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为天然彩色棉纤维的鉴别提供快速、准确的方法.[方法]通过测试纤维的断裂强力、用显微镜投影仪观察纤维纵切面和横切面形态及横截面色彩分布、以20h日晒牢度级数差别、剥色处理后的掉色情况鉴别和判断样品是否为天然彩色棉纤维.[结果]1)相同支数的天然彩色棉的断裂强力较染色棉低约20%~30%.2)纤维纵切面基本无区别,棕色天然彩棉比绿色彩棉成熟度高.3)在纤维横截面上,天然彩棉色彩呈片状,且分布不均匀,主要分布在次生细胞壁及细胞腔内,染色棉色彩均匀分布在整个细胞内.4)日晒10h、40h处理下色牢度差异不明显,天然彩棉与染色棉纤维在日晒20h处理下的色牢度差异明显.5)加入二甲基甲酰胺振荡5min或在(70+2) ℃、pH=6条件下振荡10min,再加入连二亚硫酸钠振荡5min对纤维样品进行剥色处理后,天然彩棉与染色棉掉色差异明显.[结论]通过测试断裂强力可粗略判断天然彩棉与染色棉织物;纤维横截面形态、日晒20h色牢度、剥色处理后的色牢度等均可作为鉴别彩棉纤维与染色棉纤维的依据.这些方法可满足进出口商品检验的要求.
作者:洪华;徐鑫华;吴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制李斯特菌显色培养基.[方法]合成环己酮七叶苷-β-D-葡萄糖苷(CHE-β-D-葡萄糖苷).通过22种菌对其检测效果进行验证.[结果]环己酮七叶苷-β-D-葡萄糖苷与七叶苷具有相同的检出效能;但其显色效果优于七叶苷,在环己酮七叶苷-β-D-葡萄糖苷琼脂培养基上,被分解的游离环己酮七叶苷不扩散,固定在细菌菌落上,形成黑色菌落,从而有利于准确地鉴别和计数.与此相反,七叶苷琼脂上的阳性菌落,其分解产生的黑色素向周围培养基扩散,难以分辨阳性和阴性菌落,影响鉴别和计数的准确性.[结论]与传统七叶苷显色培养基相比,环己酮七叶苷-β-D-葡萄糖苷显色培养基对分离和鉴定细菌存在很大优越性.
作者:甄宏太;王海艳;刘虹;赵林立;刘中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前言建设电子执法工程,利用信息化手段,实现检验检疫监管过程电子化,实行检验检疫监管模式创新,是在新形势下更好地履行把关服务职责,促进地方对外贸易发展的重要举措.
作者:李西峰;胡正明;张明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鞋跟冲击试验方法是模拟鞋类穿用时鞋跟受力情况,检测鞋跟抵抗行走时经受冲击的性能.鞋跟冲击试验方法是通过夹具固定鞋跟,采用摆锤产生特定的冲击能量冲击鞋跟,冲击一定的次数,评估鞋跟穿着时受到突发的、重的冲击时的承受能力.
作者:林伟;唐振华;傅以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研究偏小二乘(PLS)结合双人工神经网络(DANN)算法-近红外(NIR)漫反射光谱非破坏定量分析方法.[方法]以Cofrel药片为研究对象,设计了佳的PLS-DANN模型,分别讨论了佳波长范围、导数光谱以及输入层和隐含层节点数对预测结果的影响.[结果]用HPLC法的测定结果作标准,磷酸苯丙哌林浓度预测值的相对误差RE(%)<0.14%,实现了对Cofrel药片中有效成分磷酸苯丙哌林的精确的非破坏定量测定.[结论]该方法不仅准确、可靠,而且为今后进出口商品在该领域方面的检验打下有利基础.
