患者女,26岁,孕前检查发现盆腔结节,口服红金消结后结节未见明显缩小;因外伤脾破裂行脾摘除术17年。现妇科检查:阴道畅,宫颈光滑,子宫大小正常无压痛,双附件区软。经阴道和腹部超声检查:子宫后方可见2个低回声区,大小分别为2.89 cm×1.59 cm、2.05 cm×1.63 cm,血流信号较丰富,周边环绕并伸入低回声区内(图1)。增强CT检查:子宫后方与直肠间可见多个类圆形结节影,大者1.94 cm×1.64 cm,增强扫查可见明显强化,CT值98 Hu;下腹部大网膜内可见多发大小不等的明显强化结节,大者约1.4 cm,与盆腔结节性质类似,增强后未见明显强化。糖类抗原 CA125为70.42 U/ml,CA199为15.13 U/ml。行超声引导下后穹窿穿刺活检术,取材组织长5~1.0 cm,呈暗红色(图2)。病理诊断:脾组织植入(图3)。
作者:宛伟娜;王学梅;陶春梅;陈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26岁,不规则阴道流血20+d,无明显停经史及早孕反应。既往有“盆腔炎”史,无妊娠史,超声检查:子宫前位、增大,形态尚规则,肌层回声分布均匀,于子宫横切面可见宫腔中央一纵行带状低回声,将宫腔分成左右两半。左侧宫腔内膜(前后层)厚约2.6 cm,右侧宫腔内膜(前后层)厚约1.9 cm,回声均匀,宫内未见明显异常回声(图1A)。左附件区(子宫外)可见一胎儿回声,头臀长6.3 cm,可见胎儿活动及胎心搏动,羊膜囊完整,胎盘附着于左侧盆壁,胎盘厚约1.5 cm,0级,羊水深约3.3 cm,于胎儿胎盘前外侧探及大小约5.5 cm×2.5 cm的不规则液性无回声区,透声差,边界尚清,胎儿与胎盘周围未见子宫肌层回声(图1B)。超声提示:①左附件区腹腔妊娠,相当于孕12+周,活胎;②胎盘前外侧无回声区,考虑为积血;③子宫增大、纵隔子宫声像,左侧宫腔内膜增厚。患者于外院行剖腹取胎术,手术见左附件区腹腔妊娠、腹腔积血、纵隔子宫,与超声检查结果相符,患者术前腹腔积血、术中出血共约4700 ml,抢救成功。
作者:木艳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48岁,无意中发现左侧乳腺一硬结包块2周。体格检查:左乳12点钟处可触及一椭圆形肿块,边界不清,无压痛。超声检查:左侧乳腺12点钟处可见一局灶性回声减低区范围约3 cm×1 cm的,边界不清(图1),其内未探及明显血流信号(图2)。超声提示:左侧乳腺局灶性回声减低区。行手术,依层切开皮肤及脂肪层,见瘤体呈实性,包膜不完整,质稍韧。病理诊断:(左乳)错构瘤(图3)。
作者:张群英;龚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63岁,反复右上腹疼痛半年,加重1个月。体格检查:生命体征平稳,皮肤巩膜轻度黄染。腹壁柔软,右上腹轻度压痛,无反跳痛及肌紧张,Murphy征阴性,肝区轻叩痛。既往无肝炎等病史。超声检查:胆囊形态大小正常,囊壁厚0.2 cm,光滑,囊内可见大小约3.0 cm×1.5 cm沉积物回声,可移动和变形,轮廓及三角区显示清。肝内胆管扩张,呈“平行管征”。肝门段内径约1.5 cm,肝外胆管全程扩张,内部未见明显异常回声;胆总管十二指肠段局部稍粗,呈小囊状突入十二指肠,饮水500 ml后,十二指肠降段充盈,显示更为明显,大小约1.7 cm×1.4 cm(图1)。超声提示:①胆总管下段囊状改变脱入十二指肠,考虑为先天性胆管囊肿(Ⅲ型胆总管末端囊肿);②肝内外胆管扩张;③胆囊沉积物。后经磁共振胰胆管造影提示胆总管末端脱入十二指肠伴肝内外胆管扩张(图2)。
作者:郭道宁;漆家高;范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女,23岁,孕1产0,孕42周。超声检查:增大子宫内见一胎儿回声,双顶径9.1 cm,头围28.0 cm,胸围22.6 cm,腹围27.8 cm,股骨长5.9 cm,胎头位于右上腹,胎心搏动位于脐右下,胎心搏动微弱,心率110次/min ,胎儿脑组织回声增强,脑室结构显示模糊;胎盘厚3.1 cm,Ⅰ~Ⅱ级,羊水减少,前后径3.2 cm。子宫下段肌层明显增厚,呈现另一宫体回声,可见内膜回声,宫壁厚3.5 cm(图1)。超声诊断:①畸形子宫(完全纵隔子宫或残角子宫),右侧晚期妊娠,单活胎,臀位;②胎儿宫内窘迫;③羊水减少。行剖腹手术见:左侧宫腔内见蜕膜组织,胎儿妊娠在右侧宫腔内,宫腔窄小,羊水极少,Ⅲ度污染,臀位,从宫内牵引出女活婴,评分2分。腹腔有活动性出血。探查右侧子宫底血管丰富怒张,有一破口,大小0.5 cm,血液外溢,周围组织菲薄,肌层缺少,探查破口与右侧宫腔相通,行修补术后发现右侧宫腔内积血不能经阴道排出,经阴道探查右侧宫腔与宫颈不相通,诊断为残角子宫。术后诊断:①残角子宫妊娠破裂;②失血性休克;③新生儿重度窒息。
