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682/R
  • 国内刊号:11-5682/R
  • 影响因子:1.14
  • 创刊:1995
  • 周期:旬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52
  • 全年订价:82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JFD)
  • 医药卫生综合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2010年11期文献
  • 对眼球摘除患者术后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眼球摘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0人眼球摘除术后患者进行访谈,了解其心理状况.结果 眼球摘除患者术后存在自我概念的改变,对预后的恐惧,后悔和自责,社会适应力改变,自我价值否定,健康信息需求6个方面心理问题.结论 护士应对眼球摘除患者进行更好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从而对他们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邓美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麻醉下注射肉毒毒素治疗痉挛型脑瘫的护理

    目的 探讨痉挛型脑瘫患儿在麻醉下行肌肉注射A型肉毒毒素治疗的护理特点.方法 回顾总结200例痉挛型脑瘫患儿在氯胺酮麻醉下行A型肉毒毒素注射治疗的护理.结果 所有患儿均能在安静状态下完成注射治疗,未出现呼吸抑制等严重不良反应.结合康复训练,均能达到治疗效果.结论 术前做好查体和询问,做好禁食宣教和心理疏导,术中积极观察患儿体征,术后注意患儿体位以保持呼吸通畅,严密观察麻醉延迟反应及肉毒毒素不良反应,做好康复训练指导和宣教,可减少治疗带来的不良反应,充分发挥A型肉毒毒素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良飞;孙莹玉;陈静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劳务工四肢骨折后社会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及近期疗效的影响,为更好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劳务工四肢骨折患者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并实施心理干预,两组于入院1周内及出院前1周施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状态焦虑量表(S-AI)进行心理评估,两组出院前1周进行骨折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出院前社会支持及焦虑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近期疗效评定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改善劳务工四肢骨折患者社会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骨折疗效.

    作者:庄永秀;张大敏;石华;于惠芳;陈静苹;蔡燕君;张兴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实施情况的调查

    目的 调查了解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实施的基本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85名护理人员对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实施现状不够理想,其中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低、辅助支持系统不到位、护理管理者观念问题等因素,严重影响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结论 结合中国国情,转变观念,努力创新,在借鉴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走中国护理特色道路,创自己护理品牌,实现护理的价值.

    作者:池迎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深圳特区二级医院护士主观幸福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深圳特区二级医院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方法 采用Fazio设计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122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护士按学历、行政职务、婚姻、特区年限、有无自住房、是否上夜班等分类各组主观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科室、职称、生育情况、工作年限、用工形式分类各组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科室、职称、生育情况、工作年限、用工形式是影响深圳特区二级医院护士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作者:陆玲;陈粤玲;宋晨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护理异同.方法 对比分析我科1996年10月-2008年9月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病例72例及同期行开腹脾切除术(OS)的病例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体温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治疗ITP的疗效与OS相近,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总结两种脾切除术临床护理的异同点,对提高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芸梅;凌励;熊伟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岛状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加腋前皱襞重建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Ⅱ期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术及腋前皱襞重建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1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1~4年胸壁严重缺损患者行Ⅱ期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术及腋前皱襞重建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人员、器械、物品及病人的准备,术中护士的配合方法.结果 1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由于器械或配合不良耽误手术,术中、术后皮瓣成活,切口无感染、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乳房外形良好,患者满意.结论 术前物品准备充分及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佳配合;术中熟练的手术配合技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江燕云;朱映霞;廖丹;马育璇;赵惠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呼吸理疗在先天性心脏病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呼吸理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的患儿行传统拍背法,实验组进行呼吸理疗,吸痰前后测量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并分别进行比较;同时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执行措施后SaO2、PCO2、PO2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呼吸理疗后患儿的SaO2、PO2上升,PCO2下降,与实验组呼吸理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呼吸理疗能改善先心病患儿术后呼吸功能和肺通气,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李艳红;陈文颂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放松训练改善门诊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

    目的 探讨减轻门诊慢性病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的简单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在门诊接受输液治疗并存在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的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按医嘱实施常规输液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输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干预,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睡眠自测量表(AIS)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睡眠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实验组的焦虑程度和睡眠障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放松训练可以改善门诊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

    作者:张冉;陈春娥;来纯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戒毒中心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对戒毒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改善戒毒科护士自身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自愿戒毒中心工作的31名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评,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受调查者SCL-90及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敌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 戒毒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其心理干预.

