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海军;超员祥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有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出现,预后极差.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0月救治成功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丰;马爱英;沈杰;刘秋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2至2002年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腹膜假黏液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姑息性局部切除,2例行局部切除,3例行局部切除加阑尾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加阑尾及卵巢切除术.1例术后10个月死亡,1例18个月死亡,2例失访,余6例3~72个月健在.结论腹膜假黏液瘤是一个既包括良性又包括交界性和恶性的一类黏液性病变,应综合分析做出诊断.阑尾与腹膜假黏液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预后与浸润状况及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张仁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胃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瘤体大多数位于近半胃,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我院医治两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农;秦亚东;方向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的诊断、复发原因及早期扩大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969~2001年我院共收治12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行扩大切除54例,扩大切除加植皮或转移皮瓣修复术56例,局部切除术后行放疗10例.首诊误诊率高达52.2%.全组病例复发率为53.1%,8例死于肿瘤转移.首次手术即时或延期(术后3个月内)行扩大切除者60例,8例(13.3%)复发,明显低于总体复发率53.1%(χ2=28.4,P<0.001).局部切除后行放射治疗10例,2年内4例(40%)复发,与总体复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642,P>0.05).结论认识不足,首次治疗误诊,局部手术切除范围过于保守是局部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早期三维扩大切除可有效降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局部复发率;放射治疗不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宗光全;刘绪舜;王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我院肿瘤科对1997年7月至2003年12月期间收治的147例乳腺癌患者采用三种不同化疗方案进行治疗,并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告如下.
作者:方向阳;罗宏;石卫东;陈洪玲;王玉琴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分析X线胸片和肺CT在诊断恶性滋养细胞肿瘤(GTT)肺转移中的价值和意义.方法收集51例有肺转移GTT患者的临床资料.对35例X线胸片有疑问的患者进行肺CT检查.结果 CT诊断有肺转移而X线报告肺渗出性、斑片状改变12例;可疑结节影10例;肺纹理增多9例;阴性4例.治疗后X线正常而CT显示仍有病灶持续存在4例.结论 CT在诊断可疑、隐匿性、多发性病灶方面具有明显的优势.对X线阴性的GTT患者应尽量做肺CT检查,有助于期别的判定和治疗中监测.
作者:贺国丽;陈春英;王雪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sp70、Fas和FasL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乳腺癌标本中Hsp70、Fas和FasL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DNA指数(DNA index,DI)和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 Hsp70、Fas和FasL在乳腺癌、癌旁乳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3.3%和60.0%、53.3%和96.7%、93.3%和63.3%,各组差异有显著性.Fas在乳腺癌中呈低表达,在癌旁乳腺组织中呈高表达;而Hsp70和FasL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在癌旁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乳腺癌、癌旁乳腺组织DI分别为1.29±0.16和0.99±0.44(t=9.974,P=0.000);AI分别为7.23±0.55和9.99±0.52(t=11.56,P=0.00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乳腺癌中Fas呈低表达,Hsp70和FasL呈高表达;乳腺癌凋亡程度显著低于癌旁组织;Fas下调、Hsp70及FasL上调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令宇;马文锋;杨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高能聚焦超声(FUS)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FEP-BY01聚焦超声热疗仪对32例BPH患者行FU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进行直肠指诊、B超及尿流率等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IPSS均值由21.2±5.3降为18.6±5.3,降低12.3%;前列腺体积均值由治疗前的60.1±36.8变为51.2±32.4,缩小14.8%;大尿流率均值由治疗前5.9±1.5升至8.72±2.1,提高48.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FUS短期内能改善BPH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提高大尿流率.
