结果 两组APTT和PT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T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FIB、D-D和PLT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胃癌患者中,男性TT及PLT均显著低于女性(P<0.05),年轻患者FIB和D-D显著低于老年患者(P<0.05),肿瘤侵袭较浅者FIB及PLT显著低于侵袭较深者(P<0.01),分期较低者PT、FIB、D-D和PLT显著低于分期较高者(P<0.01),分化较低者TT显著低于分化较高者(P<0.05),PLT显著高于分化较高者(P<0.05),无转移者D-D与PLT均显著低于有转移者(P<0.05);化疗后胃癌患者FIB及PLT均显著降低(P<0.01).结论 胃癌患者血液呈高凝状态,且女性、老年、肿瘤侵犯较深、分期较高、分化较低和存在转移的患者更为严重,监测外周血凝血指标,能够较早了解凝血功能异常及出血倾向,及早给予科学干预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贺爱军;任羽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脑代谢和手术后康复的影响

    目的 探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脑膜瘤切除术患者脑代谢和手术后康复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7年8月至2015年8月间都江堰市人民医院收治的106例脑膜瘤患者,按照临床试验数字随机的方法将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用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的输液模式治疗,观察两组患者颈内静脉球部血氧饱和度、血氧分压、血氧含量、脑氧摄取率、乳酸含量和术后康复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中心静脉压、平均动脉压和补液量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诱导前比较,术中两组患者的血氧含量明显下降,而乳酸含量明显上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中对照组患者的乳酸含量明显高于观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24h神经功能评分[(15.4±4.8)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1±2.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院时的卡氏体能状态评分[(81.9±6.1)分]明显高于术前[(70.1±7.0)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脑膜瘤切除术围手术期实施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可稳定心指数,维持有效循环血容量,从而保证脑灌注、改善微循环,降低脑乳酸生成率,且可降低患者术后24 h神经功能缺损评分,但对早期生活质量无明显影响.

    作者:易勇;周章明;梁张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营养护理的临床效果分析

    目的 探讨加速康复营养护理对结肠癌患者围手术期胃肠功能状态和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9月至2015年9月陕西省咸阳市二一五医院收治的90例结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加速康复营养护理组,每组45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肛门初排气时间、术后肛门初排便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和腹胀.行护理干预后,SCL-90评分情况以及患者再行护理干预1周内平均进行癌性疲乏评估情况.结果 加速康复营养护理组与常规护理组比较,患者术后肛门初排气时间、术后肛门初排便时间、输液时间、住院时间显著缩短;腹胀率显著降低(P<0.05).加速康复营养护理组患者护理后,SCL-90各项评分均较常规护理组明显增加(P<0.05).加速康复营养护理组患者护理后,癌因性疲乏评估情况明显优于常规护理组(P<0.05).结论 加速康复营养护理比常规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围手术期的身心状态,能有效保障患者的术后营养供给和身心康复,促进胃肠功能的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马虹;祁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结直肠癌患者组织和外周血中细胞黏附分子-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 检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CRC)患者组织和外周血中细胞间黏附分子-1(ICAM-1)和血管细胞黏附分子-1(VCAM-1)的表达,探讨ICAM-1和VCAM-1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免疫组化SP法测定CRC原发病灶(68例)、非癌正常组织(68例)、结直肠腺瘤组织51例中的ICAM-1和VCAM-1的表达.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CRC患者(68例)和健康者(68例)血清中ICAM-1和VCAM-1的含量.结果 CRC原发病灶组织中,ICAM-1和VCAM-1明显高于非癌正常组织及结直肠腺瘤组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C患者血清中ICAM-1和VCAM-1含量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CAM-1和VCAM-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肿瘤部位和病理学分级无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与淋巴结转移及Dukes分期相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RC患者组织及外周血中ICAM-1和VCAM-1在CRC的发病过程中具有重要作用,对肿瘤的诊断、恶性程度判断和检测病情变化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艳;章明放;郭雪西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碱性磷酸酶在骨肿瘤诊断中的价值

    目的 检测不同年龄阶段良、恶性骨肿瘤患者血清中总碱性磷酸酶(TALP)和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的活性,探讨二者在骨肿瘤的诊断和监测骨肿瘤治疗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10年2月至2015年2月间中国人民解放军济南军区第四五六医院收治的378例良、恶性骨肿瘤患者(肿瘤组),另选取同期与肿瘤患者对应的不同年龄健康人120例(对照组),检测血清中的总碱性磷酸酶(TA LP)和骨型碱性磷酸酶(BALP)水平.按年龄将肿瘤组和对照组分为<19岁组、19~50岁组和>50岁组,每组又按肿瘤性质分为恶性骨肿瘤组、良性骨肿瘤组、转移性骨肿瘤组和对照组,比较各组的血清中TALP和BALP水平差异.结果 <19岁组中各肿瘤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血清中TALP和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19~ 50岁组中,恶性肿瘤组患者和转移性骨肿瘤组患者血清中TALP和BALP高于良性肿瘤组和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0岁组中,各肿瘤组患者和对照组患者的血清中TALP和BAL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血清中TALP和BALP水平对鉴别诊断19 ~ 50岁骨肿瘤患者的良恶性程度有很大帮助;对<19岁和>50岁骨肿瘤患者肿瘤性质的诊断作用不大.