    作者:徐雪燕;杜哲一;孟琴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脑卒中患者注意障碍的康复护理

    目的 了解加强注意力康复护理治疗对存在注意障碍的脑卒中患者的作用.方法 对50例存在注意障碍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注意力康复护理组和对照组各25例,两组患者均进行常规护理,康复护理组进行加强注意力康复护理.干预1个月后,利用简明精神状态检查、无意义文字测验、觉醒水平的检查对患者进行测评,比较康复护理前后注意力评估的变化情况.结果 康复护理组患者护理前后注意力评价有明显改善,而对照组不明显;康复护理组患者护理后注意力评价明显好于对照组.结论 通过对注意力障碍患者的康复护理,患者的注意力障碍可有明显改善.

    作者:康艳;吴东宇;秦延京;袁英;李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三腔喂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放置三腔喂养管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反应;并随机抽取2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放置普通胃管,术后采用肠外营养作对照.2组均在术后2d及1周查肝肾功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果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比留置普通胃管采用肠外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程晓红;程超;谢春玲;邹健勇;潘宏信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巧用注射器甩体温表的方法

    目前我国大多数医院在对病人进行集体测体温前,都要先把体温表用手逐根地甩到35 ℃以下,这样既费时间又费人力,还常常给护理工作者带来胳膊酸痛等不适,现在介绍一种简单而快速的甩体温表的方法.

    作者:李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自制鼻保护贴在NCPAP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呼吸机使用中经常采用自主呼吸条件下,整个呼吸周期过程中气道内均保持正压的通气模式(CPAP).20世纪90年代后期鼻塞式CPAP(NCPAP)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不张、肺水肿、早产儿呼吸暂停等疾病.但在治疗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鼻中隔损伤,这是在治疗抢救患儿生命的同时在护理上不容出现的,我科自制鼻保护贴在NCPAP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素萍;谢巧庆;郑璐;何美群;黄科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负压封闭引流管道安全固定带研发与使用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项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和(或)创腔的新技术[1].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由4个部分组成: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泡沫材料、多侧孔引流管、负压引流装置、生物透明透性密封贴膜.

    作者:许鑫;胡三莲;翁羽翚;黄燕;张唯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洗胃管拨管的新方法

    口服中毒患者首要抢救措施是迅速清除胃内毒物,洗胃术是清除毒物的有效措施.在实践中发现拨出的洗胃管前端、侧孔粘附食物残渣的现象时有发生,特别是餐后中毒的患者发生的概率更高,这样容易造成拨管过程中患者出现呕吐、呛咳,令患者感到不适,甚至会出现一些并发症,影响洗胃效果[1].为避免出现以上的情况,我们对洗胃管的拨出进行改良,减少不良反应.现介绍如下.

    作者:叶维雅;余婷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巧用尿道扩张棒辅助置入导尿管

    临床上许多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畸形的病人,在常规导尿时,由于阻力大,必须反复操作,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尿路感染和尿道结膜损伤的机会,甚至造成导尿失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巧用尿道扩张棒辅助置入导尿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操作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介绍一种持续膀胱冲洗的新方法

    泌尿外科前列腺增生或膀胱肿瘤的患者行经尿道前列腺电切(TUR-P)或经尿道膀胱肿瘤电切(TUR-BT)手术后需即刻行持续膀胱冲洗,冲洗量较大,传统的冲洗方法非常复杂,需使用输液器连接生理盐水,再与一次性引流袋的入口端衔接,接入双腔导尿管的一腔,另一腔接引流袋.

