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国家级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师协会 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医院
  • 国际刊号:1674-3806
  • 国内刊号:45-1365/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2008
  • 周期:月刊
  • 发行:广西
  • 语言:中文
  • 邮发:48-173
  • 全年订价:30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维普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国临床新医学杂志   2015年5期文献
  • 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的临床效果。方法随机选取腰椎管狭窄患者150例,均分为两组各75例。观察组患者接受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对照组患者仅接受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测量两组患者的椎管矢状径、角度、后椎体高度等指标。采用Denis和Frankel分级评价其神经功能。结果观察组Frankel分级平均提高1.5级,对照组仅提高0.9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椎体前缘高度由(44.9±11.4)%增加到(57.3±7.1)%,对照组仅由(45.1±11.5)%增加到(53.8±7.9)%,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改良腰椎管成形术联合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临床效果好,可有效减轻患者的疼痛程度,保存神经功能和椎骨完整性。

    作者:徐碧海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感染的疗效观察

    目的:观察临床应用序贯疗法与传统三联疗法根治幽门螺旋杆菌( HP )的效果。方法将2012-05~2014-05住院治疗的72例HP感染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6例,对照组采用传统三联疗法治疗,观察组采用序贯疗法治疗,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观察组的HP根除率为94.44%(34/36),优于对照组的77.78%(28/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率为5.56%(2/36),对照组为11.11%(4/3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序贯疗法根治HP感染,疗效优于传统三联疗法,可选择为本地区根治HP的一线治疗方案。

    作者:闭伟文;潘其重;陆日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195例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效果。方法对2012-02~2013-02收治的195例产后盆底功能障碍患者采用盆底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结果治愈92例,有效74例,无效29例,总有效率为85.1%。治疗后盆底Ⅰ、Ⅱ类肌纤维的收缩时间较治疗前明显延长( P<0.01),疲劳度较治疗前显著提高( P<0.01)。结论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疗效确切,具有安全、无痛、无创等优点,对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值得推广应用。

    作者:韦小珍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分析

    目的:分析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分布及耐药特征,为治疗新生儿败血症、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统计分析2014-01~2014-12新生儿血培养的临床资料。结果新生儿血培养阳性率为6.2%(280/4512)。280份标本共检出295株病原菌,其中以革兰阳性球菌为主,共212株,占71.9%(212/295),其中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NS)占59.0%(174/295);革兰阴性杆菌69株,占23.4%(69/295);其他病原菌14株,占4.7%(14/295)。 CNS对青霉素、四环素、庆大霉素、苯唑西林耐药率为60.0%~100.0%,对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呋西地酸、呋喃妥因、米诺环素耐药率低,为0.0%~15.8%。肺炎克雷伯杆菌、大肠埃希菌对阿莫西林、头孢噻吩、头孢呋辛耐药率高,为79.5%~97.4%。结论新生儿血培养病原菌以CNS为主,CNS及革兰阴性杆菌对常用抗菌药物耐药率高,应加强耐药监测,合理使用抗菌药物。

    作者:黄超群;陈翔;李文君;黄海雄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产前超声筛查胎儿肢体畸形情况分析

    目的:分析胎儿肢体畸形产前超声筛查情况。方法采用连续顺序追踪法对2011-01~2014-11共2160例孕妇进行胎儿肢体畸形筛查,并与引产或分娩后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经超声检查共检出胎儿肢体畸形5例,检出率为0.23%,包括足部畸形1例,残肢畸形1例,软骨发育不全1例,成骨发育不全1例,手部畸形1例;后经引产或分娩后证实为胎儿畸形共6例,超声检查漏检1例,漏诊的病例为少趾畸形。结论产前超声筛查能及时发现胎儿肢体畸形,是一种有效的筛查方法。

