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宇;白玉贤;隋红;苑珩珩;魏孝礼;吕德育
目的 观察雄激素大阻断联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的疗效.方法 选择中晚期前列腺患者22例,观察雄激素大阻断+伽玛刀治疗后PsA、尿流率和放射治疗并发症.结果 治疗后2周内,PSA降至基础值25%左右,1个月内降至4 ng/ml之下,治疗后6个月大尿流率增加,前列腺体积减小.无严重的放射治疗并发症发生.结论 雄激素大阻断联合伽玛刀治疗中晚期前列腺癌,可以明显减缓病情进展,改善排尿症状,减小前列腺体积,并且没有明显的放射并发症.
作者:关维民;徐衍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高频超声对良、恶性乳腺肿瘤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将138例行乳腺肿块切除术患者的术前超声诊断与术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103例恶性肿块中,超声诊断96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3.2%;误诊7例.35例良性肿块,超声诊断32例,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4%;误诊3例.结论 彩色多普勒超声是诊断和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瘤的首选方法,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张英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肠道特异性转录因子2(CDX2)、存活素(survivin)、上皮型钙黏附分子(E-eadherin)在大肠癌、大肠腺瘤、正常大肠黏膜中的表达及其与大肠癌生成、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探讨CDX2、survivin、E-cadherin之间的关系.方法 选取临床资料完整的40例大肠癌、30例大肠腺瘤和30例正常大肠黏膜,采用免疫组化S-P法研究CDX2、survivin、E-cadherin的表达.结果 CDX2、E-eadherin、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在正常大肠黏膜、大肠腺瘤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大肠腺瘤中survivin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大肠黏膜(P<0.05);CDX2、E-eadherin、surviv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Dukes分期有关(P<0.05);CDX2、E-cadherin在大肠癌中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大肠癌中CDX2与survivin表达呈负相关(P<0.01);大肠癌中CDX2与E-cadherin表达正相关(P<0.01).结论 联合检测CDX2、survivin、E-cadherin的表达可为大肠癌的早期发生、侵袭转移的研究提供依据,对大肠癌诊断、治疗、预后判定有一定价值.
作者:郑锦花;张培荣;富浩然;李曦宏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原发性腹膜后恶性肿瘤有别于腹膜后器官发生的肿瘤,是独立发生的,绝大部分为恶性.肿瘤早期可无症状,不易发现,当有症状时肿瘤已达到较大体积,血供较丰富,且大部分已侵犯周围器官,切除较困难,术中出血多,不易完整切除,术后易复发,故预后较差.
作者:王哲理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EGFR基因第1内含子区CA-SSR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临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对80例接受过吉非替尼治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进行了分析.采用PCR扩增和直接序列测定的方法确定这80例肺癌患者外周血DNA样本中CA-SSR多态的基因型,统计学分析CA-SSR多态性与患者临床疗效的相关性.结果 80例患者中共检测到11种不同CA-SSR等位基因型,包含的cA重复序列数为10-24.携带短CA重复序列的患者(至少一条等位基因CA重复数≤16)吉非替尼治疗后的临床获益率为88.0%,而在长CA重复序列的患者(两条等位基因CA重复数均>16)为50.9%,CA-SSR多态性与近期疗效具有显著的相关性(P=0.005),但两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和总生存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 EGFR基因第1内含子区CA-SSR多态性可以应用于临床预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吉非替尼的近期疗效.
作者:马飞;徐兵河;林东昕;孙瞳;杨明;刘炬;许建萍;张湘茹;储大同;孙燕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营养不良是由于蛋白质及热量长期摄入不足所引起营养缺乏的症状[1],主要表现为进行性消瘦,体重减轻或水肿,低蛋白血症,患者各项人体测量指标均低于正常,骨骼肌与内脏蛋白质下降,内源脂肪与蛋白质储备空虚,严重者影响心脏、肝脏、肾脏等器官功能,感染与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高,预后不良.
