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胆囊癌组织细胞凋亡及PCNA表达的研究

胡旻昱;胡沛臻;杨守京;张传山;马福成

关键词:胆囊肿瘤, 凋亡, PCNA, 免疫组织化学
摘要:目的检测胆囊癌细胞凋亡/PCNA比值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胆囊癌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细胞凋亡率高,PCNA阳性率低;分化程度低,细胞凋亡率低,PCNA阳性率高.结论细胞凋亡率与PCNA阳性率二者的比值可作为评估胆囊癌分化程度、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相关文献
  • 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及其临床诊断价值

    目的探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了解其影像学特点.方法分析12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成视网膜细胞瘤的CT表现.结果 12例成视网膜细胞瘤均表现为玻璃体密度增高,密度不均匀,常见钙化灶,呈密集点状或斑块状.眼球增大 5例.视神经受侵4例,表现为视神经增粗,肿大.1例双眼患者伴鞍上区孤立肿块,左眼病灶占据整个玻璃体,内见点状、斑块状钙化,右眼环局限梭形增厚伴钙化.结论钙化是成视网膜细胞瘤为特征性的CT表现,CT检查在成视网膜细胞瘤的诊断中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

    作者:高艳恒;聂鹏;苏凯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的外科治疗

    肺癌侵犯上腔静脉在临床上较常见,过去视为手术禁忌证.随着外科技术的发展,目前对这类患者主张选择性地施行扩大切除.1998~2003年我们对12例侵犯上腔静脉的肺癌行扩大切除,现报告如下.

    作者:马锴;何宝亮;姬忠义;杨鲁民;陈岩;王伦青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转移癌综合治疗的临床观察

    脑转移癌临床上较常见,以肺癌脑转移为主,乳腺癌次之.近年来随着肿瘤患者生存期的延长和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脑转移癌的发生率也呈上升趋势.脑转移癌临床症状多以颅内压增高表现为主,头痛、头晕、恶心、呕吐,重者偏瘫及昏迷,经CT扫描及增强检查证实为脑转移癌.

    作者:马敏;隗希花;李明英;王鲁军;栾祖鹏;张化芝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KAI1和FA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性研究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及正常肺组织中KAI1、FA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学参数之间的关系,探讨其在肺癌发生发展中的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S-P方法检测54例肺癌组织及10例正常肺组织中KAI1和FAK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KAI1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下调,FAK蛋白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增高,二者与正常肺组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两种蛋白的表达均与患者的年龄、性别、肿瘤的大体类型及组织类型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临床分期及是否伴有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在肺癌组织中两种蛋白的表达呈显著负相关.结论 KAI1和FAK与肺癌的浸润转移有关,联合检测这两项指标对肺癌的发生发展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作者:刘婷;王新允;郑海燕;朱丛中;李艳;孙翠云;王爱香;吴兴业;赵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脑星形细胞瘤MRI定量参数评价血管内皮生长因子表达的价值

    目的探讨MRI定量参数评价星形细胞瘤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强弱的可行性.方法收集手术病理证实的脑星形细胞瘤32例,计算MRI定量指标:T1WI、T2WI上的相对信号强度(RSI0)、增强后相对信号强度(RSIGd)及信号强度增加百分率(EP).采用免疫组化法标记VEGF,对照MRI定量参数与VEGF标记指数之间的关系.结果恶性组与偏良性组之间,上述MRI定量参数差异均有显著性;增强后相对信号强度(RSIGd)及信号强度增加百分率(EP)与VEGF呈正相关.结论增强后相对信号强度(RSIGd)及信号强度增加百分率(EP)可以较好地反映星形细胞瘤的VEGF表达强弱和病理分级.

    作者:文利;张冬;张哉根;孙清荣;王文献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术前希罗达化疗对大肠癌组织TP/PD-ECGF表达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目的研究术前希罗达化疗对大肠癌胸苷磷酸化酶/血小板衍化内皮细胞生长因子(TP/PD-ECGF)和肿瘤组织微血管密度(MVD)的影响.方法对30例术前应用希罗达化疗的大肠癌和30例术前未化疗的大肠癌组织,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TP/PD-ECGF表达及微血管密度.结果术前化疗组TP/PD-ECGF表达阳性率为35.0%,对照组为63.0%;化疗组和对照组MVD值分别为37.4±18.0和65.8±12.5,差异有显著性.结论术前化疗能使TP/PD-ECGF活性降低,从而抑制大肠癌的肿瘤血管生成.

