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两岁女孩得1型糖尿病(续):医生说不影响以后结婚生子

关键词:女孩, 型糖尿病, 医生, 专科医院, 住院治疗, 医护人员, 小红, 绿色通道, 兰州, 内分泌, 血糖, 女童, 媒体, 控制, 结婚, 成人
摘要:3月11日,兰州的媒体报道了《两岁女孩竟得了1型糖尿病》一文之后,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许多好心人伸出双手献爱心,兰州某糖尿病专科医院开辟绿色通道,从治疗、吃住等方面全力以赴救助女童.住院治疗的小红红也很开心,与医护人员打成了一片.内分泌医生认为,小红红控制好血糖,长大成人后结婚生子不会受病情影响.
糖尿病文摘杂志相关文献
  • 一位糖尿病志愿者的“抗糖”之路

    因为糖尿病,她在正值盛年时失去了挚爱的丈夫;也因为糖尿病,她曾经心灰意冷,差点放弃自己的生命.如今,63岁的罗兰芬是一名糖尿病志愿者,不但摘掉了糖尿病套在自己身上的精神枷锁,也帮助了许许多多曾经和自己一样对生活感到失望的病友.“因为同病相怜是容易引起共鸣的一种感情”罗兰芬说.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尿病教育,付费才有好未来

    糖尿病教育:一种有效的治疗方式为什么要开展糖尿病教育?郭晓蕙:通过教育,可以改变患者意识,帮助患者养成健康生活习惯.“对于糖尿病患者来讲,教育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治疗方式.”郭晓蕙开门见山,指出糖尿病教育的重要作用.遗传是糖尿病的一个重要病因,而遗传是不可改变的因素.“我们不能选择出身,但是可以选择走好自己的路.这条路是什么?从糖尿病来讲就是生活方式的改变.如果一个人不相信良好生活方式的作用、不掌握相关知识和技能,又如何能够做得到?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类是糖尿病元凶?专家揭示八大营养误区

    一个错误的健康观念,可能让你和健康失之交臂.生活中,我们被大量或真或假的健康资讯包围,稍不留神就可能掉入“健康陷阱”.所以,拥有正确的健康知识,保证基本的判断力很重要.近日,美国“健康堡垒”网载文刊登了人们在生活中常遇到的八大营养误区,指导大家对其逐一攻破.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深睡眠时间长就是优质睡眠吗?

    问:深度睡眠时间和年龄有关吗?做恶梦是否需要就医?中国睡眠研究会前任理事长陈彦方教授:仅凭深度睡眠时间长度来衡量睡眠质量的优劣不够科学.而且按照自然法则及机体调节规律,睡眠时间过长,则睡眠深度必然变浅,反之睡眠时间短,则睡眠加深.深睡眠有利于人体各项生理指标的恢复,但随着年龄的增长,深睡眠时间越来越短,超过80岁高龄后,深睡眠甚至可以消失,从而影响人体生理和心理的恢复.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怎么知道自己是否为危险的打鼾者

    “睡着真香,都打呼了……”真是这样吗?其实有超过1/4打呼噜的人,睡着睡着就呼吸暂停了,特别危险!广东省人民医院主任医师欧琼呼吁,打鼾又合并五种情形,务必及时就医.打鼾,绝大多数人不以为然,是因为不知其危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糙米有助预防糖尿病

    日本一项新研究发现,糙米中含量丰富的“γ-谷维素”能够调节胰岛β细胞,帮助胰腺功能恢复正常,从而起到预防糖尿病或减轻糖尿病症状的作用.长期摄入高脂、高糖食物会给胰腺带来负担,导致分泌胰岛素的β细胞功能降低,无法产生必要量的胰岛素以保持血糖稳定,从而导致糖尿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糖友反复低血糖应赶紧查肝脏

    众所周知,血糖不稳定的危害是很大的,尤其是低血糖的发生,可引起头晕、昏迷、休克,严重者可造成死亡,因此日常要加以防范,避免低血糖的发生.专家提醒,在肝脏出现问题,特别是出现肝癌的时候有可能出现血糖反复不稳定,要及时检查排除危险因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315曝光老人被骗买买买如何识别保健产品骗局?

    保健产品琳琅满目各有“神功”一起来回顾一下王大妈买买买的各种“神器”.防癌铜表:几块看似普通的手表,其实一点儿都不普通,不仅可以调节血压,而且还能预防癌症.因为“它增加人身上的铜元素,癌症患者死了以后,一解剖以后,就是身上就缺铜元素.”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国农村糖尿病人群迅速增长

    中国著名内分泌专家肖新华教授在媒体沟通会上对记者说,在中国,糖尿病的发病率基层情况日趋严峻.中国农村糖尿病人群迅速增长,与城市患病人群相差不大,而糖尿病的前期患者甚至要超过城市,其现状不容乐观.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中华医学会启动中国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工作