作者:高凤莉;陈伟;鲁重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腔内注射亚砷酸治疗恶性胸水的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 2003年1月至2004年10月,将入组的32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亚砷酸单药组,亚砷酸联合化疗药DDP组和化疗药DDP组.行中心静脉导管留置胸腔引流,尽量将胸水排净后,腔内依不同分组注入药物,4周评价疗效.结果 32例患者均可评价疗效和副作用.亚砷酸联合DDP组有效率为91.6%,显著高于亚砷酸组的有效率44.4%(P=0.046),也显著高于单药DDP组的有效率45.5%(P=0.027);而亚砷酸组和DDP组的有效率差异无显著性(P=1.000).亚砷酸组患者的生活质量改善率为77.8%,高于单药DDP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18.2%,差异有显著性(P=0.022);亚砷酸联合DDP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41.7%,和单药DDP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371);而亚砷酸组和亚砷酸联合DDP组的生活质量改善率差异无显著性(P=0.184).亚砷酸治疗组出现的主要副作用为Ⅰ-Ⅱ度的头痛(4/9)、胸痛(5/9)和心悸(3/9),DDP组和亚砷酸联合DDP组均出现DDP相关副作用.结论 腔内注射亚砷酸治疗恶性胸水疗效确切,副作用轻微,易于耐受.对于一般状态较好,能够耐受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可以腔内给予亚砷酸联合化疗药物治疗;对于一般状态较差,不能耐受化疗的恶性胸腔积液患者,则可以考虑腔内注入单药亚砷酸治疗.
作者:韩宇;白玉贤;隋红;苑珩珩;魏孝礼;吕德育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促红素与癌症化疗患者生活质量及疗效的相关性.方法 88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及对照组.治疗组化疗同时给rHuEPO 10 000 U皮下注射,每周3次,连续4周.对照组单纯化疗,不用rHuEPO.结果 治疗组血红蛋白(胁)升高20g/L者占44.4%(20/45),而对照组仅为4.7%(2/43),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0098).治疗组Kamofsky评分升高20分以上者占40.0%(18/45),对照组占18.6%(8/43,P=0.0279).生活质量SF-36表显示,治疗组在治疗前后PF、RP、VT、MH、BP方面差异有显著性(P<0.05).亚组分析:治疗组分为Hb升高20 g/L以上及不足20 g/L组,发现}西升高加g/L以上组PF、VT、RP、MH方面分数明显提高,且差异更显著.治疗组和对照组化疗有效率分别为48.5%(16/33)及46.7%(14/30),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rHuEPO可以改善中国癌症患者的贫血及改善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生活质量的改善可通过改善贫血实现.
作者:李彬;周立中;温福刚;王庆;孙勇;刘茹;刘君;罗旭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外周性原始性神经外胚层肿瘤(pPNET)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的疗效.方法 外周性原始神经外胚层肿瘤8例,男6例,女2例;中位年龄12.4岁.经皮下埋植式给药装置行阿霉素、顺铂联合咖啡因导向性灌注3~4次,化疗后进行手术或放射综合治疗.结果 化疗后疼痛完全缓解;肿瘤病灶CR 3例,PR 5例,有效率100%.平均生存28.4个月,生存率37.5%.结论 pPNET是一种极度恶性的小圆细胞肿瘤,皮下埋植式动脉化疗是一种有效的化疗方法,但还要辅以手术和放射治疗.
作者:范海涛;李鼎锋;刘蜀彬;王磊;崔秋;张平;周举;刘铖;姜维浩;曹云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动脉灌注化疗的疗效.方法 44例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采用皮下埋植式动脉介入化疗系统,用阿霉素和顺铂联合咖啡因、去甲斑蝥素治疗,治疗后随访32个月.结果 本组病变影像改变PR 18例(56.3%).化疗后手术病理中重度以上化疗反应30例(71.4%).平均随访32个月,术后无肿瘤局部复发.肺转移3例,2例死亡.结论 软组织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的治疗可以选择动脉灌注化疗,以化疗后手术切除的肿瘤病理改变作为重要的预后评价标准.