    作者:肖毅军;陈小兵;罗素霞;马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疗效观察

    目的评估表柔比星为主的联合方案治疗非霍奇金淋巴瘤的疗效.方法治疗组采用CHOP-A与CHOP-B方案交替应用,对照组采用CHOP方案.治疗4个疗程以上,进行疗效评价.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治疗总有效率分别为91.1%与59.5%,两组差异有显著性.两组毒副反应差异无显著性.结论 CHOP-A与CHOP-B交替使用是非霍奇金淋巴瘤的高效、低毒的治疗方法.

    作者:卞锦国;董戴玉;陈洁;刘晓莉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乳腺癌前哨淋巴结阴性患者CK20及MUC1检测的临床意义

    乳腺癌以往的外科治疗主要采用根治术或改良根治术,这给腋窝淋巴结阴性的患者带来较大的创伤.前哨淋巴结活检的问世使外科医师有了是否需要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的判定标准,从而减少了不必要的操作给患者带来的痛苦.但在工作实践中,常因前哨淋巴结转移灶微小,常规HE染色检测难以发现,而出现假阴性,使本应进行腋淋巴结清扫的患者失去及时的手术治疗机会.

    作者:胡晓宁;李玉兰;张殿龙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胆囊癌组织细胞凋亡及PCNA表达的研究

    目的检测胆囊癌细胞凋亡/PCNA比值与胆囊癌预后的关系.方法对38例胆囊癌石蜡包埋组织应用原位末端标记法(TUNEL)及免疫组化技术进行检测.结果不同分化程度癌组织中细胞凋亡和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的阳性率不同.分化程度高,细胞凋亡率高,PCNA阳性率低;分化程度低,细胞凋亡率低,PCNA阳性率高.结论细胞凋亡率与PCNA阳性率二者的比值可作为评估胆囊癌分化程度、判断患者预后的指标.

    作者:胡旻昱;胡沛臻;杨守京;张传山;马福成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博莱霉素与IL-2治疗癌性胸水的临床研究

    目的观察既能控制胸水而又可以减少治疗次数的药物的疗效.方法常用胸穿套管针建立闭式引流,在胸水基本流净、肺复张基础上予以博莱霉素(BLM)30~50 mg;IL-2 40万U做胸腔内一次性灌注.结果总有效率86.7%.毒副作用:发热、寒战者占28.3%(38℃以下者),轻度胸痛占33.3%,皮肤色素沉着者占40.0%,脱发占30.0%,食欲不振占28.9%.结论 BLM治疗癌性胸水疗效好,毒副作用轻,易为患者接受.

    作者:李晓凤;巴彩霞;黄革红;于焕新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紫杉醇和顺铂加放疗同步治疗Ⅲ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近期疗效和急性毒副反应.方法 40例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放疗前1周开始化疗,采用每4周休2周方案,紫杉醇80 mg/m2溶于生理盐水500 ml中,第1,8,29,36天给药;顺铂20 mg/m2,第2~6和30~35天;常规放疗2 Gy/次,1次/d,5 d/周,肿瘤灶总剂量66 Gy/7周.结果近期疗效:完全缓解(CR)率为30.0%,部分缓解(PR)率为57.5%,总有效率87.5%.主要毒副反应是急性放射性食管炎和肺炎,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52.5%,放射性肺炎为37.5%,但大多数患者经过对症支持治疗均能耐受.结论紫杉醇、顺铂加放疗同步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近期疗效肯定,远期疗效和晚期并发症有待进一步观察.

    作者:杨新华;钟兰俊;李延持;沙江;袁双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砷化合物的抗癌机理研究进展

    砷是一种非金属元素,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用于肿瘤治疗已有几百年历史.从18世纪到20世纪,亚砷酸钾(Flower′s solution)是治疗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的主要药物,直到被其他化疗药物和放疗取代.

