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观察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急性阑尾炎脓毒症患者血清IL-2的影响.方法:对38例患者采用随机分组对照方法治疗,观察治疗前后2组血清IL-2变化及临床疗效.结果:2组均全部痊愈.治疗组治疗后第3天、第7天IL-2含量均明显升高,与时照组比较P<0.05和P<0.01;治疗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结论:通腑泻热灌肠合剂对急性阑尾炎脓毒症具有免疫调节作用,能减轻炎症反应及组织损害,可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陈铭;谢晓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研究寻求治疗小儿厌食症简便、有效的药物及剂型.方法:运用脾维宁药胨对73例小儿厌食症进行治疗观察.结果:痊愈59例,显效7例,有效4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为95.89%.结论:该药具有调和脾胃、益气养阴、消食导滞化痰的功效,并具有口感佳、服食方便等优点,适宜用治各型小儿厌食症.
作者:刘月婵;廖文华;邱志楠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女性尿道综合征临床症候特点和辨证分型部分客观指标.方法:临床观察了240例女性尿道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症状、舌苔、脉象,据此分为肝气郁滞、湿蕴下焦、肾阴亏虚、肾虚血瘀4个证型,并同时分析了患者年龄、绝经与否、血清雌二醇(E2)水平与辨证分型的相关性.结果:肾虚血瘀证是临床常见证型,提示女性尿道综合征的发生可能和血清性激素水平有关,E2可以作为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客观化的指标之一.结论:女性尿道综合征发病病机与临床证型之间有明确相关性,尿道综合征中医辨证有客观规律可循.
作者:卢子杰;黄树纲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的有效方法.方法:将127例小儿慢性鼻窦炎随机分为2组对照治疗.中药治疗组治以三黄液,西药对照组治以生理盐水药液,应用鼻窦置换疗法,观察其疗效.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中药三黄液行鼻窦置换疗法是治疗小儿慢性鼻窦炎之良方.
作者:张伟;鲁文军;赵绪珍;许生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益气固肾透析液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血清补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益气固肾液加入常规透析液中配制成益气固肾透析液,治疗15例维持性血透患者3月,并与15例采用常规透析液治疗的患者进行对照,观察2组治疗前后C3、C4、CH50的改变及治疗期间各种感染发生的情况.结果:益气固肾透析液组治疗后的C3、C4、CH50均较疗前有显著增高,与常规透析液组比较,P<0.01;且前者人均感染次数为(0.53±0.64)次;后者人均感染次数为(1.13±0.92)次,2组比较,P<0.05.结论:益气固肾透析液可使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卫表固,营血和,推测其一方面可增加患者补体的生成,一方面可改善透析膜的生物相容性,减少补体的损耗.
作者:包嵬;杨霓芝;陈孝银;林启展;卢富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痔外洗剂对痔疮手术后患者止痛、止血、消肿、伤口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8例混合痔术后的患者采用自拟方痔外洗剂坐浴,并与224例应用高锰酸钾溶液坐浴治疗作对照观察.结果:止血、止痛效果痔外洗剂治疗组为100%,高锰酸钾对照组为78%.创面水肿明显减轻,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66.3%.伤口愈合时间治疗组为8-15天,对照组为10-17天.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均P<0.01).结论:痔外洗剂对痔疮手术后止血、止痛、消肿和伤口愈合有较好疗效.
作者:曾华;张存;邓建忠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观察加味拈痛胶囊在癌痛第1阶梯止痛中单独用药及第2、3阶梯止痛中与西药联合用药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癌症患者随机分成2组.对照组30例采用WHO 3级止痛法;治疗组30例在癌痛第1阶梯止痛中口服加味拈痛胶囊,第2、3阶梯止痛中,同时加服加味拈痛胶囊,进行止痛疗效、止痛持续时间、毒副反应等对照观察.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6.67%,止痛完全缓解率4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93.33%,止痛完全缓解率16.67%,治疗组止痛疗效高于对照组(P<0.05);止痛持续时间治疗组平均8小时,对照组平均6小时,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副反应治疗组的发生率少于对照组(P<0.01).结论:加味拈痛胶囊具有良好的镇痛效果及低副反应,与癌痛2、3级止痛西药联合用药,能加强其止痛效果,并减轻其副作用.
