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云;萧毅;刘士远;李清楚;孙维虎;姜彦;曹鹏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诊断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心血管异常的价值.方法 收集产前超声诊断心血管异常合并三尖瓣反流胎儿128胎,分析超声心动图检查对胎儿心血管异常的检出率及病因特点.结果 128胎中,三尖瓣结构异常组18胎、压力负荷增加组74胎,容量负荷增加组36胎,三组间胎儿三尖瓣反流严重程度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1.157,P=0.025),与三尖瓣结构异常组(x2=4.425,P=0.109)及容量负荷增加组(x2=10.495,P=0.005)相比,压力负荷增加组更易产生重度反流.三尖瓣结构异常组中,与Ebstein畸形相比,三尖瓣发育不良更易发生重度三尖瓣反流(P=0.015);压力负荷增加组中,动脉导管提前收缩多表现为三尖瓣轻度反流,与之相比,肺动脉狭窄(P=0.001)、肺动脉闭锁(P<0.001)更易发生重度反流.结论 对于以三尖瓣反流为首发征象的胎儿,详细有序的超声心动图检查,能有效降低胎儿心血管异常的误诊及漏诊.
作者:黄丹萍;戴常平;王红英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超高场强MR T2*-mapping序列定量评估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动物模型的脊髓病变.方法 6~8周雌性C57BL/6小鼠,MOG35-55诱导制备EAE模型10只(实验组),同龄健康对照组10只.在造模后第18天,分别对实验组和对照组脊髓行T2*-mapping序列扫描,经后处理软件分析,比较实验组和对照组脊髓感兴趣区T2*值的差异.结果 实验组第12天大鼠的体质量开始减轻,第14天神经学评分逐步增加.对照组体质量无明显减轻.MR T2*加权像显示实验组脊髓内病灶呈不规则点片状稍高信号;对照组脊髓呈均匀等信号.T2*值实验组[(12.66±1.78) ms]和对照组[(17.80±2.06)ms]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实验组各评分T2*值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超高场强MR T2*-mapping序列能够清晰显示小鼠脊髓病灶,并且可对病灶组织内铁含量进行定量测定,为EAE模型脊髓病变的无创检查提供新方法.
作者:周津如;李咏梅;尹平;时晓清;曾春;王静杰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女,70岁,大便带血1年半,颜色鲜红覆于大便表面;直肠指诊:距肛缘2 cm直肠前壁触及—肿物,中央可及溃疡凹陷,呈结节感,质硬,活动度差,占据肠壁近1/2周径,肿物上缘可触及,退观指套染血.三合诊检查:阴道后壁可及局部隆起,表面黏膜粗糙未及明确肿物,退观指套无染血.
作者:赵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2例乳腺病变患者的MR增强3D大密度投影图像,比较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邻近血管征、上述两种征象均为阳性及其中任意一种征象为阳性在不同大径病变及良恶性病变中的出现率;评价其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的价值.结果 102例患者中,恶性病变58例,良性44例.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恶性病变中的出现率高于良性病变,在大径>2 cm病灶中的出现率高于大径≤2 cm的病灶.以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鉴别同侧乳腺良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PPV)、阴性预测值(NPV)及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56.89%(33/58)、79.54%(35/44)、78.57%(33/42)、58.33%(35/60)及0.68;以邻近血管征诊断同侧乳腺恶性病变的上述指标分别为56.89%(33/58)、93.18%(41/44)、91.67%(33/36)、62.12%(41/66)及0.75;以上述两种征象均为阳性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AUC分别为46.55%(27/58)、93.18%(41/44)、90.00%(27/30)、56.94%(41/72)及0.70;以其中任一征象阳性诊断恶性病变的敏感度、特异度、PPV、NPV及AUC分别为68.97%(40/58)、81.82%(36/44)、83.33%(40/48)、66.67%(36/54)及0.75.结论 乳腺血供不对称性增加及邻近血管征在鉴别乳腺良恶性病变中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作者:周海鹰;陈天武;张小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动态增强MR(DCE-MRI)参数定量监测血管靶向类药物治疗结肠癌移植瘤的早期效果.方法 将36只接种人结肠癌HT-29细胞的裸鼠按随机数字法等分为3组,并分别腹腔注射贝伐单抗(抗血管生成药物组,10 mg/kg体质量)、考布他汀(血管破坏剂组,100 mg/kg体质量)和0.9%氯化钠溶液(对照组,100 mg/kg体质量).