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对兔脑CT灌注参数的影响

望云;萧毅;刘士远;李清楚;孙维虎;姜彦;曹鹏

关键词:脑, 对比剂,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灌注成像, 动物实验
摘要:目的 探讨采用等渗低浓度碘对比剂碘克沙醇(270 mgI/ml)对兔脑CT灌注参数的影响.方法 将50只健康成年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均分为A组(碘海醇350 mgI/ml)和B组(碘克沙醇270 mgI/ml).对两组实验兔行256层螺旋CT脑灌注扫描,由2名阅片者于CT图像后处理工作站获取脑灌注的脑血流量(CBF)、脑血容量(CBV)、平均通过时间(MTT)、达峰时间(TTP)、毛细血管通透率和灌注参数图,分析上矢状窦CT值、CNR和脑组织的SNR,按照4分法评价各组图像质量,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Mann-Whitney U检验对两组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36只兔脑CT灌注扫描成功,A组20只,B组16只.两组兔CT脑灌注的灌注参数值CBF、CBV、MTT、TT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的毛细血管通透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上矢状窦CT值和CNR、脑组织的SNR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的图像质量主观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名阅片者对图像评价的一致性良好(Kappa=0.419,P<0.01).结论 在相同扫描参数条件下,采用低浓度对比剂兔脑CT灌注成像与常规浓度对比剂相比,图像质量和灌注参数(除毛细血管通透率)均不受影响.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相关文献
  • 肝脏肺吸虫病伴门静脉栓子形成CEUS表现1例

    患者男,49岁,以“反复右上腹疼痛2个月”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3×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17.70%;肺吸虫IgG阴性.超声:肝实质回声欠均匀,右后叶见约12.0 cm×6.0 cm×5.4 cm的弱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小片状无回声区,周边可见斑片状强回声;门静脉右后上支及下支管腔内见稍强回声充填;CEUS团块动脉期呈不均匀高增强(图1A),门静脉期及实质期呈低增强(图1B),内可见不规则片状三期不增强区.

    作者:杨蕗璐;罗燕;马琳;卢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外生殖器异常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外生殖器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生殖器异常胎儿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0182胎胎儿中超声诊断外生殖器异常30胎,其中25胎经出生或引产后证实,5胎为假阳性;漏诊1胎两性畸形.此31胎中12胎合并多发畸形.结论 胎儿外生殖器异常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掌握其产前超声的图像特征,对提高胎儿外生殖器异常的产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建君;郭燕丽;薛雅方;段灵敏;王琰;邓凤莲;钟华;方可敬;刘美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儿童头部CT扫描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算法在儿童头部CT扫描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个水模进行CT扫描,管电压100 kV,管电流分别为200、180、160、140、120和100 mA,ASiR比例分别设置为0、10%、20%、30%、40%、50%,采用FBP和ASiR迭代重建两种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比较不同条件下图像CNR、SNR和图像噪声.将80例接受头部CT扫描的患儿分为对照组(n=40)和试验组(n=40).对照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200 mA,FBP重建算法进行图像重建;试验组采用管电压100 kV、管电流140 mA,分别采用FBP和ASiR两种重建法进行图像重建;将重建后的图像分别记为试验FBP亚组和试验ASiR亚组;对两组中图像的CNR、SNR、图像噪声、CTDIvol、DLP、ED进行比较.结果 水模研究中,采用ASiR(30%)、管电流140 mA、ASiR算法重建图像的SNR、CNR及空气噪声值与管电流200 mA、FBP重建图像为接近.对照组与试验ASiR亚组图像的图像噪声、灰白质CNR和灰质SNR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对照组和试验ASiR亚组图像的噪声、灰质SNR、灰白质CNR均优于试验FBP亚组,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结论 采用ASiR重建算法的头部CT扫描,既可降低患儿接受的辐射剂量,又保证了图像质量,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唐世龙;兰永树;刘先凡;张雨婷;张云;陈欣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CEUS评估兔关节炎模型滑膜炎的病理状况

    目的 探讨CEUS评估类风湿关节炎(RA)炎症活动度和滑膜病理改变的可能性.方法 构建兔类风湿模型,分别对滑膜病变进行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随后进行超声引导下滑膜活检,并进行滑膜病理检查和评分,对比常规超声、CEUS与病理评分的一致性.结果 CEUS显示的滑膜组织厚度较常规超声减小的有42个,CEUS与常规超声显示滑膜组织厚度相当的有4个(<0.2 mm).常规超声测量的滑膜厚度较CEUS测量的滑膜厚度厚(P<0.05).结论 CEUS可更为敏感地显示RA滑膜血流灌注的情况,评估RA滑膜病理变化程度.

