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世敏
心脏疾病与脑血管病之间有很多共同的危险因素,一个脏器疾病的治疗及转归直接影响其他脏器疾病的治疗和预后,脑血管病与肾脏病之间的关系还没有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两者之间的关系类似于心脑血管病之间的关系.慢性肾脏病是指肾脏损害超过3个月、伴或不伴肾小球滤过率减低或者尿蛋白排泄作用增强.慢性肾脏病的患者更易发生脑卒中事件,越来越多的证据推测慢性肾脏病是脑血管的危险因子,同时与脑小血管病及认知障碍有密切关系.慢性肾脏病的患者脑卒中后神经功能损害更严重、转归更差;药物治疗也受到局限性.
作者:郝茂林;刘菲;商笑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是很有前景的核酸分析技术,由于它操作简便快速、信号灵敏,能与DNA生物芯片兼容等优点,受到了广泛的关注,成为当今生物学、医学领域的前沿性课题.它利用杂交原理及电化学标志物为杂交检测信号,既可以用标记法又可以用非标记法进行检测,不受颜色影响,可对痕量样品测定,仪器设备易于集成化和自动化且价格低廉,正朝向便携式商业化方向发展.实现电化学DNA生物传感器的准确检测,实验中所用到的指示方法发挥很大作用.该文着重阐述在DNA传感器工作中所运用的指示方法以及其在临床中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泽;万广财;王娜;于洪伟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心肌肌球蛋白结合蛋白C(cMyBP-C)在急性心肌梗死(AMI)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2月临朐县人民医院收治的50例AMI患者作为AMI组,其中发病时间<4 h 21例,发病时间≥4 h29例.另外选择同期健康体检者50例作为健康对照组.统计受试者血清cMyBP-C、心脏肌钙蛋白I(cTnI)、肌红蛋白(Myo)水平,并分析AMI患者血清cMyBP-C、cTnI、Myo与年龄、发病时间、体质指数的相关性.结果 AMI组血清cMyBP-C、cTnI、Myo水平均高于健康对照组[(106±16) μg/L比(18±6) μg/L、(10.76±3.32) μg/L比(0.031±0.003) μg/L、(122±33) μg/L比(23±5)μ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发病时间≥4 h组患者血cMyBP-C、Myo、cTnI水平高于发病时间<4h组[(109±17) μg/L比(76±9) μg/L,(11.67±3.72) μg/L比(0.042±0.006) μg/L,(130±33) μg/L比(93±16) μg/L,P<0.01].PCI术后患者血cMyBP-C水平低于入院时[(59±11) μg/L比(107±16) μg/L,P<0.01],PCI术后患者血cTnI、Myo水平高于入院时[(33±6) μg/L比(11±3) μg/L,(136±35) μg/L比(122±33) μg/L,P<0.01];血cMyBP-C、cTnI、Myo与AMI发病时间均呈正相关(P<0.05);血cMyBP-C、cTnI、Myo之间均呈正相关(P<0.05).结论 cMyBP-C可以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指标之一,还可作为评价PCI术早期效果的指标.
作者:孙传学;孙桂芳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评价右美托咪定对老年胃癌根除术患者围术期机体免疫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1年11月至2013年12月在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中心医院择期行胃癌根除术的老年患者66例,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3例.观察组患者于术前30 min将0.5μg/kg负荷量的右美托咪定进行10 min静脉输注,随后采用0.3μg/(kg·h)的速率进行静脉输注,直至手术结束;对照组患者给予等量的0.9%氯化钠注射液进行静脉输注.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对患者麻醉诱导前30 min(T0)、术后6 h(T1)、术后2 d(T2)和术后3 d(T3)血浆白细胞介素(IL)2、IL-4、IL-10和γ干扰素(IFN-γ)水平进行测定.结果 观察组患者术中及术后芬太尼用量分别为(34±4)μg和(87.6±2.9) μg,均低于对照组的(43±5)μg和(107.8±5.7)μ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T0相比,两组患者IL-2和IFN-γ在T1~2出现降低,而在T3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IL-10在T1~2出现升高,而在T3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患者IL-2、IL-10和IFN-γ在T1-3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右美托咪定应用于老年胃癌根除术麻醉过程中,可减少术中及术后芬太尼用量,改善患者细胞免疫水平.
