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立红;顾岩;孙勤暖
血管生成是机体正常生理过程所必需的,见于女性的生殖系统及胚胎发育,并受到严格控制[1];在病理情况下,见于机体创伤修复、类风湿关节炎、糖尿病视网膜病、肿瘤的生长和转移.研究证实,新生肿瘤血管是肿瘤获取代谢营养的形态学基础,也是肿瘤细胞迁移游走形成转移的必经之路[2].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的生物学特性与其他实体肿瘤一样,血管形成对其生长转移有重要作用.我们就NSCLC肿瘤血管形成、检测方法以及肿瘤血管与肿瘤生物学行为的关系做一综述.
作者:王立红;顾岩;孙勤暖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类癌是一组发生于胃肠道和其他器官的嗜铬细胞肿瘤,属于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类型分为典型类癌(TC)和非典型类癌(AC).其临床、组织化学和生物学特性可因发生部位不同而异.类癌能分泌5-HT、缓激肽、组胺等生物活性因子,引起血管运动障碍、胃肠症状、心脏和肺部病变等,称为类癌综合征[1,2].食管类癌罕见.
作者:张芳;郭培军;蔡春梅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评价高能聚焦超声(FUS)治疗良性前列腺增生(BPH)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FEP-BY01聚焦超声热疗仪对32例BPH患者行FUS治疗,治疗前及治疗后1个月填写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表(IPSS),进行直肠指诊、B超及尿流率等检查,比较治疗前后的差异.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IPSS均值由21.2±5.3降为18.6±5.3,降低12.3%;前列腺体积均值由治疗前的60.1±36.8变为51.2±32.4,缩小14.8%;大尿流率均值由治疗前5.9±1.5升至8.72±2.1,提高48.0%.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FUS短期内能改善BPH症状,缩小前列腺体积,提高大尿流率.
作者:赫崇军;李清;熊六林;姚松森;许清泉;黄晓波;王晓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大肠癌包括结肠癌及直肠癌,其发病率与死亡率在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中仅次于胃癌和原发性肝癌,且有逐年上升的趋势.因其起病隐匿,早期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就诊不及时或医师对其临床表现忽略而常遭延误.现将我院1例结肠癌误诊胃癌(临床及胃镜均误诊)患者报告如下.
作者:林超;李绍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术前加速放疗联合手术治疗直肠癌的疗效及毒性反应.方法 1996年9月至1998年12月对直肠癌术前加速放疗的疗效及毒性反应进行了前瞻性随机分组研究,综合组和单纯手术组各51例.术前加速放疗采用8 MV X线照射,每日2次,每次2 Gy,间隔6~8 h,DT 40 Gy/20F/2周,放疗与手术间隔2~28 d,中位时间为10 d.结果综合组及单纯手术组1,3,5年生存率分别为98.0%、75.5%、75.5%和88.2%、63.1%、53.7%(P=0.03);综合组手术切除率为100.0%(51/51),单纯手术组为94.2%(48/51,P>0.05);综合组淋巴结转移率为15.7%(8/51),单纯手术组为35.3%(18/51,P<0.05);综合组局部复发率为11.8%(6/51),单纯手术组为43.1%(22/51,P<0.05);综合组远处转移率为15.7%,单纯手术组为11.8%(6/51,P<0.05).结论术前加速放疗加手术综合治疗可以提高直肠癌的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加速放疗缩短了治疗时间,急性毒性反应可以耐受,未增加手术难度和术后并发症.
作者:邱荣良;吴慧;姬社青;张景伟;王建华;赵玉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胃平滑肌肉瘤临床少见,瘤体大多数位于近半胃,术前明确诊断困难,我院医治两例均经手术证实,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玉农;秦亚东;方向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原发性肝癌介入治疗后有可能引起急性肾功能衰竭,一旦出现,预后极差.我院2002年1月~2003年10月救治成功2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陈庆丰;马爱英;沈杰;刘秋如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诺维本(NVB)与顺铂(DDP)组成的NP方案和足叶乙甙(Vp-16)与异环磷酰胺(IFO)、顺铂(DDP)组成的VIP方案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方法将经病理组织学或细胞学证实的53例晚期NSCLC患者随机分为A组(NP方案组,22例)和B组(VIP方案组,31例),分别给予NVB+DDP及Vp-16+IFO+DDP治疗,21 d为一周期.结果 A组有效率为50.0%,B组41.9%(P=1.43).两组剂量限制性毒性反应均为骨髓抑制,胃肠道反应和静脉炎亦常见.A组Ⅲ、Ⅳ度白细胞下降发生率为18.2%,B组45.2%(P<0.05);A组静脉炎发生率为40.9%,B组3.2%(P<0.05),但均可耐受.结论 NP方案和VIP方案治疗NSCLC疗效相近,毒性反应均可耐受.但NP方案骨髓抑制较VIP方案轻微,可作为NSCLC一线治疗方案中的首选.
