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 主管单位: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 主办单位: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 国际刊号:11-5210/R
  • 国内刊号:徐赫男
  • 影响因子:
  • 创刊:2007
  • 周期:
  • 发行:
  • 语言:中文
  • 邮发:tnb365@yahoo.com.cn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 内分泌腺及全身性疾病
糖尿病文摘杂志   2015年3期文献
  • 降糖“一哥”的是是非非

    虽然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但仍有很多人对二甲双胍的使用存在认识误区.随着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一个接一个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通过凿凿事实,验证了二甲双胍卓越的控糖疗效和良好的药物安全性,甚至被认为是唯一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类是糖尿病元凶?专家揭示八大营养误区

    一个错误的健康观念,可能让你和健康失之交臂.生活中,我们被大量或真或假的健康资讯包围,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健康陷阱”.所以,拥有正确的健康知识,保证基本的判断力很重要.近日,美国“健康堡垒”网载文刊登了人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八大营养误区,指导大家对其逐一攻破.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美国咋又不限制胆固醇啦?

    “膳食指南”是指导人们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的一本“参考书”.不少国家为了促进国民健康、预防疾病,都制定和发布了居民膳食指南,并根据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不断进行更新.在美国,每5年组织专家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版的膳食指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人日均食盐量超标2.4倍

    今天你吃了多少盐?恐怕少有人会量化.数据显示,我国平均日摄盐量达12克,相当于一个鸡蛋四分之一的重量,超过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2.4倍.高盐饮食已成导致心脑血管疾病和高血压的重要原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用小餐盘吃饭 有利降血糖

    血糖与饮食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改善.美国“每日健康”网站新载文,美国斯克里普斯·惠蒂尔糖尿病研究所内分泌专家阿森纳·菲莉斯-齐米卡斯博士总结了6个小方法,可以让美食和控糖兼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友血管的5个“清洁工”

    每当我们看到盛炒菜的碟子上沾了一层黏黏糊糊的油,就能想象到血管管壁上也会出现这样的情景.日子久了,“藏污纳垢”的血管很容易形成粥样斑块或血栓.由于血栓和粥样斑块是心血管事件的致病因子,因此,糖尿病患者平时清洁血管非常重要,目前,切实有效的预防措施为改善生活方式(少油低盐)和服用小剂量阿司匹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血糖高但总是饿该怎么办

    大家都知道,血糖低的人会觉得饥饿,这是因为低血糖的时候,细胞会缺少葡萄糖,这个缺糖的刺激不断传入大脑,从而使大脑不时发出对糖需求指令,产生“饥饿”的信号.那么血糖高也会饥饿又是怎么回事呢?糖尿病患者血糖高,但他们也老觉得饿,是因为胰岛素相对或绝对不足,不能充分利用葡萄糖,无法使葡萄糖充分进入细胞.虽然体内不缺葡萄糖了,但是细胞内会依然缺乏,影响人的食欲中枢,造成“细胞饥饿”的假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心!糖尿病高血压危及肾脏访青岛市立东院肾内科主任腊岩

    糖尿病高血压成诱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成为肾脏病的重要诱因,终末期的肾脏病患者五成左右发病与此两种病有关”青岛市立东院肾内科主任腊岩提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人群是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腊岩说,许多患者忽略了早期的慢性肾脏病迹象,而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虽然也能采取透析、移植等方式维持生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也会引起白内障广州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白内障科主任陈伟蓉

    糖尿病引起白内障多见吗?陈伟蓉大夫:糖尿病对眼睛的危害主要体现在两大并发症:一方面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另一方面是白内障.特别是血糖控制不好的患者,很容易患白内障.我们现在做白内障手术之前,都会给患者做全面的体格检查,当中就发现很多患者的血糖水平很高,但患者自己根本不知道.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如何为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药物治疗?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学科主任郭艺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有效防治大血管病变是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远期预后的重要措施.为达此目的,一方面要合理地控制血糖,同时要积极控制血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他汀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患者如何保证睡眠质量

    1、作息规律坚持有规律的作息时间,在周末不要睡得太晚.如果你周六睡得晚周日起得晚,那么周日晚上可能就会失眠.糖尿病患者应当在晚上10时前入睡,禁止熬夜到12点,这样对肝的损害是很大的,会加重糖尿病的病情.中医认为糖尿病与肝肾阴虚有很大关系,而滋养肝阴必需在睡眠中进行,尤其是晚上11时至凌晨3时这段时间,是肝经和胆经循行的时候,人体需要进入深度睡眠,才能有利于肝的休息和修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深睡眠时间长就是优质睡眠吗?