作者:林东;李芳;陈立生;林汉森;陈英斌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糖心宁胶囊治疗糖尿病性冠心病的作用机理.方法:采用链佐菌素造高血糖大鼠模型,并对高血糖大鼠模型进行冠脉结扎术造心肌缺血模型.结果:糖心宁胶囊能显著降低高血糖模型大鼠空腹血糖,提高其胰岛素分泌能力,降低其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水平,升高高密度脂蛋白水平(HDL),并能够明显改善心肌缺血模型大鼠心肌缺血状态.结论:糖心宁胶囊具有清除脂质过氧化物,对抗或消除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作用.能显著改善冠脉左前降支结扎引起的心肌缺血大鼠的异常心电图,延长其存活时间.
作者:范世平;饶振芳;马晓霖;李红;甘洁文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1994年以来,笔者用推拿正骨法为主,治疗椎动脉型颈椎病获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80例中,男28例,女52例;年龄15-75岁,平均45岁;病程1天-23年;病史:从事低头作业史者46例,有头颈部外伤史者9例,有习惯性高枕史者21例. 上述病例排除了心源性、高血压性、脑源性、眼源性、中毒性等其他原因所引起头晕.诊断为椎动脉型颈椎病.
作者:赖辉;李兰铮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自1995-1999年,运用六神丸内服外敷治疗带状疱疹44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44例中,男16例,女28例;年龄大72岁,小3岁;其中30岁以下者5例,30-60岁者34例,60岁以上者5例;病变部位发生在腰胁区35例,颈胸区5例,颜面区4例;病程1-24天,平均3.9天.
作者:武运喜;马金焕;崔振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临床中重用威灵仙治疗尿路结石120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本组120例中,男76例,女44例;年龄在20-60岁之间;病程长10年,短5天;肾结石63例,输尿管结石57例.
作者:何柏森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1996年以来,根据痰浊留恋,脾虚肺损之病机,自拟益气清肺消啰汤治疗小儿肺炎后期患者17例,取得较好的疗效,现报道于下.
作者:陆平升;吴成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于1998年10月-2000年10月采用自拟中药方配合针灸治疗坐骨神经痛5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86例坐骨神经痛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自拟中药方配合针灸组)和对照组(消炎痛组),其中治疗组56例,男42例,女14例;年龄19-63岁,平均43岁;病程短10天,长3年.
作者:蔡悦;续青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运用自拟升阳降阴汤治疗梅尼埃病132例,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32例均为住院患者,其中男42例,女90例;年龄小28岁,大71岁;病程短2小时,长10年;均在急性期发作就诊.主要临床表现:发作性眩晕,感觉身体向一侧倾倒,波动性听力减退,耳鸣,耳堵塞感,恶心呕吐,自发性眼球震颤.
作者:董军杰;蔡力民;肖南;李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采用解毒化瘀汤治疗非淋菌性尿道炎128例,取得了较满意的效果,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男80例,女48例;年龄17-60岁.青壮年占83%.患者本人或其性伴侣有不洁性交史.诊断标准:①患者
作者:龚奉璋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几年来,笔者在治疗咳嗽的临床实践中,应用中药针剂鱼腥草注射液雾化吸入辅助治疗120例,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120例均来自本院住院部,诊断标准按照<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及<实用内科学>标准.病例选择年龄在20岁以上,中医诊断为咳嗽,辨证属风热犯肺,痰热郁肺型.西医诊断为急、慢性支气管炎患者.
作者:黄奕群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9年以来,笔者用半夏泻心汤加味治疗胆汁反流性胃炎70例,取得较满意效果,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70例患者中,男25例,女45例;年龄18岁以下者3例,19-30岁者8例,30-45岁者40例,45-55岁者19例;病程1年以下者22例,1年以上者48例.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均为上腹部胀痛、恶心、口苦、食欲不振等,查心、肺、肝、脾均正常,仅有上腹部压痛,电子胃镜检查直观所见均有胃粘膜充血水肿,粘液湖有大量混浊黄绿色潴留液,幽门口可见胆汁反流入胃.
作者:邹春光;李延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以桑菊银翘合剂治疗小儿风热咳嗽127例,取得满意疗效,现总结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病例中,男86例,女41例;年龄小8月,大13岁.病程均在1周以内,均为外感风热咳嗽.症见:发热(或无),汗出(或无),咳嗽初起,鼻塞,流浊涕,或咳嗽声重,气粗痰壅,痰液浓稠.起病急,病程短,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作者:林小兰;陈玉霞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不寐为临床常见病症之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节奏的加快,虚烦不寐的病症似有增多的趋势.笔者自拟方药治疗郁火不寐42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江晓生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自1996年以来,笔者在采用西药常规治疗慢性胃炎的基础上加用西洋参炖服,以防治慢性胃炎,取得良好的效果.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将病人按入院先后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38例,男21例,女17例;年龄21-63岁,平均38岁;病程1.2-14年,平均3.6年.其中慢性浅表性胃炎31例,慢性萎缩性胃炎7例.