作者:廖冰;曾凡;黎玲;洪琼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者男,50岁,尿毒症维持性血液透析者,无中心静脉插管病史,1个月前行左侧前臂腕部动静脉内瘘成型术,术后2d出现左上肢肿胀,逐渐加重,不伴疼痛,局部无发红、渗出。超声检查:左锁骨下静脉近段内径11 mm,中段范围30 mm。呈局限性狭窄,内径2 mm,远段至左侧腋静脉近段局部囊状扩张约18 mm,余段内径约8 mm,内部未见明显异常团状回声(图1)。狭窄处呈五彩镶嵌高速血流信号,流速158 cm/s(图2),左锁骨下静脉近段及腋静脉囊状扩张处见低速漩流血流信号,呈迂滞血流信号。超声提示:左侧锁骨下静脉局部狭窄并腋静脉狭窄后扩张,血流迂滞。行上肢静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取左上肢内瘘静脉端经内瘘针接高压注射器造影后,左锁骨下静脉中段见一长约3 cm的局限狭窄段,狭窄达50%,左锁骨下静脉近端与左颈静脉移行段见一局限囊状扩张。余左锁骨下静脉、腋静脉各段显影正常,各段显影静脉内均未见明显充盈缺损(图3)。综合诊断:左锁骨下静脉狭窄。
作者:李红波;罗学文;谢柳平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患儿男,4个月,无明显诱因出现气促、发热1 d,加重伴呼吸困难半天。超声检查:肝、脾、双肾体积均明显增大。肝内见细小密集的点状回声,实质回声弥漫性增强(图1);双肾实质密集点状稍增强回声,集合系统回声明显增强(图2)。超声诊断:肝脏、脾脏、双肾肿大,肝、肾脂肪变。血气分析提示代谢性酸中毒合并呼吸性碱中毒(失代偿);尿遗传代谢病检查:乳酸血症伴酮症酸中毒。终依据分子遗传学检测到葡萄糖-6-磷酸酶基因的一个纯合突变:c.248G>A(p.Arg83His),诊断为:Ⅰ型糖原累积病。
作者:高人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通过与增强CT对比,探讨超声造影在肝门部胆管癌(HCCA)诊断和分型中的临床价值。方法39例经病理证实的HCCA患者,对比超声造影和增强CT对其诊断准确性以及其分型诊断准确性。结果 HCCA超声造影表现为“快进快出”的特征:动脉相高增强占79%,门脉相低增强占82%,延迟相均为低增强。超声造影诊断HCCA的准确率为100%,增强CT为97.4%;超声造影分型准确率为92.3%,增强CT为87.2%;两种方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超声造影和增强CT在HCCA的显示和分型方面有很好的一致性,超声造影可作为其术前评估的重要影像学方法。
作者:李红学;李航;李业钊;苏海庆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经会阴超声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女性产后盆底结构,为研究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提供影像学依据。方法初产妇69例,分为经阴道分娩组39例和剖宫产组30例,产后6~8周,经会阴超声分别在静息状态、瓦氏动作时测量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左右径及膀胱颈移动度(BND)。结果经阴道分娩组静息状态下,盆膈裂孔面积、周长、前后径及左右径均大于剖宫产组(均P<0.05);经阴道分娩组BND大于剖宫产组(P<0.05);同组瓦氏动作时各参数大于静息状态(P<0.01);两组瓦氏动作时各参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经会阴超声观察产后盆底结构,为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早期防治提供辅助诊断依据。