    作者:王明华;骆云鹏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剖腹探查术对32例疑难腹部疾病的诊断价值

    剖腹探查术是诊断疑难腹部疾病后应用的方法,临床上广泛应用.我院于1997年8月至2003年8月对32例疑难腹部疾病行剖腹探查术,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菊兰;朱戎;李娅琳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胶质瘤术后放射性脑坏死临床分析

    放射性脑坏死(radiation encephalopathy,REP)是脑肿瘤或其邻近部位肿瘤或其他疾病放射治疗后的一种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临床及影像学诊断困难,常以肿瘤术后复发而行手术治疗,后经病理证实.我科自1998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此类患者18例,均经手术或立体定向活检后病理证实,其中手术发现11例,立体定向活检7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周国平;王飞;郭春燕;卜博;许百男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胃癌患者血清转化生长因子β1和铁蛋白水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1 (TGF-β1)和铁蛋白(SF)在胃癌患者血清中的水平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LISA法对35例胃癌患者的TGF-β1和SF水平进行测定,并同期检测24例健康人的血清TGF-β1和SF水平作为对照.结果胃癌患者血清TGF-β1和SF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人(P<0.01);分化较差组、浆膜浸润组及有淋巴结转移组均分别明显高于分化较好组、无浆膜浸润组及无淋巴结转移组(P<0.01~0.05);胃癌组血清TGF-β1和SF水平呈明显正相关(P<0.01).结论血清TGF-β1和SF可能在胃癌的浸润和转移过程中发挥某种相似的作用.

    作者:刘新君;许春进;刘全忠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原发性支气管肺类癌8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特点、生物学特性,探讨合理的手术指征及更好的综合治疗方式.方法结合文献回顾性分析1988年3月~2003年7月我院收治的8例支气管肺类癌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典型类癌7例,非典型类癌1例,均未发现类癌综合征.临床表现与肺癌比较缺乏特征性.影像学检查中心型5例,周围型3例;病灶位于主支气管者均引起狭窄,位于段支气管以下者表现为分叶状球形影,密度均匀,边缘光滑.患者均行完全手术切除加淋巴结清除术,石蜡切片及免疫组化染色明确诊断.结论类癌属于神经内分泌癌,典型类癌恶性程度较低,非典型类癌恶性程度介于典型类癌和小细胞癌之间.典型类癌的治疗方式应采用非小细胞肺癌的治疗方式,即完全切除加淋巴结清除再加辅助化/放疗.

    作者:宋煜宏;李强;韩泳涛;何金涛;肖文光;彭林;朱江;方强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非小细胞肺癌的多药耐药

    目前肺癌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呈上升趋势.近30 年尽管肺癌的治疗技术有很大进步,但肺癌的长期生存率仍仅为10%~15%[1],其主要原因是化疗对肺癌,特别是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效果不佳,其中多药耐药(MDR)是导致化疗失败的重要原因.

    作者:顾岩;王立红;李国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的疗效观察

    晚期癌痛患者由于各种原因,应用三阶梯镇痛疗法有10%~15%患者仍得不到满意的镇痛治疗,且长期大剂量服用药物会带来许多不良反应,增加医疗费用.近年来,文献报道对疗效不佳的患者采用阿片类药物静脉自控镇痛(PCIA)[1,2],收到了良好效果,但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患者对阿片类药物产生耐药,治疗效果渐差,加大剂量后副作用增多.我们观察氯胺酮辅助吗啡静脉自控镇痛用于晚期癌痛治疗的临床效果和安全性,现报告如下.

    作者:程平瑞;黄政通;曹小龙;江伟航;董静毅;王春晓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治疗恶性胸水40例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对恶性胸水的治疗效果.方法 40例恶性胸水患者用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进行治疗,男26例,女14例.年龄28~87岁,中位年龄59岁.均有细胞学诊断,其中肺癌24例,食管癌10例,乳腺癌4例,胃癌2例.结果 40例可评价疗效的患者全部达到CR.结论高温低渗持续灌注术是治疗恶性胸水的较为理想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作者:刘勇;周蔚翔;张沐香;张明军 刊期: 2005年第02期

  • 适形调强放射治疗鼻咽癌残存病变25例疗效分析

    目的初步评价适形调强放射治疗技术(IMRT)用于鼻咽癌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的推量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25例鼻咽癌常规放射治疗后残存病变的患者,应用Stryker公司生产的MLC及治疗计划系统在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加速器上实施适形调强放射治疗.6 MV X射线总剂量DT 20~30 Gy,分次量2~3 Gy,时间2~3周,参考剂量曲线90%~100% (PTV).结果肿瘤完全消失占80.0%(20/25),部分消失占16.0%(4/25),不能评价占4.0%(1/25).结论采用适形调强放射用于鼻咽癌残存病变的推量放疗有显著的临床疗效.

    作者:吴慧;邱荣良;李定杰;王建华 刊期: 2005年第02期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主办:中国癌症基金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