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国科学院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
  • 国际刊号:1003-3289
  • 国内刊号:11-1881/R
  • 影响因子:0.76
  • 创刊:1985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
  • 全年订价:408.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日), 上海图书馆馆藏, 国家图书馆馆藏, CS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期刊(含扩展版), 医学文摘, 哥白尼索引(波兰), 文摘与引文数据库, SA 科学文摘(英), 北大核心期刊(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万方收录(中), 文摘杂志, 知网收录(中),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 《CAJ-CD》规范执行优秀奖期刊
  • 临床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   2017年3期文献
  • 胃恶性血管球瘤1例

    患者男,53岁,黑便10余天入院.既往体健,轻度贫血貌,体格检查、血清肿瘤学指标均无异常.CT检查:胃窦小弯侧壁见一软组织肿块影突入胃腔内,大截面约3.3 cm×2.6 cm,平扫及增强各期CT值约45、100、91、87 HU,呈不均匀强化改变,中心可见斑片状坏死区,肿块表面未见明确桥样皱襞(图1).CT诊断:考虑胃间质类肿瘤.胃镜示:胃窦黏膜下隆起并溃疡出血.行胃部分切除术.

    作者:李昌晓;姜洪翠;王庆广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幕下小脑实质间变性室管膜瘤1例

    患者女,41岁,因“头痛、头昏20天,双下肢无法站立2天”就诊.神经系统检查及实验室检查无异常,初步诊断为“精神障碍”.MR检查:右侧小脑半球可见团块状长T1混杂长T2信号(图1A、1B),周边见片状长T1长T2水肿信号,FLAIR呈高信号,DWI见高信号,小脑中脚及4脑室明显受压变形;增强后右侧小脑半球病变呈团块状明显强化,边界清晰,约4.0 cm×3.9 cm×4.3cm(图1C).MRI诊断:室管膜瘤.行后正中右拐人路肿瘤切除术,术中见肿瘤位于右侧小脑及枕骨大孔,呈灰红色,质软,血供丰富,边界不清.

    作者:吕青青;张勇;程敬亮;汪卫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正中神经神经脂肪瘤病超声表现1例

    患者女,23岁,因“发现右腕掌侧、右手大鱼际肌处肿物5年,近2年来肿物增大,伴一过性手指麻木”就诊.查体:右腕关节桡、掌侧可触及3.0 cm×1.0 cm肿块,手掌大鱼际肌处可触及3.0 cm×3.0 cm肿块,两处肿块均为类圆形,质软,活动度可,按压肿块时患者手指有麻木感.右手对掌功能障碍,右腕关节活动正常.超声检查:右前臂、腕部及掌部正中神经明显增粗,粗处位于大鱼际肌,病变范围约5.3 cm×1.2 cm×2.3 cm,可见强回声区包绕正中神经,部分神经束显示欠清(图1);CDFI未见明显血流信号.超声诊断:右侧正中神经病变,考虑神经纤维瘤病.右掌局部肿瘤切除术十右腕部正中神经探查术中见正中神经明显增粗,正常结构消失,神经束间充满黄色脂肪样组织.

    作者:田野;邱逦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PET/CT诊断右心房血管肉瘤合并心包压塞1例

    患者男,62岁,喘憋1个月、加重1周入院.1周内心包穿刺4次,每次抽液量约600~1 500 ml,为血性积液.实验室检查:红细胞2.29×1012/L,血红蛋白73 g/L,谷丙转氨酶167 U/L,谷草转氨酶85 U/L,CA125 345.70 mg/L.心脏超声提示大量心包积液.冠状动脉CTA示主动脉管壁规则,大量心包积液,双侧胸腔积液.

    作者:卢霞;孟晶晶;焦建;苏航;于玮;陈东;张晓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巨大特发性肺动脉瘤1例

    患者女,77岁,因“活动后心累气促3年”入院.超声心动图检查:各房室腔大小及室壁厚度测值正常,肺动脉主干(近心端61mm,近分叉处84 mm)及左肺动脉(57 mm)呈瘤样扩张,右肺动脉稍增宽(27 mm),内未见确切夹层、血栓及其他异常回声(图1);双侧心室收缩功能正常;CDFI:三尖瓣微量反流,肺动脉瓣前向血流通畅,肺动脉内血流呈低速涡流(图2),心内及大血管水平未见分流;超声诊断:肺动脉主干及左肺动脉瘤.

    作者:延东娥;陈新云;张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双入口CT灌注评价肺腺癌和肺鳞癌血供特征

    目的 探讨双入口CT灌注成像技术分析肺腺癌和肺鳞癌血供特征的价值.方法 对40例原发性肺癌患者行胸部容积CT灌注扫描,进行双人口灌注图像后处理分析,由2名高年资医师单独测量记录肺部癌性肿块的支气管动脉灌注血流量(BF)、肺动脉灌注血流量(PF)、肺动脉灌注指数[PI;PI=PF/(PF+ BF)]及肿块体积、位置.比较肺腺癌与肺鳞癌、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各灌注参数值之间的差异.分析肿瘤体积与各CT灌注参数值之间的相关性.采用组内相关系数(ICC)分析观察者间一致性.结果 40例肺癌患者的PF为(54.26±21.07)ml/(min· 100 ml),BF为(64.41±22.06)ml/(min·100 ml),PI为(43.38±16.07)%.其中肺腺癌23例、肺鳞癌17例,腺癌的PI小于鳞癌(t=-2.196,P=0.034).周围型肺癌17例,中央型23例.周围型肺癌的PI高于中央型肺癌(t=2.305,P=0.027).肺腺癌与肺鳞癌、中央型肺癌和周围型肺癌之间PF与BF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肿瘤体积与肺癌的PI呈负相关(r=-0.39,P=0.01).2名医师测量病灶的PF、BF、PI的一致性良好,ICC分别为0.97、0.93、0.91.结论 双入口CT灌注技术可用于评价不同组织类型和位置肺癌的血供特征,肺癌的PI与肿瘤的大小及位置有关.

