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代英;黄纯芬
目的 探讨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的临床效果和相关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选择2009年3月至2012年11月收治的94例浅表性膀胱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54例)和对照组(40例).其中试验组患者采用钬激光治疗,对照组患者采用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治疗,治疗后观察和记录两组患者的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手术时间和术后并发症.结果 所有患者均成功实施手术,试验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后留置尿管时间、住院时间和手术膀胱穿孔发生率显著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 12个月进行随访,两组患者均未复发.结论 采用钬激光治疗浅表性膀胱肿瘤具有良好的疗效,手术过程中做好相关的监测和护理可有效改善预后,提高治疗效率.
作者:何先惠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究并评价伊立替康及紫杉醇分别与顺铂合用在宫颈癌新辅助化疗(NACT)中的实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至2014年3月间接受NACT的宫颈癌患者84例,随机分为IP组和TP组各42例.IP组行伊立替康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TP组行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两组均在化疗结束后2~3周行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近期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两组化疗后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及术后病理检查结果.结果 IP组缓解率为47.6%(20/42),TP组缓解率为81.0% (34/42),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组腹泻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76.2%(32/42)和57.1% (24/42),TP组腹泻和骨髓抑制发生率分别为28.6% (12/42)和83.3% (35/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病理检查显示,IP组宫旁累积率和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33.3%(14/42)和30.9% (13/42),TP组分别为19.0%(8/42)和14.3% (6/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紫杉醇联合顺铂的化疗方案在宫颈癌NACT中有更加明显的优势.
作者:赵洁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情志护理在乳腺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随机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10月期间收治的乳腺癌患者136例,采用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68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情志护理,比较两组的护理效果.结果 观察组心率、血压、焦虑情况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并发症发生率为1.5%,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7.9%(x2=29.4011,P<0.001).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为97.1%,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9.1% (x2 =27.7817,P<0.001).结论 围手术期情志护理能有效降低乳腺癌患者心理负担,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在临床实践中推广.
作者:王萍;刘玉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的疗效.方法 选择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手术治疗的62例超低位直肠癌患者为研究组,选取同期经腹直肠前切除吻合术患者58例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的结果.结果 所有患者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全部成功,两组患者复发情况、生存情况相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研究组术后6个月的肛门功能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12个月的肛门功能情况相近.结论 在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术中,实施经双吻合器直肠拖出式切除吻合有一定优势,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郑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不同影像学检查方法对小肾癌的诊断价值和准确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小肾癌患者54例,比较B超、静脉肾盂造影(IVP)、CT、MRI和超声造影(CEUS)5种影像学检查结果.结果 54例小肾癌中,B超诊断准确率为61.1%,CT为92.6%,IVP为18.4%,MRI为87.5%,CEUS为96.4%.结论 影像学检查对小肾癌的早期诊断有较大价值,其中CEUS的诊断准确率高.
作者:蔡芳震;张建育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内窥镜联合隐血珠在健康体检人群中对胃部肿瘤及其他胃部初期病变的初筛效能.方法 对新疆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20 000例体检者采取隐血珠、内窥镜复查和病理学确诊三级法进行上消化道病变初筛.结果 其中胃隐血珠阳性及强阳性患者1 562例,567例进行咬取活检,幽门螺杆菌阳性979例,慢性浅表性胃炎912例,糜烂性胃炎28例,胃溃疡41例,萎缩性胃炎32例.病理诊断确诊恶性肿瘤患者70例,其中初期癌症患者17例.慢性胃炎伴重度肠化生17例,伴重度异型增生6例,食管重度异型增生5例.结论 秦氏隐血珠联合内窥镜检查对无症状人群提供了一种高效便捷、检出率高、效能良好的筛查手段,可以进一步在临床普及.
作者:马英;战英杰;阿衣西布卫·库尔班;曹得全;王景;李一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多西他赛+氟尿嘧啶(5-Fu)静脉滴注全身化疗和腹腔内灌注顺铂局部化疗及热疗治疗晚期胃癌伴腹水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56例晚期胃癌合并癌性腹水患者采用联合静脉滴注多西他赛+持续静脉滴注5-Fu全身化疗和腹腔内灌注顺铂局部化疗并予局部热疗方案治疗;治疗2~6个周期,每2个周期后评价疗效、临床受益及不良反应.结果 56例均可评价疗效,其中完全缓解(CR) 12例(21.4%),部分缓解(PR)23例(41.1%),总有效率(RR)为62.5%,肿瘤进展时间(TTP)为8.7个月,中位生存期(OS)为13.4个月.腹水CR 15例(26.7%),PR 28例(50.0%),RR为76.7%.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和口腔黏膜炎,其中Ⅲ~Ⅳ度白细胞及血小板下降率为19.6%,Ⅲ~Ⅳ度血小板下降率为7.1%,Ⅰ~Ⅱ度恶心呕吐、腹泻腹痛的发生率为58.9%,Ⅲ~Ⅳ度为5.4%.无治疗相关性死亡.结论 静脉化疗(多西他赛+5-Fu)和腹腔化疗(顺铂)的改良DCF方案及热疗是治疗晚期胃癌伴腹水的有效手段,不良反应可以耐受,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惠红霞;万一元;王晓炜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择2010年3月至2013年2月收治的80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统计分析中央区淋巴结的转移情况并进行术后随访.结果 中央区淋巴结转移个数与原发灶T分期有关(P<0.05),80例患者的临床病理特征和肿瘤大小差异较大.随访的结果显示,2例患者死亡,4例患者再次手术后存活.结论 术前应明确诊断淋巴结转移,及时清扫淋巴结.临床诊断应结合多种病理特征做出正确的病理诊断,进而指导临床治疗和预后判断.