    作者:何玉梅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治疗脑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入住该院脑梗死患者146例,随机分为依达拉奉组和联合组各73例,分别采用依达拉奉、依达拉奉联合舒血宁治疗,评价治疗效果。结果2个疗程后,联合组患者神经功能评分[(79.29±21.03) vs (69.24±18.15)]、生活能力评分[(59.42±18.03) vs (30.24±12.38)]均优于依达拉奉组(P<0.05);联合组临床疗效高于依达拉奉组(P<0.05)。结论依达拉奉与舒血宁联合治疗脑梗死能够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和生活能力,提高临床疗效。

    作者:李博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随着白内障手术由复明手术向屈光手术概念的转变及白内障患者对术后裸眼视力恢复期望值的不断攀升,对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的精确测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影响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测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有眼球生物测量及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的选择,该文拟从上述两方面对白内障术前人工晶状体度数的测量影响因素加以概括。

    作者:肖新安;胡秋明;李超颖(综述);黎海平(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胆管空肠 Roux-en-Y 吻合术后并发逆行性胆道感染的研究进展

    目前临床对多种胆道疾病多采用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该手术方法临床疗效满意。但是,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并发逆行性胆道感染带给患者身心痛苦,对患者的预后造成了严重的影响。因此,对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并发胆道感染进行积极的防治具有重要的意义。该文对胆管空肠Roux-en-Y吻合术后逆行性胆道感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唐雷(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侵袭性肺曲霉病实验室诊断现状

    目前,随着免疫受损人群的逐渐上升,侵袭性肺曲霉病( IPA)已日渐成为严重免疫受损者,如接受器官移植、皮质类固醇激素的长期应用、肿瘤化疗或患有慢性粒细胞减少症、白血病、HIV感染及其他急危重病的患者死亡的主要肺部感染性疾病之一。而IPA的确诊需综合考虑患者临床表现、免疫状态、职业史等及各项实验诊断方法检测等。由于传统检查手段的局限性使IPA诊断困难,容易漏诊误诊,导致治疗不及时或过度治疗,增加了IPA的病死率。因此早期快速、准确诊断是治疗IPA的关键,为此,该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文献资料关于IPA早期诊断的相关研究成果,为提高临床诊断IPA感染的水平提供一定的参考。

    作者:段世焕(综述);秦志强(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复方口服避孕药的临床应用进展

    复方口服避孕药由于避孕效果可靠,一直是世界范围使用广泛的避孕方法之一,同时也是国际上认为研究深入的领域之一。该文将对复方口服避孕药的早期发现、新型口服避孕药的发展趋势和目前应用现状进行简要综述。

    作者:黄立冬;吴玉英;杨柳(综述);陈昌益(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内高压与腹腔间隙综合征的诊治进展

    腹腔内高压(IAH)与腹腔间隙综合征(ACS)在临床急危重患者尤其是腹部创伤患者的救治过程中较常出现,具有较高的发病率和极高的病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预后。对危重症患者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预防IAH、救治可能出现ACS的患者,可以提高患者生存率,改善预后。该文对IAH与ACS的诊治进展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潘观宁(综述);谭毅(审校)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整体护理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围手术期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椎间盘镜髓核摘除术( MED)围手术期应用整体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将2012-01~2013-11在该院骨科进行MED手术的200例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各100例,围手术期分别采用整体护理和传统护理,比较两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并发症发生率、术后满意度、遵医行为情况,以及出院时、术后6个月Macnab疗效评定等指标。结果整体护理组住院天数、卧床时间、住院费用、术后满意度、遵医行为情况以及出院时、术后6个月Macnab疗效评定等指标均优于传统护理组。结论在MED围手术期实施整体护理临床效果满意,值得推广。