作者:林辉文;唐志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年来,笔者采用透骨威灵汤治疗肩关节周围炎186例,收到了显著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186例均为门诊病人,均经确诊,所有病例均经随访,短半年,长4年.其中男132例,女54例;年龄30-40岁8例,41-50岁46例,51-60岁92例,61-70岁28例,71岁以上12例,平均年龄52.38岁;
作者:庄纪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2年来,笔者在门诊用自拟乌蛇汤治疗老年性坐骨神经痛41例,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41例均为门诊患者,其中男23例,女18例;年龄60-64岁15例,65-69岁16例,70岁以上10例;病程半年-2年者29例,2年以上者13例.症状:腰部疼痛及双下肢放射性疼痛,轻者疼痛但可缓步行走;较重者疼痛并伴跛行;重则疼痛不可站立.
作者:吴东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近1年多来,我们运用自拟凉血解毒方治疗风热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86例,收到良好疗效,现报道如下.1 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我科1998年2月-1999年4月的门诊病人.选择风热血燥型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全部入选者在使用本治疗方案前1月未服过免疫抑制剂、皮质类固醇激素,无明显肝病及血液系统疾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15岁以下儿童不入选.
作者:曹雪辉;廖烈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我们于1996年12月-2000年6月间,采用多功能微波治疗机(电子工业部四十三研究所恒力技术公司生产)配合中药治疗男性尖锐湿疣156例,取得了满意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张其鹏;何清源;张宇;刘晓虹;蒋敦厚;黄继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高不下,酿成流行性感冒流行,我院采用自拟三阳清解汤治疗流感168例,取得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作者:董艳娥;王海洲;韩良 刊期: 2001年第07期
1996年10月-2000年10月,我们采用龙胆泻肝汤内服加中药坐浴,共治疗肛门瘙痒症314例,获得了满意的疗效,报道如下.
作者:马平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观察锁蜈芎汤加艾灸治疗难治性面瘫28例临床疗效,并与内服牵正散20例作对照.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42%,对照组总有效率65.0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在主要症状疗效、不同疗程疗效方面比较,治疗组亦均优于对照组(P<0.05,P<0.01).提示:锁蜈芎汤加艾灸治疗面瘫具有改善面神经组织缺血、水肿和压迫的作用,并能够修复轴索损害,恢复神经纤维再生.
作者:周嘉洲;刘小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腰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0例,并与单纯腰牵对照组50例作比较.结果:治疗组治愈率为70%,对照组为44%,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治疗组总有率效为98%,对照组为86%,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病程在1年以内者治愈率为76.92%,在1年以上者治愈率为50.00%,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腰牵态下磁场电脉冲疗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疗效较佳,且病程越短疗效越好.
作者:黄柳和;练汉健;罗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对腰椎间盘突出症150例进行了提拉斜扳法和传统方法治疗的对比研究.结果显示:提拉斜扳法75例中临床治愈48例,总有效率为97.3%;传统方法75例中临床治愈31例,总有效率为84.0%,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说明提拉斜扳法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并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作进一步的探讨和分析.
作者:吴山;马友盟;林应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观察CT定位围针法治疗梗塞性痴呆的疗效.采用毫针施行围针疗法为主治疗梗塞性痴呆25例,并配合常规针刺足三里、丰隆穴.结果:痊愈5例,有效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88%;治疗后患者生活独立能力较治疗前有改善,自身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认为本法可疏通经络,调整脏腑气血功能,醒脑开窍,启迪神志.
作者:冯碧芳;伦新;荣莉;杨文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采用针刺大椎穴行透天凉手法配合辨证选穴治疗原因不明长期低热30例.结果治愈20例,好转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0%.认为透天凉手法针刺大椎穴有清热除蒸、补虚扶正、调和阴阳之功,对长期不明原因之低热疗效显著.