作者:刘名扬;赵景红;牟明仁;刘冉;盛向军;蒋晓光;吴云常;李德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前言在利用水尺计量原理对散货船的装载(或卸载)货物量进行计算时往往需要对在一定吃水下的船舶漂心的符号进行判别.由于在船舶设计中,规定为漂心位置在舯前时符号为正,在舯后时为负;而在实际的水尺计算中却规定为漂心位置在舯前时符号为负,在舯后时为正.现实当中,船舶静水力表对漂心符号的标定有的按照船舶设计,有的却按照水尺计算.造成了静水力表中漂心符号的混乱,也给水尺计量工作带来一定的不便.笔者就此问题,借用船舶原理中的一些知识进行探究.
作者:陈享锋;庄海兵;俞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摸索影响豆粕蛋白质溶解度测定中的关键因素及其控制方法,建立正确评价豆粕加工质量的测定方法.[方法]参考美国大豆协会提供的蛋白质溶解度测定方法,测定蛋白质溶解度,同时测定尿酶活性.[结果]制样粒度及其称量准确性、2%KOH溶液浓度准确度及其放置时间、豆粕溶解时的振荡器转速、振荡时间、温度等都会影响测定结果,10次平行测定的标准偏差为0.065,相对标准偏差为0.17%.[结论]该方法精密度好,准确度高,能满足进出口检验的需要.
作者:刘桂宾;张璐;李元;郝永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对进口冷轧奥氏体不锈钢理化性能的总体情况作科学分析和评价,以找准进口不锈钢检验检测工作重点,实现检测工作的快速和高效.[方法]建立上海口岸2003年6月至2006年6月问进口的冷轧SUS304不锈钢的理化性能测试结果数据库,并采用国际流行的SPSS统计分析软件进行综合分析,[结果]发现SUS304不锈钢中C、S、Si元素分布较均匀,P元素呈负偏态分布,Mn、Ni、Cr元素分散性较大,呈正偏态分布,不锈钢的力学性能趋近正态分布,性能稳定.[结论]进口SUS304不锈钢板的主要化学成分的均值均符合技术要求,进口冷轧SUS304不锈钢的力学性能均值均满足技术要求,都趋近正态分布,进口不锈钢的力学性能稳定.在进口不锈钢的检验工作中应重点注意P、Mn、Ni和Cr元素的检测,SPSS软件的分析结果是科学和可靠的.
作者:吴益文;华沂;胥成民;吴海利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前自行车安全标准中关于制动性能试验,有二类测试指标:制动力和制动距离.本文从制动力测试设备的结构原理和数学模型、测试方法、检测过程、数据处理方案以及两种试验方法(即手工测试方法和机器测试方法)的测量数据及标准偏差比较等方面对自行车制动力试验机进行了分析和介绍.
作者:胡若平;李家庆;许建林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针对花卉经常携带的有害生物,用氧硫化碳对花卉进行了熏蒸处理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一定的试验条件下,氧硫化碳30g/m3熏蒸2h或40 g/m3熏蒸1.5h能用于鲜切花和百合种球、部分盆栽观赏植物的熏蒸杀虫,但该剂量和处理时间不能有效杀灭土壤中的线虫,也不能用于白掌、文心兰、大花蕙兰、红掌、凤梨、蝴蝶兰等盆栽观赏植物的熏蒸杀虫.试验还表明,氧硫化碳几乎对植物花朵无药害,但对植物叶片,特别是兰科、凤梨科等多肉质植物有较大药害,处理后的植物叶片脱水,失去观赏价值.
作者:黄庆林;蒋小龙;杜宇;刘永胜;楼旭日;陈云勇;白松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在活禽及其产品国际贸易中,缩短对AIV的检测时间,有利于其快速通关.荧光RT-PCR是近发展和应用的一种新的检测技术.北京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与深圳匹基生物工程公司共同研制出了AIV荧光RT-PCR检测试剂盒,并起草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T 19438.2-2004).本实验室参照该方法对送检的多份样品进行禽流感病毒检测,整个试验过程不到4h,与传统方法比较大大缩短了检测时间,值得在检验检疫系统广泛应用.