    作者:高垒;杨青;胡亚彬;张亮;任佳男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的超声与病理特征

    目的 观察含有鳞状细胞癌成分的乳腺化生性癌(MCSC)的声像图和病理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检查证实的MCSC患者的二维声像图及CDFI声像图特征,并与病理学表现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7例MCSC病灶均为单发;大径2.6~5.1 cm;6例为混合回声,1例为低回声,6例病灶内均可见大小不一的无回声区;7例形态均呈微小或小分叶状、边缘模糊.CDFI显示病灶实性部分有较丰富血流,4例为Ⅲ级血流信号,2例为Ⅱ级血流信号,1例为Ⅰ级血流信号,频谱显示为高阻力动脉血流(阻力指数0.75~0.97).术后病理大体标本示6例为囊实性,1例为实性,镜下病理5例表现为腺鳞癌,2例表现为纯鳞状细胞癌.免疫组化显示雌、孕激素受体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均为阴性者(三阴乳腺癌)4例.结论 MCSC声像图特征为体积较大、囊实性混合回声、瘤体后方回声增强、实性回声内血供丰富且动脉阻力高.

    作者:鄢磊;许翔;叶小剑;王行富;陈晓宇;徐荣全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剪切波弹性模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Meta分析

    目的 采用Meta分析评价剪切波弹性模量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价值.方法 检索2016年4月前有关剪切波弹性成像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中文及英文文献.通过Meta分析评价弹性模量参数(Emax、Eea、Eratio、Esd)鉴别诊断乳腺良恶性肿块的效能.结果 共纳入文献31篇.弹性模量Emax的合并敏感度(SSEN)为0.87[95%CI(0.83,0.91)],合并特异度(SSPE)为0.91[95%CI(0.87,0.93)];Emea的SSEN为0.84[95%CI(0.77,0.89)],SSPE为0.88[95%CI(0.84,0.91)];Eratio的SSEN为0.88[95%CI(0.83,0.91)],SSPE为0.87[95%CI(0.80,0.91)];Esd的SSEN为0.85[95%CI(0.80,0.89)],SSPE为0.90[95%CI(0.85,0.94)].Emax、Emea、Eratio、Esd合并受试者工作特性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5、0.93、0.93、0.93.结论 剪切波弹性模量参数有助于鉴别乳腺良恶性肿块,其中Emax的诊断效能优.

    作者:丁新华;胥萍;雷海燕;王佳冰;童明辉;王海永;童磊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非结核分枝杆菌肺病的临床与MSCT表现

    目的 探讨非结核分枝杆菌(NTM)肺病的临床表现与MSCT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和实验室检查确诊的102例NTM肺病和102例肺结核患者的病历资料与MSCT资料,两组间一般资料、CT征象的比较采用t/x2检验.结果 NTM肺病患者临床表现与肺结核类似,主要表现为咳嗽、咳痰、咯血和活动后气促,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NTM肺病常合并慢性肺部疾病,如肺结核病史、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与肺结核组比较,两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NTM肺病MSCT主要表现为小叶中心结节(89/102,87.25%)、支气管扩张(67/102,65.69%)、斑片状实变灶(64/102,62.75%),其次为纤维条索灶、薄壁空洞及胸膜增厚,其中小叶中心结节、支气管扩张、薄壁空洞的发生率高于肺结核组(x2 =3.995、22.675、12.823,P均<0.05),支气管扩张以右中叶和/或左舌叶明显.结论 NTM肺病常合并慢性肺部疾病,CT表现有一定特征性,尤其表现为右中叶和/或左舌叶支气管扩张伴周围小叶中心结节、薄壁空洞,具有以上CT特征且经正规抗结核效果不佳时,应考虑NTM肺病的可能.

    作者:姚景江;贺亚琼;张亚林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3.0T磁共振多b值扩散加权成像ADC值反映宫颈鳞癌强化和分化程度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3.0T MRI的多b值DWI中ADC值反映宫颈鳞癌灶强化程度及分化程度的可行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31例经病理确诊为宫颈鳞癌患者的多b值DWI及多时相增强扫描图像,勾画癌灶高、低强化区,计算不同b值下的ADC值及信号强度的强化幅度.分析不同高低b值组合下的ADC差值与早、晚期强化幅度的相关性,以及ADC值和ADC差值与鳞癌分化程度的关系.结果 不同b值时宫颈鳞癌高低强化区的ADC值随b值增高呈逐渐降低趋势.b值为200 s/mm2时,与高b值(800、1 000、1 200、1 400 s/mm2)组合后ADC差值与早期强化幅度呈弱相关(r=0.315~0.339,P均<0.05).b值为800、1 000 s/mm2时,中高分化癌灶高强化区域的ADC值明显高于低分化癌灶(P均<0.05),余b值下不同分化癌灶ADC值及不同b值下ADC差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低强化区的各ADC值及ADC差值在不同分化癌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多b值组合可用于反映宫颈癌血供及分化程度,其中采用3.0T MR DWI检查宫颈鳞癌的b值可为200 s/mm2和800 s/mm2或1 000 s/mm2.