    科技的普及和传播与科技创新同等重要,科学传播专家是国家科技人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科普工作和公民科学素质建设的第一资源.为全面落实全国科技创新大会精神,深入实施《全民科学素质行动计划纲要实施方案》,在中国科协的统筹下,中华医学会按照《中国科协办公厅关于组建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的通知》要求,遵循中国科协“依托学科、立足实际、以用促建、共建共享”的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原则,于2014年底启动了中国科协科学传播专家团队组建工作.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科学普及分会、中华医学会行为医学分会首批各自组建了科学传播专家团,并被中国科协授予“全国相关学科科学传播专家团”.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亚洲2型糖尿病特点及佳防治策略

    亚洲糖尿病流行的原因分析我认为,亚洲糖尿病流行的原因之一在于亚洲社会发生了从积极生活方式到不太进行体力活动的消极状态的转变.另外,有证据表明,一些其他因素如饮食、环境因素(如低度炎症及环境污染物)也在其中发挥了一定的作用.上述所有因素与遗传因素共同作用使得亚洲人群的胰岛β细胞数量相对更少、β细胞反应性相对更差.因此,亚洲人群更易发生内脏脂肪沉积、胰岛素抵抗及胰岛素缺乏,从而导致亚洲早发糖尿病发病增加.

    作者:郭清华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想长寿常按5个“保健金窝窝”

    中医理论中,人体有些部位是养生的重点,对这些部位常常按摩,加以养护,能起到增强身体免疫力、预防疾病、延年益寿的作用.以下五个部位,就是养生保健的关键所在,它们分别是腋窝、胭窝(腿弯曲时后面形成的窝)、肘窝、腰眼、肚脐,被合称为“保健金窝窝”.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得了抑郁,别扛着

    近一个一万多网友参与的“你今天抑郁了吗?”网络调查显示,超过九成的受访者认为自己偶尔会有心情不佳、抑郁倾向.出乎意料的是,88.7%的人认为即使患病,也可以通过自我调节控制抑郁症,并不需要寻求专业医生医学帮助及药物治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小心!糖尿病高血压危及肾脏访青岛市立东院肾内科主任腊岩

    糖尿病高血压成诱因“糖尿病、高血压等慢性病成为肾脏病的重要诱因,终末期的肾脏病患者五成左右发病与此两种病有关”青岛市立东院肾内科主任腊岩提到.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肥胖等人群是肾脏疾病的高危人群.腊岩说,许多患者忽略了早期的慢性肾脏病迹象,而一旦发展到终末期肾病,虽然也能采取透析、移植等方式维持生命,却严重影响生活质量,造成沉重的经济负担.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如何为糖尿病患者应用他汀药物治疗?河北省人民医院老年病学科主任郭艺芳

    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是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有效防治大血管病变是改善糖尿病患者生存质量与远期预后的重要措施.为达此目的,一方面要合理地控制血糖,同时要积极控制血压并根据患者具体情况应用他汀药物降低胆固醇水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突破、完善与希望:胰岛素治疗90年

    自1889年,Oskar Minkowski 等初次发现胰腺和糖尿病之间的关系后,胰岛细胞与糖尿病的关系逐渐明朗.1921年,Frederick Banting、Charls Best、John Macleod及James Collip共同协作提纯了牛胰岛素,并于1 922年首次成功救治糖尿病患者.次年,礼来公司开始量化生产高纯度牛胰岛素并迅速应用于全球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胰岛素从基础研究到临床应用的转化之快以及带来的巨大获益,一直是医学史上的一段传奇.除1923年Banting等获得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之外,历史上许多里程碑式的研究发现也与胰岛素有关.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用小餐盘吃饭 有利降血糖

    血糖与饮食密切相关,糖尿病患者更应该注意饮食结构的改善.美国“每日健康”网站新载文,美国斯克里普斯·惠蒂尔糖尿病研究所内分泌专家阿森纳·菲莉斯-齐米卡斯博士总结了6个小方法,可以让美食和控糖兼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降糖“一哥”的是是非非

    虽然二甲双胍是治疗2型糖尿病的一线药物,但仍有很多人对二甲双胍的使用存在认识误区.随着循证医学时代的到来,一个接一个的大型临床试验研究通过凿凿事实,验证了二甲双胍卓越的控糖疗效和良好的药物安全性,甚至被认为是唯一具有明确心血管获益的降糖药物.二甲双胍在糖尿病治疗中的威望也与日俱增,成为全球控制糖尿病的核心药物.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美国咋又不限制胆固醇啦?

    “膳食指南”是指导人们合理膳食、促进健康的一本“参考书”.不少国家为了促进国民健康、预防疾病,都制定和发布了居民膳食指南,并根据科学研究的新发现,不断进行更新.在美国,每5年组织专家进行修订,并发布新版的膳食指南.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 确诊糖尿病要查肾功能教你几个护肾“锦囊”

    测血糖、勤运动、饮食控制……随着健康教育的普及,不少糖尿病人对这几样“功课”执行得还挺认真的,但如果问他们:“你的肾功能怎么样?”恐怕十个有八个都会摇摇头:“不清楚”.今年的3月12日是第十个世界肾脏日.每个人都知道肾脏与健康息息相关,但如何保护肾脏可谓知易行难.

    作者: 刊期: 2015年第03期

糖尿病文摘杂志

糖尿病文摘杂志

主管:糖尿病天地·文摘(中旬)

主办:中国科学技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