    作者:秦雪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手约束板的制作及临床应用

    在临床输液中,对于哭闹不配合的儿童患者及其有意识障碍的成人患者往往由于输液端手的活动或手指的抓挠而造成输液器针头脱出血管,发生血管外皮下渗液,不得不重新进行血管穿刺,这样不仅增加患者的痛苦而且增大了护理人员的工作量,为此我们设计并制作了输液患者手约束板,有效地解决这一问题,现介绍如下.

    作者:孙永习;田冬梅;李君;亢文敏;刘培跃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肠内营养泵泵管滴斗液面调节新方法

    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是疾病治疗的基础条件.肠内营养泵用于缺乏食欲和不能很好的口服营养物质病人的长期肠内营养液的输送,目前广泛应用于医院和需要护理的家庭病人.

    作者:仇海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评估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压疮危险因素的分类,即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危险因素评估方法学的进展主要为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CT),压疮危险程度评估的工具首选Braden计分表.认为该表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确切的预测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蒋琪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帕金森患者家属身心健康状况的研究进展

    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又名震颤性麻痹,是一种中老年人常见的缓慢进展性运动障碍性疾病,是居痴呆后排第2位的神经变性障碍,目前病因不明[1].

    作者:卢慧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血糖对脑卒中患者预后影响的研究进展

    在世界范围内脑卒中是导致居民死亡的第3位死因和致残的主要原因,每年有100多万人死于脑卒中,是死于缺血性心脏病人数的3倍多[1].

    作者:那薇;韩卓琳;杨小平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产前焦虑及其对母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妊娠分娩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于孕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使孕产妇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和恐惧.

    作者:周昔红;李乐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外科重症监护室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护理干预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适当行为,特点为兴奋、烦躁与嗜睡交替,定向力障碍和不协调行为,患者表现为肢体的无意识活动、语无伦次、哭喊和呻吟、妄想思维等.

    作者:孙睿睿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心力衰竭患者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护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计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护理状况的相关性,为促进患者的自我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方便抽样的原则,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心衰自我护理指数量表,测量144例住院心衰患者的家庭关怀度和自我护理状况,分析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护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心衰患者家庭关怀度较好,总得分为(7.49±3.03)分;自我护理总体状况处于低水平,总得分为(156.23±38.51)分;其中,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和自我护理信心的得分分别为(54.38±10.41)分、(49.14±21.33)分和(53.02±13.74)分.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护理状况呈正相关(r=0.21,P<0.05).结论 心衰患者对症状的处理和信心有待提高.家庭关怀度对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在心衰患者自我护理的干预中应充分发挥家庭功能的作用.

    作者:施小青;曹伟新;吴蓓雯;赵宏容;黄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亲体肾移植受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亲体肾移植受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120例行亲体肾移植术的受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理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心理状况、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心理状况、病情康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可以减少亲体肾移植受者术后心理障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晶晶;马瑛;丁四清;刘佳;肖美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监护方法与应用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EN)的监护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按医嘱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33.3%,常规组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采取早期规范化EN,并进行有效的监测,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持续有效地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翠琴;张宗平;陈春燕;李汶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探讨护理人员激励感受程度与组织效能间的关系

    激励员工使其产生大的组织效能,是当今医疗行政管理者关注的焦点.本研究目的 旨在了解台湾某医学中心护理人员激励感受程度与组织效能间之关系,采用立意取样的方法,以结构式问卷进行数据收集,问卷分为激励感受程度量表、组织效能量表及基本数据3部分,共发出问卷650份,回收513份,回收率78.9%.研究结果显示:管理制度规范及福利保障晋升与质量效率及护理过程均呈正相关;工作年资及管理制度规范可预测质量效率的总解释力32.3%;性别、职称及管理制度规范可预测护理过程的总解释力23.7%.研究结果可提供护理行政管理者之参考.