作者:曹晓霞 刊期: 2015年第22期
FloTrac/Vigileo系统是一项微创且易建立的新技术,其可提供多项血流动力学参数,多用于监测患者的血流动力学状态以及指导液体管理治疗.FloTrac/Vigileo系统在临床的应用中也存在不足之处,其获得的数据会受到置管通路和系统版本的影响.此外,多种可变因素也会影响FloTrac/Vigileo系统测量结果的可靠性和真实性.据此,虽然FloTrac/Vigileo系统有其优点,但目前仍不能替代有创监测,未来还需要更深入的研究.
作者:吴洁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随着肿瘤的发病率日益增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肿瘤的早期筛查,但目前应用于临床的肿瘤标志物(癌胚抗原、甲胎蛋白及糖类抗原199等)大多特异性和敏感性不够高.由于机体的免疫监视作用而产生的针对肿瘤相关抗原的肿瘤自身抗体,因其出现时间早、特异性高、检测手段容易等优势而受到了越来越多研究者的关注.
作者:程文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血浆降钙素原(PCT)监测指导肝硬化自发性腹膜炎治疗的临床价值.方法 选择2010年1月至2013年12月在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7例肝硬化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是否存在腹膜炎分为自发性腹膜炎组(73例)及非腹膜炎组(64例).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浆PCT、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计数(WBC)阳性率,分析血浆PCT水平与预后的关系.结果 自发性腹膜炎组的PCT、CRP、WBC的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非腹膜炎组[76.7% (56/73)比14.1%(9/64),49.3%(36/73)比9.4%(6/64),39.7%(29/73)比4.7% (3/64)],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自发性腹膜炎组中,PTC检测阳性率明显高于CRP及WBC,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发性腹膜炎组存活患者治疗后PCT值接近正常水平,终死亡患者经治疗后PCT值逐渐升高(P<0.05).结论 血浆PCT监测可以辅助诊断肝硬化患者的自发性腹膜炎,对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盛尧;刘海燕 刊期: 2015年第22期
整合素相关蛋白CD47是一个广泛表达于细胞表面的分子标志物,作为信号调节蛋白α的配体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发挥重要调控作用,同时也是机体应对刺激信号调节细胞反应时凝血酶敏感蛋白1的信号受体,控制机体对损伤应答的反应程度.CD47及其配体凝血酶敏感蛋白1、信号调节蛋白的表达调控在感染及肿瘤免疫、缺血/再灌注损伤、脑出血损伤及电离辐射损伤中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
作者:郑晨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纤维化是大多数慢性炎症性疾病的病理转归,几乎能发生在身体的每个组织器官.纤维化以过多的细胞外基质沉积为特征,进一步发展可导致器官功能衰竭乃至死亡.关于器官纤维化的研究很多,但其确切机制目前尚不明确.近年来,上皮间质转化(EMT)、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血管紧张素Ⅱ(AngⅡ)在组织器官纤维化形成机制研究中备受关注.该文就EMT、TGF-β1、AngⅡ与各器官纤维化的相互关系及作用机制予以综述,以更全面地认识纤维化的发生机制.
