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投稿
医学综述杂志

医学综述杂志

统计源期刊

  • 主管单位: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
  • 国际刊号:1006-2084
  • 国内刊号:11-3553/R
  • 影响因子:1.14
  • 创刊:1994
  • 周期:半月刊
  • 发行:天津
  • 语言:中文
  • 邮发:6-106
  • 全年订价:984.00
期刊收录 期刊荣誉 期刊标签
  • 上海图书馆馆藏, 万方收录(中), 维普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知网收录(中)
  • 医药卫生综合
医学综述杂志   2015年22期文献
  • 抑肽酶在肝脏外科中的应用进展

    抑肽酶是一种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能与人体的多种蛋白酶结合形成酶-抑制剂复合物,从而抑制蛋白酶的活性.抑肽酶的减轻炎症反应、保护心肺功能、减少出血、预防缺血和再灌注损伤、抗纤溶、保护血小板等功能及稳定血流动力学等作用在肝脏疾病的外科治疗中可起到巨大作用.但作为异种蛋白的抑肽酶进入人体后有时也会引起机体的变态反应,产生严重后果,需要引起注意.

    作者:李树栋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心脏利钠肽调节代谢的研究进展

    心脏利钠肽是一类由心脏分泌的肽类激素,利钠肽家族中心房利钠肽和脑钠肽研究得为透彻.以往的研究已证实心脏利钠肽可以作用于肾和心脏本身,分别产生利尿、利钠和保护心脏的效应.近年研究发现,除了能影响心血管功能外,心脏利钠肽还是机体重要的代谢调节因子,可以调节体内糖脂代谢,在肥胖和糖尿病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作者:何昕;周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高磷血症与终末期肾病的研究进展

    高磷血症是终末期肾病(ESRD)中很常见的一种电解质紊乱,常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及心血管钙化等并发症,是影响ESRD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ESRD中高磷血症发生机制、临床危害及治疗正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高磷血症的治疗仍以血液透析及磷结合剂的应用为主,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的出现使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获益更多.

    作者:严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镁离子与高血压关系的研究进展

    人类原发性高血压是一种受多因素调控的疾病.高血压患者常有血流动力学异常,使外周阻力增加导致血管结构和功能发生改变(包括动脉管壁增厚、血管紧张度异常、内皮功能紊乱等).镁离子水平的微小改变可明显影响心肌兴奋性、血管紧张度及血管收缩性.因此,镁离子对于血压的调节可能十分重要.镁离子与高血压之间呈现一种负相关性,这也说明了镁离子在高血压的发病过程中可能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作者:李晓黎;王磊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免疫学方法在混合精斑检验中的应用

    作为常见的人体斑痕类型之一的精斑是法医物证检验的重要步骤,其确认往往是性侵犯案件定性的重要证据之一,对混合精斑进行分离确证也是证物检验中的难点之一.传统的精斑检测主要依靠精子镜检、组织化学方法等方法,但是存在明显的不足之处.近年来,随着生物分子水平的迅速发展,抗原抗体反应及基因组学在精斑鉴定的法医实践中得到了应用.

    作者:张金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靶向CD47及其配体TSP-1/SIRPα在免疫及损伤应答中的研究进展

    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是一个广泛表达于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物,作为信号调节蛋白α的配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同时也是机体应对刺激信号调节细胞反应时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信号受体,控制机体对损伤应答的反应程度.CD47及其配体凝血酶敏感蛋白1、信号调节蛋白的表达调控在感染及肿瘤免疫、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出血损伤及电离辐射损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晨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GATA-4在心肌损伤修复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GATA-4是调控心脏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参与了心脏正常发育、功能基因表达和心肌肥大的病理过程.GATA-4在心脏发育的早期起重要作用,抑制胚胎干细胞中GATA-4的表达可阻断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增强GATA-4的表达则增加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并且GATA-4还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GATA-4在心肌肥大期间成体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促存活基因的表达,可改善细胞的存活.其在心肌损伤修复、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等方面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贺继刚;严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Nucleostemin通过p53与非p53途径调控细胞增殖的研究进展

    Nucleostemin (NS)是一种可在细胞核仁和核浆内穿梭的GTP结合蛋白,主要定位于核仁内,其在维持干细胞未分化状态、细胞周期进程、肿瘤细胞及干细胞的增殖与凋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就NS调控细胞增殖的机制而言,目前仍存在争议.一部分研究认为,NS通过结合p53,发挥维持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的作用;另一部分研究则认为,NS通过细胞内其他通路及参与核糖体的生物合成,进而影响细胞的生物学功能.