    作者:陈丽芳;周沁怡;马先芝;韩锦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持续改进与细节管理在护士档案管理中的应用评价

    护理人员在长期的护理和科研实践活动中,形成并积累了大量的技术资料.这些资料微观上记载了护理人员的业务发展过程和德能勤绩,宏观上反映着医院整体医疗水平和科研能力[1].因此,为了准确记录护理专业人员的培训、选拔、调职、晋级等活动,我院从2007年开始在护理技术档案管理过程中注重持续改进与细节管理,取得了一定成效,现介绍如下.

    作者:徐湘;李玉龙;郭朝利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救治群体性正已烷中毒患者的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 探讨救治群体性正已烷中毒患者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管理、群体性心理危机管理,强化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结果 所有患者心理稳定,遵医依从性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结论 有效的护理管理确保了正已烷中毒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安全.

    作者:章一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质量管理体系问题诊断与改进框架探索

    目的 将全面质量管理体系ISO9001标准与医院管理评价标准相结合,探索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中问题的诊断与改进方法,建立科学、实用、适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诊断与改进框架,为护理管理部门做出科学的改进决策提供依据.方法 对ISO9001标准与北京地区医院管理考核评价标准(护理部分)进行比较分析,采用特尔斐法对标准进行筛选和论证,将ISO9001标准和护理考核评价标准集合成框架,应用于临床护理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结果 建立了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诊断与改进框架,分析、诊断出护理质量管理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改进目标.结论 应用护理质量管理体系诊断与改进框架,能够科学判断护理质量管理改进重点,促进护理质量管理与医院管理发展方向保持一致.

    作者:李晓萍;谢新民;吴丽虹;刘玉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级责任护士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中设立高级责任护士对产科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制定高级责任护士的选拔标准和考评办法,择优录用于产科临床护理,并从产科护理质量、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与设立高级责任护士前相比,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设立高级责任护士后产科的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设立高级责任护士能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先进的护理模式.

    作者:蓝院琴;蒋玉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量化考评在夜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夜间护理工作急症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工作量大而护理人员数量少,是质量控制的薄弱点,是护理管理的难点,也是护理缺陷的高风险时段.针对我院年轻护士多、护士长结构年轻化的特点,我们于2008年8月对夜间护理质量实施量化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红英;丁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加强规范化护理科研管理的实践与成效

    目的 探讨规范手术室护理科研管理的方法,从而提高科研论文的质量.方法 加强科研论文的管理,成立手术室护理科研管理小组,建立健全护理科研管理制度,加大激励奖励力度.结果 我院手术室自2005年对护理科研工作进行规范化管理,极大的激发了护理人员的创新意识和科研积极性.论著发表数量逐年上升,先后有4项护理成果分别获得军队系统医疗成果奖、科技进步奖和教学成果奖.结论 手术室规范化的护理科研管理,是提升护理论文质量、推动护理学科手术室专业发展的重要手段.

    作者:董薪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

    开展毕业科研课题实践是培养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佳时机;而且毕业论文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与选题、科研设计、统计学分析以及论文写作密切相关.笔者连续参与了2届护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发现统计设计和数据分析是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部分.

    作者:仇瑶琴;袁长蓉;陈晓英;沈园园;郁晓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临床实地调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开展的教学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对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陈华莉;姜安丽;沈洁;李芳芳;刘霖;邓娟;吴菁;叶旭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臭氧化溶液治疗肛周皮肤糜烂的效果观察

    目的 探讨臭氧化溶液治疗肛周皮肤糜烂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本院62例肛周皮肤糜烂患者应用臭氧化溶液进行治疗,治疗3~6 d评估疗效.结果 本组62例患者肛周皮肤糜烂痊愈52例,有效9例,无效1例,总有效率98.4%.结论 臭氧化溶液治疗肛周皮肤糜烂临床疗效好,操作简单.