作者:蒋莹;刘静华;杨硕;宋金爽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导致超声引导下细针抽吸术(FNA)检查甲状腺结节出现细胞学无法诊断结果的影响因素。方法432例甲状腺结节患者,共457个结节,行超声引导下FNA检查,按照细胞学结果分为无法诊断和适合诊断,比较两者结节的大小、位置、结构、钙化、穿刺点的回声和血流情况,以及穿刺针芯内径和抽吸技术。对上述参数进行单变量分析,运用多参数Logistic回归分析有意义的单变量参数独立预测价值。结果两者结节的上下径<5 mm、环状钙化、穿刺点低回声、穿刺点无血流或丰富血流、背侧位置及负压抽吸法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前四者为独立影响因素。结论 FNA应避免选择低回声并且血流不丰富区域进行抽吸,采取毛细法有助于降低FNA的无法诊断率。
作者:邬宏恂;张冰洁;臧亚萍;王隽;朱蓓琳;曹跃龙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超声二维应变成像(2DSI)评价酒精性心肌病(ACM)对左室旋转及扭转运动的影响。方法选取40例体检健康且不饮酒男性为对照组,102例男性饮酒者据饮酒程度分为3组:A组35例,每日饮酒量>75 ml (无水乙醇),每周3~5 d,饮酒5~8年;B组39例,饮酒9~20年,其余同A组;C组28例,每日饮酒量>125 ml(无水乙醇),每周6~7 d,饮酒10年以上,饮酒量符合酒精性心肌病诊断标准。常规超声测量其左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舒张末期室间隔厚度(IVSTd)、舒张末期左室后壁厚度(PWTd)、左室射血分数(LVEF),脉冲多普勒测量并计算血流频谱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速度峰值比值(E/A);2DSI测量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心肌二维收缩期旋转角度及左室收缩期扭转角度峰值应变。结果 B组E/A较对照组和A组减小(P﹤0.01)。与对照组、A组及B组比较, C组LVDd、LVDs、IVSTd、PWTd、均增大,LVEF及E/A减小(均P﹤0.01)。C组左室短轴二尖瓣水平、心尖水平心肌二维收缩期旋转角度及左室收缩期峰值扭转角度较对照组、A组及B组均减低(均P﹤0.01)。结论2DSI能够对酒精性损害后左室心肌的旋转角度及左室扭转的变化进行有效评价。
作者:王远征;礼广森;孙艳红;田燕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实时三维斑点追踪成像(RT3D-STI)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的临床价值。方法扩张型心肌病(DCM组)患者30例,体检健康者30例为对照组,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采取心尖全容积成像,分别测量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收缩末容积(LVESV)及射血分数(LVEF);RT3D-STI测量左室整体长轴应变(GLS)、整体轴向应变(GCS)、整体径向应变(GRS)及整体面积应变(GAS)。测定血浆脑钠肽(BNP)水平,分析其与左室收缩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①DCM组LVEDV、LVESV及血浆BNP均高于对照组,LVEF低于对照组(均P<0.05)。②DCM组LVEF、GLS、GCS、GRS、GAS与血浆BNP水平均呈负相关,其中GAS与血浆BNP水平相关性高,LVEF次之(r分别为-0.829、-0.705,P<0.05)。③DCM组GLS、GCS、GRS、GAS均较对照组减低(P<0.05),GLS、GCS、GRS及GAS与LVEF均具有较好相关性,其中GAS与LVEF相关性高。④DCM组左室中间段GLS、GCS、GRS、GAS均高于基底段及心尖段(P<0.05)。结论 RT3D-STI能够无创、简便、准确地评价DCM患者的左室收缩功能。