    作者:王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应用组织特异微RNA构建更加安全的腺病毒

    溶瘤腺病毒是目前有潜力的肿瘤治疗病毒载体之一,但其在应用过程中会产生比较严重的毒副作用,特别是肝脏毒性.为了更好地针对组织靶标,需要制备更加安全、有效的溶瘤腺病毒.近年来,科学家使用徽RNA(miRNA)调控基因表达系统,将若干拷贝数的组织特异性miRNAs对应的靶序列加入到腺病毒复制早期必需基因E1基因表达盒的3'非翻译区,在转录后水平调控病毒复制.这种方法能有效消除腺病毒的毒副作用,进一步提高腺病毒使用的安全性.

    作者:王荣花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脑小血管病相关的血管性痴呆的遗传学研究

    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病日益增多,但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却较为缓慢,特别是在遗传方面的研究更是存有争议.脑小血管病(CSVD)是VaD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关于CSVD与VaD两者共同的遗传学研究越来越多.该文主要介绍散发性CSVD与VaD共同危险因素的遗传学易患性以及单基因遗传性CSVD与VaD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世亮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Bcl-2、Bax在青光眼神经节细胞凋亡中的研究进展

    膏光眼为人类三大致盲性眼病之一,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凋亡在视神经损伤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神经节细胞的凋亡途径及信号通路尚不完全清楚.Bcl-2家族是细胞凋亡调控的影响因子之一,参与青光眼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凋亡过程,Bcl-2/Bax的比例决定了神经节细胞是否走向死亡.该文就Bcl-2家族在青光眼神经节细胞凋亡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及研究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王雪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指示方法及其临床研究进展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是很有前景的核酸分析技术,由于它操作简便快速、信号灵敏,能与DNA生物芯片兼容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当今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前沿性课题.它利用杂交原理及电化学标志物为杂交检测信号,既可以用标记法又可以用非标记法进行检测,不受颜色影响,可对痕量样品测定,仪器设备易于集成化和自动化且价格低廉,正朝向便携式商业化方向发展.实现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准确检测,实验中所用到的指示方法发挥很大作用.该文着重阐述在DNA传感器工作中所运用的指示方法以及其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泽;万广财;王娜;于洪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EMT、TGF-β1、AngⅡ与器官纤维化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转归,几乎能发生在身体的每个组织器官.纤维化以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关于器官纤维化的研究很多,但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上皮间质转化(EM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组织器官纤维化形成机制研究中备受关注.该文就EMT、TGF-β1、AngⅡ与各器官纤维化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以更全面地认识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作者:王保兰;WANG Bao-lan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生物标志物在肺动脉高压中的应用

    随着免疫学和分子生物学技术的发展,生物标志物在疾病的预防、早期诊断及治疗过程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寻求无创、便捷、准确的检查以反映肺动脉高压(PAH)的疾病进程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之一.现已有许多关于PAH的生物标志物得到研究,涉及诊断、疗效及预后评估等方面,它们在临床应用中各有利弊.认识各生物标志物在PAH中的应用,将有助于更便捷、安全、准确地诊断和评估PAH.

    作者:范光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慢性肾脏病与脑血管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心脏疾病与脑血管病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一个脏器疾病的治疗及转归直接影响其他脏器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脑血管病与肾脏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心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损害超过3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或者尿蛋白排泄作用增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事件,越来越多的证据推测慢性肾脏病是脑血管的危险因子,同时与脑小血管病及认知障碍有密切关系.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害更严重、转归更差;药物治疗也受到局限性.

    作者:郝茂林;刘菲;商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颈交感神经阻滞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损伤的影响

    蛛网膜下腔出血是一种高致残率与致死率的严重性疾病.出血后的早期脑损伤和脑血管痉挛被认为是其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但其发病机制和有效的治疗措施尚未明确.颈交感神经阻滞可显著扩张脑血管,增加脑血流,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其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新的治疗方法,无论对蛛网膜下腔出血后早期脑损伤的预防还是对脑血管痉挛的缓解均有积极作用.因此,认识其病理和生理机制及有效的治疗的探索已成为目前研究工作热门话题.

