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
  • 主办单位:中国癌症基金会
  • 国际刊号:1005-8664
  • 国内刊号:11-3494/R
  • 影响因子:0.88
  • 创刊:1994
  • 周期:月刊
  • 发行:北京
  • 语言:中文
  • 邮发:100022
  • 全年订价:0.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知网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 Caj-cd规范获奖期刊
  • 肿瘤学
中国肿瘤临床与康复杂志   2006年1期文献
  • 老年人类癌40例临床分析

    目的了解近10年来老年人类癌谱的变化及临床特点.方法对本院近10年40例老年类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并与66例非老年类癌患者进行对照.结果老年人类癌多见于肺(67.5%),其次为胃(12.5%)、直肠(7.5%).87.5%为男性,局部淋巴结转移率47.5%,远处脏器转移率7.5%.无类癌综合征发生,多原发癌发生率10.0%,手术切除率85.0%.结论近10年老年人类癌谱发生明显变化,常见于肺,多为不典型类癌.类癌综合征少见,手术切除率高,预后相对较好.

    作者:吴道宏;吴本俨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间质肿瘤临床诊治分析

    目的探讨胃间质肿瘤的临床病理诊断、外科治疗以及预后.方法回顾分析8例经过外科手术治疗的胃间质肿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结果手术局部切除4例,类似于胃癌根治手术(D2)4例.良性6例,恶性2例,主要表现为胃黏膜下孤立性包块.绝大多数无黏膜破坏,有黏膜破坏者常常较大并且伴有深入肿瘤的窦道.手术后病理检查无淋巴结转移.免疫组织化学CD117阳性5例,CD34阳性4例.结论肿瘤大体的生长特点有助于该病的诊断及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细胞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可以明确诊断,预后较好.

    作者:赵平;任卫国;唐令超;丁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晚期结直肠癌置泵动脉灌注化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动脉内置泵灌注化疗对晚期结直肠癌的疗效.方法对46例不能切除的晚期结直肠癌采用动脉置泵灌注化疗的新辅助化疗(MEH方案):5-Fu 500 mg/m2,丝裂霉素(MMC)6 mg/m2,羟基喜树碱(HPT)20 mg/m2,每周1次,2周1个疗程,休息3周后重复,共2~3个疗程.结果完全缓解(CR)2例,部分缓解(PR)28例,稳定(SD)15例,进展(PD)1例.有效率(CR+PR)为66.2%,PR 28例中手术切除15例,占53.6%.术后病理检查发现癌细胞均有不同程度的核固缩、碎裂、胞浆凝固、变性,细胞间质水肿、纤维增生、炎细胞浸润,血管内膜增厚、血栓形成.结论动脉内灌注的新辅助化疗作为晚期直肠癌综合治疗的一部分,对改善病期,使不可能手术患者变为可能手术,提高手术切除率可以发挥重要作用,并使癌肿组织学形态发生明显改变.

    作者:曹志宇;蒲永东;何建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在进展期胰腺癌动脉灌注化疗中的应用

    目的评价吉西他滨(商品名健择)联合顺铂动脉灌注治疗进展期胰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对21例进展期胰腺癌患者采用吉西他滨联合顺铂动脉灌注化疗,治疗间隔时间为3周,随访观察患者临床受益反应、肿瘤情况、毒副作用及生存时间.结果21例患者的临床受益率为42.9%,客观缓解率为19.1%,中位疾病进展时间为4.2个月,中位生存时间为9.2个月.毒副反应较常见,但多为WHOⅠ~Ⅱ级.结论经动脉灌注吉西他滨和顺铂治疗进展期胰腺癌可获得较好的临床受益反应,无严重毒副反应.

    作者:黄源义;龚春城;谢孝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博莱霉素联合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博莱霉素联合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采用中心静脉导管建立闭式引流,胸水基本干净后,肺复张基础上注入博莱霉素、力尔凡.结果总有效率87.5%,仅少数病例有轻微的发热、胸痛、恶心.结论博莱霉素联合力尔凡治疗恶性胸腔积液疗效好,毒副反应小,易为患者所接受.