    作者:冯晓雷;吴俊毅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正念减压疗法对结肠癌患者知觉压力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正念减压疗法(MBSR)对结肠癌患者知觉压力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普外科收治的70例结肠癌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5例.两组均进行常规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行包括身体扫描、静坐冥想、正念呼吸等在内的正念减压疗法,每周1次、实验8周.实验前后均对结肠癌患者采用知觉压力量表(cPSS)、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进行测评,评价理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获取有效样本32例,对照组获取有效样本30例.经过8周的正念减压疗法,观察组患者CPSS、SAS和SDS得分分别为(35.02±4.78)、(42.76 ±4.21分)和(44.20±3.76),3项测评得分显著低于对照组,知觉压力和焦虑抑郁水平的减轻程度明显好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正念减压疗法能有效降低结肠癌患者的知觉压力水平,缓解患者的焦虑和抑郁情绪,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廖春艳;乔莉娜;樊慧;辛霞;金鲜珍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Ⅳ期非小细胞肺癌化疗后行胸部原发灶精确放疗的疗效

    目的 探讨Ⅳ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化疗后行胸部原发灶精确放疗的临床疗效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6月至2015年12月间安徽省滁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60例Ⅳ期NSCLC肺外转移且无胸水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观察组患者接受化疗4个周期,1个月后予胸部原发灶精确放疗.对照组患者接受化疗4个周期后,不予胸部原发灶精确放疗.治疗后每个月随访,观察无进展生存时间(PFS)及中位生存时间(0S).结果 观察组患者PFS为8.5个月(6~ 10.6个月),对照组患者为7.0个月(6~8.3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中位OS为12.5个月(9.8~13.5个月),对照组为10.7个月(8.6~12.8个月),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部分Ⅳ期NSCLC化疗后予胸部原发灶精确放疗,可提高患者的PFS和OS,为Ⅳ期NSCLC选择佳治疗方案提出新的探索思路,值得进一步研究探索.

    作者:项飞;吕凤娟;徐元肃;吕星旺;魏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80例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新辅助化疗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4月至2014年4月在昆山市第二人民医院乳腺外科住院进行新辅助化疗治疗的80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 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年龄、TNM分期、雌激素受体(ER)表达、孕激素受体(PR)表达、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淋巴结转移枚数、新辅助化疗(NAC)方案、疗效评价,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不同年龄、TNM分期、ER表达、PR表达、HER-2表达、淋巴结转移枚数、疗效评价,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总生存率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未发现不同NAC治疗周期、手术方式、术后有无放疗对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的无病生存率和总生存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TNM分期、ER表达、HER-2表达、疗效评价均为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及总生存时间的独立预后因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TNM分期、ER表达、HER-2表达、疗效评价为新辅助化疗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

    作者:顾蓓;郭斌;张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在不同腮腺组织中的表达意义

    目的 探讨腮腺肿瘤组织中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的表达和意义.方法 收集2010年2月至2014年12月间唐山市古冶区中医医院住院治疗的67例腮腺肿瘤患者,其中腮腺多形性腺瘤35例,癌在多形性腺瘤32例,另取18例腺瘤旁组织作为对照.组织标本采用SP法染色,观察LC3的表达情况.结果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腮腺多形性腺瘤和腺瘤旁组织中LC3的阳性率分别为56.3% (18/32)、85.7% (30/35)、100.0% (18/18).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LC3的阳性率均低于后两者,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腮腺多形性腺瘤与腺瘤旁组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癌在多形性腺瘤组织中LC3的表达与肿瘤直径、TNM分期和年龄、性别无关,与淋巴结转移有关.结论 癌在多形性腺瘤中LC3的表达下调,提示自噬活性的下降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关.