    作者:曹崑;王帅;赵博;孙应实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T灌注成像预测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小淋巴结转移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预测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小淋巴结转移的价值.方法 收集在我院接受新辅助化疗并手术的46例宫颈鳞癌患者,根据术后病理是否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转移淋巴结短轴径<10 mm)及短期随访淋巴结转移的情况将其分为无微小淋巴结转移组(n=32)和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组(n=14),比较其CT灌注参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结果 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组的肿瘤化疗前肿瘤大直径、血流量(BF)、血容量(BV)均大于无微小淋巴结转移组(P均<0.05);两组间化疗后肿瘤大直径、渗透性、达峰时间(TT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BF、化疗前肿瘤大直径是新辅助化疗后微小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显示BF[AUC=0.86,P<0.001,95 %CI(0.75,0.96)]较化疗前肿瘤大直径[AUC=0.70,P=0.02,95%CI(0.54,0.88)]对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是否存在微小淋巴结转移具有更高的预测价值.结论 CT灌注成像对预测宫颈鳞癌新辅助化疗后微小淋巴结转移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作者:殷亮;雷军强;郭顺林;翟亚楠;郭奇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产前超声诊断胎儿单侧多囊性发育不良肾

    目的 探讨超声检查诊断单纯性单侧多囊性发育不良肾(MCDK)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于我院产前诊断中心进行产前系统超声筛查检出的29胎单纯性单侧MCDK胎儿.在排除孕妇妊娠合并征、胎儿合并有其他结构异常及胎儿染色体核型异常后,对其中15胎继续妊娠并进行随访的胎儿跟踪观察至产后,观察胎儿患侧肾脏的声像图变化特征、健侧肾脏形态及大小、患儿生长发育及肾功能有无受损.结果 15胎单侧MCDK胎儿,短随访时间为孕期至出生后7个月,长随访时间为孕期至患儿5周岁.超声显示胎儿时期患侧肾脏体积常先变大,至妊娠晚期近足月时肾脏体积多逐渐缩小,至出生后5~6个月时患侧肾脏常已萎缩,甚至超声无法探及.而健侧肾脏的形态、大小、声像图特征与正常同孕龄胎儿相似.产前胎儿生长发育指标及羊水量均在正常.出生后,除1例患儿体质量过重外,其余患儿的生长发育指标均在正常范围.结论 胎儿单纯性单侧MCDK多预后良好,超声在检查及随访中有重要价值,可为产前诊断咨询提供可靠依据.

    作者:戴晨燕;茹彤;顾燕;杨燕;徐燕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阴道分娩不同助产方式对盆底功能的影响

    目的 采用经会阴三维超声探讨阴道分娩中不同助产方式对妇女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经阴道分娩的产妇84名,按助产方式的不同分为会阴完整组32例、会阴侧切组30例、产钳助产组22例.分别获得静息状态、瓦氏动作和缩肛动作时盆隔裂孔图像,比较3组妇女产后盆隔裂孔前后径和面积的差异.结果 会阴完整组和会阴侧切组于静息状态、瓦氏动作和缩肛动作时盆隔裂孔的前后径、面积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会阴完整组和产钳助产组在静息状态、瓦氏动作和缩肛动作时的盆隔裂孔前后径、面积,静息—瓦氏和静息—缩肛时盆隔裂孔改变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产钳对盆底功能的损伤大于自然阴道分娩,阴道分娩中,是否会阴切开对盆底功能损伤无明显差异.

    作者:周铮;史铁梅;王鑫璐;刘晨;牛旺;张原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迭代算法低剂量CT诊断腰椎间盘突出

    目的 评价迭代算法(AIDR 3D)和滤波反投影算法(FBP)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评估腰椎间盘突出的价值.方法 将150例患者随机分为A~E 5组,每组30例,A~D组扫描管电压为120 kV,管电流分别为100 mAs、50 mAs、30 mAs、20 mAs,E组管电压为80 kV、管电流为100 mAs.对每组图像分别进行AIDR 3D和FBP重建,比较不同重建方法各组图像的噪声、SNR及CNR.并采用3分法对图像质量进行主观评分,评分≥2为诊断可接受图像质量,比较各组图像椎间盘突出的显示能力.结果 在不同扫描条件下,采用AIDR 3D重建的图像噪声、SNR、CNR及椎间盘突出的显示情况方面均优于FBP.同一重建技术条件下,随辐射剂量减低,噪声升高、SNR和椎间盘突出显示能力降低;除采用AIDR 3D的50 mAs组CNR略低于30 mAs组外,其余各组随剂量减低,CNR降低;同一剂量下两种重建技术采用降低管电流得到的图像质量优于降低管电压的方式.结论 采用AIDR 3D重建方法联合低剂量CT扫描诊断椎间盘突出有一定的价值.

    作者:肖梦强;张萌;刘金丰;周桂忠;雷鸣;徐旺东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前置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体模与临床研究

    目的 探讨前置基于多模型的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ASiR-V)技术对胸部CT辐射剂量和图像质量的影响.方法 采用GE Revolution CT对胸部仿真体模和120例胸部CT平扫患者(分为6组,每组20例)分别设定前置ASiR-V权重为0、20%、40%、60%、80%、100%进行扫描.管电压120 kV,管电流采用自动毫安(Smart mA 10-500)技术,噪声指数设为11.记录胸部体模及各组患者扫描的剂量长度乘积,计算并比较各组有效剂量(ED).以胸部体模不同组织结构(肺组织、脊柱旁软组织、主动脉和椎体)的CT值和标准差(SD)作为客观指标,结合对各组患者的图像主观评分,比较图像质量的组间差异.结果 随着前置ASiR-V权重的增加,体模及患者的ED均呈对数降低,体模不同组织CT值、图像噪声均未见明显改变.ASiR-V权重为40%时纵隔窗和肺窗的主观评分开始下降;60%时纵隔窗和肺窗图像主观评分相对40%时出现明显下降(P<0.05).ASiR-V权重为40%,ED降至ASiR-V权重为0时的57.21%.结论 前置ASiR-V可以降低辐射剂量,同时又不影响图像客观指标;前置ASiR-V权重为40%时,图像仍可保证临床诊断需求,且辐射剂量明显降低,临床应用价值高.