作者:陈进会;兰敏;黄伟;李卓俊;邱杨;梅艳群;余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应对欧盟的CR(防止儿童开启)法案,与企业及同行共同探讨做好打火机的CR测试工作.[方法]在100名符合EN13869:2002要求的儿童中,用一款电子加重型的代用打火机进行测试.[结果]在100名符合要求的儿童中仅有10人成功开启,符合85%儿童不能成功开启的规定.[结论]温州生产的加重型打火机完全符合CR的安全要求,温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打火机实验室有能力进行打火机的CR安全性能测试.
作者:张安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研究材料化学成分及其显微组织对重金属迁移量的影响,以及不锈钢拉伸加工过程对迁移量的影响.实验证实,在拉应力的作用下奥氏体不锈钢中将诱发马氏体,导致迁移量的提高.同时也对实验条件的改变对迁移量的影响进行了研究,重点考虑浸泡液温度和浓度对迁移量的影响.研究结果对我国不锈钢食用器皿的制造和加工过程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作者:庞晋山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建立动物食品中残留磺胺-5-甲嘧啶的检测方法.[方法]用戊二醛法将磺胺-5-甲嘧啶(SMD)与牛血清白蛋白(BSA)或卵清蛋白OVA)偶联.用紫外分光光度计进行扫描鉴定.以制备的SMD-BSA人工抗原免疫BALB/C小鼠,取脾细胞与骨髓细胞(SP2/0-Ag14)融合,制备腹水,获得高效价的抗体.[结果]建立了间接竞争ELISA的测定方法,检测限为1.766ng/mL,定量限为11.274ng/mL.用SD、SMM、SQ等8种药物作为竞争抗原,做ELISA实验,结果显示抗体与这8种磺胺药没有交叉反应.制备了检测试剂盒,在肌肉、肝脏的样本中加入50ng/mL,100ng/mL做添加回收实验,回收率为87.45%~97.6%,变异系数为3.35%.[结论]本方法的检测限能够满足动物源性食品中SMD残留检测的要求,试剂盒灵敏度高,稳定性好,使用方便,适于基层大规模筛选.
作者:郑志高;王捍东;刘学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准确诊断发生在福建南部点带石斑鱼育苗场的鱼病.[方法]根据基因库中已报告的石斑鱼NNV核苷酸序列,设计了8对特异性引物,用于扩增点带石斑鱼NNV的RNA1和RNA2特定片段.PCR扩增产物经琼脂糖电泳确认后进行核酸测序,用相应软件进行拼接,得到点带石斑鱼NNV基因组全序列.用DNAstar软件对该序列进行分析,得到相应的氨基酸序列.[结果]该病毒的RNA1含有一个编码依赖RNA的RNA聚合酶(RNA-dependant RNA polymerase,RdRp)的开放阅读框(ORF)为2949nt,编码1个由982个氨基酸组成的蛋白质;RNA2的ORF为1017nt,编码1个由338个氨基酸组成的病毒主衣壳蛋白.将这些核苷酸序列以及推导的氨基酸序列与基因库中同属于罗达病毒科(Nodaviridae)的其他罗达病毒进行同源性比较,该病毒与其他已知的石斑鱼NNV的同源性高.系统发育进化分析也表明,点带石斑鱼NNV与其他石斑鱼NNV亲缘关系很近,同属于赤点石斑NNV血清群,与其他β罗达病毒有一定的距离,与α罗达病毒则有明显的不同.[结论]福建南部个别点带石斑鱼育苗场的石斑鱼感染了神经坏死病毒.
作者:龚艳清;彭智发;陈信忠;朱昌福;徐淑菲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出口电子监管系统经一年多的推广应用,取得很大成绩.本文就应用中存在的一些不足之处,提出了如何实现企业端数据的自动采集的改进方法.从而能有效保证数据的准确、及时发送到局端.
作者:毛唯君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测定浓缩苹果汁中棒曲霉素含量的方法.[方法]用乙酸乙酯提取浓缩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碳酸钠水溶液净化提取液,蒸干乙酸乙酯层,其残留物用乙酸缓冲液溶解.[结果]棒曲霉素浓度在10 μg/L~150 μg/L范围内与峰面积有很好的线性关系r=0.9990;棒曲霉素回收率为98%~103%,重现性好(RSD为1.8%);灵敏度高,小检出量为10 μg/L.[结论]用HPLC测定浓缩苹果汁中棒曲霉素的含量可操作性强、准确度高.