作者:姚文双;刘昕;王建华;高磊;傅群峰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STE)技术评价年龄因素对正常成人右房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146例体检健康者按年龄分为三组:Ⅰ组40例,年龄20~39岁;Ⅱ组55例,年龄40~59岁;Ⅲ组51例,年龄60~80岁。常规超声测量右房长径(RAL)、短径(RAS)及大面积(RAAmax),三尖瓣口舒张早期峰速(TVE)、舒张晚期峰速(TVA)、三尖瓣环舒张早期速度(TVe’)和舒张晚期速度(TVa’);STE测量右房6节段收缩期应变率(SRs)、舒张早期应变率(SRe)、舒张晚期应变率(SRa),并计算右房收缩期平均应变率(SRs-avg)、舒张早期平均应变率(SRe-avg)、舒张晚期平均应变率(SRa-avg)。结果 RAS、RAAmax随年龄增大而增大,SRs-avg、SRe-avg随年龄增大而减小(均P<0.05),且SRs、SRe减小主要位于房间隔;SRa-avg随年龄增大而增大(P<0.01),且SRa-avg增大主要位于房间隔。RAAmax与年龄呈正相关(r=0.331, P<0.05),SRs-avg、SRe-avg与年龄呈负相关(r=-0.415、-0.227,均P<0.05),SRa-avg与年龄呈正相关(r=0.209,P<0.05)。结论正常成人右房随年龄增大而增大,右房功能亦随增龄改变,其容量器功能、管道功能减低,泵功能增加,且房间隔受损显著。STE评价正常成人右房功能随年龄改变可行且有效。
作者:马玥;杨军;赵斓婷;韩舒;白洋;王凤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对常规超声检出但定性诊断困难的69个甲状腺实性结节行超声造影检查,与手术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良恶性结节的增强模式,即造影剂进入结节时间、方式、增强程度、造影剂分布是否均匀以及结节内造影剂消退快慢的情况。结果超声造影表现:63.9%(23/36)甲状腺良性结节表现为等增强或高增强,84.8%(28/33)甲状腺癌表现为低增强或等增强。低或等增强、不均匀增强、早期消退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72.7%、87.9%、84.8%,良恶性结节的峰值强度、始增时间、达峰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恶性结节消退时间早于良性结节(P<0.05)。结论超声造影能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提供更有效的诊断方法。
作者:胡菊萍;栗翠英;林红军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左室非同步运动是否可作为左室射血分数(LVEF)降低的一个独立影响因素。方法急性心肌梗死首次发作患者(梗死组)47例,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2~4 d,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观测左室舒张末容积(LVEDV)、左室收缩末容积(LVESV)、LVEF及左室非同步指数(SDI)。体检健康者35例作为对照组。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梗死组LVESV、SDI增高,LVEF减低(均P<0.01),SDI与LVEF呈负相关(r=-0.948,P<0.01)。多重线性回归分析,与LVEF相关的因素有体质量、心电图ST段改变、冠状动脉病变条数、LVEDV、LVESV及SDI。结论患者体质量、心电图ST段异常、冠状动脉病变条数、LVEDV、LVESV及SDI均可作为可作为评估、预测左室功能的重要指标,尤以心电图ST段异常及SDI影响较大。
作者:刘表虎;朱菲菲;朱向明;赵瑞;张霞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初步探讨声脉冲辐射力成像(ARFI)在评估糖尿病患者肾脏弹性硬度中的价值。方法选取单纯糖尿病组19例,糖尿病肾病组18例,体检健康者38例为对照组,ARFI检测其肾皮质、肾髓质及肾窦部的弹性指数(EI)。结果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的EI均在肾皮质、肾髓质、肾窦依次减小(P<0.01)。肾皮质、肾髓质和肾窦部EI在对照组、单纯糖尿病组及糖尿病肾病组间依次减小(P<0.05)。结论 ARFI能无创地反映肾脏组织不同部位的弹性程度,早期发现糖尿病肾脏组织的弹性异常,对临床评估糖尿病肾脏损害具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单君;江泉;陈庆;龚丽萍;何竹;郑一君;吴艳芬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肾囊肿是一种常见病,4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明显增高[1]。