    问:深度睡眠时间和年龄有关吗?做恶梦是否需要就医?中国睡眠研究会前任理事长陈彦方教授:仅凭深度睡眠时间长度来衡量睡眠质量的优劣不够科学.而且按照自然法则及机体调节规律,睡眠时间过长,则睡眠深度必然变浅,反之睡眠时间短,则睡眠加深.深睡眠有利于人体各项生理指标的恢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深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超过80岁高龄后,深睡眠甚至可以消失,从而影响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恢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世界睡眠日 听心理医生自述治失眠对策

    3月21日是世界睡眠日.生活中,几乎每个人都或多或少出现过睡眠的问题.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精神医学科秦晓霞教授也曾是失眠大军中的一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她的讲述,看她是如何战胜失眠的吧.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睡眠,总有你不知道的一面

    做梦,是正常的!睡眠作为一种生理活动,是一种与生俱来的本能.表面看起来,睡眠很简单平常,眼睛一闭一睁,一天过去了.其实睡眠的过程并不简单.在睡眠开始后,人先是进入浅睡状态,持续一段时间后逐渐进入深睡状态,全身肌肉也会变得越来越松弛.然后睡眠再由深到浅,并在接下来进入另外一种睡眠状态:做梦的睡眠.做一刻钟左右的梦后,人会再次回到浅睡眠的状态.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亚洲2型糖尿病特点及佳防治策略

    亚洲糖尿病流行的原因分析我认为,亚洲糖尿病流行的原因之一在于亚洲社会发生了从积极生活方式到不太进行体力活动的消极状态的转变.另外,有证据表明,一些其他因素如饮食、环境因素(如低度炎症及环境污染物)也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上述所有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亚洲人群的胰岛β细胞数量相对更少、β细胞反应性相对更差.因此,亚洲人群更易发生内脏脂肪沉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缺乏,从而导致亚洲早发糖尿病发病增加.

    作者:郭清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农村糖尿病人群迅速增长

    中国著名内分泌专家肖新华教授在媒体沟通会上对记者说,在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基层情况日趋严峻.中国农村糖尿病人群迅速增长,与城市患病人群相差不大,而糖尿病的前期患者甚至要超过城市,其现状不容乐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突破、完善与希望:胰岛素治疗90年

    自1889年,Oskar Minkowski 等初次发现胰腺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后,胰岛细胞与糖尿病的关系逐渐明朗.1921年,Frederick Banting、Charls Best、John Macleod及James Collip共同协作提纯了牛胰岛素,并于1 922年首次成功救治糖尿病患者.次年,礼来公司开始量化生产高纯度牛胰岛素并迅速应用于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胰岛素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之快以及带来的巨大获益,一直是医学史上的一段传奇.除1923年Banting等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外,历史上许多里程碑式的研究发现也与胰岛素有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华医学会启动中国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工作

    科技的普及和传播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科学传播专家是国家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第一资源.为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在中国科协的统筹下,中华医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通知》要求,遵循中国科协“依托学科、立足实际、以用促建、共建共享”的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原则,于2014年底启动了中国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工作.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首批各自组建了科学传播专家团,并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相关学科科学传播专家团”.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教育,付费才有好未来

    糖尿病教育: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什么要开展糖尿病教育?郭晓蕙:通过教育,可以改变患者意识,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郭晓蕙开门见山,指出糖尿病教育的重要作用.遗传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而遗传是不可改变的因素.“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是可以选择走好自己的路.这条路是什么?从糖尿病来讲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果一个人不相信良好生活方式的作用、不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又如何能够做得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两岁女孩竟得了1型糖尿病一家5口4人患病,环县贫困夫妇来兰求医救女

    “孩子不哭,不是妈妈不给你饭吃,而是不敢吃啊,只能让你喝点牛奶.”3月10日中午时分,走进雁滩工业城小区,孩子撕心裂肺的哭声远远传到楼下.哭喊的女孩名叫红红(化名),今年两岁零三个月,来自庆阳市环县樊家川乡慕家河村,去年11月份被确诊为1型糖尿病.更为不幸的是,家中爷爷、奶奶、爸爸全部重病缠身,给这个贫困家庭蒙上了一层阴影.这几天,红红父母亲带着孩子寄宿在亲戚家,在兰州四处求医救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两岁女孩得1型糖尿病(续):医生说不影响以后结婚生子