    作者:李超;刘江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肺癌患者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和系统性淋巴结清扫手术治疗肺癌的临床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15年2月在安徽省胸科医院行单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35例肺癌患者(单孔组)和行三孔法胸腔镜手术的65例患者(三孔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胸腔引流管放置时间及引流量、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并发症发生情况等,观察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血清炎性因子C反应蛋白(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变化.结果 单孔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均低于三孔组患者,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术后CRP及SAA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86,5.11,P<0.05);单孔组患者VAS评分[(6.5±2.1)分]低于三孔组[(8.1±4.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25,P<0.05);单孔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8.6%)高于三孔组(7.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三孔法比较,单孔法可有效治疗肺癌,减轻患者术后疼痛,降低患者术后急性期反应,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

    作者:周胜年;胡泽东;时应路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联合中医药治疗大肠癌术后患者的多中心临床研究

    目的 评价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FOLFOX方案)联合中医药治疗Ⅱ~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生存期的影响.方法 选取2009年5月至2010年5月间湖南省中医药研究院附属医院(60例)、湖南省肿瘤医院(35例)、湖南省直医院(38例)、邵阳市中医院(33例)和衡阳市中医院(27例)收治的Ⅱ~Ⅲ期大肠癌术后患者193例,采用随机同期对照法分为观察组(99例)和对照组(94例),两组均接受6个周期FOLFOX方案辅助化疗.观察组采用FOLFOX方案联合中医药治疗,对照组仅采用FOLFOX方案治疗,观察并随访记录两组患者的无病生存时间(DFS),并统计1、2、3、4、5年生存率.结果 观察组患者DFS为36.6个月,对照组为28.2个月(P<0.05).观察组患者1、2、3、4、5年生存率分别为99.0%、84.8%、68.7%、66.7%和65.7%,对照组分别为97.9%、74.5%、57.4%、43.6%和42.6% (P<0.01);结论 大肠癌患者术后采用FOLFOX方案联合中医药综合治疗,可以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存率.

    作者:蒋益兰;简小兰;王其美;侯公瑾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

    目的 探讨优质护理对乳腺癌患者化疗并发症及护理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5年1月至2015年10月期间陕西省肿瘤医院乳腺一科收治的150例乳腺癌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75例.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化疗并发症、生活质量及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生活质量各维度得分及总分较对照组均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优质护理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患者化疗并发症发生率,提升患者生活质量及护理满意度.

    作者:杨敏;王华;黄丽娜;苏冰洁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综合护理对肺癌手术患者手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

    目的 探讨综合护理对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手术后恢复和并发症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5年9月间陕西省人民医院收治的80例肺癌全肺切除术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40例)和对照组(40例),分别接受综合护理和常规护理.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并发症和护理满意度.结果 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较对照组均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肺部感染、心律失常、呼吸衰竭、心力衰竭和支气管胸膜瘘等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对护理服务满意度较对照组明显提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综合护理明显降低肺癌患者手术的并发症发生率,有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提升患者对护理服务的满意度.

    作者:袁金艳;赵桂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恶性胶质瘤患者术后同期推量调强放疗的疗效及预后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恶性胶质瘤术后行同期推量调强放疗(SIB-IMRT)的疗效及其预后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至2012年4月间在重庆市肿瘤研究所接受SIB-IMRT治疗的94例恶性胶质瘤术后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行计算机断层扫描(CT)定位以确定靶体积[肿瘤体积(GTⅣ)和临床靶区(CTV)]和紧要器官.采用SIB-IMRT,设置处方剂量GTV为60 Gy,每次分割2.4 Gy;CTV为50 Gy,每次分割2Gy,采用MIMIC系统实施调强放疗.记录放疗期间患者的不良反应,并计算患者的总体生存率和无局部进展生存率.应用Cox回归模型进行预后相关因素的多因素分析.结果 94例患者急性不良反应多为1~2级,无4级以上不良反应.发生后期放射性脑坏死2例.患者的1、2和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81.1%、57.1%和30.7%,1、2和3年无局部进展生存率分别为65.3%、40.0%和11.8%.多因素分析显示,影响患者总体生存率和无局部进展生存率的独立预后因素与肿瘤生长位置是否位于功能区(P =0.033、0.021)、病理分级(P=0.019、0.016)、肿瘤切除程度有关(P<0.001).结论 神经胶质瘤患者术后采用SIB-IMRT治疗可以取得比较满意的近期临床效果,而且放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肿瘤是否位于功能区、病理分级和肿瘤手术切除程度为重要的预后因素.