    作者:杨卫华;苏文忠;翟晋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后程适形放疗配合热疗治疗晚期子宫颈癌近期疗效观察

    宫颈癌是妇科恶性肿瘤中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女性生殖系统恶性肿瘤半数以上,病死率占妇女恶性肿瘤的首位.早期宫颈癌采用单纯手术或放疗即可获满意疗效,中晚期则以放疗为主,但单纯常规放射治疗晚期宫颈癌的疗效较差.热放疗之间存在着互补作用,我们采用放疗加微波热疗联合治疗晚期宫颈癌,现报告如下.

    作者:李耀文;姜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巨大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

    目的探讨巨大纵隔畸胎瘤的临床特点和外科治疗.方法回顾分析1989年12月至2003年12月我院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巨大纵隔畸胎瘤36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男21例,女15例.年龄13~63岁,其中35岁以下31例.病变位于左前纵隔者14例,右前纵隔22例.肿瘤大直径10~15 cm 21例,15~20 cm 9例,>20 cm 6例.肿瘤外穿10例,其中继发肺感染6例,胸腔感染2例,心包感染1例.病理证实囊性畸胎瘤25例,实性畸胎瘤11例,其中3例镜检有恶性细胞,诊断为恶性畸胎瘤.肿瘤完整切除34例,次全切除2例,其中合并前外侧心包大部切除4例,合并肺叶切除3例,不规则肺叶切除2例,右全肺1例.结论巨大纵隔畸胎瘤临床和X线CT表现复杂,外侵和粘连严重,手术治疗时应注意切口和术式的选择,严防术中意外出血.

    作者:袁五营;汤少鹏;李遂莹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甲状腺全切除术在甲状腺癌外科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1990年1月至2004年12月实施甲状腺全切除术的64例甲状腺癌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及随访.结果无手术及住院期间死亡.术后暂时性单侧喉返神经麻痹8例,双侧喉返神经损伤2例;术后早期低钙血症5例,长久性甲状旁腺功能低下1例.52例患者获得随访,术后随访时间3个月至13年(中位随访时间5年),2例死亡,1例死于甲状腺纤维肉瘤复发,1例死于低分化滤泡状癌术后广泛肺转移,其余患者生存良好.结论甲状腺全切除术是甲状腺癌外科治疗的一个重要方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手术操作的关键.

    作者:王峰;刘绪舜;夏洪才;王伟;徐琳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多发骨转移癌联合治疗近期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缓解多发骨转移癌疼痛的有效治疗方法.方法190例多发骨转移癌患者,采用153Sm-EDTMP及153Sm-EDTMP加99Tc-MPD方案,观察治疗后1年疼痛缓解情况、病灶修复作用及安全性.结果总的镇痛缓解率为79.5%,病灶修复率31.1%;A、B两组镇痛缓解率及骨病变修复率分别为56.7%、86.9%和20.0%、35.5%,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骨转移的同时其他脏器的转移占13.6%.毒副反应以骨髓抑制为主,全组未见肝肾功能损害.结论采用以放射性核素为主的综合治疗方案,不仅能有效缓解骨疼痛,同时对病灶的修复有一定的治疗价值.建议在治疗骨转移的同时,只要血像正常,身体状况尚好,可以考虑配合其他治疗,以防止其他脏器的转移.

    作者:洪巧银;章平年;肖必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胃离断、胃癌旷置动脉化疗配合腹腔化疗治疗晚期胃癌

    晚期胃癌是一种严重威胁人们生命、健康的疾病,是医学研究的主要对象.因此,肿瘤专家们在努力地寻找新的、有效的治疗方案.自1998年1月至2001年12月,我们对47例不能切除的晚期胃癌采取胃离断、胃癌旷置动脉化疗配合腹腔化疗,取得了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作者:罗德光;唐晓艳;孙立巍;姜亚昌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

    目的探讨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方法将我院1995年1月至2000年1月间完成术后系统治疗的12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病例,根据是否新辅助化疗分为A(行新辅助化疗组)、B(未行新辅助化疗组)两组对照,通过总结两组的复发情况,分析新辅助化疗对局部晚期乳腺癌术后局部复发的影响.结果A组69例中有9例复发,复发率13.0%;B组59例中有20例复发,复发率33.9%,两组复发率差异有显著性(P<0.05).A组复发者中多为单发,便于复发后的再治疗.结论CTF方案术前新辅助化疗可以降低局部晚期乳腺癌的术后局部复发率.

