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董志强

关键词:进展期胃癌, 新辅助化疗, 生活质量, 影响
摘要:目的 探讨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进展期胃癌且接受手术治疗72例患者资料,根据其化疗方案分为未化疗组(A组,26例)、新辅助化疗组(B组,24例)和传统化疗组(C组,22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A和B组的GQL评分以及QLO-C30评分均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疲劳、疼痛、呼吸困难、腹泻及GQL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1.5%,B和C组患者近期无复发,A组与B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患者中,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羟基喜树碱和结核菌素交替灌注预防膀胱癌术后的复发

    膀胱癌是泌尿系统常见恶性肿瘤,尤以中老年人居多.膀胱癌治疗主要以手术为主,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术后1年复发率为10%~67%,5年内复发率为24% ~ 84%;而浸润性膀胱癌复发率更高,对患者生存质量及生存率影响较大.术后辅助放化疗是预防复发的关键.宿主的免疫系统在防御肿瘤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同时羟基喜树碱对肿瘤有明显地抑制作用.对134例膀胱癌患者行羟基喜树碱(HCPT)+结核菌素(BCG)膀胱内灌注化疗,现报告如下.

    作者:席国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和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4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钬激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膀胱穿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12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采用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过程中做好相关的监测和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何先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疼痛患者大剂量吗啡治疗的临床护理研究

    目的 探讨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疼痛患者大剂量吗啡治疗及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大剂量吗啡治疗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疼痛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吗啡静脉输液泵输入治疗,起始剂量为为口服剂量的30%,效果不显著者适当增加吗啡剂量,吗啡剂量220 ~ 550mg/d,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泵、输液管、镇痛、不良反应等护理,观察疗效.结果 疼痛完全缓解18例(52.9%),部分缓解16例(47.1%),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头昏嗜睡、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呼吸抑制、便秘、幻觉谵妄、欣快感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减少吗啡剂量以及时间延长后,不良反应均显著减轻或消失.结论 晚期消化道肿瘤疼痛患者使用大剂量吗啡治疗与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极度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雪融;王艳;朱秋明;张彩滨;越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优质化护理在妇科肿瘤治疗中的作用

    目的 探讨优质化护理对妇科肿瘤护理病房管理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87例妇科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干预组(47例)和对照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干预组采用优质化护理方法,比较两组患者心理状态变化、护理质量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干预组的SDS、SAS、SCL-90评分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的护理质量满意率优于对照组(97.9%和7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干预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4.3%,对照组为1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3).结论 优质化护理可改善妇科肿瘤患者的心理状态,增强护患关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对于患者康复具有积极作用,值得推广.

    作者:张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癌患者术后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乳腺癌患者术后延续护理干预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100例乳腺癌术后患者,将2011年6月至2012年6月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对照组,2012年7月至2013年6月年收治的50例患者作为观察组,两组患者术后均接受化疗.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加以延续护理干预,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护理后心理状态、上肢功能、生活质量的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护理后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较护理前均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SAS和SDS评分分别为(28.4±5.7)分和(33.6±5.4)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内收、外展、前屈、后伸四种肩关节活动度分别为(28.2±5.2)、(93.1±16.5)、(103.2± 16.6)和(37.3±4.5),手指爬墙高度为(35.2 ±4.3)cm,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护理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延续护理干预在乳腺癌患者术后的护理中效果显著,对患者的心理状态、生活质量均有明显改善,并有利于患者术后上肢功能的恢复,值得在临床上广泛应用.

