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华新生儿科(中英文)杂志

中华新生儿科(中英文)杂志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主办单位:中华医学会
  • 国际刊号:2096-2932
  • 国内刊号:10-1451/R
  • 影响因子:1.40
  • 创刊:1986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82-30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 儿科学
中华新生儿科(中英文)杂志   1988年2期文献
  • 新生儿血、发锌正常值检测及低血锌的临床表现

    锌是人体必需的微量元素之一.近年来的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表明,锌与机体的代谢及某些疾病的发生、发展关系极为密切.锌在医学中逐渐受到重视.国内外许多学者发表了血、发锌的正常值及低血锌的临床表现.但关于新生儿则鲜有文章,本文就此问题予以探讨.

    作者:朱文政;孙长民;岳仲彦;许家相;孙育芳;刘庆云;丰玉英;陈振捷;孙大泽;吴士馥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临床分析

    近年来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有显著增加趋势,我国各地均有报道(1),患者大多为婴幼儿,尤以新生儿居首位.现将我院1985年5月~1986年5月散发19例及河北省医院1982年9月及1983年3月婴儿室两次暴发流行16例,总计35例新生儿鼠伤寒沙门氏菌感染分析如下.

    作者:张艳缇;钱培德;贾中芬;郎振芳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枸橼酸杆菌感染15例临床分析

    我科新生儿病室于1984~86年共收治新生儿枸橼酸杆菌感染15例,均经细菌学证实.现将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作者:严义培;尹力扬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传染源调查

    自1986年10月起某院婴儿室发生一次致病性大肠杆菌性肠炎,(以下简称EPEC)O127B8流行,先后在我院住院的共31例,其中因腹泻直接由该院婴儿室转入我院的6例,因出院后家长发现腹泻来我院门诊就诊而入院的共25例,均于住院当日做便培养,除1例连续2次培养为O55B5外,其余30例均为O127B8菌株.为了寻找传染源,我院于1986年11月3日至20日对该院婴儿室进行调查,现将结果分析如下.

    作者:毛文娟;金静娴;段陵兰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极低出生体重儿的临床医治体会

    过去早产儿的死亡率较高,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死亡率更高.近年来随着围生医学的不断发展及新生儿护理条件的日益完善,使成活率明显提高.我院为条件较差的县医院,对近3年内出生的极低体重儿进行分析.

    作者:黄英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周围静脉营养治疗低出生体重儿及新生儿难治性腹泻

    低出生体重儿喂养困难、热量不足和新生儿腹泻造成的营养不良是新生儿的一个重要问题,病死率高.10多年来国外采用静脉营养证明是安全和有效的方法,并降低了病死率(1).国内因操作复杂,治疗费昂贵、易有继发感染等合并症应用不多.我院自1984年1月~1987年5月对10例低出生体重儿和9例新生儿难治性腹泻采用周围静脉部分(PPN)或全静脉营养(TPN)治疗,报告于下.

    作者:徐景蓁;刘沁;李兰英;刘利剑;徐红;张苏平;籍孝诚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45例新生儿期低血糖症追踪观察

    新生儿低血糖在临床上并不少见,重者可造成神经系统损伤、智力发育障碍、癫痫等后遗症,甚至死亡.但新生儿低血糖症的临床表现既不典型,又无特异性.本文45例原发病都不是颅内出血、窒息综合症、严重低氧血症、高胆或化脑等,并经实验室检查确诊为低血糖症.经追踪观察,6例体格和智力发育异常,3例可疑,现报告如下.

    作者:顾红娟;常迈莉;付伯津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静脉输注葡萄糖导致新生儿高血糖问题的探讨(附10例报告及20例实验观察资料)

    近年来,新生儿低血糖的危害已引起临床工作者的注意,但新生儿高血糖尚未得到重视,以致在静脉输注葡萄糖时常发生高血糖.本文结合10例医源性高血糖的回顾性资料及20例实验观察的前瞻性资料,对静脉输注葡萄糖导致高血糖进行探讨.

    作者:徐琦新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先天性脐膨出32例报告

    脐膨出是指一种先天性腹壁发育不全,在脐带周围发生缺损,腹腔内脏脱出于体外的新生儿畸形.本病不多见,为新生儿先天性急症之一,处理不当病死率高.我院1963年1月~1986年6月共收治本病32例,其中1981年以前收治20例,住院期间死亡7例,病死率为35.0%;自1981年成立新生儿科以来,收治12例,死亡1例,病死率为8.3%.病死率有明显下降,现分析如下.

    作者:覃均昌;吕隆政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腹泻190例临床分析

    本院新生儿病房自1980年5月至1985年12月住院总人数为5644例,而其中第一诊断为新生儿肠炎为190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总人数3.3%,其中死亡2例,病死率1.05%,现分析如下.