作者:许玉香;王志东;陈立军;何琼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胰腺癌的疗效及毒性.方法对21例胰腺癌患者采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单次剂量为2 Gy,每日照射一次,每周照射5次,总疗程6周左右,总剂量为60 Gy.结果临床获益率28.6%(6/21),疼痛完全缓解率90.5%(19/21).瘤体CR率为9.5%,PR率为52.4%,总有效率(CR+PR)为61.9%(13/21).中位生存期15个月,1年生存率67.0%.治疗后出现血像下降Ⅰ~Ⅱ级者14例,Ⅲ级者1例,Ⅰ~Ⅱ级恶心、呕吐12例.结论三维适形放射治疗能够改善胰腺癌患者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作者:葛红;叶柯;刘海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Hsp70、Fas和FasL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其在乳腺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用免疫组织化学和Western blot法检测30例乳腺癌标本中Hsp70、Fas和FasL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DNA指数(DNA index,DI)和凋亡指数(apoptosis index,AI).结果 Hsp70、Fas和FasL在乳腺癌、癌旁乳腺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3.3%和60.0%、53.3%和96.7%、93.3%和63.3%,各组差异有显著性.Fas在乳腺癌中呈低表达,在癌旁乳腺组织中呈高表达;而Hsp70和FasL在乳腺癌中呈高表达,在癌旁乳腺组织中呈低表达.乳腺癌、癌旁乳腺组织DI分别为1.29±0.16和0.99±0.44(t=9.974,P=0.000);AI分别为7.23±0.55和9.99±0.52(t=11.56,P=0.000),差异有显著性.结论在乳腺癌中Fas呈低表达,Hsp70和FasL呈高表达;乳腺癌凋亡程度显著低于癌旁组织;Fas下调、Hsp70及FasL上调可能促进乳腺癌的发生发展.
作者:张令宇;马文锋;杨栋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放疗同时口服卡莫氟(HCFU)治疗Ⅲ、Ⅳ期鼻咽癌患者的近期疗效及放射增敏价值.方法 41例中晚期(Ⅲ、Ⅳ期)鼻咽癌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放疗+卡莫氟(RT+H)组21例,采用放疗并口服卡莫氟治疗;放疗(RT)组20例,行单纯放疗.结果 RT+H组疗后4个月内鼻咽肿瘤全消率为90.5%(19/21),颈部转移淋巴结全消率为94.7%(18/19);RT组分别为80.0%(16/20)和66.7%(12/18).两组鼻咽肿瘤全消率差异无显著性(P>0.05),而颈部转移淋巴结全消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两组毒副作用相似.结论放疗同时口服卡莫氟有一定放射增敏作用,取得了满意的近期疗效.
作者:朱振胜;葛军;张丽;王达;陈树泉;于甬华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比较三维适形放疗和化疗同步与单纯化疗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的疗效和耐受性.方法对84例初治的ⅢA~Ⅳ期局部晚期NSCLC进行随机分组,同步放化疗组43例(A组),单纯化疗组41例(B组).A组采用NP方案化疗,同期分别给予原发灶和纵隔转移淋巴结区三维适形放疗(TRT),原发灶DT 64~70 Gy,常规分割32~35次(中位剂量66 Gy);B组采用NP方案化疗.结果 A组有效率(CR+PR)为65.9%(27/41),其中有6例(14.6%)手术治疗;B组有效率为48.8%(20/41),手术治疗2例(4.8%).A、B两组治疗有效率和手术切除率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A组骨髓抑制、肝肾损伤较B组未见明显增加.A组轻、中度放射性食管炎的发生率为53.7%(22/41).结论三维适形放疗同期化疗较单纯化疗有效率(局部控制率)高,手术切除率提高,治疗时间缩短,且耐受性良好,值得推广.
作者:张恩宁;张淑玲;付爱芹;曲维庆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在鼻咽癌放疗前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43例鼻咽癌患者经颌内动脉和咽升动脉灌注化疗药物进行治疗,主要药物为顺铂、5-Fu和平阳霉素.术后一周常规放疗.以同期行单纯放疗的65例鼻咽癌患者作为对照组.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完全缓解率分别为74.41%和60.0%.结论鼻咽癌放疗前行经导管动脉灌注化疗的安全、有效.