    作者:徐正丰;陈登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16例残胃癌综合治疗探讨

    目的探讨残胃癌手术及综合治疗方法.方法回顾分析我院16例残胃癌患者的手术方式及综合治疗疗效.结果本组12例(75.0%)有区域淋巴结转移,以第12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50.0%).采用残胃全切除和胃部分切除患者术后营养状态差异无显著性,随访1年生存率88.0%(14/16),3年生存率58.3%(7/12),5年生存率为30.0%(3/10).结论残胃癌患者行根治性手术应采取全残胃切除术,重视第12组淋巴结清扫,辅以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增加摄入量,改善术后营养状况,可获得较好的疗效.

    作者:王灿阳;许群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方案结合适形放疗治疗胰腺癌临床观察

    目的观察化疗联合三维适形放疗对不能手术胰腺癌的疗效.方法自2000年10月至2004年6月收治胰腺癌患者35例,三维适形放疗同步化疗(吉西他滨加顺铂)1周期,放疗结束后化疗3周期.结果客观有效率(CR+PR)为51.3%;止痛有效率93.3%;黄疸消退率75.0%;Karnofsky评分提高77.1%;中位生存期13.5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胃肠道反应.结论化疗与三维适形放疗结合可明显提高局控率,延长生存期.

    作者:赵海燕;张中民;陈强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EP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28例临床分析

    我们自2000年始采用EPP方案治疗难治性非霍奇金淋巴瘤患者28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近期疗效和毒副作用报告如下.

    作者:潘春霞;张捷;付静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不能手术的肝门区胆管癌支架置入结合三维适形放疗疗效初步评价

    目的探讨胆管支架置入结合三维适形放疗(three-dimensional conformal radiotherapy,3DCRT)治疗不能手术的肝门区胆管癌(Klatskin tumor)的疗效.方法回顾分析了23例不能手术切除的肝门区胆管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综合治疗组(胆管支架置入结合三维适形放射治疗)15例,对照组(单胆管支架置入)8例.用Kaplan-Meier法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生存率和支架开通率.结果两组患者支架置入术后总胆红素均逐渐下降.综合治疗组获得了60.0%(9/15)的肿瘤局部缓解率.综合治疗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53.3%(8/15)、13.3%(2/15)和25%(2/8)、0;1,2年支架开通率分别为40.0%(6/15)、13.3%(2/15)和12.5%(1/8)、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3.4和7.5个月(P=0.04);支架中位开通时间分别为12.0和5.1个月(P=0.00).结论3DCRT对肝门区胆管癌有较好的局部治疗效果,结合胆管支架置入明显提高了不能手术的肝门区胆管癌患者的生存率及支架开通率.

    作者:李基根;陈龙华;吴德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200例肺癌患者肺功能观察

    肺功能测定是一项客观反映肺脏功能状态、无创伤的检查方法,能对受检者呼吸生理功能的基本状况做出质与量的评价.我们对200例肺癌患者进行了肺功能测定,现报告如下.

    作者:彭云武;蔡鹏;龙志雄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手术为主综合治疗Ⅲa期非小细胞肺癌98例疗效分析

    Ⅲ期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一直是肺癌治疗领域中争议较大的课题,目前比较一致的看法是Ⅲa期需行手术为主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我院1999年初至2000年底手术治疗Ⅲa期患者98例,将其疗效与同期行内科治疗的病例做比较,现报告如下.

    作者:王启文;张立新;卢卫平;贾春祎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70岁以上老年肺癌患者对化疗耐受情况的临床观察

    肺癌患者中70岁以上占30%,大多数就诊时已属晚期.老年患者的化疗一直有争议,担心不能耐受化疗,束缚了临床医师对老年肺癌患者的治疗.目前将老年人多定义为70岁以上.自1998年4月至2005年2月我们治疗37例自愿接受化疗的老年晚期肺癌患者,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清峰;吕丽波;刘守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紫杉醇联合奥沙利铂、亚叶酸钙和氟尿嘧啶治疗晚期胃癌临床疗效观察