    作者:甘美薇;严文华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不同部位毛细血管采血对新生儿葡萄糖测定的影响

    血糖测定是新生儿常用检验项目之一,尤其在输入葡萄糖后,常需监测葡萄糖浓度,以避免高血糖和高胰岛素的出现(1).由于新生儿(尤其是早产儿),静脉采血十分困难,同时多次采血可引起失血性贫血.所以临床上多采用微量法毛细血管采血.毛细血管乃动静脉交汇处,不同部位采血是否影响血糖值未见报道,为此我们观察了不同部位采血对血糖测定的影响,报道如下.

    作者:徐凤铎;邓蕊;徐绮新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硬肿症200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硬肿症是北方地区新生儿时期的多发病,也是新生儿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我院自1984年1月至1986年12月共收治新生儿硬肿症264例,占同期新生儿住院总数的33.4%.其中有完整资料的200例,总结分析如下.

    作者:王星云;方秦;孟兆美;朱长君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奇异型变形杆菌肠炎婴儿室暴发流行

    奇异型变形杆菌(下称奇变菌)引起新生儿急性肠炎暴发流行国内尚少报道,国外报道亦不多见.我院婴儿室于1987年6月发生一起由该菌引起的肠炎流行,报道如下.

    作者:唐维光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围产儿的肝脏及其功能

    肝脏是体内大的消化腺.它具有排泄、代谢及解毒等功能,尤其在围产儿,肝脏的功能更属重要.

    作者:林峰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早产儿和不显性失水

    婴儿出生后立即从皮肤和呼吸道蒸发水分引起体内水分的丧失.这种失水不受肾脏的调节,因而称为不显性失水(Insensible Water LossIWL).辐射开放型暖箱作为强有力的有效热源,在Nlcu中已成为保温和进行内、外科处置的重要装置.但其副作用之一是使小儿经皮肤的IWL增加.尤其是极小早产儿和重症新生儿的棘手问题.这种情况下,为了维持体液电解质的平衡,要求对有关体液内环境稳定的全部参数进行不间断的监护.当前,新生儿专家们正在研究Nlcu中各种装置对IWL的影响和如何减少及避免.

    作者:李其;籍孝诚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初生婴儿的合理保温

    1961年Bruck指出生后1小时内室温28℃时婴儿增加产热37%.Scores指出,体重>25oog,胎龄>36周的婴儿生后6小时内中性环境温度应维持在32~33.8℃(1)为了解初生6小时内合理保温的价值,我院于1984年12月至1985年2月进行了如下观察.

    作者:刘瑞霞;陈秀香;张素芹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310例新生儿脐血生化42项正常值测定

    近年来国内外对新生儿脐血生化正常值测定虽有一些报道,但例数及项目较少,为了取得此项正常数据,我们筛选了本院住院健康产妇娩出的足月单胎正常新生儿310例脐血进行42项生化测定,检验方法从略,结果如下,供同道参考.

    作者:李英菊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高胆酸血症

    胆汁酸是在肝细胞酶系作用下由胆固醇转化生成的,目前根据化学结构,发现人体内有16种以上,含量多为胆酸、鹅脱氧胆酸,其次为脱氧胆酸,在肝脏通过肽链与甘氨酸或牛磺酸结合成结合型胆酸,再与钠或钾结合成盐即胆汁酸盐.血中游离胆酸浓度极微,主要以结合形式存在.甘胆酸(GlgcOchOlic Acids简称GCA)是主要结合型胆酸之一,其代谢途径肝脏、胆囊、胆管和肠道,如果肝胆疾患或影响代谢的途径有障碍,则血清水平升高.国内于1982年建立用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胆酸含量,被认为是肝功检测的敏感指标,但在儿科这方面的研究较少,我们于1985年6月~1986年8月检测正常新生儿52例,病理性黄疸新生儿43例,探讨胆酸代谢在新生儿的特点.

    作者:关碧琰;于作述;雷艳芬;索风霜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血腹-肝破裂二例临床分析

    新生儿血腹是新生儿严重急症之一,可导致新生儿血腹的腹部脏器损伤包括肝破裂、脾破裂、胃破裂、肾及肾上腺损伤、腹腔血管损伤出血等.而肝破裂是导致新生儿血腹的主要原因.本院曾见2例新生儿肝破裂,1例及时确诊经手术修补等综合治疗抢救存活,另1例误诊死亡.现报告分析如下.