作者:赫崇军;李清;熊六林;姚松森;许清泉;黄晓波;王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儿童卵巢肿瘤较成人少见,但此年龄期间,生殖器肿瘤中却以卵巢肿瘤常见.我院1986年7月至2004年7月手术切除并经病理证实儿童单卵巢肿瘤2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慧敏;寇敏;王芬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能否准确地反映颈部淋巴结病理学状况以及前哨淋巴结活检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术前在甲状腺肿瘤周围分四点注射亚甲蓝溶液2~3 ml,然后常规行甲状腺癌根治术和颈部淋巴结清扫,将染色的前哨淋巴结和未染色的淋巴结分别送病检,比较两者的病理学状况.结果 30例甲状腺癌中有24例发现染色呈蓝色的前哨淋巴结,12例为阳性,无假阴性,其敏感度、准确性、假阴性率分别为85.7%、80.0%和0.结论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能准确地反映颈部淋巴结病理学状况.甲状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是处理甲状腺癌颈部淋巴结问题的一种较好的方法.
作者:曹红亮;刘爱华;王建国;汪江平;陈仁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化疗对肺癌疼痛的镇痛作用并探讨肺癌疼痛的治疗策略.方法 63例肺癌中度疼痛40例,重度疼痛23例.16例小细胞肺癌以CEP(CTX,Vp-16,DDP)或VMF-CP(Vp-16,MTX,5-Fu,CTX,DDP)方案化疗,47例非小细胞肺癌以NP(NVB,DDP)或CAP(CTX,ADM,DDP)方案化疗,并评价镇痛作用.结果疼痛完全缓解(CR)34例(54.0%),部分缓解(PR)27例(42.9%),无效2例,总疼痛缓解率96.8%.16例小细胞未分化癌疼痛缓解率100%,CR 11例(68.8%),PR 5例(31.2%);22例差分化癌疼痛缓解率100%,CR 12例(54.5%),PR 10例(45.5%);17例高分化鳞、腺癌疼痛缓解率94.1%,CR 6例(35.3%),PR 10例(58.8%),无效1例,不同分化程度肺癌疼痛CR率差异有显著性(χ2=4.0166,P<0.05).胸部、内脏和淋巴结及骨转移疼痛CR率分别为84.2%(16/19),50.0%(5/10)和38.2%(13/34),差异有显著性(χ2=10.39,P<0.001).肿瘤CR 7例均获疼痛CR(100%),肿瘤PR 30例疼痛CR 18例(58.1%),肿瘤稳定25例疼痛CR 9例(36.0%),不同肿瘤疗效组疼痛CR率差异有显著性(χ2=10.04,P<0.001).中度与重度疼痛CR率(50.0%对41.2%)差异无显著性(χ2=0.7,P>0.05).结论化疗对缓解肺癌疼痛疗效显著,可作为肺癌疼痛的重要治疗措施.分化程度、疼痛部位和肿瘤客观疗效显著影响化疗镇痛效果.
作者:丁永为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前程超分割、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的临床效果.方法前程超分割每次DT 110 cGy,2次/d,5 d/周,30~40 Gy/2.5~3.5周;后程加速超分割DT 145~150 cGy/次,2次/d,5 d/周,至总量DT 60~70 Gy/4.5~5周,两次照射间隔时间≥6 h.行常规分割放疗者设为对照组.结果前程超分割加后程加速超分割组与常规分割组的有效率及1年生存率分别为83.8%、70.9%和70.0%、46.7%,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前程超分割加后程加速超分割组放射性食管炎较对照组重,但能耐受.结论前程超分割加后程加速超分割放射治疗食管癌,与常规放疗相比,疗程短、疗效高,可显著提高食管癌局部控制率和1年生存率.
作者:王翠微;金红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原发性肝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其起病隐匿,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就诊不及时或医师对其临床表现忽略而常遭延误.现将我院1例结肠癌误诊胃癌(临床及胃镜均误诊)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林超;李绍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异环磷酰胺(IFO)联合卡铂(CBP)、足叶乙甙(Vp-16)与环磷酰胺(CTX)联合CBP、Vp-16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方法应用IFO联合CBP、Vp-16(IFO组)和CTX联合CBP、Vp-16(CTX组)随机对照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61例,其中IFO组32例,CTX组29例.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疗效.结果 IFO组近期有效率为31.3%(10/32),CTX组为24.1%(7/2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FO组中位生存期7.5个月(2~24个月),CTX组7.0个月(1~18个月).IFO组镜下血尿发生率为12.5%(4/32),CTX组为0(P<0.05).其他毒性相似(P>0.05).结论 ICE和CCE 方案对晚期肺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且IFO对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较CTX为优.
