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 探讨CEUS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活动度和滑膜病理改变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兔类风湿模型,分别对滑膜病变进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随后进行超声引导下滑膜活检,并进行滑膜病理检查和评分,对比常规超声、CEUS与病理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CEUS显示的滑膜组织厚度较常规超声减小的有42个,CEUS与常规超声显示滑膜组织厚度相当的有4个(<0.2 mm).常规超声测量的滑膜厚度较CEUS测量的滑膜厚度厚(P<0.05).结论 CEUS可更为敏感地显示RA滑膜血流灌注的情况,评估RA滑膜病理变化程度.
作者:陈树强;叶真;曾锦树;刘晖;包中涛;郑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肝纤维化组织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介导基因转染肝纤维化大鼠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80只大鼠在建模第4周末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纯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和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组.分别进行肝纤维化微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基因转染实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伊文思蓝(EB)在肝纤维化组织内分布情况,同时定量检测肝纤维化组织内EB的含量,评估不同分组微血管通透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组纤维化肝实质内可见明显的EB红色荧光.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组纤维化肝组织中EB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相比其余3组,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多,基因转染效率高.结论 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在提高纤维化肝脏微血管通透性的同时可促进基因传递.
作者:杨丹;陈礼波;张莉;高云华;谭开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研制一种包碳酸氢铵溶液的脂质纳米粒,并观察其超声/光声成像效果.方法 采用薄膜水化法加挤出法制备脂质包裹碳酸氢铵溶液的纳米粒,光镜、电镜、激光粒径仪和电位检测仪检测纳米粒一般物理特性,并通过光声成像仪观察其超声/光声成像效果.结果 制备的纳米粒呈圆球形,形态规则,大小分布均匀,无明显聚集,平均粒径为(230.90±54.58)nm,电位为(-22.81±5.75)mV.碳酸氢铵纳米粒有超声/光声信号,双蒸水纳米粒无超声/光声信号.结论 成功制备包碳酸氢铵溶液脂质纳米粒,可用于超声及光声成像,为进一步体外、体内成像实验奠定了基础.
作者:夏晓蓉;夏纪筑;冯罡;郝兰;王志刚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超高场强MR T2*-mapping序列定量评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的脊髓病变.方法 6~8周雌性C57BL/6小鼠,MOG35-55诱导制备EAE模型10只(实验组),同龄健康对照组10只.在造模后第18天,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脊髓行T2*-mapping序列扫描,经后处理软件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脊髓感兴趣区T2*值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第12天大鼠的体质量开始减轻,第14天神经学评分逐步增加.对照组体质量无明显减轻.MR T2*加权像显示实验组脊髓内病灶呈不规则点片状稍高信号;对照组脊髓呈均匀等信号.T2*值实验组[(12.66±1.78) ms]和对照组[(17.80±2.0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各评分T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高场强MR T2*-mapping序列能够清晰显示小鼠脊髓病灶,并且可对病灶组织内铁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为EAE模型脊髓病变的无创检查提供新方法.
作者:周津如;李咏梅;尹平;时晓清;曾春;王静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伤后早期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定量检测在预测高压氧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将21只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即外伤+高压氧组(n=15),假手术+高压氧组(n=6).两组实验兔接受7天共10次的高压氧治疗.在外伤后的3h,1、3、7、30天对上述实验兔分别进行MR扫描.此外,在外伤前、外伤后1天和30天对所有实验兔进行神经功能(VCS)评分.结果 TBI+ HBO组的VCS评分在外伤后1天和30天均低于外伤前(P=0.001),外伤后30天的VCS评分大于外伤后1天(P=0.001).在局部病灶区,外伤后1天和3天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呈负相关性(P均<0.05),而3h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无相关性(P=0.064);局部病灶区在外伤后1天和3天的ADC值与30天的VCS评分存在正相关(P均<0.05).在病灶周围区,外伤后1天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3天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无相关性(P=0.078);病灶周围区在外伤后3天的ADC值与30天的VCS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1天和7天的ADC值与30天的VCS评分无相关性(P=0.085、0.057).结论 外伤后急性期的MRI定量测定能够预测预后.
作者:魏小二;李跃华;赵晖;傅敏;李文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对兔脑CT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组(碘海醇350 mgI/ml)和B组(碘克沙醇270 mgI/ml).对两组实验兔行256层螺旋CT脑灌注扫描,由2名阅片者于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获取脑灌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通透率和灌注参数图,分析上矢状窦CT值、CNR和脑组织的SNR,按照4分法评价各组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6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A组20只,B组16只.两组兔CT脑灌注的灌注参数值CBF、CBV、MT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毛细血管通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矢状窦CT值和CNR、脑组织的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阅片者对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0.419,P<0.01).结论 在相同扫描参数条件下,采用低浓度对比剂兔脑CT灌注成像与常规浓度对比剂相比,图像质量和灌注参数(除毛细血管通透率)均不受影响.