    作者:王薇;江敬铭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经皮测定新生儿胆红素94例报告

    经皮测胆红素(Jranscutaneous Bilirubiu,TCB)是近年来测定新生儿但红素的一种新技术,方法简便、无创伤性,能及时准确地观察到皮肤黄疸程度和监测胆红素动态变化.我院于1986年10月~1987年2月采用日本Minolta101型TCBM测定足月新生儿94例,同时用A·500型微量胆红素测定仪测定血清总胆红素、二者进行比较,结果呈线相关,现总结如下.

    作者:林焕馨;蔡定邦;梁星群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早期喂养:人乳,乳方(Formu1a)和牛乳(文摘)

    早期喂养时必须以有关胃肠系统和免疫系统适应性的新知识对人乳、乳方和牛乳进行评价.

    作者:侯俊阁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合并肠套叠

    肠套叠在新生儿期较少见,早产儿肠套叠十分罕见.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则是早产、危重儿的一个主要疾病.两者区别相当困难的.

    作者:徐庆十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预防(文摘)

    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阳性母亲所生的婴儿,也常有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许多这种新生儿将成为慢性HBV的携带者.其中约1/4在其后将发展成肝更变或肝细胞性肝癌.此种围产期的感染能通过新生儿的免疫予以预防,本文并推荐对高危婴儿的处理方法.

    作者:姜凌云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第10例--生后呕吐

    病历摘要患儿,男,2天,因生后呕吐入院.第一胎第一产,孕42+()周,自然分娩.有宫内窘迫,经吸氧后好转,羊水为绿色,胎盘正常,脐绕颈一周,生后无窒息,出生体重3100克.

    作者:北京新生儿协作组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瀑布型胃所致新生儿呕吐一例

    患儿,女,22天,足月顺产,出生体重约3000g,生后第2天开始每次喂奶后即呕吐,吐物为乳汁,量较多.无发热,呛奶,咳喘,精神食欲尚可,大小便正常,但日见消瘦,于87年1月11日以新生儿肺炎(?)营养不良由外院转来我院.体检:体重2390g,发育正常,营养差,精神尚好,全身皮肤干燥,弹性稍差,皮下脂肪少.前囟平软,颈无抵抗.双肺未闻罗音,心率136次,律齐,心音有力,未闻杂音.腹稍胀,无肠型,肝脾未及,上腹部未扪及肿块,肠鸣音正常.

    作者:薛文秀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食道巨大异物一例

    患儿,男,19天,因喘憋、有痰2天,住市儿童医院.入院前5天其姐塞入患儿口内馒头一大块,当时患儿憋气,头后仰,家长发现后取出馒头碎块.入院前2天,患儿喘憋有痰,逐渐加重,拒奶.查体:体重3000g,体温38.2℃,脉搏180次,呼吸60次.反应差,呼吸呈呻吟状,声音嘶哑,经常有白色泡沫从鼻孔流出.

    作者:郑思信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胃穿孔一例

    患儿,男,出生后六天,足月顺产.患儿自生后第三天出现发热、腹胀、呼吸困难、口唇发绀、口吐白沫等症状.且腹胀逐渐加重.肛门有少量胎粪排出.生后曾给予饮食人乳.生后第三天在当地医院曾口服中药汤汁约50ml(药名不详).

    作者:张宗仁;常法瑾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消化道多发畸形一例

    患儿,男,出生1天,足月顺产,出生体重2700g,生后发现肛门闭锁,即转来我院外科.母孕期健康,父母非近亲婚配.入院时查体发育成熟,呼吸急促,发绀,双肺布满罗音,心脏无异常.腹软.肝脾未触及,双大腿外侧轻度硬肿,肛门闭锁.当天在局麻下行会阴部肛门成形术.术后不久即从肛门排出胎粪和气体.但仍呼吸困难,口吐白沫,双肺闻及湿性罗音,以新生儿肺炎转入新生儿病房,喂奶后立即从鼻腔溢出,腹胀,从鼻腔下胃管插入20cm后有阻力.考虑为先天性食道闭锁,合并食管气管痿.做食道稀钡造影,证实为先天性食道闭锁伴下段食管气管瘘.患儿家长拒绝手术治疗,于生后10天死亡.临床诊断:肛门闭锁,食道闭锁,食管管气瘘,吸入性肺炎.

    作者:李秀莲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化脓性胃炎一例

    女婴,13天,因发热三天,体温不升1天,吃奶少,哭闹不安入院.第1胎足月顺产.入院时反应差,体温不升,呼吸40次,面色微黄,前囟平,口唇干,心肺无异常,腹软,肠呜音正常.四肢活动尚好.当时以新生儿败血症收入院.检查:血红蛋白15.4克,红细胞592万,白细胞总数16000,中性粒细胞78%,淋巴细胞22%,血小板计数10.6万.患儿入院后,经补液抗感染治疗,病情曾一度好转,哭声有力,脱水情况有所改善,大便少,呈浅黄色.从第3天开始病情加重,呼吸急促,呈点头呼吸,吐少量咖啡样物后不久,开始吐脓血样液体.为预防呼吸道受阻,引起窒息,当即插胃管又抽出8ml脓血性液体.