    作者:颜利辉;陈飞;姚立正;李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70 kVp超低辐射剂量和低碘摄入量在低体质量指数患者腹部CTA的可行性

    目的 探讨70 kVp在低体质量指数(BMI;BMI≤22 kg/m2)患者腹部CTA中降低辐射剂量和碘摄入量的可行性.方法 收集临床拟诊腹部血管疾病而行全腹部CTA检查、BMI≤22kg/m2的患者48例,按管电压和对比剂摄入量分为2组,A组27例,采用70 kVp(对比剂300 mgI/kg体质量);B组21例,采用120 kVp(对比剂500 mgI/kg体质量);其余参数两组相同;对比剂均采用350 mgI/ml的碘海醇.2名观察者分别以5分制对两组右肾动脉图像质量进行评分,对评分行一致性检验,比较两组主观评分差异性;测量A、B组的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的CT值及同层面竖脊肌的CT值和SD值(噪声).比较两组上述动脉CT值、腹主动脉SNR和CNR;比较两组容积CT剂量指数(CTDIvol)和剂量长度乘积(DLP)及患者总摄碘量.结果 2名观察者对两组右肾动脉图像评分中位数均为5.00(1.00)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一致性很好(Kappa=0.932、0.911);A组腹主动脉、腹腔干、肠系膜上动脉、肝总动脉、脾动脉的CT值均高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A组腹主动脉SNR、CNR均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组CTDIvol和DLP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A组CTDIvol较B组降低73.36%、DLP降低74.41%;A、B组患者总碘摄入量分别为(46.33±6.43)ml、(84.31±10.71)ml,A组较B组每例患者总碘摄入量降低45.05%.结论 针对BMI≤22 kg/m2患者,采用70 kVp低管电压行腹部CTA扫描,可显著提高腹主动脉及其分支的图像CNR和SNR,同时明显降低辐射剂量及患者摄人总碘量,具有很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作者:刘义军;刘爱连;方鑫;刘静红;刘磊;刘晓峰;袁刚;浦仁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健康人群全身动态13N-NH3·H2O PET/CT显像13N-NH3·H2O的生物分布及辐射吸收剂量评估

    目的 探讨健康人群13N-NH3·H2O PET/CT显像中13N-NH3·H2O的生物分布和主要器官的辐射吸收剂量.方法 对5名健康志愿者在注射666~814 MBq13N-NH3·H2O后进行全身PET/CT扫描,获得每名受试者的连续动态图像.通过CT二维轴位图像手动勾画ROI,并在PET图像中找出相应层面,按照医学内照射剂量计算(MIRD)方法评估13 N-NH3·H2O的吸收剂量.结果 心脏、肝及双肾13N-NH3·H2O摄取高,其次为胰腺、脑组织、脾脏和胃.心脏的吸收剂量高,为(7.14±3.63)×10-3 mGy/MBq.受试者全身辐射吸收剂量为(2.11±0.44)×10-3 mGy/MBq,全身有效剂量为(6.58±1.23)×10 3 mSv/MBq.结论 13N-NH3·H2O作为重要的心肌显像示踪剂,用于人体全身PET/CT显像的辐射剂量是安全的.

    作者:张芳玲;易畅;余冬兰;赵彬良;史新冲;张祥松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3D UTE-T2*评价跟腱腱病及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

    目的 采用3D超短回波时间(UTE)-T2*序列比较病变跟腱与健康跟腱T2*值的差异,并分析其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方法 纳入15例跟腱病变患者(病变组)和1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行UTE序列及常规序列MR扫描.按纵向长度将跟腱平均分为3段,计算这3段以及跟腱总体的T2*值.采用临床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评分和跟腱完全断裂(ATRS)评分对跟腱病变患者进行临床评估.两组T2*值的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患者跟腱T2*值与临床评分的相关性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结果 病变组患者4个ROI的T2*值明显高于对照组;病变组T2*值与AO-FAS及ATRS评分呈负相关(r=-0.92、-0.90,P<0.01).结论 跟腱病变患者跟腱T2*值升高,UTE-T2*可从组织生化结构方面定量评估跟腱情况,且与临床一致,有助于跟腱病的早期准确诊断.

    作者:乔洋;陶虹月;胡忆文;华英汇;陈爽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MRS定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

    目的 探讨MRS技术定量评价腰椎间盘退变程度的价值.方法 对82例腰痛患者行腰椎MR常规扫描,采用T2WI矢状位图像进行Pfirrmann分级;采用MRS技术检测腰椎间盘髓核的氮-乙酰氨基(N-acetyl)峰下面积、水(Wa-ter)峰下面积及二者峰下面积比值,分析MRS测量值与Pfirrmann退变分级、患者年龄间的相关性.结果 82例患者中,204个椎间盘可获得MRS测量值,其中Ⅱ、Ⅲ、Ⅳ、V级椎间盘数目分别为89个、73个、39个、3个,髓核区N-acetyl峰下面积、Water峰下面积、N-acetyl/Water峰下面积比值与腰椎间盘Pfirrmann分级呈负相关(rs=-0.460、-0.204、-0.526,P均<0.05).<30岁、30~39岁、40~49岁、50~59岁、>59岁的患者中,取得MRS测量值的椎间盘数目分别为62个、25个、37个、51个、29个,腰椎间盘髓核区N-acetyl峰下面积、N-acetyl/Water峰下面积比值与年龄段呈负相关(rs=-0.247、0.385,P均<0.05).结论 MRS技术可用以定量检测腰椎间盘的退变程度.