作者:张平;李鼎锋;刘蜀彬;张斌;范海涛;王磊;崔秋;周举;刘铖;曹云岑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观察吡柔比星(THP)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吡柔比星40 mg/m2,静脉注射,d1;奥沙利铂(Oxaliplatin,L~OHP)85~100 ms/m2,静脉滴注2~4 h,d1;亚叶酸钙200 mg/m2,静脉滴注2 h;氟脲嘧啶500 mg/m2持续静脉泵入22 h,d1,2;每3周为一周期,至少完成3周有效.结果 47例患者中,CR4例,PR 16例,总有效率42.6%.初治患者21例中CR 3例,PR 7例,有效率47.6%;复治患者26例中CR 1例,PR 9例,有效率38.4%.临床受益反应(CBP)改善者28例(59.4%).Ⅲ~Ⅳ度血液学毒性包括中性粒细胞减少2例(4.3%)和血小板减少3例(6.4%);Ⅲ~Ⅳ度非血液学毒性包括恶心呕吐4例(8.5%),口腔黏膜炎2例(4.3%),脱发1例(2.1%).结论 吡柔比星(THP)联合FolFox4方案治疗晚期胃癌疗效较好,毒副反应较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使用.
作者:罗宏;方向阳;黄开荣;刘叶华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贲门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手术后的疗效,并探讨本术式行断流的彻底性.方法 48例贲门癌合并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施行食管、上半胃(或)全胃切除、脾切除,特别强调行贲门癌根术基础上结扎、切断异常侧支循环.结果 随访6个月至20年,2例生存超过15年以上,6例超过10年,10例超过5年,15例超过2年,6例因肿瘤复发而死亡,术后未发现再出血,3例有轻、中度食管静脉曲张.结论 贲门癌根治术式对门静脉高压症患者是一种比较彻底的断流术,在加强支持治疗的基础上,选择贲门癌根治术能达到一举两得的功效.
作者:江吕泉;郑建;陈建;陈在昌 刊期: 2008年第01期
子宫内膜癌是原发于子宫内膜的恶性肿瘤,1988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院收治子宫内膜癌152例,现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以探讨影响子宫内膜癌预后的相关因素.
作者:侯希芳;刘艳生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肺癌仍是威胁人类的主要疾病之一,手术仍是早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标准治疗.但只有1/3患者具有潜在切除可能.由于预后与病理分期相关,因此术中分期为关键.
作者:王俊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对发表文献进行Meta分析以评价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鼻咽癌的疗效和临床价值.方法 检索Medline(1985年1月至2005年12日)、Coehrane图书馆数据库(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和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1985年1月至2005年12月),按照纳入标准(鼻咽癌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随机试验)确定文献,评价其方法学上的质量,提取有效数据.采用Egger'stest法对纳入研究的1,3年生存率及1,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资料进行发表性偏倚分析,各个研究结果的异质性检验采用x2检验,并用Stata9.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4个随机对照试验、488例鼻咽癌患者纳入研究,其中接受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者241例,接受常规分割放射治疗者247例.1年局控率资料分析发现发表性偏倚(P=0.03),而1,3年生存率及3年鼻咽局控率资料没有发表性偏倚(P>0.05).Meta分析显示,四个随机研究的1,3年生存率及1,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结果同质性较好(P>0.05),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组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组患者的1,3年生存率及1,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的差异均有显著性,合并OR值及其95%可信区间(95%CI)分别为3.113(1.232~7.867)、1.913(1.195~3.063)和5.434(1.560~18.935)、4.308(2.210~8.396).结论 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相比,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能提高鼻咽癌患者的1,3年生存率及1,3年鼻咽局部控制率.
作者:朱小东;黄志碧;曲颂;韦军葆;梁世雄;李力;唐步坚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研究Cox-2抑制剂Celecoxib在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中的增敏作用和副作用.方法 自2005年6月至2007年5月,选择头颈肿瘤病例68例,随机分为常规组及Celecoxib组,常规组行单纯根治性放疗,Celecoxib组根治性放疗的同时用Celecoxib增敏.放疗方法:先制作面模固定.CT定位,做TPS计划,肿瘤临床病灶剂量为65-70 Gy/6.5~7周,亚临床病灶剂量为45~50 Gy.用药方法:Celecoxib每次200 mg,每日2次口服,放疗开始和放疗结束.结果 Celecoxib组和常规组原发灶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1.3%,而颈部淋巴结有效率分别为91.7%和80.0%,远处转移率分别为8.0%和17.4%.结论 Cdecoxib具有放射治疗增敏作用,与常规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而且副作用少.但其长期疗效和副作用有待进一步观察和研究.