作者:望云;萧毅;刘士远;李清楚;孙维虎;姜彦;曹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动态增强MR(DCE-MRI)参数定量监测血管靶向类药物治疗结肠癌移植瘤的早期效果.方法 将36只接种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裸鼠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3组,并分别腹腔注射贝伐单抗(抗血管生成药物组,10 mg/kg体质量)、考布他汀(血管破坏剂组,100 mg/kg体质量)和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100 mg/kg体质量).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4、48h对实验动物行DCE-MRI扫描,分析传输常数(Ktrans)、回流常量(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每次扫描完成后各组随机处死2只裸鼠,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瘤体微血管密度(MVD).DCE-MRI参数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的比较行方差分析;DCE-MRI参数与MVD间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裸鼠皮下结肠癌移植瘤瘤体边缘区域DCE-MRI呈显著的渐进性强化,呈高灌注,中心区域强化幅度较低,呈现低灌注改变;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和血管破坏剂组不同时间点Ktrans及Ke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对照组肿瘤的Ktran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Ke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和Kep值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4、48h,相同时间Ktrans和Kep值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时间点抗血管生成药物组V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治疗后24h组间比较Ve和i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和血管破坏剂组坏死较对照组明显,血管内皮较对照组稀疏.MVD计数与Ktrans和Kep值呈正相关(r=0.66、0.71,P均<0.05).结论 DCE-MRI参数Ktrans和Kep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到肿瘤血管靶向药物治疗后的效果,或可指导临床方案的制定.
作者:熊青青;段玉梅;杨朝炳;王云玲;贾文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成像(rs-fMRI)评价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ACG)患者脑部局部一致性(ReHo)的改变.方法 对40例PACG患者(PACG组)及4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进行rs-fMRI,计算全脑ReHo值,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PACG组右侧梭状回、左侧枕中回、左侧枕下回、左侧颞中回、双侧中央前回、左侧中央后回、左侧顶上小叶、左侧中央旁小叶的ReHo值均减低(P均<0.05);双侧小脑后叶、右侧额上回的ReHo值均增加(P均<0.05).右侧梭状回、左侧枕中回ReHo值与视网膜纤维层厚度均呈正相关(r=0.452、0.472,P均<0.05).右侧额上回ReHo值与视力呈负相关(r=-0.443,P=0.004).结论 PACG患者存在视觉、感觉运动、情绪认知处理多个脑区自发性脑活动异常,且多个脑区ReHo值的改变与PACG疾病严重程度相关.
作者:江菲;蔡凤琴;李海军;李声鸿;高磊;曾献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前临床诊断新生儿肺部疾病主要依赖放射学检查,然而放射性辐射对新生儿有较大损伤.随着超声影像诊断技术的发展,超声已成功用于新生儿肺部疾病的辅助诊断及治疗中的实时监测.本文就超声在新生儿肺部疾病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朱倩;王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双相障碍是一种高发病率、高复发率、高负担的精神疾病.随着MRI技术的发展,可通过分析人脑结构或功能异常,探究双相障碍的发病机制,并为临床诊断寻找生物学标志物.本文综述近年来国内外DTI、静息态功能MRI、结构MRI技术等应用于双相障碍的研究进展.
作者:姚永成;杨勇哲;黄飚;冀泓锞;吴逢春;陆小兵;宁玉萍;吴凯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前,胆囊切除术是胆囊疾病的首选治疗手段.然而在胆囊功能尚可保留的情况下盲目切除胆囊,会破坏消化系统原有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影像学检查方法不仅能诊断胆囊疾病,还能指导治疗方案的选择.本文旨在对影像学方法评估胆囊功能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潘珅;孙洪赞;王威;郭启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正常人十二指肠乳头的低张MRI佳成像方法.方法 将9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低张组(n=64)和对照组(n=30).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中能够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的序列的百分率,及低张组内同一扫描方位MRI不同序列、同一序列不同层厚、不同扫描方位、不同后处理重建方法以及不同b值对十二指肠乳头显示率的差异.结果 低张组中能够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的序列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轴位T2WI FS、T1WI FS对于十二指肠乳头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层厚1.5mm轴位T1WI FS较层厚3.0 mm T1WI FS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更佳;轴位T2WI HASTE较冠状位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更佳(P<0.05);T1WI FS重建斜冠状位更能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全貌(P<0.05);b值800 s/mm2较b值1000 s/mm2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更佳(P<0.05).结论 MR序列中轴位T1WI FS(层厚1.5mm)、轴位及冠状位T2WI HASTE(4 mm)、T1WI FS重建斜冠状位、b值800 s/mm2DWI对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区的显示明显优于其他序列,联合低张饮水可作为十二指肠乳头首选检查组合方式.
作者:柏冬;祝安惠;刘彦含;张晓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女,55岁,以“头面部及上肢肿胀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头面部及上肢肿胀,呈指凹性.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增大,内可见一约38 mm×40 mm实性等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与右心房壁关系密切,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增快,心包腔内未见明显积液回声;提示右心房实性占位,建议结合其他检查明确占位性质(图1).