    作者:陈思群;柳先锋;舒小镭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康复新联合口腔综合护理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康复新联合口腔综合护理方案在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口腔溃疡预防中的应用.方法 选取2011年4月至2014年2月河北省迁安市人民医院收治的96例确诊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A组、观察B组和对照组,每组32例.对照组予以化疗科常规护理,观察A和B组均予以康复新液治疗,其中观察A组同时联合口腔综合护理措施.比较3组患者口腔溃疡发生情况,记录其口腔溃疡程度、溃疡愈合时间、疼痛评分情况,分析干预前后口腔异味评分、牙齿软垢评分差异,比较3组患者干预依从性.结果 ①干预后,对照组口腔溃疡发生率为78.1%,观察B组为50.0%,观察A组为2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口腔溃疡Ⅲ~Ⅳ级者12例(37.5%),显著高于观察A组和观察B组(P<0.05),但观察A组和观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4%和15.6%,P>0.05).②对照组、观察B组、观察A组患者疼痛评分分别为(6.5±1.4)分、(4.7±1.5)分、(2.9±1.1)分,溃疡愈合时间分别为(7.7±1.2)d、(5.0±1.0)d和(4.3±0.8)d(均P<0.05).③对照组干预前后口腔异味评分和牙齿软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A组和观察B组干预后评分均较干预前显著降低,观察A组低于观察B组[(2.0±0.5)分、(1.5±0.5)分和(3.7±0.9)分、(2.6±0.7)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④干预后,观察A组完全依从率为75.0%,显著高于对照组和观察B组(P<0.05),对照组与观察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46.9%和31.3%,P>0.05).结论 胃肠道肿瘤化疗患者采用康复新联合口腔综合护理干预方案,可有效降低口腔溃疡发生风险,对改善溃疡严重程度、缩短愈合时间和减轻疼痛症状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张颖月;刘旭辉;杨彦;宁丽云;沈静侠;郭亚娟;康海立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帕洛诺司琼联合沙利度胺预防肺癌化疗引起恶心呕吐的临床观察

    目的 探讨盐酸帕洛诺司琼联合沙利度胺预防小细胞肺癌(SCLC)患者化疗过程中引起恶心呕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3年3月至2015年3月间聊城市人民医院住院治疗的102例小细胞肺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52例)和对照组(50例).两组患者均采用顺铂联合依托泊苷或伊立替康方案化疗,观察组患者应用帕洛诺司琼联合沙利度胺、甲泼尼龙止吐,对照组患者应用托烷司琼联合甲泼尼龙止吐.所有治疗方案均为21~ 28 d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观察两组患者恶心、呕吐的控制率、生活质量以及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预防急性恶心有效率分别为90.4%和76.0%,急性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84.6%和70.0%,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0.05).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化疗所致延迟性恶心的有效率分别为88.5%和68.5%,延迟性呕吐的有效率分别为84.6%和64.0%,观察组均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2个疗程后,观察组患者的食欲及体重变化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均较低,两组患者便秘和嗜睡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程度比较轻微,耐受性良好.结果 盐酸帕洛诺司琼联合沙利度胺预防肺癌高度致吐性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疗效确切,特别是预防延迟性恶心呕吐,不良反应轻微,耐受良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张静;康红刚;王宝中;孙桂明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儿童前上纵隔巨大未成熟畸胎瘤一例

    患者,男,14岁.因反复发热、咳嗽咳痰20 d人院.人院后胸部CT(图1)提示左前纵隔占位,考虑畸胎瘤,肿瘤压迫左上肺,致部分肺不张.左肺内少许感染.患者于2014年11月11日在全身麻醉下行VAST辅助左前外侧切口左前纵隔肿块+左上肺楔形切除术,术中见左前纵隔肿块,大小约20cm×15 cm×10cm,质硬,有完整包膜,位于主动脉弓和心包之间,侵犯左上肺及膈神经,与左前上胸壁粘连,肿块内含毛发、黄色豆渣样组织及脓性液体.胸腔吸出约100 ml淡黄色积液,无胸膜结节.采用电钩、超声刀交替切开肿瘤包膜,包膜下游离肿瘤,完整切除肿瘤及受侵的左上肺组织.

    作者:肖叶;杨劼;古卫权;叶俊;朱乐伟;杨胜利;王飞 刊期: 2016年第08期

  • 老年妇女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感染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讨老年妇女宫颈病变与人乳头状瘤病毒(HPV)感染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13年1月至2014年12月间在淄博市第一医院妇科接受宫颈检查的31 1例老年妇女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为正常组(150例)、炎性反应组(80例)、低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LSIL组,45例)、高度鳞状上皮细胞内瘤变组(HSIL组,30例)和宫颈癌组(6例).对各组患者HPV感染率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 正常组与炎性反应组患者HPV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21,P>0.05),但均显著低于LSIL组、HSIL组和宫颈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SIL组患者HPV感染率显著低于HSIL组和宫颈癌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13.55、4.76,均P<0.05).HSIL组与宫颈癌组患者HPV感染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42,P>0.05).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显示,老年妇女宫颈病变与HPV感染率具有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rs=0.68,P<0.05).结果 HPV感染率与老年妇女宫颈病变类型具有一定的相关性,较高的HPV感染率提示有宫颈癌及相关癌前病变的发生,该指标可作为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的辅助筛查指标.

    作者:张红卫;贾莉 刊期: 2016年第08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