作者:宁水平;尤杰玉;于梅娥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介绍了互联网与食品科学相食品科学文献数据库资源的站点域名、数据库等的内容及检索方法.
作者:李孟玻;赵谋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阐述了进出口检验领域超声无损检测技术的应用和发展,介绍了管材检验和中厚板检验的主要过程和原理.并对未来超声无损检测的发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人工智能专家系统和机器人技术的应用将成为未来超声无损检测在进出口检验中的发展趋势.
作者:傅志强;姚久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针对检验检疫工作中,计算机及互联网技术运用比较成熟,而电信技术运用上相对薄弱的现状,在简要介绍了当前几种主流电信技术的基础上,结合当前电信技术发展的现状和趋势以及检验检疫工作的实际需求,分析了当前电信技术在检验检疫行业中的应用,以及这些应用能够起到的积极效果.
作者:王晓军;郑瑞军;朱耀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牛传染性鼻气管炎(Infectious Bovine Rhinotracheitis,IBR),是由牛传染性鼻气管炎病毒(IBRV)感染家养牛和野生牛引起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
作者:周斌华;孔繁德;徐淑菲;王景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就如何进一步建设强制性产品认证制度的技术支持体系、规范工厂检查形式、完善监督体系、规范行政许可行为、降低企业运营成本等几个方面,阐述了如何提高强制性产品认证有效性,促进和谐消费建设.
作者:王维东;于波;陈培山;付爱军;王勉;李冬;孙晓红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前言随着我国加入WTO进入纺织后配额时代,我国棉花产业开放程度进一步加大,全国各口岸进口棉花数量激增,经各地检验检疫局检验发现进口棉花数重量、质量问题依然突出,个别批次仍较为严重,各地检验检疫局通过出具检验证书对外索赔,为国家和企业挽回重大经济损失.南通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在检验检疫中发现,进口棉花少数量、短重、质量问题仍然严重,特别是在口岸进口棉花中发现红火蚁、刺棘草等疫情应引起各口岸相关单位的高度重视.
作者:吴兴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前言按质检总局的要求,也为了更好地组织广东局开展WTO方面的相关工作,广东出入境检验检疫局于2005年9月底调整了WTO工作领导小组,并在科技处设立了WTO领导小组办公室,由专人负责组织管理协调广东局WTOTBT-SPS具体事务,建立了与国家局协调一致的广东检验检疫WTO运行机制,为广东局顺利开展WTO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并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一年多来的运行表明,建立和健全WTO/TBT-SPS相关工作的组织和管理机制,是提高检验检疫部门应对技术贸易壁垒能力、促进我国外贸出口的有效途径.
作者:刘中勇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推行绩效管理是政府机构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和正确政绩观,增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的有效途径.本文通过对检验检疫机构推行绩效管理的意义、绩效管理的内涵、如何建立科学合理的绩效目标体系、绩效管理中领导作用的发挥、相关基础工作的加强、绩效管理结果的运用等内容的深入探讨,以期对检验检疫机构推行绩效管理提供有益的借鉴和帮助.
作者:张峰;王全根;李峰;高志宏;张奕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进入后配额时代以后,我国出口纺织品遭受日益增多的绿色贸易壁垒限制.本文从绿色贸易壁垒产生的背景入手,简述了生态纺织品概念,介绍了生态纺织品标准、主要监控内容和检测项目,进而针对我国纺织品面临的绿色贸易壁垒,提出了检验检疫的应对措施.
作者:张睿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分析近年出口植物类中药材主要品种有毒有害物质的检测结果,进一步分析安全卫生质量问题产生的主要原因,探讨保证安全卫生质量促进出口的对策.