作者:尹静;滑少华;李莉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孕妇,34岁,孕2产1.孕24周在本院接受产前超声示胎儿双顶径57mm,胎儿股骨长38mm,颅骨光环完整.于胎儿头颅枕后区皮下探及约6.7cm×7.3cm囊实回声包块(图1、2),边界清晰,未侵及颅骨,实性部分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探及动脉和静脉频谱.超声诊断胎儿枕部皮下血管瘤可能.MRI示胎儿枕部皮下见巨大团块的稍长T1稍长T2信号,部分可见液平面,未侵犯骨质,提示先天性病变合并出血可能.数天后,该孕妇于我院接受引产术,经尸体解剖证实包块组织为血管瘤(图3).
作者:周爱云;齐祥飞;张卫平;肖帆;吴正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女,70岁,大便带血1年半,颜色鲜红覆于大便表面;直肠指诊:距肛缘2 cm直肠前壁触及—肿物,中央可及溃疡凹陷,呈结节感,质硬,活动度差,占据肠壁近1/2周径,肿物上缘可触及,退观指套染血.三合诊检查:阴道后壁可及局部隆起,表面黏膜粗糙未及明确肿物,退观指套无染血.
作者: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46岁,以“剑突下闷痛20余天,加重2天”为主诉入院.患者20余天前出现剑突下闷痛,放射至后背,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休息后可缓解,每日可发作多次.2天前再次发作,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无缓解,肌钙蛋白0.2 ng/ml,血压136 mmHg/80 mmHg,心率89次/分.心电图:V3~V6 ST段压低0.1~0.2 mV,T波倒置.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朱丹;马春燕;李阳;王永槐;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40岁,主因“间断性胸痛1年,加重2天”就诊.体格检查:胸骨左缘第二肋间可闻及收缩期喷射样杂音.超声提示:房间隔中部连续中断约29 mm,心房水平探及左向右分流,可见4支肺静脉入左心房,1或2支异常血流束入右心房(图1),肝静脉入右心房(图2).
作者:张敏萍;杨军;李诗文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49岁,以“反复右上腹疼痛2个月”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3×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17.70%;肺吸虫IgG阴性.超声:肝实质回声欠均匀,右后叶见约12.0 cm×6.0 cm×5.4 cm的弱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小片状无回声区,周边可见斑片状强回声;门静脉右后上支及下支管腔内见稍强回声充填;CEUS团块动脉期呈不均匀高增强(图1A),门静脉期及实质期呈低增强(图1B),内可见不规则片状三期不增强区.
作者:杨蕗璐;罗燕;马琳;卢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女,55岁,因“突发上腹痛1天”入院.CT检查:胰腺体尾部与胃后壁间见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平衡期延迟强化,病变紧邻脾动脉,侵犯脾静脉;病变可能破裂出血,伴腹腔积血及周围多发淋巴结略大;脾脏多发转移灶(图1).
作者:刘珊珊;袁和培;于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女,41岁,因“间断性全程肉眼血尿2个月,右腰部阵发性钝痛10天”人院.查体:右上腹扪及大小约5.0 cm×7.0 cm的包块,右肾肋下可触及.超声检查:右侧肾盂及肾盏被巨大囊实混合回声团占据,大小约4.0 cm×5.0 cm×5.5 cm,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可见片状无回声区,右侧输尿管上段扩张,粗约1.0 cm,内可见弱回声充填,弱回声与肾脏巨大团块相连(图1A).CDFI:无回声区内未见血流信号,实性成分内可见线状血流信号(图1B、1C).
作者:唐小兰;邱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59岁,因“发现黄疸4个月、肝占位1周”入院.实验室检查:总胆红素220.78 μmol/L,直接胆红素185.95 μmol/L,甲胎蛋白1713 ng/ml,CA19-9 207.9 U/ml.超声示占位性病变主要累及左肝门,肝门部胆管梗阻伴肝内胆管普遍扩张,大宽度约0.7cm.增强CT示肝门部占位,肝门结构失常,肝内胆管明显扩张.
作者:高楠;牟培源;白媛媛;周宁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63岁,因“左肩关节胀痛10年,加重20天”入院.既往无糖尿病及结核病史.查体:体温正常,左肩关节皮肤完整,软组织肿胀,感觉减退,被动活动正常,主动活动受限.X线检查:左肱骨头及肩峰骨质破坏,呈“刀削样”改变,轻度骨膜反应(图1A).CT:左肩关节间隙内见多发游离碎骨及钙化斑;左肩峰及左肱骨头缺损(图1B).