    作者:曲媛;申汉威;金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致康胶囊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

    目的 探讨致康胶囊对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1年3月至2014年3月在成都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接受治疗的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患者12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1例.对照组采用米非司酮治疗.观察组采用米非司酮联合致康胶囊治疗.于术后3d口服米非司酮,每日25 mg,用药4周.致康胶囊每次3粒,每天3次,用药2周.观察治疗前后患者血清性激素包括黄体生成素(LH)、促卵泡生成素(FSH)、雌激素水平的改变.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6.7%,高于对照组的8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有效控制出血时间、完全止血时间短于对照组[(17.3±3.7)h比(28.1±10.0)h,(35.7±10.8)h比(50.1±17.2) 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血清LH水平为(20.2±2.5) U/L、FSH水平为(21.0±4.7) U/L、雌激素水平为(118.6±26.3)pmol/L,低于对照组的(32.5±4.5) U/L、(42.7±5.8) U/L、(250.1±33.5) pmol/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子宫内膜厚度小于对照组[(4.1±0.5) mm比(6.5±0.6)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致康胶囊治疗围绝经期功能失调性子宫出血的疗效显著,并能调节患者血清性激素水平,且安全、可靠.

    作者:易建平;赵锦秀;谭春梅;范秀平;唐梅;吴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在急性心肌梗死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其中发病时间<4 h 21例,发病时间≥4 h29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统计受试者血清cMyBP-C、心脏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水平,并分析AMI患者血清cMyBP-C、cTnI、Myo与年龄、发病时间、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血清cMyBP-C、cTnI、Myo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06±16) μg/L比(18±6) μg/L、(10.76±3.32) μg/L比(0.031±0.003) μg/L、(122±33) μg/L比(23±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4 h组患者血cMyBP-C、Myo、cTnI水平高于发病时间<4h组[(109±17) μg/L比(76±9) μg/L,(11.67±3.72) μg/L比(0.042±0.006) μg/L,(130±33) μg/L比(93±16) μg/L,P<0.01].PCI术后患者血cMyBP-C水平低于入院时[(59±11) μg/L比(107±16) μg/L,P<0.01],PCI术后患者血cTnI、Myo水平高于入院时[(33±6) μg/L比(11±3) μg/L,(136±35) μg/L比(122±33) μg/L,P<0.01];血cMyBP-C、cTnI、Myo与AMI发病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血cMyBP-C、cTnI、Myo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MyBP-C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还可作为评价PCI术早期效果的指标.

    作者:孙传学;孙桂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米库氯铵、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维持肌肉松弛作用的对比

    目的 比较米库氯铵、顺苯磺酸阿曲库铵在腹腔镜胆囊手术中维持肌肉松弛的作用.方法 将2011年8月至2014年2月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择期行腹腔镜胆囊手术的320例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60例.术前采用咪达唑仑、瑞芬太尼、丙泊酚以及琥珀胆碱进行麻醉诱导,术中泵注丙泊酚、瑞芬太尼维持麻醉,并对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分别泵注1000 μg/mL的米库氯铵和顺苯磺酸阿曲库铵.两组患者均常规不使用肌肉松弛拮抗药,以观察肌肉松弛自主恢复情况.结果 观察组恢复指数(4.0±1.8)明显短于对照组(9.3±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观察组拔管时间亦明显短于对照组[(19±5) min比(32±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对照组和观察组患者在肌肉松弛恢复过程中,各监测时点的脉搏血氧饱和度、心率、平均动脉压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中应用米库氯铵具有肌肉松弛效果好、不良反应小、恢复时间短、拔管时间短等特点,可在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郑方坤;程智刚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脂联素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

    目的 探讨血清C1q/肿瘤坏死因子相关蛋白9(CTRP9)、脂联素(APN)水平对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病情的评估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4月至2014年4月如皋市人民医院心脏血管内科收治的冠心病患者60例,根据冠状动脉造影术结果与临床表现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组,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组,稳定型心绞痛(SAP)组,各20例.根据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组12例、2支病变组20例、3支病变组28例.另外选取26例冠状动脉造影术检查无狭窄患者作为正常对照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CTR P9、APN水平,并检测血脂、血糖水平.结果 对照组CTRP9高于UAP组、AMI组[(3.85 ±0.27)mg/L比(3.46±0.22)mg/L、(3.38±0.18) mg/L],SAP组[(3.61±0.18) mg/L]高于UAP组、AMI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N高于UAP组、SAP组[(3.96±0.25) mg/L比(3.58±0.45) mg/L、(3.42±0.35)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TRP9水平显著高于1支、2支病变组、3支及多支病变组[(3.85±0.27) mg/L比(3.43±0.08) mg/L、(3.58±0.13) mg/L、(3.39±0.23) mg/L],1支病变组高于3支及多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APN水平显著高于2支病变组、3支及多支病变组[(3.96±0.25) mg/L比(3.56±0.26) mg/L、(3.39±0.38) mg/L],1支病变组[(3.77±0.23) mg/L]高于2支病变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RP9、APN与ACS相关,可以在临床上为ACS患者病情的诊断与评估提供较可靠的预测指标.