    作者:李永;蔡兆熙;陈建宇;杨泽宏;刘珍珍;蒋新华;张梦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脊柱多发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的CT、MRI征象分析

    目的 探讨脊柱多发郎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LCH)的CT、MRI征象.方法 回顾性分析13例经病理证实的脊柱多发LCH患者的影像学检查资料,13例均接受CT检查(1例增强扫描),其中12例接受MR检查(6例增强扫描).结果 13例中,单中心病变8例,多中心病变5例.共34个病变脊椎,其中核心病变脊椎19个,邻近侵犯脊椎15个.18个(18/19,94.74%)核心病变脊椎存在不同形态、程度的压缩骨折.13例患者共34个病变脊椎CT均表现为溶骨性骨质破坏;19个核心病变脊椎中,18个(18/19,94.74%)骨皮质不完整、可见椎旁软组织肿块.MRI显示12例患者共33个病变脊椎,包括核心病变脊椎18个,邻近侵犯脊椎15个,T1WI均呈等、稍低或低信号,T2WI呈稍高或高信号,脂肪抑制序列呈高信号;17个(17/18,94.44%)核心病变脊椎有椎旁软组织肿块.结论 脊柱多发LCH的CT、MRI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加深对本病影像表现的认识可提高诊断和鉴别水平,但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

    作者:庞超楠;袁慧书;刘晓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磁共振小视野表面线圈在距骨软骨损伤成像中的应用

    目的 比较靴形线圈的质子密度加权成像(2D-FSE-PD)、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序列(3D-SPACE)成像和小FOV表面线圈2D-FSE-PD序列成像对距骨软骨损伤成像的准确率.方法 对43例患者(45个踝关节)采用靴形线圈行2D-FSE-PD和3D-SPACE序列扫描,然后更换为小FOV表面线圈行2D-FSE-PD成像.以关节镜检查结果为金标准,比较3种扫描方法显示距骨软骨损伤的符合率.结果 小FOV表面线圈2D-FSE-PD序列的符合率为86.67%(39/45),靴形线圈2D-FSE-PD序列的符合率为60.00%(27/45),靴形线圈3D-SPACE序列的符合率为68.89%(31/45).小FOV表面线圈2D-FSE-PD序列的符合率高于靴形线圈3D-SPACE序列(x2=4.114,P=0.002)和2D-FSE-PD序列(x2=8.182,P<0.001),而靴形线圈3D-SPACE序列的符合率与2D-FSE-PD序列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776,P=0.125).结论 与靴形线圈的2D-FSE-PD与3D-SPACE序列相比,小FOV表面线圈2D-FSE-PD成像能更好地显示距骨软骨损伤.

    作者:孙岩;沈均康;郝跃峰;秦卫;徐吉雄;胡丹;刘可夫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声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

    目的 探讨超声在评价放疗对颈动脉溃疡斑块形成的影响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收集经病理学证实为头颈部肿瘤、放疗前后的颈动脉超声资料以及其他基线资料完整的患者93例,比较放疗前后放疗侧颈动脉和非放疗侧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和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大斑块面积、大溃疡斑块的面积、大溃疡口的面积.结果 放疗前后颈动脉超声检查的平均间隔时间为(6.1±1.9)年;放疗前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大溃疡斑块的面积、大溃疡口的面积与非放疗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放疗后放疗侧斑块总数量、平均内膜-中膜厚度、大斑块面积、溃疡斑块的总数量、大溃疡斑块的面积、大溃疡口的面积均较非放疗侧加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放疗可导致头颈部肿瘤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形成和进展,且斑块具有易损性特点.

    作者:杨静;陈新燕;吴永娟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唾液腺显像诊断干燥综合征

    目的 探讨唾液腺显像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44例临床怀疑干燥综合征(SS)患者的唾液腺显像资料,在双侧腮腺、颌下腺勾画ROI获得时间-放射性曲线(TAC),对曲线进行定量分析获得唾液腺摄取指数(UI)和排泌分数(EF),分析UI和EF与唾液腺显像定性分级诊断结果的相关性,并比较其诊断SS的效能.结果 与非SS患者相比较,SS患者唾液腺UI和EF均明显减低(P均<0.05).定性诊断评价唾液腺功能受损程度分为0~3级,双侧颌下腺、腮腺UI与定性诊断分级呈负相关(P均<0.001);除右侧颌下腺EF与唾液腺显像定性分级呈负相关外(r=-0.312,P-0.039),其余腺体EF与定性诊断分级无相关性(P均>0.05).UI的综合诊断效能均高于定性诊断,但是其ROC曲线下面积与定性诊断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唾液腺显像定量分析可准确评价唾液腺功能,对诊断SS具有重要价值.

    作者:邹惠峰;沈阳;尤嘉熙;杨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声诊断伴周边环形钙化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价值

    目的 探讨超声对伴周边环形钙化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分析经手术病理确诊的73例伴周边环形钙化甲状腺结节的超声声像图特征,分析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声像图特点,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算各声像图特征对伴周边环形钙化良恶性甲状腺结节的鉴别诊断效能.结果 73例患者中,良性甲状腺结节58例(58/73,79.45%),恶性甲状腺结节15例(15/73,20.55%).良、恶性结节的平均大径、边界和内部回声、钙化周围有无声晕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良恶性结节伴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构成比差异、钙化厚薄是否均匀和钙化的连续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以伴结节性甲状腺肿诊断良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7.59%(45/58)、60.00%(9/15)、88.24%(45/51)、40.91%(9/22);钙化厚薄不均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3.33%(8/15)、87.93%(51/58)、53.33%(8/15)、87.93%(51/58).钙化连续中断诊断恶性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73.33%(11/15)、68.97%(40/58)、37.93%(11/29)、90.91%(40/44).结论 超声对于伴环形钙化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判断有一定的价值,钙化厚薄不均、连续性中断对诊断恶性病变价值更高.