作者:刘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甲状腺实性肿块良恶性诊断中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技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从2011年10月至2013年10月间收治的甲状腺疾病患者中,按随机数字表法选取100例患者,均予以超声造影及定量分析.结果 甲状腺腺瘤造影形态表现出迅速进入的特点,且上升支较为陡峭,较之周边的甲状腺组织,峰值相对较高.结节性甲状腺肿也表现出迅速进入的特点,且上升支较为陡峭,较之周边的甲状腺组织,峰值基本一致.甲状腺癌表现出缓慢进入的特点,且上升支较为平缓,较之周边的甲状腺组织,峰值相对较低.在峰值强度方面,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甲状腺良恶性结节参数在达峰时间和始增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超声造影和定量分析技术在甲状腺实性肿块良恶性的诊断中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作者:程荣;黎静;纪莉;朱莉敏;刘惠宁;汪明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乳腺癌组织中P27蛋白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意义,及其与乳腺癌病理类型的相关性.方法 分析2010年5月至2013年9月接受手术治疗的60例乳腺癌患者(乳腺癌组织)的临床资料和病理标本,另选取30例正常乳腺组织标本作为对照(正常乳腺组织).比较乳腺癌组织和正常乳腺组织中P27蛋白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以及P27蛋白和VEGF表达水平与病理类型的相关性.结果 乳腺癌组织中VEGF的阳性表达率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而P27蛋白的阳性表达率明显低于正常乳腺组织(P<0.01).不同病理类型标本中P27蛋白(P=0.76)和VEGF的阳性表达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乳腺癌组织中VEGF水平显著高于正常乳腺组织,P27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P27蛋白和VEGF的表达与乳腺癌病理分型无关.
作者:苑光辉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T1期声门区喉癌手术前后喉功能客观评价的方法.方法 选择接受喉癌部分切除术的喉癌患者76例,分别于手术前后进行喉部功能评价,比较基频微扰(Jitter)、振幅微扰、谐噪比和标准声门噪声能量(N NE)等变化.结果 术后患者声门区开放面积和声门后部大横径较术前有明显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嗓音质量评估结果显示,手术前后基频微扰和谐噪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振幅微扰和标准声门噪声较术前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1期声门区喉癌手术在切除肿瘤组织的同时,对喉部其他组织影响较小,能确保喉部术后良好的呼吸和发音功能.
作者:韩文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直肠癌前切除术(RCAR)后并发吻合口瘘的预防及护理对策.方法 选择2009年2月至2013年2月间接受RCAR的直肠癌患者186例作为研究对象.以数字法随机分成观察组(93例)和对照组(93例),对照组实施常规的围术期护理,观察组在对照组护理基础上给予针对性的护理措施,比较两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术后情况以及患者疼痛症状及焦虑评分.结果 观察组吻合口瘘的发生率为5.38% (5/93),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98%(13/9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吻合口瘘的愈合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两组手术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疼痛症状及焦虑情况均有改善,但观察组的改善幅度更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直肠癌患者实施RCAR后应进行针对性的护理预防,可较好地避免吻合口瘘的发生.