传统开放性手术创伤大,已逐渐被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囊肿硬化治疗术(简称硬化治疗术)及腔镜去顶术取代。本组通过观察硬化治疗术疗效,并与腹腔镜肾囊肿去顶术对比分析,旨在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段小民;郭利军;底炜;刘志国;赵佩佩;李航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发育性髋脱位(developmental dysplasia of the hip,DDH)是小儿常见的骨骼系统疾病之一,我国发病率约1%~10%[1]。临床上髋关节不稳定是DDH的早期症状,若婴幼儿期得不到及时正确的有效治疗,则可发展为DDH或引起退行性变,从而致成年后的生活功能障碍。因此早期诊断治疗是关键[2]。本研究旨在探讨超声在早期诊断DDH中的临床价值。
作者:孙玉革;严剑波;金伟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前,超声对腘窝组织病变的诊断及鉴别诊断水平有明显提高。本组分析107例腘窝肿物的超声特征,旨在提高超声对腘窝肿物的临床诊断价值。
作者:李新彦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畸胎瘤是发生在胎儿中常见的肿瘤,通常由生殖细胞组织构成,包括内胚层、中胚层和外胚层,但其发生机制仍无定论。畸胎瘤好发于胎儿骶尾部,新生儿发病率约为万分之3.5~4.0,男女比为1∶4[1]。由于胎儿骶尾部畸胎瘤恶变事件难以预测,因此临床上多建议产后尽早切除,故早期诊断尤为重要。
作者:刘欣友;胡丹旦;胡萌 刊期: 2014年第08期
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由于急性胆囊炎反复发作或慢性胆囊炎长期加重,致胆囊壁疤痕形成、纤维化,而使胆囊萎缩,胆囊腔多闭塞或充满结石,胆囊功能丧失,超声对其诊断较困难,误诊率较高。本组分析慢性萎缩性胆囊炎的超声表现,旨在提高超声对其诊断率。
作者:孙云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腺性膀胱炎与膀胱癌的临床表现有一定的相似性[1],对二者鉴别诊断有一定难度[2]。本研究对照分析二者的超声表现,旨在探讨超声对其鉴别诊断价值。
作者:马继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是多系统和脏器受累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冠状动脉心脏病是其主要死因之一。狼疮性心肌炎的发生率高,但临床检出困难,应用应变及应变率技术可以较早发现SLE患者的心肌受损[1]。
作者:李爽;朱静;李春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常规超声结合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98例乳腺肿块患者共106个肿块,其中良性60个,恶性46个;术前行常规超声和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术后病理结果对照。结果乳腺良性肿块弹性评分1~3分53例,占88.33%,平均(1.95±1.06)分;恶性肿块弹性评分4~5分35例,占76.09%,平均(4.02±0.95)分,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以弹性评分≥4分为界点,常规超声联合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块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性分别为93.48%、88.33%、90.57%;联合应用诊断乳腺肿块良恶性的敏感性、准确性高于单独应用常规超声和弹性评分法(均P<0.05),三者诊断特异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乳腺良恶性肿块弹性评分分布情况各有特点,超声弹性成像联合常规超声能提高对乳腺肿块良恶性的鉴别诊断能力。