作者:王保兰;WANG Bao-lan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观察不同剂量瑞舒伐他汀对老年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2年1月至2014年12月解放军第一八七中心医院收治的126例老年冠心病患者,由数字生成器法分为A、B、C组,每组42例.A、B、C组患者分别给予5mg、10 mg以及20mg的瑞舒伐他汀,饭前服用,比较三组患者的血管内皮依赖性舒张功能(EDD)、内皮非依赖性舒张功能(EIDD)功能以及总胆固醇、内皮素等的变化.结果 A、B、C组患者治疗后的总胆固醇、内皮素均显著低于治疗前[(5.77±0.67) mmol./L比(6.52±0.47) mmol/L、(89.3±11.4) ng/L比(93.3±11.8) ng/L;(5.03±0.51)mmol/L比(6.48±0.51) mmol/L、(83.3±10.2) ng/L比(93.4±11.9) ng/L;(4.87±0.48) mmol/L比(6.53±0.45) mmol/L、(84.2±10.1) ng/L比(92.7±12.3) ng/L],EDD、EIDD均显著高于治疗前[(4.5±2.1)%比(3.4±1.1)%、(15.9±4.0)%比(15.1±3.9)%;(7.3±2.4)%比(3.5±1.0)%,(17.7±5.4)%比(15.2±3.9)%;(7.3±2.4)%比(3.5±1.1)%、(17.7±5.5)%比(15.2±4.0)%](P<0.05);治疗后A组患者的总胆固醇、内皮素显著高于B组、C组,EDD、EIDD指标显著低于B组、C组(P<0.05),B组与C组的总胆固醇、内皮素、EDD、EIDD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B、C组患者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5%、11.9%、14.3%,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瑞舒伐他汀可有效缓解老年冠心病患者的血管内皮功能紊乱状况,明显改善患者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
作者:刘志勇;胡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GATA-4是调控心脏基因表达的重要转录因子,参与了心脏正常发育、功能基因表达和心肌肥大的病理过程.GATA-4在心脏发育的早期起重要作用,抑制胚胎干细胞中GATA-4的表达可阻断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增强GATA-4的表达则增加胚胎干细胞向心肌细胞分化.并且GATA-4还具有抗细胞凋亡的作用,GATA-4在心肌肥大期间成体心肌细胞的凋亡过程中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增加促存活基因的表达,可改善细胞的存活.其在心肌损伤修复、缺血性心脏病治疗等方面成为目前研究的热点.
作者:贺继刚;严丹 刊期: 2015年第22期
血管性痴呆(VaD)的发病日益增多,但关于其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却较为缓慢,特别是在遗传方面的研究更是存有争议.脑小血管病(CSVD)是VaD的常见原因.近年来,关于CSVD与VaD两者共同的遗传学研究越来越多.该文主要介绍散发性CSVD与VaD共同危险因素的遗传学易患性以及单基因遗传性CSVD与VaD在遗传学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赵世亮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分析胎盘转铁蛋白受体1 (TfR1)、铁蛋白(Fn)及铁调节蛋白1(IRP1)的表达与母-胎铁营养状态间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8年6月至2013年6月济南市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94例分娩孕妇的临床资料,依据血红蛋白(Hb)水平分为三组:非贫血组(n=32)、中度贫血组(n=31)、轻度贫血组(n=31),分别采集三组孕妇分娩时脐血、静脉血,留取胎盘,予以血液学检测、Western Blot检测、聚合酶链反应实时定量检测.观察对比三组不同铁营养状态下孕妇及新生儿的各项血液学参数的改变情况,并对三组胎盘组织TfR1 mRNA、Fn mRNA、IRP1 mRNA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中度贫血组和轻度贫血组孕妇血红蛋白、红细胞计数、血细胞比容、红细胞平均体积、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血清铁蛋白均低于非贫血组(P<0.05),且中度贫血组孕妇均低于轻度贫血组(P<0.05);中度贫血组和轻度贫血组孕妇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血清转铁蛋白受体高于非贫血组(P<0.05),且中度贫血组孕妇高于轻度贫血组(P<0.05).中度贫血组胎盘组织TfR1 mRNA、FnmRNA分别为0.65±0.27,0.51±0.26,低于轻度贫血组(0.97±0.28,0.53±0.26)和非贫血组(0.47±0.18,0.38±0.1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胎盘组织TfR1 mRNA与孕妇SF呈现负相关(r=-0.352,P <0.05).结论 胎盘铁转运因子TfR1 mRNA、Fn mRNA与母-胎铁营养状态具有密切关系,胎盘铁转运因子的检测可为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依据.
作者:张纪云;任翠丽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声脉冲辐射力成像技术(ARFI)是一项新的无创性评估组织硬度的超声成像技术.随着弹性成像技术的发展,逐渐由助力式弹性成像发展为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成像技术.ARFI被广泛应用于甲状腺、肝脏等疾病的诊断,同时也为乳腺疾病提供了新的诊断方法.声触诊组织成像技术与声触诊组织量化技术融合的声触诊组织成像量化技术也逐渐被用于乳腺良恶性疾病的鉴别诊断.