    作者:蒙壮丽;石泽锋;李宏宇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护理干预对减轻气压止血带皮肤损伤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改进护理干预方法对减轻气压止血带受压皮肤损伤的效果。方法将80例四肢手术患者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各40例。实验组采用医用无纺布作为止血带衬垫,在上衬垫之前,先在受压皮肤均匀涂抹一层石蜡油。对照组常规采用治疗巾作为止血带衬垫。比较两组患者皮肤损伤的发生情况和止血带的消毒液残留情况。结果实验组皮肤损伤少于对照组,止血带袖带消毒液残留少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采用无纺布作为止血带衬垫,并在受压皮肤涂石蜡油保护,可减轻皮肤损伤,并有效防止止血带消毒液残留。

    作者:邓广肖;虞崇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耐药菌感染的效果观察

    目的:观察负压引流治疗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耐药菌感染的效果。方法将62例2~3级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耐药菌感染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使用负压引流+抗菌药治疗,对照组使用常规换药+抗菌药治疗,两组均按照接触性隔离实施各项护理干预。结果观察组治疗时间短于对照组,创面愈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观察组葡萄球菌对诺氟沙星、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敏感率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革兰氏阴性菌对头孢吡肟敏感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糖尿病足溃疡合并耐药菌感染患者,治疗周期长、费用高、难度大,使用智能负压仪实施伤口引流能有效控制和清除传染源,提高抗菌药物的敏感率,促进创面愈合,同时可有效避免医院内交叉感染的发生。

    作者:农月稠;黄秀禄;谭小燕;钟玫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中药烫疗上肢肌群干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目的:探讨中药烫疗上肢肌群结合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按随机单盲法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及康复护理。干预组在常规治疗康复护理基础上同时配合中药烫疗患侧上肢肱二头肌及前臂屈肌肌群。结果治疗45 d后,干预组患者的上肢功能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日常生活能力提高程度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中药烫疗上肢肌群结合康复训练的护理干预对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疗效显著,能更好提高患者的自理能力。

    作者:刘海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注射用环磷酰胺溶解配制的影响因素国内文献检索结果分析

    目的:系统综合分析注射用环磷酰胺溶解配制的影响因素,为临床合理应用助溶方法快捷配制注射用环磷酰胺提供参考思路和策略。方法计算机检索2000~2013年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及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库等有关环磷酰胺溶解配制的文献资料,对涉及到影响环磷酰胺配制溶解速度的文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检索到8篇文献,2篇涉及环磷酰胺配制溶解速度与温度及分子运动相关,2篇与温度相关,1篇与分子运动相关,1篇与溶剂量相关,2篇与压力相关。结论影响注射用环磷酰胺溶解配制的因素有温度、溶剂量、压力及分子运动等,其中探讨温度影响因素及分子运动影响因素的多,加温或加快分子运动助溶是较普遍采用的方法。

    作者:邱想英;曾玉婷;冯国生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一例

    1病例介绍患者,女,28岁,因“停经36+4周,腹痛2 h”于2014-02-1310:30收入院。2014-02-138:30患者于下楼过程中突然出现右中腹部疼痛,为胀痛感,呈持续性,并阵发性加重,疼痛无明显规律,无阴道流血、流液,伴恶心、呕吐,呕吐2次,均为胃内容物,共约300 ml,大小便正常。平素月经规律,末次月经时间为2013-06-01,预产期时间为2014-03-08。孕周已核实,定期进行产检,未发现母儿明显异常。 G1 P0,本次妊娠为第1次,既往史、家族史、个人史无特殊。入院查体:急性面容,体温37.5℃,脉搏86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38/72 mmHg,心肺无异常,腹部膨隆,与孕周符合,腹软,右中腹部压痛,无反跳痛,肝脾肋下未触及,肝肾区无叩痛,肠鸣音正常。产检:宫高34 cm,腹围94 cm,头先露,已入盆,胎心率143次/min,激惹宫缩。骨盆外测量:24 cm-27 cm-19 cm-8.5 cm。肛查:宫颈管长1 cm,居中,质中,宫口未开,胎膜未破。行辅助检查,血常规:白细胞计数14.9×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80.7%,红细胞计数5.1×1012/L,血红蛋白132 g/L,血小板计数325×109/L;尿常规无异常,肝肾功能、C反应蛋白无异常。 B超显示宫内单活胎,头位,胎儿相当于孕35周大小,泌尿系统及阑尾区未见异常。入院诊断:(1)孕1产0孕36+4周头位待产;(2)先兆流产。因患者孕36+4周,近足月,胎儿出生后存活率较高,入院后等待,不保胎,于2014-02-14患者腹痛好转,2014-02-15晚饭后18:51左右,患者再次突然出现腹痛,为右中腹部,疼痛逐渐加重,查体:右侧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明显,宫角蒂部压痛明显。考虑患者孕36+4周,近足月,胎儿出生后存活率较高,遂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后取得同意,行剖宫产术+腹腔探查术,术中见右侧卵巢增大,约7 cm ×7 cm ×6 cm,右侧附件呈紫黑色,蒂部细长,扭转约1.5 w,诊断为妊娠合并卵巢囊肿蒂扭转,行右侧附件切除术,术后病理诊断为右侧卵巢囊肿出血坏死,与临床诊断相符。患者娩出新生儿健康,术后经抗炎、止血治疗6d后痊愈出院。