作者:黄杰;王绍武;邓小丽;王唯伟;肖毅;綦述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联合CEUS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490例患者共524个病灶进行乳腺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BIRADS分类及BIRADS分类联合CEUS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524个病灶中,良性病灶232个,恶性病灶292个.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17.24% (40/232)、敏感度99.32% (290/292)、准确率62.98% (330/524)、阳性预测值60.17% (290/482)、阴性预测值95.24% (40/42),ROC曲线下面积0.583.BIRADS分类联合CEUS后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90.09%(209/232)、敏感度89.04% (260/292)、准确率89.50% (469/524)、阳性预测值91.87% (260/283)、阴性预测值86.72%(209/241),ROC曲线下面积0.896;两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RADS联合CEUS有利于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肖晓云;董理聪;吴欢;罗葆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分析高空坠落伤的胸部MSCT表现,探讨年龄、坠落高度、性别对损伤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235例高空坠落伤患者的临床及MSCT资料,分析各损伤类型的影响因素.结果 235例患者中,肋骨骨折104例(104/235,44.26%),脊柱骨折102例(102/235,43.40%),胸骨骨折13例(13/235,5.53%),肩胛骨骨折27例(27/235,11.49%),锁骨骨折10例(10/235,4.26%),肺实质损伤91例(91/235,38.72%),胸膜损伤63例(63/235,26.81%),纵隔损伤15例(15/235,6.38%),胸壁软组织损伤13例(13/235,5.53%).年龄与肋骨骨折(OR=1.023,P=0.046)、脊柱骨折(OR=1.023,P=0.039)及锁骨骨折(OR=1.073,P=0.017)有关,坠落高度与肋骨骨折(OR=1.115,P=0.028)、脊柱骨折(OR=1.127,P=0.016)、肺实质损伤(OR=1.101,P=0.041)、胸膜损伤(OR=1.105,P=0.041)、胸壁软组织损伤(OR=1.270,P<0.001)有关,性别与各种损伤均无明显关系.结论 MSCT显示高空坠落所致胸部损伤具有多部位、多器官累及的特点,患者年龄及坠落高度是影响损伤类型的危险因素.
作者:支琪;王继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乳腺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原发乳腺癌治疗后患者174例,均接受18 F-FDG PET/CT检查,由3名有多年诊断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以病理结果或随访1年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74例患者中确诊复发转移72例,无复发转移64例,第二原发癌38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116例(复发转移69例、第二原发癌38例、假阳性9例),显像阴性者58例(无复发转移55例,假阴性病例3例).18F-FDG PET/CT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分别为:灵敏度97.91% vs 72.73%,特异度85.94% vs 57.81%,准确率93.10% vs67.24%,假阴性率2.73% vs 27.27%,假阳性率14.06% vs 42.19%,阳性预测值92.24% vs 74.77%,阴性预测值94.83%vs 55.22%,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是其病理/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原发病变部位、ER、PR、Her2的表达情况不是其病理/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或排除乳腺癌治疗后复发转移,还可帮助发现第二原发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囡;范洋;翟士桢;周妮娜;于江媛;张岩;赵伟;杨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MR增强3D大密度投影图像,比较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邻近血管征、上述两种征象均为阳性及其中任意一种征象为阳性在不同大径病变及良恶性病变中的出现率;评价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102例患者中,恶性病变58例,良性44例.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恶性病变中的出现率高于良性病变,在大径>2 cm病灶中的出现率高于大径≤2 cm的病灶.以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鉴别同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56.89%(33/58)、79.54%(35/44)、78.57%(33/42)、58.33%(35/60)及0.68;以邻近血管征诊断同侧乳腺恶性病变的上述指标分别为56.89%(33/58)、93.18%(41/44)、91.67%(33/36)、62.12%(41/66)及0.75;以上述两种征象均为阳性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AUC分别为46.55%(27/58)、93.18%(41/44)、90.00%(27/30)、56.94%(41/72)及0.70;以其中任一征象阳性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AUC分别为68.97%(40/58)、81.82%(36/44)、83.33%(40/48)、66.67%(36/54)及0.75.结论 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周海鹰;陈天武;张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客积指数(LAVI)联合组织多普勒评价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左心功能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40例首次接受胸部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参数、组织多普勒参数及LAV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LAVI与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的相关性.结果 与放疗前相比,常规超声指标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放疗后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Sm)、Em、Em/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降低,Am和E/Em升高,LAVI放疗后亦升高,且LAVI与E/Em呈正相关(r=0.87,P<0.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后,早期放射性心脏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组织多普勒、E/Em、LA-VI可作为早期左心功能损伤的较好指标.