    作者:石红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胎盘转铁蛋白受体1、铁蛋白及铁调节蛋白1的表达与母-胎铁营养状态间的相关性研究

    目的 分析胎盘转铁蛋白受体1 (TfR1)、铁蛋白(Fn)及铁调节蛋白1(IRP1)的表达与母-胎铁营养状态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三组:非贫血组(n=32)、中度贫血组(n=31)、轻度贫血组(n=31),分别采集三组孕妇分娩时脐血、静脉血,留取胎盘,予以血液学检测、Western Blot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实时定量检测.观察对比三组不同铁营养状态下孕妇及新生儿的各项血液学参数的改变情况,并对三组胎盘组织TfR1 mRNA、Fn mRNA、IRP1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度贫血组和轻度贫血组孕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均低于非贫血组(P<0.05),且中度贫血组孕妇均低于轻度贫血组(P<0.05);中度贫血组和轻度贫血组孕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高于非贫血组(P<0.05),且中度贫血组孕妇高于轻度贫血组(P<0.05).中度贫血组胎盘组织TfR1 mRNA、FnmRNA分别为0.65±0.27,0.51±0.26,低于轻度贫血组(0.97±0.28,0.53±0.26)和非贫血组(0.47±0.18,0.3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组织TfR1 mRNA与孕妇SF呈现负相关(r=-0.352,P <0.05).结论 胎盘铁转运因子TfR1 mRNA、Fn mRNA与母-胎铁营养状态具有密切关系,胎盘铁转运因子的检测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纪云;任翠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腔镜下与经腹子宫肌瘤剔除手术对子宫肌瘤患者的效果比较

    目的 比较腹腔镜下子宫肌瘤剔除术和开腹子宫肌瘤剔除术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择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泰兴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48例采取子宫肌瘤剔除手术患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抽签法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2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开腹肌瘤剔除术,而观察组患者采用腹腔镜下肌瘤剔除术,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肛门首次排气时间以及住院时间各指标均显著少于对照组[(44±17) min比(65±20) min、)78±14) mL比(108±23) mL、(18±4)h比(34±7)h、(4.1±1.8)d比(7.3±2.9)d,P<0.01],且观察组患者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8.33%比33.33%,P<0.05),术后随访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子宫肌瘤复发或残留率、症状无改善率以及再次手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与常规开腹术比较,腹腔镜子宫肌瘤剔除术是一种微创术式,患者创伤小,且术后恢复迅速,不会增加患者二次手术的风险,值得临床应用.

    作者:张翠萍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对心电变化的影响

    目的 探讨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应用及对心电变化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2月至2015年1月涟水县人民医院心内科接诊的120例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患者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患者给予150 mg胺碘酮静脉滴注,滴速为0.5 ~1 mg/min,治疗2~3d.同时给予0.2g胺碘酮口服,每日3次,1周后服用量调整为每次0.4g.对照组患者采用50 mg利多卡因加入20 mL20%葡萄糖注射液静脉注射,滴速为0.5~1 mg/min.1周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不良反应发生率及心电变化情况.结果 观察组的总有效率为91.7% (55/6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0% (45/6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6.7% (4/60),对照组为3.3%(2/6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心率变异性频域和心率变异性时域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观察组震荡起始、震荡斜率高于对照组[(4.8±1.3)%比(4.0±1.2)%;(16.3±3.1)ms/RR比(15.3±2.6) ms/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 胺碘酮在冠心病快速室性心律失常中的治疗效果良好,能显著降低心律失常变异性,提高窦性心率震荡,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纪铭月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相关临床因素分析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临床因素.方法 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保定市第四医院216例COPD急性加重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好转出院3个月以上COPD稳定期患者216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双下肢静脉超声、D-二聚体、肺功能、降钙素、C反应蛋白、体质指数、血脂等临床指标检测.结果 老年COPD急性加重相关影响因素有白细胞(OR =3.601,95%CI 1.739~6.527)、降钙素原(OR=2.163,95% CI1.249 ~5.032)、体质指数(OR=2.962,95% CI1.504 ~ 5.408)、D-二聚体(OR=1.624,95% CI1.122~4.635)、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OR=1.538,95% CI1.156 ~3.851).结论 感染、体质指数、肺功能降低、中低危肺栓塞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临床因素.

    作者:孙春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根除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功能的影响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根除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择期行胃癌根除术的老年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30 min将0.5μg/kg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进行10 min静脉输注,随后采用0.3μg/(kg·h)的速率进行静脉输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输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T0)、术后6 h(T1)、术后2 d(T2)和术后3 d(T3)血浆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4±4)μg和(87.6±2.9) μg,均低于对照组的(43±5)μg和(107.8±5.7)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0相比,两组患者IL-2和IFN-γ在T1~2出现降低,而在T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IL-10在T1~2出现升高,而在T3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IL-2、IL-10和IFN-γ在T1-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胃癌根除术麻醉过程中,可减少术中及术后芬太尼用量,改善患者细胞免疫水平.