    作者:丛淑珍;尚诗瑶;冯占武;裴书芳;吴丽桑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唾液腺超声评分法诊断干燥综合征的价值

    目的 探讨唾液腺超声评分法对干燥综合征(SS)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我院风湿免疫科门诊或住院的口干、眼干患者92例,将患者分为SS组42例和非SS组50例.对所有患者双侧腮腺及颌下腺进行二维超声检查,获得双侧腮腺及颌下腺的声像图,采用半定量评分方法对其进行评分.比较两组唾液腺超声评分的差异并分析其诊断SS的价值.结果 非SS组中38例(38/50,76.00%)唾液腺超声表现正常,评为0分,SS组32例(32/42,76.19%)唾液腺超声评分≥1分.SS组唾液腺超声评分高于非SS组(P<0.001).唾液腺超声评分诊断SS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805[P<0.001,95%可信区间(0.711,0.899)],以2分为临界值诊断SS敏感度为59.5%,特异度为92.0%.结论 唾液腺超声评分法可为唾液腺回声的均匀程度提供半定量指标,在诊断SS中有重要价值.

    作者:王婧玲;吴锐;张卫平;陈莉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CEUS诊断TI-RADS 3、4级甲状腺结节

    目的 探讨CEUS对甲状腺TI-RADS 3、4级结节的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95例常规超声诊断为TI-RADS 3、4级的甲状腺结节(共95个结节,均经手术病理证实)的CEUS表现,分析CEUS对甲状腺TI-RADS 3、4级结节的校正及鉴别诊断价值.结果 常规超声TI-RADS分级评估甲状腺结节良恶性与手术病理级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3.56,P=0.06).对于直径>1 cm的甲状腺TI-RADS 3、4级结节,与常规超声TI-RADS分级相比,CEUS评分及CEUS校正后TI-RADS分级的诊断准确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0.01);对于直径≤1 cm的微小乳头状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5、1.00).ROC曲线分析显示,对于甲状腺TI-RADS 3、4级结节,常规超声TI-RADS分级、CEUS评分、CEUS校正后TI-RADS分级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64、0.75、0.81时,截断值分别为TI-RADS 4a级、1分、TI-RADS 4a级,评估结节良、恶性的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45.3%、80.0%,69.3%、65.0%,82.7%、60.0%.CEUS评分、CEUS校正后TI-RADS分级与常规超声TI-RADS分级的曲线下面积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CEUS评分与CEUS校正后TI-RADS分级的曲线下面积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3). 结论 CEUS对甲状腺TI-RADS 3、4级结节具有校正及提高鉴别诊断的价值.

    作者:汪延芳;聂芳;耿祥亮;宋爱琳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三维斑点追踪成像技术评价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

    目的 采用三维斑点追踪成像(3D-STI)技术检测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方法 纳入轻度子痫前期患者73例(轻度组)、重度子痫前期患者64例(重度组)和年龄、孕周匹配的健康孕妇60例(对照组).检测生化指标和常规超声参数,并运用3D-STI测量左心室收缩期整体纵向峰值应变(GLS)、整体径向峰值应变(GRS)、整体环向峰值应变(GCS)和整体面积峰值应变(GAS),计算面积应变不同步指数(ASDI).并分析三维应变参数与生化指标及超声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重度组左心房前后径(LAD)增大,二尖瓣口舒张期流速比值(E/A)减低,Tei指数在对照组、轻度组、重度组依次增高(P均<0.05).与对照组比较,轻度组|GLS|、| GAS|降低,ASDI增高,重度组|GLS|、| GRS|、|GCS|、| GAS|和ASDI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轻度组比较,重度组GLS、GAS明显降低,ASDI明显增高(P均<0.05).|GLS |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471,P=0.036);|GAS|与LVEF呈正相关(r=0.051,P=0.028),与Tei指数呈负相关(r=-0.612,P=0.017);ASDI与心脏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呈负相关(r=-0.525,P=0.046),与Tei指数呈正相关(r=0.489,P=0.037).结论 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明显受损,心肌应变能力下降,3D-STI技术可早期无创评价子痫前期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变化.

    作者:夏燕;李忻;汪素涵;邢泽刚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检查规范解读

    由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医师分会组织国内超声专家编著的《超声心动图检查指南》一书是超声医师临床工作的规范性指导用书.第三章针对“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的适应证与禁忌证、术前准备、操作方法、标准切面、注意事项和并发症以及围术期应用6个方面进行了规范.该部分内容根据我国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现状开展,同时结合国内外TEE专著和相关文献,旨在普及、推广、规范TEE的临床应用.

    作者:唐红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与其他影像技术指导左心耳封堵术的对比

    目的 探讨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和2D-TEE、CTA和术中X线造影在左心耳(LAA)形态、大小评估及指导封堵器型号选择方面的价值.方法 对43例拟行LAA封堵术的心房颤动患者行TEE,清晰显示LAA并于0°、45°、90°和135°分别测量其开口大径和大深度值;于LAA显示清晰切面启动3D-ROOM模式测量开口大径、小径,并将其与2D-TEE、CTA和X线造影的检查结果进行对比.结果 3D-TEE测量LAA开口大径与2D-TEE、术中X线造影测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CTA测量LAA开口大径明显大于3D-TEE、2D-TEE和X线造影测值(P<0.01);2D-TEE于90°和135°测量LAA大深度值与CTA测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术中X线造影比较,仅在135°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3D-TEE测量LAA开口大径与2D-TEE各角度、CTA和X线造影测值呈明显正相关(r=0.70~0.77、0.57、0.58,P均<0.01);2D-TEE各角度测量LAA开口大径与CTA、X线造影测值均存在相关性(r=0.57~0.71,0.45~0.51;P均<0.01);3D-TEE、2D-TEE、CTA及X线造影LAA开口大径与封堵器大小均呈明显正相关且(r=0.93、0.70~0.77、0.57、0.47,P均<0.01).结论 3D-TEE与2D-TEE、CTA和X线造影相比,3D-TEE对于封堵器大小的选择更具指导性.

