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放松训练改善门诊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

张冉;陈春娥;来纯琴

关键词:放松训练, 焦虑, 睡眠, 慢性病患者
摘要:目的 探讨减轻门诊慢性病患者焦虑情绪、改善睡眠质量的简单有效的护理方法.方法 将60例在门诊接受输液治疗并存在焦虑情绪和睡眠障碍的慢性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患者单纯按医嘱实施常规输液治疗,实验组在常规输液治疗的基础上给予放松训练干预,疗程4周,采用焦虑自评量表(SAS)和睡眠自测量表(AIS)分别于干预前后对患者进行测评.结果 干预后两组患者焦虑评分和睡眠评分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 01),实验组的焦虑程度和睡眠障碍较对照组明显减轻.结论 放松训练可以改善门诊慢性病患者的焦虑情绪和睡眠质量.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相关文献
  • 产前焦虑及其对母儿影响的研究进展

    随着医学科学的发展和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孕产妇的心理保健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妊娠分娩虽然是一种自然的生理现象,但对于孕妇确实是一种持久而强烈的应激源,使孕产妇在心理上产生不同程度的焦虑、不安和恐惧.

    作者:周昔红;李乐之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应用改良式湿性疗法治疗放射性皮肤损伤1例报告

    患者男性,18岁,2006年因骨盆恶性肿瘤行手术切除,术后3年肿瘤复发伴大小便功能障碍,行射波刀10GY/次×5次治疗,放射治疗结束后,双侧臀部出现明显红斑,有少量渗出,湿性脱皮,骶尾部手术瘢痕处破溃,在当地医院处理1周无效,且红斑处开始破溃、糜烂,于2009年5月28日来我院骨科门诊就诊.

    作者:吴俊;蒋琪霞;程秀红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量化考评在夜间护理质量管理中的应用

    夜间护理工作急症患者多、病情变化快、工作量大而护理人员数量少,是质量控制的薄弱点,是护理管理的难点,也是护理缺陷的高风险时段.针对我院年轻护士多、护士长结构年轻化的特点,我们于2008年8月对夜间护理质量实施量化考评,收到了较好的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潘红英;丁力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评估压疮发生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

    介绍了压疮危险因素的分类,即外源性因素和内源性因素.危险因素评估方法学的进展主要为多中心随机对照研究(RCT),压疮危险程度评估的工具首选Braden计分表.认为该表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但确切的预测价值尚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作者:蒋琪霞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自制鼻保护贴在NCPAP治疗中的应用

    临床呼吸机使用中经常采用自主呼吸条件下,整个呼吸周期过程中气道内均保持正压的通气模式(CPAP).20世纪90年代后期鼻塞式CPAP(NCPAP)广泛应用于新生儿肺透明膜病、肺不张、肺水肿、早产儿呼吸暂停等疾病.但在治疗的同时不可避免的出现了鼻中隔损伤,这是在治疗抢救患儿生命的同时在护理上不容出现的,我科自制鼻保护贴在NCPAP治疗中取得了显著效果,现介绍如下.

    作者:李素萍;谢巧庆;郑璐;何美群;黄科志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表柔比星化疗外渗的预防与处理

    目前表柔比星作为肿瘤化疗常用的药物在病房广泛应用,因该药属于蒽环类抗生素,对皮肤具有强烈的腐蚀性,在输注过程中一旦发生外渗,会与体内核酸结合,引起进行性长期性的组织损伤和溃烂,首先表现为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痛,继而为持续的烫伤样的疼痛,局部皮肤形成坏死、硬结,反复发作可持续数周至数月,且病灶不断扩大,严重者可引起肢体功能障碍.经过不断摸索,我们总结了表柔比星临床用药的一些教训和经验,现报道如下.

    作者:李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

    目的 探讨腹腔镜与开腹脾切除术治疗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护理异同.方法 对比分析我科1996年10月-2008年9月在腹腔镜脾切除术(LS)的病例72例及同期行开腹脾切除术(OS)的病例50例,比较两组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的相关指标.结果 腹腔镜组的平均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P<0.05),术中出血量、腹腔引流量、术后疼痛程度、排气时间、术后进食时间、术后离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低于开腹组(P<0.05),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疗效及体温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S治疗ITP的疗效与OS相近,而且创伤小、恢复快、并发症发生率低,总结两种脾切除术临床护理的异同点,对提高腹腔镜脾切除术围手术期护理质量,促进患者康复具有重要的意义.