    3月11日,兰州的媒体报道了《两岁女孩竟得了1型糖尿病》一文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好心人伸出双手献爱心,兰州某糖尿病专科医院开辟绿色通道,从治疗、吃住等方面全力以赴救助女童.住院治疗的小红红也很开心,与医护人员打成了一片.内分泌医生认为,小红红控制好血糖,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子不会受病情影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一位糖尿病志愿者的“抗糖”之路

    因为糖尿病,她在正值盛年时失去了挚爱的丈夫;也因为糖尿病,她曾经心灰意冷,差点放弃自己的生命.如今,63岁的罗兰芬是一名糖尿病志愿者,不但摘掉了糖尿病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也帮助了许许多多曾经和自己一样对生活感到失望的病友.“因为同病相怜是容易引起共鸣的一种感情”罗兰芬说.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2015美国健康饮食新建议

    不再限制胆固醇摄入量,减少糖摄入量近日,美国膳食指南咨询委员会(DGAC)发布了新版健康饮食建议.这份建议将提交到美国健康、人类服务和农业部门,用于修订2010年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这份长达570页的报告给出了一些新的建议,以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该建议支持居民多摄入水果、蔬菜、全谷物、低脂或脱脂奶制品、海产品、豆类和坚果;限制红肉、加工肉类、糖和精制谷物的摄入;建议支持摄入适量咖啡,但不再限制美国人的胆固醇摄入量.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告诉您,为什么要选择动态血糖监测

    人们为什么需要使用动态血糖监测系统?与传统的血糖仪不同,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可以检测患者连续的血糖变化,让患者可以观察自己一周之内的血糖波动,如什么时候发生了低血糖,什么时候出现了高血糖,让患者对自己的血糖变化一目了然.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帮助您:1.记录夜间低血糖,降低危险;追踪两餐之间的高血糖时刻2.显示清晨血糖峰值3.患者评估自身的饮食和运动量4.在日常生活基础之上确定治疗计划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糙米有助预防糖尿病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糙米中含量丰富的“γ-谷维素”能够调节胰岛β细胞,帮助胰腺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起到预防糖尿病或减轻糖尿病症状的作用.长期摄入高脂、高糖食物会给胰腺带来负担,导致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降低,无法产生必要量的胰岛素以保持血糖稳定,从而导致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任何运动都对腹型肥胖有益

    加拿大皇后大学运动生理学家Robert Ross博士及其同事招募300名年龄为40多岁和50多岁、腹型肥胖、未进行规律运动的参与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继续久坐)和运动组(三个亚组).所有运动组人群每周上5次课,持续6个月.其中一组进行少量的低强度运动(每次慢走约0.5小时),另一组也进行低强度运动,但运动时间更长(平均每次慢走1小时),第三组进行更高强度的运动 快步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15曝光老人被骗买买买如何识别保健产品骗局?

    保健产品琳琅满目各有“神功”一起来回顾一下王大妈买买买的各种“神器”.防癌铜表:几块看似普通的手表,其实一点儿都不普通,不仅可以调节血压,而且还能预防癌症.因为“它增加人身上的铜元素,癌症患者死了以后,一解剖以后,就是身上就缺铜元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肝源性糖尿病慎用口服药

    肝病也能引发糖尿病,肝源性糖尿病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糖尿病,在我国多继发于慢性肝炎、肝硬化,故患者多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要慎用口服降糖药.肝源性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不仅要控制饮食 糖尿病患者药不能停

    公众对于糖尿病的认识存在不少误区.例如,不少糖尿病患者认为只要饮食及生活控制,就可停药.日前,更有媒体报道“一老人患上糖尿病,三年不吃药,血糖正常.”对此,专家表示,糖尿病患者不仅仅需要饮食控制,需要药物治疗者还需坚持用药治疗,才能使血糖控制在一个稳定的水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妊娠糖尿病会影响到胎儿吗