    作者:曹晓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支气管肺炎与节段性肺炎异同的临床分析

    目的 分析支原体肺炎中支气管肺炎与节段性肺炎的异同.方法 收集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如东县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支原体肺炎住院患者136例,根据其影像学改变分为支气管肺炎组和节段性肺炎组,分析其临床特点的异同.结果 支气管肺炎组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C反应蛋白(CRP)均显著低于节段性肺炎组[0.49±0.12比0.58±0.14、(4.9±2.1)mg/L比(16.2±6.3) mg/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支气管肺炎组患者肺部影像学表现为斑片状阴影73例(89.0%)、大片状阴影9例(1.0o);节段性肺炎组患者表现为斑片状阴影37例(68.5%)、大片状阴影17例(31.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支原体肺炎中支气管肺炎和节段性肺炎差异显著,节段性肺炎病情更重,值得临床治疗上予以充分重视.

    作者:徐俊华;缪卫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由数字生成器法分为A、B、C组,每组42例.A、B、C组患者分别给予5mg、10 mg以及20mg的瑞舒伐他汀,饭前服用,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D)功能以及总胆固醇、内皮素等的变化.结果 A、B、C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内皮素均显著低于治疗前[(5.77±0.67) mmol./L比(6.52±0.47) mmol/L、(89.3±11.4) ng/L比(93.3±11.8) ng/L;(5.03±0.51)mmol/L比(6.48±0.51) mmol/L、(83.3±10.2) ng/L比(93.4±11.9) ng/L;(4.87±0.48) mmol/L比(6.53±0.45) mmol/L、(84.2±10.1) ng/L比(92.7±12.3) ng/L],EDD、EID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4.5±2.1)%比(3.4±1.1)%、(15.9±4.0)%比(15.1±3.9)%;(7.3±2.4)%比(3.5±1.0)%,(17.7±5.4)%比(15.2±3.9)%;(7.3±2.4)%比(3.5±1.1)%、(17.7±5.5)%比(15.2±4.0)%](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内皮素显著高于B组、C组,EDD、EIDD指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的总胆固醇、内皮素、EDD、EID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11.9%、14.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状况,明显改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作者:刘志勇;胡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结肠癌患者性生活能力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目的 探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结肠癌患者性生活能力和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情况.方法 选取2012年12月至2013年12月如皋市人民医院普外科收治的经纤维肠镜及病理活检确诊为结肠癌的性功能正常患者100例,按随机数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照组采用开腹手术治疗.对两组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能力及胃肠功能恢复情况进行观察比较.结果 对照组中男性(26例)患者术后6个月的勃起功能障碍国际指数(IIEF)评分分别为(17.5±4.1)分、(20.2±3.7)分,术后12个月的IIEF评分分别为(17.0±4.7)分、(17.4±4.1)分,对照组患者术后IIEF评分低于观察组(P<0.05).观察组男性(28例)患者术后6个月的勃起功能及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1.4% (6/28)比50.0%(13/26)、17.9% (5/28)比46.2% (12/26),P<0.05],术后12个月的勃起功能显著低于对照组[17.9%(5/28)比46.2%(12/26),P<0.05],射精功能障碍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7.1% (2/28)比30.8% (8/26),P>0.05].观察组女性患者(22例)术后6个月、12个月的性功能障碍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8例)[22.7% (5/22)比54.1% (13/24)、13.6%(3/22)比45.8% (11/24),P<0.05].观察组患者术后肠鸣音恢复、排气、进食、排便时间均显著短于对照组[(20±3)h比(38±3)h,(33±10)h比(74±13)h,(56±14)h比(95±19)h,(117±28)h比(202±34)h,P<0.01];两组患者术后不同时间点的血浆胃动素水平较术前明显降低,术后1、2、3d不同时间点观察组患者的血浆胃动素水平均高于对照组[(183±22) ng/L比(178±23) ng/L,(217±24) ng/L比(194±24)ng/L,(232±23) ng/L比(219±24) ng/L,P<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治疗较开腹手术对结肠癌患者术后的性生活能力影响小,更有利于保留患者术后的性功能,且对术后胃肠功能的恢复具有促进作用,恢复更快,值得在临床上广泛推广.