作者:杨菲;陈勇;张西志;陈勇;于海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 T1 mapping技术对陈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T1 mapping MOLLI序列和延迟强化检查,以延迟强化为金标准,将心肌节段分为阳性及阴性组,测定心肌17个节段初始T1值和强化后T1值,计算强化后T1缩短值(△T1)和细胞外容积(ECV),比较两组间初始T1值、△T1值和心肌ECV值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中LGE阳性和阴性节段的平均初始T1值、强化后T1值、△T1值和EC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21.77±150.49)ms vs(1258.02±72.52)ms,P<0.001,(404.64±66.39)ms vs(594.92±66.92)ms,P<0.001,(1117.12±179.55)ms vs (663.10±103.12) ms,P<0.001,(57.76±11.07)%vs(27.72±5.61)%,P<0.001)].采用初始T1值、△T1值和ECV诊断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0.994和0.990,初始T1阈值为1 341.15 ms时,敏感度为91.75%(189/206),特异度为91.97%(275/299);△T1值阈值为843.05 ms时,敏感度为97.09%(200/206),特异度为96.66%(289/299);ECV阈值为38.87%时,敏感度为98.06%(202/206),特异度为96.99%(290/299).采用初始T1值和ECV值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1值与EC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脏T1 mapping技术可用于识别及定量评估陈旧心肌梗死纤维化,其中心肌初始T1值、△T1值和ECV值的准确性均较高,且ECV明显高于初始T1值.
作者:张丽君;贺毅;范占明;赵轶轲;安靖;窦瑞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心脏磁共振feature tracking (CMR-FT)技术初步分析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心肌形变各参数的变化情况.方法 对10例正常志愿者和9例终末期肾病接受血液透析治疗的患者行1.5T心脏非对比增强、FIESTA序列电影成像,并采用feature tracking (FT) 2D模型对左心室运动及整体心肌形变情况进行定量分析.结果 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质量[(132.70±44.44)g]大于正常志愿者[(80.00±11.29)g,P<0.05].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心肌整体径向应变、环向应变、径向收缩期峰值运动速度、径向舒张期峰值运动速度均低于健康志愿者[(22.52±10.41)%vs(39.46±7.10)%,(-12.57±3.91)% vs (-19.80±2.11)%,(22.70±5.72)mm/s vs (34.77±3.81)mm/s,(-24.71±8.83)mm/s vs(-43.88±8.89)mm/s,P均<0.05).而终末期肾病患者和正常志愿者的左心室射血分数、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CMR-FT技术能够定量评价终末期肾病患者左心室心肌运动及形变情况.
作者:牟安娜;李智勇;张晨;李梦颖;宋清伟;金凤强;刘爱连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三维多普勒频谱定量分析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拇指动脉血流,评估T2DM患者外周微小动脉血流的特点.方法 本研究根据T2DM的病程,将所有患者分为T2DM组1(病程≤5年;n=47)与组2(病程>5年;n=45)两组,46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三维多普勒频谱定量分析技术的流速-血管深度频谱图模式,测定拇指动脉内径及拇指动脉频谱图收缩期瞬时大血流面积(Aflow).并且测定收缩期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 所有T2DM患者拇指动脉血管内径均较对照组缩小[正常人拇指动脉血管内径平均为(2.11±0.19)mm,T2DM组1平均为(1.71±0.21)mm,T2DM组2平均为(1.59±0.25)mm,P<0.001];T2DM两组患者的拇指动脉AfLow较对照组显著减低T2DM组1平均为(61.35±10.66)mm2/s,T2DM组2平均为(46.50±6.59)mm2/s,对照组平均为(75.32±11.97)mm2/s,P<0.001].而且T2DM组2的拇指动脉Aflow较T2DM组1更为减低(P<0.001).结论 三维多普勒超声技术所测拇指动脉内径与相关血流参数,可应用于临床观测T2DM患者外周微小血管的损伤度,为观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提供一种可靠的无创伤性分析手段.
作者:张韬;夏良华;赵峰;王洪兴;李幼子;陈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采用MR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肌纤维化,并分析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44例DCM患者(DCM组)和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DCM患者心肌是否存在LGE,将DCM组再分为LGE(+)亚组和LGE(-)亚组.所有被检者首先行左心室短轴电影扫描;并于注射对比剂前、后分别行改良的look-locker反转恢复和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扫描,以取得短轴位T1 mapping和延迟增强图像.通过短轴电影序列获得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量(LVSV)、左心室心排出量(LVCO)、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并获得除LVEF外其余参数的标准化指数;获得左心室短轴平均T1值.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M组LVEF和LVEDV指数、LVESV指数、LVSV指数及LVMM指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GE(+)亚组LVEDV指数[(214.63±66.62)ml/m2]明显大于LGE(-)亚组[(178.61±44.68)ml/m2,P<0.05];DCM组心肌T1值[(1 326.90±59.75) ms]显示明显大于对照组[(1238.68±51.90)ms,P<0.001];DCM组心肌T1值与LVEF呈负相关(r=-0.324,P<0.05),与LVEDV指数、LVESV指数呈正相关(r=0.385、0.384,P均<0.05).结论 T1 mapping技术和LGE均可检测DCM心肌纤维化,且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程度与左心功能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孙英杰;张文博;程敬亮;金红瑞;邵晓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 收集产前超声诊断心血管异常合并三尖瓣反流胎儿128胎,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心血管异常的检出率及病因特点.结果 128胎中,三尖瓣结构异常组18胎、压力负荷增加组74胎,容量负荷增加组36胎,三组间胎儿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7,P=0.025),与三尖瓣结构异常组(x2=4.425,P=0.109)及容量负荷增加组(x2=10.495,P=0.005)相比,压力负荷增加组更易产生重度反流.三尖瓣结构异常组中,与Ebstein畸形相比,三尖瓣发育不良更易发生重度三尖瓣反流(P=0.015);压力负荷增加组中,动脉导管提前收缩多表现为三尖瓣轻度反流,与之相比,肺动脉狭窄(P=0.001)、肺动脉闭锁(P<0.001)更易发生重度反流.结论 对于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详细有序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有效降低胎儿心血管异常的误诊及漏诊.