作者:张福正;邹勤舟;赵涤非;赵于天;贺蓓娃;周乐源;楚建军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分析膀胱鳞状细胞癌(SCC)的临床特点,提高对膀胱鳞状细胞癌的认识及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自1996年1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13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国内外文献进行分析讨论.结果 根治性膀胱全切膀胱替代尿流改道术7例,膀胱部分切除术4例,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术(TURBT)2例;1例膀胱憩室切除并输尿管再植.6例术后予以膀胱内生理盐水加OK-432 5KE灌注治疗.1例术后2个月出现局部复发并盆腔广泛转移死亡;4例膀胱部分切除、1例膀胱全切除及另1例TURBT患者于术后9个月出现全身转移死亡;2例于术后12个月死于高血压心脏病;3例于术后18个月出现复发转移死亡;1例病理报告为高分化角化型鳞状细胞癌患者存活24个月,目前继续随访中.结论 膀胱SCC往往呈浸润性生长,恶性程度较高,预后差.根治性膀胱全切术为其佳治疗方法,膀胱肿瘤切除术后沙培林(OK-432)灌注治疗可适当延长其生存期,值得临床进一步研究.
作者:赵永斌;胡卫列;邓志雄;吕军;邱晓拂;张利朝;张小明;肖远松;张长征;刘俊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评估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术(PKRSt)治疗膀胱肿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回顾2005年4月至2007年6月完成的经尿道PKRBt手术者30例,男26例,女4例.年龄36~93岁,平均65岁.左侧壁11例,右侧壁13例,三角区及其他部位6例.肿瘤大小0.5~3.1 cm.手术在硬膜外或腰麻下进行,分三段切除肿瘤送病理检查.结果 所有肿瘤均顺利切除,手术时间15~75min,平均手术时间为40 min.无输血病例.2例手术在切除小块组织时出现膀胱穿孔,留置尿管治愈;3例侧壁肿瘤手术时有轻微闭孔内肌反射.2例术前外院病理诊断腺性膀胱炎,术后病理诊断为尿路上皮癌.随访3~26个月,6例复发,5例再次行PKRBt术,1例行根治性切除术.结论 经尿道等离子体双极电切是治疗浅表膀胱肿瘤的有效方法之一,切除侧壁肿瘤及小块组织时仍要特别小心.
作者:许清泉;黄晓波;赫从军;马凯;于澄钒;于路平;张在先;朱积川;王晓峰 刊期: 2008年第01期
目的 探讨早期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方法 1998年3月至2005年9月,对26例早期乳腺癌在行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以国产硅凝胶假体植入胸大肌后Ⅰ期进行乳房再造,术后常规综合治疗.结果 26例手术均获成功,但5例乳头乳晕部分皮肤发生缺血坏死,通过换药愈合,1例出现皮下积液,通畅引流后消除.随访1~90个月,无一例复发和远处转移.乳房美容效果良好占69.2%,一般占19.2%,较差占11.5%.结论 保留乳头乳晕复合体的皮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后Ⅰ期假体乳房再造术,手术操作简单易行,创伤小,恢复快,美容效果满意,是适合早期乳腺癌患者的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作者:姚成才;姜杰;叶彼德;郭耐强;廖洪叶 刊期: 2008年第01期
自1956年首次报道甲氨蝶呤(MTX)可治愈转移性绒癌以来,对妊娠滋养细胞肿瘤(GTT)的化学治疗已逐渐成熟,并形成规范化模式,但对高危和耐药及复发的治疗仍是探索的焦点.
作者:朱筱娟;杨慧云;吴海峰;黎世平 刊期: 2008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