作者:余丽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以中西医结合及综合疗法治疗输卵管阻塞性不孕症100例,结果治愈72例,好转23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95%.认为本病的痛机为外邪内伤致痰浊、瘀血瘀阻胞脉胞络,导致不孕.治以顺应人体月经生理周期,采用综合疗法的治疗模式,以激发自身调节,恢复生殖功能.
作者:陈何红;王臻;王停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以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流行性出血热54例,分发热期、低血压休克期、少尿期、多尿期、恢复期予以治疗.西医以补充血容量、预防DIC、纠正酸中毒等常规疗法,中医从温病之卫气营血及三焦辨证,运用清热解毒、透邪渗利、凉血散血、通下泻热等法则,结合地域因地制宜.54例中治愈52例.
作者:钟志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精索静脉曲张.将曲张分度,根据临床症状,进行综合分类.1-2级儿童患者,非改善生育能力而症状又不致影响工作与生活者,以中医药辨证治疗.3级曲张患者,或伴有生育能力障碍及症状严重,影响工作及生活者,选择左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并精索静脉髂外静脉分流术.治疗结果显示,益气升提、活血祛瘀法能减轻患者因血流瘀滞于阴囊部而产生的下坠、灼热、隐痛等症状,有利于改善初期曲张静脉的管壁舒缩功能.同时,精索静脉高位结扎并精索静脉髂外静脉分流术,对伴有生育能力障碍者有明显改善.
作者:崔学教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以中西医结合治疗阳性症状为主的精神分裂症患者,采用双盲对照法随机分为中西医结合组(治疗组),并设单用西医组(对照组).疗效评定使用BPRS和SAPS量表,疗程3月.结果2组治疗前后BPRS、SAPS评分比较,经统计学处理,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2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也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1).
作者:阮鸿杰;王庆华;石冬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运用通窍活血汤、血府逐瘀汤辨证加减,治疗颅脑外伤急症,效如桴鼓.现举急症验案2则,介绍如下.1 急性硬膜外血肿孙某,男,15岁,1999年11月26日急诊.患者头部被砖击伤后出现短暂神志不清,苏醒后出现剧烈头痛、呕吐、烦躁不安.查:神经系统无阳性体征.头颅CT扫描显示:后枕部硬膜外血肿.西药给予常规对症处理.中药用通窍活血汤与血府逐瘀汤加减.
作者:许忠田;杜月惠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例1:韩某,男,32岁,1988年5月12日初诊.因恶寒,发热,身痛,头痛,以外感入院.虽经西药解热镇痛、消炎治疗,热退后仍全身肌肉关节疼痛日甚.诊见:面红,全身肌肉关节疼痛,但肤色不变,痛不可触,活动尤甚,口渴欲饮,烦闷不安,大便稍干,苔黄燥,脉滑数.
作者:杨相助;陈秀保;王振涛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仙方活命饮由穿山甲、皂角刺、白芷、天花粉、当归、赤芍、乳香、没药、防风、浙贝母、陈皮、金银花、甘草组成.具有清热解毒、通经活血、消肿散风之功效,主治疮疡肿毒初期.笔者临证以仙方活命饮加减治疗皮肤病,收到满意疗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吴立初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运用下法辨证治疗急腹症,常可截断病势的发展,收到较好疗效,现举例如下.1 胆总管梗阻性结石黄某,男,29岁,1999年11月12日入院,住院号2051.右上腹阵发性剧痛5天.曾住某院行B超检查,诊断为胆总管结石(直径1.1cm),伴胆囊积液.经解痉抗感染治疗疼痛不减,反见巩膜、皮肤黄染呈进行性加深,因患者拒绝手术而自动出院.入本院时见右上腹剧痛放射至肩胛部,压痛明显,可触及肿大胆囊,发热(T 38.5℃),恶心呕吐,口苦口干,巩膜皮肤黄染,大便3天未行,尿深黄,舌边红、苔黄燥,脉弦数.
作者:刘灿容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例1:葛某,24岁,2000年2月25日初诊.婚后同居2年半未育.其妻妇科检查正常.夫妻性生活正常,唯感性交后时有腰痠,纳食欠佳,二便调,睡眠安,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弦.
作者:聂瑜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龙胆泻肝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由龙胆草、柴胡、泽泻、车前子、木通、生地黄、当归、黄芩、栀子、甘草组成.具有泻肝胆实火,清下焦湿热之功.临床原用治胁痛、黄疸、眩晕、失眠等病症.笔者用治皮肤科杂症,亦获良效,现举例如下.