作者:倪梁红;张新书;彭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乳腺神经内分泌癌的超声表现及病理特点。方法分析4例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患者的临床资料、超声表现、病理及免疫组化结果。结果乳腺肿块2例位于右侧,2例位于左侧;4例均为不均匀低回声,2例表现为斑点状钙化,3例血流信号丰富。免疫组化检查,均表达嗜铬颗粒蛋白A(CgA)、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3例表达突触素(Syn)。随访期间未见复发。结论乳腺神经内分泌癌是一种罕见的乳腺恶性肿瘤,超声表现有一定特征,雌孕激素受体阳性与CerbB-2基因表达阴性是预后良好的指标,确诊主要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及免疫组化染色。
作者:虞晓龙;金梓涵;李尊;郑建刚;奚静;周喜;王珏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多平面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肥厚型梗阻性心肌病(HOCM)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6例行左室流出道疏通术的HOCM患者,TEE在建立体外循环前测量心肌厚度、左室流出道内径、左室流出道收缩期峰值压力阶差,估测室间隔切除的深度和长度,协助外科医师选择适宜的手术方式;心脏复跳之后即刻判定手术疗效和预后,指导外科医生适时关胸。结果与术前比较,HOCM患者左室流出道疏通术后室间隔厚度、左室流出道压力阶差均下降,而左室流出道内径增宽(均P<0.05)。术前9例二尖瓣轻-中度关闭不全,7例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术后16例二尖瓣前叶前向运动全部消失,仅2例二尖瓣微量反流。术前10例主动脉瓣轻度关闭不全术后即刻消失。结论左室流出道疏通术中TEE能够修正完善术前诊断,提高手术疗效,减少手术并发症。
作者:李馨;贺声;张云山;刘秋颖;沈燕华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评价超声检测胎儿肝静脉频谱在胎儿期外收缩诊断及预后判断中的价值。方法139例心律不齐胎儿,超声检查其肝静脉和行超声心动图检查,分别于2周后、分娩时和出生后3 d内复查。结果超声检查示124例(89.8%)胎儿室上性期外收缩,15例(10.2%)室性期外收缩;分娩时室上性期外收缩14例(11.3%),室性期外收缩3例(20.0%);出生后3 d内16例心律恢复正常,1例室上性期外收缩发展为室上性心动过速。结论超声检测胎儿肝静脉频谱可鉴别室上性期外收缩与室性期外收缩,室性期外收缩更易在整个妊娠期持续存在,只有极少数期外收缩病例发展为心动过速或伴有先天性心脏畸形。
作者:邵云;邓彦东;王娜;黄乃磊;陈江红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联合CT对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65例不典型急性阑尾炎患儿的超声和CT图像特征,比较二者单独诊断及联合诊断的准确率。结果对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准确率超声为82%,CT为85%,两种方法联合诊断为97%,高于单独使用超声和 CT诊断(P <0.05)。结论联合应用超声和CT检查有助于提高小儿不典型急性阑尾炎的诊断准确率。
作者:贺国华;孙静;肖良平;熊由富;尧明英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探讨超声在诊断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膝关节软组织病变及关节积液的应用价值。方法 RA组患者57例,体检健康者57例为对照组,超声观测两组膝关节软组织病变及关节积液的情况。结果 RA组髌上囊液体深度(0.58±0.29)cm,滑膜厚度(0.41±0.32)cm,均大于对照组;股骨内、外侧髁软骨厚度为(0.76±0.25)mm和(1.12±0.23)mm,均小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RA组中髌上囊积液检出率为84.2%,高于对照组(8.7%);RA组滑膜内血流检出率为80.7%,亦高于对照组(3.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超声对RA患者膝关节软组织病变及关节积液的诊断准确,具有无创、直观及重复性好等优点,值得推广。