    作者:高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抗 NMDA 受体脑炎二例

    1病例介绍病例1,男性,13岁,学生;因“精神行为异常、抽搐5 d”于2014-07-06入院。患者自7月1日中午出现精神行为异常、懒言、不愿交流、反应迟钝,伴言语不清、右上肢抽搐,抽搐持续数分钟后自行缓解。当地医院头颅CT检查未见异常。7月6日下午又出现右下肢不自主抖动,伴口角不自主抽动。无双眼上翻、口吐白沫,无意识丧失、大小便失禁等。1周前曾有发热史,体温达38℃,在私人诊所予对症治疗后缓解。查体:体温36.4℃,脉搏87次/min,呼吸20次/min,血压102/71 mmHg,体重40 kg;肺、心、腹部均未见异常。神经系统:神志清楚,表情淡漠,计算力稍差,言语不清,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3 mm,对光反射灵敏;其余颅神经检查均未见异常;四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生理反射存在,病理反射未引出。感觉系统、指鼻试验、植物神经系统均未见异常。脑膜刺激征阴性。辅查,血常规:白细胞14.01×109/L,中性粒细胞百分比58%,淋巴细胞百分比32.84%,红细胞4.78×1012/L,血红蛋白136 g/L,血小板300×109/L。尿粪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电解质、凝血功能、肌酶、肿瘤标志物、梅毒( USR)、血糖、HIV抗体等均未见异常。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压力110 mmH2 O,潘氏试验阴性,有核细胞计数40×106/L,淋巴细胞分类0.7,粒细胞分类0.3,氯126 mmol/L,总蛋白132.1 mg/L,葡萄糖3 mmol/L,单纯疱疹病毒阴性。细菌涂片、细菌培养:(-)。脑电图:重度异常(广泛性慢波,较多尖慢复合波)。心电图:正常。胸X片:后纵膈占位。腹部B超:未见异常。胸部增强CT:左下后纵膈占位性病变。头部CT:未见异常。头MRI:未见异常。初步诊断为病毒性脑炎,遂予以阿昔洛韦抗病毒、甲强龙针冲击抗炎、丙戊酸钠拮抗癫痫、对症、支持等治疗。7月10日晚,患者出现四肢强直性抽搐,牙关紧闭、呼之不应。再给予安定、妥泰,后缓解。但仍时有癫痫发作。间歇期偶有烦躁、哭泣。7月13日辅查脑脊液抗N-甲基-D-天冬氨酸( NMDA)受体抗体IgG+,1∶5。血抗NMDA受体抗体IgG+,1∶10。诊断“抗NMDA受体脑炎”明确,开始予以人免疫球蛋白16 g/d×5 d、静滴。患者无癫痫发作,反应迟钝减轻,言语清晰,精神好转。7月19日复查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压力98 mmH2 O,潘氏试验阴性,有核细胞计数5×106/L,氯131 mmol/L,总蛋白210.8 mg/L,葡萄糖3.3 mmol/L。脑电图:偶见棘慢复合波。后转至胸外科手术切除纵膈肿瘤,好转出院。术后病理:符合囊肿,镜下见囊壁被覆鳞状上皮,其下为平滑肌组织。