分别于给药前和给药后1、24、48h对实验动物行DCE-MRI扫描,分析传输常数(Ktrans)、回流常量(Kep)、血管外细胞外容积分数(Ve)和增强曲线下初始面积(iAUC).每次扫描完成后各组随机处死2只裸鼠,行HE染色及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瘤体微血管密度(MVD).DCE-MRI参数组间及组内不同时间的比较行方差分析;DCE-MRI参数与MVD间的关系行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 裸鼠皮下结肠癌移植瘤瘤体边缘区域DCE-MRI呈显著的渐进性强化,呈高灌注,中心区域强化幅度较低,呈现低灌注改变;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和血管破坏剂组不同时间点Ktrans及Ke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o.05);对照组肿瘤的Ktrans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60),Kep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Ktrans和Kep值治疗前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治疗后1、24、48h,相同时间Ktrans和Kep值3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不同时间点抗血管生成药物组Ve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治疗后24h组间比较Ve和iAU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抗血管生成药物组和血管破坏剂组坏死较对照组明显,血管内皮较对照组稀疏.MVD计数与Ktrans和Kep值呈正相关(r=0.66、0.71,P均<0.05).结论 DCE-MRI参数Ktrans和Kep能及时准确地监测到肿瘤血管靶向药物治疗后的效果,或可指导临床方案的制定.
作者:熊青青;段玉梅;杨朝炳;王云玲;贾文霄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男,49岁,以“反复右上腹疼痛2个月”入院.实验室检查:白细胞11.53×109/L;嗜酸性粒细胞百分率17.70%;肺吸虫IgG阴性.超声:肝实质回声欠均匀,右后叶见约12.0 cm×6.0 cm×5.4 cm的弱回声团,边界不清,形态不规则,内部回声不均匀,可见散在小片状无回声区,周边可见斑片状强回声;门静脉右后上支及下支管腔内见稍强回声充填;CEUS团块动脉期呈不均匀高增强(图1A),门静脉期及实质期呈低增强(图1B),内可见不规则片状三期不增强区.
作者:杨蕗璐;罗燕;马琳;卢强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正常人十二指肠乳头的低张MRI佳成像方法.方法 将94名志愿者随机分为低张组(n=64)和对照组(n=30).采用x2检验比较两组中能够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的序列的百分率,及低张组内同一扫描方位MRI不同序列、同一序列不同层厚、不同扫描方位、不同后处理重建方法以及不同b值对十二指肠乳头显示率的差异.结果 低张组中能够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的序列的百分率高于对照组(P<0.01);轴位T2WI FS、T1WI FS对于十二指肠乳头显示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层厚1.5mm轴位T1WI FS较层厚3.0 mm T1WI FS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更佳;轴位T2WI HASTE较冠状位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更佳(P<0.05);T1WI FS重建斜冠状位更能清晰显示十二指肠乳头全貌(P<0.05);b值800 s/mm2较b值1000 s/mm2显示十二指肠乳头更佳(P<0.05).结论 MR序列中轴位T1WI FS(层厚1.5mm)、轴位及冠状位T2WI HASTE(4 mm)、T1WI FS重建斜冠状位、b值800 s/mm2DWI对十二指肠乳头及壶腹区的显示明显优于其他序列,联合低张饮水可作为十二指肠乳头首选检查组合方式.
作者:柏冬;祝安惠;刘彦含;张晓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肌肉骨骼超声评价幼年特发性关节炎(JIA)的价值.方法 收集74例确诊为JIA的患儿,进行超声检查,分别检测双侧肩、肘、腕、掌指关节,近端指间关节,髋、膝、踝关节和跖趾关节,共42个关节.分析声像图特征,并与其临床体格检查、MR检查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74例患儿均接受体格检查.体格检查中50.00%(37/74)患儿无关节受累,但其中83.78%(31/37)超声检查为阳性.共对31个关节同时进行MR检查,仅同1个患儿的2个关节超声结果与MRI不一致.JIA患儿超声图主要表现为滑膜增生、关节腔积液、肌腱炎、腱鞘炎、附着点炎、滑囊炎、软骨改变和骨侵蚀.结论 肌肉骨骼超声评价JIA关节病变的敏感度高,可作为临床诊断JIA关节病变的首选检查方法.