作者:黄丹萍;戴常平;王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子宫肌层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子宫肌瘤患者和2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分析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弹性图像特征及应变力比值(SR).计算组内相关系数(0ICC)评估SR多次测量的重复性.结果 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肌壁与病变的SR为1.52±0,69;子宫腺肌瘤患者正常肌壁与病变的SR为0.9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P=0.01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示子宫腺肌瘤以红与绿色为主;子宫肌瘤以较均匀一致的蓝色为主.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是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孟璐;赵一婷;牛旺;周铮;张原溪;刘晨;史铁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外生殖器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生殖器异常胎儿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0182胎胎儿中超声诊断外生殖器异常30胎,其中25胎经出生或引产后证实,5胎为假阳性;漏诊1胎两性畸形.此31胎中12胎合并多发畸形.结论 胎儿外生殖器异常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掌握其产前超声的图像特征,对提高胎儿外生殖器异常的产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建君;郭燕丽;薛雅方;段灵敏;王琰;邓凤莲;钟华;方可敬;刘美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超声诊断胎儿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44胎产前超声诊断为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胎儿影像学资料,分析其超声类型、声像图特征,并与MR的诊断符合率比较.结果 本组166 471胎胎儿(166 471名孕妇)中产前超声检出44胎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检出率为2.64/10 000(44/166 471).其中41胎产后经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或CT检查随访复诊,24胎诊断为肾上腺血肿(2胎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4胎为肾上腺囊肿、3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经引产、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结果确诊,其中1胎诊断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为苗勒管囊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及1胎为肾上腺血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超声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90.91% (40/44).接受MR检查的14胎中,11胎产后经新生儿彩色多普勒超声或MR或CT检查随访确诊,8胎诊断为肾上腺血肿(2胎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3胎经引产,尸体解剖及病理检查确诊,其中l胎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苗勒管囊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1胎为肾上腺血肿(产前误诊为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MRI对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诊断符合率为71.43% (10/14).MR与超声诊断符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95,P>0.05).结论 超声与MRI对胎儿肾上腺区占位性病变的产前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同样的优势.
作者:李姣玲;耿秀平;张蕊;颜璨;邱文慧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与传统二维高频超声及术中超声的对比,探讨超声自动全容积扫查系统(AVSS)预测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价值.方法 对24名预行剖宫产的晚孕期瘢痕子宫孕妇,于手术前一天分别进行AVSS成像及二维高频超声(2DHF)扫查,记录图像并分别测量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次日,将术中高频超声直接放置于子宫瘢痕区域测量肌壁厚度,并与术前AVSS及2DHF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AVSS系统可以显示孕妇腹壁下段的皮肤、皮下脂肪及腹直肌结构;同时可以清晰显示子宫浆膜层、肌层与黏膜层的结构关系.AVSS的测值与术中超声测值呈正相关(r=0.76,P<0.01),与术中超声的测量差值集中在≤0.5 mm范围内.结论 AVSS测量晚孕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重复性好,其测值更接近术中实际厚度.
作者:王颖芳;陈欣林;肖梅;杨小红;赵胜;许杨青;黄君红;胡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通过调整空气距离与骨距离参数减少足部双能量CT(DECT)痛风石成像指甲伪影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20例痛风患者进行足部DECT扫描,分别采用标准空气距离与骨距离参数、调整后空气距离与骨距离参数对图像进行重建,应用自动体积计算软件测量痛风石体积及指甲伪影体积,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20例患者均存在痛风石及指甲伪影.采用标准参数检测到66个痛风石,63个指甲伪影.调整参数后共检测到66个痛风石,31个指甲伪影.调整参数后痛风石体积[0.07(0.03~0.12)cm3]与标准参数下[0.07(0.03~0.16)cm3]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2,P=0.84),指甲伪影体积[(0.02±0.02)cm3]较标准参数下[(0.07±0.06)cm3]明显减小(t=4.56,P<0.01).结论 通过调整空气距离与骨距离参数可以明显减少DECT痛风石成像中的指甲伪影,且不影响痛风石的观察.