作者:刘卉 刊期: 2015年第22期
高磷血症是终末期肾病(ESRD)中很常见的一种电解质紊乱,常出现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肾性骨病及心血管钙化等并发症,是影响ESRD患者预后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ESRD中高磷血症发生机制、临床危害及治疗正逐渐得到人们的重视.目前高磷血症的治疗仍以血液透析及磷结合剂的应用为主,近年来一些新型药物的出现使治疗的不良反应更少,获益更多.
作者:严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女性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的发生与盆底解剖结构密切相关.PFD包括的范围很广,临床上通过询问病史和体格检查只能获得一个大体诊断.随着影像技术的发展,临床医师对盆底解剖结构有了新的认识,也为PFD的诊断提供了帮助.该文主要介绍超声、核磁共振成像、X线检查以及影像尿动力学等影像学技术在PFD诊断中的应用.
作者:赵永先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子宫内膜异位症是一种常见的妇科疾病,也是导致女性不孕的主要原因之一,其临床表现有下胰疼痛、月经失调、性交痛以及肠道症状等.就西医目前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的方法而言,其治疗结局不良反应多,手段单一,虽能暂时缓解患者的病痛,但对于患者的远期生存质量却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中医治疗子宫内膜异位症则拥有独特的方法和见解,其治疗结局往往也是优于西医.
作者:刘慧萍;林政桦;李玲;张卫;谷旭宇 刊期: 2015年第22期
建立优势肿瘤多药耐药性体外模型有助于阐明多药耐药的相关机制、优化现有抗肿瘤药物评价方法,并为肿瘤多药耐药逆转研究以及开发新的抗肿瘤药物提供参考.该文介绍了肿瘤多药性体外模型的建立方法,并对药物大剂量间断冲击法、药物浓度递增法、大剂量间断冲击法结合浓度递增法以及转基因法结合药物等建模方法进行综合评价.
作者:乔婷婷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了解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的临床因素.方法 抽取2011年1月至2013年10月保定市第四医院216例COPD急性加重为病例组,选取同期住院好转出院3个月以上COPD稳定期患者216例作为对照组.均进行螺旋CT肺动脉造影和双下肢静脉超声、D-二聚体、肺功能、降钙素、C反应蛋白、体质指数、血脂等临床指标检测.结果 老年COPD急性加重相关影响因素有白细胞(OR =3.601,95%CI 1.739~6.527)、降钙素原(OR=2.163,95% CI1.249 ~5.032)、体质指数(OR=2.962,95% CI1.504 ~ 5.408)、D-二聚体(OR=1.624,95% CI1.122~4.635)、第1秒用力呼气量/用力肺活量(OR=1.538,95% CI1.156 ~3.851).结论 感染、体质指数、肺功能降低、中低危肺栓塞因素是COPD急性加重的相关临床因素.
作者:孙春鹏 刊期: 2015年第22期
目的 探讨动态监测血浆N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2009年7月至2012年12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附属一五七医院住院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97例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49例)和对照组(48例).观察组根据BNP动态监测水平指导临床用药,对照组根据临床症状和体征应用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二次发病率、病死率、心功能改善情况及NT-proBNP水平等变化.结果 观察组半年内二次发病率和1年后病死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4.1%(2/49)比8.3% (4/48),24.5% (12/49)比54.2%(26/4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每搏排血量、心排血量、心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91.4±15.4) mL比(88.1±13.3) mL,(8.8±3.3) L/min比(6.8±3.1) L/min,(6.3±1.4) L/m2比(4.2±1.3) L/m2,(55.2±14.2)%比(47.9±1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1).治疗后两组血浆NT-proBNP水平均显著下降(P<0.01),观察组治疗后血浆NT-proBNP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 NT-proBNP动态监测有助于指导慢性心力衰竭患者临床用药,为临床选药、用药提供了依据,避免主观用药的盲目性.
作者:何军 刊期: 2015年第22期