作者:朱丽容;唐毅;肖欢;高洋 刊期: 2016年第06期
孕妇,34岁,孕2产1.孕24周在本院接受产前超声示胎儿双顶径57mm,胎儿股骨长38mm,颅骨光环完整.于胎儿头颅枕后区皮下探及约6.7cm×7.3cm囊实回声包块(图1、2),边界清晰,未侵及颅骨,实性部分内可见较丰富的血流信号,频谱多普勒探及动脉和静脉频谱.超声诊断胎儿枕部皮下血管瘤可能.MRI示胎儿枕部皮下见巨大团块的稍长T1稍长T2信号,部分可见液平面,未侵犯骨质,提示先天性病变合并出血可能.数天后,该孕妇于我院接受引产术,经尸体解剖证实包块组织为血管瘤(图3).
作者:周爱云;齐祥飞;张卫平;肖帆;吴正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外生殖器异常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外生殖器异常胎儿的声像图特征.结果 10182胎胎儿中超声诊断外生殖器异常30胎,其中25胎经出生或引产后证实,5胎为假阳性;漏诊1胎两性畸形.此31胎中12胎合并多发畸形.结论 胎儿外生殖器异常具有特征性的超声表现,掌握其产前超声的图像特征,对提高胎儿外生殖器异常的产前诊断有重要价值.
作者:刘建君;郭燕丽;薛雅方;段灵敏;王琰;邓凤莲;钟华;方可敬;刘美瑶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实时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子宫肌层病变的价值.方法 40例子宫肌瘤患者和20例子宫腺肌瘤患者均在术前接受常规超声检查及实时超声弹性成像,分析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弹性图像特征及应变力比值(SR).计算组内相关系数(0ICC)评估SR多次测量的重复性.结果 子宫肌瘤患者的正常肌壁与病变的SR为1.52±0,69;子宫腺肌瘤患者正常肌壁与病变的SR为0.91±0.2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79,P=0.013).实时超声弹性成像示子宫腺肌瘤以红与绿色为主;子宫肌瘤以较均匀一致的蓝色为主.结论 实时超声弹性成像是鉴别诊断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有效方法.
作者:孟璐;赵一婷;牛旺;周铮;张原溪;刘晨;史铁梅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比较双源CT碘含量测定与传统CT值测量判断肾脏占位病变强化的能力,探讨双源CT碘定量分析技术评价肾脏占位碘摄取的准确率.方法 对63例怀疑肾脏占位病变患者行双源CT实质期双能量扫描,由2名影像医师分别用两种方法对图像进行分析.A法采用常规方法观察图像,计算病灶在平扫和加权融合图像CT值的差值,将CT值的变化幅度>20 HU作为判断强化的标准.B法将数据调入Liver VNC后处理软件获得碘图,划定ROI,测得病灶的碘含量,将碘含量>0.5 mg/ml作为双源CT碘含量定量分析判断强化的标准.以手术病理或综合影像随访为标准,运用x2检验分别计算两种判断方法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运用McNemar分析比较两种方法的准确率.结果 传统CT值的测量和碘含量判断肾脏占位强化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另为81.36%、74.42%、100%、100%、59.26%和98.31%、100%、93.75%、97.73%、100%.McNemar分析得出双源CT碘含量测定判断肾脏占位强化的准确率明显高于传统CT值测量(P<0.001).结论 双源CT碘含量定量分析可更为客观、快速、准确地评估肾脏占位病变碘摄取情况,既减少了患者的扫描时间及辐射剂量又提高了诊断的准确率,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李雪霜;王贝贝;何花;郭玉林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腱鞘巨细胞瘤不同病理类型的MRI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33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腱鞘巨细胞瘤的MR图像,并以新版(2013)WHO软组织肿瘤分类标准将患者分为局限型、弥漫型和恶性;从发病部位、累及范围、形态特点、信号特征、伴随征象及复发情况等方面分析不同类型患者的MR特征.结果 33例腱鞘巨细胞瘤中局限型18例,弥漫型15例,无恶性病例;所有病灶均发生于大小关节内或关节旁,其中局限型中发生于小关节者14例,大关节者4例;弥漫型中发生于大关节者12例,小关节者3例.