    作者:冯建宇;周春兰;王静新;吴艳妮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山莨菪碱凝胶预防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自身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自制2%山莨菪碱凝胶涂擦对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112例静脉输注过化疗药物发生静脉损伤的病人为研究对象,输注前3~5 min将2%山茛菪碱凝胶或安慰剂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擦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上,观察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10.7%,静脉输液不畅发生率为1.8%,输液部位红肿发生率为2.7%;安慰剂组静脉输液不畅的发生率为77.7%,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9.8%,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88.4%.两组静脉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山茛菪碱凝胶涂擦能有效预防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增丽;何红;范凤燕;张健锋;李德明;范义凤;王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自制腹腔三套管在肝胆脾胰手术中的应用

    现今外科引流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内涵、方法和观念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我科自2006年开始将自制腹腔三套管应用于肝胆脾胰手术后患者的预防性主动引流,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郁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表柔比星化疗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目前表柔比星作为肿瘤化疗常用的药物在病房广泛应用,因该药属于蒽环类抗生素,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输注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会与体内核酸结合,引起进行性长期性的组织损伤和溃烂,首先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痛,继而为持续的烫伤样的疼痛,局部皮肤形成坏死、硬结,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且病灶不断扩大,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经过不断摸索,我们总结了表柔比星临床用药的一些教训和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应用改良式湿性疗法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报告

    患者男性,18岁,2006年因骨盆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术后3年肿瘤复发伴大小便功能障碍,行射波刀10GY/次×5次治疗,放射治疗结束后,双侧臀部出现明显红斑,有少量渗出,湿性脱皮,骶尾部手术瘢痕处破溃,在当地医院处理1周无效,且红斑处开始破溃、糜烂,于2009年5月28日来我院骨科门诊就诊.

    作者:吴俊;蒋琪霞;程秀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香港护理见闻

    2008年2月15日-3月1日,我们应香港特别行政区香港护士训练及教育基金的邀请,有幸赴香港进行了为期15 d的学习考察,除接受护理专题培训外,我们还考察了东区尤德夫人那打素医院、玛丽医院、明爱医院、灵实医院、玛嘉烈医院、白普理宁养院、横头勘红丝带中心、联合那打素社康服务中心等,使我们对香港的医疗护理现状有了一定的了解,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清;陈锦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

    目的 评价系统健康教育对糖尿病足高危因素患者自我护理的影响.方法 对60例糖尿病合并周围血管病变、周围神经病变的糖尿病足危险因素患者进行系统健康教育,开展个体化的足部自我护理,并随访6个月,1年之后对患者自我管理能力进行调查,统计1年内再次住院及发生糖尿病足的情况.结果 60例糖尿病患者中,50%以上对糖尿病足的病因、预防及日常自我护理缺乏了解,经系统健康教育后,患者掌握了糖尿病足部护理知识,自我护理能力明显强于教育前,仅1例发生糖尿病足.结论 系统健康教育可提高患者自我护理能力,控制糖尿病足危险因素,可前瞻性指导患者预防糖尿病足部并发症的发生.

    作者:韩彦菊;郝桂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强化随访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随访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的关系,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随访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强化随访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2002年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长期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强化组,进行5年的随访工作,记录患者每年全面检查的结果,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自评调查(EQ-5D简易自评量表).结果 标准组平均随访(12.81±3.24)次;强化组平均随访(27.74±6.44)次(P<0.01).强化组体重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总胆固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第2年后强化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变与标准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从第2~5年强血糖和HbA1c稳定维持在控制良好的范围内.生活质量自评调查结果第5年强化组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强化随访管理5年患者代谢控制效果较好,血糖控制效果佳,血压控制较好,血脂控制较理想,良好的代谢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示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全面管理糖尿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充分发挥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积极作用,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小平;倪彩虹;赵德明;刘彦君;许樟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及其护理

    日益增多的糖尿病病人严格控制血糖力争达标的同时恐惧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新近先行低血糖导致葡萄糖反向调节缺陷和无症状低血糖,由此产生反复低血糖发作的恶性循环,称之为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HAAF),HAAF是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连锁反应,不同的反应阶段护理处置亦不同.学习和掌握HAAF机制,可避免临床护理的盲目性.

    作者:马月华;韩春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