作者:张政斌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通过介绍WTO/TBT的相关贸易规则和主要贸易国政府部门针对纺织品进出口的管理,探讨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在纺织品检验监管工作中存在的不足,并提出建设性的建议.
作者:谢秋慧;沈国强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了解入境缅甸水产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污染情况,掌握各类入境水产品的疫病疫情动态,为口岸入境食品的监测预警和分类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国标和检验检疫行标方法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从进口鲜鳝鱼及其包装箱内水样中检出O139群霍乱弧菌6批、O1群小川血清型霍乱弧菌1批.从进口冰冻鱼、冰冻虾中检出肠出血性大肠杆菌O157:H7 34批,从进口冰冻鱼中检出单增李斯特菌27批,从进口冰冻鱼、冰冻牡蛎鱿鱼和鲜螃Ζ蟹、鲜海螺中检出副溶血性弧菌52批,从进口冰冻带鱼中检出异尖线虫73批,病原微生物合计检出率冰冻鱼为13.8%,冰冻虾为9.2%,牡蛎等其他冰冻水产品为0.3%,鲜螃蟹为8%,鲜鳝鱼为3.8%,海螺等其他鲜活水产品为0.2%.[结论]从缅甸进口的各类水产品中病原微生物的感染携带情况有明显不同,在口岸检验过程中针对不同的品种,选择性地开展实施检验项目,不仅可以提高检测准确性,降低检验检疫风险,还可以减少重复劳动,节约检验成本.
作者:肖荣海;李亚平;杨瑞清;苏慧;韦树超;赵颜润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用回顾和统计的方法对我国各海港和湛江国际航行船舶动植物检疫查验工作的现状进行分析.针对国际航行船舶动植物检疫查验工作存在的技术支持、信息渠道不畅、后续监管不足等问题,提出要有效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及有毒有害物质通过国际航行船舶传入我国,必须采取构建畅通的信息网络、建立强有力的技术支持体系、加强入境船舶动植物性废弃物的检疫监管和开展生物疫情监测等对策.
作者:梁文;黄周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通过对输日茶叶农残新标准研究,提出日本进境茶叶农残检测的种类、数量、特点和具体标准.对日本的新老标准、日本与国际食品法典标准、日本与我国的标准进行了比对.针对日本新标准对我国茶叶输日的不利影响,分析了我国茶园农药使用现状,提出用综合治理茶园病虫害、解决茶叶农残问题、加强农药生产经营管理和建立茶园用药监管制度、协调农田用药规范化管理等应对措施.
作者:童小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概述了欧盟REACH法规的主要内容与特点,就其可能对我国化工行业造成的影响从执行成本、就业情况及长期收益等方面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同时从检验检疫的工作角度出发提出了一些具体的应对措施与方法.
作者:李杨;丁孝芹;黄木春;刘勋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对进出口机电商品检验规程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和探讨,并提出改进建议,供今后管理者、制定者和修订者参考.
作者:王水生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建立一种测定ABS塑料制品中含溴阻燃剂的方法.[方法]采用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分析法以甲苯为提取溶剂,索氏抽提法提取ABS塑料制品中的总溴,再使用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溴含量.[结果]X射线荧光分析法的精密度实验(n=11)的RSD值均小于5.0%.
作者:许骅;卫碧文;缪俊文;郑翊;方能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质量管理体系文件是实验室开展检测业务、实施质量活动和确保质量管理体系运行的依据,针对体系文件种类多、数量大、涉及面广的现象,本文结合GB/T19001-2000idt ISO9001:2000标准要求和本实验室质量管理体系内部审核经验,阐述了文件控制的重要性,重点介绍了质量体系文件的分类和识别,建议通过采取分层次管理方法对文件进行控制,达到确保质量管理体系文件的适宜性和有效性的目的.
作者:席静;黄华军;陈文锐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去除蔬菜有机氯和菊酯类残留检测前处理中色素及其它杂质的干扰.[方法]在实验的基础上,对GB/T5009.146-2003中原吸附剂的粒度、活化去活化条件、用量及装柱技术进行了改进.[结果]脱色及去除其它杂质效果良好,在0.002~1.0mg/kg添加范围内的回收率为95%~110%.[结论]本方法净化效果好,并具有良好的灵敏度、回收率和重现性.