局限型中累及关节外者16例,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2例;弥漫型中同时累及关节内外者13例,仅累及关节外者2例.局限型中单发16例,多发2例,边界清楚者16例,边界不清者2例;弥漫型中单发2例,多发13例,15例均边界不清.局限型中伴邻近骨质压迫吸收者3例,弥漫型12例;局限型中无复发者,弥漫型中2例复发.结论 不同病理类型的腱鞘巨细胞瘤MRI表现各有一定的特点,MRI对腱鞘巨细胞瘤的诊断及其分型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邓小丽;王绍武;高雪;张丽娜;刘书峰;陈宏海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外伤后早期对血脑屏障通透性和细胞毒性脑水肿的定量检测在预测高压氧治疗预后中的价值.方法 将21只实验兔随机分为2组,即外伤+高压氧组(n=15),假手术+高压氧组(n=6).两组实验兔接受7天共10次的高压氧治疗.在外伤后的3h,1、3、7、30天对上述实验兔分别进行MR扫描.此外,在外伤前、外伤后1天和30天对所有实验兔进行神经功能(VCS)评分.结果 TBI+ HBO组的VCS评分在外伤后1天和30天均低于外伤前(P=0.001),外伤后30天的VCS评分大于外伤后1天(P=0.001).在局部病灶区,外伤后1天和3天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呈负相关性(P均<0.05),而3h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无相关性(P=0.064);局部病灶区在外伤后1天和3天的ADC值与30天的VCS评分存在正相关(P均<0.05).在病灶周围区,外伤后1天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3天的Ktrans值与30天的VCS评分无相关性(P=0.078);病灶周围区在外伤后3天的ADC值与30天的VCS评分呈负相关(P<0.05),而1天和7天的ADC值与30天的VCS评分无相关性(P=0.085、0.057).结论 外伤后急性期的MRI定量测定能够预测预后.
作者:魏小二;李跃华;赵晖;傅敏;李文彬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应用三维多普勒频谱定量分析技术检测2型糖尿病(T2DM)患者拇指动脉血流,评估T2DM患者外周微小动脉血流的特点.方法 本研究根据T2DM的病程,将所有患者分为T2DM组1(病程≤5年;n=47)与组2(病程>5年;n=45)两组,46例正常志愿者为对照组.应用三维多普勒频谱定量分析技术的流速-血管深度频谱图模式,测定拇指动脉内径及拇指动脉频谱图收缩期瞬时大血流面积(Aflow).并且测定收缩期大血流速度(PSV)、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阻力指数(RI).结果 所有T2DM患者拇指动脉血管内径均较对照组缩小[正常人拇指动脉血管内径平均为(2.11±0.19)mm,T2DM组1平均为(1.71±0.21)mm,T2DM组2平均为(1.59±0.25)mm,P<0.001];T2DM两组患者的拇指动脉AfLow较对照组显著减低T2DM组1平均为(61.35±10.66)mm2/s,T2DM组2平均为(46.50±6.59)mm2/s,对照组平均为(75.32±11.97)mm2/s,P<0.001].而且T2DM组2的拇指动脉Aflow较T2DM组1更为减低(P<0.001).结论 三维多普勒超声技术所测拇指动脉内径与相关血流参数,可应用于临床观测T2DM患者外周微小血管的损伤度,为观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管病变提供一种可靠的无创伤性分析手段.
作者:张韬;夏良华;赵峰;王洪兴;李幼子;陈明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左心房客积指数(LAVI)联合组织多普勒评价食管癌患者放疗后左心功能早期损伤的价值.方法 对40例首次接受胸部放疗的食管癌患者,于放疗前、放疗后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记录常规超声参数、组织多普勒参数及LAVI,并进行统计学分析,分析LAVI与舒张早期二尖瓣血流速度(E)/二尖瓣环舒张早期峰值速度(Em)的相关性.结果 与放疗前相比,常规超声指标放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均>0.05);放疗后二尖瓣环舒张期峰值速度(Sm)、Em、Em/二尖瓣环舒张晚期峰值速度(Am)降低,Am和E/Em升高,LAVI放疗后亦升高,且LAVI与E/Em呈正相关(r=0.87,P<0.001).结论 食管癌患者接受放疗后,早期放射性心脏损伤主要表现为心脏舒张功能减退,组织多普勒、E/Em、LA-VI可作为早期左心功能损伤的较好指标.