作者:徐伟华;方超;薛珺;郑庄;李艾娜;吴婷婷;周莹颖;杨伟伟;朱洁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近年来,高强度聚焦超声及低强度聚焦超声在脂肪组织的无创消融领域受到广泛关注。该技术旨在实现脂肪消融,且其安全性和有效性已得到国内外的临床验证。脂肪消融实验表明,聚焦超声在被应用于脂肪消融时,产生的不良反应是瞬间的,并不会引起血脂等人体重要生理指标的变化。本文介绍了聚焦超声用于脂肪消融的基本原理,同时调研了聚焦超声用于脂肪消融的国内外研究现状及临床安全性验证等内容。
作者:Maharjan Pranima;惠春;王睿;卢林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动脉粥样硬化是造成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因素之一,斑块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其临床表现与预后转归。本文主要总结粥样斑块的超声特征,并对近年来超声新技术在评价斑块稳定性上的进展及前景做一综述。
作者:李洁(综述);王静(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子宫内膜容受性(ER)与不孕症密切相关,评价子宫ER对不孕症的治疗有重要作用。三维超声及超声造影为评价子宫ER提供了新方法。本文就超声评价不孕症患者子宫ER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邓玲灵(综述);赵萍(审校) 刊期: 2014年第08期
目的:研究超声辐射力对体外靶向微泡黏附内皮祖细胞的调控作用,为临床治疗动脉粥样硬化不稳定斑块提供前期实验基础。方法首先进行靶向微泡的制备及其黏附内皮祖细胞的拍片,其次建立微血管流体模型,通过高分辨摄像机观测超声辐照力对内皮祖细胞黏附靶向微泡的推移现象。结果镜下观察靶向微泡黏附内皮祖细胞情况较好;超声辐照对微泡无明显破坏作用,推移速度缓慢稳定;当微泡浓度为7×107/ml时,超声辐射力对微泡推移现象较稳定,延长辐照时间对微泡的推移作用无明显影响。结论靶向微泡黏附内皮祖细胞黏附作用较好,超声辐射力可显著提高体外微血管内携带干细胞微泡的靶向黏附作用。
作者:乔璐;赵溪岩;李飞;邓志婷;杨阳;刘政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从超声影像学网络教学模式探讨出发,概述目前国内超声影像学学科特点和传统教学以及网络教学现状,分析现有教学模式存在的薄弱环节和制约因素,提出网络教学模式的改革措施及努力方向,以期提高资源利用率,提升超声影像学的教学质量。
作者:任建丽;冉海涛;郑元义;王志刚;周志益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了进一步提高本刊的学术水平,鼓励基金资助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各部委及省、市、自治区各级基金)的论文投到本刊。我刊决定,上述基金课题论文,本刊将以绿色通道快速发表。请作者投稿时,在文中注明基金名称及编号,并附上基金证书复印件。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临床超声医学杂志》是经国家科委批准,集超声影像诊断、治疗、工程及基础研究为一体的科技刊物。国内外公开发行,月刊。为“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设有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综述、经验交流、临床报道、病例报道、述评、专家讲座、工程技术及译文等栏目。以各级超声医学工作者、相关临床专业医师及医学院校师生为主要读者对象。
作者: 刊期: 2014年第08期
为方便作者投稿,经本刊编委会讨论通过,本刊免收文章稿件处理费。
作者:本刊编辑部 刊期: 2014年第08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