    作者:孟庆国;尹立雪;曾杰;王胰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医学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及研究进展

    3D打印技术作为一种快速成型技术,近年来在心血管领域应用广泛.3D打印模型的制作有多种方式,不同的成型方式有各自的优缺点.在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大血管病变、心律失常的诊疗过程中3D打印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基于医学影像学的3D打印技术在心血管疾病诊疗中的应用现状和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宋宏宁;郭瑞强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重视心血管疾病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超声可视化研究

    由于技术手段的限制和对疾病认知水平的局限性,临床医师在心血管疾病的日常诊断和治疗过程中往往更注重病因学诊断和临床治疗,而忽视对心脏疾病的病理生理学机制的观测和研究.以冠状动脉性心脏病为例,在我国的临床实践中多注重对患者冠状动脉狭窄部位、严重程度和范围的观察,缺乏对冠状动脉病变导致的心肌血流灌注及其相关整体和局部心肌力学功能及血流动力学异常的系统观测和评价.

    作者:尹立雪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在二尖瓣反流Carpentier's分型中的应用

    目的 探讨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RT3D TEE)在二尖瓣反流(MR) Carpentier's分型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RT3D TEE检查中度及以上MR患者共124例,按照Carpentier's分型分为Ⅰ~Ⅲ型,并随访手术例数和术式.结果 124例患者中Carpentier's Ⅰ型9例,其中心房颤动8例,二尖瓣裂1例;Ⅱ型102例,其中单纯二尖瓣脱垂16例,二尖瓣腱索断裂伴脱垂8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6例;Ⅲ型13例,Ⅲa型风湿心脏病8例,Ⅲb型左心收缩功能减低5例.MR患者接受手术治疗101例,其中二尖瓣成形术83例,瓣膜置换18例.结论 RT3D TEE可对不同类型MR进行精确评价,并对易混淆病变起鉴别作用,可为临床治疗提供客观依据.

    作者:陈昕;杨军;石璨;张婷婷;孙丹丹;王晓冰;张静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中的应用

    目的 采用经胸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TE)探讨功能性二尖瓣反流(FMR)患者二尖瓣的结构及功能的变化规律.方法 对70例中度及中度以上FMR患者(FMR组;缺血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亚组各35例)和30名健康志愿者(对照组)分别行RT-3D-TTE检查,采用TomTec二尖瓣分析软件获取二尖瓣参数,分析二尖瓣参数时相变化规律,比较FMR组与对照组间二尖瓣参数的差异.测量参数包括二尖瓣环结构参数:瓣环前后直径(AP)、前外侧至后内侧直径(AL-PM)、球度指数(SPI,SPI=AP/AL-PM)、瓣环周长(AC)、连合处直径(CD)、非平面角度(NPA)、瓣环高度(AH)、幕状区高度(TH)、幕状区容积(TV)、瓣环三维面积(AA3D);动态参数:瓣环大位移(ADmax、瓣环大位移速率(ADVmax).结果 FMR组二尖瓣参数存在时相性变化规律.FMR组AH、ADmax及ADVmax小于对照组(P均<0.05),余参数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缺血性心肌病亚组、扩张型心肌病亚组AH、ADmax及ADVmax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余参数均大于对照组(P均<0.05);扩张型心肌病亚组AH小于缺血性心肌病亚组(P<0.05),ADmax、ADVmax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余参数均大于缺血性心肌病亚组(P均<0.05).结论 RT-3D-TTE可以定量评价FMR患者二尖瓣形态及功能的变化,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董娟;康春松;王欢;苗俊旺;薛继平;杨青梅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中肺静脉病变

    目的 探讨超声心动图评估完全型肺静脉异位连接(TAPVC)中肺静脉病变的价值.方法 收集55例TAPVC患儿的超声心动图资料,并与CTA及术中所见进行对比.结果 应用超声心动图根据肺静脉引流部位对55例TAPVC患儿进行分类,分为心上型24例、心内型20例、心下型7例及混合型4例.15例垂直肺静脉梗阻中,心上型的梗阻多出现在垂直静脉与无名静脉或上腔静脉之间,心下型的梗阻均出现在垂直静脉与肝静脉或门静脉之间.肺静脉狭窄4例,其中3例局限性狭窄均为心内型,出现在分支肺静脉与共同肺静脉腔或右心房之间,1例弥漫性狭窄为心下型.分支肺静脉异常9例,其中超声心动图仅检出1例,而CTA检出8例.结论 超声心动图能对TAPVC中的肺静脉的引流、梗阻和分支肺静脉近端的狭窄做出更为全面的评价.CTA评估分支肺静脉的汇入和数目异常及远端肺静脉的成像方面优于超声心动图.

    作者:邹鹏;洪庆山;孙善权;张翠翠;杨伟健;黄景思;孔娟娟;刘琴;饶姣;李虹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二维斑点追踪成像评价QRS时限对射血分数正常的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左心室功能及同步性的影响

    目的 探讨二维斑点追踪成像(STE)评估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正常的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LBBB)患者不同QRS时限下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同步性的价值.方法 收集LVEF正常的CLBBB患者44例,根据QRS时限分为宽QRS组(QRS>150 ms)和窄QRS组(120 ms≤QRS≤150 ms);另选30名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对各组均行常规超声心动图及STE检查.测量并计算左心室整体、室间隔、左心室侧壁纵向峰值应变(LS-G、LS-Sept、LS-Lat)、左心室18节段心肌纵向应变达峰时间的标准差(SDt)及左心室舒张功能指标(EDT、E/A、E/e')等.结果 宽QRS组和窄QRS组SDt均大于对照组(P均<0.01),宽QRS组SDt大于窄QRS组(P<0.05).宽QRS组LVEF和LS-G均小于对照组和窄QRS组(P均<0.05),窄QR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宽QRS组和窄QRS组LS-Sept均小于对照组(P均<0.01),宽QRS组LS-Sept小于窄QRS组(P<0.01).窄QRS组LS-Lat大于对照组和宽QRS组(P均<0.05),宽QRS组与对照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宽QRS组和窄QRS组的E/A和EDT均小于对照组(P均<0.05),E/e'大于对照组(P均<0.05);宽QRS组与窄QRS组间,EDT、E/A、E/e'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宽QRS的LVEF正常的CLBBB患者左心室收缩、舒张功能及收缩同步性减低,而窄QRS患者左心室收缩功能无明显减低.