    作者:庞振阳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超声内镜在大肠癌诊断及微创治疗中的应用

    目的:探讨超声内镜( endoscopic ultrasonography,EUS)在大肠癌TNM分期及微创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3例经内镜或腹腔镜手术切除的大肠癌患者术前行EUS检查,术后常规病理检查,以病理诊断为金标准对EUS进行评价。结果 EUS对大肠癌T分期的总准确率为80.6%,其中对T1期的准确率为100.0%,T2期的准确率为68.8%,T3期的准确率为90.0%;以N0为N-组,N1+N2为N+组,对N分期的准确率为77.4%,敏感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8.3%和89.5%,阳性预测值为77.8%,阴性预测值为77.3%, Youden指数为0.478。结论 EUS对大肠癌T1、T3和N分期的判断有较高的准确率,术前EUS检查可为大肠癌治疗方式的选择提供指导。

    作者:余志金;彭晓峰;陈惠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广西壮语腭裂儿童腭咽闭合情况及语音清晰度分析

    目的:应用鼻咽纤维镜( NPF)客观评价广西壮语腭裂患儿术后腭咽闭合情况,分析腭咽闭合不全率( RVPI)和检测语音清晰度( SI),观察腭裂术后语音改善情况,从而进行针对性治疗,提高腭裂治疗水平。方法选择3~6岁以壮语为母语的壮族腭裂儿童20例,男10例,女10例,于术后3、6个月分别进行NPF检查,记录静止时腭咽状态和发a、e、i、o、u、w音时腭咽闭合情况,并进行语音清晰度对比分析。结果患儿发a、e、i、o、u、w音时,术后6个月的RVPI较3个月时明显降低( P<0.05)。术前与术后的SI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术后3个月与6个月的SI没有明显差别(P>0.05)。结论腭裂患儿手术后经系统的语音训练,有效的人工干预,腭咽闭合率和语音清晰度均有一定改善。

    作者:李玻丽;秦世玉;王晓萌;孙晋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离体年轻恒牙片短期应用酪蛋白磷酸多肽钙磷复合体再矿化的实验研究

    目的:评价短期应用10%酪蛋白磷酸多肽钙磷复合体( CPP-ACP;商品名:Tooth Mousse护牙素)离体牙釉质再矿化的效果。方法将离体前磨牙制成牙釉质牙片作为标本,天平称重后用37.5%磷酸酸蚀浸泡2 min,吹干5 min后用天平称重。再将酸蚀后的牙片用Tooth Mousse护牙素涂搽牙面30 min,在蒸馏水中浸泡1 h,吹干5 min后用天平称重。依据作用时间的不同分为A~L等12个组。统计分析各实验组与酸蚀组浸泡后重量与时间的关系。结果经统计分析各组浸泡后的平均重量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组间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Tooth Mousse护牙素的再矿化作用不是直线上升的而是呈曲线上升。

    作者:陈燕;周嫣;黎石坚;李民冬;蒋榕林;杨剑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学习障碍儿童的认知功能特点研究

    目的:研究小学学习障碍( LD)儿童的认知功能特点,以期找到解决方法。方法以对照研究方法采用认知功能评估系统(DN:CAS)对学习障碍儿童(n=32)和正常儿童(n=32)进行测验。结果学习障碍儿童组在同时性加工和注意上的得分分别为(33.86±6.89)和(25.41±7.56),正常儿童组分别为(40.55±5.25)和(34.05±8.97),两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具体表现在言语空间关系、图形记忆、数字检测、接受性注意上障碍。多元回归分析显示,全量表分对学习障碍儿童的学习成绩有显著预测作用,解释量为27.8%。结论学习障碍儿童组存在认知缺陷,特别是同时性加工和注意明显低于正常儿童组。