    作者:陈树强;叶真;曾锦树;刘晖;包中涛;郑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全数字乳腺X线摄影内外斜位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

    目的 探讨全数字化乳腺X线摄影技术中内外斜位(MLO)的投照角度对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收集接受乳腺X线摄影检查的受检者1000例,根据MLO位投照角度是否固定分为3个实验组(A、B、C组,MLO位分别以30°、45°、60°的固定角度进行投照)和对照组(D组,MLO位在30°~60°间以平行于胸大肌角度投照),每组250例.对4组图像质量分别进行评价,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B、C组甲级片分别占84.00%、91.40%、85.60%,乙级片分别占14.00%、7.40%、13.20%,丙级片分别占2.00%、1.20%、1.20%.D组甲级片占92.20%,乙级片占6.80%,丙级片占1.00%.A组和C组质量略低于D组,且各级图像例数均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B组各级图像例数与D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89).结论 采用45°进行MLO位投照,既不会影响图像质量,又可提高检查效率.

    作者:张洪营;张连连;柳杰;胡从依;刘佩芳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心脏磁共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纤维化和左心室功能

    目的 采用MRI技术评价扩张型心肌病(DCM)患者心肌纤维化,并分析其与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连续收集44例DCM患者(DCM组)和23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根据DCM患者心肌是否存在LGE,将DCM组再分为LGE(+)亚组和LGE(-)亚组.所有被检者首先行左心室短轴电影扫描;并于注射对比剂前、后分别行改良的look-locker反转恢复和相位敏感反转恢复序列扫描,以取得短轴位T1 mapping和延迟增强图像.通过短轴电影序列获得左心室心功能参数,包括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VEDV)、左心室收缩末期容积(LVESV)、左心室每搏量(LVSV)、左心室心排出量(LVCO)、左心室心肌质量(LVMM),并获得除LVEF外其余参数的标准化指数;获得左心室短轴平均T1值.对以上参数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DCM组LVEF和LVEDV指数、LVESV指数、LVSV指数及LVMM指数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LGE(+)亚组LVEDV指数[(214.63±66.62)ml/m2]明显大于LGE(-)亚组[(178.61±44.68)ml/m2,P<0.05];DCM组心肌T1值[(1 326.90±59.75) ms]显示明显大于对照组[(1238.68±51.90)ms,P<0.001];DCM组心肌T1值与LVEF呈负相关(r=-0.324,P<0.05),与LVEDV指数、LVESV指数呈正相关(r=0.385、0.384,P均<0.05).结论 T1 mapping技术和LGE均可检测DCM心肌纤维化,且弥漫性心肌纤维化的程度与左心功能存在一定关系.

    作者:孙英杰;张文博;程敬亮;金红瑞;邵晓宁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动态增强MR定量监测血管靶向药物治疗结肠癌移植瘤

    目的 应用动态增强MR(DCE-MRI)参数定量监测血管靶向类药物治疗结肠癌移植瘤的早期效果.方法 将36只接种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裸鼠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3组,并分别腹腔注射贝伐单抗(抗血管生成药物组,10 mg/kg体质量)、考布他汀(血管破坏剂组,100 mg/kg体质量)和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100 mg/kg体质量).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4、48h对实验动物行DCE-MRI扫描,分析传输常数(Ktrans)、回流常量(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每次扫描完成后各组随机处死2只裸鼠,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瘤体微血管密度(MVD).DCE-MRI参数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的比较行方差分析;DCE-MRI参数与MVD间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裸鼠皮下结肠癌移植瘤瘤体边缘区域DCE-MRI呈显著的渐进性强化,呈高灌注,中心区域强化幅度较低,呈现低灌注改变;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和血管破坏剂组不同时间点Ktrans及Ke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对照组肿瘤的Ktran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Ke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和Kep值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4、48h,相同时间Ktrans和Kep值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时间点抗血管生成药物组V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治疗后24h组间比较Ve和i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和血管破坏剂组坏死较对照组明显,血管内皮较对照组稀疏.MVD计数与Ktrans和Kep值呈正相关(r=0.66、0.71,P均<0.05).结论 DCE-MRI参数Ktrans和Kep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到肿瘤血管靶向药物治疗后的效果,或可指导临床方案的制定.