    作者:幸代英;黄纯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循证护理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并发症的作用

    目的 探讨循证护理对预防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并发症的作用.方法 选择2012年2月至2013年11月间收治的186例恶性肿瘤患者,随机分为常规护理组和循证护理组,每组93例.常规护理组患者给予恶性肿瘤化疗的常规护理,循证护理组患者则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循证护理.结果 循证护理组患者的胃肠道反应、局部组织损害和肝肾功能损害发生率明显低于常规护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骨髓抑制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临床应用循证护理既可以避免或降低恶性肿瘤患者化疗并发症的发生,同时还可以极大地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朱玉艳;朱翠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癌患者个案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个案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00例胃癌住院患者根据入住病床的单双号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150例.对照组患者在化疗期间采用常规护理,治疗组患者采用积极的个案护理管理模式,两组的干预周期均为12周.结果 治疗组和对照组,干预前的焦虑自评量表(SAS)和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干预后两组的评分显著下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治疗组患者的躯体功能、角色功能、认知功能、情绪功能和社会功能评分以及自我管理生活行为、自我处置药物行为、自我监控症状行为和心理自我调整行为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胃癌个案护理管理模式的临床应用可有效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情况,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从而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俞文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甲状腺乳头状癌临床病理特征及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分析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统计分析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原发灶T分期有关(P<0.05),8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大小差异较大.随访的结果显示,2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存活.结论 术前应明确诊断淋巴结转移,及时清扫淋巴结.临床诊断应结合多种病理特征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刘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及软骨肉瘤的影像分析

    目的 探讨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及软骨肉瘤的影像学表现.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6例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和2例软骨肉瘤的X线平片、CT及MRI的影像学特征.结果 6例内生软骨瘤中,肱骨近侧及股骨远侧干骺端各2例,胫骨及腓骨骨干各1例.2例软骨肉瘤中,股骨骨干1例,腓骨小头1例.7例病变在X线及CT上呈现沙砾状、逗点状及环状钙化,1例骨皮质内缘可见扇贝样压迹.80例患者MRI检查在脂肪抑制序列T2WI呈明亮的高信号.除1例腓骨小头软骨肉瘤及1例腓骨骨干内生软骨瘤外,所有病例均未见明显膨胀性改变.结论 沙砾状、逗点状及环状钙化和骨皮质内缘扇贝样压迹以及T2WI呈明亮高信号可作为四肢长骨内生软骨瘤及软骨肉瘤的重要诊断依据.对于老年患者应警惕软骨肉瘤可能.

    作者:孙黎明;徐坚民;臧达;黄国鑫;赵乐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伊立替康联合顺铂和紫杉醇联合顺铂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中的实效性和安全性评价

    目的 探究并评价伊立替康及紫杉醇分别与顺铂合用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中的实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接受NACT的宫颈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IP组和TP组各42例.IP组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TP组行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两组均在化疗结束后2~3周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两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IP组缓解率为47.6%(20/42),TP组缓解率为81.0% (34/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组腹泻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6.2%(32/42)和57.1% (24/42),TP组腹泻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8.6% (12/42)和83.3% (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检查显示,IP组宫旁累积率和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3.3%(14/42)和30.9% (13/42),TP组分别为19.0%(8/42)和14.3% (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在宫颈癌NACT中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作者:赵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乳腺癌组织中P27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的表达及意义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27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另选取3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正常乳腺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27蛋白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以及P27蛋白和VEGF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不同病理类型标本中P27蛋白(P=0.76)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2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P27蛋白和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型无关.

    作者:苑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胃癌手术后胰瘘的诊断治疗和危险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胃癌术后胰瘘的诊疗情况和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选取2006年12月至2012年12月间收治的417例胃癌根治术患者,回顾性分析胰瘘的诊疗情况和危险因素.结果 26例患者经确诊胰瘘后采用禁食、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纠正酸碱平衡紊乱等治疗,25例患者在5~36 d后病情得以缓解.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胰瘘组患者与非胰瘘组患者在年龄、术中出血量、肿瘤分期为Ⅲ~Ⅳ期和累及胰腺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累及胰腺、肿瘤分期为Ⅲ~Ⅳ期均为胰瘘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均P <0.05).结论 早期发现,采用禁食、抑制胰腺分泌、抗感染和纠正酸碱平衡紊乱治疗胰瘘患者可明显改善患者的预后.年龄较大、手术累及胰腺、肿瘤分期较晚的患者更易发生胰瘘.