    作者:李晓龙;吴歆;陈翠华;李艳玲;林经伟;杨玲;钟冰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甲强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协同刺激分子 CD80和 CD86的影响

    目的:探讨甲强龙对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小鼠的协同刺激分子CD80和CD86的影响。方法实验性变态反应性脑脊髓炎( EAE)模型通过以髓鞘少突胶质细胞糖蛋白多肽35-55( MOG35-55)为抗原诱导。将30只雌性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甲强龙组、EAE组和正常组,每组10只。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大脑的CD80和CD86表达水平。结果甲强龙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轻于EAE组,大脑CD80表达水平明显低于EAE组(P<0.05),而CD86表达明显高于EAE组(P<0.05)。结论甲强龙能改善EAE小鼠的症状,其作用机制之一是抑制CD80表达并上调CD86的表达。

    作者:李吕力;韦俊杰;李晓峰;李燕华;陈渊;范秉林;张丽香;陈志;肖继东;韦旋;王夏薇;封浑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前列腺病变的直肠超声声像图特点及前列腺癌分期观察指标的相关性分析

    目的:系统地观察及探讨经直肠超声( TRUS)及超声引导下穿刺对前列腺肿大病变患者超声图像特征及前列腺癌( PCa)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 PSA)及临床分期超声表现特征。方法应用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对临床拟诊为PCa患者进行检查,然后经直肠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方法为系统6点加可疑结节处穿刺法;与血清PSA及病理结果对照;并将前列腺癌血清PSA、穿刺活检阳性百分数( PPBCs)、Gleason评分与临床分期进行对照比较。结果经病理证实413例中PCa 149例,前列腺增生171例,增生并炎症44例,增生并上皮内瘤( PIN)、非典型增生( AAH)共49例。前列腺癌与临床( Whitmore-Jewett法) A、B、C、D分期对照有一定的临床分期的超声声像图特征性表现,不同PCa临床分期的TRUS声像图特点:血清PSA、PPBCs及Gleason评分三者分别与PCa临床分期呈显著正相关。结论经直肠彩色多普勒超声能清晰显示前列腺内部结构,前列腺病变尤其是前列腺癌超声声像图有一定的特征性表现,结合PSA有助于提高前列腺病变诊断水平。

    作者:贺琰;王小燕;凌冰;黄向红;农美芬;廖明珠;董小圆;韦海明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南宁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变化趋势分析

    目的:了解南宁市某社区居民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的变化趋势。方法使用同一个心血管危险因素调查表分别在2007年、2012年调查南宁市某社区居民主要慢性病及其危险因素情况,并进行体格检查及统计学分析。结果2007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22.8%、14.4%、4.2%和2.7%;现在吸烟率、过去12个月饮酒率、中心性肥胖率、肥胖率分别为23.1%、22.0%、60.8%和9.8%。2012年高血压、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脑卒中患病率分别为23.2%、19.4%、8.3%和2.8%。现在吸烟率、过去12个月饮酒率、中心性肥胖率、肥胖率分别为17.5%、19.4%、68.1%和16.8%。与2007年相比,2012年高脂血症患病率和糖尿病患病率呈上升趋势(χ2=4.536,P=0.033和χ2=7.280,P=0.007)。中心性肥胖率、肥胖率呈上升趋势(χ2=5.655,P=0.017和χ2=10.858,P =0.001)。现在吸烟率呈下降趋势(χ2=4.779,P=0.029)。高血压和脑卒中患病率、过去12个月饮酒率变化不大(χ2=0.018、0.017、0.989,P=0.892、0.898、0.320)。结论5年间,南宁市某社区居民高脂血症、糖尿病患病率、肥胖率及中心性肥胖率显著上升,现在吸烟率稍有下降,应采取控制合理膳食和加强体育锻炼等针对性的“吃动两平衡”行为干预措施,重点控制高脂血症、糖尿病和肥胖的发生;继续加大控烟、限酒等宣传力度,减缓慢性病危险因素的上升速度。