    作者:周红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57例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

    目的 探讨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3年11月达州市中西医结合医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纳洛酮组和联合治疗组,各57例;纳洛酮组患者给予纳洛酮10 mg,将其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每日1次;联合治疗组在纳洛酮组治疗的基础上将20 mL醒脑静加入0.9%氯化钠溶液250 mL中静脉滴注治疗,每日1次.两组患者均治疗14 d.治疗结束后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D-D二聚体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 联合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2.98%,显著高于纳洛酮组的77.19%(x2 =5.600,P=0.018),联合组的疗效显著高于纳洛酮组(Z=4.192,P =0.000);治疗后,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C反应蛋白、D-D二聚体水平均显著低于治疗前(P<0.05),且联合治疗组较纳洛酮组更低(P<0.05).结论 醒脑静联合纳洛酮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显著,其能显著改善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减轻炎性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作者:周殿儒;熊鑫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PI3K/AKT/mTOR信号通路在卵巢癌中的研究进展

    卵巢癌的发生过程中存在磷脂酰肌醇3-激酶/蛋白激酶B/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PI3K/AKT/mTOR)信号通路的激活,该通路的异常激活可促进细胞增殖、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侵袭和转移.PT3K/AKT/mTOR通路靶向抑制剂对卵巢癌显示出一定的疗效,目前该靶向药物的临床试验已开展,并显示出良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针对PI3K/AKT/mTOR的靶向药物将为卵巢癌的治疗指明新方向.

    作者:吴梦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肿瘤自身抗体的研究进展

    随着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肿瘤的早期筛查,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糖类抗原199等)大多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够高.由于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而产生的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肿瘤自身抗体,因其出现时间早、特异性高、检测手段容易等优势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程文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HDGF结构和功能及其在人子宫内膜癌中临床研究状况

    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DGF)初是从人肝癌细胞系HuH-7的培养液中分离纯化得到的一种生长因子,其广泛分布于人体的各种组织,具有再生、重构、营养神经、创伤修复等功能,同时还参与转录调控、细胞凋亡、生长与分化、迁移等活动.子宫内膜癌是发生于子宫内膜上皮的恶性肿瘤,目前HDGF与子宫内膜癌的研究处于新兴阶段,该文就HDGF结构、功能以及与人子宫内膜癌的关系予以综述.

    作者:杨仕章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肿瘤多药耐药性体外模型的方法与评价

    建立优势肿瘤多药耐药性体外模型有助于阐明多药耐药的相关机制、优化现有抗肿瘤药物评价方法,并为肿瘤多药耐药逆转研究以及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该文介绍了肿瘤多药性体外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药物大剂量间断冲击法、药物浓度递增法、大剂量间断冲击法结合浓度递增法以及转基因法结合药物等建模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乔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肝癌局部消融治疗后的疗效及影像学评价

    局部消融治疗具备快速、安全、有效的特点,已普遍运用于原发性肝癌的治疗.肝脏供血70%来自门静脉系统,肝癌肝内转移几乎均通过门静脉系统,因此局部消融是否精准,需要进行术后的疗效评价及局部肿瘤复发监测.消融病灶的同时,对其周围正常肝组织进行适当消融,形成安全消融边缘,从而可以大程度地降低肝内转移和(或)微血管侵犯的风险.但是,消融区域周围非肿瘤组织充血引起的炎症反应会掩盖局部肿瘤复发的证据,因此须严格对比影像结果明确有无复发依据.该文就目前影像学检查对肝癌消融治疗后的疗效评价进行综述,并探讨安全消融边缘对于降低局部肿瘤复发率的重要意义.

    作者:赵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腹部平片诊断成人肠梗阻价值的Meta分析

    目的 评价腹部平片对成人肠梗阻的诊断价值.方法 搜集现有国内公开发表的以手术或病检结果为诊断金标准的关于腹部平片诊断成人肠梗阻的中文文献,按照Meta分析的要求和诊断性试验公认的质量标准对所有纳入研究进行质量评估,并提取各纳入研究的特征信息.采用STATA 10.0软件检验异质性,根据异质性结果选择相应的效应模型,应用MetaDisc 1.4软件计算出汇总灵敏度和特异度,以诊断性试验Meta分析特有的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分析方法定性、定量地评价该诊断方法的准确性.结果 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14篇,汇总的诊断指标和SROC分析显示,腹部平片的诊断均有较高的诊断效能,表示诊断试验准确度的指标汇总灵敏度为0.90(95% CI0.88 ~0.92),汇总特异度为0.48(95% CI0.42~0.55),曲线下面积为0.9104,Q指数为0.8426.结论 汇总目前关于腹部平片诊断成人肠梗阻的研究显示,腹部平片是一种灵敏度较高的检查方法,但特异度较低,可作为筛查手段.