作者:陈建安;何琼华;陈立军;刘红兵;李星;许玉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和评价长春瑞滨和顺铂联合同步放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 50例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为同步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同步治疗组累及野常规分割放射治疗:DT 60~64 Gy/30~32次/42~45 d.同步化疗:长春瑞滨25 mg/m2,d1,8,22,29;顺铂25 mg/m2,d1,2,8,9,22,23,29,30.同步放化疗后继续接受辅助化疗.序贯治疗组单纯累及野放疗同前,辅助化疗同前.结果同步治疗组和序贯治疗组的有效率分别为76.0%和36.0%;1,3年总生存率分别为64.0%、36.0%和37.5%、11.1%;1,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40.0%、16.0%和18.8%、0,差异均有显著性.结论长春瑞滨和顺铂联合同步常规分割放射治疗是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较为理想的治疗模式.
作者:孙清;华军;常树建;毛永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随着放、化疗效果的提高及生存率的延长,癌症脑转移的发生率有增高趋势.由于血脑屏障的作用,脑组织中抗癌药物的浓度明显低于脑外组织,使脑成为癌细胞逃避化疗药物杀灭的避难所.卡氮芥为一种能透过血脑屏障的周期非特异性的药物,抗瘤谱广,用药后1 min就有相当于血液中药物量的18%进入脑脊液,6 h达60%[1].我们采用联合X线立体定向放射治疗加全脑放射治疗,与单纯常规放射治疗对照研究,以探讨其临床疗效.
作者:赵桂英;张树平;张崴;胡珊 刊期: 2005年第03期
长春瑞滨为20世纪90年代出现的长春碱类抗肿瘤药,为半合成的长春花碱,属于细胞周期特异性药物,是目前治疗非小细胞肺癌(NSCLC)有效的药物之一[1].我们应用国产长春瑞滨(盖诺 NVB)联合顺铂氯化钠注射液(100 ml相当于DDP 20 mg与氯化钠900 mg)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45例,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曹运锋;陈新灿;苗成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血管生成是机体正常生理过程所必需的,见于女性的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并受到严格控制[1];在病理情况下,见于机体创伤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视网膜病、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研究证实,新生肿瘤血管是肿瘤获取代谢营养的形态学基础,也是肿瘤细胞迁移游走形成转移的必经之路[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血管形成对其生长转移有重要作用.我们就NSCLC肿瘤血管形成、检测方法以及肿瘤血管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王立红;顾岩;孙勤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诺维本(NVB)与顺铂(DDP)组成的NP方案和足叶乙甙(Vp-16)与异环磷酰胺(IFO)、顺铂(DDP)组成的VI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53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NP方案组,22例)和B组(VIP方案组,31例),分别给予NVB+DDP及Vp-16+IFO+DDP治疗,21 d为一周期.结果 A组有效率为50.0%,B组41.9%(P=1.43).两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均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静脉炎亦常见.A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8.2%,B组45.2%(P<0.05);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0.9%,B组3.2%(P<0.05),但均可耐受.结论 NP方案和VIP方案治疗NSCLC疗效相近,毒性反应均可耐受.但NP方案骨髓抑制较VIP方案轻微,可作为NSCLC一线治疗方案中的首选.
作者:许玉香;王志东;陈立军;何琼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总结原发性心脏肿瘤外科诊治的经验.方法自1982年1月至2003年12月,32例原发性心脏肿瘤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全部病例术前经超声心动图确诊,术后经组织学检查证实为左房黏液瘤29例,右房血管肉瘤2例,右室血管瘤1例.均在体外循环下行心脏肿瘤摘除术.结果无围手术期死亡,8例术后发生低心排,1例发生呼吸衰竭,1例右房血管肉瘤术后2年原位复发再次手术治疗.结论原发性心脏肿瘤一旦确诊应立即手术治疗,且效果良好.超声心动图对原发心脏肿瘤的诊断有重要作用,自体心包可用于房隔修补和房壁重建.
作者:胡建才;殷桂林;张殿堂;朱水波;张晓明;王荣平;庞大志;谭焱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