作者:陈谦;陈兴国;冯源;许权;吴前芝;沈敏宁;殷信道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中内外斜位(MLO)的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受检者1000例,根据MLO位投照角度是否固定分为3个实验组(A、B、C组,MLO位分别以30°、45°、60°的固定角度进行投照)和对照组(D组,MLO位在30°~60°间以平行于胸大肌角度投照),每组250例.对4组图像质量分别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甲级片分别占84.00%、91.40%、85.60%,乙级片分别占14.00%、7.40%、13.20%,丙级片分别占2.00%、1.20%、1.20%.D组甲级片占92.20%,乙级片占6.80%,丙级片占1.00%.A组和C组质量略低于D组,且各级图像例数均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各级图像例数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结论 采用45°进行MLO位投照,既不会影响图像质量,又可提高检查效率.
作者:张洪营;张连连;柳杰;胡从依;刘佩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图像后处理中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回顾性分析40例单侧急性脑梗死患者(梗死组)及20例正常组320排CT全脑灌注成像数据,每例数据进行4次图像后处理,分别选择大脑前动脉、左侧(正常组)或患侧(梗死组)大脑中动脉、右侧(正常组)或健侧(梗死组)大脑中动脉及基底动脉作为输入动脉,4次图像后处理均选择上矢状窦作为输出静脉.分别在双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绘制ROI,梗死组额外在梗死边缘正常侧、梗死边缘梗死侧绘制ROI,测量4次全脑灌注成像各ROI的局部脑血流量(rCBF)、局部脑血容量(rCBV)、平均通过时间(MTT)及达峰时间(TTP),取单侧大脑前动脉供血区、大脑中动脉供血区、大脑后动脉供血区灌注参数平均值作为该侧灌注参数值,对4次测量所获灌注参数数据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 正常组4次不同输入动脉全脑灌注成像左、右侧大脑各灌注参数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梗死组4次不同输入动脉全脑灌注成像健侧、患侧大脑及梗死边缘正常侧、梗死侧各灌注参数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选择不同输入动脉对急性脑梗死患者CT全脑灌注成像参数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在进行CT全脑灌注成像后处理时,可以选择显示较好的任意大脑动脉作为输入动脉.
作者:陈兆乾;黄求理;潘宇宁;叶贤旺;张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6-bit CT图像在读取金属植入物CT值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于模体中间分别插入—圆柱形铝棒、钛合金棒和不锈钢棒,对模体进行CT扫描,对图像重建获得12-bit和16-bit CT图像.分析并比较3种金属棒的12-bit和16-bit图像及其CT值.结果 对于同种金属棒,12-bit图像和16-bit图像显示效果基本相同.铝棒周围未显示出伪影;钛合金棒周围有较明显的放射状伪影;不锈钢棒周围有严重伪影.3种金属棒内部的显示无明显差异.12-bit和16-bit图像中,铝棒的大CT值分别为2 159 HU和2 150 HU,平均CT值分别为2026 HU、2021 HU;钛合金棒的大CT值分别为3 071 HU和6 950 HU,平均CT值分别为3071 HU、5957 HU;不锈钢棒的大CT值分别为3071 HU和12060 HU,平均CT值分别为3 071 HU、9 397 HU.结论 16-bit的CT图像能够显示体内金属植入物的CT值分布,分辨出铝、钛合金或不锈钢的金属植入物.
作者:高留刚;金莲;倪昕晔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在儿童头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个水模进行CT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分别为200、180、160、140、120和100 mA,ASiR比例分别设置为0、10%、20%、30%、40%、50%,采用FBP和ASiR迭代重建两种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不同条件下图像CNR、SNR和图像噪声.将80例接受头部CT扫描的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FBP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试验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40 mA,分别采用FBP和ASiR两种重建法进行图像重建;将重建后的图像分别记为试验FBP亚组和试验ASiR亚组;对两组中图像的CNR、SNR、图像噪声、CTDIvol、DLP、ED进行比较.结果 水模研究中,采用ASiR(30%)、管电流140 mA、ASiR算法重建图像的SNR、CNR及空气噪声值与管电流200 mA、FBP重建图像为接近.对照组与试验ASiR亚组图像的图像噪声、灰白质CNR和灰质S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试验ASiR亚组图像的噪声、灰质SNR、灰白质CNR均优于试验FBP亚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采用ASiR重建算法的头部CT扫描,既可降低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又保证了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世龙;兰永树;刘先凡;张雨婷;张云;陈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肌肉骨骼超声评价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价值.方法 收集74例确诊为JIA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分别检测双侧肩、肘、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髋、膝、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共42个关节.分析声像图特征,并与其临床体格检查、MR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4例患儿均接受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中50.00%(37/74)患儿无关节受累,但其中83.78%(31/37)超声检查为阳性.共对31个关节同时进行MR检查,仅同1个患儿的2个关节超声结果与MRI不一致.JIA患儿超声图主要表现为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肌腱炎、腱鞘炎、附着点炎、滑囊炎、软骨改变和骨侵蚀.结论 肌肉骨骼超声评价JIA关节病变的敏感度高,可作为临床诊断JIA关节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朱丽容;唐毅;肖欢;高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与99Tcm-MDP全身骨显像对不同类型骨转移瘤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研究26例骨转移瘤患者的PET/CT及全身骨显像(BS)资料,对比分析二者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根据病变的CT特征,将终诊断的转移瘤分为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及骨质正常型,对比分析二者对不同类型骨转移瘤诊断的灵敏度.结果 PET/CT、BS共检出病变135处(转移灶121处、良性病灶14处),二者的诊断效能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ET/CT和BS诊断溶骨型、成骨型、混合型和骨质正常型转移瘤的灵敏度分别为95.00% (38/40)和90.00% (36/40)、100%(25/25)和72.00%(18/25)、100%(12/12)和100% (12/12)、79.55% (35/44)和43.18%(19/44).结论 PET/CT对骨转移瘤的诊断效能明显优于BS;对于不同类型的骨转移瘤,PET/CT与BS的诊断价值具有一定的差异.