作者:冯章强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当归四逆汤出自<伤寒论>,由当归、桂枝、白芍、细辛、大枣、木通、炙甘草组成.具有养血通脉、温经散寒之功,原治血虚有寒、血行不畅等病症.笔者灵活运用治疗各科杂症,取得满意效果,现举例如下.
作者:叶仕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桂枝汤出自<伤寒论>,由桂枝、白芍、炙甘草、生姜大枣组成.具有解肌散寒、调和营卫之功,用治外感风寒表虚证.笔者临证以此方加味治疗其他病症,疗效颇好,举例如下.
作者:何凤池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补阳还五汤出自<医林改错>,由黄芪、当归、赤芍、地龙、川芎、红花、桃仁组成.具有补气、活血通络之功.原方主治气虚血瘀之半身不遂.笔者以本方加减治疗皮肤病,疗效满意,兹举例如下.
作者:王晓翠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用民间食疗验方,治疗胃及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满意,兹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与用法取猪肚内脏附油5kg(切碎),花椒、大茴香各50g,白胡椒(打碎)30g,共放锅内文火炼枯去油,取油渣约1.5kg,盛于溶器内.每天早、中、晚空腹时,服10-20g,食完为1疗程,1-3个疗程可愈.适应症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虚寒型胃脘痛). 病案举例杜某,男,56岁,农民.上腹部疼痛16年,伴恶心呕吐、嗳气、反酸、食欲不振、神倦、怕冷等症.曾因呕血,黑便,住院2次,经胃镜检查,胃小弯及十二指肠均有溃疡病灶.医生建议手术,因故未行.1994年春节,家中杀肥猪一头,取猪肚内脏附油约10kg,遵上法炼油时加花椒、大茴香、胡椒适量,炼油渣约3kg.患者每天早、中、晚饥饿、胃部不适时,服食5-7块(约10-20g),10天后自觉胃痛、嗳气、反酸症减,待油渣食完,诸症消失.随访3年无复发. 体会笔者采用民间食疗法治胃及十二指肠溃疡,验之临床,疗效颇好.<中药大辞典>载:猪脂甘平,无毒,补虚,润燥,生肌,是外伤长口、生皮要药.猪脂多附于脏腑之外膜,用之有以形补形之意;佐以花椒、胡椒、大茴香,其性辛热,具有温暖中焦,健运脾胃,散寒止痛之功.故服之能使胃部症状消失,溃疡病灶愈合.对脾胃虚寒型胃、十二指肠溃疡疗效满意.
作者:李造坤;李欢;王东;袁旭春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穿山甲性味咸微寒,有通经下乳、祛瘀散结、消痈排脓的功效.笔者治疗不孕症,辨证用药中配伍或重用穿山甲,收到事半功倍之效,现介绍如下. 方药与用法不孕症证属肝郁者,治以理气解郁,调经通络,方选山甲种玉汤.处方:穿山甲、当归各12g,瓜蒌、柴胡、香附、路路通各10g,白芍15g,甘草3g.证属血瘀者,治宜行气化瘀,通络调经,方选山甲化瘀汤.处方:穿山甲30g,当归、白芍各12g,桃仁、红花、生地黄、枳壳、川芎、川牛膝各10g,甘草3g.证属湿热蕴阻胞脉者,治宜清热除湿,化瘀通络,方选山甲除湿方.处方:穿山甲30g,薏苡仁15g,金银花、连翘各12g,红藤、桔梗、路路通、瓜蒌各10g,甘草3g.用法:穿山甲要求制成穿山甲珠、另包,研末冲服,每次2-5g.汤药2天1剂,水煎,分6次服完. 病案举例崔某,26岁,已婚,1994年7月初诊.婚后同居6年未孕.诊见:月经先后不定,量少、色暗有块,经前双乳及小腹刺痛,经来痛减,烦躁易怒,善太息,口干、口苦,眠差,舌红、苔薄黄,脉弦涩.测基础体温呈双相,输卵管通液试验左侧粘连,右侧通而不畅.其夫精液检验正常.证属肝郁气滞,郁热内阻,治宜疏肝解郁,清热通络.方选山甲种玉汤加夏枯草12g,牡丹皮、橘叶、炒酸枣仁各10g.连服5剂,次月月经来潮,上症均减,睡眠好转,拟山甲种玉汤加熟地黄15g,续进20余剂,经期停服.于1994年11月月经应时而行,量适中色红,诸症消失.1995年2月停经,妊娠试验阳性,后产1健康女婴. 体会穿山甲内通脏腑,外透经络,现代药理研究证实,穿山甲制剂对血管有直接扩张作用,临床运用能增加盆腔灌注量,促进炎症吸收,恢复输卵管的蠕动功能.对于因肝郁、血瘀、湿阻所致的气机不畅,冲任不通,经水不调,精难纳入之不孕症,疗效满意.但该品有耗气伤血之弊,久服需佐以益气养血之品,同时如不孕症属肾虚宫寒,血虚不能摄精成孕者,不属本方治疗之列.