    作者:李德秀;赵益林;赵年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3D打印技术结合数字化技术在复杂踝关节骨折的应用研究

    目的 研究3D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重建对复杂踝关节骨折的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9月于西安交通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被诊断为复杂踝关节骨折的64例患者.按随机数表法随机分成观察组(32例)和对照组(32例).观察组患者治疗时采用3D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重建方法;对照组患者治疗按传统方法.对比两组治疗效果、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以及术后恢复时间.结果 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3.8% (30/32),显著高于对照组的62.5%(20/32)(P<0.05).观察组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术后恢复时间均短于对照组[(41.1±4.1) min比(47.1±5.1) min,(5.1±1.1)d比(8.1±0.9)d,(41.1±2.1)d比(49.2±1.9) 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结论 3D打印结合数字化技术重建应用于复杂踝关节骨折治疗,可以缩短手术和住院时间,缩短术后恢复时间,提高治疗效果,减少手术失败的可能性,安全可靠,值得临床推广.

    作者:赵为公;杨益民;王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动态监测NT-proBNP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一五七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根据BNP动态监测水平指导临床用药,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应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二次发病率、病死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及NT-proBNP水平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半年内二次发病率和1年后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2/49)比8.3% (4/48),24.5% (12/49)比54.2%(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搏排血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91.4±15.4) mL比(88.1±13.3) mL,(8.8±3.3) L/min比(6.8±3.1) L/min,(6.3±1.4) L/m2比(4.2±1.3) L/m2,(55.2±14.2)%比(47.9±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NT-proBNP动态监测有助于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用药,为临床选药、用药提供了依据,避免主观用药的盲目性.

    作者:何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EC-T剂量密度与常规剂量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辅助化疗中的比较研究

    目的 观察环磷酰胺联合表阿霉素序贯紫杉醇剂量密度化疗在淋巴结阳性乳腺癌辅助化疗中的安全性和耐受性,探讨密度方案化疗的临床效果及对乳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选择2005年9月至2007年4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闵行分院收治的60例采用EC序贯T方案进行辅助化疗的女性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术后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剂量密度组(29例)和常规剂量组(31例),计划每例患者接受EC×4序贯T×4的化疗.剂量密度组每2周重复,常规剂量组每3周重复.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特点,Ⅲ~Ⅳ级毒性反应(包括粒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和脱发),复发及生存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均按计划完成化疗.剂量密集组Ⅲ~Ⅳ级粒细胞减少发生率为20.7% (6/29),显著低于常规剂量组的58.1%(18/3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4);两组均无血小板降低、贫血、心脏毒性、神经毒性发生.两组5年无病生存率和生存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EC序贯T剂量密度方案用于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的辅助化疗,不良反应可以耐受,是一个安全、有潜力的方案.剂量密度方案辅助化疗与常规方案辅助化疗有相似的临床效果,均能改善乳腺癌患者预后.

    作者:江联萍;张宁;吴海霞;成少华;左丽;李纲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超声诊断微钙化在小于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价值分析

    目的 分析超声诊断微钙化在小于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价值.方法 选取2009年3月至2013年11月保定市第二中心医院收治的小于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156例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31例甲状腺良性结节患者作为对照组,记录两组患者的微钙化或粗钙化情况,分析超声特征及与病理结果的一致性.结果 研究组微钙化的发生率远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156例经病理确诊为甲状腺乳头癌患者中,经微钙化诊断为甲状原乳头癌145例,有3例误诊为良性结节,微钙化诊断的灵敏度为91.0%,特异度为90.3%,准确度为90.9%.结论 超声检验微钙化对于诊断小于1 cm甲状腺乳头状癌有较为重要的临床意义.

    作者:张娜;范吉英;杨震;范宏艳;张晓静;吕景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血浆降钙素原监测指导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治疗的临床研究

    目的 分析血浆降钙素原(PCT)监测指导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腹膜炎分为自发性腹膜炎组(73例)及非腹膜炎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阳性率,分析血浆PC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自发性腹膜炎组的PCT、CRP、WBC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76.7% (56/73)比14.1%(9/64),49.3%(36/73)比9.4%(6/64),39.7%(29/73)比4.7% (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发性腹膜炎组中,PTC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RP及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腹膜炎组存活患者治疗后PCT值接近正常水平,终死亡患者经治疗后PCT值逐渐升高(P<0.05).结论 血浆PCT监测可以辅助诊断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腹膜炎,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盛尧;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银屑病中西医治疗研究进展

    银屑病是一种免疫介导的多基因遗传性的难治性皮肤病,也是当今皮肤病和美容医学领域的一大难题.随着研究的深入,对银屑病的病因、发病机制、治疗认识逐渐清晰.中医和西医对该病的治疗各具特色,并在临床治疗取得不错疗效.中西医结合、现代生物医学模式以及循证医学模式在该病的研究中也日益增多.希望通过更多的研究终解决这个难题.