    作者:童德英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先天性肠闭锁并发肠系膜囊肿一例

    患儿,女,6天,第一胎,足月,胎头吸引器助产.出生第二天开始于吮奶后20分钟即发生呕吐,为奶汁及黄绿色液体.呈进行性加重,吮奶及饮水后呕吐频繁.不发热,无咳嗽及腹泻,生后解大便二次.1984年10月11日以呕吐待查收住院.

    作者:龚福林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先天性短食管伴胸腔胃一例

    男婴,6天,第1胎第1产,足月顺产.因呕吐4天入院.每次喂奶后立即呕吐,吐出物为乳汁,量多,呈喷射性,于下次喂奶前自胃管中可抽出残留奶.

    作者:徐光铸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胃破裂5例综合报告

    新生儿自发性胃破裂较少见,其特点是起病急,病情凶险,严重地威胁病儿的生命,病死率高.本文5例胃破裂均经手术或尸检证实,其中2例临床误诊,现报告如下.

    作者:管婉华;陈自励;魏树均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先天性会厌舌根部囊肿一例

    患儿,女,生后三天因呼吸困难,吃奶后呛咳明显而转入病房.患儿系1胎1产,足月顺产.产前宫内窘迫,羊水呈胎粪状.娩出时面色稍紫,Apgar 评分1分钟9分,5分钟10分.入室给予肌注抗生素.孕母妊娠早期有接触油漆史.妊娠后期高血压.

    作者:孙雪芳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服六神丸中毒死亡一例

    患儿,男,足月顺产,生后哭声宏亮.立即给服六神丸20粒.约2小时后口吐白沫,哭声微弱,11小时后来院.查体:足月儿貌,兴奋状态,口吐泡沫,口周及指趾端无发绀,呼吸浅表急促,心律不规则,心音弱,心率108,两肺呼吸音粗糙,可闻及湿性罗音,腹略胀气,肝肋下1 cm,质软,脾未及,拥抱反射,吸吮反射等较迟钝.诊断:六神丸中毒予抢救治疗.曾呕吐暗红色血液约30ml.心率逐减慢,出现频繁的早搏.呈下颌式呼吸,终因病情危笃,抢救无效,死于呼吸循环衰竭.

    作者:张宇英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先天性胆总管囊肿破裂一例

    患儿,女,24天,因黄疸、腹胀21天,腹水1ml,便血一次入院,孕40周顺产,有宫内窘迫史,羊水Ⅲ污染,出生后行气管插管吸出粪染羊水2ml.生后第三天患儿发热、腹胀,呕吐少量粘液,皮肤出现黄疸,口周青.在外院腹部X线检查正常,大便常规白细胞++,潜血弱阳性,口服庆大霉素治疗,第五天腹胀加重,予禁食补液8天后腹胀好转,大便潜血仍阳性,试给糖水和1:1奶.二天后面色发灰,腹胀加重出现腹水征.于发病第13天来我院门诊就诊,腹腔穿刺抽出黄绿色腹水,镜检白细胞0-2个,培养阴性,摄X胸腹部平片结果:右上肺内带及右中肺野可见片影,心膈正常.两膈下未见游离气体,充气小肠聚集于中腹,肠管与腹壁距离增加,两侧腹脂线消失,未见液平面,无钙化.血红蛋白20g,白细胞24800,中性粒细胞84%,淋巴细胞15%,嗜酸性细胞1‰,于入院前一天排黑便一次.

    作者:李志;汪家饮 刊期: 1988年第02期

  •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脾静脉积气一例

    男婴,6天.第2胎,足月顺产,旧法接生.生后哭声大,母乳喂养.因惊厥以新生儿破伤风住院.入院后经给T.A.T及抗感染、吸氧、补液等治疗,抽搐停止.入院第4天后发现患儿痰多,常阻塞呼吸道,曾两次窒息,经抢救好转.近2日患儿无尿,腹胀、呕吐,吐黄绿色粪便祥物.大便呈黄色稀水样.体检面色发灰、口周发绀.心音钝、无杂音,心率129次.右肺闻及细小湿罗音.腹胀、腹壁静脉怒张,左下腹肠鸣弱,右腹部未闻肠鸣.

    作者:贺新民 刊期: 1988年第0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