作者:毕嘉;李加宁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采用紫草油治疗小儿尿布皮炎,疗效显著,介绍如下. 配制与用法紫草100g,食用生清油1 000g,将紫草挑选后放入生清油浸泡备用.用法:用温开水清洗患处,然后涂抹紫草油,每天2-3次. 适应症小儿尿布皮炎,症见尿布接触处大片皮损,红色斑丘疹,肿胀,渗出,糜烂. 体会小儿尿布皮炎乃湿尿布接触区域长期处于湿热状态,尿液中产生的氨和细菌共同作用于皮肤,引起皮炎,重者可引发败血症.紫草有清热解毒、消肿收敛、促进伤口愈合、抗皮肤真菌等作用.油剂属非亲水性,使尿液及细菌不易浸入皮肤,而在皮肤表面形成水珠滚动,使皮肤免受损害,有利于破损皮肤再生与修复,且止痛作用好,无副作用.
作者:李正荣;杨运惠;刘其毅 刊期: 2001年第07期
小儿包皮龟头炎是小儿常见外科疾病.笔者自拟苦蝉煎外洗治疗数百人次,疗效显著,现介绍如下. 方药组成苦参30g,蝉蜕10g.加减:若破溃疼痛加蒲公英15g;痒甚加地肤子15g.加水煎煮20分钟,取汁兑入茶缸内,待温度适宜时将阴茎放入药液内浸泡约10分钟.每天1剂,浸泡2-5次,2天为1疗程,一般1-2疗程痊愈.病案举例马某,男,3岁,1999年6月21日初诊.昨天下午叫喊龟头处痛,大人未注意,今早起床穿衣时发现包皮肿胀发亮,龟头鲜红,排尿困难、疼痛.询问其因,前天玩耍时不慎坐在石灰堆上,石灰沾染包皮而致包皮龟头发炎.即以苦参30g,蝉蜕、蒲公英各15g.2剂,水煎外洗,连用3剂痊愈. 体会包皮龟头炎属中医学袖口疮、湿阴疮范畴.小儿形体娇嫩,年幼无知,自我保护意识差,又缺乏良好的卫生习惯,易暴露,喜用手触摸,或蚊虫叮咬,或药物过敏,加之包皮过长,尿疳久渍,易感受风、热、湿邪,致包皮龟头发炎.临床以局部疼痛,奇痒红肿,渗液及脓性分泌物为特征.治宜清热解毒,祛风除湿,杀虫止痒.方中苦参清热燥湿,祛风解毒,杀虫止痒,配蝉蜕疏风清热.实验研究表明,2药对皮肤真菌都有抑制作用,故能收到满意疗效.
作者:张道诚 刊期: 2001年第07期
(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 PCOS)是因月经调节机制失常所产生的一种综合征.此类患者具有月经稀发或闭经、不孕、多毛和肥胖等症状,双侧卵巢呈多囊性增大.PCOS属于中医学不孕、闭经、崩漏、症瘕、肥胖等病范畴.早在<万氏妇人科>等医籍中已有与本综合征相似病症描述.
作者:高云飞;肖东红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中风病是严重危害生命健康的常见病、多发病之一,因其有很高的致残率,故加强对本病恢复期的治疗研究,对减轻病残程度、提高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中风病进入恢复期,病势已缓,虚象已显,然余邪未尽,标实证候依然存在,医家多从气(阳)虚血瘀型论治,代表方剂为补阳还五汤,具有益气活血化瘀之功效,用于治疗因气虚血瘀所致的中风、偏瘫等症,治愈不少患者.