    作者:鲁延富;伍斌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慢性肾炎中医研究现状

    慢性肾炎是由多种原因、多种病理类型组成的一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其起病隐匿,病情复杂,是引起慢性肾衰竭的首位病因.现代医学对此病一般采取对症治疗,而中医药治疗在改善症状、减少尿蛋白、延缓肾衰竭进展等方面有较大的优势.该文总结近10年来的文献资料,从病因病机、分型论治、蛋白尿与血尿、中医分型与病理关系等方面对慢性肾炎进行论述,旨在为慢性肾炎的规范化治疗及提高治疗效果奠定基础.

    作者:晋中恒;蒋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现状与对策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也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有下胰疼痛、月经失调、性交痛以及肠道症状等.就西医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而言,其治疗结局不良反应多,手段单一,虽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病痛,但对于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却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拥有独特的方法和见解,其治疗结局往往也是优于西医.

    作者:刘慧萍;林政桦;李玲;张卫;谷旭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舒肝解郁胶囊治疗老年抑郁症的应用进展

    老年抑郁症是常见的老年心理性疾病.老年患者往往合并有多种躯体疾病,对药物的耐受性较年轻人差,药物的不良反应多见.因此,选择疗效好、安全性高的抗抑郁药尤其重要.舒肝解都胶囊是治疗抑郁症的一种纯中药制剂,近年来在临床上得到广泛应用,治疗老年抑郁症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患者依从性高.该文就舒肝解郁胶囊在治疗老年抑郁症中的应用进展予以综述.

    作者:谢敏敏;姜文海;杨海波;孟辉;袁帅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白血病融合基因及检测方法研究进展

    白血病是一种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增殖性疾病,临床表现主要为骨髓和外周血中白血病细胞大量增殖且分化障碍,其发病与融合基因的形成相关.目前发现的融合基因主要有BCR-ABL、PML-RARA、AML1-ETO、CBFβ-MYH11、TEL/AML1、E2A/PBX1、MLL重排形成的基因、DEK-CAN等,对白血病的诊断和治疗有重要意义.而检测融合基因的方法主要包括荧光原位杂交、免疫印迹、聚合酶链反应、流式细胞术、基因芯片及全基因组测序等方法.

    作者:肖恒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MALDI-TOF MS在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 MS)用于临床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操作简单、鉴定快速、通量高、灵敏度好、准确性高的优点,已成为目前临床微生物实验室方便快捷的实验技术.该文依据现有文献综述了MALDI-TOF MS在临床感染性疾病诊断中的新应用,介绍了MALDI-TOF MS用于微生物鉴定的基本原理和现状,以及在抗生素耐药性检测和临床标本直接测试中的应用.

    作者:陈世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FloTrac/Vigileo监测的研究进展

    FloTrac/Vigileo系统是一项微创且易建立的新技术,其可提供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多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指导液体管理治疗.FloTrac/Vigileo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其获得的数据会受到置管通路和系统版本的影响.此外,多种可变因素也会影响FloTrac/Vigileo系统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据此,虽然FloTrac/Vigileo系统有其优点,但目前仍不能替代有创监测,未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吴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在乳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进展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是一项新的无创性评估组织硬度的超声成像技术.随着弹性成像技术的发展,逐渐由助力式弹性成像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成像技术.ARFI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肝脏等疾病的诊断,同时也为乳腺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融合的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也逐渐被用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疼痛与静脉麻醉药镇痛效应的脑功能成像研究进展

    疼痛作为一种复杂的主观感受,其相关机制一直以来是神经科学领域的研究热点.近年来,以血氧水平依赖效应为主要研究方法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在急慢性疼痛的中枢定位、脑区联系等作用机制的研究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同时,作为直观、准确的研究工具,fMRI在一定程度上揭示了常用静脉麻醉药物(如丙泊酚、氯胺酮及阿片类药物)镇痛效应的产生机制,丰富和完善了药物的药理研究成果,为临床合理应用打下了基础.

    作者:段明达 刊期: 2015年第22期

  •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影像学新进展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与盆底解剖结构密切相关.PFD包括的范围很广,临床上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只能获得一个大体诊断.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师对盆底解剖结构有了新的认识,也为PFD的诊断提供了帮助.该文主要介绍超声、核磁共振成像、X线检查以及影像尿动力学等影像学技术在PFD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永先 刊期: 2015年第2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