    作者:熊青青;段玉梅;杨朝炳;王云玲;贾文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BIRADS联合CEUS鉴别诊断乳腺肿瘤的良恶性

    目的 探讨乳腺影像报告和数据系统(BIRADS)分类联合CEUS鉴别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价值.方法 对490例患者共524个病灶进行乳腺常规超声和CEUS检查,以病理为金标准,比较BIRADS分类及BIRADS分类联合CEUS诊断乳腺肿瘤良恶性的效能.结果 524个病灶中,良性病灶232个,恶性病灶292个.BIRADS分类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17.24% (40/232)、敏感度99.32% (290/292)、准确率62.98% (330/524)、阳性预测值60.17% (290/482)、阴性预测值95.24% (40/42),ROC曲线下面积0.583.BIRADS分类联合CEUS后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特异度90.09%(209/232)、敏感度89.04% (260/292)、准确率89.50% (469/524)、阳性预测值91.87% (260/283)、阴性预测值86.72%(209/241),ROC曲线下面积0.896;两者曲线下面积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BIRADS联合CEUS有利于对乳腺肿瘤的鉴别诊断.

    作者:肖晓云;董理聪;吴欢;罗葆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三维多普勒血流频谱定量技术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拇指动脉血流

    目的 应用三维多普勒频谱定量分析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拇指动脉血流,评估T2DM患者外周微小动脉血流的特点.方法 本研究根据T2DM的病程,将所有患者分为T2DM组1(病程≤5年;n=47)与组2(病程>5年;n=45)两组,46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三维多普勒频谱定量分析技术的流速-血管深度频谱图模式,测定拇指动脉内径及拇指动脉频谱图收缩期瞬时大血流面积(Aflow).并且测定收缩期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 所有T2DM患者拇指动脉血管内径均较对照组缩小[正常人拇指动脉血管内径平均为(2.11±0.19)mm,T2DM组1平均为(1.71±0.21)mm,T2DM组2平均为(1.59±0.25)mm,P<0.001];T2DM两组患者的拇指动脉AfLow较对照组显著减低T2DM组1平均为(61.35±10.66)mm2/s,T2DM组2平均为(46.50±6.59)mm2/s,对照组平均为(75.32±11.97)mm2/s,P<0.001].而且T2DM组2的拇指动脉Aflow较T2DM组1更为减低(P<0.001).结论 三维多普勒超声技术所测拇指动脉内径与相关血流参数,可应用于临床观测T2DM患者外周微小血管的损伤度,为观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提供一种可靠的无创伤性分析手段.

    作者:张韬;夏良华;赵峰;王洪兴;李幼子;陈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8F-FDG PET/CT预测肾透明细胞癌的Fuhrman分级

    目的 评价18F-FDG PET/CT对肾透明细胞癌Fuhrman分级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3例病理证实的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18F-FDG PET/CT图像,分别应用目测法、大标准摄取值(SUVmax、肝脏和降主动脉的标准摄取比值(SURliver、SURaorta)对病灶的18F-FDG摄取进行评价.与病理结果对照,判定其对高级别(FuhrmanⅢ~Ⅳ级)病变的预测价值并进行各参数间的两两比较.结果 43例中的41例非囊性病变纳入后续分析.低、高级别组之间的SUVmax、SURliver及SURaorta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828、-5.630、-5.136,P均<0.001).目测法、SUVmax、SURliver、SURaorta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0.87、0.87、0.91,灵敏度分别为62.50%、87.50%、87.50%、87.50%,特异度分别为87.88%、84.85%、87.88%、87.88%.SURaorta与目测法的ROI曲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88).结论 18F-FDG PET/CT对肾透明细胞癌的Furhman分级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SURaorta是较好的指标.