作者:钱海荣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介绍赖振添主任医师治疗泌尿系结石的经验.认为泌尿系结石病机为温热内蕴,砂石阻络,气机不畅;治疗宜分型辨证用药为主,必要时根据结石大小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
作者:李强;陆原;刘凌云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介绍名中医刘伟胜教授运用全蝎、蜈蚣治疗恶性肿瘤的经验.指出全蝎、蜈蚣为解毒散结、熄风止痉药,临证治癌宜灵活辨证,配合温阳祛寒,或理气活血,或补气益气,或祛痰散结;注重辨病,结合全蝎、蜈蚣药理,以增强抗癌抑癌之力;审时度势,使用时应把握其用量、用法及用药时间,适可而止.
作者:钟毅;周红;伍耀衡;陈春泳 刊期: 2001年第07期
认为颈椎病属本虚标实证,本虚以肝脾肾虚为主,标实以风寒温痰为主;主张辨证辨病结合、内治外治结合,内服以滋补肝肾、温经通络、健脾和胃为法,分别以杞菊地黄汤、桂枝加葛根汤、六君子汤加味治疗,外治以自制骨宁膏(川乌、草乌、马钱子、乳香、没药、肉桂、麝香、樟脑等)穴位外敷;认为内外合治可健脾滋肝补肾,温经通络止痛,达到标本兼治目的.
作者:刘英茹;刘玫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用中西医结合方法治疗急性胰腺炎42例,并与单纯西药治疗的4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显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7.6%,对照组总有效率为85.0%.2组疗效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1.4%,对照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65.0%,2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意义(P<0.001).提示:中西医结合治疗急性胰腺炎能显著提高疗效,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黄文强;钟妙文;吴奕强;张国培;罗治华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以益气养阴化瘀通络法治疗糖尿病性便秘患者35例,并与西药组用西沙比利的30例作对照观察.结果:中药组在增加排便次数、软化便质方面优于西药组(P<0.05);中药组总有效率为82.86%,西药组为56.67%,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作者:张敏 刊期: 2001年第07期
从胆囊收缩素(CCK)角度探讨中风病痰热腑实证的形成机理及通腑化痰治疗的作用机制.痰热腑实证是中风病急性期常见的证候之一,通腑化痰法已成为中风病的治疗大法之一.脑内CCK具有拮抗兴奋性氨基酸神经毒性作用,而CCK阳性神经元减少阶段正好和临床上中风病痰热腑实证形成阶段相吻合,因此推测CCK在痰热腑实证形成过程中可能起重要作用,通腑化痰法的作用机理可能是调节体内CCK水平而发挥作用.
作者:华荣;罗翌;黄培新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综述近年来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现代研究,发现冠心病心血瘀阻证的形成涉及血液流变学、血液动力学、血凝动力学、微循环、血细胞的功能、血管内皮细胞、血液各种成分、心脏的心电活动和内分泌系统等多方面的变化.同时,也认为冠心心血瘀阻证中,气滞心血瘀阻证和气虚心血瘀阻证有相同和差异之处.
作者:冼绍祥;黄鹂;刘小虹;刘亦选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肾移植术后高血压的中医治疗.方法:从辨证思路、辨证规律及病因分析,认为二仙汤加减较为合适.结果:从所举案例看,有较满意疗效.结论:中医治疗可在二仙汤基础上辨证论治.
作者:孔炳耀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笔者有幸侍诊邓铁涛教授,见其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例,获良好临床疗效,现介绍如下以飨同道. 吴某,男,52岁,2001年1月10日入院.反复心悸、气促2年余,加重伴头晕2天.患者2年前始见心慌,劳累后气促,2月前症状加重,伴恶心,乏力,无尿.在某医院诊为扩张型心肌病(心功能3级)、急性肾功能衰竭.予抗心衰、血透等治疗,心衰、肾衰缓解,但恶心、乏力、纳差一直未愈.
作者:吴焕林;严夏;刘泽银 刊期: 2001年第07期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中医证型构成分布和主次,确定相应治则治法,为制定SLE辨证分型客观标准提供框架结构和依据.方法:检索了近6年的医学期刊,收集合辨证分型具体病例数据的论文28篇中的确诊SLE病例1967例,总结、比较分析SLE中医证型的构成比.结果:SLE临床常见证型依次为热毒炽盛、肝肾阴虚、脾肾阳虚、阴虚内热、风湿热痹和气阴两虚等6种.结论:以上6种证型实际反映了SLE的病变机理,临床治疗须注重补肾化毒,根据病情选择其他治法.
作者:朱方石;金实;汪悦 刊期: 2001年第0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