作者:孙军;潘玉香;董静;朱莉萍;张靖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目的]通过使用标准物质及实验室人员比对实验,保证商品煤检测结果的质量.[方法]按照国际、国家标准对标准物质及样品进行检验,利用t检验法对标准物质检验结果的显著性差异进行验证;选择同批次同一煤样品进行人员比对实验.[结果]标准值与检测平均值之间无显著性差异,同批次同一煤样品人员比对实验的检测结果非常一致,完全满足相应标准的再现性要求.[结论]本实验室的分析测试具有很好的准确度,所出具的检测数据具可信性.
作者:陈晓翔;苏彩珠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每年都进口大量的成套设备,但进口成套设备常会出现供方产品规格、质量、数量不符合合同规定;产品包装不符合规定造成运输中发生设备受损、在设备保质期内出现质量问题或发生设备事故等问题而导致对外索赔.
作者:李锦尧;许彪 刊期: 2007年第01期
疫苗是什么?有人认为疫苗是很好的药物,殊不知疫苗是一种经过弱化、降低了活力的病毒.
作者:余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作者: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 媒介生物与媒介生物性疾病1.1 媒介生物及其分类媒介生物又称病媒生物,是指那些本身不导致疾病,但通过在不同宿主间传播病原体而导致疾病流行的动物,一般指能传播人类疾病的动物.常见的媒介生物主要包括三类动物,一类是无脊椎动物门蛛形纲的动物,包括蜱、螨等;一类是昆虫纲的动物,主要有蜚蠊目的多种蜚蠊(蟑螂),双翅目的蚊、蝇、
作者:张琦;董会生;潘红延 刊期: 2007年第01期
通过对进出境植物源性食品安全卫生隐患的评估,提出农药残留、生物毒素、添加剂及工业染料、重金属等有毒有害物质、植物有害生物等是主要的植物源性食品的风险因素,风险源自农作物种植管理松散、农药管理不规范、企业缺乏安全质量意识、除害处理缺乏科学有效方法,以及环境污染等.提出了建立食品原料可追溯体系、企业诚信体系、风险预警体系和加强种植基地管理等风险管理措施.
作者:黄昕恒;黄裕源;罗利娟;蓝柯华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研究从地理评估和管理标准、定殖及定殖后扩散的可能性、传入的可能性、传播途径及加拿大一枝黄花危害性等方面对加拿大一枝黄花传入中国的风险进行分析,并根据分析结果提出风险管理的对策,为防范加拿大一枝黄花和我国相关部门制定决策提供依据.
作者:黄可辉;虞赟;黄振;郭琼霞 刊期: 2007年第01期
本文分析了进境牦牛毛传带疫病的风险,提出了加强对进境牦牛毛管理的意见.口蹄疫、牛瘟、小反刍兽疫、炭疽、恶性卡他热等随进境牦牛毛传入我国的风险较大,一旦传入,将会直接影响我国的畜牧业生产、动物产品出口,以及环境和人类健康.除对可能携带的主要疫病采取检疫和防控措施外,应严加对进境牦牛毛的管理,包括审批、防疫处理和存放加工过程的监管.
作者:郭会清;王洪波;禹建鹰;乔晓亮;王新付 刊期: 2007年第01期
1987年,作为<中国商检>杂志的增刊,<检验检疫科学>的前身<〈中国商检〉科技专刊>面世,并于1991年经国家新闻出版署批准,以<现代商检科技>的刊名正式创刊出版.随着检验检疫科学研究事业的不断发展壮大,科研成果和论文不断增多,我国检验检疫系统惟一的综合性科技类专业刊物<检验检疫科学>杂志于1999年应运而生,成为传播检验检疫理论,推广科研成果,交流检验检疫执法监管经验的一个重要交流基地和展示平台.
作者:《检验检疫科学》编辑部 刊期: 2007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