    胃癌为我国常见恶性肿瘤,多数患者就诊时已属中晚期,联合化疗是治疗晚期胃癌的主要方法.我们于2003年2月至2005年2月采用紫杉醇、奥沙利铂、亚叶酸钙、氟尿嘧啶联合治疗晚期胃癌28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作者:张华霖;吴爱国;刘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上腔静脉综合征的外科治疗

    目的总结16例引起上腔静脉综合征的胸腔内恶性肿瘤扩大切除的治疗效果,探讨手术适应证以及上腔静脉人造血管置换术的操作要点.方法采用上腔静脉周围转移性肿大淋巴结剔除术共9例,上腔静脉侧壁部分切除修补术4例,人工血管上腔静脉置换术3例.结果16例全部实施临床根治性切除,无手术死亡.术前不同程度的上腔静脉梗阻症状全部缓解.术后发生并发症3例,发生率18.7%,均药物治愈.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至8年,随访15例,1例失访,随访率为93.8%.失访者按1年内死亡计,术后生存不足1年者3例(18.8%),>1年者13例(81.2%),>3年者6例(37.5%),>5年者2例(12.5%).结论对于无远处转移侵犯上腔静脉的局部晚期恶性肿瘤,采用包括人工血管上腔静脉置换在内的扩大切除术,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缓解临床症状,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后辅以化疗和放疗,有助于提高术后生存率.

    作者:李遂莹;袁五营;高夏;汤少鹏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放射治疗肺癌脑转移临床疗效观察

    目的探讨不同放射治疗方法对肺癌脑转移的疗效.方法对65例肺癌脑转移患者进行放射治疗,分为全脑放疗(WBRT)组、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和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WBRT组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3D-CRT组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40~60 Gy;WBRT+3D-CRT组,WBRT 2~3 Gy/次,总剂量30~40 Gy/3~4周,之后3D-CRT治疗单次靶区周边剂量3~8 Gy,总剂量16~32 Gy.结果三组病例局部控制率分别为42.3%、84.3%和85.0%,中位生存期分别为5,11,12.5个月.在死亡原因中,WBRT组死于脑转移比率为53.8%,较后两组高.结论对于肺癌脑转移,全脑放疗加三维适形放射治疗(WBRT+3D-CRT)组及单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组在肿瘤局部控制率及生存率方面均优于全脑放疗(WBRT)组.

    作者:王若雨;徐晓颖;张海琛;陈英海;杨月琴;石静滨;邹丽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国产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周疗方案与月疗方案的比较

    目的比较紫杉醇每周一次给药和每月一次给药两种方法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疗效和副反应,探讨不同给药方式的优缺点,力图寻找卵巢癌治疗的佳方案.方法将57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分为2组,周疗组(WG):紫杉醇60~80 mg/m2,iv(2h),d1,8,15;月疗组(MG):紫杉醇135 mg/m2,iv(3 h),d1;两组均与卡铂联用,3~4周为一疗程,所有病例至少使用3疗程.结果周疗组中位生存期为64个月,月疗组为67个月.周疗组晚期患者3,4年生存率分别为80.0%和58.3%;月疗组3,4,5年生存率分别为68.7%、39.3%和26.1%.周疗组胃肠道反应、白细胞减少、面色潮红等毒副反应发生率较月疗组少.结论使用每疗程分次给紫杉醇治疗上皮性卵巢癌的周疗法较传统月疗法在提高疗效和减少毒副反应方面有一定优势.