    妊娠糖尿病会影响到胎儿吗?妊娠期糖尿病使母体和胎儿易发生并发症,且病死率较高,应及时发现予以合理治疗.妊娠期糖尿病一般无症状,需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凡有糖尿病家族史、巨大胎儿史、小产、流产、胎儿畸形及死胎史者,有一次尿糖阳性、不育史、有妊娠并发症、妊妇肥胖等,在妊娠24周后均应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当心高尿酸 三高之后第四高

    说起现代社会中给人们的健康带来巨大威胁的“三高”敌人 高血糖、高血压、高血脂,大家一定不会觉得陌生.而如今,“三高”之后第四高 高尿酸也已浮出水面,正强势来袭.知己知彼,百战不殆,要战胜敌人,首先要了解敌人.关于高尿酸和痛风,社会上有不少常见的认识误区,有必要跟大家一起来梳理和学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为危险的打鼾者

    “睡着真香,都打呼了……”真是这样吗?其实有超过1/4打呼噜的人,睡着睡着就呼吸暂停了,特别危险!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欧琼呼吁,打鼾又合并五种情形,务必及时就医.打鼾,绝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是因为不知其危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友反复低血糖应赶紧查肝脏

    众所周知,血糖不稳定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低血糖的发生,可引起头晕、昏迷、休克,严重者可造成死亡,因此日常要加以防范,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专家提醒,在肝脏出现问题,特别是出现肝癌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血糖反复不稳定,要及时检查排除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确诊糖尿病要查肾功能教你几个护肾“锦囊”

    测血糖、勤运动、饮食控制……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不少糖尿病人对这几样“功课”执行得还挺认真的,但如果问他们:“你的肾功能怎么样?”恐怕十个有八个都会摇摇头:“不清楚”.今年的3月12日是第十个世界肾脏日.每个人都知道肾脏与健康息息相关,但如何保护肾脏可谓知易行难.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跑步过度有害健康 如何判断运动是否过量?

    是这样的吗?记者为此专门走访了中国康复医学会康复治疗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物理治疗学组组长、中山大学附属第六医院康复医学科主任、主任物理治疗师王于领.“奔跑”需要循序渐进究竟如何“奔跑”才健康.王于领指出,平时锻炼提倡慢跑,以每次30至40分钟为宜.如果是以强身健体为目的,就必须配合休息,否则疲劳过度,身体反而会出现毛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今天你走了多少步?微信记录有人点赞有人愁

    近,微信上发起了一场“微信运动”,只要你在微信中添加这个公众号,手机就能自动记录你每天的行走步数,再跟朋友圈里的好友PK运动量.这个软件被很多人下载,悄悄地改变着不少人的生活方式,有人叫好,也有人抱怨泄露了隐私.在记者的朋友圈里,有人一天步行2000多步,有人则高达5万多步.一天走多少步合适?卫生部推荐,正常人每天行走1万步(约5公里)佳.医生说,走路还是健身、减压和省钱一举三得的好办法.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做一个聪明的糖尿病肾病患者

    世界肾脏病日,由国际肾脏病学会和国际肾脏基金联盟联合提议设立,定为每年3月份的第二个星期四.其目的在于提高人们对慢性肾脏疾病及与其相关的心血管疾病的高发病率和高死亡率的认识;让人们认识到早期检测和预防慢性肾病是目前全球急切需要解决的问题.2015年世界肾脏病日为3月12日,主题是“肾脏健康所有人”.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便秘还可这么治

    按压穴位防治便秘,具有简单、方便、有效、廉价,且无副作用的特点,患者可以经常采用这种方法,以下介绍行之有效的几个常用穴位:天枢:属足阳明胃经穴,又是手阳明大肠之募穴,位于神阙穴(脐中)旁开两寸处.具有调理肠胃、行气活血之效,尤适宜气滞所致之便秘.每次按压10~15分钟,每日两次.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想长寿常按5个“保健金窝窝”

    中医理论中,人体有些部位是养生的重点,对这些部位常常按摩,加以养护,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以下五个部位,就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它们分别是腋窝、胭窝(腿弯曲时后面形成的窝)、肘窝、腰眼、肚脐,被合称为“保健金窝窝”.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得了抑郁,别扛着

    近一个一万多网友参与的“你今天抑郁了吗?”网络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偶尔会有心情不佳、抑郁倾向.出乎意料的是,88.7%的人认为即使患病,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控制抑郁症,并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医学帮助及药物治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