作者:李其容;郑文清;陈素碧;陈永群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在进展期胃癌治疗中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进展期胃癌且接受手术治疗72例患者资料,根据其化疗方案分为未化疗组(A组,26例)、新辅助化疗组(B组,24例)和传统化疗组(C组,22例),对比分析3组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结果 A和B组的GQL评分以及QLO-C30评分均显著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认知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疲劳、疼痛、呼吸困难、腹泻及GQL评分均显著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患者的复发率为11.5%,B和C组患者近期无复发,A组与B和C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进展期胃癌患者手术治疗患者中,应用新辅助化疗方案有利于改善治疗效果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董志强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血清糖类抗原及癌胚抗原(CEA)联合检测在恶性肿瘤诊断中的价值,以期为恶性肿瘤的早期诊断提供更可靠的依据.方法 选取毕节市中医院2010年3月至2014年3月间收治的恶性肿瘤患者90例,其中直肠癌患者30例,肝癌30例,胰腺癌30例,并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分析癌胚抗原(CEA)以及血清糖类抗原(CA125、CA19-9)在各人群、各类型肿瘤中表达情况.结果 在恶性肿瘤患者中,CEA、CA125、CA19-9表达升高的比例显著高于健康体检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各类型肿瘤中,直肠癌中CEA升高明显高于胰腺癌和肝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胰腺癌中CA125、CA19-9升高率明显高于肝癌和直肠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EA、CA125、CA19-9联合检测率直肠癌为96.7%、肝癌为90.0%、胰腺癌为93.3%,明显高于各组的单项检测率,三项联合检测率与单个检查率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联合检测肿瘤标志物CEA、CA125、CA19-9可显著提高胰腺癌、肝癌、直肠癌等恶性肿瘤诊断的敏感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作者:张沙;胡育方;胡夷;吴太琴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疼痛患者大剂量吗啡治疗及护理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2010年6月至2013年6月接受大剂量吗啡治疗的晚期消化系统肿瘤疼痛患者34例,所有患者均给予大剂量吗啡静脉输液泵输入治疗,起始剂量为为口服剂量的30%,效果不显著者适当增加吗啡剂量,吗啡剂量220 ~ 550mg/d,对患者进行静脉输注泵、输液管、镇痛、不良反应等护理,观察疗效.结果 疼痛完全缓解18例(52.9%),部分缓解16例(47.1%),疼痛缓解有效率为100%.在治疗过程中,出现轻微头昏嗜睡、恶心呕吐、血压降低、呼吸抑制、便秘、幻觉谵妄、欣快感等不良反应,经对症治疗、减少吗啡剂量以及时间延长后,不良反应均显著减轻或消失.结论 晚期消化道肿瘤疼痛患者使用大剂量吗啡治疗与护理,能有效缓解患者极度疼痛,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刘雪融;王艳;朱秋明;张彩滨;越晓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新辅助化疗治疗宫颈癌的临床疗效和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98例宫颈癌患者术前进行新辅助化疗,3个疗程后进行根治性手术治疗,观察患者的肿瘤大小变化、临床疗效和预后相关因素.结果 98例患者中,完全缓解12例,部分缓解63例,总有效率为76.5%.所有患者治疗后肿瘤显著缩小,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新辅助化疗后宫颈癌患者的预后因素为临床分期、组织学分型、病理分级、肿瘤直径和淋巴结转移.结论 新辅助化疗对早期宫颈癌患者具有显著优势,能够明显缩小瘤体,提高手术疗效,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作者:顾朋;王海林;王萍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观察中药联合化疗和循证护理治疗乳腺癌的疗效及其对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至2011年3月间收治的96例乳腺癌术后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8例.观察组患者采用中药联合化疗和循证护理,对照组患者采用术后常规化疗,观察两组患者的生活质量.结果 两组患者的白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均低于治疗前(P<0.05).但对照组患者较观察组患者下降更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生活质量各项目评分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CD4+、CD8+、CD4+/CD8+水平较治疗前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患者CD8+水平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益气活血汤联合化疗和循证护理治疗乳腺癌能够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机体免疫力,改善血象.
作者:姚丽;张国晖;廖秀梅;孙立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共情式护理在肿瘤内科临床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取2012年6月至2013年6月收治的106例患者,按数字法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3例,观察组患者采取共情式心理护理,对照组患者采取一般常规护理,分析护理人员的人格特征,比较两组患者焦虑自评量表(SAS)、抑郁自评量表(SDS)、治疗依从性和创伤后成长评分.结果 观察组患者SAS、SDS和治疗依从性评分均有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创伤后成长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内科肿瘤患者采取共情式心理护理,可有效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治疗依从性,从而提高肿瘤治疗的临床效果.
作者:王桂芳;何颖;蔡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增强放射治疗治疗难治性骨盆软骨瘤的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间收治的难治性骨盆软骨瘤患者70例,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接受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增强放射治疗的观察组和接受全身化疗联合增强放射治疗的对照组,每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存活情况、不良反应以及血管新生指标.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1、2、3年生存率(91.4%、80.0%和60.0%)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其发生肾功能损伤、肝功能损伤、口腔黏膜炎、骨髓抑制和胃肠道反应的例数少于对照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A、VEGFB和VEGFC水平[(82.34±11.26) ng/ml、(77.92±9.54) ng/ml、(52.35±7.33) ng/ml]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 动脉化疗栓塞联合增强放射治疗有助于提高难治性骨盆软骨瘤患者的远期生存率,减少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控制肿瘤血管新生,是治疗难治性骨盆软骨瘤的理想方法.
作者:刘成奇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 探讨贫血在中国胃癌人群中的患病率和严重程度,分析影响胃癌患者贫血的独立因素.方法 收集1 285例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患者的贫血患病率、严重程度和影响其发生的独立因素.结果 1 285例胃癌患者中,63.2%的胃癌患者发生了不同程度的贫血,轻度、中度和重度贫血患者所占比例分别为48.6%、13.5%和1.1%.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带瘤生存和既往接受过手术治疗是影响重度贫血发生的独立因素.手术切除范围、消化道重建方式、既往接受过铂类药物化疗、放射治疗、存在并发症和血小板计数< 125×109/L均为影响D2根治术后患者发生中重度贫血的独立因素.结论 胃癌人群中贫血发生率较高,临床治疗时应高度关注发生贫血的风险,积极采取预防和治疗措施以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作者:朱辞;王岩;葛飞娇;林莉;刘容锐;徐建明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