    作者:陈芸梅;凌励;熊伟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肠内营养泵泵管滴斗液面调节新方法

    改善病人营养状况是疾病治疗的基础条件.肠内营养泵用于缺乏食欲和不能很好的口服营养物质病人的长期肠内营养液的输送,目前广泛应用于医院和需要护理的家庭病人.

    作者:仇海燕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及其护理

    日益增多的糖尿病病人严格控制血糖力争达标的同时恐惧严重低血糖事件发生.新近先行低血糖导致葡萄糖反向调节缺陷和无症状低血糖,由此产生反复低血糖发作的恶性循环,称之为糖尿病低血糖相关性植物神经功能衰竭(HAAF),HAAF是一系列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连锁反应,不同的反应阶段护理处置亦不同.学习和掌握HAAF机制,可避免临床护理的盲目性.

    作者:马月华;韩春生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高级责任护士在产科临床护理中的作用探讨

    目的 探讨层级管理中设立高级责任护士对产科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的影响.方法 通过制定高级责任护士的选拔标准和考评办法,择优录用于产科临床护理,并从产科护理质量、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与设立高级责任护士前相比,进行差异性分析.结果 设立高级责任护士后产科的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明显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设立高级责任护士能提高产科护理质量和病人对护理工作满意度,是先进的护理模式.

    作者:蓝院琴;蒋玉蓉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对眼球摘除患者术后心理体验的质性研究

    目的 了解眼球摘除患者术后心理状况,为制定有针对性地护理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运用质性研究的方法对10人眼球摘除术后患者进行访谈,了解其心理状况.结果 眼球摘除患者术后存在自我概念的改变,对预后的恐惧,后悔和自责,社会适应力改变,自我价值否定,健康信息需求6个方面心理问题.结论 护士应对眼球摘除患者进行更好的健康教育以及心理护理,从而对他们实施个性化整体护理,提高生活质量.

    作者:邓美娜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监护方法与应用

    目的 探讨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早期规范化肠内营养(EN)的监护方法和疗效.方法 将神经外科住院的重度颅脑损伤的患者60例分成两组,每组30例,常规组按医嘱用注射器注入营养液并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采取规范化护理管理措施,比较两组患者的并发症、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胃肠道并发症比较,观察组发生率33.3%,常规组发生率1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营养状况及康复情况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重度颅脑损伤患者经鼻胃管采取早期规范化EN,并进行有效的监测,能有效防止并发症的发生,保证EN持续有效地进行,促进患者早日康复.

    作者:王翠琴;张宗平;陈春燕;李汶珊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戒毒中心护士心理健康状况调查分析

    目的 对戒毒科护士心理健康状况和相关影响因素进行调查分析,为改善戒毒科护士自身心理状况和应对方式提供参考.方法 对自愿戒毒中心工作的31名护士,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进行问卷测评,并与全国常模进行比较.结果 受调查者SCL-90及躯体化、焦虑、抑郁、强迫、敌对因子分、阳性项目数均高于全国常模(P<0.01).结论 戒毒科护士存在一定的心理健康问题,心理压力明显高于正常人群,应加强对其心理干预.

    作者:徐雪燕;杜哲一;孟琴琴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护理干预对四肢骨折患者社会心理因素及近期疗效的影响

    目的 探讨劳务工四肢骨折后社会支持对患者心理健康及近期疗效的影响,为更好的制定心理健康教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选择劳务工四肢骨折患者90例,将其分为对照组(45例)和观察组(45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观察组进行常规健康教育并实施心理干预,两组于入院1周内及出院前1周施测社会支持评定量表(SSRS)及状态焦虑量表(S-AI)进行心理评估,两组出院前1周进行骨折疗效评定.结果 两组出院前社会支持及焦虑评分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骨折近期疗效评定两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 针对性的心理护理能改善劳务工四肢骨折患者社会支持,提高心理健康水平及骨折疗效.