作者:周文辉;刘四斌;饶定虎;徐炎华;王家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观察鼻咽癌综合治疗的远期疗效,以更好地指导鼻咽癌的防治工作.方法晚期鼻咽癌患者200例按入院先后次序随机抽样分4组,每组50例,做前瞻性综合治疗研究.A组:采用生物治疗+放射治疗;B组:辅助化疗+放射治疗;C组:辅助化疗+生物治疗+放射治疗;D组:单纯放射治疗.治疗后6个月观察鼻咽肿瘤消退和颈淋巴消散情况,全身及局部副反应;随访1,5,10年患者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结果综合治疗组鼻咽肿瘤和颈淋巴转移灶消退率明显高于单纯放射治疗组(P<0.05).生物治疗组全身及局部副反应发生率明显降低(P<0.05).综合治疗组5,10年生存率明显提高.结论晚期鼻咽癌采用综合治疗能够加快肿瘤消散,减少治疗副作用,增强机体抗肿瘤能力,提高患者远期生存率和改善生活质量.
作者:张少华;吕波;蔡悦成;古云林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肿瘤患者在接受化疗药物治疗过程中,常因长期输液、反复静脉穿刺及应用化疗药物,使皮肤静脉出现静脉炎,静脉萎缩、变细、脆性增加、弹性下降,浅静脉受到破坏,如操作不慎可使化疗药物外漏导致局部组织坏死.
作者:焦玉红;张美珍;孙永敏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隆突性皮纤维肉瘤的诊断、复发原因及早期扩大切除手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1969~2001年我院共收治12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患者,对其临床和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28例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行扩大切除54例,扩大切除加植皮或转移皮瓣修复术56例,局部切除术后行放疗10例.首诊误诊率高达52.2%.全组病例复发率为53.1%,8例死于肿瘤转移.首次手术即时或延期(术后3个月内)行扩大切除者60例,8例(13.3%)复发,明显低于总体复发率53.1%(χ2=28.4,P<0.001).局部切除后行放射治疗10例,2年内4例(40%)复发,与总体复发率相比差异无显著性(χ2=0.642,P>0.05).结论认识不足,首次治疗误诊,局部手术切除范围过于保守是局部复发率高的主要原因;早期三维扩大切除可有效降低隆突性皮肤纤维肉瘤的局部复发率;放射治疗不能降低局部复发率.
作者:宗光全;刘绪舜;王峰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肺癌肉瘤即同一瘤体中同时见到上皮性和间叶性两种混合成分的恶性肿瘤,临床少见,国内外文献仅见零星散在报道.我院于1970年1月~1999年12月共收治9例,占同期全部肺恶性肿瘤的0.12%,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永利;杨萍;修元德;王茂玉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异环磷酰胺(IFO)联合卡铂(CBP)、足叶乙甙(Vp-16)与环磷酰胺(CTX)联合CBP、Vp-16治疗晚期肺腺癌的效果.方法应用IFO联合CBP、Vp-16(IFO组)和CTX联合CBP、Vp-16(CTX组)随机对照治疗晚期肺腺癌患者61例,其中IFO组32例,CTX组29例.治疗结束后4周评价疗效.结果 IFO组近期有效率为31.3%(10/32),CTX组为24.1%(7/29),两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IFO组中位生存期7.5个月(2~24个月),CTX组7.0个月(1~18个月).IFO组镜下血尿发生率为12.5%(4/32),CTX组为0(P<0.05).其他毒性相似(P>0.05).结论 ICE和CCE 方案对晚期肺腺癌均有较好的疗效,且IFO对晚期肺腺癌的疗效较CTX为优.
作者:陈建安;何琼华;陈立军;刘红兵;李星;许玉香 刊期: 2005年第03期
脑转移瘤是指人体其他部位的恶性肿瘤转移至脑内者,除肝、肺、骨转移者外,脑转移居第4位.脑转移瘤在颅内肿瘤中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占脑瘤的10%~15%.脑转移瘤以癌多,肉瘤脑转移极少见.年龄以40~60岁为多见.脑转移瘤脑部表现因脑神经功能急剧损伤和颅内压进行性增加,多预后不良,如不治疗,平均生存期1~3个月.我们分析我院1997年10月至2004年6月收治的30例病理已确诊为恶性肿瘤脑转移的神经表现,现报告如下.
作者:田海军;超员祥 刊期: 2005年第03期
目的探讨腹膜假黏液瘤(pseudomyxoma peritonei, PMP)的临床病理特征、诊断及治疗.方法对1992至2002年经手术和病理诊断的腹膜假黏液瘤1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进行随访.结果全组均行手术治疗,其中2例行姑息性局部切除,2例行局部切除,3例行局部切除加阑尾切除术,3例行局部切除加阑尾及卵巢切除术.1例术后10个月死亡,1例18个月死亡,2例失访,余6例3~72个月健在.结论腹膜假黏液瘤是一个既包括良性又包括交界性和恶性的一类黏液性病变,应综合分析做出诊断.阑尾与腹膜假黏液瘤的发生有直接的关系.其预后与浸润状况及分化程度有关.
作者:张仁亚 刊期: 200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