    作者:王键;高婧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益气活血汤联合化疗和循证护理对乳腺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化疗和循证护理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联合化疗和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对照组患者较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D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汤联合化疗和循证护理治疗乳腺癌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血象.

    作者:姚丽;张国晖;廖秀梅;孙立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新辅助化疗对进展期胃癌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进展期胃癌且接受手术治疗72例患者资料,根据其化疗方案分为未化疗组(A组,26例)、新辅助化疗组(B组,24例)和传统化疗组(C组,22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A和B组的GQL评分以及QLO-C30评分均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疲劳、疼痛、呼吸困难、腹泻及GQL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1.5%,B和C组患者近期无复发,A组与B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患者中,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增强放射治疗治疗难治性骨盆软骨瘤的疗效分析

    目的 探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增强放射治疗治疗难治性骨盆软骨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难治性骨盆软骨瘤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接受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增强放射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全身化疗联合增强放射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情况、不良反应以及血管新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91.4%、80.0%和6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发生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和VEGFC水平[(82.34±11.26) ng/ml、(77.92±9.54) ng/ml、(52.35±7.33)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增强放射治疗有助于提高难治性骨盆软骨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控制肿瘤血管新生,是治疗难治性骨盆软骨瘤的理想方法.

    作者:刘成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甲羟孕酮应用于肺癌化疗的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评价

    目的 观察甲羟孕酮应用于肺癌化疗的不良反应,并评价患者的生活质量.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6月间收治的68例肺癌患者,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试验组患者在联合化疗基础上给予甲羟孕酮治疗,对照组患者只给予联合化疗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和生活质量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甲羟孕酮能有效降低肺癌患者化疗后出现的腹泻、肝肾功能损害等不良反应,显著提高患者的进食量,增加患者的体重,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张守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快速康复理念应用的价值

    目的 探讨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快速康复理念应用的价值.方法 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收治的50例老年结直肠癌患者,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将分为快速康复组和对照组,每组25例.结果 快速康复组患者的下地时间、排气时间、排便时间、饮水时间、住院时间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但两组患者的麻醉时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清扫淋巴结数目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快速康复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 (2/25),对照组为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老年结直肠癌患者腹腔镜手术中快速康复理念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孙莹;孙大千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肾癌及术前分期评价

    目的 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肾癌诊断和分期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2008年12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120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肾癌的患者,所有患者术前均进行了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和CT检查,分析患者超声和CT图像特征,比较二者的诊断准确率和分期符合率.结果 超声和CT诊断肾癌的准确率分别为87.5%和91.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和CT分期符合率分别为82.5%和79.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后病理比较,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肾癌的分期具有较高的符合率.超声检查有望成为肾癌检查手段,并能为肾癌患者的临床治疗和预后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王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行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的疗效

    目的 探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的疗效.方法 选择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的6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经腹直肠前切除吻合术患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全部成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生存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12个月的肛门功能情况相近.结论 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 放大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

    目的 探讨放大内镜诊断早期食管癌和癌前病变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取2011年6月至2013年5月收治的食管黏膜病变患者68例,行常规内镜检查,并选取同期体检健康者20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可疑病变部位上皮乳头内毛细血管袢(IPCL)的形态学改变,进行IPCL分型,通过组织活检进行病理学分析.结果 放大内镜对食管癌范围和病变程度的诊断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内镜(P<0.05).正常对照组、食管炎、低级别癌变、高级别癌变和食管癌主要IPCL分型分别为Ⅰ型(100.0%)、Ⅱ型(85.1%)、Ⅲ型(50.0%)、Ⅲ型(60.0%)、Ⅳ型(66.7%).结论 放大内镜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符合率较高,效果明显优于普通内镜,通过放大内镜IPCL形态学分型对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作者:任秀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