作者:杨菲;陈勇;张西志;陈勇;于海迪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心脏磁共振(CMR) T1 mapping技术对陈旧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31例陈旧心肌梗死患者行心脏T1 mapping MOLLI序列和延迟强化检查,以延迟强化为金标准,将心肌节段分为阳性及阴性组,测定心肌17个节段初始T1值和强化后T1值,计算强化后T1缩短值(△T1)和细胞外容积(ECV),比较两组间初始T1值、△T1值和心肌ECV值的差异并行ROC曲线分析.结果 陈旧心肌梗死患者中LGE阳性和阴性节段的平均初始T1值、强化后T1值、△T1值和ECV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521.77±150.49)ms vs(1258.02±72.52)ms,P<0.001,(404.64±66.39)ms vs(594.92±66.92)ms,P<0.001,(1117.12±179.55)ms vs (663.10±103.12) ms,P<0.001,(57.76±11.07)%vs(27.72±5.61)%,P<0.001)].采用初始T1值、△T1值和ECV诊断心肌梗死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64、0.994和0.990,初始T1阈值为1 341.15 ms时,敏感度为91.75%(189/206),特异度为91.97%(275/299);△T1值阈值为843.05 ms时,敏感度为97.09%(200/206),特异度为96.66%(289/299);ECV阈值为38.87%时,敏感度为98.06%(202/206),特异度为96.99%(290/299).采用初始T1值和ECV值诊断心肌梗死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而△T1值与ECV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心脏T1 mapping技术可用于识别及定量评估陈旧心肌梗死纤维化,其中心肌初始T1值、△T1值和ECV值的准确性均较高,且ECV明显高于初始T1值.
作者:张丽君;贺毅;范占明;赵轶轲;安靖;窦瑞雨 刊期: 2016年第06期
患者女,55岁,以“头面部及上肢肿胀1月余”入院.体格检查:头面部及上肢肿胀,呈指凹性.超声心动图:右心房增大,内可见一约38 mm×40 mm实性等回声团块,边界尚清,形态不规则,内回声不均匀,与右心房壁关系密切,三尖瓣口血流速度增快,心包腔内未见明显积液回声;提示右心房实性占位,建议结合其他检查明确占位性质(图1).
作者:尹静;滑少华;李莉锦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探讨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对脑脊液鼻漏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例脑脊液鼻漏患者的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资料,包括常规轴位、矢状位、冠状位图像.并与术中所见相对照.结果 MRI清晰显示17例(17/20,85.00%)脑脊液鼻漏;漏口位于筛板顶部15例(15/20,75.00%),蝶筛隐窝、蝶窦各1例(1/20,5.00%).另3例漏口MRI显示不清.俯卧位图像显示鼻窦内及鼻孔处脑脊液信号较仰卧位增多17例(17/20,85.00%),体位改变后MRI表现无明显变化3例(3/20,15.00%).5例(5/20,25.00%)同时伴有脑疝.结论 仰、俯卧位MR多平面扫描可较准确地显示脑脊液鼻漏患者漏口位置,且可同时显示伴发的脑疝,变换体位有助于活动性脑脊液鼻漏的检出.
作者:刘静静;时宇鹏;高雪梅;程敬亮 刊期: 2016年第06期
目的 通过与传统二维高频超声及术中超声的对比,探讨超声自动全容积扫查系统(AVSS)预测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的价值.方法 对24名预行剖宫产的晚孕期瘢痕子宫孕妇,于手术前一天分别进行AVSS成像及二维高频超声(2DHF)扫查,记录图像并分别测量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次日,将术中高频超声直接放置于子宫瘢痕区域测量肌壁厚度,并与术前AVSS及2DHF结果对比分析.结果 AVSS系统可以显示孕妇腹壁下段的皮肤、皮下脂肪及腹直肌结构;同时可以清晰显示子宫浆膜层、肌层与黏膜层的结构关系.AVSS的测值与术中超声测值呈正相关(r=0.76,P<0.01),与术中超声的测量差值集中在≤0.5 mm范围内.结论 AVSS测量晚孕期瘢痕子宫前壁下段肌层厚度重复性好,其测值更接近术中实际厚度.
作者:王颖芳;陈欣林;肖梅;杨小红;赵胜;许杨青;黄君红;胡萍 刊期: 2016年第0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