    作者:庄永秀;张大敏;石华;于惠芳;陈静苹;蔡燕君;张兴国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强化随访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关系的研究

    目的 探讨强化随访与老年糖尿病患者代谢控制的关系,糖尿病专科护士在患者随访管理中的作用,以及强化随访对提升患者生活质量的作用.方法 2002年选择在我院内分泌科门诊长期就诊的老年糖尿病患者104例,随机分为标准组和强化组,进行5年的随访工作,记录患者每年全面检查的结果,包括体重、血压、血糖、血脂、肝肾功能等指标,研究开始和结束时分别进行生活质量自评调查(EQ-5D简易自评量表).结果 标准组平均随访(12.81±3.24)次;强化组平均随访(27.74±6.44)次(P<0.01).强化组体重下降、收缩压和舒张压降低、总胆固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访第2年后强化组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改变与标准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从第2~5年强血糖和HbA1c稳定维持在控制良好的范围内.生活质量自评调查结果第5年强化组高于标准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强化随访管理5年患者代谢控制效果较好,血糖控制效果佳,血压控制较好,血脂控制较理想,良好的代谢控制有助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示今后工作的重点是全面管理糖尿病患者多种危险因素,充分发挥糖尿病专科护士的积极作用,提升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自我管理技能和生活质量.

    作者:杨小平;倪彩虹;赵德明;刘彦君;许樟荣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外科重症监护室全麻苏醒期躁动患者的护理干预

    全麻苏醒期躁动(Emergence Agitation,EA)是患者手术后麻醉苏醒期的一种不适当行为,特点为兴奋、烦躁与嗜睡交替,定向力障碍和不协调行为,患者表现为肢体的无意识活动、语无伦次、哭喊和呻吟、妄想思维等.

    作者:孙睿睿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三腔喂养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中的应用及护理

    目的 探讨三腔喂养管与普通胃管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EN)中应用的可行性与护理方法.方法 对26例食管癌患者根治术中放置三腔喂养管术后24h开始进行肠内营养,观察患者反应;并随机抽取26例食管癌患者,手术前放置普通胃管,术后采用肠外营养作对照.2组均在术后2d及1周查肝肾功能,未发现严重不良反应,所有患者均好转出院.结果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肠内营养比留置普通胃管采用肠外营养更有利于肠道功能恢复及患者康复,缩短住院时间,有效降低医疗费用,减轻了护理工作压力.结论 食管癌切除术后采用三腔喂养管进行早期肠内营养此方法是安全可行的.

    作者:程晓红;程超;谢春玲;邹健勇;潘宏信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巧用尿道扩张棒辅助置入导尿管

    临床上许多前列腺肥大,尿道狭窄、畸形的病人,在常规导尿时,由于阻力大,必须反复操作,不仅给病人带来极大的痛苦,同时也大大增加了尿路感染和尿道结膜损伤的机会,甚至造成导尿失败.我们在临床实践中,摸索出了一种巧用尿道扩张棒辅助置入导尿管的方法,大大提高了操作成功率.现报道如下.

    作者:杨萍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在<护理学基础>教学中采用临床实地调查、以问题为基础的学习、研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调查结果显示,开展的教学活动培养、锻炼学生综合素质和能力,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程度,提升了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此外,对教学中需注意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作者:陈华莉;姜安丽;沈洁;李芳芳;刘霖;邓娟;吴菁;叶旭春 刊期: 2010年第11期

  • 循证护理在亲体肾移植受者心理护理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亲体肾移植受者的心理状况及相关因素,寻求科学、有效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 将120例行亲体肾移植术的受体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60例和实验组60例,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心理护理方法,实验组运用循证护理方法进行心理护理,对两组患者的术后心理状况、康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实验组与对照组比较,术后心理状况、病情康复情况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循证护理为临床实践提供了可靠的科学依据,可以减少亲体肾移植受者术后心理障碍和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护理质量.

    作者:刘晶晶;马瑛;丁四清;刘佳;肖美莲 刊期: 2010年第11期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中华现代护理杂志

主管:黑龙江护理杂志;现代护理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