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陈芸梅;凌励;熊伟昕

关键词: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脾切除术, 腹腔镜, 护理
摘要: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护理异同.方法 对比分析我科1996年10月-2008年9月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病例72例及同期行开腹脾切除术(OS)的病例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体温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治疗ITP的疗效与OS相近,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总结两种脾切除术临床护理的异同点,对提高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放松训练改善门诊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

    目的 探讨减轻门诊慢性病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的简单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在门诊接受输液治疗并存在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的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按医嘱实施常规输液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输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干预,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睡眠自测量表(AIS)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睡眠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实验组的焦虑程度和睡眠障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放松训练可以改善门诊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

    作者:张冉;陈春娥;来纯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深圳特区二级医院护士主观幸福感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目的 探讨影响深圳特区二级医院护士主观幸福感的因素.方法 采用Fazio设计的总体幸福感量表和自编基本情况调查表,对122名护士进行了问卷调查.结果 本次调查护士按学历、行政职务、婚姻、特区年限、有无自住房、是否上夜班等分类各组主观幸福感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按年龄、科室、职称、生育情况、工作年限、用工形式分类各组主观幸福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年龄、科室、职称、生育情况、工作年限、用工形式是影响深圳特区二级医院护士主观幸福感的主要因素.

    作者:陆玲;陈粤玲;宋晨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呼吸理疗在先天性心脏病儿术后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呼吸理疗改善先天性心脏病患儿手术后呼吸功能的效果.方法 将62例先天性心脏病术后患儿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各31例,对照组的患儿行传统拍背法,实验组进行呼吸理疗,吸痰前后测量血氧饱和度(SaO2)、二氧化碳分压(PCO2)、氧分压(PO2)并分别进行比较;同时将对照组和实验组执行措施后SaO2、PCO2、PO2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呼吸理疗后患儿的SaO2、PO2上升,PCO2下降,与实验组呼吸理疗前及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呼吸理疗能改善先心病患儿术后呼吸功能和肺通气,缩短住院天数.

    作者:李艳红;陈文颂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强化随访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随访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的关系,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随访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强化随访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2002年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长期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强化组,进行5年的随访工作,记录患者每年全面检查的结果,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自评调查(EQ-5D简易自评量表).结果 标准组平均随访(12.81±3.24)次;强化组平均随访(27.74±6.44)次(P<0.01).强化组体重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总胆固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第2年后强化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变与标准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从第2~5年强血糖和HbA1c稳定维持在控制良好的范围内.生活质量自评调查结果第5年强化组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强化随访管理5年患者代谢控制效果较好,血糖控制效果佳,血压控制较好,血脂控制较理想,良好的代谢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示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全面管理糖尿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充分发挥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积极作用,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小平;倪彩虹;赵德明;刘彦君;许樟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岛状背阔肌肌皮瓣乳房再造加腋前皱襞重建术的护理配合

    目的 探讨乳腺癌根治术后Ⅱ期应用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术及腋前皱襞重建手术的护理配合.方法 回顾性总结13例乳腺癌根治术后1~4年胸壁严重缺损患者行Ⅱ期岛状背阔肌肌皮瓣加乳房假体行乳房再造术及腋前皱襞重建的手术配合,包括术前人员、器械、物品及病人的准备,术中护士的配合方法.结果 13例手术均获得成功,未发生由于器械或配合不良耽误手术,术中、术后皮瓣成活,切口无感染、均Ⅰ期愈合,无并发症发生,乳房外形良好,患者满意.结论 术前物品准备充分及做好心理护理,取得患者的佳配合;术中熟练的手术配合技巧是手术顺利完成的重要保证.

    作者:江燕云;朱映霞;廖丹;马育璇;赵惠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存在的统计学问题

    开展毕业科研课题实践是培养护理本科生科研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是集中训练学生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的佳时机;而且毕业论文也是对学生综合运用多学科的理论知识与方法的全面检验.毕业论文的顺利完成与选题、科研设计、统计学分析以及论文写作密切相关.笔者连续参与了2届护理本科生的毕业论文答辩,发现统计设计和数据分析是护理本科生毕业论文中出现问题比较多的部分.

    作者:仇瑶琴;袁长蓉;陈晓英;沈园园;郁晓路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负压封闭引流管道安全固定带研发与使用

    负压封闭引流(vacuum sealing drainage,VSD)是一项治疗急、慢性创伤创面和(或)创腔的新技术[1].负压封闭引流装置由4个部分组成:多聚乙烯醇明胶海绵泡沫材料、多侧孔引流管、负压引流装置、生物透明透性密封贴膜.