    作者:李光源;马春燕;王永槐;李阳;关正宇;金炫佚;杨军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

    目的 评价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IOTEE)在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拟施行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106例患者,分别于体外循环前采用IOTEE测量和术中解剖测量主动脉瓣环径、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主动脉瓣叶有效高度(eH).结果 术前拟行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106例患者,其中8例经IOTEE术前补充诊断后修改手术方式被排除.余98例均接受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98例IOTEE首要诊断与手术诊断符合率为100%,5例(5/98,5.10%)IOTEE次要诊断与手术诊断不相符.98例患者体外循环前IOTEE提示瓣叶数目与术中探查符合率100%、瓣叶穿孔符合率80.00%,瓣叶赘生物符合率85.71%、老年退行性钙化符合率100%、风湿性病变符合率100%.体外循环前IOTEE测量的主动脉瓣环径、主动脉窦部和主动脉窦管交界直径、eH与术中实际测量结果相关性良好(r均>0.8,P均<0.05).结论 IOTEE对于评估牛心包主动脉瓣置换术的可行性、指导选择手术方案和预估手术效果有重要意义.

    作者:李菁;马小静;陶凉;夏娟;谌勉;杨红萍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基于经食管三维超声的3D打印模型评价左心耳解剖

    目的 探讨经食管三维超声心动图(3D-TEE)作为左心耳(LAA)三维(3D)打印数据源的可行性及超声3D打印模型的准确性,并评价3D打印模型对特殊解剖形态LAA封堵手术的指导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18例因心房颤动接受LAA封堵术的患者资料,包括LAA的3D-TEE和CT容积图像数据.对3D-TEE数据进行后处理,并使用弹性材料制作LAA的3D打印模型.采用3D打印模型评价LAA解剖分型与分叶分型,测量LAA开口的大径、小径及深度,并与3D-TEE及CT容积图像结果进行对比.在封堵困难的特殊形态LAA模型上进行封堵器释放试验.结果 对18例患者均成功进行超声数据后处理并获取LAA 3D打印模型.应用3D打印模型与CT容积图像对LAA进行解剖分型及分叶分型的一致性均较高,Kappa值分别为0.92和0.83.且3D打印模型对LAA开口大径、小径及深度的测量值与3D-TEE测量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18例中2例为特殊形态LAA,均通过3D打印模型进行封堵伞释放模拟出术中封堵过程.结论 基于3D-TEE的LAA 3D打印技术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准确性,有助于指导特殊形态LAA的个性化封堵.

    作者:加丹;宋宏宁;张兰;陈金玲;王益佳;胡波;谭团团;周青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对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治疗的风险评估

    目的 评价实时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RT-3DTEE)在临床治疗特殊类型房间隔缺损(ASD)风险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57例特殊类型ASD患者分别通过二维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二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及RT-3DTEE进行术前评估.观察ASD相关声像图表现,并对比三者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作用.结果 57例特殊类型ASD中,采用2DTTE及2DTEE对46例可清晰显示ASD的形态和数目,对其余11例仅能诊断ASD为不规则或两孔可,而RT-3DTEE对57例均可直观显示ASD形态和数目.采用2DTTE、2DTEE及RT-3DTEE测量收缩末期左心房横径(LATD)、右心房横径(RATD)、右心室舒张末期内径(RVDD)、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测量ASD的大径(ASDD)时,2DTEE与2DTTE、RT-3DTEE与2DTTE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方法测量ASD上腔静脉侧、主动脉侧及心房顶侧的残边长度总体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3种方法测量ASD下腔静脉侧残边长度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50.39,P<0.001),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通过RT-3DTEE对57例均可指导ASD治疗方式,而2DTTE对5例不能确定,2DTEE对2例不能确定.结论 RT-3DTEE可提供丰富的影像诊断信息,对特殊类型ASD治疗的风险评估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王庆慧;丁云川;尹帆;陈剑;苏璇;罗庆祎;张瑜;李建华 刊期: 2017年第03期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双平面法测量主动脉瓣环径

    目的 探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双平面法测量经导管主动脉瓣植入术(TAVI)患者主动脉瓣环径的可行性.方法 对24例拟行TAVI的患者,术前分别采用经胸超声心动图(2D-TTE)、经食管超声心动图(2D-TEE)、三维经食管超声心动图(3D-TEE)及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双平面法(Bip-TEE)测量主动脉瓣环径.比较4种方法测量的差异以及3D-TEE测量值与另外3种方法测量值的相关性.结果 2D-TTE、2D-TEE、Bip-TEE与3D-TE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分别为(22.02±2.21)mm、(23.34±2.34)mm、(23.89±2.37) mm;(24.21±2.78)mm,4组测量值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88,P=0.01).3D-TEE与2D-TEE、Bip-TEE所测量主动脉瓣环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2D-TEE与Bip-TEE测量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D-TTE与3D-TEE、2D-TEE、Bip-TE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3D-TEE所测的主动脉瓣环径与2D-TTE、2D-TEE、Bip-TEE测值均呈正相关(r=0.79、0.88、0.94,P均<0.05).结论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双平面法可用于准确测量主动脉瓣环径,从而为TAVI提供可靠的瓣膜型号选择依据.

    作者:魏薪;蔡宇燕;唐红;陈茂;冯沅;赵振刚;廖延标 刊期: 2017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