    作者:周芳华;周吉;叶琳;江珊;杨建敏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小鼠口腔癌模型骨髓播散细胞RB1CC1纯合性缺失的初步研究

    目的:初步探讨小鼠口腔癌模型重度异常增生时期骨髓播散细胞RB1 CC1基因纯合性缺失及其意义。方法应用激光捕获显微切割( LCM)技术捕获35张重度异常增生时期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涂片的单个细胞角蛋白阳性( CK+)细胞,单细胞全基因组扩增技术( WGA)扩增其DNA,PCR检测其视网膜母细胞瘤诱导卷曲蛋白( RB1CC1)的纯合性缺失情况,并与舌部正常、重度异常增生以及鳞癌组织各4例对照。结果 LCM成功捕获CK+细胞35个,WGA成功扩增3个,RB 1CC1纯合性缺失情况分别为单个CK+细胞(2/3),舌癌变组织(2/4),舌部正常组织(0/4),重度异常增生组织(0/4)。结论小鼠口腔癌模型重度异常增生时期骨髓CK+细胞有RB1CC1基因纯合性缺失,该时期骨髓CK+细胞可能是播散肿瘤细胞。

    作者:施强;牟云;于大海;黎明武;卿海云;李晶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浆左旋肉碱含量变化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ultiple myeloma,MM)患者治疗前后血浆左旋肉碱含量及临床意义。方法选取10名正常人及36例MM患者(初诊21例,复发15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含或不含蒽环类的方案化疗,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患者及正常人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结果无论初诊或复发患者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均低于正常人,化疗前复发患者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低于初治患者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化疗后1 d及1周患者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均低于治疗前,含有蒽环类药物的方案可明显降低血浆左旋肉碱的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化疗可导致MM患者的血浆左旋肉碱水平低下,化疗过程中补充左旋肉碱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许力;马娜;李永敢;莫文健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右美托咪定与丙泊酚在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中应用的对比研究

    目的:探讨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用于心脏术后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和安全性。方法选取心脏术后转入ICU行机械通气患者70例,将患者分为右美托咪定组35例和丙泊酚组35例。以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3~4分为镇静目标,根据镇静目标对镇静、镇痛药物作剂量调节。观察两组患者镇静评分、机械通气时间、舒芬太尼用量、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及停镇静药至拔管时间。观察两组患者平均动脉血压( MAP)下降、躁动或谵妄、心动过缓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镇静效果均控制在Riker镇静和躁动评分(SAS)3~4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血管活性药物使用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舒芬太尼使用量及停镇静药至拔管时间少于丙泊酚组(P<0.01)。两组在镇静目标范围内MAP下降及心动过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右美托咪定组躁动或谵妄发生率为14.3%,低于丙泊酚组的40.0%( 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用于心脏术后患者机械通气镇静安全有效,可降低躁动或谵妄发生率。

    作者:张友华;吕光宇;张磊;蔡天斌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安全性与有效性 Meta 分析

    目的:系统评价腹腔镜与开腹修补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收集1990-01~2014-09公开发表的有关两种治疗方法的中文和英文文献并进行疗效比较分析。结果该研究共纳入6篇随机对照试验,共计682例患者,其中腹腔镜组362例,开腹组320例。 Meta分析结果显示,腹腔镜与开腹消化性溃疡穿孔修补术比较,腹腔镜组术中出血量少( P=0.000)、肠蠕动恢复时间短( P=0.002)、住院时间短(P=0.000),术后主要并发症如切口感染(P=0.000)、肺部感染(P=0.04)、术后肠梗阻(P=0.03)发生率低,而在手术时间(P=0.37)、腹腔脓肿(P=0.57)、术后死亡率(P=0.34)方面,两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腹腔镜手术治疗消化性溃疡穿孔创伤更小、出血量更少、术后恢复更快、术后主要并发症发生率较低,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治疗手段。