    作者:段微;路虹;范逢晓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直肠癌预后因素的初步探讨

    目的探讨直肠癌的病期、病理、辅助治疗方法等对预后的影响.方法搜集1994年1月至1999年10月间在广东省茂名市人民医院治疗的163例直肠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88例,女75例.年龄19~85岁,中位年龄56岁.根据UICC 1997年制定的分期标准,Ⅰ期23例,Ⅱ期60例,Ⅲ期75例,Ⅳ期5例.腹、会阴联合直肠切除术(Miles术)85例,经腹直肠切除吻合术(Dixon术)68例,经腹直肠切除、结肠造瘘术(Hartmman术)7例,其他3例.根治手术159例,占97.5%;其余4例为姑息性手术.123例手术后2周至4个月接受术后放射治疗,剂量范围32~62 Gy,中位剂量50 Gy.随访5~10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65个月.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生存率用Kaplan-Meier方法计算,相关因素等对生存期的影响用Log-rank方法检验.结果全组1,3,5年总生存率分别为93.3%、72.4%和60.7%.Ⅰ、Ⅱ、Ⅲ和Ⅳ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7.4%、75.1%、45.4%和0.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与预后有相关性.肿瘤部位、术式、年龄、是否接受术后放射治疗与生存率无明显相关性.总复发率为17.2%.易出现局部复发的部位是骶前区,其次是髂内血管旁,总转移率为32.5%.远地血行转移中,肝脏、肺、骨和脑部转移率分别居第1、2、3和4位.T和N分期晚、黏液腺癌、印戒细胞癌、低分化癌复发转移率高.结论TNM分期、病理类型、分化程度是决定预后的主要因素;直肠癌术后易出现区域复发的部位是骶前区和髂内血管旁;易远地转移的部位是肝和肺.

    作者:李文;罗政;林华明;黎昌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32例疗效分析

    目的评价长春瑞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和毒副反应.方法晚期乳腺癌32例采用长春瑞滨联合顺铂化疗.长春瑞滨25 mg/m2,静注,d1,d8;顺铂30mg/m2,静注,d1~3.3周为1周期,3周期后评价.结果CR 4例,PR15例,SD 5例,有效率(CR+PR)为59.4%,获益率(CR+PR+SD)为81.3%,中位缓解期为7.9个月.主要毒副反应为骨髓抑制,恶心、呕吐.结论长春瑞滨联合顺铂疗效确切,副作用可耐受,可望成为晚期乳腺癌的二线解救方案.

    作者:吴燕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乳腺癌HER-2基因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分析HER-2表达的临床意义及病理特征,观察HER-2表达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用LSAB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267例乳腺癌石蜡标本HER2癌基因的表达,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学指标及随访资料,进一步分析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结果HER2在年轻患者及ER、PR阴性者表达率高,分别为78.0%、63.0%和60.5%.HER-2阳性表达与病理类型无关(P=0.60).有淋巴结转移组HER-2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组,差异有显著性(P<0.001).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生存时间明显短于阴性者(P<0.001).结论癌基因HER2的过度表达与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有转移、雌、孕激素受体缺乏及预后差有关.HER2基因的表达是乳腺癌中腋淋巴结状况之外的又一个独立预后因素.该基因表达的检测作为乳腺癌常规病理检查,可用于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及拟定术后治疗方案.

    作者:王进;马斌林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基质金属蛋白酶抑制剂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

    目的探讨TIMP-1、TIMP-2在胃癌中的表达特点,与肿瘤浸润、转移及预后的关系.方法对胃癌术后病例63例采用S-P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胃癌组织TIMP-1和TIMP-2的表达情况.结果TIMP-1、TIMP-2主要在胃癌细胞胞浆内表达.胃癌旁肠上皮化生和异型增生表达极佳.胃癌组织的TIMP-1、TIMP-2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2.4%(33/63)和54.0%(34/63),表达强度与分化程度呈正相关;早期癌组和无淋巴结转移组中表达良好.TIMP-1表达的升高与生存曲线亦抬高一致,与TIMP-2表达无相关性.在胃癌组织中TIMP-1、TIMP-2间表达呈正相关,TIMP-1在原发灶和淋巴结转移灶中的表达有相关性,而TIMP-2无相关性.结论TIMP-1、TIMP-2在胃癌细胞中的表达存在广泛的异质性,与胃癌细胞分化程度、临床分期等多因素相关.作为胃癌浸润转移的负调控因子,TIMP-1、TIMP-2可作为判断胃癌恶性行为的重要生物学指标,TIMP-1亦是判断预后的重要指标.

    作者:邓兆滨;关宏伟;赵泐;郝琳;王冰;陈微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p16和PTEN抑癌基因蛋白在结直肠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抑癌基因p16、PTEN蛋白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关系,为结直肠腺癌预后判断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55例结直肠腺癌标本中p16、PTEN蛋白的表达.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率70.9%,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69.0%.p16、PTEN蛋白表达与肿瘤TNM分期、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显著相关.结论p16、PTEN蛋白两者联合检测可做为结直肠腺癌预后的预测指标.