    作者:隋时;辛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组织多普勒联合左心房容积指数评价食管癌患者放疗后早期心脏损伤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客积指数(LAVI)联合组织多普勒评价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左心功能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40例首次接受胸部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参数、组织多普勒参数及LAV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LAVI与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的相关性.结果 与放疗前相比,常规超声指标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放疗后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Sm)、Em、Em/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降低,Am和E/Em升高,LAVI放疗后亦升高,且LAVI与E/Em呈正相关(r=0.87,P<0.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后,早期放射性心脏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组织多普勒、E/Em、LA-VI可作为早期左心功能损伤的较好指标.

    作者:杨菲;陈勇;张西志;陈勇;于海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超声心动图诊断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心血管异常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 收集产前超声诊断心血管异常合并三尖瓣反流胎儿128胎,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心血管异常的检出率及病因特点.结果 128胎中,三尖瓣结构异常组18胎、压力负荷增加组74胎,容量负荷增加组36胎,三组间胎儿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7,P=0.025),与三尖瓣结构异常组(x2=4.425,P=0.109)及容量负荷增加组(x2=10.495,P=0.005)相比,压力负荷增加组更易产生重度反流.三尖瓣结构异常组中,与Ebstein畸形相比,三尖瓣发育不良更易发生重度三尖瓣反流(P=0.015);压力负荷增加组中,动脉导管提前收缩多表现为三尖瓣轻度反流,与之相比,肺动脉狭窄(P=0.001)、肺动脉闭锁(P<0.001)更易发生重度反流.结论 对于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详细有序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有效降低胎儿心血管异常的误诊及漏诊.

    作者:黄丹萍;戴常平;王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Loffler心内膜炎患者左心室心肌收缩功能1例

    患者男,46岁,以“剑突下闷痛20余天,加重2天”为主诉入院.患者20余天前出现剑突下闷痛,放射至后背,持续时间数分钟至数小时不等,休息后可缓解,每日可发作多次.2天前再次发作,程度较前剧烈,持续无缓解,肌钙蛋白0.2 ng/ml,血压136 mmHg/80 mmHg,心率89次/分.心电图:V3~V6 ST段压低0.1~0.2 mV,T波倒置.初步诊断“急性心肌梗死”.

    作者:朱丹;马春燕;李阳;王永槐;杨军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原发性心脏淋巴瘤1例

    患者女,55岁,以“头面部及上肢肿胀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头面部及上肢肿胀,呈指凹性.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增大,内可见一约38 mm×40 mm实性等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与右心房壁关系密切,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增快,心包腔内未见明显积液回声;提示右心房实性占位,建议结合其他检查明确占位性质(图1).

    作者:尹静;滑少华;李莉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肛管直肠恶性黑色素瘤MRI及CT表现1例

    患者女,70岁,大便带血1年半,颜色鲜红覆于大便表面;直肠指诊:距肛缘2 cm直肠前壁触及—肿物,中央可及溃疡凹陷,呈结节感,质硬,活动度差,占据肠壁近1/2周径,肿物上缘可触及,退观指套染血.三合诊检查:阴道后壁可及局部隆起,表面黏膜粗糙未及明确肿物,退观指套无染血.

    作者: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仰、俯卧位磁共振多平面扫描在脑脊液鼻漏诊断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对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资料,包括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并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 MRI清晰显示17例(17/20,85.00%)脑脊液鼻漏;漏口位于筛板顶部15例(15/20,75.00%),蝶筛隐窝、蝶窦各1例(1/20,5.00%).另3例漏口MRI显示不清.俯卧位图像显示鼻窦内及鼻孔处脑脊液信号较仰卧位增多17例(17/20,85.00%),体位改变后MRI表现无明显变化3例(3/20,15.00%).5例(5/20,25.00%)同时伴有脑疝.结论 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可较准确地显示脑脊液鼻漏患者漏口位置,且可同时显示伴发的脑疝,变换体位有助于活动性脑脊液鼻漏的检出.