    作者:许鑫;胡三莲;翁羽翚;黄燕;张唯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监护方法与应用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EN)的监护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按医嘱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33.3%,常规组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采取早期规范化EN,并进行有效的监测,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持续有效地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翠琴;张宗平;陈春燕;李汶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心力衰竭患者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护理状况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探计心力衰竭(心衰)患者的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护理状况的相关性,为促进患者的自我护理提供依据.方法 按方便抽样的原则,采用家庭关怀度指数问卷、心衰自我护理指数量表,测量144例住院心衰患者的家庭关怀度和自我护理状况,分析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护理状况的相关性.结果 本组心衰患者家庭关怀度较好,总得分为(7.49±3.03)分;自我护理总体状况处于低水平,总得分为(156.23±38.51)分;其中,自我护理维持、自我护理管理和自我护理信心的得分分别为(54.38±10.41)分、(49.14±21.33)分和(53.02±13.74)分.家庭关怀度与自我护理状况呈正相关(r=0.21,P<0.05).结论 心衰患者对症状的处理和信心有待提高.家庭关怀度对心衰患者的自我护理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故在心衰患者自我护理的干预中应充分发挥家庭功能的作用.

    作者:施小青;曹伟新;吴蓓雯;赵宏容;黄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系统化整体护理临床实施情况的调查

    目的 调查了解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实施的基本情况.方法 采用自行设计的调查问卷,对6所三级甲等医院的285名护理人员对实施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情况进行问卷调查.结果 系统化整体护理在临床实施现状不够理想,其中人力资源的配置不合理、护理队伍的整体素质低、辅助支持系统不到位、护理管理者观念问题等因素,严重影响了系统化整体护理的深入开展.结论 结合中国国情,转变观念,努力创新,在借鉴国外先进护理模式的基础上,走中国护理特色道路,创自己护理品牌,实现护理的价值.

    作者:池迎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三腔喂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放置三腔喂养管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反应;并随机抽取2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放置普通胃管,术后采用肠外营养作对照.2组均在术后2d及1周查肝肾功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果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比留置普通胃管采用肠外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程晓红;程超;谢春玲;邹健勇;潘宏信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表柔比星化疗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目前表柔比星作为肿瘤化疗常用的药物在病房广泛应用,因该药属于蒽环类抗生素,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输注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会与体内核酸结合,引起进行性长期性的组织损伤和溃烂,首先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痛,继而为持续的烫伤样的疼痛,局部皮肤形成坏死、硬结,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且病灶不断扩大,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经过不断摸索,我们总结了表柔比星临床用药的一些教训和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自制腹腔三套管在肝胆脾胰手术中的应用

    现今外科引流已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同时在内涵、方法和观念上都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更新.我科自2006年开始将自制腹腔三套管应用于肝胆脾胰手术后患者的预防性主动引流,获得了满意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作者:郁新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劳务工四肢骨折后社会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及近期疗效的影响,为更好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劳务工四肢骨折患者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并实施心理干预,两组于入院1周内及出院前1周施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状态焦虑量表(S-AI)进行心理评估,两组出院前1周进行骨折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出院前社会支持及焦虑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近期疗效评定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改善劳务工四肢骨折患者社会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骨折疗效.

    作者:庄永秀;张大敏;石华;于惠芳;陈静苹;蔡燕君;张兴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巧用尿道扩张棒辅助置入导尿管

    临床上许多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畸形的病人,在常规导尿时,由于阻力大,必须反复操作,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尿路感染和尿道结膜损伤的机会,甚至造成导尿失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巧用尿道扩张棒辅助置入导尿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操作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外科重症监护室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护理干预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适当行为,特点为兴奋、烦躁与嗜睡交替,定向力障碍和不协调行为,患者表现为肢体的无意识活动、语无伦次、哭喊和呻吟、妄想思维等.

    作者:孙睿睿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护理异同.方法 对比分析我科1996年10月-2008年9月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病例72例及同期行开腹脾切除术(OS)的病例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体温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治疗ITP的疗效与OS相近,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总结两种脾切除术临床护理的异同点,对提高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芸梅;凌励;熊伟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山莨菪碱凝胶预防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自身对照研究

    目的 探讨自制2%山莨菪碱凝胶涂擦对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预防效果.方法 选择112例静脉输注过化疗药物发生静脉损伤的病人为研究对象,输注前3~5 min将2%山茛菪碱凝胶或安慰剂沿静脉走向均匀地涂擦于输液穿刺点上方的皮肤上,观察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情况.结果 实验组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10.7%,静脉输液不畅发生率为1.8%,输液部位红肿发生率为2.7%;安慰剂组静脉输液不畅的发生率为77.7%,静脉炎的发生率为59.8%,静脉内疼痛的发生率为88.4%.两组静脉损伤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2%山茛菪碱凝胶涂擦能有效预防输注刺激性化疗药物所致静脉损伤的发生.

    作者:李增丽;何红;范凤燕;张健锋;李德明;范义凤;王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临床实地调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开展的教学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对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陈华莉;姜安丽;沈洁;李芳芳;刘霖;邓娟;吴菁;叶旭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救治群体性正已烷中毒患者的护理管理对策

    目的 探讨救治群体性正已烷中毒患者的护理管理对策.方法 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护理应急预案,加强安全管理、群体性心理危机管理,强化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结果 所有患者心理稳定,遵医依从性好,积极配合康复治疗.结论 有效的护理管理确保了正已烷中毒患者的治疗与护理安全.

    作者:章一华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