    作者:吴晓华;张莘;周文阔;易喜贤;吴涛;徐惠绵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CA242和PTEN蛋白在大肠癌中的表达和相关性研究

    目的探讨CA242和PTEN蛋白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的关系及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90例大肠癌组织中CA242和PTEN蛋白表达.结果90例大肠癌中CA242和PTEN蛋白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5.6%和46.7%.CA242高表达及PTEN低表达与大肠癌Dukes分期、浆膜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呈正相关(P<0.05).大肠癌中CA242表达与PTEN表达呈负相关(X2=10.96,P<0.05).结论CA242和PTEN表达与大肠癌浸润转移密切相关.检测CA242和PTEN蛋白表达可作为判断大肠癌预后的客观指标.

    作者:谷化平;尚培中;冯骥良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健脾活血中药联合茴三硫防治肝癌化疗栓塞术后肝功能损害的临床研究

    目的探讨健脾活血中药联合茴三硫对防治肝癌化疗栓塞术(transcatheter arterial chemoembolization,TACE)后肝功能损害的疗效.方法 64例中晚期肝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TACE前、后均服用健脾活血为主的中药,根据TACE后出现的症状加用其他中药,并同时加服茴三硫.对照组于TACE前后给予肝泰乐和肌苷护肝.两组病例分别在第一次TACE治疗前和第一、第二次TACE治疗后1个月检查肝功能.结果治疗组第一、第二次TACE治疗后1个月血清谷丙转氨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P)、总胆红素(TB)和直接胆红素(DB)均较第一次治疗前无明显改变或只有轻微升高(P>0.05);对照组则有明显变化,ALT、GGTP、TB和DB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结论健脾活血中药联合茴三硫可防治肝癌TACE后所引起的肝功能损害.

    作者:邹雨荷;谭丽蓉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云南白药合剂防治放射性食管炎的临床观察

    目的探讨减轻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治疗所致的食管黏膜反应、进食梗阻等副反应的防治方法,保证放射治疗的顺利进行.方法将120例颈胸部肿瘤需行放射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试验1组从放疗开始即口服云南白药合剂,试验2组于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时口服云南白药合剂,对照组于放疗过程中出现放射性食管炎时口服利氟庆合剂.结果试验1组与试验2组、对照组比较,放射性食管炎发生率明显减少,说明云南白药合剂对放射性食管炎有显著的治疗作用.结论云南白药合剂能促进食管黏膜组织的再生修复,服用方便,经济实用,药疗与食疗结合,能增加营养,提高机体免疫力,安全无任何不良影响,防治放射性食管炎效果显著,可协助患者顺利完成放疗疗程.

    作者:李爱梅;董霞;陈生宏;赵晓燕;孟庆萍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肾上腺素、谷氨酸和碳酸氢钠治疗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观察

    目的观察肾上腺素、谷氨酸和碳酸氢钠对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的治疗作用.方法40例鼻咽癌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对照组,各20例,进行疗效对比观察,两组放疗均采用面颈联合野加下颈切线野,2.0 Gy/次,5次/周,剂量达到40 Gy后面颈联合野后界前移以避开脊髓,或改为耳前野加全颈切线野,总剂量68~76 Gy/7~8周;治疗组放射治疗前10~15 min用肾上腺素溶液喷洒口腔黏膜,5 min后,先在口中含0.5 g谷氨酸,然后再含5%碳酸氢钠溶液5~10 ml在口中,放疗结束后咽下或吐出.结果按CTC 2.0版毒性分级标准,治疗组与对照组的黏膜反应发生率分别为0级5例和0例,1级14例和8例,2级1例和9例,3级0例和3例,两组均无4级毒性发生.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01).结论局部应用肾上腺素、谷氨酸和碳酸氢钠对放射性口腔黏膜反应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作者:李呈祥;李为路;王丽群;王传丽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中心静脉导管留置引流癌性心包积液并心包腔内化疗31例临床疗效观察

    癌性心包积液是晚期肿瘤较常见的并发症之一,不但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并可因心包填塞威胁患者生命.我院内科自2001年1月至2003年11月共治疗癌性心包积液患者31例,疗效佳,安全性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姚亚民;赵艳秋;罗素霞;张俊涛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92例骨转移癌放疗止痛的效果分析