    作者:刘静静;时宇鹏;高雪梅;程敬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诊断超声介导微泡提高肝纤维化通透性及促进基因传递

    目的 探讨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对肝纤维化组织通透性的影响及其介导基因转染肝纤维化大鼠的有效性.方法 采用二甲基亚硝胺(DMN)法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80只大鼠在建模第4周末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单纯微泡组、单纯超声组和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组.分别进行肝纤维化微血管通透性实验和基因转染实验,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伊文思蓝(EB)在肝纤维化组织内分布情况,同时定量检测肝纤维化组织内EB的含量,评估不同分组微血管通透性.荧光显微镜下观察含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报告基因的质粒转染大鼠肝纤维化模型的基因表达情况.结果 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显示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组纤维化肝实质内可见明显的EB红色荧光.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组纤维化肝组织中EB含量明显高于其他3组(P<0.05).荧光显微镜下观察,相比其余3组,诊断超声联合微泡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多,基因转染效率高.结论 诊断超声联合微泡在提高纤维化肝脏微血管通透性的同时可促进基因传递.

    作者:杨丹;陈礼波;张莉;高云华;谭开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胰腺间变性癌1例

    患者女,55岁,因“突发上腹痛1天”入院.CT检查:胰腺体尾部与胃后壁间见密度不均的软组织占位性病变;增强扫描动脉期明显不均匀强化,平衡期延迟强化,病变紧邻脾动脉,侵犯脾静脉;病变可能破裂出血,伴腹腔积血及周围多发淋巴结略大;脾脏多发转移灶(图1).

    作者:刘珊珊;袁和培;于淼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7.0T磁共振T2*-mapping在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脊髓病变中的应用

    目的 应用超高场强MR T2*-mapping序列定量评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的脊髓病变.方法 6~8周雌性C57BL/6小鼠,MOG35-55诱导制备EAE模型10只(实验组),同龄健康对照组10只.在造模后第18天,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脊髓行T2*-mapping序列扫描,经后处理软件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脊髓感兴趣区T2*值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第12天大鼠的体质量开始减轻,第14天神经学评分逐步增加.对照组体质量无明显减轻.MR T2*加权像显示实验组脊髓内病灶呈不规则点片状稍高信号;对照组脊髓呈均匀等信号.T2*值实验组[(12.66±1.78) ms]和对照组[(17.80±2.0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各评分T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高场强MR T2*-mapping序列能够清晰显示小鼠脊髓病灶,并且可对病灶组织内铁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为EAE模型脊髓病变的无创检查提供新方法.

    作者:周津如;李咏梅;尹平;时晓清;曾春;王静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 18F-FDG PET/CT在原发乳腺癌患者治疗后随访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18 F-FDG PET/CT显像在原发乳腺癌治疗后随访中的作用.方法 收集原发乳腺癌治疗后患者174例,均接受18 F-FDG PET/CT检查,由3名有多年诊断经验的医师独立阅片,以病理结果或随访1年结果为诊断标准.结果 174例患者中确诊复发转移72例,无复发转移64例,第二原发癌38例.18F-FDG PET/CT显像阳性者116例(复发转移69例、第二原发癌38例、假阳性9例),显像阴性者58例(无复发转移55例,假阴性病例3例).18F-FDG PET/CT显像与血清肿瘤标志物的诊断效能分别为:灵敏度97.91% vs 72.73%,特异度85.94% vs 57.81%,准确率93.10% vs67.24%,假阴性率2.73% vs 27.27%,假阳性率14.06% vs 42.19%,阳性预测值92.24% vs 74.77%,阴性预测值94.83%vs 55.22%,两者联合有助于提高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患者的年龄、临床分期、治疗方法、18 F-FDG PET/CT显像结果和血清肿瘤标志物情况是其病理/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而患者的性别、原发病变部位、ER、PR、Her2的表达情况不是其病理/随访结果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 18F-FDG PET/CT显像可以较为准确地诊断或排除乳腺癌治疗后复发转移,还可帮助发现第二原发癌,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李囡;范洋;翟士桢;周妮娜;于江媛;张岩;赵伟;杨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主管:中国科学院

主办: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