作者:祝安惠;王荣福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象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MR特征.结果 33例腱鞘巨细胞瘤中局限型18例,弥漫型15例,无恶性病例;所有病灶均发生于大小关节内或关节旁,其中局限型中发生于小关节者14例,大关节者4例;弥漫型中发生于大关节者12例,小关节者3例.局限型中累及关节外者16例,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2例;弥漫型中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13例,仅累及关节外者2例.局限型中单发16例,多发2例,边界清楚者16例,边界不清者2例;弥漫型中单发2例,多发13例,15例均边界不清.局限型中伴邻近骨质压迫吸收者3例,弥漫型12例;局限型中无复发者,弥漫型中2例复发.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MRI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及其分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邓小丽;王绍武;高雪;张丽娜;刘书峰;陈宏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对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资料,包括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并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 MRI清晰显示17例(17/20,85.00%)脑脊液鼻漏;漏口位于筛板顶部15例(15/20,75.00%),蝶筛隐窝、蝶窦各1例(1/20,5.00%).另3例漏口MRI显示不清.俯卧位图像显示鼻窦内及鼻孔处脑脊液信号较仰卧位增多17例(17/20,85.00%),体位改变后MRI表现无明显变化3例(3/20,15.00%).5例(5/20,25.00%)同时伴有脑疝.结论 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可较准确地显示脑脊液鼻漏患者漏口位置,且可同时显示伴发的脑疝,变换体位有助于活动性脑脊液鼻漏的检出.
作者:刘静静;时宇鹏;高雪梅;程敬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分别应用目测法、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肝脏和降主动脉的标准摄取比值(SURliver、SURaorta)对病灶的18F-FDG摄取进行评价.与病理结果对照,判定其对高级别(FuhrmanⅢ~Ⅳ级)病变的预测价值并进行各参数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43例中的41例非囊性病变纳入后续分析.低、高级别组之间的SUVmax、SURliver及SURaor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8、-5.630、-5.136,P均<0.001).目测法、SUVmax、SURliver、SURaort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87、0.87、0.91,灵敏度分别为62.50%、87.50%、87.50%、87.50%,特异度分别为87.88%、84.85%、87.88%、87.88%.SURaorta与目测法的ROI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8).结论 18F-FDG PET/CT对肾透明细胞癌的Furhman分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URaorta是较好的指标.
作者:隋时;辛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双源CT碘含量测定与传统CT值测量判断肾脏占位病变强化的能力,探讨双源CT碘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脏占位碘摄取的准确率.方法 对63例怀疑肾脏占位病变患者行双源CT实质期双能量扫描,由2名影像医师分别用两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A法采用常规方法观察图像,计算病灶在平扫和加权融合图像CT值的差值,将CT值的变化幅度>20 HU作为判断强化的标准.B法将数据调入Liver VNC后处理软件获得碘图,划定ROI,测得病灶的碘含量,将碘含量>0.5 mg/ml作为双源CT碘含量定量分析判断强化的标准.以手术病理或综合影像随访为标准,运用x2检验分别计算两种判断方法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运用McNemar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传统CT值的测量和碘含量判断肾脏占位强化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另为81.36%、74.42%、100%、100%、59.26%和98.31%、100%、93.75%、97.73%、100%.McNemar分析得出双源CT碘含量测定判断肾脏占位强化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CT值测量(P<0.001).结论 双源CT碘含量定量分析可更为客观、快速、准确地评估肾脏占位病变碘摄取情况,既减少了患者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雪霜;王贝贝;何花;郭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随着我国社会老龄化进展,老年性脊柱骨质疏松非常多见,椎体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s,OVCF)的发病率亦逐年提高.经皮椎体骨水泥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为微创手术,患者痛苦小,手术安全可靠,治疗效果确定,已成为治疗OVCF成功的技术.近几年我院开展PVP取得了很好的疗效,但有部分病例出现了一些并发症.本研究总结了PVP骨水泥致肺栓塞的影像学表现,现报道如下.
作者:许树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