    作者:孙欣;郭建昇;贾文斌;李文斐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

    目的:探讨大剂量乌司他丁对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1-01~2013-08收治的ARDS患者54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27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治疗措施,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应用大剂量乌司他丁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呼吸力学指标和氧化应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对照组呼气末正压(PEEPi)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肺静态顺应性(Cs)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吸气阻力(Ri)、PEEPi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Cs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治疗后,对照组丙二醛(MDA)明显低于治疗前(P<0.05),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明显高于治疗前(P<0.05);观察组治疗后MDA 明显低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SOD、谷胱甘肽(GSH)、总氧化能力(TAO)明显高于治疗前和对照组(P<0.05)。结论大剂量乌司他丁静脉滴注后能有效地改善ARDS患者呼吸力学和氧化应激状态,减少肺损伤,提高肺通气功能,对改善ARDS患者预后有着积极的作用。

    作者:李静;杨玉玲;袁冬冬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88例临床分析

    目的:探讨微血管减压术( MVD)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回顾该科微血管减压术治疗8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的临床资料,结合术中所见、手术疗效及并发症进行临床分析。结果88例患者术中发现有责任血管压迫84例,无血管压迫而仅见蛛网膜粘连4例。术后疼痛完全消失80例,疼痛减轻7例,无效1例。随访6个月~5年未见一例复发。术后并发症发生恶心、呕吐及眩晕8例,面部感觉麻木8例,面瘫3例,听力下降2例,切口愈合不良1例,皮下积液5例,脑脊液耳漏1例。无死亡及致残患者。结论微血管减压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安全有效。

    作者:刘若平;肖泉;庞刚;徐柯贝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牙周治疗对2型糖尿病合并慢性牙周炎患者糖化血红蛋白和空腹血糖的影响分析

    目的:分析牙周治疗对2型糖尿病( T2DM)合并慢性牙周炎( CP)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血糖的影响。方法选取T2 DM合并CP患者60例,依据不同治疗方案分为干预组与对照组各30例。干预组给予牙周治疗,对照组仅授予口腔卫生教育。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牙周临床指标及血糖代谢指标的差异。结果与基线水平相比较,干预组的探诊深度(PD)、菌斑指数(PLI)、牙龈出血指数(GBI)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显著下降(P均<0.05);空腹血糖(FBG)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牙周治疗对T2DM合并CP患者PD、PLI、GBI及HbA1 c下降具有显著作用,但对FBG作用不明显。

    作者:徐洁 刊期: 2015年第05期

  • 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目的:探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该院颅内静脉窦血栓患者97例,根据不同抗凝治疗方案将患者分为三组:试验A组33例采用大剂量低分子肝素(5000 U,2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试验B组32例采用低剂量低分子肝素(5000 U,1次/d)联合尿激酶(10万U,1次/d)序贯治疗;对照组32例采用口服华法林治疗(2.5 mg,1次/d),比较三组治疗效果和不良反应的差异。结果三组治疗有效率和静脉窦再通率比较发现,试验A组高,其次为试验B组,对照组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前组间平均颅内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治疗后3、6个月,试验A、B组平均颅内压明显低于对照组和治疗前(P<0.05),且试验A、B组间比较差异亦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试验A组疾病恢复率高,病死率低,其次为试验B组,而对照组疾病恢复率低,病死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组间颅外出血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经对症处理后缓解。结论大剂量低分子肝素联合尿激酶序贯治疗颅内静脉窦血栓疗效显著,药物通过可增强血栓吸收、提高静脉窦再通率、降低颅内压和改善疾病预后,且药物安全性高,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石玉良;杨玉先;叶红涛;魏统国;钟伟;钟思玲 刊期: 2015年第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