    我科自1998年1月至2005年6月对92例骨转移癌患者进行放射治疗止痛,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林高娟;刘陶文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博宁治疗骨转移癌36例疗效观察

    恶性肿瘤骨转移是肿瘤晚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据文献报道,有50%恶性肿瘤患者死亡后尸检发现有骨转移[1],其中半数以上患者有骨痛[2].由骨转移引起的剧烈骨痛、活动能力的限制及可能出现的病理性骨折都会严重影响晚期癌症患者的生存质量.近年来如何提高晚期癌症患者的生活质量是临床治疗的一个主要目的.自2000年7月至2004年5月,我们应用深圳海王药业公司生产的帕米膦酸二钠(博宁)治疗36例骨转移癌中重度疼痛患者疗效满意,现报告如下.

    作者:赵新华;张宜生;张华;李庆;阳秀芝;蒋显勇;张忠山;谢菊英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肿瘤性抑郁症

    有关癌症心理方面的研究过去20年已有了长足的发展,与癌症有关的抑郁研究受到了极大的关注.有关肿瘤性抑郁症研究主要集中在抑郁症(depression)的发病情况、评估和治疗这三个方面,我们搜集近期的文献,就肿瘤性抑郁症研究做综述如下.

    作者:郑杰;姜藻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nm23基因在肿瘤预后监测中的应用

    nm23基因是1988年由Steeg首次从小鼠黑色素瘤细胞中分离出来的一种与肿瘤转移表型抑制相关的基因.人类nm23基因家族有8个,即nm23-H1、nm23-H2、DR-nm23、nm23-H4、nm23-H5、nm23-H6、nm23-H7和nm23-H8[1],其中研究多的是主要与肿瘤转移相关的nm23-H1及调控cmyc和PDGF基因转录的nm23-H2.nm23-H1和nm23-H2所编码的蛋白与核苷二磷酸激酶(NDPK)的A、B亚基分别相对应,编码蛋白的氨基酸序列与NDPK的同源性分别为89%和97%,二者之间的同源性为88%[2].

    作者:张丽华;侯振江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26例疗效观察

    肺癌为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其发病率有不断上升趋势.我科2001年6月至2004年12月应用吉西他滨联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46例,近期疗效较好,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淑娟;姚娟;刘霞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喉及下咽部少见恶性肿瘤六例

    1999至2004年我们收治了喉及下咽部少见恶性肿瘤6例,男3例,女3例.40~61岁,平均57岁.患者临床资料见表1.

    作者:刘波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大剂量拓扑替康腹腔内灌注化疗成功治疗腹膜癌一例

    患者女,63岁.2004年7月出现腹胀,2004年8月27日CT提示:腹腔、盆腔大量积液,右侧膈下腹膜增厚,子宫、附件未见异常.2004年9月5日行腹腔镜,术中见腹膜表面广泛癌结节,无法手术切除,取活检病理示:低分化癌.术后患者因病情危重、无法医治转入我院,患者病重,消瘦,被动半卧位,腹部高度膨隆,腹围达120 cm,移动性浊音阳性,腹软,全腹轻压痛,无反跳痛.双下肢轻度浮肿.白蛋白30 g/L;腹水找到低分化腺癌细胞.给予腹腔穿刺及置管,持续腹水引流,并同时予以对症支持治疗,1周内共引流出血性腹水13 290 ml后,给予拓扑替康10 mg腹腔灌注,d1;DDP 75mg/m2,静滴,d1~4.化疗后半个月,患者一般情况明显改善,腹胀症状消失,腹围已缩少为87 cm.复查B超:仅右髂窝处可见间距2.0 cm液性暗区.

    作者:金彦青;王志新 刊期: 2006年第01期

  • 三维适形放射治疗原发性肝癌疗效观察

    虽然原发性肝癌(简称肝癌)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但由于肝癌是多因素、多阶段发展的癌症,早期症状隐匿,确诊时多为中晚期,且80%以上合并肝硬化[1],给临床治疗造成一定困难.我院自1999年10月至2004年12月,应用三维适形放射治疗(3DCRT)肝癌64例,现报告如下.

    作者:刘延军;赵玉霞;张远航 刊期: 2006年第0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